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1 09:07: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

第1篇

【关键词】ZigBee 物联网 智能校园 RFID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支持。

ZigBee技术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有自己的无线电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低的功耗,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和目前的通信方式相比具有通信效率高等优点。ZigBee技术的发射功率低,非常省电; ZigBee协议免专利费,工作于免付费频段,成本较低;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时延短;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个从设备和一个主设备,一个区域内可以同时存在最多100个ZigBee网络,而且网络组成灵活。此技术在工业控制、医疗监控、安防领域,物联网的无线定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 技术与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 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由美国MIT大学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网络,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在物理世界实体的部署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的集合,是其成为智能的物体。通过网络设备能够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等能力,从而实现了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嵌入式软件、RFID、传感器及传输数据计算领域上。

“智能校园”体系构架

智能校园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标志着速度和效率。智能型校园具有完善的通信网络提供工作的速度和效率。ZigBee技术和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公司、企业都相继投入到对ZigBee技术的研究当中,此技术的研究应用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技术,非常适合设计智能校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1.智能自动点名系统。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师在上课前均采用点名制考勤,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再者为了保证学校在校期间的安全。但教师点名考勤制度除了浪费时间外还存在着弊端,例如,刚开始上课时有的学生为了应付点名而到课,而在下课休息时又逃课,一堂课下来教师不可能多次进行点名。智能点名系统能够很好地克服以上弊端,而且不占用教室上课时间。智能点名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身份卡、RFID阅读器、ZigBee无线网络传输等部分组成。在教室的入口处安装若干RFID阅读器,携带有RFID电子标签身份卡的学生进入教室后,ZigBee网络会将到课学生的情况通过校园网汇入到学校考勤管理系统中,表示出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铃声响后,学校考勤管理软件会统计出这堂课学生的到课总数和出勤率,便于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

2.校门出入人员监测系统。校内人员均佩戴RFID电子标签身份卡(学生卡或教师卡),在通过校门时网络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识别到身份识别卡后报警系统不报警,表示进入人员为本校人员,可以通过,同时系统将记录他们进入校园的时间,若进入人员没有佩戴学校身份识别卡,系统则自动报警。此功能比普通的网络摄像头多了报警功能。若有校外人员来访,通过对来访人员身份的识别或相应证件的扫描,此时相关职能部门的办公室电脑会收到来访人员的资料信息,相关职能人员可以即时对是否同意访客进入进行批示。访客登记的全过程将由摄像机进行拍摄备案,并在来访结束后,系统自动记录访客离开时间。校门出入人员监测系统除了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外还应具有图像监控功能。

结束语

ZigBee技术和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公司、企业都相继投入到对ZigBee技术的研究当中,此技术的研究应用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技术,非常适合设计智能校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因此研究如何利用ZigBee实现以传感器终端互联为目标的智能校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ZigBee无线通信网络调研报告[R].

[2]潘涛.基于ZigBee传感器网络的煤矿安全检测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10.

第2篇

如何引领老师和学生从学科本位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重视学习实践,开展学科沙龙,到重视学科整合,开设综合学习课,最后发展到主题研究课的形式,另辟蹊径,没有纯然地把融合建立在原来的学科分布上,而是拓宽了新的课程领域,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主题研究课,就是在一个研究主题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而这个主题,全凭孩子们的兴趣而定,可以是身边的四合院,可以是远方的母亲河,可以是“我眼中的金融危机”,也可以是“我来新编《弟子规》”等。主题研究课还被纳入课程表,每周两课时,同年级任教的所有教师均参与其中。他们还经常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激发出学科融合的火花。主题研究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关注教育孩子的全过程。

例如,以“水”为中心的主题研究课上,学生们通过组建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学生们不仅在研究中发明了由装着水的水杯的“水琴”,还利用它为学生们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旋律;从语文角度,研究了“水”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写法,明白了从象形字到现在写法的历程;从数学角度,孩子们发现,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如灯泡,明白了“做事不但能用直接方法,还要学会用间接方法”;从科学角度,孩子们研究了水的固、液、气形态,明白了“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完成后,学生还需填写“研究报告”,由各学科教师来进行“验收”,并给他们印上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水滴印章”,集齐9枚印章,还能兑换“综合章”。

主题研究课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认识真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不同侧面认识同一事物,从一点辐射出多条线,突破了思维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孩子们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大胆的质疑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高度的自主性、相互合作的意识。

