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这是我们共知的。引导的好与坏是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冲击,从而影响到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话。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儿也不错。兴趣是孩子乐意学习的最大动力。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下大功夫,怎样去营造这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是老师要考虑的。在这里,教师慎重处理刚入中学的初中生面前的许许多多个“第一”,是很关键的。
第一次印象,要深刻、启智。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学校美好的自然环境、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样就组成一个直观教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次转换,要自然、亲切。小学到初中是环境与角色的转换,教师要设法及早使他们感受到初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的追求。教师第一次讲课或组织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时时注意着自己,关心着自己,要求着自己。让他们倾心交谈,教师也可以参加他们的活动,使他们尽快热爱学校生活。
第一次要求,要具体可行。第一节、第一次上课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教师要讲的正确、清晰,不含糊,不模棱两可,要有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形成强烈的信息刺激,经久不忘,要讲究教学艺术。
第一次交谈,要寓情寓理。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谈话,要十分注意感情、态度和分寸,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教师做好这样的“第一”只能是工作的起点,不应是工作的顶点。做好第一次,以后每一次都应向第一次这样做,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指日可待。
二、鼓励学生说话
课堂中有了轻松和谐的气氛,老师还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说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释放各自的潜能。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动耳,又动手、动嘴,还是提倡“课堂麻雀嘴”好。每一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话,在讲授新课以后,先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师新授内容或提出问题,或互相质疑问难,或独创求异,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同座互相补充,纠正,允许争辩。
当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教师可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争辩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积极 主人 发展
一、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 ?”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 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第六册练习六第13题“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关键词] 声乐 课堂教学 思考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上课”的智慧。在声乐课堂教学上,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怎样做才能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专业特殊性,是每一位声乐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怎样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理解并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舞台表演等相关知识,则是广大声乐学生必须认真考虑的。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是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授业”指传授基础知识、技能等;“解惑”指学生主动学习并提出自己的困惑。那么,在声乐课堂教学上,教师怎样“传道授业”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惑”呢?
一、声乐教师自身要具备的条件
(1)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科学的发声原理有清晰的概念,并尽可能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声乐教师们来说,可以通过多实践、多交流和多思考来提高自身,尤其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到外面进修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把外面的大师们请进来,可以带来不同的、新的艺术理念,在相互的交流中,共同得到提高。声乐教师在声乐课堂上讲解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它优美的旋律、精彩的歌词外,还要有调式、和声、转调、力度、速度、装饰以及节拍、节奏等涉及乐理方面的内容,倘若理论基础缺乏,那就很难处理好声乐作品,久而久之,是误人子弟的。(2)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声乐课,不能吃“大锅饭”,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对声音的悟性、乐感、后天努力程度等都是不同的,所以要通过多种渠道、多个方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3)要有良好的听力水平。良好的听力是发现问题的根本,只有准确而又敏锐的听觉,才能清晰地判别学生的音准、节奏、共鸣等,才能“对症下药”。(4)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钢琴伴奏能力和范唱能力。教师的范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而教师良好的钢琴伴奏水平,则可以为学生的演唱烘托气氛,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歌唱;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一是能更直观地理解把握作品,二是能更全面地演绎歌曲,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声乐学习者所要具备的条件
(1)声乐学习者对声乐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奇妙的内驱动作用,能够化低效为高效,说明的都是这个道理。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2)要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3)要牢固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好声乐做好铺垫。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常识、键盘乐器基础。(4)要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种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音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音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并没有显示出天然优美的声音。(5)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好的发声技巧是发出好的声音的保证,即便是嗓音条件特别好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不能完成难度较大的作品的,而且如果不注意发声方法还会把嗓子唱坏;反之,嗓音条件一般的人,如果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做支撑,那么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完成更多的声乐作品。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声乐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第一,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教师要有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所有学生,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用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第二,在课堂外,老师也要保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学生与教师间的接触多与少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经常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生与教师的谈心中,能够很好地相互了解一些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促进学生消除学心理上的畏惧感。传统的声乐教学,部分学生会存在上课时紧张、没有表现主动性等,这与声乐学习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作为教师还应加强师德和自身的修养,增强无私奉献和服务的意识,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国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在2009年自己的一场独唱音乐会上,当他饱含深情的含泪介绍自己的声乐老师孟玲女士:“她像妈妈一样关怀我,给我洗过衣服,给我做过饭”时,把整场音乐会推向了最。
第四,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展现个人人格魅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耍威风,将学生批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弄得学生心理紧张,不知所措,好像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达到“痛改前非”的目的。其实,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景。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保障。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心声,是教育的呼唤,这既需要学生尊重老师、端正对待学习态度,又需要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魅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地来说,声乐课堂教学是特殊的课堂教学。它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讲究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需要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收获更多、受益更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声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敦魁.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态课堂;建构策略
