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景园林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1 09:08: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景园林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风景园林工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管理 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场所和室内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精品,就必须加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通过充分的安排和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建筑的水平,达到物与美的完美结合。

一.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

(1)施工单位对现如今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缺乏了解,与设计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使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不够清楚,使得人员和材料的调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人员和材料的真正价值。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导致无规则可依,妨碍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进程。

(2)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各个独立的工程之间缺少了交流与协调,使得在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发生冲突,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延误了交工的时间,最严重的就是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3)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单位只对栽培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对养护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是农民工,而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等,这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而且景观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4)目前为止,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比较多,但是正规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却较少,只有加强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的领会和执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除了施工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施工现场,主要是管理的落后,表现在组织计划性不强以及不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使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浪费大、质量差、技术落后的问题相继出现。

二.风景园林施工步骤

(1)施工的前期准备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抓重点,发掘出资源的最大价值,把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创优的最终目标。

(2)在施工过程中

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工序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每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都符合要求。

(3)后期的保养与维护

后期保养与维护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风景园林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三.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任何工程,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做保证,完工后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整体景观效果,或者说很难长期维持在预期的景观效果。其次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集建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对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园林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目的是把园林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园林景观,园林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被

良好地营造出来,因而加强对风景园林施工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作为支持和保障,否则都将面临停

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

四.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对策

1. 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

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是保证风景园林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关键,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术的提高,从苗木育苗到苗木的栽培管理,再到苗木的修剪整形,再到苗木的合理配置,都需要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来实现。因此,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园艺师对园艺工作进行技术管理,加强对园艺技术的科研,从而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是风景园林施工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施工效果,因此,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就要加强对园林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园林施工认识,并且对他们的施工操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制止一些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质量。为了防止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忽视施工质量,还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当出现问题时,施工人员就得受到一定的惩罚,从而使他们从意识上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在行动中主动提高质量意识。

3. 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根据绿地性质和功能,对绿地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乔灌木,使得落叶树和常绿树混合搭配;科学地栽植绿地植物,保证绿地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减小绿地植物在后期养护管理中的难度,降低风景园林的施工成本,保证风景园林的景观效益。

4. 提高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要实现好的风景园林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园林施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图纸设计阶段,认真地检查图纸和编制质量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质量源头。对于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进行精编分项,加强在分项过程中的监控力度,重点控制关键的施工工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效果,做好园林工程的三级交底。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加强预防措施,并且进行科学.文明的管理,建立起高效的质保机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我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很大,使得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等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参差不齐,既浪费了材料和资金,还没有得到人们真正需要的风景园林景观。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启文;;城市园林景观施工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2期

[2] 郑扬军;何秋中;;谈市政园林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9期

第2篇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生态风景园林不仅体现了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还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因此,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不仅要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理念,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严把施工质量的关,这样才能保证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风景园林工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造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由于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多个施工单位建造。

2.生态风景园林的概念

生态风景园林是空间、科学、文化、艺术等具有综合性的园林工程建设。换句话说就是,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它是运用现代尖端的科学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对这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各个方面的的管理与规划设计。如大地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徒弟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3.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

3.1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化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自然是一个各物种之间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几千年形成的原生地貌是多样物种最适合的生态环境,所以尽量较少破坏原生地貌,以此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3.2节约资源

风景园林工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节约水资源的工作就是非常重要的。风景园林工程中,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在保证绿化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可以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3.3保证绿化所用物种的成活率

作为风景园林工程中重要的绿化元素,例如各种树木,草等其他绿化物种,要保证其成活率。这样不仅会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避免重复,还会降低工程造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4严格控制雕塑设置和园林小品建设

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绿地硬质景观如雕塑、园林小品等要严加控制保证分布合理,杜绝随意设置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

3.5合理处理绿化垃圾

风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绿化垃圾,例如于修剪下的树枝、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料等。对于这些绿化垃圾要进行合理加工利用,变废为宝。

4.施工过程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措施

4.1施工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4.1.1破坏生物多样性

对于原生地貌增加人工干扰和破坏,例如改变原生地貌、换土、植草、移大树等一系列的非生态化措施,造成大量互相联系的生物不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有的甚至死亡。因此这样只会造成自然物种的减少和景观的单调。

4.1.2浪费资源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对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的浪费。

