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Abstract: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has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the unique risk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makes the risk assessment more especially on methods. The article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ar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s new application skills.
Key words: project;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risk;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98-03
0引言
从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可以看到项目必然存在不确定性。从众多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目风险的最大不确定性存在于项目的前期。三峡工程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是570亿元而在实际与争议中却是1000亿元到4000亿元,著名的珠海机场预测客流量1200万人与实际客流量70万人的悬殊,这些强烈反差存在的原因是在前期阶段决策者对项目的了解和认识还很缺陷,决策的依据建立在不够精确的预测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决策者的技术水平及价值观也容易产生决策结果的极大不确定性,这都必然使项目今后的开展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受到较大的影响。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做好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而风险分析的重点就是风险评价,评价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判断风险评价是否合理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对风险评价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选择运用。本文将针对目前在项目决策阶段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从中比较它们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希望能对从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风险分析的人员在合理选择风险评价方法上有所帮助。
1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类,有效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史蒂夫.J的针对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价方法的调查可以看到在前期决策阶段应用比较多的是调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敏感性分析。不过随着方法的改进和研究的深入,前期阶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调查打分法,概率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1 调查打分法调查打分法是利用专家的经验等隐性知识、直观判断项目每一单一风险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0~1之间的一个数,0代表没有风险,10代表风险最大,然后把各个风险的权重加起来,再与风险评价基准进行风险分析比较。具体包括三部分的工作内容:①识别出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并列出风险表;②将列出的风险表提交给有关专家,利用专家的经验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③收集专家对风险的评价意见,对专家评价结果做计算分析,综合整个项目风险分析概况并确定出主要风险因素。
1.2 概率树分析概率树分析是假定风险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构造概率树的基础上,将每个风险变量的各种状态取值组合计算,分别计算各种状态下风险评价指标值及相应的概率,得到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并统计出评价指标低于或高于基准值的累计概率,计算评价指标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1.3 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又称随机抽样法或统计试验法,是评价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随机发生器取得随机数,赋值给输入变量,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服从各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再通过随机变量统计试验进行随机模拟,达到求解复杂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数学仿真方法。此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取决于仿真计算模型的精度和各输入量概率分布估计的有效性,可用来解决难以用解析方法求解的复杂问题,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本原理:
假定函数Y=f(x1,x2,…,xn),其中x1,x2,…,xn的概率分布已知(常用主观概率估计)。由于Y=f(x1,x2,…,xn)未知或是一复杂函数,蒙特卡洛模拟法利用一随机数发生器抽样取出每一组随机变量(x1,x2,…,xn)的值(x1,x2,…,xn),然后按Y对x1,x2,…,xn的关系确定函数Y的值yi,yi=f(x1i,x2i,…,xni)反复独立抽样多次(i=1,2,3,…,n),可以得到函数Y的一批抽样数据y1,y2,…,yn。当模拟次数足够多时,可得出与实际情况相近的函数Y的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
1.4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的,是一种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把他们彼此区别开来。
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结构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1.5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数学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had于1965年提出来的。40多年来模糊数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各个领域,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模糊综合评价首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风险因素集U,接下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向量,建立隶属度,根据隶属函数对方案各目标的影响因素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按照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2常用风险评价方法利弊分析
为了能够结合实际项目合理地选择风险评价方法,必须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做深入的分析。
调查打分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节约时间,专家的经验越丰富,参与的专家越多,所得出的结论越准确。但是该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就是严重依赖专家的经验判断,如果参与评价的专家经验不足可能会造成评价的失误,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概率树法简单、易行,而且它的直观特点可以让我们分析比较出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大小关系。概率树法也存在着应用的局限性,风险指标概率分布的确定存在难度和风险发生产生的后果难以确定,而且风险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假设违背了现实事物之间相关性的哲学理念。普遍提到的工程项目投资基本上是周期长,投入资金多的项目,相应存在的风险因素也很多,如果仅仅用概率树法估计,在确定风险指标概率分布上会存在很大的难度。概率树法利用风险分析人员和转接的知识与经验或是历史资料,这样的依赖性使得该方法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此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风险因素较少的小型项目。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该方法要求对所分析的目标变量能用一具体的数学计算模型来表达,同时数学计算模型中的各种风险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可以用各种概率分布来表达他们的不确定性。在风险分析中会遇到风险输入变量的分解程度问题,一般而言,变量分解的越细,风险变量个数也就越多,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变量分解程度越低,变量个数就越少,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就越低,但能较快地获得模拟结果。