第3篇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1]而联系师生思维活动和开启学生智慧的关键便是课堂提问。问题是点燃知识的火把。新课程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地位和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上活跃起来,课堂提问是否具备科学性、艺术性就将直接影响着一堂科学课的效率。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与初步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而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技巧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缺乏课堂提问艺术,收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甚至产生负效应。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科学课堂的教?W质量和效率。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往往波澜起伏、令原本在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科学课堂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究其原因,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的提问艺术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科学提问能优化环境,增强自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创设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敞开心灵,调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科学提问还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某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盐类的性质”教学时,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没有贴标签的溶液、一个小铜片、一根细铁丝。然后教师指着手中的铜片说:“同学们,你们中有哪位能在铜片上面画出一只小企鹅呢?”台下的学生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又不是一张白纸,除非用刀子在上面雕刻。”见学生不语,教师笑了笑,说:“大家看我的。”说着,教师用一根细铁丝在杯子中的溶液里搅拌了一下让铁丝上沾满了溶液,然后在铜片上勾勾划划,几分钟后,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学生非常好奇:“哇,真像我QQ聊天时的那只企鹅!”“老师,这是什么魔水?”教师看着台下七嘴八舌的学生说道:“大家安静了,想知道我用了什么魔水吗?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盐类的性质,开始去寻找魔水,刚才用的魔水就是一种盐......”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的提问方式,创设了思维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抱着想探其究竟,好奇的态度随教师一同进入新课的学习。

2、研究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对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科学教师教学课堂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要围绕学生进行,关注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及社会性。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坏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2、“课堂提问”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任何活动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必须不断地获取运动过程的信息反馈,调控活动的方式和方向,最终达到目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对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4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将学生真正地引入到语文学习的情景中。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就是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出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提高学生注意力。初中学生刚刚从小学松散的学习环境中脱离出来。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仅仅依靠教师的批评教育是无法彻底改善的。但是,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归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学科知识,还要养成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分为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两种。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常用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锻炼了回答问题的胆量,还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与准确性。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现状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生学习语文缺乏自主性。在上语文课之前,学生没有进行课前的预习,而在课堂上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预习。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效果就会明显的“一问三不知”,课堂也就成为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效率是最差的。因为学生的自主性差,在课前没有做必要的预习,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效果差。因此,教师就要采取相关的策略来改善这种情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第二,提问方式有问题。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愈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然而,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对,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学习不认真等。那些不适当的问题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变差,学生不进行主动思考、想问题等。这样的提问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问题答案的处理方式太过死板。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答案的处理方式太过死板。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让学生来思考和回答问题,而是教师自己来回答;有的教师让学生来思考和回答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的答案有错误,教师就会立刻打断学生,并说出正确的答案;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的答案有错误,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就对学生胡乱批评,不能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教师的这种行为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失去自主自考的动力,学生就会产生不动脑筋的想法。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也会让学生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如果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教师自己说出答案;如果问题简单,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提问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

第一,少而精的提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提问,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不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因此,教师提问的问题,数量不要过多。

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是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爱护环境,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主问题:请大家说说罗布泊的美丽和荒凉。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找出过去的罗布泊以及现在的罗布泊情景。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就能够明确文章的学习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第二,循循善诱的追问。教师在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追问。由于学生的回答在很多时候都是肤浅表面的,教师经过不断的追问,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深刻。这样让学生步步寻思,将问题进行深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完整、具体和透彻。

例如,在《斑羚飞渡》这门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有没有同学了解斑羚这种动物的,请给我们大家讲讲?斑羚为什么要去飞渡呢?斑羚被猎人追赶到了崖边,这给大家暗示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斑羚被逼到了崖边,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斑羚陷入了怎么样的处境?你们能在文中找到一个形象的词来表现吗?”学生:“陷入绝境,进退维谷,前面是无法逾越的悬崖。”通过这些追问,可以让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状态,并且随着问题的由浅到深,学生的思维也会走向深刻。

第三,把握提问时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只有把握好提问时机,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药认真备课,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问时找到问题的准确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思考问题、理解文章。

例如,在讲《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孔乙己》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举人打断孔乙己的腿这一情节的?小说是如何通过孔乙己的脸部表情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动机,通过仔细的阅读文中描写孔乙己肖像的句子,学生能够了解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压迫的下层知识分子,通过对孔乙己的描述,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下,并为描述孔乙己这个人的人物性格埋下伏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09-0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体育教学的弊端,导致体育课程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评价方式也不断变化与改进,但同时也遗留一系列教学方面的痼疾。因此,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解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提倡“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的品格。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取得了一部分实质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一些流弊。首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高中体育教学并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身体情况与心理状况的全面考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局限于特定的运动项目与训练,缺少体育游戏的渗透,造成体育教学的枯燥乏味。最后,高中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沿用落后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难以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创新

