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1 09:0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班级行为文化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26―01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良好的的文化氛围来影响和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健康的情趣,进取的信心,向上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勤奋、敬业、乐学的精神。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行为出现偏差。如何才能有效补上这个短板,笔者认为应从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起。

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分为整体建设和分别针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这三部分,关键在教师,但核心却在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作为学生呆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班集体,自然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传统文化是人类进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它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强大、中国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传统文化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极其广泛。

在校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丰富内涵和魅力,使学生获取在当今生活中依然充满活力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借此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和优良传统,从而加以继承和发展,进而消除当今弥漫在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中的负面消极、低靡颓废等情绪,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从校园到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促成和谐社会。这样看来,传统文化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对社会也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要重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现在和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三、要重视激励教育和文化活动

当前,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上一些消极的东西的传播和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抗消极诱惑的能力较弱,使得这些学生对本来枯燥的学习更感到厌倦进而逃避。而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面对这些只能是采用耐心的说教和引导,效果还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体、美方面的文体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参与和运动的美感体验,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文化的沁润,还会自觉转移学生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起到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各类先进典型

榜样的正能量能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走向更高层次,在每一个班集体当中,只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能够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各方面的积极典型,比如品德优秀的、学习刻苦的、热爱劳动的、积极锻炼的、乐于助人的、积极探索的,热爱环境的积极典型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只要不把眼睛紧盯在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也多关注一下这些学生。相信班上的学生一定会朝着全面发展的路线健康发展的。

五、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

第2篇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是一系列文化的总和,在建设班级文化之前需要对班级文化构成作清晰的划分。为了更好地区分班级文化,加之鉴于职业院校的企业职业人才培育目标,本文拟借鉴企业CIS文化体系对班级文化构成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我们知道,作为舶来品的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指企业综合形象,它包括受众对企业语言、视觉、行为、传统、符号等要素的认知,通常人们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有学者借鉴企业CIS创立了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即SIS(schoolidentitysystem),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学校SIS的基础上创立学校班级文化识别系统即SCIS(schoolclassidentitysystem)。1.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理念文化(MI)班级理念文化是职业院校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构成了一个班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体系,是区别于其他班集体最本质的部分。只有树立适合班级自身特性的班级文化,才能铸就强大的班集体,塑造出富有鲜明特色的班级品牌。职业院校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核心理念、班训、班风、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班级誓词等。2.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视觉文化(VI)班级视觉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直观、外显的部分,是体现班风、班貌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既有利于班级成员、校友、社会大众的感知、记忆与认同,也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班级视觉文化包括班徽、班级标准字、班级标准色、班级命名、班级活动着装等。3.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环境文化(EI)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是班级文化的表层文化、物质文化层面,具体包括教室、宿舍、实训室等的功能划分、环境布置、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建设班级环境文化时要结合班级理念文化和视觉文化而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4.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行为文化(BI)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班级成员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值日制度、班级活动制度、奖惩机制、班干部任免机制、主题班会制度等。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理念的动态显现,只有把班级理念渗透到班级成员的行为中去,才能使抽象的班级理念转化为具体、有形、可见的行为。

二、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一种隐性课堂,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渗透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导向与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一旦完成会对学生们起到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就会成为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激励成员们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指引大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班级文化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根深蒂固,假以时日就会成为班级成员的信仰和力量,能够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敦促大家以昂扬的精神、进取的姿态投入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熏陶与育人功能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营造出一个催人奋进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班级成员在这种温馨舒适、和谐竞进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会春风化雨般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可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最终转化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三)凝聚与调控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有利于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成员之间团结友善、相互鼓励和关怀及平等、和睦相处,能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员时刻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严•38•格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能从班集体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处处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置身其中心情舒畅地享受班集体带来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乐趣。班级成员会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其他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方向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向同行。

(四)规范与约束功能

在班级组织运行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这就会使班级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不良行为,以期与班级成员在行为处事上达到和谐共振。班级文化中有关道德标准和制度机制的要求,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促进班级成员培养出符合班集体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遵章守纪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内容复杂、过程繁琐、效果滞后的系统工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面统筹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建立能够满足全体成员共同诉求的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有体系、有内涵、可执行的班级文化。现结合笔者所带的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浅谈一下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导员主导,学生主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构思与策划的主导作用,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长远角度宏观把握和掌控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由辅导员一言堂,需要全体学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主人翁的作用,把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而微的工作做到位。只有师生通力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班级文化,才能使班级文化发挥出它导向与激励、熏陶与育人、凝聚与调控、规范与约束的作用。在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入学分班之后,笔者首先带领三个班的班委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同学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建设班级文化的共同诉求;其次,我们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点探讨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最后,师生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具体的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班训引领,整体推进

