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税务规范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4: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税务规范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税务规范化管理

第1篇

今天的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现状,安排部署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矿山企业开采秩序,推进全区依法治税进程,促进全区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好这次会议,区长作了重要指示,4月5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张权发同志在区财政局又亲自主持召开全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和安排部署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有关工作,这充分表明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会议传达了区政府[20__]4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学习了《贵池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办法》,宣读了示范乡镇矿山企业财务税收指导监督人员名单,希望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区矿业经济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矿山企业212家,去年共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为完成全区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促进贵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矿山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矿山企业缺少统一规划和规模经营,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如有的矿山企业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矿山企业账簿设置、项目成本核算等处理不够规范,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计税收入不实;有的矿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健全,仍存在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增加管理成本现象;有的矿山企业持一证搞多点承包、出租开采、以采代探,税收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表明了我区的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亟待加强规范提高。对此,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建立良好的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秩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谐、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企业税负公平,防止国家税收流失,促进税收稳步增长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全区矿山企业开采秩序,加快矿山企业优化整合,提升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地、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周密部署,在行动上真抓实干,把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强化措施,推进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规范管理要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各矿山企业必须要依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贵池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办法》已制定出台,财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督促各矿山企业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和必要的专业会计人员,同时,要加大对矿山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指导力度,督促指导矿山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计税依据准确无误。各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做到按章纳税,依法纳税。

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全区矿山企业的动态监测系统工作,5月底以前要全面完成普查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对矿山企业的开采量进行动态监测;对矿产权发生转让的企业,要及时、科学核定矿山企业的占用储量,为依法有序开采、依法征缴税收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计税依据,未核定占用储量的不得办理矿业权转让手续。税务部门负责对全区矿山企业的税务 稽查工作,防止各种偷税漏税和包税定税行为的发生。对依法应予建帐,但未建帐建制的矿山企业,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据国土部门核定的年开采规模,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并依法进行处罚;对已建帐企业,但不据实核算、帐目明显不符、设置虚假帐簿的,一经查实,根据国土部门测定的开采量,严格按《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除补缴税款外,按其情节给予从重处罚。财政部门负责对各矿山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制止和查处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各乡镇街道要在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提升矿山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确保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方法措施要到位。我区的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分布较散,为实现税收征管的精细化,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中,要通过“勤”、“查”、“比”的方法来强化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一要“勤”。广大税干要克服困难,勤于深入各矿山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建立各矿山企业的生产情况档案,从而确定较为准确的计税依据。二要“查”。针对各矿山企业的特点,通过检查财务核算资料,核实财务资料记载与实际生产情况的真实性,从而掌握较为准确的计税依据。同时,对其下属的开采部门、销售部门也要进行检查,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要“比”。将同等生产规模的矿山企业之间、同企业当年与上年同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发现有隐瞒计税收入的依据或财务核算的漏洞,再重新计算,依率计征。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强化领导,精心组织。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性质,将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并制定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工作措施。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认真安排,指定专人专抓此项工作;分管领导要深入工作一线,掌握工作动态,落实工作措施,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落实。为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区里首批确定棠溪乡、涓桥镇和墩上镇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示范乡镇,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负责联系,并抽调了17名同志组成贵池区矿山企业财务税收指导监督队伍。希望区矿山企业财务税收指导监督人员要协助示范乡镇抓好工作,确保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他乡镇街道要按照《贵池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各自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矿山企业的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任务,区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进行督查。

二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哪一个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识大体、顾大局,把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直至抓出成效。各有关乡镇街道和矿山企业要理解、支持、协助财税部门的工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财税增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加强财税监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优化环境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关系,推动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财税部门要利用新闻媒体及政府、部门网站,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依法纳税,切实优化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的工作环境。同时,要不断宣传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对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公布、曝光,切实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

第2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农村供电管理;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42

1农村供电管理中的问题

1.1对规范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的深入,电力企业正在进一步的实现市场化改革,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供电企业对于其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供电企业直接服务于广大的农民群众,但是也由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供电管理工作不够规范,而且由于农村供电管理工作本身就较为繁重,存在着较多的困难,所以使得管理工作没有能虻玫接行У目展。虽然存在着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主观的因素影响了农村供电管理的规范化,许多的基层工作者对于规范化管理的认识不是很全面,所以就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进行管理,因而就导致了农村供电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农村供电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没有抓住供电规范化管理的实质

许多的农村供电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其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抓住供电规范化管理的本质,许多的农村供电所在通过了规范化管理初步验收之后,就认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但是实际上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效地实现规范化管理,还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尤其要注重对于基础资料的管理,因为农村供电管理工作本身就多而杂,如果不对基础的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十分容易导致管理的不规范,但是许多的农村供电所仅仅关注了规范化管理的表象,并没有抓住其实质,因而就使得供电管理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所以就当前的农村供电管理而言,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3农村电力优质服务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虽然当前农村电力体制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优质服务的理念仍然没有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就使得农村供电服务水平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对于许多的农村供电所而言,在安全管理方面,工作开展得往往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电压、无功以及网络结构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都是供电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使得供电服务的水平远远滞后于电网的发展。

2提高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策略

2.1明确规范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在开展农村供电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使得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规范化,首先就必须要对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以明确,只有加强领导,对于管理任务加以明确,使得权力和责任得到有效的划分,然后制定出可行的工作规划以及相应的实施计划,才能够进一步使得农村供电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在基层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规范化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重视供电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地解决供电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使得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强农村供电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以使得供电管理工作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而且相关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不够完善,许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要想使得农村供电管理更加规范化,必须要加强农村供电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抓住规范化管理的本质,尤其要注重对于基础资料的管理,并且要依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村供电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促进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的提高。

2.3落实优质服务理念

在进行农村供电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优质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必须要对优质服务的理念加以有效的落实,只有基层的工作人员都理解并掌握了优质服务的内涵,才能够促进供电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对于各个农村供电管理企业而言,也必须要注重对于员工的考核,通过考核来加深员工对于优质服务的认识,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落实优质服务的理念,从而实现农村供电的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动态的考核、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员工的培训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得农村供电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进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昕,刘金东,张雪梅等.浅析农村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的提升[J].中国电力教育,2014,(6):210211.