4.1.3绿化物种成活率低

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护理不当造成种植的绿化物种存活率低,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4.1.4园林小品布置不合理

有的园林设计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制造吸引人们眼球的效果,随意设置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性和艺术美。

4.1.5绿化垃圾处理不正确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人员不足造成绿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绿化垃圾不能及时清理,影响施工效果。有的施工人员由于未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对绿化垃圾进行不正确的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4.2施工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4.2.1保护原生环境

通过修栈道、简易桥梁、架空观景台等设施解决植被丰富、土质松软地段人们正常通行的问题。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求施工人员尽量采用预制现场组装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对于环境条件差的地段,提倡修建简易路面,或路边少量换土种植,小规模改良游览环境,减少对原生植被的人工干扰,并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过渡与融合。

4.2.2建立自然式护坡和垂直绿化

(1)储存雨水

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多设置滞水井用于储存雨水。重点在诸如停车场、散步道、健身场地等,尽量多地使用嵌草铺装地面,使用透水、透气性好的嵌铺装代替整体的水泥或沥青铺地,减缓绿地坡度,降低雨水泾流速度。

(2)建立自然护坡

在一些自身带有水资源的园林绿化工程中,为保持水位的需要,应该尽量不做或者少做防渗处理,并设置最低和最高设计水位差。防渗层铺设在最低设计水位的以下部分,并在最低设计水位至最高设计水位之间做自然式护坡。对于特有水资源的园林工程,例如公园,可以将溪流或河流做成自然式护坡。

(3)为了增加绿化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坚持采用多项措施,要求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充分发挥“立体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

4.2.3保证绿化物种的成活率

园林护理管理作为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工作之一,要有针对性地对绿地植物进行研究和管护,充分利用透气透水铺装、透气透水管、土壤监测等科学手段延长植物的生长寿命,采用新种植技术保证绿化物种成活率。为了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需要使用挖掘机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挖树穴并加大树穴增加树穴蓄水能力。对于冬季施工的物种,要覆盖地膜对根部进行保护,并用湿草绳对树干进行保护,减少根部水分蒸发避免植物由于生理性干旱造成的死亡,从而提高绿化物种的成活率。另外,为了避免树木倾斜倒伏,在冬季进入风力较大时应在风口处设置风障。夏季进入雨季时,施工时应在苗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围堰,以防苗木被涝。

4.2.4严格规范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的布置

园林工程设计师应进行现场考察后再进行施工图纸设计,要坚持注重实际,严格控制雕塑设置和园林小品建设,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效果和艺术美。为了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艺术美,要严加控制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在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硬质景观,如雕塑、园林小品等的分布合理,杜绝随意设置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创新以及独特的艺术美都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的基础上的。

4.2.5合理及时处理绿化垃圾

对于修剪下的树枝、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料等坚持合理的循环利用和正确的处理,可以将其变废为宝。园林绿化工程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再处理、再利用。规范绿化工程的施工现场秩序,管理者应安排专门的负责清理绿化垃圾的专业人员,并能够配置专门的清理垃圾的机械设备。如果施工现场环境允许,可以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处理场地,待工程完工后再统一对绿化垃圾进行处理。

5.结语

生态风景园林是结合艺术、科学、工程的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作为满足人们审美、休憩的工程,要严格规范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对常遇见的施工技术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风景园林工程的效果,才会更适应当前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以及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林群喜;园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2]梁慧仪;综述园林工程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2期

[3]魏菲宇;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法论[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土地利用;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S6-0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59

土地为复杂的区域生态综合系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当今,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逐年向郊区扩张,有限的土地资源面临着急剧紧缺的状况。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土地浪费、气候变暖和空气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及工作环境。斯蒂文・摩尔海德(Steven Moorhead)(2001)认为,通过风景园林可以为人们创建“令人欣喜的高质量环境”[1],所以研究风景园林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从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出发,力图对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生态修复、供求矛盾等影响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综述,希望为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1风景园林的美化价值

关于园林的产生历史,可以追溯到自人类产生的时期。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自身的生活空间范围内通过不断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基于通过风景园林来改变土地的美化价值,国内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晋石(2006)认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园林景观的价值取向差异,并根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发展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2]。李剑(2009)提出了土地的美化价值直接影响着人类与土地的互动[3]。胡婉菲(2014)提出了通过风景园林的美化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区域土地上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影响着现代城市的发展[4]。

