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外科护理综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
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
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Ⅰ、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Ⅰ、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
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0~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
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关键词】外科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指导下,心理护理成为医学心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将护理对象之心理研究和护理学相结合,在解决患者心理难题、进行医护关系协调上有着重要作用。手术是为外科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医护关系,使得治疗过程更加协调,提升护理质量。进行术后患者的疼痛心理护理,对于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的外科手术患者150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54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3.3±7.2)岁;患者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及以上50例;疝修补术21例,胃癌切除术12例,肠癌切除术9例,甲状腺切除术8例,腹腔镜胆切除术36例,下胶静脉的曲张结扎术20例。根据统计学软件的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于围术期都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起患护间的信任关系,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与患者对话,满足患者倾诉的需求,对患者内心的担忧与烦恼给予理解。第二,为患者提供相关讯息。手术前后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低落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提供讯息,耐心地介绍患者的并且,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以及手术方案制定、实施的主要过程和注意点,及时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以减少焦虑与恐惧。第三,对行为控制及时熟悉,并教授给患者,如放松疗法、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增加患者的自我调控及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减轻身体不适合焦虑感。第四,为患者增加社会支持,安排手术成功患者同住同住一室,增强患者相互间的沟通,提升患者对于手术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同时,调动患者的同事亲友等,进行关心和鼓励。第五,降低环境对于患者的影响,保证手术环境安静、整齐、清洁,各类手术器械掩蔽到位。在患者在手术室等待的过程中,安排护理人员进行陪同。
1.3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手术前一天用SAS进行焦虑评估,其分数为0-56分,并以常规法进行血压和心率等的测量分析。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感染;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30-0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方面肝胆疾病的治愈率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带来了腹腔感染成了困扰医护人员的另一难题。感染的发生率高,发展速度快,如不能及时的控制病情,极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笔者根据我科室对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的调查,进一步分析探讨针对肝胆手术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64例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中36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9~71岁,平均年龄为41,7岁。64例患者中9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1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患者6例,胰体尾切除术患者3例,胆肠重建术患者2例,其余15例为其他手术。
1.2方法
对出现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如有包裹性积液应在超声引导下抽取引流液进行培养。培养结果阳性为腹腔感染。
1.3结果
全部患者中单纯腹腔感染47例,混合腹腔感染17例,单一性菌占腹腔感染的主要类型。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的结果显示,腹腔感染病原菌株数最多的是粪肠球菌25例次、大肠杆菌18例次、屎肠球菌11例次。详情见下表:
2 讨论
2.1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上给与患者治愈的自信心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各项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顾虑,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②饮食护理中,术后患者可以进食后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可给与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以增加营养上的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早期应及时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对手术刺激的耐受力,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③鼓励患者多进行活动,早期不能下床者应锻炼床上活动,患者适度锻炼能够改善全身情况。④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是否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⑥对于高热患者的护理,每30min测量一次体温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低于38.5℃的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法,体温高于38.5℃的患者可考虑药物降温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不适。⑦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无堵塞、扭曲等现象,每日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状,引流不畅时积极查找原因。如需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留取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⑧患者应腹腔感染造成的切口渗出物增多者,应加强对切口的换药处理,必要时采用负压引流管。若伤口愈合欠佳可适当涂抹外用药,保护周围皮肤,亦或采用理疗手段防止周围皮肤损伤。⑨根据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并根据药敏结果做适当调整。
2.2 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可能与年龄、肝脏疾病、其他消耗性疾病、导管所致的感染、手术的创伤、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能力越低,越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肝胆外科术后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损害,个别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的损伤加大了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机率;个别患者除肝脏疾病还伴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至于诱发腹腔疾病的发生;肝脏手术手术影响,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的类型、手术时间以及复杂程度成正相关[]。另有报道[],医生手术的熟练程度与技巧、术中动作轻柔与否、切口局部的情况等也易引起腹腔感染;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导尿管等创伤性损伤,都可能是引起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另一点诱发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还与术后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有关。
2.3 预防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