第3篇

宝鸡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辖4 区9 县,总面积1.8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 万。截止2013 年底,全市奶牛存栏21.32 万头,肉牛存栏29.18 万头,羊存栏55.27 万只,猪存栏110.61 万头,家禽存栏944.07 万只;肉类总产量18.13 万吨,奶类总产量65.58 万吨,其中牛奶58.59 万吨,蛋类总产量7.59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8.63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左右。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畜牧大市建设,把加强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开发软件,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市初步建成了“市、县、镇”三级上下相通,免疫、检疫及其监督左右相连的宝鸡市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有效的提升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平台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平台主要内容

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构成。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共设置了系统管理、通知公告、散养管理、规模场管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统计管理、免疫效果评估管理和数据管理9 个功能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共设置了动物检疫、公路检查、证章管理、电子出证、企业备案、人员管理、动物诊疗、执法办案、无害化处理和系统管理共10 个功能系统。

(二)平台主要特点

1. 内容丰富,运行方便。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中央数据库技术、二维码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在动物免疫、生产管理、检疫监管等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对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市县镇动物防疫机构防疫物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疫出证、证章标志、医政药政、监督执法的网络化管理。对动物入栏、免疫、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动物产品检疫、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全程监管,并留有端口,可以随时扩展,内容极为丰富。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只要设立数据中心库,接入网线就可使用,运行方便。

2. 分级管理,使用安全。平台采用硬件认证,系统间数据使用DES 对称密钥算法加密传输和严格的分级、分用户管理,级别管理逻辑性强。上级用户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下级用户及权限,也可以查看下级用户所有信息;下级用户不能查看上级用户信息;同级不同用户不能相互查看对方信息。检疫电子证明设置了二维码标识,增强了动物检疫证明的防伪功能,科技含量高。

3. 操作便捷,实用高效。平台基础数据由村级防疫员采集,镇畜牧兽医站信息员或规模养殖场防疫人员录入,后期只需维护,常用数据系统自动默认显示,无需手动填写,并采用下拉菜单及选择方式快速录入,预约免疫信息、漏项、填写格式不正确或免疫密度较低、抗体水平不达标时,系统都会自动提示,提高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还设置了动物检疫离线出证系统,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数据输入和检疫证明打印,方便实用。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

4. 资源共享,快速溯源。动物防疫信息可在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之间实时传输,相互调用,资源共享。在动物检疫时,免疫系统会自动显示近期免疫情况,保证检疫程序科学、规范。经检疫出证的动物,免疫系统中会自动显示该动物状态为已出栏。通过牲畜耳标号和检疫证明编号的唯一性,便于数据动态查询。一旦发现问题,可全程、快速溯源,直到养殖场(户)或屠宰企业。

5. 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对动物免疫、动物检疫监督相关信息,分单项或多项条件综合分类查询,并可进行数据导出。免疫平台可按散养户、规模场、畜禽种类、免疫病种等条件,查询市、县、镇、场(村)任一时段畜禽养殖和免疫情况。监督平台可按动物或产品种类、价格、运载方式、产地、目的地、无害化处理等,进行任一个时段的统计分析,以柱状、表格、饼状等形式直观显示,快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宝鸡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动物防疫工作,与县区政府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列入防疫考核内容,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市兽医局将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列入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重点工作,重点支持,重点管理,重点督办。成立了宝鸡市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平台领导小组,组建了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小组、软件开发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制定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夯实平台建设责任。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责任。

(二)精心组织,开发软件

针对当前动物疫病形势复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病种越来越多、免疫工作量大、面广、线长,免疫档案填写难、保存难、查阅难,动物检疫管理和畜产品监管手段落后,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我们以建立动物免疫电子档案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为突破口,以《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为依据,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实施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精心组织进行软件开发,选择与资质等级高、技术能力强、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的网络公司合作,签订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协议》,共同设计开发操作系统。多次组织市、县技术人员对平台建设内容进行讨论、修改;邀请省上专家对平台建设内容进行论证;并派人赴外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修改完善项目设置,保证软件设计科学、实用。2012 年8 月份,完成了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系统开发;2013 年8 月份,完成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系统开发。

(三)加强指导,逐步完善

动物免疫网络化平台由村级防疫员以户为单元对畜禽进行免疫并登记,采集原始数据;由镇畜牧兽医站信息员负责上网录入;县区动物防疫机构审核;市级统一管理。由于畜禽饲养量大、生长周期短,并且一畜一标,需要逐头逐畜逐户登记,首次录入数据复杂,工作量较大。为此,我们先行试点,不断完善,总结经验,逐步推行。2012 年8 月底,组织在陇县开展了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试运行、试操作,10 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2013 年9 月份,经过部省批准,在3个县开展了以检疫电子出证为主要内容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试点工作,10 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运行过程中,市上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网络公司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对操作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现场解答,对软件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详细记录,统一整理,集中修改,进一步保证了平台设计的科学性和操作的实用性。

(四)健全队伍,强化培训

组建了市、县、镇、场“四级”动物免疫信息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员队伍,制定了信息员管理办法,建立了奖惩机制。市上连续4 次对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了培训,县区也开展了相应培训,共培训信息员900 多人次。制作了宝鸡市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平台操作指南,方便了基层人员操作;建立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群,加强交流和指导;建立包抓制度,指派人员包县指导和培训,保证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范应用。