第一,教学思想的更新。体育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与习惯,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习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德育思想的渗透。新课改中提出三维目标体系,教学目标从双基走向一体化的三维目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运动员所具有的耐力、毅力等方面的品格,通过各类比赛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体验比赛过程中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与精神,从而将德育思想无形地渗透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第三,潜在智力的开发。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肢体活动的参与,还需要学生智力活动的参加,要将身体与脑力活动进行协调和统一。如在“篮球”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篮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还要学习运球、带球及防守等方面的小窍门。在学习小技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自己在实际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反思小技巧的运用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身体机能与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注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比如,通过微课提供网球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学习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及规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演练与实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如武术教学中,小组成员可以共同研究武术的基本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武术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思维想象能力。最后,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体育游戏充分体现出寓教学于游戏的原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第二,打造动态化的教学平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打造动态化的教学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机会,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在动态化的教学平台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促进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体育活动的相关技能与战略战术。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化,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与关注。体育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琴.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音乐渗透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流,广大教师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集聚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将音乐融合进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学空间以及提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运用音乐让课前热身环节“兴奋起来”

在体育课的新授训练之前,笔者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小段时间的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心状态能够顺利进入运动境界。以往的热身运动中,笔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固定动作的热身,学生在这一环节也是程序式的运动,参与兴趣较为一般。笔者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优化,将音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选取歌曲《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经过教研组合作,创作出了一段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前热身韵律操,配合背景音乐进行运动,学生跟随教师,伴着歌舞的节奏进行热身运动。许多学生对音乐兴趣浓厚,音乐节奏感也比较强,有了这样的配乐韵律操作为课前热身运动,热情明显高涨,大家一起跳起来,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而且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为整节课的教学训练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样的做法在全年级都得到了有效推广,并作为校级课题《快乐体育》的重要案例,多篇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论文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二、运用音乐让教学训练环节“活跃起来”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项目训练环节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较强的毅力和恒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动因素,改变体育训练枯燥的境况,对于教学训练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项目与技能训练环节,将音乐融入其中,起到改善气氛和活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运用音乐来舒缓学生紧张的身心,让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寻找一些“乐子”,短暂调解之后更加投入体育训练之中。如前一段时期韩国鸟叔以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笔者在学生紧张训练中穿插几个节奏动作,和学生在移动音箱的配合下,一起跳骑马舞,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对动作训练的枯燥一扫而空。另外,笔者在一些技能动作的训练中,增加背景音乐,或明快或舒缓,激烈运动的项目需要高昂的旋律作为激励的推动力,舞蹈等项目则需要轻松舒缓的旋律进行舒展,让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将音乐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枯燥的训练模式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效。

三、运用音乐让主题活动环节“热闹起来”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题活动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如在室内课教学中,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我国奥运健儿屡屡夺冠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观看时无不欢呼雀跃,在播放这些视频补充信息的时候,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旋律激昂的背景音乐,以这样的音乐进行环境烘托,让学生的内心增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整个体育室内课教学创设身临其境的气氛,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有了音乐的配合,体育教学主题活动的氛围能够有效营造起来,增强学生内心体验,对于缓解学生体育学习的乏味感和疲劳程度作用较为明显。

四、运用音乐让竞赛游戏环节“奋进起来”

以赛促学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游戏化的模式改进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这两个环节中,音乐都能够发挥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让体育竞赛与游戏活动生动活泼起来。如在开展投篮训练中,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投篮比赛,学生进行训练竞赛时,运用移动音箱播放欢快的体育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竞赛,发挥出更好的状态与水平,音乐在这一环节较好地发挥了氛围营造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排球垫球训练中,为了改变学生的枯燥训练模式,笔者将其设计为四人组正面垫球游戏,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进行项目训练,过程中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较为愉悦的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应激效果。

五、运用音乐让身心放松环节“舒缓起来”

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动作的训练,让学生从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回归到正常状态,将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这一教学环节,音乐大有用武之地。笔者专门为学生编排了一组放松操,以轻音乐为背景,以舞蹈动作和太极动作为基础,改编出36式舒缓操,随着音乐轻柔的旋律,学生或翩翩起舞,或凝神呼吸,整个放松过程实现了对音乐的深刻领悟与身心联动一体,较好地放松了身心。通过音乐配合的放松活动,学生能够将一节课以来的疲劳感基本消除,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融入了音乐的体育活动,在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学习兴趣增加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音乐成为了体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综上所述,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音乐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与措施,注重创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永恒.功能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和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李靖,王旭东.音乐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6(05)

第7篇

一、多角度进行分析

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锻炼他们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当学生面对一个复杂多样的数学试题时,如何才能够解答正确.则第一项要做的事必须是认真地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必须是有目的性的,并且还是要有选择性的.

例如,我在教学生对这个题目“已知x,y为实数,且x2-2xy+2y2-2=0,求x+y的取值范围”进行解题的时候,并没有让学生立刻去求解答案,而是先要求他们进行多角度分析.

分析的第一个角度,是把这个式子作为x的二次方程进行求解,把其转变为x2-(2y)x+(2y2-2)=0,求其Δ=(2y)2-4(2y2-2)≥0.

