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8: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能学习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学习,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或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事物表象,让学生抽象概括新知,或是提供一组相互关联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推理、归纳出新知,或是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新知,真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网形、车轴应装在哪里时,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两组动画,一组是汽车的车轮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然后利用动画效果,让三辆汽车行驶,学生观察,从而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第二组是汽车的车轴分别装在圆心和没有装在圆心上的,然后利用动画效果,让两辆车行驶,学生观察,从而理解车轴应装在哪里。对于这一内容,学生初看题目不知从哪里下手,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制作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发现规律的思路。对学生来说,用准确的语言来总结规律是极难的。而在教师的点拨、动画的演示下,学生如鱼得水,通过思考自己就能发现规律。
2合理安排,让学生自己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因此,课堂上应改变学生习惯于“听”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学内容,可采取先出示讨论题,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各自讲出题目的解法。例如:教学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20米的大圆,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各自想办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想出了各种方法。有的说:用一根长20米的竹竿,在竹竿10米处钉一个长钉,竹竿两端分别系上装有石灰水的瓶,然后把竹竿旋转起来。教师提问:“应注意什么,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钉不能移位。我的根据是同一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也有的说:我用一根长10米的绳,一端固定不动,一端系一只装有石灰水的瓶,然后旋转一周,这样就画成了一个直径是20米的网。教师问在画时应注意什么、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道,绳一定要拉紧,依据是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课堂上,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
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意见,学生会有一种愉悦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
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来帮助理解;数学应用题很多都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弄清解题思路;许多几何图形都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来帮助记忆。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剪、拼、讨论等教学手段进行学习。学生边操作边思维,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4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可使学生更清楚所学的知识要点、知识结构,从而深化认知,牢固掌握,并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又可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有利于补差纠偏。如笔算小数乘法小结时,教师这样提问:“怎样进行小数乘法呢?”学生纷纷要求发言,有的小结说:“小数乘法先把它当做整数来乘,然后数一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在积里点上几位小数。”还有的说:“小数乘法与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相似,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添上几个零。小数乘法是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点上几位小数。”这样的小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指导,应该做到在预习前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在布置预习时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针对预习提纲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让他们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
1.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2.想一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3.请你用不同的办法画几个圆。
4.试用圆规画几个圆。并在其中一个圆里标出各部分名称。思考: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5.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并思考: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预习提纲设计了“天才go,go,go”的环节进行教学。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个个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冲关。所有的冲关环节都圆满完成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可见,预习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益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这种良好的有效的预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二、培养学生专心上课的习惯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指导学生上好课是关键。要让学生上好课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耳、目、脑、口有效地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会听。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抓住重点。
其次要让学生会看。学生有了听的能力,还要具备看的能力。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让学生通过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再有要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让学生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我在教学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某人从甲地出发先乘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4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行了2.5小时到达乙地,乘汽车比乘船多行了6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用方程解该题,就必须弄清楚题目的结构,数量间的关系。从题意上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难看懂,但要从中抓住数量关系并不易。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我采取了反复的读题,说题训练,先请大家说一说题中讲了什么事件?乘车与乘船有关系吗?什么关系?你是从哪里看出的?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反复听说,做最基本的思维练习,激发思维的兴奋度,刺激大脑产生解题欲望。这一番的听说练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了多个来回,题意深刻理解了,数量关系也就出来了。
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俗语说:“温故知新”。也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及时复习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我认为有效的课后复习可以分三步进行:
1.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回想教师的授课过程。
2.钻研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句地去钻研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中写的是需要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认真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可以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的部分。
3.整理归纳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此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应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己检查作业。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比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还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
关键词:潜能生;英语学习效率;方法探究
潜能生是指学生本身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潜能,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激发出来,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帮助下,最后有可能发挥出他们学习能力的学生。潜能生学习英语低效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潜能生不良的心理造成他们英语学习的低效;其二,潜能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习系统完整的认识;其三,英语教师对潜能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法辅导,使潜能生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他们学习英语的低效。那么,如何培养潜能生的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教授他们灵活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把“潜能生”平稳转化为“优秀生”?本文提出以下几点
做法。