(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多方筹资,建成了宝鸡市动物防疫市级中央数据库,配备了2 个数据库服务器和2 个应用服务器。2012年,依托全省《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项目》,为全市105 个镇、20 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各125 套。2013 年,为县(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20 套。各县区也投入资金,联机联网,配备办公设施,确保了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平台推广应用情况

2012 年9 月,动物免疫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我市全面展开。2013 年8 月,经农业部同意在全市开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试点工作,2014 年3 月1 日起,全市全面使用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截至目前,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已在全市13 个县(区)、105个镇、163 个动物防疫机构、216 个动物检疫报检点、104 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25 个定点屠宰场得到全面应用。共设置免疫信息员271 名,录入免疫信息3400 多万条;设置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员277 名,出具各种检疫证明4.6 万多份。

2013 年12 月25 日,全省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提出要在我市动物免疫及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宝鸡市兽医局联合制定全省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并要求在3 年内建成独具陕西特色、全省统一、运行稳定、互联互通的动物防疫信息平台。2014 年3 月18 日,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由国内外著名畜牧兽医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陕西省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整体设计进行了审查,现场观看了操作演示,认为该平台综合考虑了陕西省动物防疫日常管理和业务需求,以高效管理和服务为宗旨,以动物免疫和检疫出证信息共享与服务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方案科学合理,实施性强,建议尽快实施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动物信息平台操作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6 个地市先后进行了考察,并筹划尽快在本地区组织实施。

四、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夯实了防疫责任

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了规模场客户端,实现了免疫注射规模场自行组织,免疫信息自行录入及检疫申报网上传输,全面落实了养殖者的防疫主体责任。

(二)保证了免疫密度,提高了免疫质量

免疫信息化管理,可以快捷、高效的掌握基层免疫情况。免疫平台设置的未免信息管理,及时提醒防疫人员对未免畜禽进行补免,保证了免疫时限,提高了免疫密度。效果评估管理对畜禽免疫抗体进行跟踪检测,科学评估免疫效果,保证了免疫质量。

(三)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管水平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人工手写转变为网络电子出证,增强官方兽医人员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提升检疫工作质量和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实现规范出证、杜绝伪证、假证、倒卖检疫证明现象,同时也使检疫统计手段得以完善,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溯源奠定了基础。

(四)规范了动物防疫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防疫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防疫物资、证章标志、医政药政、执法监督的网上监管,对规范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现了动物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实现了动物养殖、免疫、登记,出栏、检疫申报、受理、现场检疫和电子出证全程网上数据传输,统一了填写标准和要求,且对录入数据全部进行保存,便于随时更新、查找和使用,解决了纸质记录保管难、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同时,平台设置的通知公告可对重要事项及时进行安排,统计管理等模块能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整理,无需逐级填报,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人为错误,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五)有利于及时掌握畜牧业发展动态

第4篇

京秦高速公路玉田服务区,位于京、津、唐、秦中心地带,每年不但要接待国内外大批游客,还要接待国内外要员和知名人士,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建区营业四年来,我们坚持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不断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20__年通过ISO9000认证的贯标和实施,打破了“官管、官办”的旧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向全新的现代化服务区管理轨道转换,打造了京秦路服务区优质服务形象品牌。20__年以来,在全省“创建青年文明号通道”和“创建星级服务区”活动评比竞争中,先后被评为“五星级服务区”,省级青年文明号,为开拓服务区发展领域,走向全国,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一、树立全新的行政、服务、经营理念,实现由“官管、官办”到法治程控的转型

京秦高速服务区具备餐饮、加油、汽修、购物、停车等综合功能。建区运营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对服务区的严格管理,曾尝试过“建章立制抓规范”、“记分考评抓星级”、“定额奖惩抓经营”一系列经营改革措施,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没有摆脱“长官说了就是法”,“绞尽脑子堵漏洞”的“官管、官办”的怪圈。20__年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在全线进行了ISO9000认证和PDCA过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从管理处上层机关到服务区基层干部旧的思想理念受到了冲击,一种新的行政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开始发生了质的变迁。各服务区普遍经历了由“符合标准”到“满足顾客需求”,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从“质量目标”到“过程控制”的理念更新和启动,服务区内的管理水准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大造舆论,培训骨干。ISO9000认证是世界公认的现代科学管理办法,标志着一个企业取得了国际市场准入证。因此,没有对质量体系的认知程度,贯标的广度和深度是不能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为此,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贯标的宣传、舆论活动,并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举办培训班,组织一支骨干力量,全面、系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ISO9000认证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实施办法。我们除派员参加处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外,还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措施培训骨干达20多人,事实证明,这支骨干队伍的培训对全面实施认证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层层发动,全员参与。职工是ISO9000认证贯标的主体。没有职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的。在骨干的带动下,服务区层层进行发动,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转变观念,由开始的灌输和强制执行逐步转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除确保已通过贯标的加油站和汽修厂的实施外,还扩展到了餐厅、商品部等其它部门,并按ISO9000认证原则,制定标准和程序,统一实施和监控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是领导带头,组织做保证。重视不重视干部是关键。在管理处贯标办公室的领导下,服务区成立了认证领导小组,负责本区认证工作的指导和实施,同时,还成立了认证监察室,负责过程监察、过错纠正和信息反馈。由于加强领导和监察力度,保证了服务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贯标以来,服务区先后有百余名职工参加了培训,共编写各种教材一万多字,共组织职工考试百余人次,合格率达95。

二、实施顾客满意工程,打造服务区优质形象品牌

创造“优质工程、优质品牌、优质服务”是服务区的根本宗旨,也是贯标认证八项原则的重心。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优质服务”这一主题,以开展“顾客满意工程塑造优质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和改进服务质量,具体做法是:

