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7: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工程评价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共同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其施工的质量具有潜伏性,通常情况下不是马上就可以发现并纠正的,尤其客观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查验时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验收阶段,往往因为工序复杂 容庞大 施工环节众多而使得质量检验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标准也不能统一,或多或少地给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针对这一点,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评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作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是听、看、查、评,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的四个步骤其中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查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听取施工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汇报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流程当中,听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汇报,是第一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将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部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真实情况全面地进行汇报与描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汇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在繁杂的内容当中,注意相关的重点问题,把握重点,兼顾次要。
1.1主要的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十分庞大,因此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分项目承包的方法,以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在汇报的过程中,只需要主要的施工单位进行汇报与描述即可。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 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 检测 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首先,主要的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的整体规模,技术难点,施工要点,工程的特色,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情况,进行详细而真实的汇报,并将对住户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表呈交评价人员进行查看,一一列举对建筑工程进行自检的结论,作为评价人员的参考材料。
1.2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工作参与者,首先将建筑工程的原始设计稿与修改稿一起呈交给评价人员,并就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进行描述,包括对建筑工程所设计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具体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设计部门的汇报情况是评价人员特需要重点听取的,因为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1.3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出示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就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住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能标准,将住户的相关建议与要求的的落实情况,加以汇总,上报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是基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结合其他一些单位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业主要求和受众满意为根本目的。
1.4监理部门
监理部门的汇报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内容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规范性,检测记录的全面科学性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工程每一处小细节之中。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的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首先,监理部门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情况进行汇报,包括施工的相关技术,工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对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上报评价人员,检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文件要有主管单位或是个人的签名与盖章。
2.实地查看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汇报之后,必须要实地到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查看,查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先对建筑工程的进行查看,确认外部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整体构件是否发生倾斜的问题,然后进入建筑工程内部,逐层查看,包括地下室,以及设备层都要进行详细地查看,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2.1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
建筑工程的相关评价人员首先绕整个建筑的绕行一周,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是否存在裂缝,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墙体是否呈垂直状态。外墙所用的装饰砖的颜色是否统一,规格是否符合标准,接缝的处理是否完善,滴水线的性能是否足以满意使用的要求,以及查看整个外墙的平滑度,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的布置,包括消防栓的数量多寡,据建筑工程的距离远近等情况,建筑工程的绿化是否美观实用,供水管道的埋设是否合理,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否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工程整体的避雷质量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避雷技术与接地点是否安全耐用等问题。
2.2查看建筑工程的屋面
建筑工程屋面的查看过程主要着眼于屋面的防水性能,所用的防水材料是否合格,例如所铺设的防水层以及沥青的厚度以及粘度等问题,防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排水檐沟的施工以及位置的设置是否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情况有所帮助,整体的防水性能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相关的水电设备的安装情况,包括透气管,空调管道,灯光照明设备,输水管道等,其中电机房的查看要格外加以重视,因为这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电力情况,以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设备的使用质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是否存在生锈的情况,对于生锈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测量屋面栏杆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不允许低于120cm,栏杆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所用的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常大型建筑工程的屋面栏杆不允许使用木质栏杆,必须是铁质或者是石质栏杆,屋面所采取的避雷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
2.3查看建筑工程室内的相关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的过程当中,对于室内的相关情况的查看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为直观的感觉。首先,室内的墙体的厚度,以及墙面粉刷的质量,包括所用的粉刷的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软包面的节点的施工质量,以及观感是否过关,地面所铺设的地砖的质量是否满足住户正常的使用要求,平滑度与耐磨度倒要适中,铺设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图案的拼接是否正确,颜色是否统一,接缝的处理是否过关,会不会出现渗水的不良现象;其次,室内的格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房间的宽度,过道的宽度,卫生间的宽度等,天花板是否存在裂缝,排水是否通畅,各种饰品的安装以及摆放的位置是否美观;最后,室内输电线路的铺设质量是否合格,铺设的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电灯,插座的安装质量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遵循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基本原则,室内的保温以及隔热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与解决,供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管道的直径是否始终,材质是否安全,所选择的安装的位置是否方便日后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2.4查看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
