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13:44: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学案导学 工作任务 课堂教学
以往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指导上往往重视教法的指导,而忽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渴求学法的指导,以叩开学习之门。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中开展“学案导学”正是顺应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网络互连技术课程特点与教学反思
网络互连技术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课程涉及广、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包括网络互连设备与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局域网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等内容;二是合适的中职教材很匮乏,现有教材,不是内容过于陈旧,就是难度太大;三是对实验室建设要求比较高,设备投入大,同时实训内容开发力度往往不够,实训内容与实训资源不匹配现象存在;四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必须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运用能力、网络工程能力、编写网络文档等能力。
二、开展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很难驾驭项目教学特点与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过散、缺乏整合与共享、教学容量过大、课时量明显不足、教学进度过慢、理论知识“够用度”难以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使得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能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学案导学顺应了学生的现实需求,也为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技能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设计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教案”,又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学案”,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网络互连技术课程学案设计与学案实施方法实践如下:
1.网络互连技术课程的学案设计方法与要求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的学案设计以行动为导向,从广义的工作情景中认真提取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网络互连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从中筛选出符合中职学生的职业工作任务,设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教学任务。以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学案任务,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学案单位,通过一个个学案将工作过程案例串联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以双重角色投入学习和工作的情境。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将知识点引入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任务中,把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学案的具体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工程项目和工作任务。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按课次(两课时)编写学案,有利于在一次课中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我们把实际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同时避免将学案变成操作手册。
2.学案导学的操作过程
学案导学的操作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参与中学习。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积极施教,做到位而不越位,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工作任务,在学案的指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课上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2)复习回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上一次任务完成的体验讲出来与其他人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引导学生开口,运用“漏斗式”的提问方式引导整个回顾,从完成工作任务本身带来的感受开始引导,随着回顾的深入,运用其他的提问方式,如选择性提问,或者封闭性问题而达到“反思”和“理论提升”的目的。
(3)任务引入阶段。根据每次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实际工作任务,从中引出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能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案上的基本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4)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工作任务,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集体讨论,探索学案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促成各点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应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创新,鼓励提出多套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点评。
(5)工作任务实施阶段。工作任务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方式完成,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并及时答疑。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巩固所学;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6)课堂小结与课后反馈。每次课结束,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整个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二是完成跟踪练习。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有实效。
3.学案导学实践中应把握的尺度
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要把握以下尺度:一是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兼顾教材与实训环境,要与企业合作,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解决资源不足问题,体现工作过程、体现岗位技能,同时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编制体现学生需要的学案;二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三是教师评价方式必须多样化,评价方式从单一笔试转化到笔试、机试、实际工程任务相结合,甚至到完全开放式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四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五是教师要有服务意识,帮助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提高技能。
四、结论
学案导学实践的体会:一是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学案导学重点在于强化学法的指导,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向学生的朋友身份转变,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孙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职教通讯,2004(5)
[2]罗.用学案导学法提高职高学生上机效率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校本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2-02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和出版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在教材开发之前,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及骨干教师对该课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并参照教学目标、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要求和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来确定教材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Cisco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理论深度。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系统集成、网络管理员岗位所必需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网络组建等技能,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根据Cisco网络技术课程的定位,其相应的教材主要用作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让学生“便于学”、“学中做”,而不能首先考虑教师“便于教”。本文以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为例,探索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校本教材编写。
一、教材目标