分析的第二个角度,是把这个式子看作是y的二次方程进行求解,那么可以把式子变为2y2-(2x)y+(x2-2)=0,求其Δ=(2x)2-4×2(x2-2)≥0.

分析的第三个角度,是把式子进行转化,变为(x-y)2+y2=2,然后直接进行求解, y2≤2且(x-y)2≤2.

多角度进行分析,是数学解题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把数学式子,转化成易于解题的形式.多角度便是指可以从正面、侧面以及后面对式子进行审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正面和侧面对式子进行审视便能很快找到解题的办法了,但也存在一些题目需要学生从后面进行分析,对于这部分题目,从后面分析,通常也是解开这个题最简单和便捷的.

二、多层次进行分析

教师除了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外,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层次地分析.例如上面的例题,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只是选择好正确解题路径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的解题,便是追求的层次性了.高中数学的题目,通常不是学生能较轻易地就解开的,而是需要学生能够透过题目的表面,进行深入的审视,从而抓住题目内部的本质,最后进行多层次的解答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训练学生多层次的分析能力.

三、类比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了以上两种能力之后,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类比能力的培养了.类比的解题策略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把之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调出来,与当前的题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规律的能力.学生把之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多角度与多层次地分析之后,把与当前题目相似的特征进行推测,最后验证是否正确,从而得出规律.当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便可以运用这种类比能力所总结出的规律,进行快速、准确地答题了.

四、重视方法的运用

上述所述的解题策略,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些解题策略并不是说在某次的课堂上讲授给学生之后,便大功告成了.其实,这些解题策略也需要教师自己先吸收消化,待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之后,再向学生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并不只是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便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应该注重数学练习的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上述的解题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针对这些解题策略展开相应的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学生掌握这些解题策略的熟练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的提问,课后的习题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而同时,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效果得到增强,教师也要注重激发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培养形成数学的观察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否则,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会很难前行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重视方法的运用,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数学观察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为基础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培养数学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不可过于急躁,也不要过于轻视,而是要踏踏实实的练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且提高数学观察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好成绩.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高效体育课堂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的程度、身体锻炼的效果以及运动技能的培养取得较高的效率。这要求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对体育抱有较强烈的兴趣,教师运用精准的设计、独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

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喜爱运动的习惯十分重要。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学生才能认真听讲,观看示范动作,熟悉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正确掌握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彻底改变学生散漫的风气,增强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练习,使体育课堂教育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安全有效。

二、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

激发与培养体育课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体育课有高昂的兴趣,就能使身心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信任、鼓励、暗示和激励学生完成动作,尊重和保护学生自尊心,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竞赛法、游戏法、自主选择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

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设计时,要掌握好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步骤,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启发学生的思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可以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自主选择和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实习方法;自主评价,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与不足;自我调控,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恰当地“纠偏”,以促进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的最大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具备科学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体心理特点,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活个体,他们在身体素质、能力水平、学习兴趣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学中要兼顾每一个学生,使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变“教材”为资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灵活地抽取教材中的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对待,对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五、重视与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改变方面。体育课堂教学要重视与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动作要领的传授与掌握。动作要领是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完成各项体育动作,这也是提高体育运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对动作要领进行准确表达,示范讲解,以利于学生熟知掌握。

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教育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做好教学工作在于及时进行总结,在反思中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新的理念和方法,总结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用形式多样、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要从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努力开创出体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学;问题;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28-1

一、“问题性”,教材创新的关键点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地提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和发现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的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二、问题式教学,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遏制。因此,在新课改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前积极的投入到预习中去,针对问题,分析答疑,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分组进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好教材。

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了解学情,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学情紧扣教学目的,将学习的重、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计要在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或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取得问题的答案。

2.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过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更与教师设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有关,要让学生短时间内回答正确,教师要做是适当的启发引导。而启发引导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甚至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自己认为好的方法,用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顺其道而行之,帮助学生思考。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章节内容由浅入深,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因此问题可以由基本定义、定理到具体的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与推广,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积极的参与思考;从自学能够解决到共同合作探究进一步获得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深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运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四、问题式教学法的案例展示

教学内容: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演绎推理”

教学目标:

双基:在学习合情推理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了解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联系和差异;

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或逻辑证明能力;

重点: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能利用“三段论”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分析证明中包含的“三段论”形式;

学情了解:学生基础较差。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对学生的了解,特提出如下问题:

问一:什么是演绎推理?(在自学的基础上所有同学均能回答)

问二: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有什么区别?你可以从推理形式上分析。(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并引出接下来的重点,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

问三:请同学们再观察教材引例,分析它们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由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导、总结,从而得出“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并启发学生分析“三段论”的特征及相互联系,从而解决学习重点)

问四:你能举出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吗?(学以致用,深入理解“三段论”)

问五:观察文中例1的证明过程,思考与我们平时的证明过程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证明中包含的“三段论”形式,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