对一个具体项目,在确定风险变量分解程度时,往往与风险变量间的相关性有关,而变量分解过细往往会使得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如果风险变量本身是相关的,模拟中将其视为独立变量进行抽样,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另外,在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中要准确地描述风险变量的风险程度、减少变量的个数,只选择对评价指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变量,同时,应用风险评价是一定要结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实践经验。另一个局限就是不同的决策者或风险分析专家的经历、工程时间背景以及所在企业经营状况等均不相同。因此,他们对风险的主观判断也会不一样。通常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又被描述为风险态度,不同的决策者对同样的风险环境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同样的风险评价结果的认识和信心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最后的决策采取的风险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层次分析法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相一致,有较广泛的应用性,易于理解和操作。最后综合分析出整个项目风险程度,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能系统地综合专家经验,更全面地看待项目总体风险,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风险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需要指出的是,判断矩阵是评价人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出的,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判断矩阵可能不同。而且层次分析法结论的质量依赖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因此,应多找几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和判断力强的人共同确定判断矩阵中的标度。层次分析法还存在这样的缺陷,由于受计算规则的限制,该方法不易用于复杂的项目中,且风险因素的数目不能太多,一般认为不宜超过9个。然而实践中,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往往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在应用该方法时有较大的困难,结果的可靠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解决模糊概念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模糊综合评价既有严格的定量刻画,也有对难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现象进行主观上的定性描述,把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并且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时,无论是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还是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人的主观因素的成分很大,各种因素的权重设置主要靠人为设定,导致决策的准确性不高。它们还有另外一个缺点是方法本身不具有利用新信息自动调整权重分配的功能,当研究对象样本增加新的数据时,不能记忆原有的知识并根据新增数据对权重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不能适应评价对象的不确定性。除此以外,风险指标的相关性、评价样本出现噪声数据等问题都会影响上述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对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论述分析可以总结概括出他们的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较明确,他们分属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整体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可以得到: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而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定量评价是在风险量化基础上进行评价,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应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就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蒙特卡洛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方法就是最科学的,而要针对具体项目采取适合项目的方法对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风险防范制定合理的对策,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最主要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结论与展望
阐述了常用的决策阶段风险评价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的适用范围,较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将定性与定量有力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得风险评价更为科学,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技术,要想识别所有的风险是不可能的,无需对风险评价的过分精确,否则劳而无功。风险的程度本身并没有实质的物理意义,仅仅表明采取行动的需要;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映出必要的事实情况。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在具体的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各种风险评价方法,以期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英,沈文.AHP法在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及风险防范[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3):63-66.
[2]张英,张翠英.基于AHP的建设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6(24):53-55.
[3]王家远,王宏涛.基于不确定AHP的建设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判[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 :48-53.
[4]朱彬,刘进.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2(B10): 206-208.
[5]任宏, 秦基胜.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巨项目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年1月(理论版): 45-47.
[6]代利明,陈玉明.几种常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4):95-98.
[7]包金玉.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英文版)[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增刊2): 5-8.
[8]Kuei-Hu Chang, Ching-Hsue Cheng.Evaluating the risk of failure using the fuzzy OWA and DEMATEL method [J].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
[9]WILLIAM T. HUGHES. Risk Analysis and Asset Valuatio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Using Stochastic Rent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5, 11:177-187.
[10]Zvi Safra, Uzi 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 [J]. J Risk Uncertain, 2009, 38:27-37.
[11]Toshio Nakagawa.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s and Maintenance Policies [M]. Springer Series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2006.
[12]JOHN QUIGGIN, ROBERT G. CHAMBERS. Risk Premiums and Benefit Measures for Generalized-Expected-Utility Theories [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8, 17:121-137.
[13]W. KIP VISCUSI. Risk-Risk Analysis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4, 8:5-17.
[14]F.K.Crundwell. Finance for Engineers --Evaluation and Funding of Capital Projects [M]. Springer London, 2008.
[15]Zvi?Safra, Uzi?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s[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9, 1:1-86.
[16]赵艳.风险投资项目中技术风险评价[J].价值工程,2008,(12):153-156.
