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4: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创业发展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创业发展方向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困境

1.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定位低,覆盖面小,发展型模糊。具体表现在:第一,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培养教研型人才同质化严重,过分强调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将自身的薄弱环节放大了。第二,在注重理论的背景下,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转变为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降低。第三,会计专业反而没有突出会计的特色,没有体现出其教学特点。

2.课程内容与实践脱离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但“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仍在大量存在着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描述到概念描述的不良循环现象。这不仅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方针相悖,并且与实际相脱离。当培养实用型、大众性人才为主的高职同社会实际和需求相脱离,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

3.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现有教材为主要知识来源,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听。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述不顾及学生的需求,课堂气氛低沉,信息量太少,缺乏同实际联系的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资水平的限制

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人才,随着知识和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就开始在高职院校中任教。他们的理论知识过硬,实际具体工作经验比较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应用性相脱节。对于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定位不准确。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1.根据社会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明确几点目标:首先培养人才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的人才,并且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中的中小企业。其次,会计理论要注重更新,要突出会计专业的特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强调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培养目标要突出目标岗位能力。

2.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中的困境,一方面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上体现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另一方面加大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设施,保证实训质量;并积极拓展社会实践规模,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大高职院校与企业交流合作的力度,建立起校企无缝对接的合作关系。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把握理论的与时俱进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提高。解放思想,面向岗位,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改革

1.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新的课程设置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网络电视、投影仪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了课堂常规教学中。这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多加贴近现实生活,涵盖更广、更新的资讯,而且授课方式更加丰富灵活,形象化的各种教学短片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通常只设置单项实训课,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这种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项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新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死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反复螺旋攀升的过程。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时候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有对知识的现实应用,使学生更加地社会化,适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2.多元化的考试模式

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在一段期间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但现有的考试大部分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目为主,标准答案比较单一,这样很多学生可以通过考前突击等方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且某些老师也会为学生圈点考试复习内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及可以取得好成绩……这种模式考试并不能真正的衡量出学生对该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其弊端慢慢显现出来,所以现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目的就是培养出更综合的人才,更实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更能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考试模式的改革必将带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鼓励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讨论中,积极地思考,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供。

那么,提倡素质教育是不是要取消考试呢?答案是否定的,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但并不是取消考试。比如,为了更加客观的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综合评分的方式,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另外,考试内容也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形式,更多地采用实际操作案例的方法,真正的考察中学生对知识的现实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在认识清楚现有困境的基础上辨明,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教条,教学手段简单的做法,将会计理论知识提升到最前沿水准,并且要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现代化创新和改革,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的发展需要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创新。真正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做出实质性有利有效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彦东.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会计职业能力的探讨[J].硅谷,2008(12).

[2]王薛.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21).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管理模式

工商管理业务专业性很强。专业知识不熟,管理经验不丰富,从事工商管理就会很吃力,甚至难以支持下去。一般而言,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规模较小时,管理难度相对较小,需要应对的管理事务虽多,但压力相对要小,可以有效解决;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拥有专业处理能力,有效做好工商管理,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1加强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创业全凭一腔热情,有的希望凭借自己的技术特长进行创业,有的以为有一定的资金就能搞好创业,就可以做好企业管理,因而对自身的能力评估过高。在办企业过程中,没有做好长期发展规划,没有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为本企业服务,在企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很多,难以有效解决,陷入被动。为此,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工商管理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应对好内外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管理的难度更大,光凭个人经验或者主观判断难以有效分辨问题的实质,容易发生错判或误判,从而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带来重大灾难。因此,必须加强工商管理,提升企业的专业管理水平,做好内外风险的判断,采取有效策略,进行风险防范,从而保证企业发展正常运转。其次,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市场方向。如今,市场变幻莫测,企业发展很难保证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任何阻力地发展下去。有时创建之初就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只是企业管理者没有警觉。如今,市场逐步放宽,企业可准入的行业逐步扩大,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需要随时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发展的压力加大,随时都有面临倒闭的可能。因此,如果不加强工商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就会失去市场,使企业发展陷入危险境地。最后,加强工商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单个企业而言,看起来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要受市场约束,接受市场监督,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保证市场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单个企业不能按市场规则行事,企业的管理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会受到市场监督的处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将会受到限制,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工商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现状分析

2.1发展理念模糊,缺乏长远规划

不少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没有长远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一部分小微企业,创建的目标并不清晰,在工商管理上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如有的创业者因为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或技能,希望凭借技术或技能创业,有的创业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以为有了资金就可以经营好企业,能够将企业做大。而在企业运营中,企业发展理念模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且缺乏相应的工商管理能力。而工商管理质量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实践中,不少创业者缺乏工商管理知识,办理工商手续都不清楚,在这方面花费了较大精力。一方面,他们没有利用专业的人员相关的工商管理业务,从而将精力专注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对这些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和创造指导,没有人给予风险提示,创造者完全依靠个人的主观意愿创办企业,在风险来临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在创业中,没有进行错位竞争,实行行业互补式发展,而喜欢在同业中挤拼。看到某个行业前景较好,就蜂拥而上,造成竞争加剧,如见你开餐饮赚到钱,我就在附近开一家餐饮店,而消费水平有限,导致难以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能力不高的企业,运营会更加艰难,投入大、损失重、存活难,长此下去极大浪费社会资源。