班训是指班级提出的对班级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引导作用的思想指南,它能形象而忠实地概括出班集体的整体价值追求,蕴含着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社会责任。在班级文化体系中,班训应该是核心和灵魂,其他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如班风、班徽等都要围绕着班训来进行。另外,班级文化体系内容复杂,面面俱到地建设班级文化也不现实,会贪多嚼不烂,要根据学生专业、职业生涯来确定需要构建的班级文化体系。在我们三个班确定“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主题之后,我们随后分班确立了“踏地致远,筑梦未来”、“和润人生,德济天下”、“勤习累功,学以致用”的班训;紧接着,我们的班风、班徽、班规等也就应运而生;最后,我们再把所建立起来的班级文化体系应用到教室、宿舍、实训室的文化和美化上,实现了班级文化由理论到物化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目的。

(三)打破常规,大胆革新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大胆革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守正出奇、拓新勇为的魄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例如,我们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级为了更好地推广班级文化,同时也能让三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我们创刊《物流报》。又如,我们三个班根据各自的文化主题对班级重新命名:“筑梦班”、“润和班”、“累习班”,并把新的班级名字放在教室门口,师生出入教室抬头可见,班级文化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渐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学生热爱学习、乐于上进、主动发展的行为追求。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创立了课程领学员学习机制、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机制、5S学习和生活管理机制、自助教育成长机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机制等,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制度约束和促进机制。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班级活动作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班级活动能促进班级成员的成人、成长、成才,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主体性,提升全面素质,拓展综合能力,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鉴于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推广班级文化时有必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会随之生成,班级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增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主题,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辩论赛、励志教育活动、环保创新活动、济职义工活动,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深化了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形成了积极践行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

四、衡量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文化建设成果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文化建设的过程,重在用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来引领和教育学生,重在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塑造学生的心灵。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把此作为一种教育契机,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今后成功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度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部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能由几个班干部拍脑袋决定,它需要的是众人的参与,融入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班级文化建设事关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而且,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唯有整合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构建起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参与班级文化构建本身就是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及温馨和睦班集体的生成。

(二)认可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班级成员只有在接受、认可班级文化的前提下,班级文化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班级成员要自觉以班级文化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把班级文化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理论武器,时刻以班级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敦促自己、鞭策自己。

(三)思想度

有一定思想高度和深度的班级文化才能指引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没有思想价值、缺乏向心力的班级文化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班级文化建设的固有规律,又要考虑班级专业特点、职业属性和班级成员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富有创新地建设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内涵深度的班级文化。

(四)践行度

第3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创建 实践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犹如春风化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还能够使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因此,积极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加以实践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制约导向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规范着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三)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四)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

二、班级文化的创建

(一)倡导先进的班级理念。思想理念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源泉,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深层驱动力。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倡导独立自主、平等协作、积极主动的思想理念。

(二)全方位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制度、精神等三个层面来进行全方位推进。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包含教师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其次是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建立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可以使班级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依“法”治班,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抓好制度的制定、完善与实施。第三是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一种有助于班主任教书育人目标实现的班风,而班级精神则是其核心。班级精神是整个班级文化的基因,一切班级文化的要素都是由其衍生出来的,判断某种班级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有一种比较明确的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启智明理、统一思想的过程。构建班级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实践。必须通过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努力践行班级文化,才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真正做到用班级文化指引班级和班级成员的发展。

第4篇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班级需要优秀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个班级成员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理念和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内容。物质文化是指构成班级文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如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在校纪校规下根据班级实际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如班干部制度、班规等;行为文化是指各项班级活动的展开,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精神文化是指班级的发展理念、价值理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特色的主要特征,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缺乏优秀的文化,就如一个没有个性和激情的人。班级文化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促进了中职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职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都认识到这一点,但因为平时班主任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往往被用来处理行为有偏差的、违反校纪校规的后进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更多地仍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即只是简单的教室布置、按学校布置出黑板报等。对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更多地也是消极应对学校的安排。其中,对精神文化的关注最少。学生在一个没有班级文化的氛围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使其本来迷茫的心灵无所适从。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笔者认为,当前中职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以就业为导向,塑造班级核心价值观

经过三年的中职学习,许多的学生将进入劳动力市场。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有其相应的职业群。班级文化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渗入行业文化,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定位。核心价值观是班级坚持不懈,全体成员努力追求的信条,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是全体成员所主张的理念。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些行为是班级所推崇的,应该去做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反对,不应该去做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可以体现为班风、班训等。中职生长期受到歧视,使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在班级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上,结合专业特点,确定班级的奋斗方向,并围绕着奋斗方向制定班级发展计划。班级文化建设始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培养,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

