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87-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43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患意外,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1]。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案例分析法是最生动、最形象、最直接的安全教育之一,通过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全院护理人员113人,自2013年开始,每年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以院内外医疗护理差错的实例讨论为借鉴,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
1.2 实施方法
1.2.1 案例收集方法 护理部部署由临床各科室一名资深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负责收集于网络、报刊杂志、同行医院及笔者所在医院等近5年内发生的典型的医疗护理案例56例,时间为期3个月。
1.2.2 案例整理方法 护理部将收集的56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出跌倒/坠床、管道脱落/拔出、给药错误、操作失误、发生压疮、药物外渗、走失、自杀、猝死、烫伤/烧伤、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责任心不强、识别患者错误、健康教育缺陷及服务态度不好引起的纠纷等15大类,根据案例资料及防范措施,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制作成PPT,并收藏保管。
1.2.3 案例教育方法 将整理好的案例资料,护理部每年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讲授或幻灯片播放方法,针对性进行学习教育,使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或防止差错发生。同时,医院及护理部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竞赛和考试,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法律保护意识、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医护或(护患)之间有效沟通、规范护理文书、临床“危急值”报告、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及护理工作质量等,每项评分为100分。(2)满意度调查表,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案例分析法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效果比较
案例分析法培训前后进行比较,在全院护理人员113人中发放100份医院自制的问卷表格,培训前后收回有效问卷均为98份。通过案例分析法培训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法律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规范护理文书、临床“危急值”报告、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护理工作质量及疾病健康宣教知识等都获得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案例分析培训前后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随机抽取案例分析培训前护理部发放给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00份,与开展案例分析培训后由护理部发放给患者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00份,进行比较,通过案例分析法培训学习后,患者对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都获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案例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比较
案例分析法实施初期,存在报告问题少、分析少等情况。随着案例分析法的开展和持续进行,使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自愿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案发现场”的情景,剖析原因,从中获得提醒和警钟,安全意识得到强化。案例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635,P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导致医疗纠纷增多,要求经济赔偿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增多。其次,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导致医疗纠纷增多。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作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财力,以及纠纷对个人、科室及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造成的损失,给医院及医护人员带来的压力[2]。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根据护理级别,按时巡视病房,对小儿、躁动、昏迷、老年患者,严防坠床、烫伤、跌伤、压疮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与同事团结协作、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共同做好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工作质量。
3.2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安全是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的康复、医院的信誉及发展。通过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强化全院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3]。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将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告诉患者,与患者达到共识,使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患者间明朗化[4],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降低护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增加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在护理实践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的标志,在核查患者身份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保证治疗用药护理对象的准确性,彻底消除患者识别错误发生。
3.3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和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对患者增加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同情、理解、安慰及鼓励,使患者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和理解,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影响到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和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出现护理纠纷主要源于疏于安全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护理实践中学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改善服务态度,以优质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
参与文献
[1]张淑卿.案例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59-1560.
[2]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853.
[3]尹建华,郝建春,杨欢,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60-61.
[4]葛学娣,李冰,凌霞,等.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1,28(2B):24-26.
[5]韦莲丝,韦利菊,韦连素.案例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7):1603-1605.
关键词:康复教学;案例教学;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专业的康复医生数量少,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康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康复医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复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学生12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龄在21~26岁之间,平均(22.81±1.64)岁。实验组学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2.22±1.7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学生均完成所有康复医学的教学课程,且缺课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工具由教师授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操作。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教学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及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案例[2]。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时等,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并注意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有详细的病史、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案例制定时,康复治疗过程主要为:康复对象情况分析、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治疗实施、康复效果评价。在授课开始时,首先引入案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王某,男性,年龄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佳入院就诊,病程4周,生命体征平稳,有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9年”。随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让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价,需要结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动、下肢活动、腕关节活动等。再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在重点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例如,王某这个案例,患者年龄为70岁,合并两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有遵嘱行为差、健忘等情况,而康复医生要针对此情况对患者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模拟患者,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检查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康复医学考试成绩和对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没什么兴趣和完全没兴趣。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对学习的兴趣更高(88.33%),考试成绩更高(85.96±4.68),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兴趣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成绩
感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完全没兴趣
兴趣度
实验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对照组
60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t=10.34,p<0.05;实验组兴趣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6.68,p<0.05
3讨论
新世纪的康复医生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具有有效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协调能力[3.4]。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围绕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复医学的教学成绩,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从临床工作中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学生可以从特殊发展为一般,并通过分析形成规律。其次,案例具有情景性,包括了起因、人物、时间等各种信息,并有完整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6]。第三,案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深入地进行思考。第四,案例还具有连续性,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康复医学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兴趣度更高,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教学载体,再不断讨论;而案例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从浅到深,逐步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大学康复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伦,林辉.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61-62.