对于肝胆外科手术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我们要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方面严格把关,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时刻具有无菌意识,病房管理应注意定期紫外线消毒、通风换气;加强对患者的支持疗法,增加患者的营养补充,指导患者采取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加强对口腔的护理;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避免过多无效的传递;术后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及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术后患者的床头桌、病床等每日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并加强监测;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空气;各项操作需严格无菌;尤其注意加强管道的无菌保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深呼吸,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协助咳嗽排痰,部分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治疗。 严格监测发生感染的征象 加强体温、全身症状以及各引流情况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鼓励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肝胆术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对手术应激的耐受力,维持免疫功能及自身的抗体水平。
3 小结
肝胆外科手术发生腹腔感染的机率大,其相关因素可能包括疾病因素和医院因素,因此能够有的放矢的控制腹腔感染的发生是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任,临床将常规的护理措施与综合护理工作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5(2):217-22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策略
疼痛是患者外科手术后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麻醉作用消退后,伤口组织受损引发的有害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疼痛的主观感受。术后疼痛给患者的身体、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延缓患者病情的康复。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易于受到感染,良好的术后疼痛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提高食欲和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的进程。因此,采用积极的护理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对象
选取2012年11 月~ 2013 年3 月于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共80 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其中泌尿系手术11 例,胃肠手术6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5 例,脑部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3 例,甲状腺2 例; 麻醉方式: 局麻者11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9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男女之比为1. 67∶ 1;年龄11 ~ 77 岁,平均( 42. 7 ± 13. 4) 岁; 其中泌尿系手术13 例,胃肠手术8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3 例,脑部手术6 例,阑尾炎手术3 例,腹股沟疝2例;麻醉方式: 局麻者13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6 例。
二、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策略
1、健康宣教
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是护理中重要的环节。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通过简单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步骤等,并就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时间、程度以及止痛措施、镇痛药物等适应内容也一一告之患者;使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产生原因,加深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进一步认知并做好配合工作。
2、饮食护理
患者行外科手术后, 极易出现并发症情况, 此时,必须注重患者的饮食护理, 使其抵抗能力得到增强, 确保患者体内营养充足。医护人员需定时给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流食。术后禁止过度运动, 加强患者的胃胀现象, 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每天可食用顿饭, 每顿饭切忌吃饱, 便于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一旦其心脏负担加重, 就会出现心理衰竭症状,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患者在住院期间需禁烟、禁酒, 禁止食用一切刺激性过大的食品, 术后必须食用清淡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 补充其体内的营养和维生素, 除此之外, 还可以食用瘦肉、鱼等。需注意的是, 少食肥肉, 有利于确保血压的稳定。饭后可适度运动, 例如打太极、慢跑等。
3、心理护理
术后, 患者的疼痛感加强,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情, 严重情况下, 甚至给其留下心理阴影, 此时, 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接受治疗,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告诉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 减轻其心理压力。除此之外, 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给其传授一些相关的健康知识, 让患者能够从中了解到自身的具体症状以及手术的具体实施情况。另外, 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手术中需重点注重的问题, 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给其一个缓冲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使其愿意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4、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定时查巡病房, 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另外, 对其的情绪变化也要密切关注, 一旦发现患者的生理或心理存在问题, 都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定期按摩患者的手术部位, 并帮助其翻身, 避免因卧床太久, 发生压疮。检查患者皮肤有无发生异常, 若有异常, 则要及时用药治疗。有的患者可能由于疼痛过度或心理压力过大, 导致失眠,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所说的进行心理护理外, 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使其失眠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定期为患者打扫病房, 保持室内清洁。消除病房中的一切安全隐患, 地板需防滑, 避免出现患者摔倒的情况。病床设置要合理, 无需太高。
5、行为干预
首先,指导、帮助术后的患者选择一个更加舒适的,尽量放松肌肉以达缓解疼痛感的目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每2h指导、帮助其更换一次,以减少切口的张力,进一步促进其局部血供、减轻疼痛。其次,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对探访时间及人数须加以严格控制,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第三,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皮下组织按摩,使其肌肉松弛,加速血液循环,有效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进而提高患者局部组痛阈。第四,可播放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令患者的心情放松,可不同程度地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第五,协助患者家属创建积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这也更加利于患者保持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从而提高痛阈值。
6、 合理用药
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以预防疼痛的发生或防止其加重。这样取得的效果较好,用药量也少。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不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药的用药量减少、有效时间延长,甚至逐渐停药而不出现疼痛。
综上所述,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处理势必成为今后护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社会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医疗的服务内容除了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生活态度。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提出,正是这两种社会趋势下所迸发出的新的火花。因此,通过具体的试验对照研究,来确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处理术后疼痛方面的疗效,富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洁群,刘紫燕.护理干预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2):1671-1672.