二、 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公民行为

尽管校纪校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秩序的重要保证措施,但是这些明文的规定在很多的情况下只能防止坏结果的发生,却不能保证最好结果的出现。因为我们的任何明文规定都不能穷尽活生生的班级生活中所有情况。在班级中,许多组织公民行为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活教材。198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授奥根(Dermis W. Organ)及其同事首创性的提出“组织公民行为”这一概念。奥根他们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的公民自愿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没有得到正式报酬系统直接而明确的认可,但从整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即这种行为是自发的,不被组织正式奖励系统直接或明确识别的,但从总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功能和效率。它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即使没有表现出来,也不会受惩罚。在班级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当教室脏了,某些同学虽然不是值日生,但他们会在没有他人提醒时,主动打扫教室。这就是班级中的组织公民行为。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提出表扬,通过外在的肯定,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中树立起新的、积极的观念和看法。

三、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物以类聚。个体都从属于某一群体,群体规范会在其成员身上形成明显的参照效应,因而个体倾向于选择与群体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了的态度能否得到巩固,取决于个体接受宣传信息后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个体与群体的观点越一致,原有态度就越能得到强化,即学生都有参与某个群体的愿望,希望被这个群体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或在其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个群体中,学生总爱将群体的认知与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作比较。当两者相一致时.他们便会继续保持原有的认知、观点等来归属于这个群体;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学生个体就会感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并迫使自己想办法改变态度和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培养学生的心理认同,激发学生的心理模仿。

四、 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带班思想、思路和风格的综合体现。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一种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励条例所能代替的。”这就是所说的人格力量,用公共关系学的观点来讲就是一种素质的力量。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起主导作用。在思想上,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行动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理念并将之落实到实处,做好模范作用。每个班主任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立班之本,可以是以学科立班,也可以是以文艺特长立班。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个班级被一位班主任带久了,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他们班主任的身影。在中职学校,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身体力行班级理念和精神。

第5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凝聚力

如果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那么班级就是这个家的核心部分,而班级文化则是这个核心的灵魂。班级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升学基础的地方,更是他们培养学习方法和独立人格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的班级文化就如好的土壤,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品格塑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在一个具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对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对未来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有所帮助。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范畴及现状

明确班级文化的范畴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班级文化则仅限于精神文化。其中,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主要是指有形的物,包括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则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不论是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还是精神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发现在目前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并不尽如人意,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当前,很多家长把分数看得过重,甚至把它作为对孩子和老师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学校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因此,在多重压力之下,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以提高成绩为航标,把中心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营养不良”。

2. 班级物质文化滞后: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由于一些班主任对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和片面认识,加上初中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尚待提高和养成,也使得班级的环境保洁、布置状况缺乏一定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3.班级精神文化缺乏创新。有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管理氛围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班级制度的设立以及活动内容不够新颖,班会的召开缺乏新意,班级的活动缺少民主氛围,一言堂偏重,忽视学生的需求,最终学生往往不愿遵守制度,使得班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主题思想重在引导学生的应试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及措施。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及策略

笔者在从事教育行业初期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和上述不足,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渐渐地对班级管理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体会和感悟,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下文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的经验,从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更多班级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有所帮助。

(一)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

(1)整洁有序的班级风貌。班级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走进一个整洁、温馨的班集体,看到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不仅会让老师们心旷神怡,讲课富有激情,同样,学生走进自己精心布置的班集体,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也会变足。因此,班级的外观布置直接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务必予以重视。在具体的班级布置上,笔者认为干净整洁是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板干净、讲台桌清洁、桌椅排放整齐;二是班级里张贴的东西整齐有序,特别是“奖状墙”的布置,它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奖状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是班集体汗水付出的见证,把奖状张贴在班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他们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张贴奖状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亲自指挥,指导学生张贴得整整齐齐,让它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严格按照校规统一学生衣着。学生是班集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良好物质文化的班级一定与学生息息相关。统一校服不仅能有效的遏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对于营造班级的班容班貌和学生心中对集体的认知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校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都统一穿校服,对于个别同学一进入教室就把校服脱下,亮出自己服装的现象务必及时整治,否则班级的同学慢慢也会有样学样,最终弱化班级制度的普遍约束力。这虽是一个细节问题,但这样的细节实则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