2风景园林的生态价值

风景园林设计中土壤、水文、植被等设计元素不但为人们在视觉上提供了一定的美学价值,也为人们在生活空间上提供了防尘、保湿、改善空气、调节气候等一系列的生态价值。通过土地生态价值的改变,又会对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赵彩君(2010)认为,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来改变城市雨水径流可为解决城市土地因大量密集建筑所带来的供水不足及气候变化等问题[5]。冯潇(2009)认为,风景园林可以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功能,净化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配以绿色植物来保护生态环境[6]。董祚继(2007)认为,当前为解决我国的城市化加快发展所导致的土地供求矛盾必须重视生态建设,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规划[7]。

3风景园林的公共价值

风景园林存在于人们公共的生活之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熊瑶(2010)认为,风景园林的设计应注重“以大众为本”,而并非是建造仅迎合个人的场所[8]。李淋龙(2013)认为,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可体现出社会公众的审美价值观[9]。但承龙(2002)认为,在我国当前阶段,公众参与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所反映的结果有利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10]。

4结语

根据以上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风景园林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及公共价值均在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上产生影响。如何在高效利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美化程度、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构建人文和谐的公共场所,就不得不依靠风景园林来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风景园林设计旨在对土地地块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建立一个园林景观与人类发展文明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改善同时也会影响人们对区域地块的认知,并改变土地的整体价值,进而自然而然地调控了单位土地面积内的居民居住密度,有助于解决土地的供求矛盾。将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建筑物及建筑附属设置规划等一系列的土地开发利用中,通过风景园林的元素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解决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所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不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斯蒂文・摩尔海德.景园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8-11.

[2]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9.

[3]李剑.土地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

[4]胡婉菲.浅析风景园林工程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27.

[5]赵彩君.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11-133.

[6]冯潇.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1-46.

[7]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52-454.

[8]熊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61-80.

[9]李淋龙.风景园林设计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探究[J].才智,2013,(21):217.

[10]但承龙.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41-153.

第4篇

关键词:花镜种植;园林工程;施工;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fe pursuit to improve at the same time. So landscape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ople, nowadays, convex glass by people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 the different forms of landscape's overall layout. Convex glass is now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out the flowers grow in the gard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rther inquiry.

Key words: convex glass pla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花境种植概述

花镜种植技术逐渐渗入我国园林的绿化建设工作中,对我国的绿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那花镜种植技术具体又是什么呢?综合相关文献以及专业人士的高度概括,可将花镜种植技术具体概括为:根据地形以及个人喜好,可以利用地块边缘和园林最吸引让你们眼球的地块,结合各种花卉的混合种植、个性化的园林设计艺术手法,形成自然的园林景观。其实花镜种植是一种高端的模仿,是一种艺术造景的手段。其对花卉的使用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比如球根以及宿根都是设计者们比较亲睐的造景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的搭配与运用,做到美学与生态学并存的自然景观。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设计师们不光要注意选材,同时还要抓住背景、环境以及园林边界的装饰等这些在艺术构造的重要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花镜糅合到植物造景中。所以利用花境种植完成的园林工程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花镜的主要分类

通过花镜对材料的运用不同、对颜色、形状以及花期季节的需求不同,将花镜分为三大类。

1、混合式花镜

此花镜的主要种植材料是宿根花卉,其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灌木植物、曹龙草、球根花卉等混合搭配使用。颐和园等较大型的园林都部分用到此花镜,以宿根花卉为主,灌木植物为辅的搭配结合。充分的突出质感艺术,使园林整体感觉不仅自然而且和谐。此类花镜不仅季节分明显著,而且色彩绚丽多姿,容易运用植物材料,因此普遍运用到各种园林建设工程中。灌木植物主要有杜鹃、紫叶小柴等,球根花卉包括美人蕉、郁金香等。

2、专类植物花镜

这种花镜比较特殊,其本身就有许多不同,主要的材料组成种类与品种不可兼容,或者是品种的不同,或者是种类不同。在我国南方地区投入使用最频繁的几种花镜主要包括杜鹃类,秋菊类,还有牡丹类等。专类植物花镜对植物花卉的花期控制非常严格,一定要是在其最旺盛期,另外对花卉的色彩形状要求也比较高。说严格一些,就是要求其色彩丰富,整体形象独特。