一、生态课堂与临床医学课堂教学
生态课堂(EcologicalClassroom)的概念源于上个世纪德国的生态教育学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教室内的师生与其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1]。其核心精神在于“系统、平衡和联系”[2]。它力求实现学生、教师、课堂环境等各类生态群体与生态因子间相互的动态平衡,以实现师生双方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3-5]。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了解和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体征、诊断及治疗等基本知识,同时建立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讲授书本知识,使教学变为知识的单向灌输,忽视对学生启发引导和人文关怀。师生关系上,教师的“主导性”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教育的评价中,常以对知识的考核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使医学临床教学应有的活力缺失,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目的。本文试图从构建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策略,对生态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注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该教学法在实际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二、构建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尊重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在高校临床医学课堂教学中占主导性地位,起主导性作用,是课堂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输出源。国内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此已经做得很好,但是物极必反,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进入课堂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寡,以及能量真正持续有效流动的程度[6]。要使教师输出的能量、信息无衰减地流入到学生中去,首先,教师须对教材内容作深刻的解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美国医学院的老师通过许多渠道对学生的水平进行了解,比如,课题的提问、定期的考试和座谈;这些都是国内老师所缺乏的。教师对所教不同专业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基础和需求差异能准确把握,针对其疑惑所在和利益所求,才能把学生真正关心和疑虑的问题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此,教师才能有效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生态课堂中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6],是教学的目标所在。学生“愿不愿”、“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身的需要为基础,逐渐参与思考临床医学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解决“愿不愿”学的问题。只有学生主动学习,进行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7]。此外,老师还需解决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作充分的调研,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基本医学技能对即将学习的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自主地探索。从而使学生能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前者反映的是人文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互动[8,9]。后者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的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等。美国的临床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非常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随时接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提问,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学术见解。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更加平等、和谐、对话和理解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特定人格”,教师将学生“视作伙伴而与之相遇”[10]。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师生之间在学术交流上是平等的。如此,方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真正达到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共识和融合,进而使师生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除了人文心理环境,生态课堂还重视提供温馨舒适的物理环境。美国大学教室的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教室的桌椅设计、摆放方式和座位模式也是各种各样,充分体现了丰富性和个性化。这些设计和模式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学习舒适性的要求。虽然美国课堂以小班授课居多,也存在一些多达几百人的全校公选课。这些大课都配备至少2名手语翻译员,并在不同视角放置投影设备。学生在学校各个角落都能免费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变得异常方便。物理环境的设置以让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清醒的头脑为目标,充分调动师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四)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间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流动的中介、桥梁和纽带,是使课堂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信息基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的需要的契合水平,以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相容性,都会影响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成功构建[3]。在美国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非常高的自主性。他们整合教材内容,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相关主题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临床医生做报告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有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虚拟案例,学生则在已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临床诊疗思路。教师还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区”,把时代的热点话题和学生们普遍关心、关注和困惑的话题,有机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既贴近临床,又时代化、具象化和生活化。
(五)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临床医学生态课堂能否成功建立,还依赖于教师是否能够大胆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近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颇受推崇。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和基于研究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等。这些教学法有的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的通过提供丰富的具体情境,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并且重视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这些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探讨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培养思辨能力,还能提高其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利于整个课堂生态系统进行信息及时、全面、多向的流动,提高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质量。另外,一些新式教学法,例如云课堂(CloudClass)、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等,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和互联网界面,将学习与生活更加灵活智能地联结在一起。这一变革将学习的时空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有效地增加了课堂与课外生态系统的联系,做到了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正向协调作用,并形成整体合力。
(六)改变评估模式
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只是在学期末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次数较少,不能对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而生态教育则采用阶段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生态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它既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平时表现等内容[11],从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以临床PBL教学为例,教师负责引入与学生知识背景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里,教师不仅仅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估,还要评估学生为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所做的准备和努力。此外,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队友团结协作的水平也是评定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己、他人及整个团队进行评定。这种评估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三、维护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注意要点