2.2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缺乏创新精神

不少企业在创业与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也没有具体的管理目标。一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如今年目标是什么,简单点就是可以赚多少钱,采取哪些方式,如何保障目标实现等,没有将之制定规范化的创业方案,用于指导自己的创业项目,有时是脚踩西瓜皮,任其自然发展。二是想法简单,目标单一。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市场没有进行全面调查,个人想法很简单,如有的是不想打工,希望创立自己的事业;有的则目标较单一,以赚多少钱为目标。而没有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没有进行行情调查,如何采取合作方式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组合,壮大自身实力,减少创业风险等。主要以“单干”为主,少有合作式创业,从而增加了创业风险。三是善于模仿,创新不足。没有创新,企业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而我国不少企业不愿意在创新上下工夫,而专注于在模仿上做文章。一方面是由于创新投入太高,失败风险更高,一部分创业者资本有限,而社会或政府资助不足,导致创新企业较少;另一方面是模仿风险较低,成本低而收效高,可以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利润。因而,不少企业不愿意创新,而喜欢在模仿上发力,管理的难度小。

2.3工商管理模式呆板,管理水平不高

做好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不少企业对工商管理并不重视,没有应用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少企业用人讲关系,以亲朋好友熟人为主,不愿意通过招聘工商专业人才为企业所用,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流程,管理模式比较呆板,以人治为主占了主导因素,企业管理者大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较大,而难以发挥制度化管理的作用。这在企业初期规模较小尚可运转,而当企业发展日渐成熟、规模不断扩大时,其弊端就明显暴露出来,因而急需运用专业工商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而由于历史习惯影响较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相应的管理要增加很多。

3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企业要发展,必须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长远的规划为指导,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配置的管理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做好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构建完善的发展规划。创办企业与企业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管理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突破,实现预期目标。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头脑清醒,开办创业或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市场调查,做好市场调查,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企业发展规划,而不能想当然、凭感觉,这样会损失惨重。一是要对企业自身所拥有和能调配的人力资源、资金及核心技术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对市场行情进行确认,检验是否有必胜优势。其中,重点是人力资源中的工商管理人才问题,是否有人才保障。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有主动加强工商管理知识学习,提升管理技能,掌握大局。二是要制订长远发展规划。企业要有长远规划,才能走得长久,要根据企业实际,制订企业长远规划,并将之分解落实到年度、月份,进一步细化到产、购、销及管理等部门,实行目标量化管理。三是根据市场进行不断调查,要实行错位竞争,互补式发展,对其他企业趋同式业务要提高竞争优势,有后备业务可以支撑,防范同业竞争风险发生。其次,要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勇于创新创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将发展思路定位在赚钱上,而应当定位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包括核心人才上,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发展优势。因此,企业必须清晰自己的定位,确定自身在哪方面具有优势,并不断强化优势,弥补不足,保证企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定位合理。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单一赚钱的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创造,使自身资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选准优势项目,运用先进的技术创造高科技的产品,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推动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实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于核心人才的核心作用。为此,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实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让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是要构建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实行制度化管理,减少人治化管理的风险。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得以整体提升,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建设。要重视发挥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做好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加强营销、财务等专业人才建设,做好专业人才岗位建设,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推进人才管理,为其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通道,保证各类专业人才在不同管理程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目标不断实现。三是转变用人观念,推进工商管理模式创新。企业要打破用人上的狭隘观念,特别是要摒弃“熟人观”,要以业绩和能力说话,做好人才选聘、晋升工作,将人才个人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绑定在一起,推进工商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4结语

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非常关键,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做好工商管理目标定位,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将之与企业发展绑定在一起,从而全心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彬.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69.

[2]高佳,王艳辉.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4):45-46.

[3]杨芸蔓.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47-48.

[4]严婉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金融经济,2018(6):176-178.

第3篇

关键词:大学教育 创业能力培养 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55-02

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需求正逐步促进教育的普及与逐步深化,因此,大学校园扩招在培育更多高知识涵养的人才之时,亦有向社会输送高能力、高素质创业人才的责任。只是,从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创业比率仍然不尽如人意。以国务院与教育部联合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通过抽样调查全国近727万2014年应届毕业生,其中选择于半年后创业的人数仅为21万左右,占全体毕业生的2.89%,甚至不足5%。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概率较低,虽然呈现逐渐递增态势,但仍然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现实。对此,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几率,促使大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来发挥自身能力,本文将站在大学教育的思维视角,认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优化大学教育体系,提出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科学策略,来全面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步伐,确保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扶持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科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前提,应率先了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此,认真总结与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以此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思维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科学践行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思维,以便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便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方法、有目的、有方向性地步入社会。目前,大学生在校园教育中可以吸收先进的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根据社会的发展结构来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社会的需求技能。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取代人工成为必然趋势,“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思维的完善方便大学生转变就业思维,从而使其能更快速、精准的适应社会发展。然而,单凭良好的创业思维是无法保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几率的。对此,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还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养成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借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将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可以在创业之前,规划创业步骤,理清自身能力,明晰发展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创业。目前调查显示的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其创业之初均借助大学生创业课程来逐步了解自己,并在科学、理性的思维视觉高度上规划自身的创业发展。