[2] 许莲芳.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1):65-66.
[3] 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94.
[4] 侯昕,汪学龙,沈际佳等.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15-116.
1.1对象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目标
护理实习生在心内科接受6周的实习。通过6周的学习,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常见症状的护理,以及常见急症的处理。两组学员第1周由科室总带教统一进行带教,主要复习心内科相关理论知识。
1.2.2对照组
实习第2周起,由科室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学员跟随教员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和观察病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对学员进行心内科专科问题的讲解。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3观察组
实习第2周,由总带教统一带领学员熟悉心内科临床实践相关内容。第3周起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①选择典型案例。结合心内科教学特点及长期的教学经验,由总带教选择科室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选择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学与临床同步。总带教将病例和问题有计划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预先接触患者,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直观的了解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并与书本的理论结合。同时,进一步追踪病例,认真查阅资料,进而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③每日总结。学员根据病例每日向总带教汇报自行查阅资料的情况,动态护理评估的情况以及初步拟定的护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请总带教解答。④案例汇报。通过2周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从健康评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心内科一个典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汇报,要求以幻灯的形式展示。科室总带教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掌握心内科知识的情况,同时进行总结评价。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①理论考核: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理论考试内容为心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均为100分。②护理技能考核:由院内、外相关专业护士长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技能、心内科特殊护理技术。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内容为心内科具体病例护理方案制订(需具体细化)。
1.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第6周对观察组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教学特点
心内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不足等问题。我科室每年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科的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心内科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往往有现成的病例可供观摩,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准确到位。学生面对1个案例,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资料,进而考验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案例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临床实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心血管内科的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学特点,比如:心房颤动的案例涉及到电复律(电除颤)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只将电除颤的流程填鸭式的授予学生,而在应对具体患者时对照组的学生对操作要领已经遗忘。观察组的学生通过对心房颤动案例的追踪学习,将临床上所见所闻与自己查阅到的知识结合,熟练掌握了电除颤这些特殊的心内科操作。对照组的护理技能成绩平均为(74.9±4.5)分;而观察组的成绩平均为(80.9±6.9)分。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与护理实习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效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已经掌握了护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操作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理论考试的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但理论考试在临床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3.5案例教学法广受实习护生的认可
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案例分析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一致反映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另外,还增强了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4小结
一、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具有必要性,其一,这是经济法的学科特征所需。经济法科目是一门法律科目,这就意味着其动态变化的本质,因为经济法通常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正、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生活服务。这就需要中职经济法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其二,这是学生学习的现实所需。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拥有一定的现代化气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添加现代元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使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其三,这是传统教学的破境所需。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之经济法这门法律科目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气氛,创造全新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依托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兼具网络信息技术功能,能够为中职师生提供充实、丰富的资料信息。当前网上已经形成了大量关于经济法方面的教学资料、案例分析资料,这些资料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系统,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资料库中的资料信息来开展教学,包括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方案设计、资料演示实验,等等,使学生接受最新的经济法知识,掌握最多的信息素材。学生也能够凭借这些资料信息在网上进行搜索、提问、模拟实验,等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法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展示这些资源,实现了教育教学同现代科技的有效组合与完美对接,达到了资源分享、信息互惠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带动下,中职经济法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师主动教”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教学同步、学教并重的目标。同时,在多媒体网络资源数据库的支持下,教学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活跃、丰富起来,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经济法的乐趣。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资源库为立信经济法网络教学资源库,这一资源库为学生开创了全新的探索机会与学习环境,学生依托这一资源库实现了积极查询、高效学习的方式。
(二)依托多媒体,播放教学案例。中职教育本身就是以职业就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各科目、各个专业教学的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本领,经济法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从案例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利用经济法进行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经济法在现实生活、现实经济案件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本着法律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经济法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搜索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视频,例如,企业间的经济纠纷案件、银行信贷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等等,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随着视频中案件的进展与调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来解答,最终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件的律师专家分析结果,以及法律法庭处理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资料,再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逐渐学会利用法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依托多媒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身是一种有目标、有内容、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会展示出更强的活力,进而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完成教学任务。中职经济法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任务驱动教学,让任务驱动教学课堂更富有活力,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功能和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在一堂经济法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为不同小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案例,布置案例分析任务,将这些案例用多媒体显示屏呈现出来,同时,在一个界面向学生呈现本堂课所学的经济法相关理论知识。各小组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任务,进行案例分析,鼓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这样,各个小组就分别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深化了对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标。
