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发展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游戏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成长非常关键。幼儿智力是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他们的渴望。因此,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的教育手段是所有家长都乐于接受的,也是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
一、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感知力的影响
时间知觉是人体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对客观现象的感知,联同听觉、视觉和机体觉来实现。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许多关于时间的要素,例如幼儿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顺序、步骤和速度等因素,这就需要幼儿具备安排动作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空间知觉是人体对空间的认知,具体包括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等内容的认知。幼儿武术游戏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幼儿对事物的空间属性进行判断,例如
“刀枪入库”这个游戏,幼儿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描述在脑海中反映出兵器的形状,并通过绘画展示出兵器的形象。以红缨枪为例,幼儿需要通过记忆知道红缨在枪的哪个位置,距离枪头的大致距离。通过实验,幼儿就可以知道兵器的长短,但对距离的认知还比较欠缺。运动知觉是人体对运动位移的认知,具体包括运动速度、方向和形态等。幼儿武术游戏就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游戏,而武术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因此需要符合运动规律。例如“八仙过海”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做出虚步挑掌、马步架打和弹腿冲拳等动作,通过模仿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上下肢的形态动作形成认知,通过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感知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幼儿武术游戏能够对幼儿感知产生影响,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其感知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力是人依靠器官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能力,也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的发展与智力水平的提高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是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的。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幼儿具备观察能力的。例如,游戏“十八罗汉”,教师需要先教给幼儿一些动作,然后让幼儿观察残缺的动作图片,让幼儿描述或者演示完整的武术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动作,对于图片中缺少的部分了然于胸。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动作的手型、步型和掌型等形态,通过区分记忆掌握这些动作。有些是单独的动作,有些是组合动作,幼儿需要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才能完整记忆所有动作,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木块图案游戏就是考验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状差异的观察力。在幼儿武术游戏中,就有专门为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如“小马过河”,幼儿在学会一些马步动作以后,就可以在“河对岸”对动作图案进行组合。只有在观察武术动作以后,幼儿才能拼装出正确的图案,其观察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态等差异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规律性,带着目的地让幼儿玩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观察能力。
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记忆力的影响
幼儿武术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同样有效,比如“报数”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将1至9这9个数字与不同的动作对应起来,当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就要说出动作的名称,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直接演示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处理和表现的能力,然后通^多样感官协作、比拟法和分类法提高幼儿的记忆效率,达到提高幼儿记忆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幼儿记忆力培养法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
总之,武术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效果显著,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教材,数据库中也没有为幼儿编制的武术游戏教材,但是有关开展幼儿武术游戏的设想或文献逐渐增多,这表明武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者应对幼儿武术游戏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玉良.幼儿武术教育的实然之境与价值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61-64.
[2]张云崖,朱安洲,张玉凤,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6,31(12):47-50.
【关键词】舞蹈教育;幼儿身心;发展;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6-01
舞蹈最早是一种艺术活动,用直观的艺术形态表达文化情感,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舞蹈对幼儿作用的分析,展示出现代化教育的意义。
一、舞蹈教育对幼儿修身养性、提升心理素质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美育教育形式,能够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身心,体现出健身和健美的双重作用。在舞蹈学习中,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培养出幼儿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舞蹈可以让幼儿在知识学习之外,更好地去追求上层的精神生活,它主要是幼儿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能够看到,学习舞蹈的幼儿和不学习舞蹈的幼儿相对比,气质上更胜一筹。幼儿在学习舞蹈以后,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平时的生活都能够让其更敢于表现自己,激发出幼儿内心中的表现欲望,一般会在掌声以及表扬的过程中让幼儿增强自信心。舞蹈动作的基本站姿就是挺胸抬头立腰,因此在生活中幼儿也会这样做,长久下来气质自然显露。
二、舞蹈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舞蹈训练能够对幼儿的大脑产生作用,在大脑神经的刺激下锻炼幼儿的肌肉和骨骼。生活中很多实例已经证明,舞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学习舞蹈的幼儿,不仅仅食欲非常好,并且睡眠也很好,身体长高很快,这是因为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让幼儿的骨骼更加粗壮,更有弹性和坚实有力。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舞蹈的形式对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调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幼儿在组合走步以及敬礼的过程中,一些幼儿走步比较生活化,而在舞蹈组合中就会对此进行规范,教师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协调。再比如在学习《编花篮》的过程中,这种歌声比较富有童真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注意力,由此产生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存储着舞蹈动作的不同变化,将这些动作和歌声融合在一起,融入到舞蹈表演当中。幼儿在舞台上,伴随着五彩的灯光,自己的反应能力也更快,还会获得更多的掌声。从此可以看见,一些经常学习舞蹈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并且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也非常高。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心智的启迪作用和影响
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动机,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方向,以此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使用前倾、低位置以及柔软体面的姿态对待幼儿;用亲切、温和的目光看待幼儿;用缓慢和柔和的话语对待幼儿,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的身心才能够得到放松。按照幼儿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观察模仿学习方式是舞蹈教学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幼儿的学习更加完整,并且可以在头脑中组建起不同的舞蹈动作。记忆是一种人脑的反应,对幼儿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舞蹈这种富含多种动作的学科能够让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深化,这是幼儿心智具体化的外延表现,幼儿更加能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兴趣,让幼儿的智力也得到快速发展。幼儿本身就是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家,家长和教师不能泯灭孩子的这种天性,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对孩子进行更多的鼓励,在天生好动以及不断变化的事物中,进行想象和创造,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能够在舞蹈中找到更多的快乐,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家长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也得到一定的启示,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后代。舞蹈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争取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舞蹈成为幼儿放松身心,启迪智慧的一种更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宏,,李亚楠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5,13(22):79-80.