[17]郭明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投资评判构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1):148-151.
关键词:化学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高速发展,各种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污染物等不断进入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日益加重,成为生态风险重要源头。为减少化学污染物的危害,对化学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十分重要。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是评估一种或多种压力下有害生态效应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现阶段研究得较多的是对化学污染压力的风险评价。我国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标准,针对评价各重点环节的实用方法进行全面阐述的文献较少见报,而这却是风险评价者在实际操作中所关心的内容。本文对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应用性的探讨,重点针对风险评价四部分核心内容——危害识别、暴露表征、生态效应表征和风险表征进行综述。
二、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
1.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风险源识别、受体分析和评价终点确定。通过对调查、监测和收集得到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造成风险的主要暴露源,并确定可能因此受到危害的对象——生物受体。评价终点是反映受体遭受污染物损害的指标体系,表征了生态系统的可测度特性,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
2.暴露表征
2.1暴露过程分析
研究暴露过程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与受体的特征。污染物对受体的暴露途径一般包括接触与摄入。接触是定量的,与受体接触压力的行为相关。摄入是受体对所接触污染物的有效吸收,与食物链、生物吸收因子、生物有效性、环境因子等因素相关。暴露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时间段,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通常将暴露时段上的平均强度作为暴露强度。
2.2暴露量估算
暴露量一般通过公式或模型来估算。以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的野生动物,可通过暴露公式来计算暴露量。对于水生生物而言,疏水模型是研究有机物富集的经典模型,但由于过于简化,与在实际环境中有较大差异,目前多用于水生生态营养级较低、定量要求不高的水生生物,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4,5]。对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根据其生理过程的研究成果,Nichols等[5]利用鱼体生理富集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鱼体有机物富集的过程,研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评估化学污染影响时,全面顾及整个食物网而不减少受体,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暴露量评估。Sharpe等[6]制定了估算食物网生物富集的框架,表征了水生物种、陆生物种以及鸟类的污染源及其转化过程。
3.生态效应表征
3.1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生态效应表征的基础,主要通过实验室研究的生态毒性数据来建立剂量-反应关系。目前美国EPA建立了比较详尽的毒性数据库ECOTOX,主要是针对水生和陆生动物和植物的单物种试验,在美国的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毒性数据库,毒性数据的获取也多参照ECOTOX数据库。
3.2 生态效应外推研究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剂量-反应关系往往不是通过试验直接得到的,而是应用外推的手段,来拓展实验室毒性数据的适用范围,解决某些数据无法获取的问题,从而建立剂量-反应关系。通常外推包括物种间的外推,评价终点间的外推以及不同场所与条件的外推。许多外推方法受数据库的限制,若缺少充分经验或对作用机理不了解,外推的不确定性很大[1]。
4.风险表征
4.1 定性方法
风险表征包括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评价所需的信息量少,评价结论包含的信息量也少,一般只有在低层次评价或者数据有限,评价无定量要求的场合中使用。Long等[7]对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阈值进行了研究,用风险评价的低值ERL(effects rang-low,生物效应几率50%)及中间值ERL-ERM分别表示有生态风险或偶尔存在生态风险,来评估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可能对生物产生的生态效应。
4.2定量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在生态风险评价中较为常用,主要包括风险商法、指数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风险商法。风险商法是用环境暴露浓度与相应效应表征中的毒性数据相比,得到风险商值。用于表征生态效应的毒性数据亦称为毒性终点值,通常选用半致死浓度值、半数效应浓度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值等。指数法主要有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使用最为广泛,它是1980年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针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8]。概率风险评价法是将环境暴露浓度和毒性数据的点估计用其分布的概率来表示,以计算风险存在的可能性。由于毒性数据是用概率表示,概率风险评价考虑到了不同物种受体间的差异,已被用来估计种群或群落暴露于潜在危害物时对这些物质的不良反应[9]。概率风险评价一般用图形来表征,常见的有概率密度曲线、联合概率曲线、累积分布曲线等。
三、展望
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即将在国内外更加广泛地使用。展望未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1.评价趋向于更大尺度与更高层次。环境污染的区域性与严重性,决定了大尺度评价以及更准确的风险定量是必要的。
[关键词] 风险分析方法评述
风险管理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记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即要对风险进行分析量测,确定出风险大小,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可用于指导操作的信息。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第一,根据风险辨识的结果,构建起合适的数学模型。第二,通过专家调查、历史记录、外推法等,获得所需的、基本的可用信息或数据,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将信息量化。第三,选用适当的模型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视具体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第四,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判断风险大小。在风险评估中为了获取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常常会运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主观估计法、概率分布分析法等方法获得了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常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层次分析法,模枷逻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法,故障树分析法,贝叶斯理论,影响图法和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等。
