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但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往往将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当做两码事。一方面,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国学热的一个侧面反映,学校和家长只是将经典教育作为学生课余的学业补充或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中小学素质教育往往只是将重点放在减轻学生负担,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提高学生各种才能等,鲜有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论文、论著。如何研究素质教育情境下国学经典的弘扬和传承,如何促进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是摆在各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1.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的左右脑的开发和塑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相统一的人,以实现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一致的人的素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其实质就是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操、丰富科学的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增长能力,成长成才成人。
2.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广泛而全面的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的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应当让中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其具体目标要求为:思想道德素质,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关心和尊重他人等;科学文化素质,如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身体心理素质,要掌握两项基本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自尊、自信、合作和承受挫折等品质,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有一定的自我教育、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艺术审美素质,学生艺术兴趣爱好广泛,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等。
二、制约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分析
1.智力教育的挤压
当前,很多家长都将孩子的智力发展放在首位,为了将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一味地在繁重的学业中不断加压。于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国学经典被丢弃了,人和人之间的“情”淡薄了。家长以及学生都过度重视“分数”的高低,很多“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应运而生且长盛不衰,多数的同学都主动参加或被动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扭曲了中小学生的心灵,而且异化了教育的本质。
从中小学校角度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一再强调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由于学校间、班级间还存在着成绩的攀比以及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即智力教育一直被许多中小学校当作教育的重点甚至全部。不可否认,智力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之一,也是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轻体育”的倾向,很多中小学校对“三好学生”的评定简单地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甚至成绩好的就被称为“好学生”,成绩差的就被称为“坏学生”。
诚然,科学、理性等智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命的质量,人类应该积极推行智力教育以发达人的理性思维、完善人的科学知识结构。但是,近代以来的科学、理性主义教育显出了过度扩张之势。纯粹的智力知识教育是谈不上“素质”的提升的,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它“由于忽视、舍弃甚至排斥牺牲个体的独特性、偶然性、丰富性,而使‘人为物役’,成了各种机器的奴隶。”
2.家庭教育的缺位
当我们感叹优生优育给祖国未来创造了无限希望时,也不得不直面青少年国学经典教育内容贫瘠、手段单一、方式简单甚至缺失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小皇帝”“小公主”成为家庭、社会的核心,青少年一代多被溺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去也不会感受、珍视他人的感情。传统的国学经典就在这种溺爱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而对于农村里的中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或不能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起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的作用,造成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内心空虚,成绩下降,素质教育无法推进到家庭中去。
3.社会教育的异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QQ、网络互动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将课余时间放在了手机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虚拟游戏等上面,变成了“宅男”“宅女”一族。中小学生过早地接触了社会上(主要是网络上)的负面内容,加上学校、家长对中小学生的关心、监管不够,很多中小学生了解“艳照门”“兽兽门”等网络不良信息,对歌星、影星等耳熟能详。但是,他们却对那些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作家、思想家等所知甚少,对中国的传统国学经典认知、了解不够。
三、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1.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小学素质教育离不开国学经典教育。因为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求真、从善、爱美,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经典,不仅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一个文明必须借助于它的“经典”来承载其核心价值。著名学者杨叔子说:“民族的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概念而非遗传基因的概念。基因只能决定是什么种族,不能决定是什么民族;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推行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传承文化命脉,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感受古人情怀,培植爱国情操;有助于他们继承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国学经典中的人格风范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格品位,提高审美情趣;国学经典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国学经典中的荣辱观具有立人导行的功能。
2.中小学素质教育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
中国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代表某一时期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是我们祖先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活化石。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学经典。无论通过口耳传诵抑或是其他方式,国学经典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而中小学阶段是接触国学经典的初始阶段,是引导中小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最重要时期。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学习,为国学经典教育创设了平台,提供了载体。从当前各地各中小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
3.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我国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文化信仰失落与危机问题。由此导致的是社会和国家凝聚的危机。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而传承文化命脉,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全民族的进步,应该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对于个人来说,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解学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哲学、历史及其他文化知识的了解,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可以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那种严谨踏实和勤奋不已的治学精神,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可以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的处世态度。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人生修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以国学经典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中小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方面,漯河市得风气之先。
早在2003年,漯河市商业幼儿园率先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们开展基础的伦理道德教育,让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2004年,漯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掀起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热潮;2006年,漯河市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从校园推向了社会;2010年,漯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六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读、识繁体、解汉字”活动的通知》。这一通知尽管不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但是,让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中小学生抓起,用祖国优秀的国学经典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不啻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尝试。对于漯河市的这一举措,《光明日报》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漯河市这一远见卓识的做法,将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收效显著。
1.用优秀的国学经典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公民意识
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同志指出:“经典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培养记忆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人文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从而达到‘以文载道’、‘文德并重’的效果。”可见,用优秀的国学经典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而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公民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
