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调查的题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4: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调查的题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1篇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类型与职业素质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岗人数较少;健身俱乐部需求的岗位类型依次是管理类、运动指导类和经营类,不同岗位类型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的进步和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大,对健身指导员队伍的指导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健身俱乐部这一新兴的体育产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人们健身的一种活动形式,本文从三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健身俱乐部人手,分析社会体育人才供需状况以及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知识结构,以期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健身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呼和浩特市较具规模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超越健身俱乐部、绿源岛健身俱乐部、动感健身俱乐部、伊利康体健身俱乐部,包头市青鸟阳光健身俱乐部、阳光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永盛展健身俱乐部、一百度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市富邦精英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健身俱乐部、民泰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健身会员、健身教练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发放管理人员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发放健身会员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7份,有效率95%;发放健身教练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对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检验结果相关系数R=0.885 。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2.3其他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健身俱乐部会员对健身教练的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健身健美运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多了,健身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健身教练的队伍也随之壮大,社会对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及指导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健身教练也要了解会员的健身需求,更好地指导健身工作。

2.1.1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依次为:动感单车(45.4% ),瑜伽、普拉提(32.9% ),器械练习( 32.4% ),搏击(23.8% ),羽毛球(22.5% ),游泳( 20.6% ),健美操(19.4% ),肚皮舞(18.8% ),街舞(16.5% ),乒乓球(15.9% ),踏板操(14.3% ),有氧拉丁(13.8% )。近年来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由原来相对集中的健美操、个人器械练习等项目转化为对健身项目需求的多样化,动感单车和瑜伽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健身人群所接受。

2.1.2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

随着健身会员科学锻炼身体意识的增强,对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了解健身常识、锻炼的方法、科学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依次是:健身常识、运动技术、体育保健知识、运动营养知识、器械使用、安全保护(见表1)。

2.1.3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知识首要的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其次是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营养学知识等。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能力首要的是动作示范能力;其次是传授日常健身知识能力、讲解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见表2)。动作示范能力是健身教练所具备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最好的直观教具,教练准确、优美、熟练的示范动作对会员尽快掌握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力是为了做好工作,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所应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健身教练的多种能力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2.1健身教练的年龄、学历及毕业情况

通过访谈了解到健身教练队伍的年龄较年轻,指导年限普遍较短,存在经验不足现象,且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从事健身教练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少,体育教育专业和体校的居多,其次是歌舞团和艺校。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教练的年龄在20-29岁占总数的73.9% , 30-40岁占总数的26.1 % ,指导年限少于1年的占21.7% ,1-2年的占34.8% ,3-5年占26.1%,5年以上占17.4%。具有大学学历的占56.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43.5%,毕业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占13.0%,体校的占30.4%,体育教育的占32.3%,其他占24.3%。

2.2.2健身教练对自身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健身教练对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依次是: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运动技术、服务意识、指导和服务技巧、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灵活应变能力。

2.2.3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次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救治和防护、人体运动科学知识、开运动处方能力、运动营养学知识、熟悉最新运动项目、人体测量与评价、掌握常用体育健身器材知识。

2.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给情况

有3所院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161人,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多数学生以学校为主,占42.9%,体育健身俱乐部占19.9%(见表3)。通过走访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健身俱乐部发展较快,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资质的大中型健身俱乐部凭借其良好的待遇也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就业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俱乐部工作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健身俱乐部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有关,如何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

通过走访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了解到,首先健身俱乐部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主要指精通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目前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既不是体育专业人才,也不是经济管理人才,管理思想和理念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其次是缺乏技术指导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的占调查总数的59.6%,基本满足的占31.3%,供大于求的占9.1 %,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管理类(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占72.7%,运动指导类占54.6%,经营类(营销、策划、推广)占36.4%,综合类型(复合型岗位)占9.1%。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印象很好占18.2%,较好占36.4%,一般占27.3%,较差占18.1%。