1、培育职工强烈的商品意识。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衡量服务优劣的根本标准,只有把服务上升到商品理论的高度,才能摆正服务与顾客的关系,才能把服务标准求高、服务速度求快,服务理念求新。为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我们在职工中展开了一场“服务就是商品”的大讨论,摆表现查观念,讲原则、求效益,使大家清楚认识到服务与被服务之间,不存在平等与不平等的道理之争,服务就是商品,只有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取商品效益,明白了道理,使职工真正从思想上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从而优化了服务环境。玉田服务区过去曾把委屈服务视为人格污辱,通过大讨论,广大职工把委屈服务做为衡量一个职工服务水平高低的重大考验,从而在舆论上形成了一股力量,营造了一种气氛,服务环境大大改善。暑期,服务区日接待旅客万余人次,遇到各种复杂情况,甚至受到各种刁难,挑剃,但广大职工从容对待,耐心接待,坚持“委屈服务”,高效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与顾客争理,顶撞的事发生,出现了“份外份内事,热心办、马上办”的助人为乐、济人之困的社会风气,在顾客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位台湾同胞春节回国观光,在服务区与家人失散受到热情接待,并帮助找到了亲人,回台后寄了一封感谢信写道:“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但玉田服务区的热情象春天般温暖”。

2、建立和规范服务质量控制程序

过程控制是确保质量的基本法则,服务质量好坏,光有主观善意不够,还必须有规范的服务章法和控制程序,为保证服务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从服务环境需要出发制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岗位职责,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把服务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做到“五有”:岗位责任有目标、服务操作有规程、督查有记录,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从而打破管理和服务中的随意性,按章操作,依法办事,行有规矩,干有尺度,保证了服务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控制不仅优化了服务环境,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而且也把职工融入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争光”的争先创优活动中,行业风气明显改善。他们把“顾客在我心中”作为座右铭,全方位、高质量地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安 全保障,一流的优美环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塑造了服务区优质形象品牌。据统计,去年以来,在服务区内共涌现好人好事千余人次,为顾客送还遗失物品三十多万元,收到锦旗二十面,表扬信200多封,各级媒体刊登表扬稿件50多篇,这种崇高的社会风尚已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不但培育了职工崇高的思想境界,也为京秦路增光添彩,名声远扬。

3、强化质量动态监察机制,达到持续改进。实践告诫我们,质量动态监察是ISO9000认证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没有强有力的监察,就不会达到质量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此,我们对质量信息传送及现场质量监察十分重视。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组织,明确一名副经理专管,配合专职人员操作。二是制定质量监察管理规定,依据管理处ISO9000经营文件要求,分为服务质量、安全防火、环境卫生、经营分析,财务帐目、目标运行、预防改进、顾客满意等内容和项目,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专项与综合、抽查与联查”三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而有效的监察和考评。三是注重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及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是保证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目的在于持续改进,我们按PDCA控制模式,开展监察工作,并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做出评价报告,制定过错纠正措施和预防方案,控制并优化质量过程,促进持续改进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四是开展顾客质量问卷制度,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率。顾客质量问卷调查是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直观的指标和信息。通过问卷调查予以倾听顾客想什么、有什么新需求,新建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几年来,服务区按认证要求定期开展顾客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五百多张,收到建议和有价值的信息30多条,我们通过信息分析和处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改进和提高了服务环境和质量。比如:顾客反映暑期人流高峰期,公共厕所拥挤的问题,餐饮、商购不适应的问题,停车厂路面破损的问题等,我们认真听取了这些建议,并采取了措施,先后投资百余万元,扩建了公厕、整修了路面,改进了餐饮,建了商品超市,较好地解决了顾客入厕难,购物难、餐饮难等焦点问题,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实施顾客满意工程,不断健全服务质量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档次,塑造了京秦服务区优良的品牌形象。

三、创新文化,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员工队伍

一个充满竞争活力,蓬勃向上的企业,需要完善的机制和完美的管理来保障,更需要一支具有政治成熟、业务纯熟、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在工作中,我处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拉动员工队伍的建设,培育员工全新的企业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的职业理念,信心百倍地把岗位上的事情做硬、干好。

1、坚持“两创”建队,营造精神鲜明,形象突出,凝聚力强的政治环境

我们把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星级服务区活动贯穿到ISO9000认证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如演讲会、知识竞赛会、文艺晚会、技术比武、捐资助教、青年志愿者等,吸引员工共同参与,人人受教益。把熟练的文明用语,规范的操作规程,娴熟的岗位技术技能融于活动之中,寓教于文化娱乐之中,增强了员工建设服务区,奉献京秦路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满意为顾客的服务意识,培育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风貌。

2、坚持激励机制,营造“事争一流”的竞争环境。强化职工队伍建设,最终目的是强化人的质量建设。首先是坚持用好人,严把用人关,我们通过竞聘机制选拔了一批政治强,素质高,形象好的人进区,坚持做到“凡进必考、凡岗必训、凡错必纠、凡优必奖、凡劣必退”。其次是坚持岗位竞聘制,从领班到职员,一律实行公开竞聘,把优秀合格的人才选拔到岗位中来。由于实行竞聘上岗,激发了职工竞争意识,使职工经常保持一种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成为职工身边警句,从而形成浓厚的职工学政治、争先进、学技术、争第一、学业务、争标兵的竞争气氛。