[2] 高月珍.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5-336.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普通外科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59岁,平均(41.7±4.6)岁;脾胃手术17例,胆道手术16例,肠道手术15例,甲状腺手术12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3~57岁,平均(41.5±4.4)岁;脾胃手术16例,胆道手术16例,肠道手术14例,甲状腺手术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禁食、禁饮的具体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对自身的患病情况和手术的流程不熟悉,加上手术产生的疼痛刺激感受会带来焦虑和不安,会引发患者恐惧、暴躁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自身的专业性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更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从日常收集整合的相关病例中,善于利用治疗痊愈的病例向患者讲解,从而产生最直接的鼓励作用,让患者对手术与后续的护理工作充满信心,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并在手术与护理工作中积极配合、乐观面对。(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因手术疼痛刺激、麻醉安全隐患及不了解手术过程的现实情况而产生的疼痛、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采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向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转归过程、手术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特别要加强疼痛处理的教育,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反应,并传授给患者有效的缓解疼痛方法,使其正确应对疼痛。(3)切口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时刻注意是否出现渗液、渗血和红肿的情况,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预防发生感染,使用引流管的患者还要密切关注患者引流管的颜色及量,一旦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甚至恶心、呕吐的情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4)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待患者度过麻醉期出现疼痛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用心理放松方法增强耐受力,同时结合患者的需求为其调整,要特别避免翻身动作,避免伤口被牵拉。在必须翻身或进行深呼吸时,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按压伤口以缓解疼痛,还可以采取看书、看电视或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针对耐受力和抗痛能力较低的患者,则要采用止痛剂或镇痛泵等必要措施[2-3]。
1.2.2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记录睡眠时间、止痛药物用药次数、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口述分级评分语言描述评分法(VRS法)[4]对患者术后6、12、24、36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1)0分表示无疼痛;(2)1分表示轻微疼痛,不影响患者饮食与睡眠;(3)2分表示患者需要使用镇痛泵;(4)3分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较重,对其饮食与睡眠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麻醉药物治疗;(5)4分表示疼痛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并发症;(6)5分表示疼痛难忍。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填写,分值为100分,结合分数高低对患者的护理感受进行评定。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止痛药物应用次数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6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中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3,P<0.05)。
【关键词】 神经外科开颅术;肺部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神经外科是针对由于外伤或者肿瘤压迫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而进行手术治疗的科室, 在神经外科就诊的患者通常病发突然, 病情危重[1], 手术难度系数大, 所以术后患者的护理任务颇为重要。鉴于此, 就收治的80例神经外伤施开颅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探讨强化综合护理措施对其的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将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经神经外科开颅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32例男48例, 年龄28~67岁, 平均年龄45岁,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 高血压性脑病32例, 脑肿瘤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女性患者。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综合护理措施, 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患者安静的病房环境, 保持50%湿度。及时监控患者的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情况。注意肺部听诊音, 注意胸部X射线检查情况, 一旦出现肺部病变及咳嗽咳痰, 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并且做痰液细菌培养。②加强口腔护理。患者口腔有细菌感染的危险, 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2], 用温开水以及生理盐水冲洗口腔, 也可以相应的应用3%双氧水、3%硼酸、0.1%醋酸给于口腔护理, 并且用棉球蘸取相应药用溶液擦拭患者牙齿、上颚、舌面等, 保证患者口腔清洁, 避免细菌通过口进入呼吸道进而造成肺部感染。③强化呼吸道的护理。对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 内导管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消毒清洗, 导管口和切口周围用复合碘消毒, 并敷以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 避免干痂形成阻塞呼吸道。对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 要保持呼吸机的清洁, 每周对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1~2次, 及时倾倒冷凝水, 避免倒流入肺。④保持呼吸道清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抬高床头15℃~30℃, 或者给予患者半卧位, 促进颅内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3], 并且降低胃内食物流入下呼吸道的概率。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 由下到上, 双侧交替进行, 便于排痰。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要用呼吸机辅助排痰, 由浅入深, 避免将管道外壁痰液带入气管。吸痰时要保持20~40 kPa的负压, 保护呼吸道黏膜。⑤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30ml生理盐水、1支糜蛋白酶、30mg烟酸氨溴索、8万单位庆大霉素, 每两天一次, 20 min/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知识普及, 争取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及时对雾化器进行消毒处理, 避免带细菌的雾粒直接感染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1. 3 统计学方法 该实验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软件处理, 数据记录采用(x-±s)的形式, 数据间应用方差分析, 当P
2 结果 由表1可知,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5%, 低氧血症患病率2. 5%, 平均住院时间(17.3±3.4) h, 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肺部感染率22. 5%, 低氧血症患病率20%, 平均住院时间(24.9±3.2) h, P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低氧血症 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 40 9(22.5) 8(20) 24.9±3.2
观察组 40 2(5) 1(2.5) 17.3±3.4
P
注:P
3 讨论
通过采用强化综合护理措施如加强口腔护理、强化呼吸道护理、应用排痰、扣背、雾化吸入、吸痰[4]等护理方法, 严格规范护理操作, 使用无菌技术大大降低了术后的肺部感染率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P
参考文献
[1] 魏俊吉,龚亚红,王任直,等.神经外科术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332-335.