2.4.1健身俱乐部对技术类型、经营管理岗位职业素质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的岗位对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见表4),其次是敬业及进取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意识要强,而在创新能力方面经营管理岗位明显高于技术指导岗位,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要求管理者要更胜一筹,职业道德、综合知识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外语水平方面技术性岗位要求高,可以看出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2.4.2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运动技能、讲解示范能力、咨询解答能力、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创编能力、器材设施使用和外语能力。

2.4.3经营管理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经营管理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商业文书写作、财会能力、基础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创意能力、销售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和客户沟通技巧。

3结论与建议

3.1健身俱乐部会员喜爱的运动项目广泛,特别是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构建健身教练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良好的运动技能、讲解与示范能力是提高健身指导能力的根本,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3.2健身教练指导年限较短,经验不足,专业指导能力偏低,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教练工作的人数较少;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健身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相吻合。

3.3健身俱乐部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依次是:管理类、运动指导类和经营类;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3.4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夯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能力培养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3]钱雪飞.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9-171.

第3篇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通常包括专业实习、专业社会调查以及专业实践几个方面内容。

一、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无情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第4篇

一、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体系

物理课外活动的途径有很多,按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方式,可将物理课外活动划分为:自主活动学习(如小论文、小制作、应用实验);合作活动学习(如社会调查、一物多用、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如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就初中阶段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着手开展的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简称“四小”。学生通过“四小”活动,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体验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1)课外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实验、家庭小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①观察烛焰在扬声器前的摇曳②观察水的沸腾③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④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⑤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科技小制作,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

①自制魔术箱②自制简易天平③自制测力计④自制水果电池⑤自制直流电动机

附部分学生作品:

自制简易天平

自制魔术箱

自制测力计

自制直流电动机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安排、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浏览有关科普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科技书籍的能力。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要引导学会根据课题查阅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通过观察实验,切实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撰写的小论文题目有:

①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②假如地球最低气温只有1℃③假如物体不受重力,世界将会怎样④宇宙从何而来⑤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其中有的论文向报社投稿,有的是科普协会的征文,有的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

(4)组织社会调查、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

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

附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考察目标

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

水域情况

颜色

气味

漂浮物

其他

周边情况

总体印象

给相关部门的建议

学校

班级

报告人

三、对物理课外活动的思考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学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1)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在身边,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2)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3)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

我们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给学生开展的以上那些活动,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但相对日新月异变化的信息社会,有些已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迫切需要一线教师从日常教学和生活实际中,探索出更具价值和可行性的题材供学生选择。

第5篇

1 在讨论中导学

课前教师先结合课内外知识、时政信息设置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参与教学,同时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拨,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力求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说明,做到生动具体,直观明了。最初,学生不习惯于课堂上讨论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暂不追求准确性,只要对课本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就促使学生,特别是怯于说话的学生都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发言,打破了政治课沉闷的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这一课时,课前我设置一个论题:当前第二次读书无用论冲击学校,有些学生中途退学,对此有你何看法?问题刚提出,学生就炸开了。一位学生说: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读不读与他人无关。我正想辩驳,却被另一个同学代替了:目光短潜的人才会这么看,读书能改变命运,为了我们的前途读书吧!这时我问全体同学:有谁同意以上观点?请举手。但发言的寥寥无几。我再说:既然意见不统一,请说出自己新的看法吧。另一位同学说:你们发表的都是利己主义看法,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公民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大家都不读书怎能搞好建设?所以我国法律要求每个公民有读书的义务,从严来说中途退学是一种违法行为。言毕,掌声四起。我看收到了预期效果,便立即点明主题。在自由讨论中融入主题,让学生义当主要角色,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容易接受新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在学生讲课中导学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要做的是死记硬背,学生能把课本知识用到实处的几乎找不到。政治教改必然要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讲课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轮流讲课,把学生引导到较高层次上去掌握知识,提高领会、分析、应用、综合、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讲课,要先列出提纲,引导学生充分预习,再依据老师平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上讲台,独立讲解课文,并接受老师的质询和学生的提问。由于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由学生个人操作,因此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加上学生有好胜、攀比的心理,问者诘其难,答者尽其善,气氛便变得热烈起来。这种活动,能使学生能言善辩,提高政治辩论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其中。这种让学生讲课的活动把目标教学的的各个领域融为一体,并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运用,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更为明确,参与更为自觉,学习更为主动,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在社会调查中导学

第6篇

1 在课外物理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按活动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物理实验、家庭物理实验、探索性物理实验、应用性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学生课外物理实验过程中,通过设计实验原理,查阅资料,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做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制作测定水的折射率实验仪器”课外物理实验活动;“摩擦因数测定仪”课外物理实验;教师要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进行指导,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出物理课外实验活动计划报告,教师对课外实验的可行性进行指导,保障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实现学生“我做了,我会了”.