(三)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概率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思维的基础上,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总人数的提升,这不仅保证了大学生自己的就业概率增大,自主创业所产生的工作岗位同时为更多的社会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保证了就业率的提升。从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虽然初始规模较小,但在其不断发展并稳定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会逐渐增加。在众多自主创业项目开展时,往往能提供数个或者数十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为很多“过剩”的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从而缓解了社会富余劳动力的现象。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认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之后,针对《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所得结果,分析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率不高的影响因素,将其归纳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创业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落后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症结所在。因为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后,造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不科学,没有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其逐渐形式化,从而使其成为素质教育下的“门面”工程,根本无法真正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发展。从实际角度出发,目前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导课程在教育理念落后的情况,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针对性不强,应需性不强,培养效果不佳,因此导致大学生毕业创业的概率不足。

(二)创业教育师资投入不足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的影响下,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投入中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很多学校在创建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虽然建立了此科目,但在师资选择上却并未进行科学筛选,真正具备指导经验与指导能力的教师十分匮乏。了解大学的创业指导课程后不难发现,很多教育者缺少实际创业经验,没有创业指导经验,只会照本宣科,所有的指导知识都是纸上谈兵。相对的,在受教者真正找到指导教师,希望其给予自己创业建议之时,很多创业指导老师都不能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发展规划,也不能给予学生科学的创业发展方向。

(三)创业教育基础目标不准

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创业教育师资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大学创业教育的基础指导目标自然订立不明确,无法引导大学创业指导课程发挥作用。其实,在完善的创业教育理念基础上,创业教育会根据各个大学的教育环境不同,教育内容差别,教育学科特点拟定相应的创业教育基础目标,以此来指导创业教育效果凸显。然而,在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的现如今,“面子工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缺失了其基础目标,不能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科学的指导体系,也无法促使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科学精准,自然不能协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思维,开展科学的创业活动。

(四)业实操的实践性不强

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创业教育投入不足及创业教育目标确定不准,并且在开展大学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实践性不强的特点,无法协助大学生培养自主创业能力。其实,分析创业实操的应用价值不难发现,大学生创业实操的开展可保证大学生了解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以便其根据自身的能力,所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创业方向开展创业。可以说,创业实操本身是创业经验积累的一环,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只是,从现阶段大学创业教育开展来看,创业实操的缺乏促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极不科学,具备创业能力与创业自信的大学生十分稀少,不能真正促使大学生毕业后科学且积极的创业[4]。

三、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科学策略

目前,了解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后,为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科学培养,规避与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用,应践行以下科学策略:

(一)加强创业教育落实,扭转创业观念落后现象

确保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培育大学生科学的创业观念,确保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科学发展。对此,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现代教育体系应共同注重创业教育认知的提升,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落实,扭转创业观念落后局面。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应与当代大学机构充分沟通,组织大学管理者与基础教育者参加创业论坛,听取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整理并内化成功人士的创业方法与创业思维,并转化为教育内容,传授给在校大学生,保证其掌握优秀的创业思想,科学的创业理念。此外,教育者还要时常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国际局势,站在国际发展的视野高度来考量自身创业指导思维理念的改革,以此来确保教育思维的先进与应需,能真正知道受教群体创业意识的科学发展。

(二)增加创业指导投入,引入专业创业指导人才

大学创业教育观念优化的基础上,大学管理者与经营者也对创业指导课程拥有全新的认知,不仅注重表面打造创业指导课程,还会真正站在“人性化”思维视角上,认真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指导经验的教育者进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对此,设想大学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创业教育观念,基于此打造全新的创业指导课程,其将获得以下的具体发展:其一,引进具备创业指导经验的优质人才。这些有创业指导经验的优质人才极可能是于社会上充实职位招聘、人员考核与人才选拔的人事部人员。他们经历了长期的人才筛选工作,对社会现实需求,企业发展需求拥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走入大学创业指导课程,将会向大学生传授即时的社会需求,甄选与辨别人才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审时度势能力与事态分析能力。其二,举办名人讲座。不仅由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讲师引导,校园创业课程还将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分享其创业经验,创业方法,于校园内部构成创业论坛,让大学生通过论坛来学习创业方法,了解创业需具备的素养,进而增进其创业能力。

(三)精准定位创业目标,注重创业教导应需发展

创业教育思维优化,创业教育投入增加的基础上,大学创业教育将获得全新的精准定位,明_大学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以此来保证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凸显。具体来说,根据创业教育的思维理念,大学创业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将充分考量自身教育体系的具体特点,认清自身培育人才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于此来打造创业指导方向,促使大学生在优秀的创业思维理念引导下,逐步认清自身的创业能力,逐步发现自身的创业潜力,进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于创业道路上一展抱负。