(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路由协议RIP、OSPF等的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网络技术,掌握VLAN、STP的工作原理,明确它们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在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技能。Cisco网络技术课程承担利用网络设备互连网络的训练任务,具体讲需要具备以下职业技能:(1)Cisco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路由器、无线交换机、无线AP)的基本配置能力。(2)利用Cisco交换机构建交换网络的能力。(3)利用Cisco路由器构建路由网络的能力。(4)构建广域网互连的能力。(5)构建无线网络的能力。(6)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
(一)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作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系统集成技术员岗位、网络管理员岗位、网络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岗位、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岗位、网络编程岗位等。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总结出与本课程有关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并以此组织教学内容。网络专业典型的职业岗位是网络管理员,该岗位有四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其中Cisco网络技术课程对应的是网络互联技术工作任务。
教材内容要体现出针对性、适用性、职业性。在内容的选取上,打破原来知识系统的分类,根据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来选取,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功能导向”为思路,对网络互联技术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技能训练任务,每个模块、每个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对应,以功能为目标,避免过深的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在功能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材内容的组织上看,要考虑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
(二)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和子任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加强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每个项目对应一个教学模块,每个子任务实现一项或几项基本职业技能。项目与项目之间,任务与任务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既遵循网络互联岗位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又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组织的便捷性等因素。
在课程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讲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承担任务指导作用,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这样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全书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的实践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有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结构是:任务目标、任务描述、支撑知识、任务实现步骤、任务总结和课后训练。首先给出任务的目标,再对该任务进行简要描述,并以“支撑知识”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是任务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对整个任务进行一个小结。最后,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为每个任务配备若干道习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校企合作的教材编写团队
在进行课程教学与建设时,要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中不仅有专兼职教师,还要有企业技术人员,要保持教学团队成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合理,“双师型”教师多,教学队伍稳定。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组织一个合适的团队,这样才能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实用教材。该团队是由多年从事Cisco网络技术教学的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Cisco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讲师、网络中心负责人等组成。教材编写完成后,由教授、工程师、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全方面地对教材进行审稿。
四、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达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建设也要相应实施立体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
(一)利用课程网站指导学生学习。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要提供所有与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料,如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库等,在网站上公布,供学生学习。
(二)教材要包含利用虚拟仿真环境的操作指导。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是教学的趋势,教材既要有先进的网络实训室进行真实的实训的指导,同时又要有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的构建指南,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专业网站。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要考虑到配套相应的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集等辅助资料并公布于课程网站。为了便于学生的自学,在教材附录中可以介绍两个最常用的Cisco路由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款Cisco设备模拟器,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网络模拟环境。另一个是Cisco,它是一个集成环境,功能强大,几乎能够模拟所有的常用网络实验,而且是图形化界面,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有效地构造立体化教材可为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打造体现最新技术的校本特色
Cisco网络技术课程校本教材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同时还要嵌入职业资格认证。
【关键词】:电力通信;培训体系;构建;实施
1、实施背景
(一)适应当前国家形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g与各行业跨界融合,随着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集视频、音频、数据共享、模拟仿真等为一体的通信信息平台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那个部分,因此,全面加强电力通信培训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电力通信培训,加强公司人员通信方面知识培训,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时展市场竞争力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的的客观要求。
(二)适应当前国网形势,提升特高压智能电网整体水平的需要
各地市公司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站内技术公关,故障处理,信息运维;经研所和电科院主要负责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研制、装置试验、数据调试;各地市公司调度、信通相关人员则主要负责信息传输的正确及时、通信链路的畅通、事故处理的及时。面对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参与的建设、调试、运维团队,如何有效发挥各方优势,使其相互取长补短,营造“比、学、敢、帮、超”的内部氛围,全面提升人员电力通信基础素质,激励参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各单位在科研管理、设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运维、事故处理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搭建内部管理经验交流和创新平台,促进各单位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持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提升。
2、主要做法
2.1科学搭建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电力通信培训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明确中心培训管理组织体系:落实新员工全员覆盖集中培训要求,发挥合作基地专业优势,《国网技术学院分院管理办法》经国网人资部审定下发,明确了合作基地所属省公司、合作基地的权责。
明确中心功能定位:作为国网技术学院合作基地,中心主要负责优势电工类专业新员工培训。中心在国网技术学院的统筹指导下,开展培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培训理论研究等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对培训业绩、培训质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设备设施等指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2.2建设综合性通信实训基地,支持全类型设备安装、操作、维护、配置培训
综合性通信实训基地建设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共分为三层,分别位于笃行楼地下室、一层和二层。
其中,培训基地地下室设有通信电源及蓄电池运行维护实训室,安装通信直流开关电源6套,蓄电池8套,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电源分配屏等设备。通信电源及蓄电池运行维护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电源及后备电源的安装和检修培训。
2.3建设全数字通信仿真培训基地,支持机房巡视、网管操作、故障分析、处理培训
