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1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市场监管数字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数字化工 信息化
根据学校改革示范校任务目标的发展规划,结合本学校实际的情况,就一体化工作站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工厂。通过积极探索,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需要,把企业设计制造过程的现代化无纸化引入学校,真实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使学校成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的理想实践场所。我校现在已经建立起PLM体验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室、数字化实训工作站、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实习训练的全数字化。为职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及交流创造良好的数字平台。
一、“数字化工厂”具体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企业走向竞争市场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我们认为从五个方面着手实现“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对各项目标的具体实施,即为“数字化工厂”具体的内涵。
(1)搭建一体化工作站数字化
搭建安全快速的网络平台是一体化工作站信息化的前提。计算机已成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具。我校一体化工作站的系统平台由计算机主机、网络、数据库等组成。通过软件来相连各个系统的平台,将实训车间的数控设备与数据管理平台相连,进而实现对数控设备网络化管理。当然,操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网络操作能力,只有软硬件和操作人员都具备了数字化的能力才能实现数字化工厂。
(2)打造无纸生产场景数字化
随着管理集成系统的搭建,通过数据查询系统,即可看到学生现阶段一体化工作站的任务零件及相关信息如:毛坯尺寸、产品材料、加工图样、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等,实现与现代化的生产制造流程接轨。对学生生产用到的数控程序,通过数据终端直接传输到机床上进行应用加工,实现无纸化的设计与生产,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规范了操作规程。
(3)一体化讨论区数字化
在一体化讨论区,通过大屏幕投影,可将学生在PLM体验中心中的工作过程现场调出来,包括产品的三维或二维图,工艺流程卡、加工模型及刀路轨迹、仿真结果、加工程序等。同时,也可看到车间机床操作面板及产品加工过程。通过模型结果及机床加工过程现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4)一体化工作站管理数字化
通过搭建一体化工作站的管理系统,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师生教学在工作台上的操作场景,包括工件装夹情况、找正对刀、机床加工等情况。有信息化的支撑,一体化工作站的管理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管理逐步向规范化转变。
二、建设数字化工厂的体会
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使我们在探索建立数字化工厂的道路上感受颇多,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规划管理要统一
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在指导部门的安排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手段。
① 强调资源共享时,也耍推进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取长补短。我厂的信息化工作交流活动,将各部门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效果和方法进行交流,特别是具有探索性的、难度大的工作,通过交流的方式互相学习进步。
② 建成管理网络。分三个层次:一层是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厂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及协调工作;二层由专业科室组成,负责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结合专业具体开展工作;三层是车间部门层,是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和实现的地方。
③ 全厂的信息化工作统一规划。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目标,长期目标包括五年计划,短期目标包括年度和季皮工作计划等,规划将包容全厂的信息化工作内容,各部门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分解目标,既紧扣总体规划,又体现自身的个性内容。
(2)现代化技术要合理运用
在建设一体化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是其重要支撑。但是,片面的依赖高、新、全为目标的话,是一个错误的误区,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先进的技术。其功能以够用为主。
(3)推行管理要逐步化
一体化数字工厂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初期投入的时间很长。在建设完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建设过程中从人员配合及管理人员的超前意识等等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让大家看到希望,感觉到好处,管理人员觉得不难了,思路清晰了,再将目标提高一个台阶。最终提出了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一体化数字化工厂。
(4)操作系统要扁平化
在一体化数字工厂的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有些系统在过程中不再适合新条件下生产管理需求。例如,在初期一些小系统的开发,可能到目前为止这些小系统还在用,甚至用得很不错,但为了完整的大系统,就需要抛弃这些小的孤立的系统,这其实是操作系统需要本身扁平。
(5)建设过程要应用化