3、宿根花卉花镜

宿根花镜容易管理,因为其露地即将过冬。这种花卉作为花镜的主要材料应用也想当广泛。其易于管理的特点得到了许多普通小型园林设计者的喜爱。适合于大众。配合其使用的花卉主要有八宝,宿根福禄考,翟麦等。

花镜种植在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花镜种植材料的选择

植物的选择一定要与其生活习性相符合,防止环境的改变导致花卉不能呈现出其最美的姿态,这样才能做到设计出来的花镜保持长期有花有景;在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易于管理,如果花镜需要长期的特殊管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即使得到了很好地园林也要费尽心思去打理它,而失去了它的真正的意义。所以要易于管理,降低成本,就要要求对其管理粗放,有很好地季节变相,理想状态当然是自然的繁衍生长。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观赏期相对较长;花镜表现为一种配置方式,应以最好的效果表达出花卉以及植被的美感,因此在选择组成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单独的把某一点过分的梅花,显得整体的不和谐;既然是花镜;所以就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综合花卉的整体生活习性,搭配好花卉的色彩配置,花型等。

2、设计花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花镜时,首先就要考虑花卉植被的生活习性问题。而不能为了得到一时的效果忽略这些问题,这样的花镜设计就算再华丽也是失败的。比如考虑植被的采光条件,是否向阳。根据不同花卉对光线的需求量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花卉。根据空间的大小,使植物的配置凸显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自然的封闭曲线是花镜的主要设计形体,因此运用单种花卉装饰一小块区域会有更好的效果,事每一个区域内植物都要是成丛种植。花镜的设计需要一定的背景进行衬托,根据施工的场所不同设计不同的花镜背景。绿色总体给人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因此绿色篱笆成为设计者理想的花镜背景。在园林管理中,不仅花镜需要精心的管理,背景也需要一定的措施保持其美感,所以花镜与背景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防止花卉与背景相互侵犯。花镜短轴宽度得设计要合理,宽度过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短则导致整体美感不足。

3、园林工程设计中花镜种植的主要应用形式

在宽阔草坪地带的使用:庭院花镜中,主要讲花卉种植在建筑物之间、或将建筑物围起来,比较普通,只是通过中心及周围来营造气氛。而在草坪区域应用中可达到景观的丰富,色彩的自然,分为双面或多面的独立观赏花镜,层次感比较鲜明。(2)在建筑物以及墙基下的花镜设计:这种花镜运用较为技术较为成熟,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周围事物融为一体,软化周围较为生硬的景象,使人们看着舒服和谐。比如高低不齐的栅栏、低矮的花架、房子的墙壁、挡土墙等基面都是很好地花镜设置位置。(3)在风景林边缘的使用:风景林边缘设计完善,为了与周围草坪更好的链接。通常将乔木背景作为过渡植物群,同时能够展示出林带的整体色彩搭配以及形体鲜明,平衡林冠线,气势由此得到体现。(4)道路边缘花镜表现形式:对于那些线路较长而两侧景观又单一的道路而言,在其两边种植一定量的花卉可以走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道路整体给人一种活跃的气氛,同时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双重效果。而对于公园小区等小路而言,周围布置一定的花镜能够做到引领空间的作用,使格局分明。小路的风景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不自觉的走入其中。

四、结语

通过整篇文章的阐述,花镜的种类繁多。运用后的效果极佳,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空间,花镜对植物种类要求也不是非常高,因此花镜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花镜的建设结合一定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很好地艺术景观效果,还在一定意义上对生态发展做出了贡献。经济合理,美观和谐并且兼有管理便利。这是花镜最鲜明的特点。如今经济的发展,人们队精神享受追求日益增加,设计者们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将花镜的应用推广到极致。不断提高花境种植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美萍.长效型混合花境应用初探-以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10-211.9

[2]张建平;易军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划分教学方向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罗恒栋;;科学技术加科学管理是创建优质园林工程的有效途径[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4]林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控制[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第5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职业;就业方向;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显著,园林这个行业也得到空前重视。而对于一些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类的毕业生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所需要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于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的匮乏、沟通能力的薄弱、市场意识的淡薄、创新精神的缺失,园林公司要付出很高的培养成本。