3、坚持以法治区,以德治人,创造和谐的人格化劳动环境

以法治区是服务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以法治区的同时,我们还坚持以德治人,以情感人,既要给顾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也要给职工创造和谐的人格化劳动环境。一是坚持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努力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问题,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献上一份爱心。二是在思想上融于职工,经常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比如:针对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服务区内建立了图书室、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民乐队,职工参与十分涌跃。去年元旦,服务区自编、自导、自演了二十多个精彩纷呈、短小精悍的节目,并在全处文艺汇演中,还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仅提高了职工业余生活质量,还从娱乐中受到了教益。三是广泛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榜样的力量无穷,通过评先进,树榜样,带动和激励职工争先创优,事争一流,为服务区的经营发展创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玉田服务区经理

第5篇

作为“兵头将尾”的税务所长,处于税收战线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收好税、带好队的繁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对基层税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事处组织专人深入到区县局和基层税务所,就新形势下如何抓好税务所长的教育、管理、监督,进行了专题调研,共组织召开座谈会20次,抽查税务所28个。

一、系统税务所长队伍现状

目前这批所长(副所长)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比较高。一是政治上比较成熟,具有大局意识。他们党性观念强,能够坚持原则、依法治税,做到对上级负责、对同志负责、对纳税人负责;能站在为国聚财、维护国税形象的高度,协调好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和纳税人的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业务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现任所长大多数长期从事基层税收工作,业务能力比较过硬,结合本地税源实际,制定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税收征管办法,如*市阳邑所的“四阶段月工作法”、*矿区市场分局公开评税等,圆满完成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三是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具有无私的敬业精神。我市多数税务所驻地比较偏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多数所长平常生活在所里,工作忙时甚至几个星期不能回家。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以工作和大局为重,辛勤工作,无怨无悔。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税务所是最基层的机构,税收任务压力较重,事务性工作较多,在思想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时间、精力投入不够,抓得不紧,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税收相关法律、税收信息化等方面知识有待提高,与税收新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二是在税收执法上,贯彻落实新征管法不够到位,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有的执法行为重实体轻程序。四是对有些工作,如基层规范化管理建设,存有等、靠、要思想,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抓落实,而是等上级发文件、靠上级给资金、缺什么向上级要什么,缺乏主观能动性。三是在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中存在“抓大略小”现象,对有的成型企业管理较严,而对专业市场、集贸市场、个体零散税收管理较松,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存在税负不公的问题。五是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种种原因,个别税务所长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存在吃、拿、卡、要、报现象,不能完全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甚至有极少数所长以权、以税谋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去年··县局“4.12”虚开专用发票案中南堡、东辛庄所所长失职渎职被追究,教训非常深刻。

总体看,··国税系统税务所长的整体素质比较好,但与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基层税务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加强对税务所长的教育、管理、监督,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所长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把好选人用人关,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

基层税务所长的选拔任用,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税务所长队伍的前提。

1、在用人环节上严把标准关。省局曾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基层税收岗位上来,这是我们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准则。区县局在确定所长人选上,应实行差额推荐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对拟任所长人选进行群众民主推荐,可推荐2-3人,到会人数要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推荐赞成票要达到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否则不能确定为所长人选的对象。同时,要针对所长的特点配备好“互补”型的副所长,以便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推进工作的整体开展。

2、在任用环节上严把程序关。建议建立“三制”:一是人选提名责任追究制。在推荐具体人选时,必须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公开性民主推荐,党组集体研究,党组书记提名并承担责任;二是考察责任追究制。要按规定范围和程序进行考察,广泛接触群众,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凡未按规定程序考察的,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或考察时有明确反对意见而不进行调查核实的,不仅不能提交会议讨论,而且要追究考察人员的责任。三是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制。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区县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以任何其它形式代替党组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不能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用;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干部任用。党组成员赞成票达不到半数以上的,坚决不能任命。

三、加大教育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教育机制

加强日常教育,增强政治业务素质,是建设高素质税务所长队伍的基础。

1、紧绷政治思想教育弦。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新形势,要求基层税务所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能在基层管理中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辨别是非,分清美丑,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影响,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增强认真履行责任的自觉性。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大力加强宗旨教育,教育税务所长牢记党的宗旨,做到立税为公,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个人私利。要教育所长对待组织光明磊落,襟怀袒白;对待同志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对待工作秉公办事,刚正不阿。坚决反对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搞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而服从国家利益。

2、紧绷自律教育弦。廉洁自律是新时期对税务干部紧迫而又严肃的政治要求。基层税务所大多分散办公,独立管理,税务所长作为基层干部队伍的领头雁,能否做到依法治税,清正廉洁,是市场经济下的一场严峻考验。为此,区县局要进行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在法定传统节假日、一般纳税人认定、纳税定额调整等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及时进行预防教育。使税务所长能够自觉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动心,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乱用手中的权力。

3、紧绷法纪教育弦。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作为一名税务所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纪律意识。要切实加强法纪教育,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发生在税务所长身上的案例进行教育,做到超前教育,超前预防。通过教育,培养税务所长强烈的法纪观念、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不去触犯纪律的警戒线、法律的高压线,勤勤恳恳办事,堂堂正正做人,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紧绷知识更新教育弦。学习是进步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使基层税务所长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基层税务所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务所长的知识更新,一是变基础性培训为专业性培训。经过几年的学习,所长们的学历教育基本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大专以上文化的所长已经达到90%,但高新知识的掌握,如计算机、WTO知识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变常识性学习为专业性学习。对于如何当好所长,多数所长靠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和积累的个人经验,缺乏系统的关于领导艺术的学习。在新形势下,所长的领导方法、领导才能也应与时俱进。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所长们的专业性学习。

四、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机制

抓好日常管理,严格考核奖惩,这是建设高素质税务所长队伍的重点,今年最重要的就是认真抓好基层规范化管理。省局《税收执法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基层税务所长的职责和责任。市局也制定下发了《税务行政管理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基层税务所规范化建设标准》、《目标管理考核》等专件。加强税务所长管理,就要在“落实”这五个专件上狠下功夫,做到四个抓好。