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有两个重点,一是地下室的查看,地下室一般都是用作停车场,因此要注意查看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地下室的通道的宽度,以及相关的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楼板与主梁的施工建设情况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等;部分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部位的地面倾斜情况是否适中,通风口与电梯的建设的安全性能是否过关,公共部位的电线光缆等安装是否安全美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人员在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查看与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器材,立足于实际,对室内的各个细微部位都要加以认真的查看,确保不出现人为的疏漏,而使建筑工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
3.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
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工程想的资料与文件进行检查,也是评价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存在检查建筑工程的资料与文件的过程当中,评价人员必须要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把握住其中的重点文件与资料,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部分是行政文件,一部分是技术资料。
3.1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
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包括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建筑工程的评价人员要确认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所有的相关文件与手续都满足国家标准,经过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认可,招标与竞标的过程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工程资料应该与听取报告和查看工程实际同时进行,实际检验过程中,要跟据不同的施工段来进行,对每个独立工序中的相关工程资料都要进行详细检验 对工程整体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各项工程资格专业证的真伪 国家权威部门出示的检测报告 质量认证体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记录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2建筑工程资料的检查工作
技术资料的检查工作是整个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2.1 建筑工程的管道设施安装
检验对象是电气工程 通风工程和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相关检测记录数据,包括:防雷设施接地点电阻测试情况数据 绝缘数据记录,照明设施最大功率工作检测记录,空调进水试验数据记录,通风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转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数据记录,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 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电气工程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通风工程 空调水试验 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检验批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在进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其中的技术参数之外,对于其中的重要工环节,以及材料的购买的主管人员,以及经手人员的签名或者是盖章都要进行确认,确保其合理性。
3.2.2建筑工程装修的相关资料
工程装饰的主要检验对象是建筑物墙体,以及门窗等部位使用装修材料的污染度,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室内环境综合检测报告,房间排水性能测试报告,胶结强度测试报,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以及通风道的试验记录, 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工程装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使用性能,对于住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获得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核心环节所在,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必须在检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重点着眼于工程装修的环节。
3.2.3建筑工程的结构的相关资料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以及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2.4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地基工程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4.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情况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
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缺陷引以为戒,对安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综合使用上述途径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整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了 评价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重,对其中一些完成出色的工程部分提出肯定并积极推广该项施工技术,对工程中的遗漏或者缺陷进行批评整改,充分满足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 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只有实现了以上几种评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才能使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就能帮助建筑施工单位使其在做决策时更符合工程实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果有任何遗漏或者不恰当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 科技风,2012,10:180.
[2]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阎平,任炜,刘庆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 陕西建筑,2008,09:80-81.
[4]曹宏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J]. 中华建设,2011,10:110-111.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工作的规划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要与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区分。在实际的施工质量评价工作当中,只有极少的实际工程质量的抽样调查行为。
工程质量评价工作更多的是建立在建筑实体观察和数据报表的核对方面进行的。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工作的切实有效,完善和规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施工表格申报和填写工作意义重大。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分别是建筑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土地申报和项目申报等等),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相关材料(安全施工资格证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产品生产证明等等),其他材料数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以及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的材料,比如工人的技术资格证等等)。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涉及到的审核材料和内容复杂且多样,为此需要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以前,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核重点,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审核步骤和规划。
2听汇报和查看工程实体工作的具体内容
2.1 听汇报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成以后,工程将会进入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工程质量评价单位要对工程申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设过程的描述作仔细的听取工作。要求申报单位将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立项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有顺序的、完整的汇报。对于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质量验收者要对其中几点进行进行着重听取和分析。
(1)建设单位项目立项的过程。对于建设单位项目理想过程中,设计、申报、审核的各个环节做仔细的听取工作。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功能规划作出基本认识。同时,重新审核项目的合法性。(2)施工单位的汇报内容。对于施工单位的汇报听取工作,主要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格和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各项标准进行听取。通过施工单位方面的汇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模、特点、难度进行理解。对施工采用的技术、设备、相关工艺进行记录和掌握,以用于工程实体的验收工作当中。(3)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结合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汇报,对于建筑施工的总体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项目进行记录。同时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标准和建筑的功能实现进行初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工程实体的考察工作当中。(4)监理和业主单位。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览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建筑功能方面的使用效果评价。
2.2 查看工程实体