提高人的素质,离不开本国传统的国学经典的教育、滋养、启迪与熏陶。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中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让中小学生学会“自强不息”,磨砺坚强的个人品格;让中小学生懂得“厚德载物”,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的诵读与传播、接受,有利于中小学生道德完善、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尊重他人、讲求合作的良好品格;有利于中小学生讲信义、重信誉、言行一致的品行的养成,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取信于人。国学经典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执着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高尚品德。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观念,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信心的树立,有利于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的形成。其他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直不阿的正直人格,宽容大度、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和为贵”的处事理念,“将相和”的君子风范,忍辱负重、逆境成才的良好心理素质等等,都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品格形成的精神养料,它可以激励中小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自觉地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21世纪的竞争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世纪新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高等教育研究,2001,4(2).
[3] 鲁迅.呐喊・自序.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衔接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18-01
多年来,中小学衔接教育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今天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研究中小学衔接教育这个问题,深感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认为,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衔接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又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该找准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这种"衔接"进行研究探索,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对引导小学生实现顺利过渡,使他们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促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以及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等,都是很有意义的。
1.面对学生现状,做好中小学课程的衔接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实践表明,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可以说,这是多年来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小学课程教研交流,注重教师衔接意识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但却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同为基础教育,其间必然有很多地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1版的新课标把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课标编写在一块儿;不难想象,那就是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学习、了解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然而,我们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甚少,小学教师不管初中培养目标,中学教师也不读小学教材及课程标准,出现了一些教学脱节现象。各类教学活动,中小学之间少有联系。小学教师不知中学课堂教学形式,中学教师也对小学课堂也没有观察和体验。加强中小学教师衔接意识培养,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加强中小学之间教研交流,是做好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也就是说,做好中小学课程的衔接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2.面对学生现状,做好中小学课程衔接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老师的要求
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各学科《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知识、能力、在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要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理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状的知识,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中小学课程衔接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因此我们说做好中小学课程衔接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老师的要求。
3.面对学生现状,根据中小学课程的变化,为衔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与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承的,作为教师为学生进行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相辅相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学教师应该多了解初中教科书内容。事先做到有的放矢,为以后的知识衔接打下伏笔。初中教师应该研究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扩展和深化,让学生掌握更丰富更灵活的知识。这样就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性和冲突性。也能使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很自然地融合、衔接在一起。尤其是初一年级老师更需要比较系统地钻研小学教材,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学生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掌握小学毕业生在知识上应达到的标准;同时了解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实际掌握了哪些知识,以达到自然衔接。以便在初一年级着力推进课改,提倡已学定教,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选择和研制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以达到课堂上的高效。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亲和力,搞好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在老师保姆式地扶着走。作业不但要老师逼着做,而且还要老师再三地追讨才肯上交,学习很被动。而进入初中,这种被动式将很快被自觉主动性所代替,所学知识也从课内延深到课外,因此引起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就逐渐与优生拉开距离,从而产生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这个时候的学生处在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的十字路口,学生会用心琢磨所有任课老师,对任课老师存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
5.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衔接
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知识相对孤立,方法理解较肤浅,使用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指导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采用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期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来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因此,做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衔接尤为重要,对搞好中小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6.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小学生身心发育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要求(小学生肥胖现象日益严重、小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下降、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希望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重点 身心发育 素质教育
通过与本校及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探讨可以发现,当提及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时,大部分体育教师是比较盲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识,不清楚小学体育教学重点,下面就此问题做一下重点分析。
一、我国当前小学生身心发育现状及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一)小学生肥胖现象日益严重
据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超半数普通家庭每日人均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量也越来越高,远远超出了每日维持人体日常所需的脂肪以及蛋白质量,除部分被人体吸收外,多出部分由于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而致使脂肪逐渐在体内堆积,形成肥胖。我国当前小学生大多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集所有长辈的宠爱于一身,而大部分家长由于缺乏营养以及生活常识,一味将他们认为的好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过多热量极高的食物不仅无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肥胖,使之成为孩子的身心负担。
(二)小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下降
通过对各大权威数据网站关于小学生体质水平研究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不但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反而是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比对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及对当地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就当前我国小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1.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趣味性强的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小学生也随之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玩电子游戏,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2.上节提到过,当前大部分小学生来自四二一模式的独生子女家庭,几乎所有家长都是望子成龙,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课余时间,家长们往往不顾孩子的意愿自作主张的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以及辅导班,使孩子本就不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被剥夺。3.学校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以及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无法达到改善学生体质水平的作用。4.最后就是难以避免的先天以及遗传因素。
(三)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体育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其主旨。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过去几十年,体育教学走进了一个应对升学考试的误区,体育教学的初衷与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在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上所提高的分数,而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加顺利。
二、综合以上几点确定小学体育教学重点
