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冷链物流监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4: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冷链物流监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冷链物流监管

第1篇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并明确要严格冷链监管体系,扶植大型冷链企业,在税收、土地审批、冷链配送、车辆管制、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尽管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然而,快速发展中也不乏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由于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笔者认为未来要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食品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仓储库存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不但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库存过剩等问题,还会降低食品追踪的可能性,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冷链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实现食品跟踪管理、提高食品的新鲜,同样也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即存在二律悖反的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物流企业要通过加强共同化、协作化的意识,以满足客户及市场各种需求。

第2篇

1.虽然都很清楚目前中国冷链体系落后、冷链不完善造成每年生鲜食品、蔬果等方面巨大的社会损失,但具体到本企业,如果打算投资,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方式如何?不确定。是否能收回投资?不确定。未来的投资风险有多大?仍然不确定。

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企业在整体社会供应链中如何定位?上、下游现况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劣势、机会与风险如何?如何与上、下游衔接?这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大企业是从头到尾每样都想自己做,小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做。

3.体系建成后如何经营与运作,是每个企业正在头痛的问题。

4.政府考虑的是整体社会的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赚钱、赚多少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5.对冷链物流的迷茫会导致部分企业的短期行为。部分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将冷链物流政策扶持的土地变相转成农业地产项目或冷链物流地产项目,将投资转化为投机,不是从冷链物流的经营中获取利润,而是借用项目获取低价土地或政府扶持资金,通过土地升值与地产转让获取收益。这种短期行为会造成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主观上一味追求低成本,形成人为的劣质工程及短寿命工程,实际上对整个社会造成资源浪费。

6.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在关键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选择方面大多采取保守做法,较先进的技术与统筹方案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并不能被普遍采用。

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各种调研数据表明,国内的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甚至我国港澳台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估算应在15~20年以上。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也分别从食品药品的冷链体系保障情况、冷藏车的配置情况、人均冷库面积、人均冷冻冷藏品的消费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我国冷链物流现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借鉴这些数据,同时参考北京、深圳及中原(郑州、武汉)等地正在进行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造性情况,对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现况进行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观念上的认知还没有普及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观念。比如:空调食品、药品能在常温环境中存储及运输吗?封闭式低温月台建设是否有必要?冷冻库等于“冰库”吗?冷链物流建设就是冷库建设吗?货架存储方式与地面堆叠存储方式哪种更适用?冷库建设方式哪种算是先进的,哪种算是落后的?等等。许多问题处在“对”与“错”、“是”与“非”的思想不一致的阶段。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否则,现有的思想可能导致错误的行动。

2.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未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是一个企业做到位就“到位”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均做到位,才能总体到位,才能不“断链”。也就是说,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均能发现自身不“到位”之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才能使整个链条做“到位”。

3.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的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

4.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未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缺乏自身建设的原动力,整体社会冷链供应链“断链”的情况将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存在。

5.由于企业在冷链体系建设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食品、药品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建立起来。

冷链物流应用的主要技术与设备

一、冷链物流中心

1 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1)土建式冷库。目前国内在建的数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冷库,基本采用的都是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这种使用PU喷涂的建设方式在国内已使用了40年以上。

(2)装配式冷库。前几年,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近几年随着钢结构在许多大型建筑中广泛使用,大型的钢结构装配式冷库也在陆续建设。大型钢结构冷库柱网跨度大、柱子较小、施工周期短,更适合内部物流设备设施的规划,如货架布局、码头设备规划、内部叉车物流动线规划等。

(3)库架合一结构。随着货架系统在物流中心的广泛使用,国外一些大量存储的自动仓储冷库、多层高位货架冷库在20~30年前已大量采用库架合一结构进行建设。同时,在非货架区域配合采用PU夹芯库板拼装在钢结构外侧的施工方式,整体建成室外型冷库。目前在国内,由于其施工水平、工程细节及精准程度要求较高,在冷库建设方面此种结构方式建造较少。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2 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在冷链物流的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2)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

(3)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

3 存储及相关设备

(1)与常温物流中心相同,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存储同样需要各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KS)。在国外,食品类商品不允许直接堆叠在地面,必须使用塑料托盘,使用货架存储。各型货架,从自动仓库使用的20多米的高位货架,到拆零拣货使用的流力架,在冷链物流中心均有大量使用。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