一、分析影响潜能生学习效率的思想、心理因素,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困难,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时,在教学工作中被称为潜能生,但潜能生并不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在学习过程中误入歧途或者因遇到学习困难、心理受挫、学习自卑等原因而成为潜能生。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特点就是知识零碎,难于记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因为年少贪玩,对学习任务不抓紧,英语学习越来越落后,但他们总认为是自己天生笨,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也有的学生,勤奋努力,但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时间长了,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些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差,只在上课期间听老师讲一些英语知识,在课下不注意预习和复习,也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因此,要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必须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只有解决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才能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培养潜能生的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使用有效方法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标性、责任心是学习的主要特点,培养潜能生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有助于潜能生对英语学习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加深对英语学习的了解。英语学科重视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句子结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培养潜能生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教师可以通过从学习英语的细节做起。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写英文句子时,要先向学生讲述句子所用英语单词的词性,写出的英语句子要保证结构的准确,向学生传输英语学习既要意思准确又要结构严谨的思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汉语的思维去写英语句子,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鉴于此,就必须将培养潜能生从英语视角分析学习中遇到英语问题的能力,让潜能生觉得,学习英语有很大用处,英语和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潜能生的英语思维。通过举例对潜能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能够从思想上重视英语学习,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法辅导,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1.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古语有云: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说明兴趣对学习具有特殊作用,因此提高潜能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就必须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潜能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潜能生从内心喜欢上英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在当前英语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在解决潜能生的学习问题上,缺乏耐心,喜欢用批评的方式对潜能生进行教育,这是非常不利于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潜能生在英语学习中本就面临着学习困难,教师的批评又容易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使他们自卑,放纵自己,破罐破摔,因此一定要注意尽量不用结论性语言对潜能生进行批评教育。相反,要多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肯定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帮助潜能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学习自信心是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多鼓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潜能生进行英语提问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即先提问浅显、简单、易于回答的问题,在他们回答正确以后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解决英语学习难题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2.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学法辅导,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首先,在英语教学方法上要不断研究更新,保证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当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在英语教学方法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潜能生学习英语理论基础知识,贯彻教学工作直观性原则,还可以通过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文学鉴赏等科目,来培养潜能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兴趣,并把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英语影视和文学的赏析中。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应当重视户外英语教学,多开设户外英语实践学习活动,如在学校设立英语广播电台,积极鼓励潜能生参与,提升他们英语实践运用的能力,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其次,学法辅导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指导潜能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潜能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写一个语法要求较高的英文句子,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找出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抓住句子实质,很快地写下英文句子,甚至可以写出几种不同的语法组合,并找出最能表达英语思想的句子。而对于潜能生,则大不相同。在培养潜能生时,要注意做到依据每个潜能生的特点,进行英语学习辅导。指导学生的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真正适合潜能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才能提高潜能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的效果。
总之,如何让潜能生掌握适合于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如何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从探究潜能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分析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的内在的思想、心理因素,重视对潜能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育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授他们灵活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实现潜能生向优秀学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创新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更快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写作有一种排斥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利用丰富多变的教学素材以及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升小学生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让小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很多小学生对于写作抱有一种敬畏心理,认为写作具有神秘感,不敢写作文,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这是由于对于作文素材不了解造成的,因而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小学生学会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为其写作提供素材基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能够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生活才是作文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记录素材的习惯,将生活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家庭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新闻报纸,在一定素材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就会拥有写作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素材可以减弱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本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为语文写作服务。
二、加强阅读能力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使人变得明智,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使人的知识得到增长,同时也可以起到开阔思维的作用。作为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阅读素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其识字、断句、语言、语法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使得学生的答题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通过阅读还可以使得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以及文字语言,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通过加强阅读可以使得这种局面得到缓解,在写作的过程中使语言的运用以及驾驭能力提高,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初次接触写作,对于写作有着一种惧怕的感觉,因而教师要放松对于小学生写作的要求,利用包容的心态去进行写作教学,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阶段,对于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进行写作教学,小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都是提升作文教学趣味性的内容,将原有的静态教学变为动态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对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于自己作文的修改可以让学生对于作文题目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对于自己作文的推敲修改能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所以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习惯的培养,由修改每一句话,再到修改每一段话,最终修改整篇作文,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作文的不足,这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在长期的作文修改中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于语言运用的敏感度,学会对于文章的优劣进行识别,有助于小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教师要对于学生作文给予相应的评价