[2] 史凤梅.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98-209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择期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198例患者,平均年龄(68.7±9.5)岁,平均病程(5.9±1.8)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症状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等明确诊断,排除具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其中,87例发生尿路感染,75例伴发尿潴留,32例出现双肾积水,48例出现膀胱结石,64例伴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9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在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措施:告诫患者戒烟戒酒,进行清淡饮食,术前12 h禁食,8 h禁饮,术前常规清洁肠道,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心理,嘱咐患者安静静养,以保证充足的休息;(2)术中护理措施: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调整患者焦虑、抑郁和紧张等不良情绪,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配合手术;患者取截石位时动作要舒缓,提前将海绵衬垫垫在腿架上膝关节处,以避免因小腿受压迫而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术中对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加温至体温开展低压灌注,以保证良好的术野;(3)术后护理措施:术后对膀胱进行冲洗,保证冲洗畅通,观察冲洗液量和颜色变化,冲洗速度避免过快;叮嘱患者多喝水,加强会护理,避免发生尿路感染;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的产生;尽早指导患者开始盆底肌肉训练,以促进恢复排尿功能。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随访3个月,对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情况进行比较[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情况的比较 综合组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综合组的膀胱痉挛发生率9.1%(9/9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2%(2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57,P=0.017)。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综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67,P=0.005),见表2。
2.3 两组随访3个月后远期疗效的比较 随访3个月后,综合组的残余尿量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最大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BPH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出现尿道口疼痛和膀胱痉挛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因此,加强对BPH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围术期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显示,综合组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与李慧娟等的研究结论相同。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并且有助于改善远期手术效果,减少尿液残余,缓解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赞,陈正荣,滕秋艳,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63-6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87
疼痛属于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及恢复的一种复杂反应。术后患者因出现严重疼痛现象, 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影响, 易出现情绪低落现象, 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 影响组织修复能力,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1]。本院为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选取收治的96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患者96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0例, 最大年龄79岁, 最小年龄17岁, 平均年龄(43.7±5.4)岁, 胃肠道手术23例, 肝胆手术15例, 乳腺手术1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最大年龄81岁, 最小年龄16岁, 平均年龄(44.5±6.3)岁, 胃肠道手术24例, 肝胆手术14例, 乳腺手术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外科手术常规护理干预, 并叮嘱其服用适量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分析如下:①心理干预。受手术创伤的影响, 患者在治疗中, 易出现紧张、焦虑、抵触、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影响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心理干预, 术前可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及安全性, 消除患者心中疑虑。并在术前为患者讲解疼痛的概念, 引起疼痛的因素、不良反应及对症处理, 作好术前心理准备。患者手术结束转到病房后, 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 并给予安慰, 消除其不安心理。②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手术类型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术后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并教导患者如何有效降低因机体活动引起的局部疼痛感。每隔2 h, 协助患者翻身1次, 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 询问其疼痛感及疼痛部位、性质等, 若出现异常, 可及时给予治疗;利用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其疼痛现象;适当给予按摩, 可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致痛物质吸收, 但要求动作轻柔, 以免牵扯切口, 加重疼痛感。
1. 3 疗效标准[2] 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 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作为临床外科疾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术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 是机体术后对有害刺激产生的一种感受, 具有强烈主观性。疼痛的产生一般是通过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引起的, 反射性地造成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及烦躁不安等症状, 并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 术后恢复效果差。另外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因对疼痛知识了解不多, 造成术后疼痛对其心理危害较大, 影响患者康复。