(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库内会配置臭氧发生器、加湿

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

4 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

(1)各型门组在冷链物流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冷链物流中心的能耗影响较大。比如:冷冻库使用的电动平移门、封闭式低温月台区使用的滑升门、人员进出门等,都需要足够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此类门组属于低温专业用门。

(2)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

(3)冷冻、冷藏库建设使用的聚胺脂库板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关键材料。

5 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

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

o搬运设备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主要有各型叉车,如高位货架库内的前移式叉车、步行式叉车、电动托盘车、油压托盘车,以及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搬运设备需是耐低温的专用型设备。

与自动仓库及物流动线配合的皮带式或滚轮式的流水线也属于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

7 物流容器

冷链物流的目标商品一般是食品类和药品类商品,托盘一般需要使用塑料托盘。

除塑料托盘外,冷链物流容器还有:蓄冷箱、物流箱、笼车、物流筐、台车以及与商品特性需求配合的物流容器。

8 分拣设备

包括自动分拣机、DPS电子标签拣货系统、RF拣选系统、自动台车等,常温物流中心使用的设备在低温中心同样需要使用,对这些设备同样有低温环境的适用性方面的要求。

除了上述硬件设备、设施外,同常温物流中心一样,还需要物流管理软件,如WMS(仓储管理系统)等。

二、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是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考虑全程冷链物流时,通常也会将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一并纳入考虑范围。如:肉类加工中心(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类)、水产品加工中心、蔬果净配菜类加工中心、乳制品及冰品类加工中心、烘焙类产品加工中心(如面包厂等)、连锁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等。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在建造技术与设备使用方面,除包括前述冷链物流中心的全部设备外,还有食品加工类设备及食品包装类设备、清洗类设备、灭菌消毒类设备、洁净类设备等等。

此外,运输作为全程冷链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各类型冷藏车的使用。冷藏车除保温车箱外,一般会配置制冷系统、温度追踪记录系统、GPS定位系统等等。目前国内冷链技术水平分析

冷链技术水平体现到实物上表现为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建造水平、冷藏运输体系的完善水平、冷链全程温控的保证水平上。事实上,大多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技术在国内均能找到,但国内总体冷链技术水平还是较国外落后一、二十年以上。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规划设计能力落后

国内设计单位一般不重视流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结构、制冷系统等方面。冷链物流中心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规划设计及建筑、设备设施的施工经验,无法将需求具体化并转化为平面布局需求并以图纸形式提出。设计单位在没有客户的具体要求下进行设计,很难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同时,大多数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就是冷库建设”的观念上,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在建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的建造技术还是20年以前的水平。

2 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

现代冷链物流中心需求的许多设备、设施是符合现代冷链物流的特点的。这些设备、设施分别由不同的生产厂家提供,许多是需要与建筑进行结合的。国内许多设计单位对此类设备不熟悉,无法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中体现出这些设备的预留机坑、预埋件、建筑与设备结合节点的方案,同时,国内的施工单位在此方面的安装及施工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按现代物流特点建造的冷链物流中心“有形无神”,原因就在于各项设备设施不能很好地统筹在一起,衔接部分的细部施工节点做得不到位。

3 观念落后

这里指冷链物流技术使用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下面以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冷库吨位的计算

目前常用的计算冷库吨位的公式为:

冷库吨位=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单位重量

其中:容积的利用系数与食品的单位重量还有一个对比表可查。

虽然这个公式是以前延续来的,但它符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吗?

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个公式是建立在“所有食品采用地面堆叠的方式存储”这个假设前提下进行估算的,并没有考虑物流特性。实际在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若规划的是货架存储,存储板位数是能精确计算的,冷库的实际吨位也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需要“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这些看似科学实际并不准确的公式来进行计算了。即使是使用地面堆叠方式存储,若在规划设计时将存放板位、存放型式、通道位置等细部布局设计出来,较精确的存量才能被计算出来。在此以北京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冷库做实际对比:

依公式计算冷库吨位=40×66×8.6×0.6×0.3=4086吨

而实际库内使用四层高重型货架,依布局可存放板位为3155托盘,每托盘商品体积是1.92立方米,重量为600kg,实际冷库的吨位是3155×600=1893吨。

这个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进、出货量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冷库制冷系统的负荷计算、制冷系统机组配置的大小、风机配置的数量。因为不做细部的数据分析与精确的规划设计,每年会造成多少浪费?