[2]李晖.幼儿舞蹈浅论[J].芒种,2016,25(10):127-128.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跨班区域活动;社会性发展
在班级区域活动相对稳定的同时,让不同班级的儿童通过设置的区域,开展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与非组织、群体与个人间广泛的、多层次的、多通道的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及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是跨班区域活动。笔者在对目前幼儿与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班级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的弊端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跨班集体活动的可行性,及其对改善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一.幼儿社会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家庭结构形式的家庭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缺失的现象及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中,由于同伴的长期缺失,导致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容易表现出疏于交流、怯于合作、无分享意识等行为。
2.以班级为集体单位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学形式大多采用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导的小学化式的班级授课制模式,这虽然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群体交往氛围,但也导致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受限,幼儿交往大多局限于本班同伴交往,交往范围狭窄。另外,从交往活动本身看,由于家庭结构、生活习惯、时代背景、社会趋势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主动性差、时间不足、空间狭窄、媒介匮乏、频率低下和人数短缺等问题。尤其是当前许多幼儿园的人数太多、班额过大、幼儿活动空间相对狭窄,给教师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三多”( 静坐多、等待多、排队多) 和“三少”( 活动少、自由少、说话少) 等现象,致使幼儿旺盛的体力与精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泄,因憋闷、烦躁而使幼儿间互相攻击频频发生。
二、跨班区域活动的可行性探索
幼儿在入园后仍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经过一段时间对班级和带班老师的熟悉,会形成对班级环境和带班教师的一定依赖。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进行跨班区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1.分组跨班活动,幼儿循序渐进地探索
采用跨班活动决不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全面展开跨班级行动,而是要对本班幼儿进行分组,由教师逐次逐批地带幼儿去其他班级进行活动。一组幼儿在一次被本班老师带去别的班级进行区域活动后,回来会对本班进行区域活动的幼儿描述他们的所闻所见,吸引了其他组幼儿的好奇与兴趣。第二次,原来第一组交换的幼儿不再去别的班级活动,而是留在自己班级活动,第二组幼儿进行跨班级区域活动。这样的新旧环境交错,不仅会给幼儿带来一种新鲜感,而且消除了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因为在轮流活动中旧环境又给幼儿提供了一种熟悉感与安全感,让他们没有远离本班级活动的感觉。
跨班级区域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比对活动前后的观察记录,大部分的幼儿明显表现出对在非本班区域内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当下午准备区域活动时,一些幼儿能主动排好队伍,跟着带班老师到不同的活动区域玩耍,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他班区域活动时,幼儿也能将注意力投入在活动之中,很少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中断活动提出回归班级。
2.教师提供空间,幼儿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主动交往意识
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带班教师面对的不是全部都熟悉的幼儿,教师也成为了幼儿间交往的观察者与引导者。同伴间争抢的现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特别是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争抢,如果一方班级的老师出面解决,且不论解决方法是否公平,没有自己班老师在场的一方幼儿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无助心理,影响其日后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更不用说孩子们在老师的干涉下很可能产生表面同意但暗地里不服气的心理。因此,教师只需把要解决的问题抛回给了幼儿,引导两个不同班级的幼儿尝试协商。这样教师给幼儿留有了充分的成长空间,几个班级幼儿交往的增加,已经给了幼儿尝试与不太熟悉的同伴交往的一些经验准备,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协商就显得容易很多。孩子有了这样一次自己协商自己解决的经验后,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就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友谊。
3.整合活动资源,凸显区域特色,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自主活动
班级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第一次感受到的集体意识,幼儿在班级制度中找到了一定的归属感。以往的区域活动区角都设在一个班级,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今天要玩哪些项目,而且材料更新周期较长,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难以提高。而跨班级区域活动减弱了班级之分,各班活动材料更新周期较短,极大地整合了活动资源,因此,幼儿对区域活动内容本身的期待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投入程度。跨班级的区域活动给幼儿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吸引幼儿的不再是“去中一班玩”或“去小二班玩”,而是“今天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幼儿活动兴趣程度大大提升。
幼儿在由活动创设带来的兴趣指引下,不仅增加了活动投入程度,而且还能够保持一定的有序操作。众所周知,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薄弱,自主活动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秩序,需要老师的多方提醒、干预。但笔者观察到跨班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并在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后,自主进行区域活动。这种难得的自主活动来源于给幼儿合适大小的区域环境、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结语:经过多角度的比对,我们发现跨班区域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活动空间的拓展、交往空间的拓展与活动内容的拓展,而跨班区域活动较符合这一特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的教育尝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如教师工作量增加、专业性水平要求较高、活动组织复杂等问题。因此,跨班区域活动究竟能否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持续性、多方面、深层次的积极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 归明芳.浅析区域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发展[J]. 考试周刊,2013,12:187-188.