小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教师要注重后期的评价工作,在学生作文中选取较好的文章作为优秀作文,在班上进行宣读,并对其优秀的地方进行分析与讲解,并作为优秀作文展示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这是对于学生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鼓励,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滋味,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成功的喜悦感将会成为推动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促使其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语文整体素质的高低,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教师要加强对于小学生写作的引导,创新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跑动能力;动作模式;多方向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8-04
跑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良好的跑动能力取决于跑动过程中的步长和步频,其中步长的大小取决于下肢长度、关节的灵活度和蹬地力量,步频则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但是不同方向的变向能力则受下肢的缓冲与制动能力、身体姿态、肌肉的伸缩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方向移动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跑类练习和多方向移动动作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多方向移动生理学理论与分类
1.多方向移动生理学基础和原理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往往采用分解的方式去认识运动的各个要素,例如,将速度与灵敏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速度仅是指获得高速度奔跑的能力,而灵敏则是完成急停、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事实上,速度和灵敏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这也是为什么Michael P.Reiman在其《功能性测试》一书中将速度和灵敏划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观点和Reiman不谋而合,该训练体系中的多方向移动板块(Multi-direction Skill)将速度、灵敏等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该板块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并快速正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其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尤其是中枢延搁最为重要,动作越复杂,兴奋经历的突触越多,反射活动则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多方向移动的效益就是通过训练刺激的痕迹效应,增强感受器的敏感度和效应器的兴奋性,较少中枢延搁实践,从而达到更快的反应时。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多方向移动能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理想的兴奋状态能够加速机体对动作刺激的反应,使肌组织(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所以,如果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理想的机能状态时,其相应的反应时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则反应时将明显延长,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技能动作。
(3)快肌纤维、肌肉力量及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
快肌纤维所占比例越高越粗大,那么肌肉收缩速度就越快;肌肉力量越大,越能客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从而完成更多和更高强度的动作;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越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技能动作的日益娴熟,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那么其动作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本身也相应的加快。因此,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从而完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
2.多方向移动分类
(1)纵向-向前
1)加速(Acceleration):以躯干前倾、摆臂幅度大、摆动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脚积极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迅速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
2)绝对速度(Absolute peed):以高步频、大步幅和重心稳定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发挥和保持人体在跑动过程中的最高速度。
3)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控制身体重心并向身体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2)纵向-向后
1)后退步(Backpedal):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一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向后方加速摆动、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后方移动。
2)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依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减慢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人体向后纵向移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3)横向-左右
1)滑步(Shuffle):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右脚向右“贴地”跨出时,左脚向侧蹬地用力及时向右跟进,右脚落地时,左脚自然地向右靠近,但需要避免两脚间距离过大或过小。
2)切步(Cutting):以人体向右侧移动为例,需要制动时,右腿膝关节微屈,右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和运动方向垂直),其任务是左右方向上的制动。
(4)多方向-旋转
1)交叉步(Crossover):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侧转向过程中,以左侧腿从体前方向右侧方向跨出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侧快速移动。
2)后撤步(Dropstep):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后方转向过程中,右腿向右后方摆出后迅速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后方快速移动。
二、提高跑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跑类项目的练习都是多方向移动分类动作中的随机组合,如,T形跑是加速跑,滑步跑,切步和后退跑的动作组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跑动能力,首先应教会学生多方向移动中的各种动作分类;其次进行综合性的跑动练习。
1.多方向移动基本动作类型练习方法
(1)纵向-加速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直立站立,面向墙壁。
动作步骤:双手撑墙,身体向前方倾斜,保持头、肩、髋、膝、踝呈一条直线;左腿抬离地面,脚尖方向指向墙壁;左腿下落之起始位置后,右腿抬离地面;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脚在膝关节正下方,勾脚尖(图2)。
(2)纵向-向后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双眼目视前方。
动作步骤:身体重心后移,双替向后移动;动作过程中,腰背平直,两手臂在后腿过程中有节奏的摆动;移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不能后移过快以免摔倒(图3)。
(3)横向-滑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于身体左侧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腿向对侧标志物方向有力地蹬伸,右腿抬离地面向对侧标志物方向移动,同时两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右脚率先着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并重复规定次数(图4)。
(4)横向-切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间距3米;采用滑步的方式向身体右侧方向移动。
动作步骤:当滑至右侧标志物时,右侧腿伸直(膝关节微屈),脚尖指向正前方,进行一步制动(图5)。
(5)多方向-交叉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抬起右腿向身体左侧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触碰左手;回到起始姿势,重复规定次数,对侧亦然(图6)。
(6)多方向-后撤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地面放置若干小栏架或上图所示标志物;练习者以高抬腿的方式向身体左侧移动。
动作步骤:移动至左侧最后一个栏架时呈左腿支撑;右腿提起,转髋,向后侧方向移动(图7)。
2.多方向移动综合练习方法
(1)跨步跑-阻力带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站立,髋关节位置系上腰带,阻力带在身体的正后方。
动作步骤:左腿抬离地面的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左腿快速向后下方蹬地,右腿抬离地面,同时左臂向前方上摆;两腿快速的交替向前移动,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8)。
(2)高位姿俯卧手撑起跑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臂伸直。