(3)规划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盘。可以在班级放置一个心情贴士板,每周由班主任牵头确定主题,让学生写出心中的感受,比如:“我快乐,因为……”或者“感恩的心”,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身边快乐的事,带着快乐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学会感恩,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身边的快乐和身边的感悟,可以每周让班级同学评出最感人的三篇文章或贴士,并加以表扬,这样在体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4)精心布置班级的各个角落。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很多班级上面三点都做得很好,但由于忽视了班级角落的布置而使得物质文化建设功亏一篑。下面结合自身班级文化建设经验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第一,和学生一起起草班规并把它放在进门的显眼位置上。这样能时刻提醒班级的每一位成员用心遵守一起许下的每一个承诺,有助于班级的有序管理;第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起为班级设计班徽。代表一家人的班徽让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互帮互助;第三,在班级中设置图书角、荣誉栏,张贴同学书写的励志名言警句等,同时在教室一些角落和讲台桌放置绿色植物,增添教室的绿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

三、关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本文主要从班级的凝聚力和道德规范引导作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1)营造强大的班级内部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精神文化风貌最重要的指标,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强,能彼此合作,和衷共济。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同学们会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没有了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

具体来说,首先,在刚组建班集体时,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告诉学生,我班是个团结的、优秀的班集体,为以后整个班级氛围的营造打下基调;其次,可以利用各种比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各种活动过后一定要总结,胜不骄败不馁。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对于班级同学过生日,可以利用课间操时间指挥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班级的祝福,这对于营造班级向心力大有裨益,这种行为也值得肯定和赞扬。实践表明,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上,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把利器,通过鼓励和引导,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班级凝聚力。

(2)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作用。班规虽然能够起到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它是一种硬性且不全面的规范,相反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柔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一种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如何在班级中形成柔性的道德规范是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学生特别活跃的班集体,相比于校规和班级的规章,柔性的道德规范约束对于班级管理更加重要。

要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承担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犯错了要付出代价。笔者认为事先与同学约定今后因个人行为使得班级利益或者班级劳动成果受损的同学要到讲台道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犯规,违规同学就必须真诚的向同学道歉,必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如果同学们鼓掌了,就表示通过,否则就一遍一遍地继续承认错误和表明改错的决心。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在于用道歉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惩罚,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要实现这一点很非常关键的是道歉过后及时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损害班级利益是可耻的同时,理解只要知错能改,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是一样的接纳他喜爱他。相信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学生都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那时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四、总结

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会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相信今后班级文化建设将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在这方面各学校各班级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方平.注重班级文化[J]. 班主任, 2010,(02).

[2]周文杰, 张雯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J].学周刊, 2011,(06).

[3]成尚荣.谈班级文化的建构[J].中国德育, 2011,(03).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第7篇

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最初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初体验,是学校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的关键场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积极建构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班级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植于学生内心,能对班级成员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引导凝聚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方面传承学校文化,使其内含于心,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班级群体个性化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和个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的归属感、集体生活的自我存在感,树立社会交往、个性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说,为学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其过程就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系统的过程。

构建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1.厘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育人价值和标准进行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班本化的落实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置于学校文化价值立场,积极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我们应认同学校文化并把其内化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动力之源,进行学校文化育人价值融合与统一,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创生发展。班级文化建构还要整合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多群体价值诉求,形成同一性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学校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建构的共同价值标准与共同遵循的价值逻辑,从育人目标出发,建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2.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观

在班级文化发展中,班主任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发展观,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实践的重要价值依据。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班主任一般是将学生事务管理、班级事务管理的工作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务性导向的班级管理观无法凸显班级文化对学校育人价值规范与行为体系的落实,难以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建构班级文化时,由于对学校文化体系的关注不够,班主任认为学校文化发展顶层设计是校长与行政管理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班级、开展教育实践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级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主任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度与内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重建班级文化发展框架,坚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建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3.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品行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是学生习得社会化交往行为、促进品格养成、建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场域。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育人价值规范,是班级文化中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首先细化学校育人目标,可遵循学生年级段、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特征,分年级将学校育人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班级学生品格和行为标准细则,制定班级学生成长的行为公约。

学生的道德品格养成与行为品质培育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道德和行为品质的育人资源和有效策略,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学生立场和儿童视角,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性;重视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开放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养成品格和行为。班级活动设计要讲究系列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另外,还需建立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科学评价与指导体系。

4.系统建构班级文化行动框架,实现学生生命成长

系统建构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需要理解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出发,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或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班级发展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凝练成班级发展目标或者班级愿景,塑造着班级学生群体的精神气质。