(四)依托多媒体,打造仿真课堂。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是灵活、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开拓创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使其尽可能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服务空间,这样才能获得全新的教学效果。经济法在实际职业就业中的应用体现为:法律咨询、法律出庭、对簿公堂、经济案件的法律分析,等等,为了提高经济法教学课堂的仿真度,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个仿真课堂,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全屏展示功能,为学生提供法院背景、律师事务所等大背景,为学生拟造一个高仿真工作现场,教师扮演一名咨询员,针对具体的经济纠纷案件、经济矛盾问题等向学生咨询,学生则借助多媒体画面中的律师事务所大背景,提前进入模仿律师的身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现场模拟仿真的方法,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工作体验,能够利用这一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沟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依托多媒体,做好专业辐射服务。中职经济法科目并非独立存在,它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因为会计专业中涉及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知识,因此,中职经济法教学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配合,实现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辅助支持作用。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实现课程间的交流与渗透,达到跨专业引导的目的。例如,借助多媒体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经济法放在会计专业的角度去应用,利用经济法分析与财务会计相关的经济案件,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法教学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六)依托多媒体,创建学习讨论网站。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因此,有必要创建一个经济法专题学习网站,鼓励全体学生加入这个网站。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网站分享经济法的学习心得,也可以借助这一网站来上传有关经济法的学习材料,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或者通过开发专题项目来针对某一特定专题展开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网站的有效激励和带动下,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到经济法学习的快乐,也能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改革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实自身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指导、解答难题。
总之,借助多媒体教学,中职经济法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Li 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teaching as a targeted,practical,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practitioners who will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w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al operation,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Keywords:Cas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Network
一、前言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线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有自己的特有的模式,以理论够用、操作能力扎实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无关活动和无效资源多;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问题存在,使得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效果受到局限,从而影响高职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高职计算机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新颖,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体验,过于老的案例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影响课堂效果。案例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例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方案,由教师进行归纳、提炼,整理形成案例资源,存入案例库中。案例还可以是教师自己长期教学中的总结和体验,这些案例既凝聚了教师的教学心得,也贴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也被实际教学效果证明是有效的。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发动学生搜索、上交一些较好的案例,拿到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教师还可以到网上一些课件网站或者百度文库或其他一些网络资源库中,搜集现成的案例,充实案例库,并且在网络案例教学时使用。总之,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案例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的阅读与思考
案例阅读部分主要功能是展示案例,以案例标题、关键字、知识点等检索方式向用户展示案例,作为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第一,阅读篇首的几段话,然后尽可能快地浏览一下其余内容,问一问自己:这个案例大致讲了些什么?我要分析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第二,认真分析案例,针对重要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个案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三,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然后再通读案例,分门别类地列出每一问题的重要材料。第四,通过你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再好的案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对待,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最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意见交流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给案例教学的参与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这时作为教师就要树立学生的信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首先能在小组成员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他也就不会胆怯了。总之,小组讨论教学方式不仅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更关键的是,让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团结,共同开展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理论背景方面的准备,还要涉及案例的准备,小组内并不一定非要达成一致意见,求大同、存小异,有些争议性问题有待之后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我实践摸索。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案例分析和报告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交流讨论中的表现等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各知识点。
上述几个过程是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给介绍一个学生常见的、大众化的、而且比较优秀的网站―中关村在线,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站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对其前台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对画面特点进行描述;对此网站后台进行观察,观察其技术平台,用了哪些方法做此网站;讨论该网站的优点;此网站有哪些不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1.主要通过学生网上案例教学平台设计及实现来掌握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2.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3.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一般学生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后台数据库,一般用户用浏览方式查询。④页面设计合理美观,操作方便,要求有相关产品图片。最后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网站,而是让学生在案例呈现、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团结精神、学会分析问题、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师徒式”实习实习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50-02
目前,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仍摆脱不了封闭式教学的影响,婚姻家庭法也不例外,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这与当下的就业需求以及正处于本科教学转型期间的培养定位严重不符。如何使高校教育不再仅仅着眼于教材,课堂,而能放眼市场,服务实践,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法律人,此乃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传统教学方法
1.讲授
婚姻家庭法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与一体,但由于法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时紧张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集中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而以婚姻家庭法为例,目前大部分婚姻法教材通常包括婚姻家庭法基本理论,历史沿革,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抚养,监护关系等几大块内容,而每学期36课时的安排确实在完成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很难兼顾实践教学环节。
2.举例教学
举例教学的弊端非常明显,在举例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案例通常来源于一些案例分析教程或疑难案件分析,而这类教程往往选材老旧,材料大多已经过概括提炼,案件简单明确,不具备针对性和讨论性,实用性不强。外加被动式课堂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全面了解案情,认定证据,提炼分析法律关系的能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目标。
3.过场式实习