(四)增强创业实操训练,确保创业技能掌握科学

创业思维构建,创业基础巩固,创业目标明确的同时,现代大学教育在创业实操训练的打造上将更为理性,更有实际性。其将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向学生提供可提升自己工作经验的实际实习场所,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率先为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吸收与获取未来创业需具备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说,利用创业教育思维的优化,大学在实习场所的推荐上将不再任由学生自主选择,而是根据创业指导体系的筛选与衡量,以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目的来推荐相应的实习场地,让大学生在实习阶段便积累相应的经验,并成为其未来自主创业的重要考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只是,面对众多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利因素,应具备科学的发展思维,从优化创业理念,增大创业指导投入,订立科学创业指导目标,加强实操引导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创业自主性,提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向春,雷家X.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清华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116-124.

[2]叶国爱,徐紫云.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

第4篇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 差异化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城建学院教学研究资助项目(1151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49-02

引言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将生产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生产或运作效率为目标,研究企业生产或运作各个层次上的决策问题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文献中,有些承担该课程教学的教学工作者已从总体上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1-5]。本文针对不同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的学生对该课程差异化的知识需求,分别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研究该课程的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以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研究生产与运作管理三个层次、十大方面的决策问题。三个层次为: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系统设计决策、生产系统运行与维护决策。十大方面包括:产品战略、生产流程战略、生产设施选址、生产设施布置、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策略、排产策略、质量管理战略、维护策略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解;掌握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生产运作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包括模型、算法、工具等),并能具体应用于生产实践;了解一些现代先进生产方式(如JIT、精细生产、敏捷制造等)及管理技术。

2.学生对该课程的差异需求

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存在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而有些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还有些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且,即使学生毕业后都是选择就业,但是有些学生是选择在制造业就业,而有些学生会选择在服务业工作;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存在是选择在制造业领域创业还是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问题。而在制造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和在服务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需求是不同的,选择在制造业就业和创业的学生需要更多地掌握制造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与改进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而选择在服务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则更加关注服务系统的设计、运作和改进方面的知识。对于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则希望在该课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所学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在学生在校学习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该课程的差异化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3.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1)教材选用差异化

目前,在国内进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内的从事该课程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者编写的教材,选用较多的主要有: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丽文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类是从国外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选用较多的主要有:Chase等人编写的《Operations Managem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Stevenson编写的《Operations Management》。

由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在高中阶段多数是文科生,在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之前缺乏对生产运作系统的了解,加之专业英语词汇相对匮乏,所以,对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应该首选中文教材。而对于基础较好,毕业后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向学生推荐上述英文原版教材供其深入学习参考,如果在研究生阶段有意研究制造业生产管理方向的学生,则推荐Stevenson的英文教材,因为该教材在制造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要丰富些,案例比较好。

(2)教学内容差异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与管理类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相比,课程内容计算推理的部分较多,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约束下,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化的需求,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对讲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的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差异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外,要结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需求的不同,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方法解决企业中的实际相关问题。

1)参观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假期,可以要求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以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系统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产运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该门课程,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有意在制造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联系管理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如大型的加工-装配型企业等)作为参观和生产实习单位;对于有意在服务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教师则要为其联系服务网点多、业务量大、运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如大型物流公司等)作为参观和实习单位;而对于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则根据其研究方向来选择管理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作为参观和实习单位。

2)视频教学:在讲授相关章节的内容后,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选择播放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视频资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先进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方法。比如,在讲授“作业计划”一章时,可以为有意在制造业就业和创业的学生播放蒋伟豪讲授的《向丰田学管理》视频,让学生了解丰田公司装配计划的制定方法;而在讲授“服务产品设计与过程选择”一章时,可以播放UPS公司录制的《UPS运作过程》视频资料,让有意在服务业就业和创业的学生深刻了解该公司的服务过程与管理方法。

3)课程设计:在课程内容讲授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组成多个小组,结合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教师为每个小组安排一个设计题目,小组成员根据兴趣也可自主选题,完成一个项目的课程设计,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要求有意在制造业就业和创业的学生完成题为“2013年格力空调在平顶山地区的销量预测”课程设计,通过该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需求预测”一章中的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要求有意在服务业就业和创业的学生完成题为“蜜雪冰城加盟店的选址决策”课程设计,通过该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服务设施选址”一章中的服务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定量选址决策方法;可以要求有意继续深造,并从事制造业生产管理研究的学生完成题为“加工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的课程设计,通过该设计,可以使学生掌握“作业计划”一章中难度较大的离散式制造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4.结论

本文在分析《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研究内容、教学目标及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分别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松杰.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 [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21(4):71-74.

[2]胡电喜,马瑜.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新探 [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 27(5):50-53.

[3]冯根尧. 《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8-120.