一体化数字化工厂的建立的目标及作用,都是为了生产管理服务而充分的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因此,最终的依据还是用户的满意程度。首先,用户是否乐意用这个系统,是否有积极性,数据中心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这样以建设过程促进应用的方法既降低了成本又发挥了数字化工厂的作用。
[关键词] 识别技术图像细化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一方面,国人进入超市购物的情况越来越多,商场消费逐步增加,这给商场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另外一方面,商场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一直还处于人工方法进行,员工违纪现象随时存在、随时发生。例如,擅自离开岗位、越权进入仓库通道、擅自进入库存重地、收银员擅自离岗等等不胜枚举,可是我们的管理手段还非常陈旧,管理人力非常有限。所以,研究员工的计算机自动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使用价值,胸牌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客观有效的对上述现象进行记录和信息追踪,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思路,从社会价值来讲,胸牌的自动识别的工作就变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一、图像识别技术的概念
图像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在现代智能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它是以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识别系统,利用每一个被管理对象都有的惟一的号码进行管理,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被管理对象的图像进行号码识别。在不影响被管理对象当前状态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完成图像的识别,从而可以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分析研究以往的图像识别算法,我们就会发现目前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识别率低、识别速度慢、定位不够准确等,所以,如何改进算法,提高准确率,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二、胸牌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功能
胸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胸牌检测、图像抓拍、胸牌自动识别、数据传输等。
具体流程就是,当有商场员工通过规定通道或路口时,预埋在通道上的感应线圈经过触发,感应检测器向信息处理单元发出人员通过信号,处理单元收到人员或员工通过信号后启动抓拍单元的辅助光源,发出一束脉冲闪光,同时控制并利用员工的胸牌图像采集摄像头送出图像信号,通过抓拍单元所得的图像信息,自动识别单元将胸牌进行定位、关键字符的边缘提取、字符粗切分、字符细切分、字符特征提取、字符识别、胸牌底色识别等处理,完成对员工胸牌的自动识别过程,然后数据传输单元把以上识别出的胸牌信息及图像传输给数据中心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综合。
员工胸牌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自动识别胸牌中的颜色、汉字、字母和数字,通过向中心计算机传送抓拍的图像,完成实时数据传送,并可以提供一路模拟电视信号用以代替通道摄像机,同时具有信息联网的功能等。
为了尽量提高识别效率,首先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例如灰度图像的几何校正、光照强度校正、去噪声和胸牌边缘检测;接着开始进行胸牌识别,采用胸牌识别技术,将胸牌和非胸牌区域分离,然后运用约束条件,确定胸牌的具置;接着运用胸牌图像进行胸牌边缘检测,通过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需要的员工胸牌信息。
三、胸牌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计算机图像的胸牌识别中关键技术有很多,这里本文先研究其中的图像细化问题。
细化(Thinning)的算法有很多,笔者使用的是简单而且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算法,用它能够实现从文本或者图像抽取骨架的功能,比如现在要细化的对象是白底黑字的文本,程序中为了处理的方便,采用256级的灰度图像,不过只用到了调色板中的0到255两项。
所谓细化,就是从原来的图形中去掉一些点,但还是要保持原来的形状,也就是保持原来图形的骨架,所谓骨架,可以理解为图像的中轴,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骨架是它的长方向上的中轴线,正方形的骨架是它的中心点,圆形的骨架是它的圆心,直线的骨架还是它自身,孤立点的骨架还是它自身。文本的骨架是它笔画的中心线。可是怎样判断一个点能否被去掉呢?显然,要根据它的上下左右的8个相邻点的情况来判断。例如下图:
下面来分析一下,如图所示,(1)图中,相邻的8个点都是依附与中心点的,也就是中心点是一个内部点,所以,要是内部点删除了,骨架就会架空了,所以,这点不能够删除。(2)对于的点也不能够删除,原理和(1)是一样的;(3)可以删除,因为它不是骨架;(4)不能够删除,否则原来连接的就会断掉了;(5)可以删除,因为也不是骨架;(6)不能够删除,因为它关系到直线的端点,删除以后,线就不完整了。
所以,总结出来以后,就有以下这样的因素了:内部点不能够删除,孤立点不能够删除,直线端点不能够删除,另外对于某个边界点,如果去掉以后,连通分量没有增加,则该点也可以删除。
由于计算机很难处理空间的判断问题,所以,现在把一个点的相邻点所出现的所有几率都列举出来,并从中标识出哪些情况可以删除,哪些情况不能够删除,这样,计算机在处理的时候好比就有了一个参照,所以,程序中要先制作出这样的一个表,在表中,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多就是256种,这里设置一个数组记录下来。在表中,如果某个元素是0,就不能够删除,如果是1,表示可以删除掉。
下面看一下查表的方法,假设白点是1,黑的点是0,左上方点对应一个8位数的第一位(最低位)正上方点对应第二位,右上方点对应第三位,左边相邻点对应第四位,右边相邻点对应第五位,左下方点对应第六位,正下方点对应第七位,右下方点对应第八位,也就是如果看到编码是0000 0000八个零的就是某点上下左右全是0,这样的点在表中直接找第0个元素(就是表里的第一个元素),也就是对应了上图中的第(1)中的情况,它是不可以删除的。上图的第(2)种情况的编码是:0010 0101,也就是对应十进制的37,该项不可以删除,在表中就应该是0;第(3)种情况编码是:1010 1101,对应到137,表中就是1,说明可以删除;(4)编码:11100111,对应231,表中是0,不可以删除;(5)编码:1110 1101,对应237,表中是1,可以删除;(6)编码是:1111 1110,对应254,表中是0,不可以删除。