动作步骤:左腿向前伸,贴近身体后,快速的抬起右腿前摆,左腿向后下方蹬伸,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向前加速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9)。
(3)向后之字形交叉步
起始姿势:放若干个标志物在场地,每两个标志物呈45°摆放,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立于身体右侧起始位置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脚和髋部向左后方45°打开,抬起右脚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右脚率先落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后,右脚和髋部迅速向右后方45°打开,抬起左腿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图10)。
(4)背向转身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转身时,后脚为轴用前脚掌在原地旋碾地,承接转头、转肩、转髋带动前脚迈向欲变的方向,然后加速前进。转身时要保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体前倾、转动时身体平稳且迅速(图11)。
(5)“J”字形钝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身体呈直立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直线加速,踏上交叉点后,身体随之向转动方向内倾。后腿迅速蹬地,在体前交叉踏向跑进方向(图12)。
(6)“M”字形锐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起动直线加速,踏上拐点处做锐角转弯,最后一步脚尖要内扣并用脚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转腰、配合转移重心。大腿前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的幅度比左膝大,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整个练习过程先做直线加速跑,再变向跑,变向时要稍减速(图13)。
(7)“米”字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场地以“米”字形摆放标志物,练习者站在标志物的中间,做好启动的准备,口令开始后,练习者交叉上步,触摸右上角标志物,然后退回起点,交叉上步,触摸左上角标志物,退回起点后,再次交叉上步,触摸右中标志物,以此类推,直到触摸完所有标志物结束。在练习中可以加上运球动作,以提高难度(图14)。
(8)放射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在面前摆有五个标志物,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和标志物与起点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调整摆放,听到口令后运动员从起点跑到五个点两头任何一侧的标志物,触碰到标志物后,立即退回起点,再从起点跑到第二个标志物,再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5)。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发展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若干种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多多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1)掌握阅读理解正确的基本步骤
第一,快速浏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或抓住主要内容。第二,带着问题阅读。阅读文后题目,先不作答,带着疑问仔细阅读文章,快速地寻找与题目有关的词句,找到有关范围后再完成那些较简单的题目。第三,分析全文,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第四,答完全部题目后,再次快速通读全文,检查所答题目是否正确。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略读是一种比较实用和省时的快速阅读技巧。具体步骤为:先浏览标题;接着通读第一段;再跳读下面各段的首句;最后通读最后一段。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大多数阅读材料均有主题句,用它来说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说明的。主题句大部分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当然还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三、不断扩展词汇及词汇搭配,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阅读是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阅读的基础是词汇,词汇量掌握越多,阅读的障碍越小,教师可通过构词法如:词素的曲折和派生变化复合词逆构词紧缩法等词汇变化学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词的搭配组合来记生词这些固定搭配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言语中表达使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四、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础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除此之外,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广泛地涉猎难度适中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但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提高阅读速度、训练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和英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志贤,王慧.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1,(15).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0-01
1 算术法,分层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第一层,会算法:会算法即要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这里,基本的计算方法不单单是指九九乘法表和各种简单的公式,还要让学生探索其他精妙的计算方法,例如在让学生计算10*10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出先计算1*1,然后将被乘数和乘数从个位开始的所有0添加到1的后面,即可得到结果。通过算法讲述和简便算法的总结,教师就可以通可以进一步拓展,尝试让学生解决100*10,100*100,100*1000...等式子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步骤,并能以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外显能力。
第二层,明算理:明算理即要让学生明白计算的原理。当然,小学数学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其计算原理归根结底还是基本的九九乘法表,因此,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将九九乘法表烂熟于心,当学生熟记了九九乘法表之后,第二步就是验证九九乘法表的正确性,也就是让学生求证,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以各种方法验证其正确性,最后将验证方法汇总整理到笔记本上,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的验证不同公式的正确性,就可以反复的让他们调用自己的思维外显能力,达到熟练掌握思维外显能力的层次。
第三层,加难度:小学生在会算法中感受到思维外显能力,进而又在明算理中熟练掌握思维外显能力,之后,就需要让学生不断练习,将算法和算理结合在一起,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算术题。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极限,不断的激发自身潜能,就会在反复的演算中发现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思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对于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会越来越熟练,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水平,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会习惯性的将思维外显能力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总之,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算术题,是分层次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 思维导图法,分步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第一步,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并通过记笔记的形式,不断提高其思维外显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思维外显能力作为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作用很大。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有意识的利用思维导图不断的引导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以课堂笔记的形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思路,长此以往,小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其思维外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第二步,应用思维导图构建错题集,使其对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由熟练过渡到习惯:古语云“温故而知新”,新时代下,思维导图在“温故”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使学生的复习效果更加明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属于自己的错题集,这样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学生整理e题的时间,还能将错题集以最精炼,最好记的形式落实到纸上,此过程就如同记笔记一样,可以将小学生的思路一遍一遍的具象化,让小学生在不断重复中熟练的掌握思维外显能力。
第三步,利用思维导图突出学习重难点,使其对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由习惯过渡到自然:教学重难点的特点往往是难以理解的或是难以记忆的,此时,如果小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突出重难点,不仅可以深化其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更会在理解和记忆的曲折过程中不断的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就能不断的利用思维外显能力将思维具象化,最终,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重难点,更能进一步深化其思维外显能力,由习惯而成自然,真正的将思维外显能力融合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