[4]陈志祥. MBA《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 [J]. 教育与现代化,2006,3:3-8.

[5]张玲.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创新与案例实践研究 [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7):189-190,184.

第5篇

【关键词】京津冀;连锁经营;创新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突出了京津冀间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定位格局。同时,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各行各业在京津冀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一、河北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

纵观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有统计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服务业在北京的聚焦程度较高,天津近几年快速发展服务业,河北除个别地区外,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发展规模与当地的人口规模匹配度较低,且大部分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与京津相差巨大,尤其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严重不足,各项服务比较匮乏。规划纲要的实施,势必为河北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紧跟这一重大举措,为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各院校均应认清形势,紧跟京津冀经济发展潮流,提前谋划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各专业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连锁经营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品牌经营,店面标准化,管理规范,统一正规的进货渠道,较高素质的连锁专业人员等,现在的连锁经营已经不局限于酒店,饮食,服饰,教育等行业,已逐渐的转向互联网连锁,农资连锁等新型领域。河北省人口众多,服务业需求旺盛,河北在新的形势下会逐渐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把新型产业迅速做大。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三地势必将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北京会将农资供应、物流和实体交易等部分向天津、河北转移,借此良机,作为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包括连锁类的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实习、就业和创业,扩宽就业道路和方向。

三、新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服务业及高职院校很多相关专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抓住此良机快速提升发展自己才能做大做强。1.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企业、服务业乃至大学生创业都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校时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精英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目前河北连锁业存在的问题连而不锁,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管理体质及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统一配送比例和信息化服务不高,在这种情形下,新型产业会应时而生,例如农村连锁店建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都为我专业的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机遇。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转化就业意识,扩宽就业渠道,需要一改改过去大城市就业的观点,应该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2.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会逐步实现网上课程共享,学分学历互认;区域内的教师、学生等的互访;可加强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紧跟形势,加强与京津连锁行业协会的联系,定期参加组织的校企会议,了解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与京津开设连锁专业做的好的院校学习,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可以借鉴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加强自身专业的建设,利用京津院校的完善的实践资源,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联合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突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推进连锁专业课程建设的开放化,逐步实现所以课程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利用MOOC、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京津连锁专业先进的知识;可以运用网络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网,掌握全面的用人信息,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按京津企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利人才支撑。3.构建京津冀一体化课程改革体系。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应与京津冀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根据连锁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要求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依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型产业和领域,做好自身专业设置和调整,注重对学生适应性的教育,适应更多的产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京津冀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京津冀域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改变以往被动的观念,实施符合京津冀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6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survey of the students of 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the special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d tha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had not been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take a variety of fo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especially in favor of practice, experience type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教育;问卷调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ion 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205-03

0 引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其中大学生创业更是受到政府、社会的鼓励。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简称“高职食检专业”下同)自从1999年开办以来,经过十多年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示范性专业,总体而言学生找工作不难,但就业质量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1]。在校期间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将有助于本专业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本问卷调查选取本校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大一、大二、大三、近五年毕业的)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32份,并与若干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共有15个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创业现状、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创业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开展。

1 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1可知,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较为全面,82.8%的学生认可创业是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创业[2]。通过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实践),有助于W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例如在找工作时,可以从个人事业发展、个人创业角度出发进行选择,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工作,而不会单纯追求待遇或所谓轻松工作。当然也有60.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企业(公司),毕竟以往人们狭义的创业主要是指开办公司,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创造工作岗位,能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这种观念也造成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误解,认为在校期间学生不大可能开办真实企业(公司),所以这种创业教育价值不大。

调查发现,有83.2%的学生表示有或曾经有创业意向,而只有16.8%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创业,这说明创业的想法在大学生心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希望过平庸的生活,希望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但现实障碍也是存在的,往往会残酷击碎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因此,如何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值得学校、教师去思考。

由表2可知,62.1%的学生选择创业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的老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的本性。也有59.1%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赚到更多钱,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单纯在企业打工的收入是不高的[3]。在交谈中了解到,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希望能找到专业相关的、收入较高、工作轻松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其实不论今后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在工作中有创业意识,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工作能力,积极进取,而不能满足于按时上下班,满足于稳定。

由表3可知,高达80.6%的学生选择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专业后,有的发现自己兴趣不大,专业学习效果也必然差强人意。如果在校期间能接受有效的创业教育,大学生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同时可以看出,只有35.8%的学生认为创业应放在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不好,学生未能充分意识到只有结合专业才能使自己的未来创业更有特色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提示在校期间,专业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专业领域找到感兴趣的创业方向,实现专业特色与兴趣的结合,提高创业成功概率,例如成立针对特定检测项目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营养咨询或营养配餐机构、食检耗材电商平台、企业产品地区等。

其实今后创业和职业发展应尽量与专业结合,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积累,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学好专业的必要性。毕竟在创业教育中,学生可以吸纳前人在专业领域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前人所遇到的专业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能紧紧抓住职业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加强与专业结合,融入专业教学中,寓教于创,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创业教育无处不在,才能有的放矢[4]。