关键词:幼儿教育;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幼儿园不断的兴起,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方法也多彩多样。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存在很多的误区,笔者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影响幼儿教育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观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建设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化教育的学前教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不好管理,教师常常为之头痛。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差事,并没有认真的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不能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导,没有发挥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设施、管理差,影响幼儿教育
现很多幼儿园大都为个体园,多数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没有达到标准。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厨房、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家长接待室等区域设施,但很多幼儿园这些设施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儿童玩具数量也很少,园内也没有根据儿童年龄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公办园教师工资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管理中,民办幼儿教师每月工资约为1000-1500元,一个班级只配备一个主管教师,教师管理起来工作量大,力不从心,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颖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少,因此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及时的被纳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教育的进步。
4.观念问题,影响幼儿教育
(1)现在每家一个孩子,家长对于幼儿都过于宠溺,把幼儿养在“温室里”,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给教师实行有效性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现代多数幼儿为隔代监护,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2)幼儿教学倾向于“小学化”,很多小学的知识在幼儿园里就开始教授,忽视了幼儿教育是以语言表述为主,升入小学才以书面为主,过早的要求幼儿进行书写,滞后了这个年龄段幼儿语言表述、阅读能力、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影响了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 针对于以上现状的方法策略
1.增加经费,改善设施,完善教学环境
幼儿只有在舒适、明亮、愉快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学习,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增加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上,有计划地进行改善,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能按进行改建,多种植花草树木,改善校园环境,力争建立起一所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优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
2.招聘专业幼儿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很多幼儿园的教师老龄化,很多是由小学教师转入的,他们专业的教学知识缺乏,按照园内的实际情况,招聘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幼儿教师,并且对已在职的幼儿教师增加培训机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多学习外地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增强师资力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
3.多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传统观念
可适量的加多家长会。很多幼儿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大多的时间都在打拼挣钱,并不了解新型的幼儿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意识淡薄, 从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多开设家长交流会,对幼儿家长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并进行事宜的培训指导,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要家长配合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配合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4.改变幼儿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教育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幼儿,要实事求,不能过于的宠溺,改善则赏,该罚也一定要罚,不能纵容幼儿的缺点,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更正,对于幼儿的优良表现,也要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但是不能过度夸奖,以免造成幼儿有过强虚荣心,适得其反。
在教学中,发现并总结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爱好,然后针对幼儿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指出身上的不足,帮助改正,使幼儿能够正视自己。
对幼儿进行适合年龄的教育,不过早的强制孩子学习深度的知识,在学前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要幼儿多阅读书籍,增加知识量,注重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出幼儿的品格情操、人文素质,使孩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能正面的思考、面对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庆.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文史月刊.2012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晋升;发展
一、晋升制度在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
1.晋升制度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园长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指园长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包括园长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外部条件来说,园长的工作环境、上级领导的支持、晋升制度等都是影响园长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1]。晋升制度作为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影响着园长专业发展的速度,是园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