下边是对应的表:这个表出来以后,计算机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了,每次的处理就可以一行一行的把整个图像扫描一遍,对于每一个点(不包括边界点),先计算机出它在表中的索引,找到以后,发现是0的,就保留下来,如果是1,表示可以删除,如果本次扫描没有一个点被删除,则循环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骨架点了,如果有点被删除,则进行下一轮的新的扫描,如果反复,直到没有点被删除为止。
其中细化处理的过程具体算法如下:
(1)生成边界:假如一个被标志的点的四周有任何一个点未标志,则此点就是边界点,也可以使用八方向进行判断,就是假如一个被标志的点的八方向邻接点有任何一个未标志,则此点是边界点。
(2)如果被标志的点的连通区域中有任何一个非边界点(被标志了但是不是边界点),则去掉边界(相当于细化),否则将所有的边界点,也就是整个的连通区域标志为临时中心点。
(3)重复(1)(2)两个步骤,直到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为了取得最终的中心点,还需要对所有被标志为临时中心点并且连通的像素取坐标的平均值,将平均值作为最终中心点。
关键词:火电厂;燃料管理;智能化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火力发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22
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电厂依旧采取火力发电的方式进行电力工业,使用大量的燃料进行生产,使得燃料管理工作成为了火电厂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电力企业的改革,使得电力行业朝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于燃料的管理,也逐步的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这得益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1 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的意义
传统燃料智能化管理的对象是采制化人员,燃料管理的效率低下。智能燃料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设备,燃料管理的效率较高。基于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化燃料管理。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其集成了信息技术、自动化识别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而燃料管理能够呈现数字化形式,利用智能化系统的自动识别技术,比如RFID技术、激光二维码技术等,能够实现燃料的实时追踪,使得燃料的流向与使用情况等,能够被及时掌握,进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火电厂燃料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2 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
2.1 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网络构成
基于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燃料管理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以适应性、实用性、可靠性为设计原则,确保智能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核心为服务器,基于火电厂局域网,加强防火墙建设,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利用交换机实现数据转换与传输。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采制样设备进行改造,使其具备自动化能力,进而实现自动采样与制样。同时智能化系统监控中心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设备与工作现场的动态监控与管理。
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构成设计,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分为燃料管理信息系统与自动识别系统,其中燃料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搜集燃料计量数据、采制样数据、盘煤仪数据等,经过系统分析与处理,进而合理的调度燃料,科学的控制燃料库存。自动识别系统则负责燃料的进出厂、采样环节、计量环节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
2.2 识别模块
利用激光二维码技术,实现自动化燃料信息识别。在运煤车辆进入火电厂前,为其办理注册手续,生成二维码标签,将其贴在车辆的前部。使用扫描设备对车辆信息进行自动化识别,生成车辆入厂档案。激光二维码能够收录车辆的编码信息、矿点名称、煤种名称、重量信息等,使得燃料从入厂环节便被智能化系统管理。将汽车车辆上的信息,利用自动识别系统,进行信息核对,检查其是否与火车的燃料信息一致,若信息不符,则系统能够给出警报信息提醒;若信息相符,系统则能够将燃料信息上传给智能化系统的数据库中,作为入场记录信息进行保存。同时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还能够对燃料质量与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进而提高了燃料管理的效率。
2.3 计量模块
计量系统主要是应用在车辆称重计量环节,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来识别车辆信息。利用控制设备,能够控制汽车停靠的位置,使用定位器检查汽车是否停靠到位,当汽车停靠到位后,则能够自动生成重量记录。同时利用终端设备能够将数据信息上传给智能化管理系统,显示屏将会显示出称重结果,当语音提示称重结束后,则可以下衡,LED屏幕将会显示卸煤地点。汽车完成卸煤后,再次称重,系统自动计量打印净重磅单,作为燃料结算凭证,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称重全自动化,能够减少人为作弊,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2.4 采制样与化验模块