(2)连接件

每当笔者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使用不锈钢做连接件及悬吊件时,开始都会遭到企业一致的反对,理由是:不锈钢是金属,属于有热传导,不利于断热,使用尼龙螺栓可断热。目前国内一般大型装配式冷库的连接件使用的就是尼龙螺栓,悬吊件一般用铝合金并做断热处理。但不锈钢在国外却普遍使用,原因在于:尼龙虽然不导热,但长期在低温环境中会脆化,5~6年后连接件失效,除了带来风险,冷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而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极低,不会产生此类风险,所以在材料使用方面应综合权衡尼龙螺栓+铝合金悬吊件与不锈钢螺栓+不锈钢悬吊件的利弊。其他材料方面的使用也存在类似情况。

冷链发展趁势及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需求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企业自身冷链及冷链物流体系的落后,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波及从农产品的产地至大城市的餐桌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届时与冷链建设相关的产业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对冷链建设相关的设备、材料、技术的需求预测如下:

1.大型单层钢结构装配式冷库将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接受,并投入到建设中。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会开始关心物流作业效率,改变过去一味地只考虑存储能力的思维方式。

2.对制冷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制冷系统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3.聚氨脂冷库板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大。在冷库建设中,聚氨脂冷库板的装配建造方式将取代聚氨脂直接发泡建造方式。

4.耐低温钢材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新的建造方式及设计方案,从货架到钢结构均对钢材材质提出了要求。

5.低温门组、封闭式月台设备如:门罩门封、调节板、滑升门等、冷链物流中心专业设备需求量将加大。

6.能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其他物流设备,如叉车类、货架类、传送带类、自动化设备及IT设备的需求量会加大。

第3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第4篇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8方面具体意见: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现行冷链物流各类标准,率先制定一批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国际冷链运输业务。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基础设施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C构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息共享和记录应用。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冷链物流市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宽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分级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第5篇

关键词:疫苗;冷链物流;运营优化

中图分类号: U6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26-2

0 引言

在我国,由于疫苗储存、运输不当,导致疫苗失效之事时有发生,事件披露后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疫苗事件”再次挑战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信任感。因此,如何加强疫苗冷链物流运营,监管疫苗流通过程,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疫苗冷链物流运营流程分析

疫苗冷链运营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涵盖了疫苗从生产、储藏、销售、运输、配送到接种的全过程。第一阶段指疫苗从生产企业生产下线后的产成品开始,到省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为止。这中间包含疫苗生产企业、疫苗经销商、疫苗运输企业及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多个节点合作环节。第二阶段所指从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库节点开始,到地市县(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接收入库为止。第三阶段为从地市县(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库节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入库为止。第四阶段指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出库节点开始,到接种人群完成接种为止。图1为疫苗冷链物流运营四个阶段。

但是在疫苗流通过程中,国内疫苗一般有两种冷链物流运营模式。一种是疫苗生产企业自营配送。使用这种模式的疫苗生产企业,一般都具备了物流条件,如有自身仓库,有配送车辆和相关温控设备等。采用自营配送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可直接参与疫苗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减少风险。另一种是疫苗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配送。这种配送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设备和资质要求极高,运用此种模式,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是考虑到有很多跨地区的疫苗物流配送业务。无论采取哪种冷链模式,都需要对疫苗冷链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严格监控,保证疫苗质量。

2 疫苗冷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疫苗冷链过程重视防“过热”,忽视防“过冷”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6部门共同《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其意强调要构建服务医药电商的全程冷链及可追溯体系。但在这些规定中,医药包装企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包装不“过热”,实际上“过冷”对疫苗等生物医药的伤害更大,而防止“过冷”需要更为完善的冷链包装技术。按照新版GSP医药冷链的相关规定,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脑灭火疫苗等疫苗需要严格的2℃~8℃冷链运输。2℃~8℃冷链包装中高温不超过8℃的不“过热”要求并非难以实现,加大泡沫保温层厚度、多加冰袋即可。但是,要想_到绝对不低于2℃以防止“过冷”冻坏疫苗,难度确实不小,没有专业的冷链包装材料和设备很难实现。而大半冷链包装都无法真正达到不“过冷”的规定,而这也是目前医药冷链的通病。