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单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功能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工程实体查看流程。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评价单位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排除必要检查项目以外,其他为抽样检查。出样检查的比例基本为建筑整体的40%左右为宜。
建筑物工程实体的查看内容主要为建筑物外立面、屋面、室内、地下室及其他建筑构件的查看。对于外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观察建筑物外观线条和平面的流畅性和平整程度。同时观察外置设备和器材的完整程度和布设比例。对于建筑物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针对电气线路、管道铺设以及其他设备的建设质量。观察要细致,同时需要记录在案以供整体评价时作为参看材料。对于室内的查看主要为粗装修和室内墙面、地面、顶板的建设质量检查。对于地下室及其他构件的查看主要针对消防安全方面进行。
3查阅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总体作出评价
3.1 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的审查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内容建设相关的施工证明和批文的审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合法正规进行。同时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材料,现场施工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方案等等。检查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进行项目建设。
3.2 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针对审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不同建设内容和阶段,将审查的技术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地基材料。地基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工序,通过审查地基建设的相关材料,对地基建设的承载力、地基强度、抗震能力等等进行记录和审查。(2)结构工程。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3)装修报告。对建筑物内的装修记录进行审查,同时审阅装修验收的各项指标记录。(4)消防电气工程。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和电气铺设的设计和验收材料进行审查。结合我国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和电气设备建设的相关规范,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3.3 总体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要参考听、看、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审核,评价单位根据项目整体建设的流程和建设结果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以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为主要参考内容,以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特点、创新内容为补充内容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在肯定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对建筑物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同项目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建设理念,本文在基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的工程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
基于“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执行,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分析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从计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再到拆除、改造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资源、材料、环境的最大限度的节约与利用,并为建筑工程项目使用者提供环保、舒适、健康的环境[1]。因此,在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进行工程管理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优化。
1.1加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发管理
开发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实现绿色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的优化:其一,在工程项目设计规划前期,工作人员应对市场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施工地理与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用以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与要求的确立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2]。其二,结合建筑地区建设工程政策、规范,在基于调研与分析的结果上设计建设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与确立。其三,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建筑工程属性以及建设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最好基础准备工作,用以提升绿色建筑建设标准。
1.2实现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优化
在绿色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管理中,应立足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对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各项资源,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资源、用地资源、电以及煤炭等能源进行全面考虑与规划。并有效利用周围条件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如根据地区气候变化设计房屋朝向、建筑密度等,用以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优化发展。
1.3注重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绿色建筑整体建设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应对整个工作环节与内容,包括施工计划、施工设备、施工安全、人力物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细致、严格把关,并依据建筑要求与相关规定,采用合理的先进手段进行预防与监控。
1.4强化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营管理时,首先应监理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绿化设施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设施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用以保证各工程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优化性与实效性。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确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标准
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而言,绿色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工程项目本质作用的发挥,更注重建筑工程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使用的舒适性。因此,在构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时,首先应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建设阶段中对资源的使用、设备与材料的标准、工程工艺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等,用以为绿色建筑的有效评价提供规范化、明确性准则。
2.2科学制定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原则
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确立与构建需要遵照一定的评价原则进行有效设计与调控,用以保证绿色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结合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流程、绿色建筑要求以及工程管理内容可知,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中需坚持科学设计原则、合理性原则、执行可行性原则、便利性原则以及综合性原则,用以保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有效性与完善性。
2.3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体系
首先,根据建设工管理需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构建评价模型,为绿色建筑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营维修的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其次,设置多层次评价标准,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评价,用以保证结构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此外,依据设计原则,从建筑评价体系整体出发,对评价体系各环节进行规范与设计,实现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3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绿色建筑的深化推进,迎合社会建设需求,是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利于为我国绿色建筑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芦辰,付光辉.基于风险分担的绿色建筑投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5(10):262-264.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 质量监管 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仅从2010年到2011年一年时间里,中国全社会建筑业增值了3.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这些成绩却不能掩盖其背后的隐患。“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虽然也有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参与监督管理,但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工程评价体系,致使很多建筑企业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这种现象在建设工程领域也大量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无论从其理论上还是思维方法上都存在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各项要求,因此完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2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相关概念理论及发展