火电厂燃料管理系统中,利用通信技术、识别技术等,实现自动化采样。根据运煤车辆提供的煤炭信息,进而确定自动采样方案,确定采样单元、子样的位置、采样时间间隔与数量等。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能够随机布置煤炭的采样点,避免采样盲区,合理的确定采样的深度,提高样品的实用性,数据能够自动传输。自动采样系统搜集的数据信息,能够自动传递到自又蒲系统,利用自动制样机,则能够实现样品配制,同时对样品进行封装与喷码,实现采制样自动化与一体化。化验室交接与扫码器识别后,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显示需要化验的具体项目。化验仪器与系统接入,能够实现化验指标的自动化收集,将信息全部录入系统中,生成样品化验单录入到系统中,则能够供相关人员提取审核,再交由上级部门做二次审核。样品化验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化验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对化验质量进行实时控制。自动生成化验报告,进行网上审批。
2.5 门禁管理模块
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构建视频门禁管理系统,能够覆盖全厂。对关键区域采取重点监控,尤其是燃料现场、监控室、存样室等,对上述区域安装视频门禁设备,集成门禁管理系统,实现身份的自动识别与控制。加强对燃料的存样与出样的全过程管理。人员在通过门禁通道时,则需要校验身份识别器,若能够有效读取数据信息,则发出放行指令,若不能识别,则会自动发出警报。
3 自动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自动识别技术
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中,主要应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激光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识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料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入厂自动识别环节,能够实现车辆信息采样,确保采样与称重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场面过于混乱。自动识别系统利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读取样品标签信息,进而自动选择存储样罐,能够控制车辆称重环节,将此环节的信息传输到智能化控制系统中。通过建立数据接口,实现轻车衡自动识别,同时能够自动识别临时煤场与搬倒衡,自动记录燃料的称重时间与毛重。
3.2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优势
3.2.1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优势。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系统中,应用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对运煤车辆进出火电厂就行自动识别,实现对系统的各个接口进行融合,包括采样接口、称重接口、轻车衡接口等,基于物联网管理系统,构建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系统,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进而将原有的独立环节,集成为一个整体,利用自动识别系统对系统元素进行定位识别以及分析判断等,提高了燃料管理的效率。自动识别技术在火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燃料进行监控管理,还能够对燃料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为了能够提高自动化识别技术应用的效果,火电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其系统与技术操作的能力,进而将自动化识别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3.2.2 自动化识别技术应用效果分析。案例分析:利用智能化系统管理燃料,能够提高煤炭接卸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够强化接卸的管理。某火电厂利用自动化识别技术,构建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未增加运煤费用的前提下,实现了火电厂煤炭装卸成本,同时理顺了火电厂与煤炭运输车队、煤炭装卸队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接卸的效率,使得单车完成煤炭称重与卸载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日累积卸载煤炭近7万吨,接卸车辆数目累积近1700辆。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运煤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使得车辆能够准确的停靠。借助自动化识别技术,使得该火电厂节省大笔的燃料管理费用支出,年平均燃煤成本费用节约近15亿元,以450元/t为计算标准。利用智能化系统减少人员参与,不仅提高了采样制样的准确性,还能够减少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用智能化系统,融入自动识别技术,投入使用1年后,节省下的燃料损失费能够覆盖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成本。
4 结语
火电厂建立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其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自动化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火电厂运营的效率,减少其运营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燃料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得燃料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与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是实现火电厂运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成刚,祝起龙,王涛涛.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系
统构建及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J].煤质技术,2013,
(S1).
[2] 成刚,陆茂荣,何亮.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
的研究与应用[J].煤质技术,2015,(2).