2.2 疫苗冷链数据缺乏连续性

疫苗冷链物流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冷链数据的连续检测来完成对整个冷链过程的管理工作。这就对该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由于疫苗冷链过程节点多,层次多,渠道长,运输仓储环节衔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冷链过程数据不连续或不全面。

2.3 疫苗物流固有的特点加大疫苗冷链运营难度

疫苗冷链物流具有 “小批量、多批次、多频次、多区域”的运营特点,很难实现疫苗冷链物流的规模集运,这无疑对疫苗的冷链物流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冷链质量又要满足疫苗的规划和注射需求,实属不易。

2.4 不同气候条件加大冷链物流难度

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地域气候的巨大差别,而不同的天气,对冷链的要求各异,因此辽阔的国土给疫苗冷链物流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在同一个季节,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的温度有巨大的差异,更别提东部和西部不同的地域风貌而决定的不同气候环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产品输送到最终用户手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天灾的时候,疫苗的需求更加急需。因此,在中国这种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要想做成一套适合全中国的冷链系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2.5 缺乏专业的人才

要想运营好疫苗冷链物流,相关从业人员不但需要精通整个冷链物流运营过程,还需要具备疫苗产品的相关基本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对于疫苗的特殊监管和要求。疫苗冷链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体系,必须协调好从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冷藏作业管理。目前,疫苗冷链物流行业就是缺少这样既具有全局观和整体意识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因此,要想搞好疫苗冷链物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必不可少。

2.6 政府监管不到位

现有医药冷链监管还处于流于形式的自查自管模式,所以出现了济南疫苗常温运输的事件;很多企业即使采用了GSP温度监测仪去管理温度,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发货药品中只是少部分严格2℃~8℃控温应付上级检查,大部分冷链包装并没有纳入温度监管的数据库中去。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不良企业更是直接篡改温度记录仪后台数据,数据造假,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的永远是完美的数据与温度曲线!而作为收货方的医院等单位,还没有完全落实监管职责,很多还是停留在之前的经验上,用感觉代替仪表记录,收货的时候药品没有过热还是冰凉的就可以了。

3 疫苗冷链物流运营优化策略

3.1 转变观念,严格控制疫苗冷链过程的温度适应范围

按照新版GSP医药冷链的相关规定,疫苗冷链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范围,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脑灭火疫苗等大多数疫苗储藏与运输温度要求在2℃-8℃内的。而一些特殊的疫苗,比如:风疹、麻疹、乙型脑炎等疫苗,其存储与运输温度要求都在-20℃-8℃之间。由于疫苗对温度敏感,疫苗从制造到使用的现场,每个环节都可能因温度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失效。因此,在疫苗的运输和储存中,温度监控系统不可缺少,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而不是一味地重视温度上限,一旦温度超出范围,不论是高于设定温度还是低于设定温度,疫苗就要被销毁。

3.2 采用先进的温度检测设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

2016年4月25日,备受关注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修改版正式。《条例》规定提出,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温度报警装置,在疫苗冷链物流中非常重要,尤其在冷库内和疫苗流通过程中。因此,无论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应健全冷库和疫苗流通中的温度报警装置,定期对温度报警系统进行检测。温度报警装置可从疫苗生产下线开始,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一路进行温度人工或自动记录,一旦出现温度报警情况,将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另外,可以通过“疫苗电子监管码”看到疫苗流通全过程温度情况,温度是否合格,是否有超温现象等,使得疫苗合格不合格,一目了然。此外,对疫苗冷链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应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如将RFID射频识别与条形码相结合,通过自动识别来追溯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生疫苗安全问题,就能准确识别出发生疫苗安全问题的环节与原因,及时实行疫苗的召回。还可把车载温控仪与GPRS网络结合起来,实现对冷链运输车所在方位和汽车车厢与疫苗冷链专用箱实时温度的远程监控。如果疫苗在流通的过程中,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并且控制中也通过无线电同步,这样既能实时检测,又能自动控温,那会使疫苗冷链物流更为安全和可靠。