2.晋升制度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激励因素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当研究对象在描述工作中的愉悦感时,他们最常提到的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因素,有过出色工作表现的事件及职业发展的前景。相反,当他们描述不满情绪时,往往提到的并非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而是与工作外部环境有关的一些因素。48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2]。
激励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状态的内在因素,一般包括工作带来的乐趣、社会认可、成就感、发展机会、进步与责任等。保健因素即工作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政策、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工作保障、福利与安全、人际关系等。保健因素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积极作用,但是间接影响工作者的积极性,所以也叫“维持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根据双因素理论,在调动园长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中,只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完备的福利待遇,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维持因素,而没有利用晋升制度、发展空间、社会认可等激励因素,园长的工作积极性是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的。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从内部来说是需要园长自身具备发展的意识,对工作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因此晋升制度作为激励因素在调动园长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能够间接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也可以说晋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激励因素[3]。
二、晋升制度在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
1.从国家层面来说,晋升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方式
晋升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是将人的能力与岗位按照要求进行匹配的一种方法。在园长队伍的建设中,园长只有在其合适的岗位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个人价值,体现其社会价值。而园长为了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也会做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在现实情况中,晋升是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指派相结合,将成员指派到较高职位上去的一种方式。教育组织管理部门对园长能力信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指派是动态还是静态。动态指派即实现职务晋升。在掌握了充分信息的前提下,组织能在一开始就根据成员的真实能力把成员指派到最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而不是逐级晋升,使组织获得最大的资源配置。否则,由于将高能力的成员指派到低级职位,降低了高能力成员的预期收益而导致其离职。静态指派即它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并保持不变,如果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组织会选择逐级晋升,一方面有利于收集关于成员能力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工资成本。
晋升一般是在静态与动态结合下,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一条途径是通过组织对成员能力的认识。这类模型通常假定,在成员加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其真实能力(包括他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组织都会通过观察成员以前的产出(该产出是成员真实能力的一个有“杂音”的信号),逐渐更新对成员真实能力的认识,从而重新指派职位,而新职位可能由于成员被认为具有高能力而比原职地位高,也可能由于组织认为成员并不具备现职所要求的能力而将其降到低级职位上。因此,此途径可以解释职位的上升和下降两种现象。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成员人力资本的积累。
2.从社会层面来看,晋升是激励园长专业发展的机制,是高素质园长队伍建设的保障通过双因素分析来看,晋升制度是园长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激励因素。
晋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激励,即高职位带来的收入和名望为处于低职位的成员提供了激励。通过晋升,将不同能力的园长匹配到了合适的位置之后,必然会对园长产生激励。这是因为工作的岗位不同,其工作带来的产出例如薪酬、福利等也会不同。颜燕认为,实现晋升的激励作用是不仅可以通过工资的涨幅,也可以通过对晋升比例的控制,二者之间可能是替代的,也可能是互补的。晋升作为激励手段,不仅可以激发更多的努力,而且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绘本;幼儿品格发展;价值
绘本又称图画书一词来自英语“picture book”,在日本和中国台湾被称“绘本”,我国通常称为“图画读物”、“图画故事”,也有俗称“画书”或“小人书”,现常称为“图画书”。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先生曾指出:“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品格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来回应外在情景的内在气质,包含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三个相关的部分。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儿童的责任、尊重、勇气、关怀、耐心等品质,而许多图画故事书中包含的许多的品格主题,优秀的图画文学作品,如:《花婆婆》、《失落的一角》、《爱心树》、《灌的礼物》、《爷爷一定有办法》等,故事都十分浅显有趣,充满想象力,让孩子得到快乐,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涉及的内容包括:亲情与友谊、勇气与智慧、责任与关怀,体现儿童性与生命哲学的交融,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富于哲学气质的思考与讲述方式,讲述儿童由生活中所自发思考之事物,单纯稚拙、大气而又动人,这些品格主题的故事书无疑是家长和老师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最佳选择。
一、绘本中体现的不同主题的品格教育价值分析
幼儿大多喜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情节,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每个问题、可能有的种种感受在图画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或者得到共鸣。教育性是绘本的一大特质,儿童借由阅读绘本,从而在认知、人格、道德、生活等各方面获得成长。道德的成长是指孩子从绘本中涵养心性,陶冶气质,学习善恶的判断,培养正义感与同情心等,生活的成长是指孩子借由阅读绘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1]本研究结合责任、勇气等品格的相关绘本来做具体分析。
1、品格主题之——责任