[3] 王亚琼,毛勇祥,张冬练,等.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
管理系统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
[4] 刘威.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y的构建[J].化工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卫宁健康: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是中国医疗健康信息行业具有竞争力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
2、思创医惠: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EAS、RFID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实施和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商业智能、智慧医疗。
3、创业惠康: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有数字化医院系列、数字化社区卫生系列、数字化卫生行政系列、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系列、数字化社会保险系列、数字化卫生监督系列、数字化疾控中心系列和数字化药店系列等系列产品。
4、久远银海: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军民融合四大战略方向,面向医保、医疗健康、价值医疗,以及人社、住房金融、民政、工会、智慧城市、市场监管、退军事务、人大政协、军工等业务领域,开展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和云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动我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结构清晰、系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亟需标准,组织开展一批关键领域的标准化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成果,高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基础逐步夯实。到2019年,形成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涵盖政府、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补充,基本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项以上,新增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以上,数字化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效应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标准研制、标准化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成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和引领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着力发挥标准化的互联互通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打破信息孤岛。针对数字化转型多学科融合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着力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三)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撬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亟需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政府。
1、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框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按照“123466”的要求,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助力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围绕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大集成建设,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总体要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研制。围绕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管理中心、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打通数据互通关键节点。围绕建立“三大模型”的要求,直面打通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数据汇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亟需标准的研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及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公共信用库等规范制定。加强政务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研制,着力破除“三大模型”中标准缺失问题。(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质监局)
3、扩大政府治理标准化效应。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标准化步伐,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商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机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将监管要求固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全周期标准链和监管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和实施评价,在民政、人力社保、教育、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样板。(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二)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4、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立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加快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团体标准30项以上,抢占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薄弱环节,推动成立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家以上。推动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争取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围绕术语定义、产品评估、系统和组件接口、数据兼容、互换模型等国际竞争和市场应用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5、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强化“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数字化要求,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标准化复制推广,制定并推广一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共性和前沿技术标准。探索开展一批互联网协议版本第六版(IPv6)、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传统产业开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科技厅)
6、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以标准化助力数字经济风险防控,围绕移动支付、借贷、保险、基金销售、信托和消费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准入、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安全、信用建设等关键标准研制和实施,构建数字金融行业管理和数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质监局、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7、助推数字经济创新融合。聚力之江实验室、实体经济、新兴金融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对接,推动以之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工作。优先做好之江实验室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交通、金融、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及时将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标准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三)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浙江。