一、园林专业的内容分工与相关学科现代园林专业的内容复杂,综合性强,涉及知识十分广泛。

1. 造园:已不是古代的造园内容。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涉及的知识包括造园史(发展过程,以往各地域、名流派造园的内容、形式、风格)、土木建筑工程、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植物分类、农业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等。与造园紧密相关的是园林植物的繁殖生产、引种、育种。除必须掌握上述植物科学和农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遗传学、育种学、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2. 城市绿化:包括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效益的发挥,绿化的功能分类、相关指标、定额、分布原则,植物结构等等。它们的实践有赖于造园理论、艺术和技术的应用。在相关知识方面,除必须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外,还需了解人类生态学(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卫生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光、热、空气动力)、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小气候学、社会学等。

3.大地景观规划:包括分析研究欲利用地域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对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该地域的适宜和不适宜利用途径,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推断,据此做出利用规划,并提出防止破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掌握景观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地理、资源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除上述横向的分类外,具体实践中还要分纵向的实施阶段: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持续不断的保护、养护和管理。对如此庞大而内容复杂的专业,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得既专又精。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职业中)必须有许多分工。每一种分工要在全面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部分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

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1. 风景园林行业中对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国外这方面发展很快,我国应多以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趋势,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机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理论和实践技术。

2.在技术人员中,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多,从事施工、养护、种苗生产的少。施工、养护的技术水平低,种苗事业落后,园林植物品种少,种质资源依赖国外进口。从事规划、设计的企业有些滥竽充数,质量低下。

三、关于择业的几点意见

1. 园林教育工作:要传授全面知识和分科知识,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经验的园林工作者来担此重任。当然,年轻的园林毕业生也可以通过高校的招聘程序进入院校工作,在工作中努力成长。

2.规划设计:从总体设计到技术设计,发挥各种功能效益,精通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合理利用丰富的植物材料,提高植物设计水平和美学水平。在英国,园林职业分规划系统和园艺系统两种。

3. 园林工程与种苗生产:园林工程包括了施工技术和管理、养护等技术。生产则包括引种、育种、苗圃等一线工作内容。

四、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建设的具体内容

1.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原则

1. 1 针对性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园林教研室在课

程体系设置之前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并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针对园林企业岗位职业的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1. 2 多变性原则 在课程建设中还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

及其内在要求的多变性,进而适应学生未来转岗等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社会职业岗位的多变性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

1. 3 实用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想达到 “实用性”,就需要按照园林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进行确定。

1. 4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课程体系 “开放性”,是指邀请专业所对应岗位的一线专家参与课程的设置。同时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非重复化,并且提倡加强实用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做到 “产学研结合”。对学生来说教学课程应该与实践过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体的。

2.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前宽泛的培养目标导致课程目标也很宽泛。通过园林行业调研和分析,目前园林企业对于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定位于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员等岗位。故鉴于此,我们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应该和企业需求一致,并应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定位。所以,改革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园林基本理论知识和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职业能力,面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岗位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

2.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所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的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长,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能力的发展,即关注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视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就是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园林社会工作岗位技术为导向,依托校内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公司、学校园林设计综合实训中心 ( 室) 、校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 “学做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或者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2. 3 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园林类专业创新模式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既要保持教学中体现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 即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还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2010 年培养方案中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的创新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企业调研成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领域的分类整理,通过与行业加强合作,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借鉴企业的职业培训标准与培训体系,结合职业能力认知规律,形成 4 个专业学习领域,构成了园林专业教学框架结构。

五﹑结语

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前瞻性。城市园林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求业主全面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让园林建设业主向园林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介绍,对于园林规划设计里面存着的不科学的问题,要做好及时的反映和汇报。与此同时,要按照园林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现场的认真查看,对于施工现场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差异,在做好及时反映的同时,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园林设计给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贯彻与实施,园林施工部门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并提出完善园林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于园林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存良,李良安,李全红,刘志亮,许秀云,申林芝.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09,

[2]贺炜,刘滨谊. 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J].中国园林,2011,(1).