由表4可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很多,尤其是90.5%的学生选择个人能力,如经验不够,缺乏指导,缺乏社会关系,同时有83.6%的学生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这两方面都是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障碍[3]。这些障碍说明创业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创业教育应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而不要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意愿。

2 创业教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17.3%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78.4%的学生认可有一定帮助作用,只有4.3%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还是多花点时间学好专业技能。其实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都去开公司、做买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分享他人创业经历和开展创业实践中,让学生更加明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更加懂得为何学习专业,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进而对今后找工作、明确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高职食检专业主要学习理化、微生物、仪器检验项目操作,依据相关检验标准,对产品合格与否进行判断,强调检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容易使学生思维机械、缺乏创新创业意识,限制了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1]。

在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问题中,71.6%的学生选择“一般”,18.1%的学生选择“不重视”,这表明学校和专业现有的创业教育开展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创业教育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和强化(尤其是部分系领导、教研室主任重视不够),不能引领专业的改革;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未探索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经费投入未得到有效保障。

由表5可知,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着重培养的能力,75.9%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培养创业意识,如何激发创新、寻找商机等,从而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以更好、更快地确定职业方向,这是在校期间开展创业教育真正能做到的,更符合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的,也是切实可行。而培养学生开办企业、财务管理、产品开发等能力,则是在校期间难以真正开展的。在创业教育中,因材施教,开设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块,实现普遍创业意识教育与部分学生接受更高水平的创业实践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可以避免引起部分创业兴趣不大学生的抵制和反感。

由表6可知,受调查对象中,77.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建立校企联合的创业基地,73.3%的学生希望为大学生提供到企业、公司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说明高职食检专业学生更愿意接受实践类型的创业教育,毕竟实践出真知,这不是单纯开设创业课程或开展创业大赛所能比拟的。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形式应多采取高职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方式和新措施,尤其是偏向实践、体验类型,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内被动接受创业理论。

3 食检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调查发现,42.2%的学生认为大一适合开展创业教育,40.1%的学生认为大二更适合,而只有较少的学生(17.7%)选择大三开始创业。针对各个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创业教育形式,分层递进,例如在大一阶段,可以组织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来校交流、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见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大二阶段,一方面将专业课程前移到大二完成(如第四学期就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尽早让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尽早对专业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课程中穿插创业教育内容、聘请成功创业者来校讲座交流、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等,有助于学生初步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而在大三阶段,应探索施行分级教育和弹性学分制度,即在第五学期给学生选择机会,即根据兴趣、能力,其中喜欢检验专业工作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学习检验技能高级课程、去专业对口的检验类单位实习,而喜欢创业、经商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级创业技能学习(如创业商机选择、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进行创业实践,而非一刀切要求学生都接受相同的课程和实习。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学生(97.8%)都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融入适当的创业教育,可以拓展视野、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可以融入食品加工创新创业案例,播放食品创业人物故事视频,与食品加工工艺巧妙结合,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加工技术操作及其应用实例。同时很多食品加工工艺由于缺乏机器设备现场展示、演示,学生很难理解,而辅助食品加工创新创业案例和视频,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恍然大悟,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5]。当然食品创业案例和视频要和专业内容相适应,同时要精选、精简,时间要控制,否则一节课单纯讲解案例和播放视频,而没有讲解专业知识,只会本末倒置。此外,有针对性开设食品加工创新创业实训环节,依托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使学生能开展食品产品开发、前店后厂式创业等实践活动[6-8]。

由表7可知,72.0%的学生选择聘请成功创业者,64.2%的学生选择聘请已经毕业的校友(尤其是已经开展创业的),认为他们适合讲授创业教育内容。尤其是已经开展创业的的校友,这些人与在校学生有着更多的共同经历,是让人更容易接近的榜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31.0%的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创业教育,这与当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形成很大反差,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人员讲授创业教育时,缺乏专业背景,内容往往偏向理论,加之本身缺乏创业经历,感觉是纸上谈兵,所以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浪费时间,还不如腾出时间,学习检验专业技能操作。

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教师不适合讲授创业教育内容,究其原因是专业教师也普遍缺乏创业经历,没有掌握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方式方法。因此,专业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历、所授课程特点,摸索总结适合自己课程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训环节,必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 总结

通过对本校高职食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可以确定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尚未得到有效开展,造成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缺失。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主要目的不是鼓励学生开办企业,而更多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通过榜样力量,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指导方向、提供帮助。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采取多样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尤其是偏向实践、体验型的创业实践活动,也认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要增加创业教育环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有必要融入相关创业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魏强华,姚勇芳,邓桂兰.高职食品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46.

[2]倪赤丹,苏敏.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广东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2):164-167.

[3]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1):27-32,45.

[4]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创新创业,2014(2):19-22,38.

[5]魏强华.食品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收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1,29.

[6]王昱D. “前店后S”校内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31-32.