2.1建筑工程质量评价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建筑工程质量也等同于工程项目质量,具有单件性、建成的一次性和寿命长期性等特点。它包括建筑工程过程质量,建筑工程功能质量以及建筑工程主体行为质量三个部分。
所谓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对评价客体的价值进行认识评定。项目评价在项目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随着各个机构本身对项目评价认识和运用的深入,以及项目评价在各机构管理工作中的择重点不同,各机构对项目评价的定义也一直在变化,至目前也尚无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建筑工程评价的目的是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并对建筑行业有一个约束准则,因此,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遵循预测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以及动态发展原则等。
2.2我国建筑工程体系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虽然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对“质量为生存之本”这一点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仍屡见不鲜。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的都进行了研究。郑周练等人指出通过划分质量等级来对一个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具有模糊性,因而构建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评判工程质量的数学模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做出了进一步研究。除了在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中引入了新的数学方法之外,国内许多学者也对评价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探讨。周焯华等提出现有质量评价方法不符合工程质量的系统性、模糊性和客观性要求,应该运用质量学原理,以系统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及其内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这些观点虽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有所深入分析,但仍未能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的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体系。上述文献中大多以得出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为目标,偏重于讨论项目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而较少涉及对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宏观质量数据的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国内学者从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及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评价方式。顾胜则提出由建设方组织由建设、监理、施工三方组成的综合打分小组评定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综合三方评价结果得出工程质量评价结果的方式。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数学方法和评价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不足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已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缺陷:
(1)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评价标准中规定建筑工程质量优良评价应先由单位按规定自行检查评定然后由监理或相关单位验收评价评价结果应以验收评价结果为准。由于评价主体与工程实施主体为同一人,因此在各方利益的驱使下质量评价基础数据缺乏稳定性与可靠性。
(2)评价方法具有模糊性。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称之为模糊评价法。因其在对工程的每个分部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一般采用分档归类法。由于评价方法的模糊性最终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稳定性
(3)评价存在滞后性评价标准中规定建筑工程质量优良评价应在工程质量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合格基础上评价优良等级。这些均是在工程竣工后才进行的评价,且不能很快得出结果,所以其评价存在滞后性。
4构建建筑企业质量评价的方法
随着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热潮。评价方法也采用多学科多角度综合分析评价。由于系统科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其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研究开发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还没有见到统一分类。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决定型评价法、比较型评价法和系统分析法。
4.1决定型评价方法
决定型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直观判断为基础,用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将定性的因素指标化,有助于直观判断,以防止直观容易产生的独断和偏见。其设定几个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标准,进行分等,决定该项目是否采用的优先顺序。采用决定型评价方法,在根据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比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时,对各项目的评分,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数值进行判断;也可用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示,以图形进行判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定性的、直观的;前者是综合的,应尽可能地客观和定量化。属于决定型评价方法的有:加法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渐聚群意法及特尔斐法等。
4.2比较型评价方法
比较型评价法是在技术经济评价中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评价法,现已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它借助于一组能从各方面说明技术、经济的指标,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既可以用于技术决策、也可以用于经济决策。这种方法的工作程序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对比方案,定量比较,综合评价,方案优选。
比较型评价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种评价法侧重于方案fBJ的定量计算比较,对定性分析比较不够重视。
4.3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系统分析评价法就是将分析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针对其特定的目标,就其基本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理论为之建立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据此对若干个指标进行数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此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出优劣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系统分析评价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能.满意度法(PS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功效系数法等。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种类很多,各有利弊。考虑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涉及确定性因素,也包含模糊因素;既有定性因素,也有定量因素;既有指标间的横向联系,也有指标间的纵向上的层次关系。同时也考虑到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中,既要充分吸收广大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又要尽量减少不利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我们应该采用系统分析评价法,以模糊综合评价为主,结合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做出一个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也就是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所谓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行评价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且秩序井然的系统。这也是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管理部门必须改变以前旧的管理标准及方法,以积极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我国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以上是我个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些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的评价方式,让“豆腐渣”工程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郑周练,赵长荣,崔碧海,王慰佳.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模糊评定.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