什么是可以表现幼儿的责任行为呢?依据二到六岁儿童的发展能力,给出责任的细定义为:“做好自己的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答应做的事就要做到,会思考到行为的后果,不做找借口及怪罪别人的事。”[2]关于品格的儿童故事书很多,如《红公鸡》、《我和我家的野狗们》、《不是我的错》、《我家有个坏好宝宝》。《红公鸡》描述了红公鸡在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蛋,母鸡忙着孵自己的蛋,红公鸡充满责任心,不忍心看到蛋被遗弃的下场,自己决定来孵这只蛋,结果在农场的朋友们的帮助下孵出了一只小鸡,孵蛋是一件很无聊、很辛苦的事,但是一想到这是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就会坚持下去,儿童在学习了这个故事之后,会联想到自己可以负责人的行为也要担负起责任来,把它做好。比如,吃饭、穿鞋、叠被子等,都是自己能做的,就要负责的做好。
2、品格主题之——勇气
日本作家筒井赖子和绘者林明子70年代创作的作品《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就描写了日本儿童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故事讲的是五岁的小女孩小美,因为妈妈要照顾小弟弟分不开身,就让小美去商店买牛奶。小美平时从来没有一个出去买过东西,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一次挑战。小美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她大着胆子接下了任务,但是,途中她遇到一辆速度很快的脚踏车飞驰而过,让小美的勇气一点点消失。走到斜坡上,一不小心跌倒了,钱掉了,要赶紧找回;好不容易走到商店,小商店里一个人都没有,小美说话,谁也没听到。她又深呼吸一下,终于大声了一点,可身后却偏偏来了一辆汽车,汽车的轰鸣声盖过了她的声音,小美的心咚咚直跳。接着小美又被来店里买东西的叔叔和阿姨打断,等老板娘注意到她,既委屈,又害怕,买完东西就跑,忘了妈妈叮嘱的记得找钱的事。对于一个只有五岁的孩子,能完成这次任务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如果看了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勇敢的小美,想到要有小美的勇气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习得一种品格的经验。
3、品格主题之——关怀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呈现具体的人物、情境,来展示一定道德所使用的情境的教育方式。幼儿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逐渐富对道德概念的认知与体验。关怀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支持和协助他人的行动,也是我们借着主动寻找机会来来贡献自己,进而培养出来的态度。图画故事有很多体现这方面的题材,如:《谁要我帮忙?》、《永远爱你》、《我最讨厌你了》、《我会关心别人》等等。《谁要我帮忙?》描述了小荣想要主动帮爸爸、妈妈、哥哥的忙,可是大家都不需要他的帮忙,小荣觉得好难过,所以他跑出去,结果帮了大家好多的忙,小荣帮助修车叔叔看车灯,帮包妈妈喂小狗等等,帮助了许多要帮助的人,最后大家都送了小荣不同的礼物。这个故事就是要鼓励小朋友有帮助别人的心,就算别拒绝了也不灰心。
二、绘本对幼儿品格发展的价值分析
1、绘本能促进幼儿品格认知的发展
幼儿园的孩子,还在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一层次,也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以避免受到惩罚。因此,孩子喜欢阅读善恶因果明确的故事——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奖赏的快乐结局。幼儿只有在懂得了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之后,才能在一定的情境下自觉的采取相应的行动,因而道德认知在个体品德形成过程中占优先位置,成为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基础。比如李欧·李奥尼的作品《这是我的》[3],就是用剪贴画的形式传达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主角是三只青蛙和一只蟾蜍,李奧尼用剪贴的方法,简洁地表现青蛙、蟾蜍活泼的样子,给人新鲜的感觉。故事从爱争吵的三只青蛙开始讲起:青蛙自私的想占有一切,所以每天争吵不休。直到大雨的危机来临,他们才意识到相依互助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能够体会和享受“分享”的平安和快乐。孩子看完之后才能对分享有一定的认识,以后有好吃的,好玩的就知道如何分享了。
2、绘本能促进幼儿品格情感的发展
幼儿不仅喜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书,例如睡觉、吃饭、玩耍等等,他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对自我的认识,还喜欢讨论书中主角的情绪、想法,有事还会体会到书中主人公的情感,甚至会同情弱者,讨厌做坏事的人物。每当孩子阅读时,他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这对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发展幼儿的社会化情感是非常宝贵的。[4]并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书上的内容作连结。走进图画书,你会发现书中处处有爱的表达,表现亲情和友情的作品在图画书中随处可见,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瞬间常常都能引起孩子感情共鸣,促进孩子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例如玛格丽特·威尔士·布朗的《逃家小兔》就是一本让人着迷的图画书。温馨而动人的画面,简单而让人回味的故事。书中讲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兔子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于是试探性地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一条小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一条小鱼,我就要变成渔夫,用钩子钩住你……”这本图画书的文字就是一首妙不可言的幼儿诗,表达了兔妈妈对兔宝宝温暖亲切的情感,同时,阅读这本书,你会惊叹于作者画面中充满爱意的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读图画书时,孩子们常常被打动。当它把愉悦带给 孩子们时,也就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5]
3、绘本能促进幼儿品格行为的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的许多社会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习得的,在社会情境中,个人的行为因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改变。幼儿的许多道德行为便是在观察和模仿中学到的。[6]而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幼儿都喜爱这些良好的道德形象,并容易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再加上图画故事书中优美的叙述,以及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表演,书中的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就成了一个个幼儿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许多书画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由于幼儿的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并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即使幼儿不亲身经历,只要他们理解了故事,就会向榜样人物学习。当然并不能指望儿童领会所有深刻的主题,就像他们喜欢的《彩色的乌鸦》系列,他们可能不会明白这是涉及种族歧视的世界性的问题,但是他们在同情乌鸦的“孤单”的同时,也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就排斥他们,要学会尊重别人。[7]
总之,绘本能促进幼儿对品格的认知、情感的发展从激发幼儿相应的品格行为。
参考文献:
[1]冯媛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2]杨淑雅,邓荫萍.教出品行良好的孩子主题活动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奥.里欧尼.这是我的[M].台湾,台湾上谊文化公司,2002(11)
[4]袁晓峰.让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绘本快乐阅读”课开发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人民教育,2006.