1、抓好制度落实。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抓基层管理最主要的指标,就是看税务所长把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在基层落实的好坏。当前,最主要的就是看是否把省、市局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有关专件在本单位落实到位,是否严格按专件要求做到有令则行,有章则循,有禁则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应视为不称职所长,严格按专件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2、抓好检查督导。检查就是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效进行衡量和评价,督导就是对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省、市局已经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定了定量的或定性的“有形”标准。要落实好这些标准,各区、县局要制定有效的检查督导手段和方法,如采取跟踪检查督导和阶段检查督导相结合、典型检查督导和普通检查督导相结合、专业检查督导和自我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法等。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纠正措施,限期改正。

3、抓好政绩考核。考核一个税务所长的工作业绩,除半年、年终考核外,主要是看其平时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好坏。区、县局班子成员要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做到平时心中有数,考核时全面衡量。在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考核中,要让所在单位的全体干部参与对税务所长的考核。全面落实“能者干、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建议实行税务所长末位淘汰制,对平时管理松散,工作政绩平平,自身素质差,工作不称职,大多数干部反映较差的,基层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指标连续两年倒数第一的,应坚决从所长的岗位上换下来。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考核要深入彻底,考核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人。还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跟踪考察,包括“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的全面监督和考察。对完成目标任务好,规范化管理业绩显著的所长,应予以表彰奖励,对连续数年成绩突出的所长建议享受副科级待遇,以利促进工作、鼓舞士气。对在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检查考核中不合格的所长,要按规定追究责任,并限期整改。对在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所长,应给予相应纪律处分,直至免去所长职务。考核人在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过程中,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也应给予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机制

从严监督税务所长,保证正确行使职权,是建设高素质税务所长队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

1、强化制度监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税收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年度考核考察、廉政责任、岗位交流、诫勉谈话等制度,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性,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要针对新时期税务所长干部队伍现状和易发生的问题,适时地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切实增大对税务所长的制约力度,如廉政责任制度、廉政考察一票否决制度、定期谈心制度、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并将监督延伸到家庭、企业。要把各项规章制度贯穿于税务所长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该处分的处分,该降免的降免,决不姑息迁就。

2、强化纪检监督。要充分发挥区、县局纪检监察职能,区、县局长每年都要与基层税务所长签定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规定税务所长的廉政建设领导责任、连带责任和直接责任。税务所长作为基层税务所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划定明确的廉政禁区,使税务所长不愿犯错误,不敢犯错误,不能犯错误。区、县局班子要定期对基层税务所长的管理、队伍和廉政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苗头,从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教育;对群众反映强烈和已经发生的问题,坚决按组织纪律处理。

第6篇

一、明确办法细化职责不断规范征管资料管理

税收征管资料是形成于征纳活动的第一手材料,它包括税收征管资料的收集、流转、整理、归档、保管、使用等环节,而收集、流转是整个税务资料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过去部分税务干部“重税收任务轻资料管理”的情况,该分局在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五个明确”,不断规范征管资料管理。确保征管资料管理在内容上全方位,在形式上程序化。

一是明确收集内容。为了规范涉税资料的内部流转及保管,分局制订了《征管工作流纸质涉税资料流转、保管处理试行办法》,分别对依申请的工作流、依职权的工作流所需的涉税资料和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的流转、保管办法进行了明确。对于依申请工作流的涉税事项,由受理环节负责受理和返还审批文书。对于依职权工作流形成的资料,由调查执行环节负责有关涉税资料、文书的收集、整理,归入纳税人户籍资料夹保管。对于纳税人纳税申报报送的申报资料由受理环节负责受理、整理和保管,对逾期报送资料的也由受理环节负责催收。也就是说:纳税人上门申报、申请的各类资料由受理环节负责收集;上纳税人门调查、执行而形成的资料,由调查执行环节负责收集。

到目前为止,分局已明确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92条工作流程,涵盖分局各股室之间的工作职责及各环节必须提交的各类税务文书和资料。

二是明确传递环节。根据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征管业务流程特点,逐一明确股室之间、股室内部人员之间各岗位人员的传递职责,对所有上报资料实行由副分局长扎口负责制,既加强了对资料的审核把关,又确保了资料上报的及时性。对一些当场受理、当时决定的事项,由受理人当即处理并将结果直接返还纳税人。工作流终结后,由受理人将有关涉税文书、资料整理后直接归入纳税人户籍资料夹。而受理环节受理后需转调查环节、核批环节的工作流,由受理环节审核受理。对可以出具《受理通知书》的,向纳税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受理人员受理后,有关信息在机内流转的同时,将纳税人提供的纸质资料转至调查执行环节。调查环节调查后,将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和调查纸质资料暂存,同时将有关调查信息在机内转至核批环节,核批环节核批结束后,及时通知受理环节打印核批文书,一份由纳税人凭《受理通知书》领取,另一份转调查执行环节,由调查执行环节连同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及纸质调查资料归入纳税人户籍资料夹。受理环节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核,主要包括:资料内容齐不齐、项目填写全不全;而调查环节主要调查核实纳税人所填资料的内容,对纳税人填写项目的真实性负责;核批环节对受理和调查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工作质量全面把关。