(一)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运动本身就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的效果,其重点在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说到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可能很多教师会觉得只要在体育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自然就会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除对体育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关键,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体育教师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每个阶段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当前所教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拿篮球运动来说,其对参与者的身高、体能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篮球学习显然是不合适的。2.体育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并非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持续学习与锻炼,若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体育教师太过于急功近利,则极易因运动时长与运动强度过大而对小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得不偿失。
(二)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体型增强学生自信心
上节提到过,当前小学生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学生容易因肥胖而产生自卑,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自信心建立的良好时机,体育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其中有氧运动是一项较为神奇的运动,若合理安排有氧运动时间与运动量,则可达到有效去脂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体重过轻的学生在体重及体型方面也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可通过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有氧运动促进学生良好体型形成的效果,帮助小学生恢复自信。
(三)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及学者的肯定与认可,且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更具灵活性,通过趣味性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培养效果非常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可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分阶段的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培养,为其今后取得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侍崇艳,刘峰.苏北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游戏运用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第一条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四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将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第二章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其名称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称为电化教育室(中心)或电化教育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也可在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六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
拟定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
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
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
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七条中小学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确定,按学校规模和电化教育开展的实际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教人员
第八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电教业务,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电教专职人员与学科教师
第九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专职人员是教学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熟悉教学业务,掌握电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中小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应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电化教育水平。
第十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家规定评聘。在评审与聘任时,要充分考虑电化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第十一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要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
中小学校应聘请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机构的兼职人员开展工作。教师担任电教机构的工作或编制教材、资料应计算教学工作量。优秀的电教教材、电教研究成果,应与相应的科研、教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实绩,应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
第十二条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经费与设备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对中小学电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应确定一定的经费比例开展电化教育。
第十四条电化教育的设备是开展电化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统筹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要加强电化教育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
第十五条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设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不得挪作它用。
第五章电教教材与资料
第十六条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小学校要加强电教教材(音像、多媒体)、资料建设,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配备电教教材、资料,做到与电教设备、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第十七条中上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和配备由中央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所列入的全国或地方通用的电教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补充性电教教材供学校教学使用,要做好学校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电教教材、资料的编辑、出版不得违反《著作权法》;中小学校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音像制品。
第六章管理与领导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并检查、评估和督导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协调电教、教研、装备、师训部门保障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中心)是当地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教材(资料)中心、研究中心、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第一条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四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将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第二章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其名称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称为电化教育室(中心)或电化教育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也可在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六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
拟定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
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
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
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七条中小学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确定,按学校规模和电化教育开展的实际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教人员。
第八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电教业务,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电教专职人员与学科教师
第九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专职人员是教学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熟悉教学业务,掌握电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中小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应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电化教育水平。
第十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家规定评聘。在评审与聘任时,要充分考虑电化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第十一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要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
中小学校应聘请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机构的兼职人员开展工作。教师担任电教机构的工作或编制教材、资料应计算教学工作量。优秀的电教教材、电教研究成果,应与相应的科研、教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实绩,应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
第十二条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经费与设备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对中小学电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应确定一定的经费比例开展电化教育。
第十四条电化教育的设备是开展电化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统筹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要加强电化教育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
第十五条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设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不得挪作它用。
第五章电教教材与资料
第十六条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小学校要加强电教教材(音像、多媒体)、资料建设,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配备电教教材、资料,做到与电教设备、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第十七条中上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和配备由中央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所列入的全国或地方通用的电教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补充性电教教材供学校教学使用,要做好学校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电教教材、资料的编辑、出版不得违反《著作权法》;中小学校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音像制品。