[5][7]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4).
【关键词】设计组织 幼儿发展 游戏 分析
幼儿处于年幼的孩童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单纯、幼稚阶段,这时的他们对游戏最感兴趣,根据幼儿这样的心理需求,通过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基本的学前知识,促进其发展,为将来升学打下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怎样组织和设计游戏促进儿童发展
首先,采用角色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游戏担任成年人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展现成人以及成人活动之间的创造性比较强的游戏,常见的角色游戏有:商场角色游戏,车站角色游戏,家庭角色游戏等等。
要想做好角色游戏,必须选好角色材料,角色材料主要是扮演角色时所应用的多种玩具和物品,拥有角色材料不但会使幼儿很快进入游戏角色状态,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游戏产生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车站角色游戏,两个人在车站口依依惜别时,经常会说一些告别的话,并不断地挥手示意告别的恋恋不舍,在这样的场合下,幼儿与他人离别的认知语言得到了发展,很多幼儿会通过角色游戏,特别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依据一定的场合气氛,一边表演,一边进入状态,不断用离别性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告别的氛围在游戏角色扮演中充当了语言媒介的作用,用实际生活场景来发展幼儿的认知语言。
角色游戏有利于推进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从角色游戏中去感受真实,获得了生活中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体验,把自身的情感与社会自然而然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在一定的气氛与场合下表现出来,培养了幼儿的语言天赋。
同时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角色游戏材料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超市角色游戏中,假设由角色材料构成的商品都有已经出售完了,这时候“小卖家”纷纷向教师求助,教师可以启发说“好的,‘小卖家们’没有关系,超市里的货物卖完了,我们再继续加工制作好不好?我们开一个商品加工厂还不好?”幼儿在好奇心与游戏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利用角色游戏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模仿式游戏。在幼儿没有深入社会和生活前,他们对于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了解处于无知或者模糊的状态,要想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仅仅通过话语介绍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游戏性的模仿,来是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万事万物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神态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比如:羊是“咩咩”地叫,狗是“汪汪”地叫,模仿大公鸡昂首挺胸的样子和小马飞速奔腾的样子来认识不同动物所拥有的不同特点。
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象声词获得了一种最真实的主观体验,他们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动物语言与声音的认知能力发展,同时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并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最后,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抒感,借助于肢体动作、言语、乐器等学习工具自由表达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总结
幼儿正处于事物的认知阶段,他们对于所有的事物都有认识的好奇心和冲动,而且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但是对游戏却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所以,教师必须以游戏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模仿性游戏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又形象的认知空间,让他们在玩乐之间感受世间的万事万物,使他们在脑海间形成对万事万物特点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董磊.提高角色游戏材料的使用效益[J].幼儿教育.2001(01).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 母爱 特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4-02
幼儿的成长包括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其中,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让幼儿拥有自信、自尊,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上,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基地。幼儿的家庭不仅要为其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还要对其施与理性的家庭爱,同时要讲究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内所有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一过程中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阶段和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在3-6岁这个年龄段,母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她们对幼儿付出母爱,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任。幼儿也从母爱中汲取着成长所需的营养,建构着对这个世界初步的信任,实现心理的不断发展。但是,有一千个母亲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母爱,并不是所有的母爱都是适宜幼儿成长的。同样,在幼儿心理发展方面,作为母亲,具备责任、理性、敏感、尊重特质的母爱将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将分而述之。
一、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在担负相应社会角色时要履行的义务,作为母亲,她的责任则是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尽力承担抚养与教育幼儿的职责,并展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责任是母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利于激发母亲对孩子责无旁贷的抚养与教育之责;其次,它利于为母亲不辞辛劳地抚育幼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次,它促使母亲为提高抚育幼儿的质量而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它利于整个社会幼儿优育风气的形成。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责任的母爱,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清责任。对于女性来说,身为人母之后,有的能迅速转变身份,意识到自己已为人母的责任,并能在行为上做出相应改变。而有些女性,虽已为人母,但没有完成在思想上的转变,更意识不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在抚育幼儿上,体现出失责却又不自知的倾向。这对幼儿成长大不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二,履行责任。作为母亲,重要的不只是认清自身即将担负抚育幼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如何履行自身的责任。在现代社会,新旧育儿观念杂陈,由于母亲们知识、素养水平参差不平,在履行母亲责任的水平上也是高低不一。作为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学会借助各种平台,扩大自身视野,不断主动学习,充实和优化自己的育儿观念与方式。