由综合型全场景电力通信仿真系统通过网络互连形成。综合型全场景电力通信仿真系统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国网山西省电力通信网络特点定制开发的仿真系统,是一套以通信专业学员培训为目的,集通信设备模型库、电力通信机房1:1三维仿真、网管系统仿真、通信故障仿真于一体的综合型电力通信仿真系统。
2.4构建电力通信网络培训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实现“互联网+学习”
电力通信网络培训平台及网络考试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电力通信专业知识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考试等功能,通过文本、题库、图像、视频、在线交流等多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方式,将培训内容高效、生动地展现,可以使学习者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并通过远程在线考试实现规模化人员培训结果的评定,极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水平,使培训过程更具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2.5师资管理体系构建
提升培训业务能力:针对专职培训师现场工作经验不足、兼职培训师授课传承能力不足等问题,以素质模型为依据,采取挂职锻炼、岗前培训、教练辅导、参与课题研究等多元化的方式弥补。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中心认真总结以往培训师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了培训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施全员全过程考核。针对专职培训师,中心完善了内部晋升机制,根据培训任务及培训成果定期组织评选;针对兼职培训师,中心不断加强师资库建设,对兼职培训师教学、课件开发、课题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对考评结果优秀者给予奖励。
2.6课程管理体系构建
第一步,确立培训课程体系框架;第二步,分析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第三步,能力与课程的转换;第四步,根据培训课程的组成要素,按照能力项目中行为要点的要求,依据所涉及内容的属性和逻辑顺序开发培训课程,编写教材、课件和题库等;第五步,通过对已开发的各类课程进行结构化整合,形成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
3、实施效果
(一)依托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虚实融合全场景电力通信多功能实训基地,提供了和学员工作场景一致的真实通信网络环境和仿真通信网络环境,为电力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全方位的能力提升,特别是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操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过运行使用,相关培训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
(二)强化故障演练,提高异常分析处理能力
通过虚实融合全场景电力通信多功能实训基地提供的故障仿真功能,讲师能够结合三维场景和网管告警等现象,为学员讲解、演示故障分析思路和处理要领,在学员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员可以借助故障仿真功能,独立、反复演练故障分析和处理技能,直至完全掌握并固化为内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本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部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组织形态、构建方式、协议设计及实施运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选择有效的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综合性强,与工程技术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原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的人才比较缺的,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不相符,或是考试成绩高分,但实际到企业发现自己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这与我们培养方式以及考试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注重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以外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知名大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教学改革方案。
2.1 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理论课在讲授过程中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发现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所提倡和推崇的科学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正确使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1)教师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
2)教师把某一问题先引出,给学生留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兴趣听课;
3)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ppt课件多采用动画效果: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可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学生被动画效果所吸引,易激发其听课兴趣和跟上课件动画演示效果的思路,避免开小差。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通过大家的集体的参与,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进行很好的引导,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在这里同学们变成了主体,老师则作为一个辅体助其达到目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操作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项目:项目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组建校园网络”。
2)分析项目:组建校园网络,要求学生要先规划认识校园网的拓扑结构,以及相应的网络互连设备。该项目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去学校网络中心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
3)边学边实践: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有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实训室技能训练以及到市场去调查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再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学生深深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完成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还必须要上网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5)总结:由教师主持,总结这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报告中学生的创新之处提出鼓励,对项目报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对项目报告中问题最多的地方进行讨论。对项目报告完成得好的同学,要他上台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实验课实施“提前讲授实验知识与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某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自主实验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才能实施的。
提前讲授实验知识:
1)整理评估本学期的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并制定出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和知会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2)在每次实验课开展之前,依据本次实验课的复杂情况,利用理论课时间提前介绍本实验的知识点,让大家在有限的上机实验中,更加熟练地完成并掌握其知识(如在涉及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时,可以提前把网络层的ip地址知识给学生讲解)。
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
1)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室实体设备资源有限,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分小组进行配置实验,然而有限实验时间里,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配置实验实体设备,只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完成本实验内容。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锻炼的机会,可先让学生熟悉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实体设备,对它们产生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在资源足够机房采用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5.3.3”进行实体模拟配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配置的相关命令知识。
2)待学生对相关配置命令掌握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到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实体上进行配置。
2.3 作业教学改革方案
作业实施课后习题与网络工程师真题相结合
传统布置作业方法是基于课本的课后习题,但为了增强实用性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参考历年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真题,依据课堂的进度,布置相应真题的作业加以巩固练习。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网络工程师考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 总结