通过利用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可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思维的具象化效果,配合随堂笔记,可以在短时间建立起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极大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合理的利用的各种方法,就一定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自己则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主动的引导他们的具象化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他们抽象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广大教学教师应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服装艺术 就业能力
一、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从上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下,从精英化步入大众化阶段,人才数量的急速增加和企业用人之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就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就业严峻局面。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大学四年学费高昂,学习材料费用也较其他专业有高出许多,加之作为艺术生绝大多数同学生活费用较高。导致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之后,会产生强烈失落感,难以认同自己的价值,出现在择业时过度挑剔和就业后的跳槽频繁现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毕业生从学校初涉社会首先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运用产生价值,但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严重不稳定性使企业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会有明显的需求量下降情况。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理及就业观念,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局限于专业素质提高,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挑战。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造成就业困境,非专业素质往往是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短板”。本课题将从影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四个方面,展开艺术类大学生从业能力分析,提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建议。
二、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思想品德素质方面
我国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育和养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认知思想。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其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相对宽松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当代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日常的查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类课程到课率不佳,而且学生上课专注度非常不理想,这一情况的出现当然与课程本人的枯燥性和授课老师本人的授课风格有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本人具有的反叛性、标新立异性与这样正襟威严的课程内容有强烈抵触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今后工作的好坏跟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直接关系,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内容没有关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则沦为空洞的说教,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新特征改变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授方式便难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和培育缺失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二)心理素质方面
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成长的心理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外在的乖张任性也恰恰说明他们成长环境的舒适顺意,就是这样一批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学生要面对告别十多年象牙塔生涯,进入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择业、就业心理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只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当代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切合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
其次,现在的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单纯,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磨炼,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就业心态浮躁的情绪。从笔者工作经验总结来看,这一心态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与周围同学在公司规模、待遇等方面相互攀比。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更多考虑用人单位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好的条件,而很少考虑初出茅庐的自己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学生在物质和生活待遇方便的要求超出企业对一个新人的培养预算。
(三)能力素质方面
服装艺术类专业本身属于偏重技能性、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热情投入。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这块“短板”暴露了高校在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不均衡。优秀专业能力的顺利实现一定需要社会常识了解、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诸多能力素质的辅助。另外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都是对服装有热情。有部分学生或因为高考志愿不理想,或由于本人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哪怕经过四年的专业洗礼也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四)非专业素质方面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通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往往过于专注专业的学习,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向单一,大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专业技能是考虑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非专业素质。比如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成功组织过学生活动等,甚至某些岗位还要考察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熟练程度。面试时这些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往往容易令学生措手不及,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三、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法探析
对于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教学培养计划
高校在对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策略方面,适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目前,我国已经在通过专业调整,将艺术类专业更加细分。以笔者所在的服装学院为例,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了服饰品设计与营销专业,并对原来已有专业的教学模块进行了重新设定。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就业问题的有效改善,甚至有些专业和模块学习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早早被用人单位预定。
(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借力校友助力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高校领导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成功的校友不仅可以直接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就业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校友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开放性专业教学模式,邀请相关专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才或优秀校友与学生交流专业问题甚至进行模块性课程合作。以此弥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缺乏实操性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安排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教授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通识教育,增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名全方位的、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服装艺术专业人才一定不仅仅是专业成绩的优异,多学科知识交叉吸收掌握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人才。对于极为注重实践能力的服装艺术专业来说,仅仅懂得自己领域的专业技能远远不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是一名技工。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甚至可以开阔思路,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更高的成就和造诣。
(四)鼓励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重点提出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随后,各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陆续出台。相对来说,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明显加之所学知识的技能型和专业性较强,三五人组成的小团队就能开展风生水起的创业之路。在校创业的学生通常都是跟同专业及跨专业同学一起合作,这样团队协作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就业相比,创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完备的能力和素质,那创业之路就会非常艰难。这就对学校师资队伍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也是各高校目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蕊.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3).