3.3 培养专业人才

医药冷链物流在人才培养中所涉及的学科种类和领域将会更多、更复杂,专业性也会更强。如涉及医药和疫苗管理方面、制冷和冷藏技g方面、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等多个方面,而且疫苗还具有配送时效性强、性能易变等特性,很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中,企业、高校、政府都应做出努力。同时,通过技能认证来促使企业与个人都重视冷链物流,从而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3.4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疫苗的行业主管部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监管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到接种的全过程,确保疫苗安全。2016年,《2016-2021年疫苗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疫苗生产企业自行配送或者委托配送疫苗,应当严格遵守药品GSP相关要求。对疫苗装卸、交接等情况下的温度控制要求,疫苗生产企业应在验证基础上做出规定。委托配送疫苗的,应当对配送企业是否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及执行药品GSP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并将该企业情况分别报告生产企业所在地、疫苗储存地和配送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送企业应当书面承诺随时接受委托方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遵守药品GSP相关要求,对疫苗流通过程的监管进一步细化,保证疫苗流通过程中的安全。

4 总结

本文从我国疫苗冷链物流运营流程出发,分析疫苗冷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多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疫苗冷链物流才能真正达到不让冷链“断链”,使疫苗真正安全可靠。

参 考 文 献

[1] 唐洁.医疗机构药品冷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医药,2012(30).

第6篇

1.1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转体系

根据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从硬件角度,冷库的发展严重落后。巴彦淖尔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鲜产品因不能享受低温环境的储运而腐烂,2014年西瓜滞销尤为严重。目前冷库大部分以土建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数国有冷库都只重视肉类的储存,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并且都使用年代久远,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不大,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设备较少;多数物流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生鲜产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从软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业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没有对冷链物流做到足够的重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率过高。目前,巴彦淖尔生鲜产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农户,生鲜产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温下由农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由于目前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区域性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并且当地多数运输商和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冷藏设备和车辆,缺乏冷藏保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另外,生鲜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贵,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生鲜产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备的优势,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生鲜产品生产商、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1.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在物流行业中,冷链物流要求相对较高,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务收费价格也较高。在中国,人们普遍倾向于廉价消费的观念也大大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整个市场的20%,且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其缺乏一定的行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发展严重滞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完全不能满足生鲜物流市场化的需求,且冷链的不完善、运输流通中的严重浪费和损耗将必然要催生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在生鲜产品的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来完成,但收购商一般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其实力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商不愿将冷藏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过程的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1.3冷链物流缺乏行业化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足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行业化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分散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有200项之多。这些标准大多数是按照行业、区域或部门进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对接,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冷链行业统一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近几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这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难免会不出现监管漏洞,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向公平健康的发展方向。

1.4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的硬、软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会更高、更严格。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等。再次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等的特点,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涉及食品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冷链物流专业,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境,长时间里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来进行冷链人才培养,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周期拉大且培养数量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资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环境脏且累,所以人员跳槽率高,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巴彦淖尔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冷链技术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发展,使得巴彦淖尔冷链物流人才更加匮乏。

2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完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大科技开发与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链物流整体规划。在硬件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库,对传统冷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革创新冷藏冷冻技术,引进和推广使用新型冷藏运输车、冷藏集装箱等专业化设备。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生鲜产品的集散地控制、最优路线的选择、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冷藏仓库选址都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调、预冷、微生物控制、冷库自动化、GIS、GPS、EDI、Wireless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全面动态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生鲜产品的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养植、收购和运输,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使生鲜产品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稳定运行。

2.2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具有投资成本较大、资金回报慢、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冷链物流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鲜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生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实现生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2.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巴彦淖尔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加强冷链市场监管,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台优惠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冷链物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冷链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机制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冷链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行业准入认证、诚信认证等一系列基本标准,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采收到餐桌的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当在保证资格认证、诚信审查的基础上,适当地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等。鼓励扶持该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生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巴彦淖尔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