(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 528200)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加速发展时期,节能设计与建筑能耗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某办公楼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对绿色建筑结构的体系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结构选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32-03
作者简介:孔德欣(1973-),女,广东南海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设计。
0 引言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结构专业来说,所涉及到的内容是规范当中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章节。笔者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该建筑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为156m,宽为29m,地上五层,局部六层,总建筑面积21511m2。建筑外观如图1所示。建筑内部空间主要为大空间的办公区域,因为需要营造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整栋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绿化面积,并且分布在不同楼层。首层入口处有8根“7字形”装饰柱,柱子高度为五层楼高,支承在五层的一根30m跨的横梁上;另外有一个高出屋面约25m,平面呈正方形的拔风塔,塔中央有一根?准800直径的圆柱。二层和六层建筑平面以及南北立面如图2、图3、图4所示。
2 结构选型
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给出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规范指出符合要求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轻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因此该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结构体系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
方案1:木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不是木材出产地,需要从外地运进木材,这样规模的商务办公楼,如果采用了木结构,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单纯的木结构也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这个方案不可取。
方案2:砌体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该结构体系对于纵横墙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不能太大,同时墙体的开窗面积是有限定的。这样就很难满足现在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3: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体系。根据过往的设计经验,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既能很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又对抗震设防方面有利,同时又是合理、适用的体系。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这个方案又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存在大量的绿化面积,给钢结构防水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材料消耗相应增多;也会增加使用阶段的维护成本,不符合规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要点,该方案不是绿色建筑最佳的结构方案,因此也未被采用。
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该方案是在方案3的基础上把钢框架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
对照规范的内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体系,达到经济、合理、适用、节约资源的目标,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通过方案比选,本工程选用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
3 结构设计要点
①入口处的8根“7字形”装饰柱以及其连接的横梁,8根柱子建筑要求外观尺寸为700×1300,有16m高,横梁跨度为30m,建筑外观尺寸要求为800×1500,结构设计上构件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构件自重轻,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另一方面在处理横梁与框架柱的连接节点上也变得容易。在工程成本上,采用钢结构较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节省人工、外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另外工期效益显著。入口钢构架平面图和钢构架柱立面图如图5、图6所示。
②中庭屋盖部分,建筑设计为不上人的采光屋面,该屋面跨度为30m,三边支承。一方面因为跨度比较大,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其自重必然较大,其次从建筑空间效果来看,在二层平台花园以及其他各层均可以看到该屋盖,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够轻盈。所以设计结构设计上决定采用钢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7所示。
③对于两处从二层平台花园上三、四楼的楼梯,因为建筑要求做成悬臂形式,中间不加柱子,从节省材料以及造型美观考虑,把它做成钢木组合楼梯(钢骨架木踏步楼梯),从而达到既美观轻巧又相对省材的目的。
4 优化设计
结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突出的内容是节材,因此该工程在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达到进一步节材的目标,对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的设计图纸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优化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整次梁的布置,相对原设计一个房间三道次梁改为两道次梁,从而增大板的跨度,使其在尽量不增加截面厚度以及钢筋量的基础上,达到最大优化值。优化前与优化后的18~28轴三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8、图9所示。
根据结构计算得出,前后两个设计成果在混凝土用量上基本持平,而在钢筋用量上,前一个含钢量为35.63kg/m2,而后一个为33.40kg/m2,这一优化节省了6%钢筋用量;同时因为减少了一道次梁,在建筑模板方面也会相应减少材料损耗。另外,拔风塔中央的?准800直径的圆柱也作了优化,由原来C25,配18根25钢筋的混凝土柱改为?准800×10的钢管柱,这样既节省混凝土8.8m3,钢材量用量也从原来的1.35吨,减少为0.434吨,并且节省人工、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工期效益显著。
综上,优化后的本工程符合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建筑工程提出的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要求,节省了钢筋用量,减少材料损耗。
5 结语
结构专业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除了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外,在确定结构体系进行多方案比较时,应对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合理、适用与节约资源的最佳方案。并应重视对设计进行优化,使结构设计达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目标。本工程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结构专业有关的内容,做到符合规范的要求,为项目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结构专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法
0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积极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1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践行,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使资源得到一定的节约,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到积极的保护,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与舒心。而对于绿色建筑技术来说,在施工中,应该合理控制能源质量、水电以及环境等问题,以此能够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绿化。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节能节地目标的实现,而这也积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人们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与方式
2.1准备阶段的绿色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这一阶段,可以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一些对象类型进行评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对评价对象的类型进行积极确定。由于评价标准受到不同类型对象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从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象的建筑因素入手,对建筑评价的框架进行积极确定,从而能够将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
2.2评价标准的积极确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而对于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说,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现实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积极借鉴。而如果不能对现行的国家评价标准作为采纳,可以针对当地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纳专家给出的意见等[1]。此外,对于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借助标尺的形式,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反映。此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核心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对数据信息进行积极收集,然后实施测试工作。另外,作为评估人员来说,应该从评价标准出发,分类归纳所收集的信息内容,并且实施定性的判断。此外,在现实的评价中,作为评价人员来说,可以输入相应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数值,并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价,从而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3总结阶段的绿色评价
