时间:2023-06-11 09:07: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提问的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课堂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愉悦地接受教学。比如,在教四年级学生写观察小动物的作文时,老师就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笑话:鸡妈妈带孩子们在花园散步,突然来了一只野猫,孩子们吓得乱跑。眼看孩子们要被野猫抓住了,鸡妈妈急中生智,学狗“汪――汪”叫了两声。野猫被吓跑了,孩子们得救了,鸡妈妈借机给孩子们上课:“现在你们都知道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性了!”听完笑话,学生捧腹大笑,老师因势引导学生:“动物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你们的宠物有什么趣事呢?”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争先恐后发言。也许我们不能做到每在问题提出前都讲一个故事或者创设情境,但一条民间谚语、一句顺溜的提出,往往就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做的是使问题新颖,有趣味性,以免落入俗套。
二、课堂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我们在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结合,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会一开始就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在他们心理上引发“冲突”。这样,当学生急于解开“冲突”时,他们就已经在进行思维训练了,对课文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课堂问题要随机应变
设问的目的是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以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点缀课堂。发问是否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过早发问,学生内心一片茫然,容易造成气氛紧张,使课堂教学出现冷场;过晚发问,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容易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毫无价值可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设置要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有启发性。当然,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后,我提问:“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是文中却没有一个送别的字眼,你对这首诗,有没有看法,请谈一谈。”提问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有关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要珍惜每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整体框架 思维器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3-01
教师要想做好“引导者”,重视提问的设计原则非常重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过程,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问题谈点体会。
1 要明确目的
在设计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是个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题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提问设计语文教学服务。
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入手。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需要记忆的教学内容信息,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出发,设计一些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来回答,让学生记住先前所学过的内容。
从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入手。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根据对读物的总体印象作出积极的反应。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层次怎样划分,结构有什么特点等。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了解{感知}性提问,陪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对象的整体框架,李庆文章的来龙去脉,以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迅速深化和完善。
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入手。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作出理性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而不这样写,那样有什么作用和好处等。因此,在提问设计上要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
从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入手。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是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的只是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以心理学中迁移的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培养学生欣赏、辨别能力入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学要求设计有关课堂提问。
2 要考虑价值
提问时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戳是的提问。因此,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有思考的价值。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两个特征:启发性。设计的提问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 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性。语文课堂提问的天地是广阔的,从字的读音到字的形体、笔顺笔画,词的构成、含义,句子的构造及其表达的效果,句段间接照应,作者思路、意图、感情倾向,语言风格等都可提问,但不能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必须有所选择,做到目标集中,角度恰当。
3 要讲究艺术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过程,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提问设计中应努力讲究提问的艺术化:(1)要准确严密。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必须严谨科学。(2)要新颖有趣。
(3)要灵活多样。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设置;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问题设置的精彩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也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问题设置死板,学生在学习时,不但很难产生兴趣,长此以往思维也会死板,不但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问题设置。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的喜欢提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样似乎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流畅",但有时候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去答有可能会导致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没有从内心深处获得思维得到提升的。另外,有一些老师可能是为了促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认真思考而让他回答一个对他来说似乎过难的问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且这种做法还可能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显然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所提的问题相对某个同学来说不是位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提不同的学生。比如误区二中所列出的三个问题,问题1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来回答,问题2可提知识水平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3应该请相对优秀的同学来回答。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这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必然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要选择并运用好课堂提问,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提问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课堂提问的根本。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作了总体要求,课堂教学是对这些要求的具体实施。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提问也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提问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设置课堂提问最基本的依据是教材,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主线,把握提问的时机,同时设置提问要灵活多样、切忌僵化。
三、提问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一般来说,提问方式不同,所能达到的目的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设置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每堂课的授课内容而制定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及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课堂提问就是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设置的。因此,老师要把提问纳入课时计划中,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合理运用不同的提问,以便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启发式提问,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这种提问必须是学生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中提出新问题,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提问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疑问,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使老师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构思巧妙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实施课堂提问,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要有层次性。就是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要求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心中要有数。另外,问题的设置在面向全体同学的基础上,要适当照顾尖子生的求知需求。