2.4增设冷链物流专业,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步伐

巴彦淖尔应在该地区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增开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该是将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专业、低温制冷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冷链物流企业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巴彦淖尔在自己培养冷链专业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冷链人才,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日后该地区生鲜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论

第7篇

一、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36-02

食品冷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食品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具体来说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中国食品正在由长期供给短缺转向结构性相对过剩阶段,由主要解决食物总量供需安全问题向主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转变。由于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kg计算,每年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所以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刻不容缓。

1 食品冷链的流程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有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

(2)冷冻贮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低温贮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

(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

(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库,由此逐渐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1)政策扶持。食品冷链物流属国家政策扶持范围,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到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而且优惠政策将会延续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2)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武汉市更加严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会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环境会被要求纳入冷链体系;食品冷链的温度追溯体系将在国家标准及规范上得以明确化。食品冷链企业的优势将会越来明显。

(3)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食品、冷链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食品冷链行业的市场会进一步加大。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中运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链规模增长迅速。

(4)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华中地区最大的冷链项目―白沙洲冷链项目在武汉奠基开建。该项目冷库容量为6.5万吨,辐射半径1000公里,规模相当于1个半徐东冷库。可带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不仅有效缓解了武汉现有冷库贮藏压力,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对提升武汉乃至湖北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季美冷链市场完成一期招商,明年将开门纳客,万吨冷库搬迁至武汉肉联,坚守城区市场。

3 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食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武汉市尚未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区域性食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也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与冷链物流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现有冷库多为低温冷库,适用于果蔬调峰上市的高温冷库需求缺口还比较大。武汉市周边农村冷链物流投入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的相关投入,加上农民粗放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结果导致当遇到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由于缺乏冷库,大量农产品会烂在田间地头,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2)基础设施不完备。物流装卸场所设施不完备,易腐物品装卸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进行,运输车辆和仓储设施之间没有过渡区或者防护措施。物流运输设备不完善。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中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货车。8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货运车辆约大多数是敞篷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只占到很小的比例。铁路冷藏运输设施也有待进一步改进,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等。在这方面,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冷库结构也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储藏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3)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短缺。目前武汉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原有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规模小,市场覆盖面窄,网络不健全,发展还不成熟。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的,市场分散和设备不足,信息传递不畅,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造成了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4)消费者对冷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武汉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食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常识宣传力度不足,大多数消费者缺少食品冷链常识,无法区分哪些食品需要冷链,不关注食品的储藏温度,也不了解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使食品价格成了大部分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大多数大型超市冷柜都有温度显示装置,但是温度达不到低温食品的要求。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还体现在消费者消费后的行为上。由于缺乏冷链相关知识,原本新鲜的食品被消费者几番“折腾”后变得不新鲜。对于食品冷链行业来说,只有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才能真正拉动行业发展。

4 对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应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追溯机制。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设。(2)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建议武汉市政府牵头组织食品监督管理局、发改委、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管平台管理体系:食品冷链监管平台、农副产品冷链监管平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管,变事后被动事件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指挥、事后可追溯。

(3)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武汉市中部物流枢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促进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应坚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并重,走有中部冷链物流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提高中部冷链物流运输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中部地区的核心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中部冷链物流运输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4)武汉食品冷链可以采取企业导向型或平台导向型两种发展模式。企业导向型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平台导向型是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主干网络,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武汉市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一个地区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食品冷链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状况能综合体现地区经济整体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状况。提高食品冷链研发技术水平,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百姓放心食用安全食品的特殊保障。所以武汉市必须要抓住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提高食品冷链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和改善我市食品冷链设备和管理,建设、健全、完善食品冷链,实现与国际接轨,使食品冷链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丰富我市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畅,张浩,安玉发.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31.

[2]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http:/ / gov. cn /zwgk /2010- 07 /30 /content_1668124. htm,2010-6.

第9篇

应发展之需建设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出台的背景与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改委制订了这一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张晓强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冷链物流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发展冷链物流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发展冷链物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张晓强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晓强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

要完成七大任务

《规划》提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张晓强介绍了今后五年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的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她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太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政府鼓励

重点投资领域

张晓强提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引导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规划》中提出了工程,这些将是我们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张晓强强调。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四大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张晓强介绍,为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将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是整合资源和增加投入。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支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