第7篇

(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发展形势教育。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对比发展变化、参观重点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用新区发展的成果教育青年坚定发展信心,统一青年的思想认识,引导青年将热情转化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巩固希望工程、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坚持分层分类的引导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针对不同领域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农村青年,侧重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自觉抵制违法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拆迁青年群体,侧重个人发展定位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生活方式、思想的重大变化;对城镇青年,侧重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其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侧重网络和黄赌毒危害宣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奋学习的意志品质。

(三)拓展教育引导青年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站、区域论坛、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新兴媒体有效渗透和传递给青少年,引导更多青少年加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车友会等青年社团组织。

二、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做好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紧紧围绕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以推进ybc项目为重点,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全年的工作目标是:新建5个ybc基层服务站,完善已建的20个基层服务站工作机制,建设10个集群创业基地,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项目库和人规模的创业人才库,扶持200个青年创业项目,带动人实现就业,募集创业基金万元。同时,试点通过实训基地培养创业人才,探索形成ybc项目推进的“大兴模式”。

(一)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青年集群式创业基地。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以及生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团组织与产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将ybc帮扶青年创业的模式植入园区孵化器和重点企业产业链,开发建设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市创业广场、市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依托的电子信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好景象科技园发展公司为依托的生物医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名舍集团、市任我在线科技发展公司、镇社区创业园为依托的生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市星光影视园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市金维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现代农业项目创业基地。

建设青年创业实训基地。依托组织体系,征集有创业意向的青年,由市名舍集团、市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创业实训基地,为“预创业”青年提供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岗位,供青年进行创业实践。并在基地开展管理方法、销售技术和市场分析等创业辅导,促进青年明确自我定位,积累经营管理经验。

(二)打造资源整合平台,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整合政策资源。探索创业项目联审机制,将妇联、残联、科协、人力社保等部门纳入青年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使创业青年在得到团组织扶持的基础上,还有机会获得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逐渐形成帮扶青年创业的合力。整合经济资源。进一步加大创业基金的筹集力度,探索建立企业留本基金和政府配比资金。整合人力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吸引更多地区的社会有识之士为新区发展献计出力,同时,将青年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指标,推动纳入党群工作考核体系,推动青年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调查了解创业青年需求,发现创业型人才,建立不少于人的创业人才库。汇集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城乡居民生活的创业点子,通过滚动式征集、论证和开发,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点子项目库,采取项目推介会的形式定期。做好跟踪调研,使创

业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抓紧建立创业导师俱乐部,用志愿、公益、奉献的理念凝聚导师,为导师搭建一个共同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建立创业青年俱乐部,培养锻炼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干事创业的精神。

三、深化青少年公益活动,推进共青团品牌建设

(一)解决青少年群体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大兴工作站的职能,筹集2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继续帮助本区不少于50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完成政府实事任务。关注困难青少年入学、就业,特别是拆迁青年就业问题,调动社会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二)关注青少年普遍的利益诉求。深入农村、企业青少年群体,特别是拆迁青年、大学生村官等重点群体,倾听呼声,了解意愿,把握困难和诉求,协助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和解决。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作用,继续推进“星光青春自护行动”、“法制校长进校园”等品牌工作,促进校园安全建设,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

四、扎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事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对青年的广泛覆盖。梳理创新区直系统共青团组织设置,借鉴党建模式,探索系统团工委建设工作,推行基层团组织“四有”工作标准,即团建有组织、青年有活动、工作有效果、团队有活力。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事实是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我们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电子大国,但非强国,如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依赖较强等老问题依然是我们在走向电子强国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电子基础行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落后,直接使我国只能是国际信息产业中的跟随者。而且随着电子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使我们面临着产业的新问题,如内外资企业差距继续增加,使我国本土企业受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内企业缺乏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电子产品出口不断受阻;随着国外持续将消耗大、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我国,使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紧张状况进一步突出。虽然看似中国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如海尔,华为之类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电子产品。但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进口。

有个曾经从事电子工程师的商人说“中国只是工厂,只需要工人”。虽然这种说法很消极,但事实上也反映了中国的现状。中国虽然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电子产品,有的还出口到国外,但中国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却是国外的,这样就使中国在这方面的收入只是很少一部分的劳工费,却让国外拥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赚取了大部分利润。

在电子教学岗位多年,简单对电子行业的发展做一些推断与预测。电子界正在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这些都可以从电子方面的历程可以看出来。以前,电子行业是纯电子的,就是模电数电的基本组合。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Fairchild(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第一款单片机以来,电子行业就基本上进入了一个飞跃,也就是智能化时代的标志。看准未来电子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此行业中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电子的三个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电子装配工及PCB制造业方向

当前,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大到国防、航天。小到半导体收音机、手机,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我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电子装接与调试的技术人员。

电子装配工应积极掌握静电放电的基本原理及其防护知识,穿孔安装技术和表面安装技术的工艺知识,熟悉IPC工艺标准。会识别和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焊接技能和表面元器件的返修技术。具备在电子制造企业一线高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1等)工作所必需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装配同时为后续的PCB设计奠定基础,对于PCB制造业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实现的。而现在,电路面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对于想从事这一方向的电子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焊接工艺、现代化焊接工具工作原理、PCB制作与设计软件DXP、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等。