提问要有时间性。整个课堂的提问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学生疲劳而影响教学效果。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提问要有必要的提示。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地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正确答案。
提问要有准备、有目的。教师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安排,要收到实效。随意的课堂提问、不顾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问,只能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数学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数学理论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正好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据研究,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是必要并且可行的。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太过单一
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单一是目前高中数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只是单一的对一类问题进行重复的考察与提问。这种看起来一对一的课堂提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达到课堂效果,更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设置的问题的主题还不明确,但答案已相当确定,这种错误的问题设置方法使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越来越形式化。这种仅要学生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课堂时间,阻碍了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速度。
(二)学生的自主性不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知识,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堂的互动。但是事实上,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本质与内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把课堂提问数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准,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来让学生解答。但由于大多数问题都是直奔课堂主题的,学生无法在通过自己或小组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也就没了自主性。课堂上,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讲的走,思维也缺乏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提问的功能放在课堂提问的首要位置。只注重课堂提问数量的满堂问教学方法看似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实质上和传统的满堂灌没有本质区别。这种只注重问题数量的提问办法违背了“学生是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人,课堂上学生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的新课改要求。如果教师能够认识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多尊重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教学重点,就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苦涩难懂的高中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能更愉快,更轻松地学习各种复杂的数学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堂问题,是课堂提问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与课堂问题,对提高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内容运用其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数学提问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大的教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就能很快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必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一个有趣并且科学的数学问题,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应该设置一些与学生真实情况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提问的主角,不仅能够引起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也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时候,学生都乐于也愿意去解决一些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如果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巧妙地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问题的趣味性,学生就会尽最大努力去解决课堂上的问题,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学习接下来的数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时兼顾到所有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为所有学生都提供表现自己与发展自己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教师在了解所有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推动学生思维的不断进步,理解的不断加深。如果教师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与讨论中,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授课,把实践学习与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有趣味性的问题就是一种很普通的课堂实践。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这样才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平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 提问技巧 方式与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的必修课,对思维的活跃性及知识的灵活性具有极高的要求,大多数的教育者也懂得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心智,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懂得提问的关键。如果一味地提出问题,而没有提到关键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任何的提问技巧,就无法使这一种教学法发挥它独特的效力,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结合一些案例,与大家分享几个重要的提问技巧。
一、课堂提问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我们的提问是要有目的性地提问,有指导性地提问,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随便发问。这就要求了我们的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对于初中化学而言,我们的普遍目的是通过提问构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提高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化学思维能力。这是总的目的,若细分到每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这堂课的提问中理解并思索“水的形成”或是一些其他的课程知识。
这个要求,可分为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要求对提问的参与以及不懈的思索;而对教师而言,则是以“题”带“思”,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提问要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
所谓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说我们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教师问题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我们所要教授的课程,不能够让问题与课题脱离关系。一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课题,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无效的提问,相当于做了无用功,毫无意义可言。
比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我们的提问就应当重点围绕“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这三个小课题来进行,比如“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是什么?”“空气中占取比例最大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么特性?”“制取氧气中有什么注意要点?”等,这样的问题都是具有明确主体性的,是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以上的问题也是符合我们提问技巧的,而如果在这堂课上我们提一些“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则是脱离了课堂,是不符合我们提问的实际要求的。
因此,教育者在提出问题之前,一定要注意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存在必要的关联性,我们应该选择关联性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思考。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课堂提问也是具有时机性的。如果提问过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无法做出解答,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的基本知识还没有理解,还缺少探讨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原始能力。而如果问题提出的太晚,错过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嚼”阶段,就可能失去提问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讲授《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制取氧气”这个实验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实验前就提问“制取氧气有哪几种方法?”还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就无法作答,这个提问的时机掌握就是不好的。而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试验完成的几天之后进行提问,虽然对复习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好处,然而还是错过了最佳时机,使提问失去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而这个问题正确的提问时机,应该是在学生们刚刚了解了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的时候提出,学生有了基础知识作为思考的动力,且大脑仍然处在实验的思维之中,有利于对实验的二度探索。