当前,存在很多风险分析的理论,这些分析方法遵循了基本的风险评估流程,但在具体实施手段和风险的计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本文从计算的角度,按定性、定量和综合的方法对风险分析方法进行评述。
一、定性分析
1.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可以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其定量分析。它主要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是复杂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分析,由总体至部分,按树状结构,逐层细化,画出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和其发生概率。故障树分析采用树形图的形式,把系统的故障与组成系统的部件的故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故障树分析首先以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作为目标(称为顶事件),从顶事件逐级向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称为底事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事件,直至所要求的深度,得出分析结果。
2.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又称决策树分析,是风险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给定系统事件的情况下,分析该事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结果,从而评价系统的可能性。
事件树给出初始事件一切可能的发展方式与途径,事件树的每个环节事件(除顶事件外)均执行一定的功能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且均具有二元性结果(成功或失败)。事件树虽然列举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事故序列组,通过各种事故序列组的中间步骤可以整理初始事件与减少系统风险概率措施之问的复杂关系,并识别事故序列组,从而计算每项事件序列发生的概率。
3.原因与结果分析
原因与结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analysis, CCA)是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的结合。它采用了原因分析(故障树分析)和结果分析(事件树分析),CCA的目的是识别出导致突发后果的事件链,根据CCA图中不同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不同结果发生的概率,从而确定系统的风险等级。
4.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risk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RMECA)通过分析产品所有可能的风险模式,判断每一种风险对系统和信息安全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找出单点风险,并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其危害性,以此发现系统中潜在的薄弱环节。RMECA首先按规定的规则记录系统中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然后分析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影响并确定单点风险,将每种风险模式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进行排序,从而发现系统中潜在的薄弱环节。RMECA由两部分工作构成,即风险模式影响分析(risk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RMEA)和危害性分析(criticality analysis,CA)。在进行这种分析时应把所研究的每一种分析看作是系统唯一的风险。RMECA是CA的基础。通过对系统风险损失或指定风险模式下的风险损失的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系统所存在的潜在经济损失期望值,从而为选择控制方式、应急方案等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5.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一种定性的预测方法,通过背对背群体决策咨询的方法,群体成员各自独立工作,然后以系统的、独立的方式综合他们的判断,这样克服了为某些权威所左右的缺点,减少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使预测的可靠性增加。利用德尔斐法进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时,其步骤如下:(1)在风险明确之后.要求群体成员通过填写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完成问卷。(3)把问卷凋查的结果在另一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4)把整理和调整的结果分发给每个人一份。(5)存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启发出新的解决方法,或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6)如果有必要,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大家意见一致的解决方案为止。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定性分析还有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Markov分析方法等。
二、定量分析
1.故障树分析
用故障树分析进行风险的定量评价时,首先是求解出“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然后通过逻辑关系最终得到“顶事件”,即所分析的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采用故障树分析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需要知道各个底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工程实际能给出大部分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的数据时,可参照类似情况对少数缺乏数据的底事件给出估计值;若很多底事件缺乏数据且不能给出恰当的估计值,则不能采用该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风险评审技术
风险评审技术(venture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VERT)是以管理系统为对象,通过随机仿真手段,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VERT是适应一些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决策问题而开发的网络仿真系统。它是通过丰富的节点逻辑功能,控制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流向及相应的活动。在每次仿真运行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这些参数流在网络中按概率随机流向不同的部分,经历不同的活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最后到达某一终止状态。在用户多次仿真后,通过节点收集到的各参数,可以了解系统风险或危害情况供辅助决策。如果网络结构合理,逻辑关系及数学关系正确,获得的实际数据又是准确的,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研制的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从而评价出系统研制的风险。