8、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探索“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加快“网上办、掌上办”领域数据采集、分级、交换、质量、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标准。建立全省社会数据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涵盖教育、司法、文化、健康、交通、地理、金融、信用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库。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商事登记联办、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建立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标准化路径。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等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9、推动社会治理集成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化指导性目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企业、个人分层分级分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发等环节的安全边界和监管措施,制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清单标准。开展基层社情民意监测标准化工作,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开展重要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综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
10、推动公众消费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消费云工程、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成果标准化,促进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标准化水平,推动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围绕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围绕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探索建立数字化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实施作用。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各相关部门规划、政策和举措,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协调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荐一批重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实施绩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优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建立数字产业服务认证体系。
(三)强化实施评价。将标准实施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深度融合,加大标准实施协调力度,强化标准的制度性合力。建立第三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认可模式,培育标准服务市场。每年选定一批重点标准化项目进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公开,增强实施绩效评估能力。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
关键词:数字出版;电子音像;信息传递;探究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新媒体、新平台、新终端在不断地更新,标志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时代已经到来。正是这样,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年轻人更习惯于在线进行文化消费。传统的以DVD为主要载体的音像电子出版的盈利过程己经面临困难。音像电子出版的生存空间、利润空间己经变得越来越小。音像电子介质已经由物理的转化为虚拟的,例如网络平台、云计算等。由于技术的发展进步,音像出版业面临的改变将是必然的趋势,无论出版业自身愿意与否,都将使音像出版产业发生数字化改变。因此,电子音像出版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摆脱困境、变革重生是每个音像出版企业都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音像出版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音像出版业由于产业规模小、制作质量不高,加之盗版和网络非法下载的存在,导致电子音像业产业遇到了困难。音像出版业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体制机制问题。虽然各出版社进行了企业化转制,但在管理模式、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面,离现代企业的要求尚存差距;第二,是融资渠道不畅。电子音像产品的开发投入大,前期开发成本高,面临风险较大;第三,是科技发展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音像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生着变化,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己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数字音像出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数字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尽管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仍存在很大不足之处。
(一)企业对数字音像出版的认识不足
一些音像出版企业对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对传统音像出版方式怀有依恋,观念未变。对新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不学习、不研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敏感、不探求。
(二)出版社内部缺乏创新意识
面对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和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潮,多数出版企业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版权保护和对外合作模式等依然陈旧,缺乏创新活力,使得数字音像的发展停滞不前。
(三)国家不够重视
一些地区,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数字出版的发展和应用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不足。有关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相对滞后,产业引导、项目支持力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
(四)缺乏高水平技术人才
多数出版企业缺乏新媒体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规划,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难以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数字音像出版采取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推进民文数字出版
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利于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完成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数字出版是未来少数民族出版业的总体方向。民文数字音像出版在初始发展阶段有着比汉文更大的困难与阻力,政府要积极推进民文数字音像制品的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及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出版单位以大力支持,使其积极探索民文数字音像出版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模式。
(二)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
建立并不断完善推进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优化数字音像出版产业发展环境。
(三)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数字出版的认知度
虽然大多数出版社已经开展了一些新媒体出版业务,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积极性不高。有些出版社的编辑对传统出版怀有依赖,观念未变,他们主要是害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影响其他介质音像出版物的发行。就目前来说,出版社的主要收益还是来自于传统介质的出版,数字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同时,他们也对数字出版技术存有陌生感,造成他们不愿意去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无容置疑。传统出版业一定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尽快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和流程的变化,加强领导,成立核心领导小织,积极开展有关数字出版业务。
(四)对出版核心的掌握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承担着信息传播的使命,音像出版形态只是形式,音像出版的内容才是核心。音像产品最终吸引消费者的还是它的内容,而引起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焦点,最终将集中在产品的内容上。只要有了好的产品,才会有大的市场。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各出版社应当通过加强设备采购、人员培训而使技术上的差异逐渐变小。其实,技术上的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策划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具有吸引消费者内容的音像电子产品,因为消费者是为电子音像产品的内容而付费的。正由于这样,策划、编辑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子音像内容是实现电子音像企业盈利的根本,是出版之核心。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各音像出版社己经在选题上找到了各自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传播时代,内容是核心也是优势、资源整合是现实选择和途径、数字出版与全媒体出版是趋势。音像出版社只有把握好重点、选择好方向、适应好市场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出版特色,才能为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卫;市场化;监管