这一阶段中,应该综合所有评价层次的结果,借助配合权重系统,计算评价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评价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评价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水平,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规范的评价。而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通过加权累计的手段来计算,综合所有的评价分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数,对绿色建筑的等级进行合理确定,最后,还要对相应的登记证书进行颁发等。
3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并且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应该加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完善。首先,应该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起来。而在这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才能有效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其次,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还要将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发展的积极参考与借鉴,才能使评价标准更加客观,以此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要想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与准确,一方面,应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积极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指标体系的制定;此外,还要积极考虑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以此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对不同角色的利益进行积极考虑,以此能够促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2]。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评价积极向定量评价方式转变。作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借助累积的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对总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等。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证明,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不仅仅对艺术造型加以重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在生产、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过程中,其中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数据,但是这很难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评价的科学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而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环保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积极走向绿色环保道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酒淼,宋凌.绿色建筑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思路[J].建筑科学,2015(12):29-3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1 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实践表敏,工程质量管理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且作业面大,不同工程项目的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都可能产生质量变异,影响工程质量。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1 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2.2 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
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2.3 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这些原因有大有小,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2.4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管理图又叫控制图,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2.5 质量控制的相关图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2.6 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应便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的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方法
3.1 构建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这里是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其思路主要是:(1)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2)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3.2 实施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
3.2.1 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2)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3)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3.2.2 定位好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1)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2)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3)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3.2.3 科学进行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另外,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3.3 应按照科学合理的依据进行对比评价
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图纸、设计说明、标准图集)、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是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实行管理的共同性依据,具有通用、具体、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特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建筑材料及制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如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等,是工程质量检验控制的专业性、技术性、法规性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在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工程实际,按照上述文件依据,及时进行对比评价,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质量监管模式由“第三方(政府)质量监督”到“竣工验收备案机制”的转变,质量监管部门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实施以质量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成为改善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既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具备的内容,又包括更为广泛、更为特殊的内容。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
相对于原评定标准,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个最显着的变化就是工程质量验收不再设优良等级,只做合格验收,贯彻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即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划分等级。
2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学者和着作也有很多。如杨亚频认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质量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必要措施,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以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除了上述理论研究外,有很多研究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
3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第一,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第二,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4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4.1 实施原则
4.1.1 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4.1.2 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4.1.3 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4.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4.2.1 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4.2.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转贴于
4.2.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4.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5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