第六章管理与领导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并检查、评估和督导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协调电教、教研、装备、师训部门保障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中心)是当地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教材(资料)中心、研究中心、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要贯彻上级关于电化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电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并要有一名校级领导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要重视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推动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程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关键词】电教 应用 素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教改的需要。应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更有利于学生乐学,由于直观思维仍是他们把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媒体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电教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电教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1.电教媒体与课堂相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技术利用媒体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电教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1 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借助电化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雅的音乐) 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漂亮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漂亮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创设乐学乐学情境。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气。实践证实,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1.3 运用电教媒体练习说写能力。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假如这个时机不把握好,轻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教学陷入被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爱好,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专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欣赏录像,欣赏范文,模拟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我们尝试让学生在一年级学习过汉语拼音后就熟悉键盘,学习用拼音键入汉字。一段时间后,我们又提倡孩子在自己的一些文章中选择最满意的文章打印出来收集成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自然地提高了。
1.4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促成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练习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2.电教媒体深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学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等进行不断的反思,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它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决方法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反思的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实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
3.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4.反思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教育
一、加强经典文章的朗读与分享
老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教育的方式达到经典教育的目的,主要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多,比如通过朗诵经典的方式。朗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带入感情,可以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内涵,随着文章的情感变化,学生不自觉地被带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朗诵,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现在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文,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语文的基本素养比较淡化,所以很少采取朗读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做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变差,对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传递的情感把握不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朗读的过程,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基本的朗读技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的书籍可以给一个人无穷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所以让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每一本经典,都是可以受益匪浅的。这些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章,并通过朗诵这些文章来和大家共同学习、进步。比如,老师可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固定抽出10分钟的时间来让大家进行经典文章的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在课下和学生相互探讨,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二、模拟经典场景,加强经典教育
因为学生接触经典比较少,所以在学习经典文章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是不行的。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和指正,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经典。比如可以通过朗诵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比如老师在讲授《论语》的时候,就可以在课下先找好相关的资料,比如古典和中国风的音乐,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朗诵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一些特定的文章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绎和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让大家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表演之后,老师要进行分析和指导,和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问题,并对每一个表演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
总的来说,经典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进行经典教育不仅是对这些经典以及前人的敬仰和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鼓励。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经典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同样重要,不仅是对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培养,也是对他们人格形成的一种指引。这不但符合当前的社会和时代要求,也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首要责任。
关键词:电化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小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育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化教育技术,轻视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崇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电化教育技术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必然会使学生对生字生词、课文分析和朗诵的学习不足,从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基础不牢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师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大量播放多媒体课件,追求生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种教学形式上,忽略了对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过分的使用会使电化教育反客为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一)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电化教育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将重点知识内容转变为易于把握理解的内容。同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容易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也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电化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重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卧薪尝胆一词的字面意义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成语故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明白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
小学语文的学习范围广泛,很多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作者的情感共鸣。电化教育技术能够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之自觉地以景触情,得出对人、事、物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作者对师恩的难忘之情,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至深的思想感情,体会其难忘的至深含义,引发学生对于“师恩”的思考。
(三)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些教学课程的传授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解说和演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还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语文教学程序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加课容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学生可能认为海洋只是观光旅游度假的场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课时进行教学,往往很难充分地进行讲解,也很难解释得特别直观、透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改善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告诉学生,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保护海洋的,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对人类未来的生命意义和发展意义。
三、结语
电化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导力量,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电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浅谈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