三是明确传递办法。统一编印《税务资料传递登记簿》,人手一本,规定所有征管资料传递都必须进行登记,具体登记资料传递的时间、名称、份数、传递人以及资料反馈时间等内容。资料接收人在接收资料时必须在登记簿上签收。资料传递登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督促的工作局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如,在“4+1”联动资料管理中,首先明确了“4+1”联动联络员,具体负责分局内外联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同时,由各岗位每天从上级局联动信息平台、CTAIS征管系统、税收监控决策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和日管中发现的异常信息,报“4+1”联动联络员统一登记,并提交分局“4+1”联动领导小组进行讨论;分局“联动领导小组”在接到联络员提交的任务清单,结合分局税源的实际情况,讨论分解联动任务,明确任务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和任务要求,并以《联动任务分配单》的形式,书面传递相关岗位进行分析处理,由相关责任股室签收。各职能股室在接收到下达的任务单后,积极组织力量,落实各项工作,按要求及时完成相关任务,并制作《联动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单》,交分局“联动领导小组”。分局“联动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股室的反馈情况,对照市局联动任务要求进行查核,对已按要求完成的任务,及时向市局联动办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相关股室重新办理,从而确保联动任务按时保质地完成。

在“四小票”核查工作中,分局安排专人负责接收异常发票信息,对异常发票不管金额大小,每票必查,核查中对“缺联”、“重号”、“不符”的异常信息逐条逐项与企业抵扣凭证原件及相关购销合同、资金往来进行核对,对属技术性差错需要整改的,向企业发出“涉税事项通知书”,由纳税人签收;对非技术性差错、需要移交稽查异地协查的,及时填写《其他抵扣凭证协查表》和《委托协查发票明细清单》,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2007年。该分局共组织“四小票”核查286份,移交稽查异地协查243份,发现假票15份,全部移送稽查立案查处。

四是明确资料传递时限。根据分局实际情况,对各岗位各环节之间的资料传递时限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工作有计划,管理有标准,使各项工作内容格式化、资料传递程序化,形成流水式作业,基本上杜绝了上下之间、股室之间、股室内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纳税人。同时,按照“谁收集、谁整理、谁装订”的原则,分局所有资料由各责任人负责分类整理,编印卷内目录,打印资料封面,并自行装订成册。年后1个月内统一移交综合股检查验收,统一编号,统一加贴标签、统一归档保管。

五是明确责任追究。为保证资料规范化管理取得实效,分局除了对税收征管全过程实施监控外,还结合月度“四考一挂”和对责任区考核工作,以税收征管资料为依据,按月组织执法检查,排查征管工作中的簿弱环节和征管资料的缺陷,敦促分局干部规范执法,确保分局各环节之间实时互动。对因个人主观原因造成工作逾期、传递超限以及不符合传递质量要求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被纳税人投诉情况属实、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二、结合实际精细管理抓住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的主动权

实施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其落脚点就是要加快征管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对征管资料信息储备、综合查询、数据运用等多项功能。在实施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该分局结合基层税收工作实际,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不断提高征管资料的利用程度。

(一)“分户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对于税收档案来说,不论是“一户式”管理还是“分类式”管理,其原始资料本身都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只是排列组合的方法不同而已。纸质资料一旦按某种分类方法归档装订后,就很难再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分局按照“一户式”管理要求及以往“分类式”管理的特点,要求户管资料严格按户管理,类别资料实行分类管理。如纳税申报资料按户收集装订,纳税评估、“四小票”核查等按类别收集装订,基本实现了“户管式”与“分类式”档案管理模式的结合。

(二)项目内容与征管软件应用相结合。手工资料与征管电子信息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征管电子信息来源于手工资料,另一方面,一些手工资料又取数于电子信息。为确保电子信息与手工资料时间同步、内容一致,分局结合2.0征管软件上线,对原有电子基础数据进行了认真核对和维护。为了确保数据维护的准确性,分局在将上级下发的异常信息分解下发前,一方面主动请教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认真理解数据维护操作的具体要领,严格对照ctais2.0操作规程,规范每个操作步骤;另一方面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数据维护任务。在数据维护过程中,逐条核实信息,坚决清除垃圾数据,对现有纳税人的信息进行了一次全面审核、清理,有效地保证了征管资料的正确性。

(三)档案格式与税务文书规定相结合。对应当形成档案资料的,统一按照《全国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统一使用规范化的档案格式,全面规范“表、证、单、书”式样,确保征管资料的规范统一、装订美观。

(四)档案管理与电子文档管理相结合。对每年的档案检索目录全部输入电脑,建立电子检索目录,便于快速查询资料。如果想查阅纸质资料,可通过电子档案搜索查询的方法,查出档案目录号,直接查找书面档案即可,从而缩短了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促进了分局税源管理质效的提高。实施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在征管资料归档存查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纳税评估、税源监控提供完整信息和查询分析功能,并应用到征管实际工作中,实现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使用情况等各项涉税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资料利用水平,强化了税源监控。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规范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关系到税收能否规范化管理,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从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经营和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服务;设置在高校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或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承担为主的,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中具有经营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活动纳入到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参与市场竞争。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社会供给,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有关规定计征。