【关键词】工作过程;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在《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相应的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对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2.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典型;教学环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代表"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研究背景
《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是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而开设。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各种组建技术,以及网络互连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在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今天,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主要作用,典型的协议体系结构和网络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组网方法和技术,对每一位学生将是有益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使学生灵活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因为它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知识内容繁琐而陈旧、与实际岗位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课程内容冗余而缺少针对性,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这就使学生无法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行业所需求的技能,造成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而言,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局域网组建技术这门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空乏,实训操作的步骤几乎都是用文字描述,很少图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面对实际应用,学生们会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传统教学方法中,把知识看成是实际经验的总结,而忽视知识得到的过程和过程中所存在的情感和态度等的体验,它只是在传递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需求。
3.3 职业能力训练环境薄弱
《局域网组建技术》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目前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按企业实际应用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得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4.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
4.1 进行岗位任务分析,构建教学环境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结合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求,按照“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局域网组建技术这个典型工作任务,搭建了七个学习情境。
4.2 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进行调研,深入分析,把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吸纳到课程教学中,进而开发和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单元项目,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多个单元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理论知识加课程实验,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将认证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学生完成学习后,通过考试、考核,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4.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教学,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采用专兼结合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开展教学。
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组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项目研讨,设计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教学实施时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3-6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对要完成的每个任务,首先是提出问题,大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保持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4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
本课程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注重全程各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减少终结性考试所占比例,激励学生全程努力学习;注重项目成绩,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成本核算等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等多种考核方式。
5.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顺应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实行过程中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建设研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魏斌.基于工作过程的局域网管理与配置课程改革初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
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
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
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四、网络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进。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博客教研文化。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
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质疑、批评、总结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网络环境,一起够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研讨”。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二】
最近在暑期休息之余,我参加了扬州市远程校长理念网络提升研修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和阅读各位专家的讲座和相关资料,使我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了吴甡校长《生命价值教育理念与学校科学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是强调教育质量,强调考试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学习了刘永胜校长《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我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教师是老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加强校本培训,通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了王建宗老师的《优化教学管理基本要素的依据和策略》我收获最大,目前我是一名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的副校长,由于比较年轻,经验不足,遇到一些教学管理问题不知道解决,学习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我还学习了好多专家的讲座,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获益很多,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让自己能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liuxue86.com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三】
网络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世界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为了紧跟时代的脉搏,参加工作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也曾参加过财务专业的自学考试,而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孚日立体化自动仓库的建立,给在任的保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我虽然能够熟练操作立体化仓库的WMS操作系统,但是对软件操作系统却所知甚少,自己所学的微机、英语、专业和管理知识远远跟不上信息发展的速度。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孚日组织的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习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契机,感谢山东大学,感谢孚日,让我能有机会为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