2 以物理课外实验为载体,补充课堂教学不足

2.1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在物理实验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课外物理实验、小制作的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这些活动.如在高二,让学生课外进行“简易验电器制作”; “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等课外活动,利用废旧石英表做振荡电路特性实验;通过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教学体现出“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2.2 指导学生进行教具的制作活动

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利用演示实验提供的物理实验情景制作演示教具;学习了“电阻定律”知识后,指导学生制作“自制电阻器”;学习了“简谐运动”,让学生制作振动图象演示仪;学了“光学”后,让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等教学用具.学生在教具制作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满足了学生动手的要求,使物理知识在操作中进一步的理解和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我指导的物理课外实验小组在制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李月制作的《非纯电阻演示仪》获全国教具制作二等奖,张昭制作的《能量演示器》获甘肃省一等奖.有二十多人次获省市奖励.

2.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设计课外实验,撰写课外物理实验小论文

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安排学生进行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物理实验,它也是探讨和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例如:《厨房用刀上的力学研究》小论文等.

第7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思考

所以做好教学思考大有好处。可以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将教学中的光辉处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也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思考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思考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

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等。根据新课标理念,以下几种方法切实可行。

1.课堂讨论、辩论,学会合作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疑。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关于的性质,笔者在教学中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有人认为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对性质的热烈讨论。又比如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先投映出恩格斯和列宁评价拿破仑的两段话(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而列宁认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而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正确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撰写历史小论文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它包括写作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编演v史剧。参与历史课本剧的排演可以将对历史的理解与对历史学习的情趣完整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指导,的确能促成发展并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预期目标。毕竟学生通过主动阅读理解史料、编写剧本、掌握角色在情境中的扮演,学习相当主动,收获自然丰富!其实历史剧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有趣的台词,滑稽的动作,更在同学间互助研究剧情发展的可能性上所体会出来的心得。

4考试。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学习档案。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教学思考注意事项:

1.思考时除了思考一般性的教学问题之外,应注意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思考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8篇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第9篇

10年前,TVB改编自黄易同名小说的《寻秦记》,在东南亚刮起一股强劲的穿越飓风,小说、电视剧、同名网游、漫画书的连锁商业效应,使《寻秦记》成为一个成功的娱乐品牌。同时,也引来众多跟风之作。先是难以计数、良莠不齐的网络穿越小说大跟风。低门槛、高娱乐化的穿越小说们,在鱼龙混杂的穿越市场,逐渐细化着穿越类型,秦穿、汉穿、明穿、清穿……的大行其道,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寻秦记》之后,内地计有15部穿越类型剧搬上荧屏,如《穿越时空的爱恋》、《魔幻手机》、《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但均未能再现当年《寻秦记》的火热场面。

2011年春节之后,一部清穿剧《宫》的播出,引来各方热议,评论者呈两级分化状态。追捧者视其为现代青年爱情、成长宝典;贬抑者称其撰改历史,抄袭模仿、天雷阵阵。据制片人于正介绍,湖南卫视十点档,《宫》的收视率连续36天稳剧第一,最差时为1.88,最高峰值达到3.08,收视率为阶梯式上升态势,市场份额为16.68%,这是湖南卫视五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剧。

《宫》的强劲收视成绩,无疑引领“穿越”风潮再度回归。2011年,已有不少穿越题材剧十万火急前来分羹。目前,根据清穿小说《步步惊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即将杀青;而《仙剑情缘》、《梦回三国》等剧集,也已进入拍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