第三,反思责任。没有一无是处的母爱,也没有尽善尽美的母爱。在抚育幼儿问题上,母亲们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对错杂陈的状态上。同时,育儿不同于制作一个物品,可以随时翻倒重来。当然,育儿也不是不允许出错,而是要善于及时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念与方式。因此,就要求母亲在一边履行自身责任时,一边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纠错,把对幼儿成长的不利教育方式减到最少。
二、理性
母爱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情与温暖的画面,似乎母亲的爱,充满了美好与温柔的场景。但是古人云,慈母出败子,就是提到了母亲在对幼儿施与母爱时,一定要适度、适时与适当。要爱而有教,否则变成溺爱,就会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爱得理性,不能爱得盲目。理性的母爱,将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理性的母爱呢?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思想上认清溺爱的危害。母亲爱孩子,天经地义。但有些母亲却失了分寸,或许是自己幼年吃了太多的苦,或许是工作太忙,出于补偿的心理溺爱孩子。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是溺爱孩子的理由。溺爱孩子的苦果不言自明,在这里不必赘述。作为母亲,务必在开始抚育幼儿时,就保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不要陷入溺爱孩子的泥潭。
第二,在行为上施爱有度。母亲在教育幼儿时,既不要对幼儿过度期望,也不要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在理性的指引下,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抚育方法。不盲目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也让自己在抚育幼儿的过程中,保持既有压力又有放松的心态。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将别人孩子的样子复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要潜心发掘自己孩子独特的光芒。
第三,不要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现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堪称空前。人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大的投入,整个过程堪称艰辛。同时,育儿理念杂陈,你方唱罢我登场。如“虎爸”、“狼妈”等育儿理念在社会上一时流行开来,更有读经班盛行一时。这时,作为母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一哄而上,无视国家间文化教育理念的差别,无视孩子间性格品性的差异,直接照搬,东施效颦。一旦对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悔之晚矣。
三、敏感
此处的敏感是指母亲对幼儿身心基本需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幼儿发出的信号作出恰当、及时给予反应的能力。一个具备敏感性的母亲,在面对幼儿各种有声或无声的需求时,均能及时发现,判断正确,并给予相应的关爱和满足,这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母亲,将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敏感性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规律。身为人母,不代表就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作出错误判断,误解甚至忽视孩子的身心需求,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善于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断学习,增加自己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尽量减少育儿行为上的失误。
第二,及时、合理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身心需求。在对孩子身心需求有正确的判断后,就要做出相应的行为回应或支持。有些母亲选择了满足孩子任何时候的所有需求的做法,有些母亲则在理性分析之后,采取区别对待、延迟满足等方法。显然,后者的处理方式更恰当。关于如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需要母亲认真研读相关育儿理论,并在实践上进行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
第三,切忌行为失当,过分敏感。有些母亲,恨不得将孩子天天捧在手里,保持高度紧张,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地照顾和教育孩子,堪称“完美母亲”。但这是一种焦虑的心态,不仅让孩子备受压力,也让自己备受折磨。这不仅养育不出自信、大胆的孩子,也容易让母亲自身陷入焦虑的泥潭。这一点值得母亲们注意。
四、尊重
这里的尊重是指母亲与幼儿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生活中两者相处交往时要遵守的规则。做到尊重幼儿的母亲,会培养出人格独立、自主、大方、自信的幼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段的巨大差异,以及母子间的特殊关系,母亲往往很难作出恰当的判断,真正去尊重幼儿。而是会出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孩奴心态或是“以自身为中心”的霸权心态,前者后让幼儿变得骄横跋扈、依赖性强,后者会扼杀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得胆小、怯懦,没有主见。那么,作为一名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带着尊重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内涵。很多母亲一提到尊重孩子,就抱怨说,自己已经把孩子捧上天了,他还是不听话怎么办?这里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如前文所言,尊重是指对对方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的言语和行为上的体现。因此,母亲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含义,不要误读,乃至曲解,做出了与尊重相悖的行为。
第二,要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付出。但是,在不了解幼儿心理状况时,即便使出十分的力气,收效仍然甚微。这时,作为母亲就要思考一下,你是否真正了解了幼儿的需求?理解是沟通的前提,也是双方有效交流的开始。作为母亲,要在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方面下足工夫,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要学会向孩子认错。母亲,在抚育幼儿成长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被孩子作为一种权威。作为母亲自身,也容易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母亲,母亲同样也会犯错误,而这个错误在幼儿能够看明白并判断出的时候,作为母亲,要如何处理这种事件呢?拒不认错是最坏的一种,因为它让孩子对母亲失去信任。推卸责任也不是良策,因为它会让孩子在品行发展上受到不良的影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莫过于蹲下来,真诚地看着孩子,告诉他(她):妈妈错了,妈妈要为此事向你道歉,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当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不仅不会降低自己再孩子心中的地位,还会让孩子明白,妈妈也会犯错,改正过来就好了。妈妈尊重我,我也像妈妈一样。这些都像春风化雨一样润入孩子的心田,浸润着他的成长。
综上所述,母爱应具备上述四种特质,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做母亲,虽是一种天然获得的职业,却是一种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职业。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既是自身的幸福来源,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愿天下母亲共勉。
【参考文献】
[1]莫建秀.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任超.0-3岁婴儿母亲敏感性的结构及现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园校合作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GXGZJG2016A002)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全面发展
一、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现状