目前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完成,即实习。但目前从实习的效果来看,大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实习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部分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另一部分则由学校统一分配至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律师事务所进行集中实习。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由于从高校到实习单位,再到学生个人均不重视实习环节,因此真正能認真完成实习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些学生干脆不去实习,随便联系一个实习单位完成实习报告即可。有些虽去实习,但因实习单位不重视,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多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整理材料,装订案件,打杂跑腿等,既不随办案人员深入案发现场调查取证,又不参与案件的分析讨论和开庭审理,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失去了实习的兴趣和动力,实习活动最终头重脚轻,草草收尾。
二、“师徒式”教学方法
1.集中讲授
婚姻家庭法其平均课时约36课时每学期,而本科教材大多在十三到十五章左右,内容较多。按照传统的教学要求,要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势必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无法兼顾实践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在无法扩大总课时的情况下,应结合婚姻家庭法的普遍性及学习难度不大的特点,针对婚姻法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可采取压缩课时的方法,如对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亲属关系等内容可集中安排学生2~3周时间,通过自学,集中讲授,提炼梳理知识点,用较短的课时完成。此即“师徒式”教学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即老师作为师傅,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打好理论基础。
2.不定期、“师徒式”实习
不定期、“师徒式”实习,不再将实习活动僵化的集中安排在大四阶段,而是结合婚姻家庭法的核心知识点,如无效、可撤销婚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房产的归属,夫妻债务,子女抚养等极具理论探讨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焦点问题,由教师或法学教研室以学校为单位主动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进行沟通与协商,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将学生及时的分配到实习单位进行不定期实习。此时,学生的师傅转而成为司法实践一线工作者,即法律职业人,此即“师徒式”教学的第二种表现形式。由于实习中接触的案件鲜活、真实、具体、全面,学生必须全面介入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关系分析,推理论证,法律的适用及裁判规范,包括庭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析直至最后的判决。
当然,“师徒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有赖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促进。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习,法学专业必须建立多点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广泛联系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对口实习单位,方便及时落实实习安排。同时,高校法学专业应筹备一定的实习经费,专门用于实习过程中的必要开支,如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深入司法实践,调查取证的相关差旅费用等。其次,实习单位应更加高效的配合学生完成实习,使学生能接触到第一手的案卷材料,与学生形成一对一的师徒式实习搭档,在司法实践中由师傅带徒弟,由司法实践带出法律问题,通过对专业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权衡判断的能力,最终能自如的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及时与师傅沟通探讨,完成由师傅带徒弟,由司法实践带出法律问题,再由法律问题回归法学理论的良性循环。
3.学生主导式、实习案例探讨
在实习阶段可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阶段跟进的案例形成文字性材料。实习结束后,学生可通过课堂展示,主导案例分析或讨论,也可开展模拟法庭再现实习案例。其最大的特点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组织、表达、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即“师徒式”教学的第三种表现形式,且这种自己给自己当师傅的学生主导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培养新型的、全面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在整个实习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师傅们即老师,法律职业者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梳理知识体系。
三、结语
综上,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和“师徒式”教学方法的比较,不难看出,“师徒式”教学由于更加注重教师、法律职业者、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理念,通过师傅身份的灵活转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习教学,其教学效果更佳,也更有助于法学本科职业化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参考文献:
[1]陈苇、曹贤余.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探讨[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核心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51-02
[作者简介]孙艳春(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个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诸多方法解决具体的经济和财务事项。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财务管理理论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除了课下的实习和实训,课堂上也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教与学“双赢”的有效途径
从学生角度来讲,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检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相关案例,并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转换自身角色,并要广泛搜集教学案例,分析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不但可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还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两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 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 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促使学生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摸式。通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学生参与案例的收集和分析,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可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财务问题的关注,而且,案例教学法并不重视得出答案, 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倡导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因而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断向学生“ 加压”的学习机制, 学生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角色, 课前必须仔细阅读财务管理案例, 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 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 写出发言提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倡全体学生高度参与,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其观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辩论, 达到取长补短和不断进步的目的,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分析报告,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师
教师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角,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本身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教师注重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理论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案例教学法的知识结构让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通常只需讲授理论知识,内容容易把握,而案例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案例,提出问题,这对忙于搞科研、进行理论研究的教师来讲无疑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方法,这给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真正有效实施带来困难。
因此,教师在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分析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是总设计者,需要在上课之前制定一套详细、周密的教案,包括案例类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的时间、案例讨论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可尝试多种角色,可作为观众、教练员和课堂上的核心人物等,根据案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假设角色转换,最后,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做总结和评述。
(二)学生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参与,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前,第一步,要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第二步,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第三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要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
(三)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是案例内容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实际; 二是尽量选择直接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 反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案例。三是案例内容要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题材要新颖, 叙述要有趣味, 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且篇幅不要过长,否则学生就没有兴趣阅读完整,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