当前,北京市中小学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丰硕,但也应看到,班级文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即班级文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未呈现发展阶段性、互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质。班级文化发展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以学生成长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进行班级场域日常生活的重建,形成班级文化整体育人实践体系。班级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实践框架是否完善。

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通州区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特色

在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通州区教委深入推进学校文化系统建设,以行政力量主导,启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专项文化行动研究。通州区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着学校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支持系统。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特色校。通州区贡院小学将班级文化视为学校育人课程资源,开展了“班本品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班一品一课程”的育人实践特色。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将班级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以班级文化培育孝亲、励志的进步少年。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年级为团队,将班本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学思维”班本课程建设。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建构个性化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评价体系,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家校共建班级文化,发挥家长协会和教师团队力量,探索家校协同育人。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以“品位书香,优雅成长”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学生自立、自理、自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州区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优秀经验。

1.区域统筹,系统建构

通州区教委面向校长、班主任群体开展文化建设专题分层培训,树立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区教委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优秀案例交流研讨会,形成了区县教委、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面。

2.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通州区整合地域特有资源,将运河文化、经典阅读、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项目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与资源,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3.社区、家长、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指导培训,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提供机会。一切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4.班级文化建设为学校育人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通州区将班级文化视为直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重要策略,密切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逻辑连接,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层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质”的个性特色发展。重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班级文化,特别关注实践生成的班级文化,重视班级文化自主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高职;行为文化;方法;过程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行为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而精神文化的缺失,又导致了一些人行为的失范。在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某些领域,行为失范的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加强高职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注意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行为实践相结合,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稳步抓紧抓好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以行为规划为主渠道,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之学会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和荣辱,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养成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抓学生常规管理,建设优良学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质疑探究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则要抓细抓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优化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社团活动。要确定班团活动的具体时间,紧紧围绕主题,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学生行为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涉及学生形象、素养、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诸多方面的培养与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制订长远规划,分管领导统筹,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把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常抓不懈,抓细抓实抓好。

2.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成长,收获成功的基石,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应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同步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的支持,更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约束和促进。舒适安宁的学习、生活环境,恰当的警世标牌,都会给学生鼓舞和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行为健康向上。故学校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4.要重视和加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细胞。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要注重细节、兼顾全局,对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宽容和关爱。在和风细雨中,在交流沟通中规范学生的言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使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文明校园焕发勃勃生机。

第9篇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班级班风、学风。

二、主题

树班风学风,建文化氛围,展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长

 副组长:班委会成员

 组  员: 班主任  班级成员

五、工作安排及实施

第一阶段:制度建设阶段,11月12-16日

德育处调研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推广引导阶段,11月19-20日

将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优缺点分析与指导,全面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各班建设“一班一特色”,动员班委设计本班特色方案。

第三阶段:班级建设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

各班级填写《班级文化建设申报表》,由德育处统一规划,及时批复。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阶段,12月5-7日

组建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会干部、班委、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评估团队,进行打分评估,合格者给予授牌。

第五阶段:授牌认定阶段,12月10日

将评估达标的班级给予授牌,利用大型集会进行授牌仪式,授牌后,各班徐巩固成果、持续创建,如有后期松懈、不能凸显特色的班级,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缔资格。

六、奖励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列入班级量化考核,定为学期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另将给予专项班费奖励:1.凡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2.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3.未达标的班级不予以奖励,并在扣除班主任量化考核中一星级奖励。

七、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八、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文化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室内外展示牌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老师”。

1、“阳光班级”文化展示:

各班级提供素材: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有学校统一制作规格、尺寸统一的展示牌。

要求:特色主题名称与本班创建特色相一致,照片需高清,如需专业摄影,可联系郝鹏铭老师。

2、班级环境布置:

学校统一制作教室黑板上方的主题鲜明的校风、校训。各班自行制作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前黑板一侧有班务栏、班风、班规等板块,可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之星、炫我风采、量化评比、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加强卫生管理,设立卫生角、清洁工具摆放处、轮流值日表及爱护公物教育等。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课间纪律、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该版块可设置在教室外墙):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班级,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九、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

自主管理特色: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集体荣誉致上,展示“人人为班”的局面。

绿色班级特色:创建卫生示范班。展示班级绿色班级、日常卫生效果、体现环保。

常规管理特色: 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展示常规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自主管理模式。

合作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特色: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阅读特色:创建阅读特色班级,坚持晨诵、午读、暮省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英语特色: 创建英语特色班。开展每日生活英语读、说、写、练活动。 

注:特色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再多而在于精,做精做细便是亮点与特色所在。

 

根据各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