幼儿教育在逐渐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许多幼儿园开设自己的特色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多式教育。幼儿的选择空间也在逐渐的增大,教师的师资力量也在逐渐的强大起来。幼儿园的教育决定着幼儿受教育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幼儿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也逐渐邹兴国际化,接受了许多外国的文化。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增大投入,以实现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的完善。多元化的幼儿教育,强悍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设施建设,幼儿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在逐渐的进步中,幼儿教育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幼儿教育的教学系统还存在漏洞,幼儿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特色化的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兴趣培养,但过为单一,幼儿需要全面发展,单一的兴趣培养不利于幼儿对事物的全面理解。特色化教学培养了专业性人才,但也展现了教学的单一性,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幼儿处于无知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与判断力都几乎为零,幼儿教师的教学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初级判断。教学内容的完善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的文化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教学系统的漏洞中,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对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确对待文化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其次,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但对幼儿的教育还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事物具有较为新奇的态度,面对新鲜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当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但也由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对幼儿的要求过高,导致幼儿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幼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态度。幼儿教育应当以幼儿为主,将幼儿的主观感受置于首位,不能时时处处限制幼儿的行动,限制幼儿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当代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培养与素质教育较为忽视。幼儿的教育需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做出相应的教育。
最后,幼儿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互相联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家长积极走进幼儿园,进行亲子互动,家长对幼儿的了解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当代的许多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在幼儿园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忽视了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仅仅知识一个方面的教育,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有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帮助幼儿在逐渐的生活与学习中树立正确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完善
幼儿的教育决定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根基,在幼儿阶段形成的良好品质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近年,幼儿园教育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许多改变,幼儿的基础教育更加完善与发达,许多幼儿的成长历程都更为清晰,幼儿的思想与品质更加端正,但在上文中出现的幼儿教育体系的漏洞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如何解决当代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为幼儿教育提供更为发达的教育水平是值得我们加以思考的,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第一,我们应当积极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对事物的新鲜感。幼儿的活动空间一直是幼儿教育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幼儿对事物存在新鲜的心理反应,同时也对危险不存在惧怕心理,户外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色彩鲜艳的玩具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的户外活动环境装扮成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极大的帮助幼儿提升参加户外活动的积极性。秉承着快乐的原则也可以在幼儿园中增添一些玩具器材,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一方面实现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同时保证了幼儿的安全。
第二,幼儿教师应当因人而异,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别,对不同性格的有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幼儿的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根据幼儿的不同对幼儿进行合理化教育,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一些幼儿天资聪颖,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而有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与指引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个体的差异存在各个年龄阶段,只有将这种差异合理的缩减,才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三,幼儿园应当积极组织家长与幼儿一同开展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共同交流的能力。幼儿园与家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最为直接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格外重要,只有多多加强幼儿与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才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体系。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耐心的教育幼儿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当做到的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悉心照料下,幼儿的成长道路将更为顺利与轻松。
三、总结
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引导家长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结合幼儿的特征与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开展户外活动等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实现幼儿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谭玉梅,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