第6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规划设计者开始认识到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未来生态规划设计无疑会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向。20世纪70年代,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确立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准则,我国最初由李嘉乐先生首先提出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的,而20世纪80年代“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现在许多院校景观园林专业相继开设了本课程。笔者多年来从事“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

1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的目的

2011年风景园林学科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体系,而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了探索和谐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担负着将生态学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责任,其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4个方面:园林生态效益研究、园林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学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以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为主,因此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可为景观生态规划、园林生态施工打下基础。

2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学”是随着园林发展中“生态园林”的提出而兴起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时间短,在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园林生态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综合理论还相对匮乏,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与景观园林专业融会贯通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研究,这种现象明显体现在教材编写中,现在“园林生态学”常用教材主要有冷平生(2001,2003)、刘长福(2003)、温国胜(2007)、廖飞勇(2010)主编的教材,教材内容凸显多学科内容的机械组合,个体生态学部分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生态效应理论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部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案例讲解多来自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以满足景观园林专业需求,教材尤其缺乏园林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的特色。

2.2 “园林生态学”在后继设计类课程中应用不足

随着园林学由原来的造园阶段发展到大地景观阶段,生态学的理念也体现在景观园林专业的各门专业

课程中,但多是理性要求,定性评价,教师在讲授园林相关设计类课程时也引入生态学理念,但在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课程作业,项目设计中多以合理性、艺术性评论,而忽略了生态学设计指导。因此学生对于“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后期实践得不到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园林生态学”的效果。

2.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及实习环节。多数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多为实验课程,只有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安排了3-7天实习w,而对于景观园林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教学。同时适宜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材缺乏,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机械式操作,影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一般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在3~5学期开课,而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是“园林生态学”生态规划及工程部分教学的基础,但是这类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在“园林生态学”之后,因此也会使“园林生态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产生一定的困难。

2.4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尚待完善

虽然“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由于“园林生态学”课程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应用成果较少,因此,多数院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偏重理论,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不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更少。现在多数院校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学以致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效果。

       3.1丰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精炼教学内容,对“园林生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简化一些理论性过重的基础知识,如种群生态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删除部分内容,例如在中学阶段就有较深讲解的生态系统、个体生态学、种间关系等部分理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材,把一些成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补充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而不烦,学而不厌。

3.2采用适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兴趣,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探索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永远的课题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有描述,但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了案例教学、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

3.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生态学案例教学也多有研究。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是来源于文献参考资料,教师需要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园林植物滞尘杀菌作用时选择“上海市交通绿化带植物配置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研究”及“光华大道西沿线温江段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植物种植规划为例;二是来源于科研项目,选择相关研究课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从项目的立意、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讲解,注重生态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淮北地区北美红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薰衣草引繁技术研究及旅游观光园建设”等项目主要侧重讲解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不同立地条件对园林植物影响;“徐州地区珍稀植物调查及保护技术研究”、“淮北地区园林植物群落优化技术研究”主要侧重园林植物种群、群落的研究;“生态园规划”、“湖泊大型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主要是讲解园林生态规划的相关知识。

3.2.2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基于教学相当的原则,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在“园林生态学”应用部分教学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组织材料,分组制作PPT上台讲解,并组织提问、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学生不仅了解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而且能了解国内外最新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动态,获得较新的知识信息。如“生态因子在园林植物引种中的应用”、“园林种植设计中植物群落构建中的要素”、“园林设计中适地适树的理解”、“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等。

3.2.3专题讲座教学

       “园林生态学”首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而随着“园林生态学”教材的出版及理论体系的相对完善园林生态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但多不能被教材及时编人,因此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更有利于“园林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工作在园林一线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邀请本学院的教师参与,讲授内容包括研究课题、园林工程项目、学科前沿等。

   3.2.4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把课堂搬到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现场教学,能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园林生态学”实践性强,笔者在植物生态特性、园林群落生态位理论、群落多样性、园林生态管理等教学中都安排过现场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场教学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现场,最好设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教学内容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进行预习,现场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确定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指导教师根据科学性与合理性,批改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实施期间,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就会通过相互交流、资料查阅、咨询指导老师等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多种园林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质地、湿度等),研究其对植物(自选)的影响。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实习在景观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基于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习时间滞后,待其他设计类课程授课结束,综合实习时集中安排,配合其他教师,把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4“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来“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园林生态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而不能用、不会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1课程教学效果改善

“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教学中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及实践的讲解,学生积极性提高,听课效果明显改善,对于教师留的拓展性作业能积极完成,上课发言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重视程度增加,也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更好地准备材料,组织上课,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4.2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吴玉琴(197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245-02