(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必须明确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应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进行单独核算,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不进行单独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律法规滞后,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我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征税最早是以通知形式下发的,也就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2月28日的《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这一通知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但其期限是到2002年底,目前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底。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无法准确把握,甚至采取姑息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与否,与高校后勤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头换面,在后勤处或总务处上挂个企业集团的招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从根本上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企业并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其中虽然有观念上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来自体制上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从而造成不利于税收征管的局面,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三)税收征管服务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为政府办学,国家投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远离市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存在观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多被动,少主动的倾向,适应改革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忽视了对高校的税收服务。深入高校少,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税收服务不到位,使高校这一现实的和潜在的税源未能被关注和重视起来。同时,税收征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征、管、查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无庸置疑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增税因素,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还是其他税收,税源和税基都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完善而扩大,税收收入也会随之而不断增长。等高校后勤改革彻底完成之后,高校后勤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不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时,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即:既对学生提供服务,也对社会开放的各种科研实体兴办的公司、各种补习班、校园围墙外的餐馆、书店、理发馆等后勤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税收征管。税源监控常用手段主要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检查和税控装置等。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如对本校学生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食堂、医务所、学生公寓、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等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基本处于无监控或漏征漏管状态,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对国家税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税收法律法规对此应及时加以规范,力争使税收规范与高校后勤改革保持协调一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又要从严肃税收法律和保护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来加以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只有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完善、合理,才能使税收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税收规范化管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税收服务意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新型税收服务观,确立尊重纳税人就是尊重发展,促进发展的正确收观。把对纳税人的尊重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管理与完善税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把对高校的税收管理看成是对高校改革的支持与促进,是对高校后勤的鼓励与扶持,促进与服务。将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要主动深入高校,宣传税法,讲解税法,掌握高校后勤改革信息,摸清税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纳税问题出谋划策,进言献智。同时,还必须注重税收执法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依法计征、依率计征。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的税收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规范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关系到税收能否规范化管理,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从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经营和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服务;设置在高校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或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承担为主的,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中具有经营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活动纳入到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参与市场竞争。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社会供给,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有关规定计征。

(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必须明确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应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进行单独核算,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不进行单独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律法规滞后,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我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征税最早是以通知形式下发的,也就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2月28日的《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这一通知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但其期限是到2002年底,目前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底。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无法准确把握,甚至采取姑息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与否,与高校后勤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头换面,在后勤处或总务处上挂个企业集团的招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从根本上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企业并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其中虽然有观念上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来自体制上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从而造成不利于税收征管的局面,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三)税收征管服务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为政府办学,国家投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远离市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存在观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多被动,少主动的倾向,适应改革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忽视了对高校的税收服务。深入高校少,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税收服务不到位,使高校这一现实的和潜在的税源未能被关注和重视起来。同时,税收征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征、管、查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无庸置疑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增税因素,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还是其他税收,税源和税基都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完善而扩大,税收收入也会随之而不断增长。等高校后勤改革彻底完成之后,高校后勤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不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时,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即:既对学生提供服务,也对社会开放的各种科研实体兴办的公司、各种补习班、校园围墙外的餐馆、书店、理发馆等后勤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税收征管。税源监控常用手段主要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检查和税控装置等。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如对本校学生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食堂、医务所、学生公寓、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等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基本处于无监控或漏征漏管状态,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对国家税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税收法律法规对此应及时加以规范,力争使税收规范与高校后勤改革保持协调一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又要从严肃税收法律和保护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来加以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只有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完善、合理,才能使税收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税收规范化管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税收服务意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新型税收服务观,确立尊重纳税人就是尊重发展,促进发展的正确收观。把对纳税人的尊重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管理与完善税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把对高校的税收管理看成是对高校改革的支持与促进,是对高校后勤的鼓励与扶持,促进与服务。将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要主动深入高校,宣传税法,讲解税法,掌握高校后勤改革信息,摸清税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纳税问题出谋划策,进言献智。同时,还必须注重税收执法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依法计征、依率计征。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的税收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第9篇

关键词: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对策

会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高等化的综合能力及业务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针对目前会计工作出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一、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管理是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要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保证企业生产经济的正常运行。其次,会计工作管理化的加强提升工作质量的完整性。企业在运行时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抵制账目不清、管理混乱等工作情况,维持会计工作水平的协调性。最后,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体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等化。会计工作必须要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素养的优质性,会计人员的素养是体现会计工作高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监督工作状态,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严格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管理方式决定企业的发展倾向。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复杂,业务相对较广,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实现企业制度的标准化。因此,只有合理的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会计人员的各个层面上,才能使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相融合,实现规范化的工作要求,提升企业经营的高收益。

2.加强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

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工作的基本,同时也影响会计工作的水平。会计人员应充分发挥职业素养,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次序。另外,企业必须重点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及会计工作法则,以不做假账、不贪污受贿为道德准则。在日常的工作中,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职责观,明确管理工作的规划性,端正态度,热爱工作,积极发挥自身的工作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

3.合理制定激励体制

激励体制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体现企业管理的公平性。会计工作在制定激励体制的同时,需要从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出发,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兴趣度。对于优秀的会计工作者实行精神层面上的鼓励,比如发放奖金、升职等,激起其他工作人员的斗志;还可以在年度评估时,评选年度先进工作者,采取带薪休假的方式进行鼓励。另外,对于违纪的会计工作者给予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做到公平、公正的规范化管理。

4.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企业的会计机构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合理的会机构既能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竞争性,又能顺利开展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基本必须要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严格整顿会计人员就业条件。对于没有证书的人员给与辞退处理,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另外,对于会计人员的配置问题,应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化的配置,专业性较强的人员工作任务相对较重,且职责更重。科学地设置会计机构,提高企业工作管理的建设力度。

5.提高各部门的协作管理工作

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包括日常会计信息记录、数据核算及办理税务工作等。在处理税务工作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严格根据税务法则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计人员与税务部门的关系必须融洽,以便达到相辅相成的工作效率。对于税务中发票作假及财务虚报的情况,应及时与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联系,建立在部门间相互协作的工作原则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规范会计工作的违法现象,坚持做到有法必依的工作心理。

6.加强检查与监督工作的力度

加强检查与监督工作的力度建立在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上。首先,政府部门应大力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检查工作,利用评分制度对企业定期评定,增强企业管理的规范度。其次,企业应制定相关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性。最后,会计人员应该时刻对自身的工作行为进行检讨工作,优的方面需要继续发扬,劣的方面要及时更改,保证会计工作的完整性。

三、结语

总之,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抵制会计工作管理过程中的弱势环节,积极发挥经营管理的有效策略,体现规范化的管理方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会计行业的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