术前患者因对术后疼痛知识缺乏科学认识, 甚至部分患者认为术后因疼痛剧烈服用止痛药会影响切口愈合, 因此恐惧心理严重。护理人员可在术前为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 详细为其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加强患者对疼痛的认识, 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控制能力, 让患者用一种积极的、科学的心态面对术后疼痛, 改善其心理状态。另外,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 因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疼痛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促进机体产生一种吗啡样物质, 发挥外源性吗啡作用, 术后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3]。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 掌握其心理状态, 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 耐心为患者解答心中疑虑, 帮助其心理放松。
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医院 黑龙江省海林市 157100
【摘 要】临床医学的外科手术过后,患者对于自控镇痛PCA 是目前的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术后镇痛控制的护理方法,具有合理的安全可靠性,放病症较少,可以有效的降低镇痛的疼痛效果,通过临床医学的护理过车控制,改善整体的有效术后防御,从而减少PCA 的不良问题的反应,从而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活质量控制,逐步降低整体手术的患者的整体应激反应,同时控制整体临床医学的并发症控制,实现合理的有效化控制或康复过程。
关键词 外科手术;自控镇痛泵;护理
PCA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便的、及时的有效控制管理,已经很好的应用于整体的临床医学上。但是PCA 在临床医学上的相关反应需要合理的控制,保证护理在实际的整体临床医学可以完善整体的护理过程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综合性的并发症问题,逐步提高患者的整体安全性控制,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1 临床医学外科手术后的自控镇痛护理
手术前的自动控制镇痛泵的控制是以消耗手术后的整体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镇痛问题,合理的控制整体的循环系统,实现有效化的自动控制镇痛护理管理,加深综合性的呼吸监控、循环控制护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呼吸频率和幅度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呼吸抑制控制,防止出现低氧血症,定时加强血氧的饱和度,按照医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血压控制,监控其脉搏、体温、呼吸等问题,指导PCA 的系统控制结束。由于会造成紧张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睡眠问题,按照患者的整体镇痛问题防止出现疼痛问题,从而有效加深综合性的镇痛效果。观察患者的综合性的镇痛泵导管的整体畅通问题,防止出现一定的皮肤红肿问题,逐步改善患者的整体导管的控制,防止出现扭曲,影响药物的整体输入,防止出现镇痛效果。
由于麻醉或镇痛药物的控制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问题,影响患者的整体呼吸衰竭问题,PCA的阵痛造成呼吸的抑制比率逐渐降低,造成整体危害逐渐增加,呼吸运动、1 口唇颜色和整体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控制,手术后需要合理的进行吸氧控制,加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状况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整体神智状态,改善患者的整体表情变化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呼吸减慢等问题,需要合理的控制整体患者的? 综合性临床性状况,加强氧量的给予,停止综合性的镇痛泵,及时汇报患者,完成相关的处理过程控制,采用镇痛药物完善综合性的呼吸观察控制,防止出现综合性的观察管理。
2 临床外科的其他的相关护理过程
在手术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血量,逐步改善综合性的血容量控制,防止出现低血压问题。术后的护理需要合理的观察血压变化问题,改善整体的记录过程,防止出现血压的降低,快速地输液控制速度,实现有效化的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的20% 降低,采用合理的镇痛药控制,逐步完成充分的血容量控制。恶心呕吐问题的临床医学护理过程控制,是采用术后的镇痛药物控制,减少患者的整体胃肠道反映问题控制,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患者在主观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心理影响,会出现烦躁、恐惧等问题的心理控制,距离的呕吐会增加腹部压力,防止引起上口的初学问题,造成疼痛控制,影响患者的整体食欲。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呕吐现象,应该及时告诉汇报医生,完善整体的协助护理,加强患者的综合性呼吸状态控制。
尿潴留需要合理的对镇痛药进行中枢的神经系统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反射作用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腹肌收缩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理干扰控制,加深综合性的个体差异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PCA 患者的整体尿滞留问题。在术前需要合理的在控制患者的整体大小便,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膀胱按摩方法控制管理,采用合理的留置导尿控制。拔管钱需要合理的综合性? 功能锻炼,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尿道管理后进行排尿,做好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综合性的负担问题,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术后排尿时间控制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尿管滞留时间,实现有效化的综合体优化控制。的排气时间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胃蠕动抑制控制过程,改善PCA 镇痛的整体效果,实现合理的病人术后活动管理,加深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情况分析,实现有效化的术后1 过度,加强患者的整体创下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地位变化,保护胃肠患者的综合性恢复能力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腹部控制问题。
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瘙痒问题,逐步采用麻醉药的组织释放完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皮肤清洁护理 。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步缓解患者的整体皮肤状况,病情严重的问题需要合理的降低或停止PCA。对于PCEA 的综合性护理主要是对于防止托管问题的护理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镇痛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护理人员需要和医生进行合理的沟通,保证三通的效果,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药业渗透静脉炎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控制综合性的外科手术患者的自控镇痛泵的整体综合性观察的问题分析,改善患者的整体呕吐问题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改善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 皮红英, 高岩著. 实用手术后护理彩色图解[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001: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