生态课堂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让教师能够自觉地察觉和寻找课堂内的不和谐与不平衡,然后加以调节,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新的和谐与平衡。它是一种弹性的,非线性的行为,是一种调节而非控制[12]。生态课堂监控存在两大关键点:教学观念的反思和教师角色的转化[13]。
(一)监控教学观念
监控教学观念,指的是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目前抱持一种怎样的教学观念,这样的教学观念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主体性建构。教师应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的教学对学生的独立自信、好奇创新和善于合作交流的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何种改变?具体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改变?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何促进这些因素产生的?我想要向学生传递什么样的学习和生活理念,我想要培养什么的人?由此可知,只有把教学过程视为是一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因此,监控教学观念的重点在于检查和反思教育教学交往的时空与方式,是否以引导与参与为主要教学模式,是否达到了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习、交往、倾听与尊重他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创新;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美术课堂创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时代下,创新人才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始,如何利用小学美术课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树立创新精神,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新时代培养有素养、有审美、有个性的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手段之一。本文着重试论从小学美术课中去把握理论并结合实践,利用发散式思维教学进行创新探究,从而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美术学习的关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吸引力,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创新教育。
例如,笔者在讲授“各式各样的民居”和“走进现代建筑”时,因为民居是多种多样的,仅靠学生的想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建筑和各种形式的民居的相关画面,像上海的儿童博物馆、黄山脚下的万翠楼、北京的故宫、德国的德累斯顿歌剧院等标志性的建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建筑的魅力和壮观,调动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重点讲解,这样就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笔者在执教《蔬果的童话》这一节公开课时,不仅让学生把家里的各种蔬果带到课堂上来创作蔬果王国的童话故事,还约请了部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台做示范作品,这样就加大了课堂的吸引力,学生们创作兴致大增,呈现出一件件优秀的作品。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得到了评课者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分组学习,易形成自由宽松、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教师在讲授《可爱的水墨昆虫》的时候,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上课后按分好的小组讨论我们身边的昆虫,并且教师为了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要求学生在讨论学习后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看哪个小组说出的昆虫最多,进行小组评比,在这种形式下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激烈的讨论,为小组的集体荣誉尽最大的努力。几分钟后,“有蚂蚁、萤火虫、蜈蚣、甲壳虫、蛹、蛐蛐等”“还有蟑螂、蝗虫、蝎子、蚊子、苍蝇、知了、蝴蝶等”……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都很高,由此可见,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综合分配,才能真正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创新美术教学的必要因素。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1)在美术课堂上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能存在个人的感彩。对待有美术特长的优生固然要加以肯定,而对待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了,只有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找出他们落后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建议,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2)给学生创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发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施展才华,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语言,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内心对成功的需求。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改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改善学生的参与质量,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又怎能不提高呢?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快乐、舒畅的心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体会中华上下五千年绘画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和挖掘小学生敏捷的艺术思考潜能,利用课堂教学的宽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谋求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只是口号,从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儿童化。斯塔尔提出:“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从儿童的角度去看数学、学数学,这一点新教材体现得特别充分。首先,课时编写根据七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教材的“儿童化”体现了儿童的需要,把儿童当作了学习的主人。
2.数学生活化。以往的教材过分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忽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显得比较枯燥,缺乏吸引力。新教材就克服了这点不足,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
3.数学活动化。教材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单元内容的安排和以往教材的不同,是以活动单元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主线呈现。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循环图
问题的提出透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可归纳出数学教学存在的“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评价时“重教材,轻延伸”;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针对以上教学病因,那么如何诊治呢?众所周知,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主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是认为因素参与的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复合系统。系统论有三条基本原理:(1)反馈原理;(2)有序原理;(3)整体原理。由这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可以得出;没有反馈不能实现控制;没有开放不能走向有序;没有结构不能形成整体。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反馈来调整知识点的教学深度,来控制整体课堂教学的进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总结 出一个教学流程的循环图,让问题落实与问题探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师:布置问题帮助分析指出途径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生:想办法示感再想办法整理解答过程
数学教学时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据教师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 发展 过程。这里所说学生参与知识发展过程,不是指学生像 科学 家发现数学真理那样,参与发现发展的全过程,也不是单纯等同于发现法教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封闭的、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 1.问题的设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 发展 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语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
2.方法的启迪
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接替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意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错、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它的思维受阻时,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解题方法。
3.过度的节奏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处理好“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间需要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像对于“判断新”和“描述性”的问题,