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加强启发、诱导、修正和约束。为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可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讨论题或思考题。但要留给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从新、宽、高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案例。让学生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题研究。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联合攻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师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
三、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建议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虽然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因为传统的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不扎实,在分析案例时就会没有理论依据,财务管理教学要提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除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辅助与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和测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它们之间应相辅相成,综合利用。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如能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师可将提出的问题置于多媒体课件中,学生以此为载体与教师进行互动,扩大信息量,提高效率。
(三)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
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问题是缺乏优秀的教学案例。课堂上使用的案例应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案例多是篇幅较长,内容不突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从长远考虑,应建立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或者是各高校教师间进行合作,也可以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设计,还可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考察获取。并且要适时更新,将企业发生的最新财务管理案例展示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亚莲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初探[J]财会通讯,2009(3)
一、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本文的财务会计是指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在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财政部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点内容多,关联性强,特别是这种法律条文性质的知识点在记忆上难度比较大。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只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而不是理解性地记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比如只知道如何针对企业经济事项做分录、做报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不一样的会计方法、政策将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收益?
(二)教学环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详细的认定,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水平。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受限于专业自身的性质,社会及学校缺乏财会专业领域的相关竞赛,校企之间也缺少专门针对财会类学生的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教学渠道的单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热情,基于毕业压力大多数财会专业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对平时可以训练实践分析能力的案例讨论、分析报告采取敷衍态度。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拥有高学历的背后普遍缺乏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经历或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自身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这使得教师的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营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氛围
理论结合实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方式、理解力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灵活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会计理论的同时穿插案例分析,从实质上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通过案例对比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适用情况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这样学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为何用”。
(二)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其沟通是多向的。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会计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时组织讨论小组或者辩论会讨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学生之间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组成团队,各成员的职能分配不同,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相互的学习便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有效地评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
三、财务会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设计环节
教师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事件中选取案例,也可以通过科研从企业咨询或者调查中获得的典型事例中选取,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专业问题,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存在知识盲点的案例。(2)综合性。财务会计中各部分的内容是连贯的,各部分内容的联系非常紧密,前后呼应,其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设计的案例应避免相关经营流程的脱节,将类似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模拟一个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一整套的生产、营销、投资等流程。(3)针对性。设计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别选择案例。因此所设计的案例要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三段式”导入案例分析
依照学生的思维递进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案例分析。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现实案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考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1.第一阶段,引导。在正式讲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财务分析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紧扣时事热点,如上市公司坏账计提吞噬巨额利润案、财务造假案、资产虚增案、会计舞弊案等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每天都可能发生。2.第二阶段,穿插。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与所学内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况下,插入案例的同时结合对比法、图解法、总结归纳法等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比如,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教学内容,仅仅向学生讲授两者的确认与计量,既枯燥无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针对这部分内容选取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对比和总结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性,对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划分为哪一类,是非常必要的。3.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讨论案例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一般在结束基本知识的教授后进行。以教师模拟案例的发生背景,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为基本套路。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总结,阐明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归纳案例的结论,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
面对财务会计案例资源缺乏的现状,保障案例教学法达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应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并及时更新。在建立案例库时,可从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设计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二)成立“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会”等学生社团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财务活动的讨论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关的学习会之类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财务会计案例训练、课前讨论等工作,以解决教师精力有限、课堂时间短暂等压力。
(三)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或者案例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实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能力。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给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法等带来新的变化。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建立财会专业学生的寒暑假实习基地,这不仅真正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畅想,同时也成为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坚实后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