市容环境是城市的“面孔”和“名片”。城市环卫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城市文明和居民的幸福指数。从源头上解决环卫落后问题,将环卫作业推向市场,就会使城市面貌彻底“变脸”。市场化道路是苏州环卫改革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州环卫的市场化虽然从体制机制着手,解决了以往政府统管统揽时一系列“瓶颈”问题,使环卫作业由政府包揽转变为市场调节,由“以钱养人”转变为“费随事转”,使作业服务由短期突击转变为长效管理,有效提升了城市清洁水平,但在市场化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索苏州环卫作业市场化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对推动苏州环卫作业市场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苏州环卫市场化监管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市场化监管形式
当前苏州的许多监管人员对环卫市场化监管的意义认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或担心市场化监管可能带来更大的监管责任,对待市场化监管工作存在消极应付的心态,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导致市场化监管工作难以上新台阶。然而,市场化化监管是一长时期的监管模式,其让监管人员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基层干部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外,还要求能够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监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行环卫市场化监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1.2市场化监管不规范
环卫市场化需要外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规范,因为它是一种制度创新,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但是,目前苏州的有关环卫市场化监管的很多政策都不完善,很多基本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的解决,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机构的职权划分,对监管机构的再监督等,还不是很完善。机制的相对滞后造成苏州环卫市场化及监管的操作困难。
1.3监管方式单一
苏州环卫作业市场化后逐步引入了监管机制,主要是提高环卫作业市场化的质量,但是由于监管方式的单一,导致监管力度不够,监管的质量较低。考核成为了唯一的监管方式。苏州市区每月针对主次干道的保洁考核四次,每次随机抽取五条道路,考核结束将考核成绩汇总,进行一定范围的通报,并与考核经费挂钩。初期该方式颇为有效。随着时间的拉长,单一的监管方式已跟不上市场化的脚步,监管效力方式逐渐降低。
2.解决苏州环卫市场化监管存在问题的措施
2.1加强思想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增强做好环卫市场化监管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和监管效能。明确环卫市场化监管工作中的责任分工,增强基层监管人员责任感和主动性。针对基层监管人员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做好人员的监管知识和质量识别能力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2建立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化运作
为保证苏州环卫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起来,逐步建立及完善苏州环卫市场化作业政策法规。一是以立法规定科学的价格机制,为环卫开放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加强服务法规的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促进环卫事业的发展;三是完善招标机制,确保信息公开、交易公平,防止出现腐败问题;四是环卫市场化是一种制度创新,必然是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的互动的过程。而正因为如此,苏州环卫市场化的每一步都要十分谨慎,要确保方向正确,着力点鲜明,措施得当,步骤稳妥,以免给未来留下太多的遗憾。
2.3建立完善监管体制,实现全方位监管
首先完善监管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强化政府的环境卫生管理职能。设立专职监管队伍,设置固定人员,加强监管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要在市环卫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和规范下,培育市场主体,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尽快形成全市统一开放的环卫作业市场和有序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与此同时,需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制、业绩考核排名制、经济奖惩制、末位淘汰制、警告问责制等措施。对多次查出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涉及责任单位的扣拨环卫资金,涉及个人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加深监管的程度,刺激苏州环卫作业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再次,实行严格考评,加强环卫市场监管。苏州环卫作业市场化后,市场监管成为各级环卫部门的主要工作。一是制定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作业质量标准、行业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环卫设施建设管理等标准体系,维护环卫市场秩序。政府监管部门最好出台《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文件,制定《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环卫作业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环卫作业服务预算定额》等,使环卫的市场培育、行业管理、价格收费、质量监督、产业发展等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强化环卫作业过程管理。对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实行统一标准、分类管理、按月考评,考核结果予以公示,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考评结果实行按质付款。将媒体、公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以及日常巡查、竞赛检查、数字化城管发现的问题纳入对清洁服务企业的考核体系。环卫系统正式职工从具体清扫作业中脱离出来,转为监管人员,对清洁服务企业的作业人员配置、作业时限、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并落实奖惩。建立环卫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实行数字化监管,聘用信息采集员,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处置问题。三是对清洁企业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根据监管和考核情况,对环境卫生质量优良、遵守劳动用工和行业规范的企业加分;对环境卫生质量差、违反有关规定的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扣分、扣款、诫勉谈话等。合同期内每年进行综合考核,排在末位的实行减量淘汰或末位淘汰。实行减量淘汰时,减量比例为中标单位标段的20%,减量的标段由综合考评第一名的服务企业承担。合同期5年内累计考评在最末位的进行整体淘汰,未被淘汰的可以再续签2年服务合同。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可有效提高对环卫市场化的监管力度。
总之,随着苏州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苏州城市环卫市场化运作的步伐也将越来越快,有关市场化监管的制度措施也将越来越完善,苏州的环卫市场化事业也必将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据媒体报道,11月2日,由浪潮发起,联合思科、IBM、迪堡多富、爱立信共同成立的“一带一路”数字化经济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整合成员企业全球一流的IT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等3家国家级金融机构一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金融资金支持,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浪潮信息(000977)是国内服务器龙头,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软件(600756)是国内领先的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
人社部:养老金投资稳步开展,1800亿元已到账并开始投资。11月1日,人社部就2017年第三季度人社工作进展情况举行会。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步开展,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点评:养老金入市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养老金入市”这一重大利好早就被充分消化了!但这一次是“已开始投资”!
固废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危险废物由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大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报告建议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点评:东江环保(00267)此前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危废行业实际处理量不足行业总规模的一半,随着环保监管趋严,危废处理需求逐渐爆发,大量危废处置设施亟待兴建,预计未来3年产能将保持30%至40%的较高增速。万邦达、上海环境等也在危废处理领域进行着积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