4.资源的挖掘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1 用新课标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例如:在教学《俄罗斯》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对俄罗斯的认识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当教师出示了有关俄罗斯每年进口的一些粮食产品的数据后,学生表示不解:它的面积最大,人口比我国少,为什么粮食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进口呢?教师设疑:这与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就有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进入思考状态。有的在查看资料;有的在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更多的是在讨论、争议……说出各自不同的理由。因此,地理教学中,当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新奇的问题时,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融生活实际于地理课堂
地理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生活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好奇感和探究欲。例如在教学“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问题,教师没有必要过多讲述,而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了解环境污染的现实、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能在探究中找出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挂图或投影图,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山脉、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墨水瓶、杯子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
4 创造学习地理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 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而来的,总体来说他们的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如下:(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学生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而失望于普通高中。(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3)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全面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的重点是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一般也是专业教学。(4)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1教师要积累广博的专业知识,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
充分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学科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要与各专业教师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备课,及时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而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用好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有效性
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用发现模式;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用自学模式;对于习题教学,为保证教学进度,可以采用讲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分层探讨:一是适时,即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二是适度,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三是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四是适合,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该年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五是适应,即关注学生的需要,尤其心理需求。
3.2运用多媒体技术,活化教材
多媒体系统能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图、文、声、像并茂,为学生提供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数学学习增添动感和美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3.3合理设置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作业被人们定义为“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加强”,不重视作业的创新性。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减少“量”,注重“质”的提高。要在布置作业时,选择能够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典型题目。
3.4师生互动,促进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动手、动嘴,尝试着自己去“做数学”、“说数学”。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加强课外辅导,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导”出学生学的怎样
学生学的怎样?这需要教师进行判断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评价的手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既要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将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的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外辅导时,要多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亲鹏,陈建花.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一、趣中生疑,疑中启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课应将“疑”摆在学生面前,在疑中求知,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参与、探索和解决。小学生有好奇、好胜的天性,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便能让课堂更加充盈。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课始用掌声来表示分苹果的个数,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该怎么写?你能用掌声来表示吗?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例,自然地把分数在平均分基础上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给他们一些数学趣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中,都应把设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激趣、质疑、探疑、释疑、解疑中获取新知,学会学习。当然,教师的课堂设疑也应具有价值性,不宜过于频繁,不能挤满学生的思考空间,要有利于教学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以疑激思的效果。
二、玩中求学,学而乐思
我们要努力挖掘教学活动的思考含量,把数学思考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是受具体事物和新鲜直观的情境支配的,因此,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中,应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玩数学”。这种“玩”的体现,特别适合在新课的情境导入,或是在一些巩固发展练习的环节。教师以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抓手,适度构思一些适合学生趣味性强的活动的环节,一节课能有一两个引起学生兴趣的操作活动环节,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有趣,也能更主动地投入思考。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具有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具有开放性,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这样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能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辩论,论中争思
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初步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式、基本方法,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数学推测解释,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能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
在学完“长方体的认识”后我让学生举出长方体的实例,有的学生说一长方形的打印纸是长方体,当即有人提反对意见,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止。于是我把两种意见分为正反两方,认为是长方体的是正方,认为不是的是反方。正方:这张纸有没有高度?反方:这么薄的一张纸,没有高度!正方(拿出一沓打印纸):这个长方体是由100张纸叠成的,它的高是2厘米。那么一张纸的高度是多少呢?反方:0.02厘米。正方:0.02是不是高度?反方:……正方:所以这张纸有长、宽、高,是个长方体。反方心服口服。学生在辩论中,要不断地思考拿什么理由支持维护自己的观点,拿什么理由驳倒对方,这一系列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中。
四、解决问题,择优促思
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在具体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思考的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都不是唯一的。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一样,在思维方式上就会产生差异。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把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写出来,再研究最优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