关键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2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数量有了巨大的提高,而高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已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大批青年教师被招进全国各高校以满足师资的新老更替和发展。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是非师范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尽管学历层次很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刚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换,难免存在心理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他们没有经受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对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教学经验也相应缺乏。除了教学以外,科研也是高校的主要职能,高校要发展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青年教师除了需要熟悉校园环境以外,还要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因此,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亟需通过自身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一、调节角色,转变心理
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结束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来到学校工作,自身还带有浓厚的学生气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师角色意识淡薄、教学能力薄弱、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学与科研协调不好等。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心态的调节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积极的心态。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初会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现自信心受创、工作倦怠的问题。比如青年教师在准备任职以来的第一堂课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或者在准备课件时担心课件是否准备得很完善,是否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眼神的数以百计的学生,会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讲课时又能不能做到口齿清楚,语速平缓。再有,目前许多高校在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评价较低时会情绪失落进而自信心严重受创。当出现这样一些负面问题时,青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准确定位并且虚心学习,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争取迅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以推动自身的发展;然后,要树立高度的教师责任感。青年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铭记与自己接触的是思想和心理最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在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精准,不能含含糊糊,蒙混过关。这是由于青年教师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往往钻研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知识更细化,更深入且更专业。但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是专业背景浅且复杂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面对不懂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来授课。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更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和顺应时展的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在岗前进行培训,使自己能以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和对未来负责。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软件硬件,进而熟悉教学环境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熟悉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教学常规内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认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学会备课、上课,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及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融入学校文化,铭记学校校训。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拟定教学目标,争取在短期时间内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长期时间内可以称为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培养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的学习,通常存在授课经验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的问题。那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听课。助教就是协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通过助教,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熟悉该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但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的岗位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各项条件均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这使得不少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的任务来看待,而忽视助教工作本身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不能仅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助教工作仅仅针对一门专业课,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听课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便充实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要善于总结比较,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选择更合理、更准确、学生更愿意听的讲法,然后总结、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另外,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参加说课比赛。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直接获取别人的点评,清楚认识自己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育业务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以外,还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这需要青年教师先对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地方行业特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要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开展科研工作,以团队研究作为基础,提出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以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怀疑,细心观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求创新性结果,还要培养实事求是、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等较高的科研素质,这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高校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大多数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面对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以教学作为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树立教学第一位的观念。教学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思考,为寻找和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其次,要以科研求发展,寓教于研,科研实践不断为教学服务。青年教师可以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把新知识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当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统一,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青年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我国精英人才的希望。青年教师在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重大压力下,要清晰的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个重要职能,二者同等重要。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实时调节角色转变心理、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做到教学与科研双赢,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t,刘红恩.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转变及发展规划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2]唐勇军.高校新进教师快速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