二、现代电子产品(MP3/MP4,手机等)的维修及通信方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未来一线生产的应用型电子维修人员的需要则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迫切需要一些与之相应的维修素质过硬的技术保障队伍。

掌握通讯技术、现代电子电器的装配、维护及维修测试技术,能独立完成通讯设备维修、电器设备的装配工艺及流程、调试与维修等工作。就业岗位非常灵活,不会局限在一个岗位上,可以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基层技术人员,或在工程部做产品设计改良,也适合自己创业做电脑维修或家电维修行业的维修工程师岗位。

三、现代的产品(单片机,CPLD/FPGA等)开发方向

单片机的发展使得产品走向了微型化,智能化的道路,要想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单片机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最近几年出现了CPLD,也就是大规模可编程逻辑电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硬件工程师靠PCB和通用集成电路过日子的状态,可以预先设计好端口和负载之间的硬件外部连线以及一切可以固化的连线,其他复杂的逻辑处理通过对板上的CPLD芯片编程,在这里PCB电路板的走线变得非常简单,逻辑关系通过编程即可实现,这就好比把集成电路和电路连线画到了CPLD内部,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随时改写的,这样也就不存在布线错误和产品升级开发难的问题。经常可发现国外的产品开发周期很短,升级很快,实际上,这和大量的采用CPLD器件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大板,上面都是用74系列来做的,那就不可能升级了,一切都是固化的。而如果用CPLD来做,不但PCB面积很小,而且可以随时通过编程来改变不满意的逻辑关系,这就是CPLD的威力所在!

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下,电子行业在中国不仅具有挑战性,即行业起点低,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而且也给了我们很多机遇和发展空间。认清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仅让我们对经济市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看清了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方向,让我们对未来从事此行业有了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9篇

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分析

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义,较多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1]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无论其功能还是结构都应具有时代性,即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取向与具体形态也必然会随之变化[2]。理念决定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也应是动态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等无不对原有的职业教育理念造成冲击。构筑符合“现代”概念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1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研究学习者个性化特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习者尽可能发挥潜能。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在探索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职业教育的规划和设置。现代职业教育理应要向着终身学习方向延伸,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为从业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1.2构筑创新创业的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院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万千创新创业者的教育教学任务,有责任、有义务把创新作为职业精神来培养,把创业作为职业能力来培养,并促进其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塑造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3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输送主渠道,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或间接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职业教育在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力支撑的同时,区域经济也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实现,让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岗位胜任能力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1.4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双师”队伍、信息化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明确规定。这就迫切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对接产业,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才能把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实处。

2基于现代职教理念视角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2.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人才规划》虽没有给出完整的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从技术手段到人才培养目标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手工做账、报账到信息化系统的账务处理。会计领域也拓展到更多的高端管理领域。金永利等人研究认为现代会计人才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会计人才的一般定义而言的,它是指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人员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在现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所应具备的以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综合知识和能力储备[3]。2.2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更多是就传统会计岗位需求来探讨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4]笔者认为现代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不仅与会计人才层次、就业领域有关,也应与新经济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工业4.0的升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综合化,即会计、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集于一身。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岗位也有可能被信息技术手段所替代,会计人员也更多转向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因此,现代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还应当赋予新的内涵。2.2.1更新知识能力。知识更新快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内容,还是与财税等相关的制度、规定都在不断变化,这都是对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一种挑战。会计人才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从业中做好职业判断;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财税制度;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更新知识能力已成为现代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2.2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在技术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创新创业一样适用于会计人才。创新是号召会计人才不可因循守旧,要运用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学习新的技术,通过不懈地探索与研究,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5],为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是会计人才在会计岗位上和会计服务中的利用创新应对变化的经济、技术环境,进行相应的会计领域的创新创业。

3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分析

3.1着力推进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会计教学中,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为辅。校内模拟实训虽能达到一定的实践效果,但学生还是无法从整体上领悟企业的资金循环,从而影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但会计岗位的机密性不会让普通实习生接触。推进校企合作,让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实际需要对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3.2创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不能单纯遵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技能形成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6]。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将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项目化,以项目化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或融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训课程方面,强化单项实训,提高综合实训,推行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综合实训。3.3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会计专业教育。高校是实施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当今社会,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素养,还要在思维方式和沟通交流以及创新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软实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专业课程的教育,还需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双创教育的重点不在“创业”,而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此为契机,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双创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围绕会计专业服务的特色进行学科建设,从而推动会计“服务+”创业实践,只有通过推动服务的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7]。

4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求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并不断被拓展。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研究不仅要遵循会计专业建设的规律,还需要结合社会环境下岗位胜任能力的需求。

作者:钱美琴 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关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25—28.

[3]金永利,胡金良,李梦.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44—45.

[4]宋彩群.义乌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探究———基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需求[J],中国证券期货,2013(3):84—85.

[5]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09,(4):9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