四、课堂提问要有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的选择,既不能胡搅蛮缠不讲方式,也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方法。事情的发展具有随机性,以一种固定的方法去面对随机变化的事物,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化学教师就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加以提问。
比如,以往的课堂提问采用单个点名的方式进行,这样,点到的学生如果不会回答,课堂就会形成一种僵局,甚至会拉慢教学进度,对提问的进行十分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进行抢答式提问,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等方式。这些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课堂成就感的培养。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在课堂提问中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等问题。
总结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在实施课堂提问的时候,不仅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样,才能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提问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课堂切实构建成为学生与教师相互协作,彼此交流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春英. 化学问题的分类与“问题教学法”的灵活使用[J]. 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优化;化学;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06-01
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这里所说的问题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体系,让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探究。设计的思路必须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光要让学生学习结论性的知识,更要重视掌握解决问题中的过程性和方法论等程序性的知识。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一、化学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
化学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至少应当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并能在提问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本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乐趣。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
二、优化化学课堂提问的结构
每一节化学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组织课堂提问,优化提问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1.注重整体性。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要体现量力性。一方面,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另一方面,要适量。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
3.要增强灵活性。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也可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优化化学课堂提问的语言
无论是问话还是解答,从高标准、严要求角度看,课堂教师提问的语言都应力求实现“六要”。一要语调愉悦;二要语汇丰富;三要语言风趣;四要语言精炼;五要语言质朴恳;六要语言机敏。
四、优化化学课堂提问的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教师要创设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2.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3.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4.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最后总结。
五、优化化学课堂提问的形式
由于化学以探究式为主,因此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1.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2.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3.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4.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5.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6.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
六、优化化学课堂提问中的导学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化学课堂提问中教与学矛盾的两个方面关系表面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最为直接。
一方面,课堂提问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才能踊跃回答问题,没有思想负担。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育质量
学校的生命线就把握在教学质量上,而课堂就是主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体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按照课堂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课堂情形,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这样的提问在实现教学目标(包括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以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它是衡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课堂上的教学提问,就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意义
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老师通过精心预设的问题,并且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指引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同时对所提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
2.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课上对学生的提问多数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很多时候学生由于长时间听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提问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给予适当的警戒。当然,警戒不是惩罚,不能把提问当作对听课不认真或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惩罚,如果这样做课堂就是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有两个功能是永久性的,那就是确定学生对待特定的内容的理解和使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应用所学知识。在正式上课前,对将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了解学生对于本次内容的了解程度,在上课的时段进行提问可以减少课堂上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的情况。
二、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1.问题数量过多,学生缺乏思考时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被改变,不少教师将课堂提问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师说到一个点抛出一个问题并不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就继续讲接下来的问题,然后将问题累积下来之后在整堂课结尾留给同学思考,问题较多而且已经过了当时的知识点,时间给的也不充裕,同学会有一种心理“这么多问题先思考哪个”或者看着要下课直接放弃思考,影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将“满堂灌”的方法,变为了“满堂问”的方法,并没有达到有效性。
2.提问对象单一
教师在学习上总是关注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成为盲区。教师在提问时,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以往回答问题比较主动或者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认为他们已经准备好,或者通过这些好同学和落后同学来判断其他同学对于知识点的熟识程度。这样会使一部分同学失去学习兴趣,失去思考兴趣也有依赖心理,“想着反正不会让我回答”。这样的提问也没有做到有效性。
3.提问水平偏低,方式单一
提问是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有的教师提问仅仅局限于“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问题”,这类的单一问题不会为学生带来兴趣,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下意识的“是”“对”“没有”,并不具备什么效果。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开始,问题的好与坏影响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提问的阶段选择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法就是问题设计的策略。太过简单和太过难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对问题思考的兴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问题,这也督促教师认真备课。
2.激发思绪,坚持趣味性原则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同学们能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3.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答案有偏差或者不完整时也应该给予鼓励。当给予不满或者批评时,会降低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热情。切记不可求全责备,讽刺挖苦,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
4.把握发问时机
如果教师提出问题,是遗留到最后结尾才一并解决,那么前面的问题就过了时效性。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给予时间思考、回答,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中,解决问题是数学技能的表现,提出问题则靠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工具。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要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不仅要讲究问题的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身处在变化多端的课堂上,课堂的提问活动具有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勤思考,多分析,优化提问质量,更新提问意识,使教与学紧密配合,这样就的课堂提问才具有有效性,才有意义,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游.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王淑婷.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1).
3.刘娟.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