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承载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我们能够自由的回家通过学xxx台进行学习、交流。利用空余时间也可以学习所学课程,充实了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比较适合于我们这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上班族。因为我盲作都很忙,能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合理利用空闲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
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网上学习为主、结合自学为辅。开放式学习是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的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中心组织的学习外,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家庭、工作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按照课件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制订了学习计划,我的日常生活就围绕着我的网络学习的主题展开。每天上班我都抓紧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网听课查阅资料,认真看书,并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课后整理每门功课的笔记,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学习。网络学xxx台为我们开设了课程介绍、教学要求、课程讲解、文字材料、常见问题、课程答疑、课程串讲、课程作业、模拟试题等资源类型。我经常在孩子和丈夫睡后和早晨查阅这些东西,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学习需要记忆的课程,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探求好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选择了网络教育,就等于挑战自己。十几年的工作,已把以前的辉煌忘得差不多了。每当自己气馁退缩时就想起了七匹狼服饰企业精神的这段话,“在精神上,挑战表现为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催人奋进;在学习上,挑战表现为刻苦进取,减少无知,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上,挑战表现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永不满足,始终争取做得更好!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增添光彩,从中挖掘到生活的精髓,铺筑起成功的道路;挑战其实就是一笔财富。
只有接受挑战,不断追求,才能有充实的生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妙绝伦。”这段话耐人寻味,始终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挑战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 。 学习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快乐与充实,也给我带来了同学们的友谊和帮助。学习中心学习时,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想到又结交到难得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拓展训练,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半年的学习之路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回想这半年多来的学习生活,既有酸甜和苦辣,又有成功和喜悦。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夫上三班,大部分家务、接送孩子就落在我身上;我在公司也从出口调往内销,工作岗位的调换,业务的熟悉,使我累的不可开交,可是我没有退缩;儿子刚上一年级需要辅导,占用比以前更多的时间。
半年来,娱乐时间少了,人也瘦了,但有得必有失。这也是我这一生来最充实的半年,收获最多的半年。我战胜了自己,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并且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面对将来,无所畏惧,完成自己的学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使知识化为能力!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爱人而强大,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健康而快乐。祝愿我们所有的网络教育学员都能够拥有,祝愿济南奥鹏直属网络教育学院越办越辉煌!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四】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等等。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实训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分组完成一个网络系统的构建策划,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以及网络搭建方案的撰写。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整个项目的竟标和项目开发的流程,而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团队中的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考虑技术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才可能在进行组合的时候能得到更完美的组合。
这次实训让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浅,它让我知道了工作上的辛苦,让我知道工作并不像在学校里学习一样轻松。不过,虽然辛苦了点,但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心里还是高兴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学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进行实训的心得和感受。 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步入社会的我们,面临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压力,我想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最后的一段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大学生!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五】
通过这次网络专题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教学。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最终要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劳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得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生产劳动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启发学生悟性,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但自主不是放纵,任其自由,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知慧,启发灵感,达到共赢,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经常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
由于计算机专业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兴起的新专业,早期的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十分匮乏,许多教师都是由数学或者物理等专业转行而来的,缺乏专业系统的计算机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老师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培训与学习,教学时难免就会捉襟见肘。随着计算机人才层次的逐渐提高,高职院校引进了大批计算机专业的新型人才,专业的教师队伍素质得以迅速提高,教师队伍年龄呈现年轻化,这一举动给计算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以下问题:1)教师职业教学经验不足:多数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企事业实践经历,缺乏工作实例经验,不能掌握职业教学特点,所授专业知识课程不具体、不生动,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没有关注高职类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导致学生“畏难”“怕难”,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学生所学无大用,与社会需求脱节;2)年轻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重,进修学习机会少、培训时间少,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2高职类学生生源质量变差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也进入了快车道。本科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使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难的困境。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2010年教育部实施了高职高专院校自主招生新举措[5]。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从单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转换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校生”[6],生源结构趋于多样化。但随着全国性生源数的减少,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仍然严峻。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无限制地降低录取分数线,致使整体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教材更新慢、内容重复