1引言

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风景园林设计和施工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还在于对自然景观保护和环境的恢复,这就要求园林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新时期的园林工作对园林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标准的日益提高,目前市场上急需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园林生态学知识、能够做好园林工程工作的人员。结合几年来园林专业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以生态学为基础实现对园林的营造和管理成为需要,因而在园林教学中引入生态学的内容势在必行。

2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麦克哈格的名著《设计结合自然》开拓了园林设计与自然结合的风气,园林生态学在西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骆天庆调查(冷平生,2008),美国这类课程的开课率占风景园林类专业的30%以上,其中生态技术方法型课程多属必修课,生态学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主要支撑;而我国有80多所本科院校将园林生态学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目,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全球“大生态”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浪潮推动下,园林生态学已迅速发展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支撑课程。有关园林生态的学术文章大多散见于《中国园林》、《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及相关的大学学报,如赵慎等(2001)、康兴梁(2005)对园林生态学进行了界定和刍议,蔺银鼎等(2006)、冷平生等(2008)对园林生态学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张永兰(2008)、张文华(2008)对高职、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另有冷平生(2003)、周志翔(2003)、刘常福(2004)、唐文跃等(2006)先后出版了园林生态学的教材。从中不难发现,总体研究过少,教改论文尤其少,教改成果过于笼统;缺乏围绕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整合,没有体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实践中具有创新性的素材;缺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在园林实践中的作用的示范项目,与园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园林生态学课程贯穿了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这3大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校制定的风景园林类专业教学计划并未显示出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对生态类课程不重视,认为其偏重理论;另外,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处于快速发展中,对如何开展园林生态学教学,仍处于探索中,没有成熟的经验。

(2)虽然园林生态学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与风景园林类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值得探讨。

(3)实际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践教学课时偏少,考试形式以及评分标准太过偏向理论知识的检查,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注重不够,能力培养欠缺提高。

(4)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没有体现出园林人才目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且缺乏结合华南地区生态设计和工程的特色,提出相应的园林生态项目的案例和示范。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1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园林生态学”课程教改研究,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践大纲、课程考核大纲等的研究。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内涵,围绕职业技能应知、应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中有关绿化生态效益的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中有关植物生态的问题,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协调问题,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城市园林的生态工程,现代园林生态经济,城市绿色廊道、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配置与利用。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针对性,最好能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教程;加强实践教学,科学地安排实验实习内容,突出实训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发展的考核方式。可采用野外调查、数理统计、实验分析、定位观察、生态网络等研究方法。充分反映园林生态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体现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成果。如通过实验、场地调查分析等方式实现园林植物特性与应用的个体生态学的教学;实现对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问题、群落构成的规律、植被恢复重建的原理方法的教学;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生态工程理论和方法技术等指导园林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工程。教学体系的改进和创新,突出教材结构的发展观,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理解、基本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突出生态示范项目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情境教学,优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华南地区的特色,增强学生园林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的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3.2项目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项目的选择、项目的成功完成、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专业课的教学应更多地考虑依据工作而设计的项目,搞好的关键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方面。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技能训练,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把学生推到项目活动中去。教师只是提供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充当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思路和最终的解决办法。依据设计好的项目,认真做好准备,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1)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设计题目给学生做设计。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利用各类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可以先选择一两个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动手演示一个具体的操作,并在演示中和演示后总结出相关的普遍性原理,最后再进一步用不同的设计实例说明和印证相关的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同时,学生在自己操作时,应强调自身的创造性。

(2)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为例。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的主体,一个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作品是否优秀,植物景观的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一般来说都经历从策划、方案规划、方案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整个过程有设计师、业主、主管部门、专家、群众、其他相关技术人员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从项目策划到设计变更的最终完善,通常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分成5个阶段,第1步:项目策划阶段;第2步:方案规划阶段;第3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第4步:施工图设计阶段;第5步:设计变更阶段。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了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利用工学结合对培养出来的合格毕业生,熟悉了工作岗位环境,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走入企业后能马上融入到企业中进行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提高了企业对学校的满意度,得到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4结语

通过以上的改革,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生态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重点强调把该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方法,体现基础知识“必需”、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的原则。紧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体现就业和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理念,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教学中形成更有实效、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园林生态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庭风.岭南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8篇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第9篇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