教材是实现教育过程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在以“工学结合”和“职业为导向”的方针指导下,大力推广教材的项目化实例化建设,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跟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往往会差两三个版本的间隔;2)教材内容重复率太高,例如《网页设计》与《动态网页设计》这两本不同教材中,第一本书主要讲解的是HTML框架知识,但在第二本书中依然占据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去讲解HTML,这样就造成动态网页的内容讲解过少;类似的现象同样在很多教材中存在,如《计算机网络基础》与《TCP/IP网络互连》;一些言语类教材(如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等),其语法部分大同小异,但每本书的语法部分都占据了很大比重。教材内容的严重重复,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厌倦懈怠。
1.4项目化教学形式化严重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和职业教学的需求,高职教材多采用项目化模块的编写方式,即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贯穿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项目化教学的方法与初衷固然很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1)流于形式化。改编后的教材仅仅是形式上的项目化,通过单纯的添加一些简单实例,将“章节”改为“项目”,降低原有知识体系的难度等等来达到项目化的目的;2)项目化实例不具有实用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其更加侧重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一种技能,而不会去追求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因此,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数计算机核心教材在项目化过程中,都忽略了项目的实用性,没有将项目内容与实际技术岗位结合起来,这样的“项目化”的教材缺少了对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1.5实践操作课程滞后
计算机课程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很高,课程上的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为了能够完成课程教学的设计目标,需要进行大量配套的实践课程,这就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对于多数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其计算机硬件设施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但这些院校为了解决学生扩招所产生的校园建设滞后问题,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上[7],结果导致对计算机教学“硬件”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上制定的1∶1以上比例的实践课程得不到落实,本该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的实践教学,依然在普通教室里面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及岗位设置的难度,单纯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6考核方案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应该依据其课程特点,制定相应合理的考核方案。但实际情况是,现实的考核依旧只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测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笔试测试的理念是针对于“应试教育”,如果过多地采用这种“应试教育”,往往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以及创新能力差等。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也比较抽象难懂,很多知识点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验证和巩固,只重视理论笔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产生畏难、厌恶情绪,进而出现“厌学”现象。可见,单纯的笔试测试并不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即使有些教师在考核时采用了实践考核方式,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考核方案,实践考核分值在总分中所占比重是否合理和有一定的随意性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2应对方案及建议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每年都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培训,但培训基本上都是在普通高校进行,培训内容多是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提高不明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首先,在建立学科(专业)带头人制度的前提下,积极选拨优秀的年轻教师定期进入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交流,了解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岗位设置和使用情况,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技术难题,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中来;引进兼职人才,实行“经验+实战+最新理论”的多样型兼职教师队伍,共享企事业单位最新的专业技术经验。加强既有较强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使“双师型”教师不低于50%的比例标准。同时,更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职业教育的责任感。
2.2根据学生基础和志趣,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如果依然采取集体集中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会跟不上授课节奏,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及厌学情绪。根据生源素质层次的不同,建议实施分层授课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不同的班级集体,根据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职业志趣来决定授课的难易程度及讲课进度,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动态考核每位学生,结合考试考核情况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层次,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性,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达到学有所得、学而有用的目的。
2.3合作出版专业教材,解决内容重复问题
由于每所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有限,单独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成本高,操作性有限,可联合多所同类高职院校,合作出版专业课程教材。为了避免相关教材内容上的重复现象,统筹开发高职教材,强化教材沟通与衔接,对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教材进行整体考虑,采取一次整体出版的策略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高职教材建设应该从追求职业领域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整合合作院校间的资源来进行核心教材的整体规划编写。通过多所院校的合作,避免了单个院校专业招生人数少的缺点,能够及时再版来解决软件滞后的情况。
2.4增强教材项目化的实战性
根据高职“技能+岗位”的教育目的,要求知识够用的原则,教材编写上要优先考虑知识的实用性。针对这个目标,结合多年的项目化教学经验,对计算机项目化教材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知识实用性,从高职教育的实用原则来选取知识点。从内容范围上进行控制,让知识点更加适合岗位职业需求,另一方面要贴近主流,跟上软件技术的发展步伐。2)项目实战化,从岗位技能上出发,最大可能地从企业的实际项目中获取项目素材。通过对这些实际项目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归纳总结出涉及到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这些项目规范化。3)项目的连续性,在项目的编写中要确保项目前后连续性,这样才能在保证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来安排知识点的讲解,在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2.5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消除实践课程滞后现象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应加大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力度。增加实验经费,建设高标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有规划地进行实验设备更新,实现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实训比重数目;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灵活的政策导向,让企业入驻校内实践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引进企业技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企业的管理动向和先进技术动态,在就业中掌握先机,实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2.6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
由于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传统的考核方案早已不适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应建立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通过网络化控制考核过程,考核内容制度化。解决考核给分的随意性,减少主观误判;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状态。适当安排一定量的项目外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以一定比重计入考核内容;同时在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里保留部分理论知识考核,为学生搭建完善的专业知识架构,以便学生继续再教育。通过建立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使得项目化考核方案更加系统化、及时化和科学化,能够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技术能力的客观评价,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