三、综合分析
1.概率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概率评估
概率风险评估(probability risk assess, PRA)和动态风险概率评估(dynamic probability risk assess, DPRA)是定性评估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它以事件树和故障树为核心,将其运用到系统安全风险分析领域。其分析步骤如下:(1)识别系统中存在的事件,找出风险源。(2)考查各风险源在系统安全中的地位及相互逻辑关系,给出系统的风险源树。(3)标识各风险源后果大小及风险概率。(4)通过逻辑及数学方法对风险源进行组合,获得系统风险的度量。
DPRA运用主逻辑图(master logic diagram)、事件树分析(ETA)以及故障树(FTA)综合对风险进行评估,将系统逐步分解转化为初始事件,然后确定导致系统失败的事件组合及失效概率。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缺乏统一度量标尺的复杂问题分析,可以解决用纯参数数学模型方法难以解决的决策分析问题。AHP首先对系统进行分层次、拟定变量、规范化处理,然后在评估过程中进行系统分解、安全性判断和综合判断。它的基本步骤如下:(1)系统分解,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通过单层次计算进行安全性判断;(4)层次总排序,完成综合判断,给出风险评价的结果。
3.模糊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the fuzzy analysis,FA)将风险分析中的模糊语言变量用隶属度函数量化。由于在具体项目或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难于精确描述的指标,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是确定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给出风险综合评价的等级集。主要步骤有: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模糊矩阵的统计确定;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出风险的最终综合价值。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灰色系统理论、贝叶斯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都可以应用于风险的评估。
四、结束语
风险评估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定性风险可以快捷地对资源、威胁、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估.并对现有的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政策走向以及特殊实例等非量化资料,对系统风险状况做出判断。定性分析方法,优点是全面、深入,缺点是主观性太强,对评估者要求高。
定量风险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逻辑基础上,对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进行定量的描述,其分析的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可信度也大大增加。定量分析的优点是直观、明显、客观、对比性强,不足之处是简单化、模糊化会造成误解和曲解。
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风险评估列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目前风险评估的方法总体来说分三大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是对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以定性的方式进行描述,其评估结论受评估人员经验的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定量方法具有精确性,可以弥补定性评估方法的不足,但是,定量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对所有的重要因素进行量化是困难的,获得更多的数据需要更高的成本。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风险评估中,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是必要的,两者可以互补其不足。模糊综合评价法即是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提出了企业在风险评估时可操作的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其次,识别与上述目标相关的风险。再次,评估上述被识别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最后,针对风险的结果,考虑适当的控制活动。依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即两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一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构建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一是确定评价因素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集,表示为:U={u1,u2,…,um},同时可以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建立二级、三级等多层次的指标集。根据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从两大方面、十个因素衡量,确定的因素集如下:一级因素集为U={u1,u2}={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二级因素集为U1={u11,u12,u13,u14,u15}={人力资源因素,管理因素,自主创新因素,财务因素,安全环保因素}。U2={u21,u22,u23,u24,u25}={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三级因素集为 U11={u111,u112,u11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依此类推,可确定其他三级指标因素集。
确定方法有统计法、试探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该方法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采用1~9标度方法,根据各层次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利用AHP软件得出各层次的指标权重,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数的分配是合理的。由AHP软件得出各层次权重集为:一级指标权重集A=(0.75,0.25)。 二级指标权重集A1=(0.0577, 0.2471, 0.5072, 0.1438,
0.0443)。A2=(0.2129,0.0656,0.5208,0.0939,0.1068)。三级指标权重集A11=(0.4667,0.4667,0.0667)。A12=(0.429,0.1283,0.0652,0.3775)。A13=(0.1429,0.8571)。A14=(0.126,0.4161,0.4579)。 A15=(0.2,0.4,0.4)。
A21=(0.1622, 0.1863, 0.3518, 0.1863, 0.1134)。 A22=(0.5,0.5)。 A23=
(0.4127,0.2135,0.0473,0.2365,0.09)。A24=(0.3333,0.6667)。A25=(0.75,
0.25)
三是确定评语集并赋值。V={v1,v2,v3,v4,v5}={低,较低,中等,较高,高}={1,3,5,7,9}根据对评语的赋值将1~9等分成五级,对应相应评语,设计定量评价标准如表2。
四是确定模糊评价综合矩阵。请20位专家对某企业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第三层因素进行评价,根据专家评价结果汇总,如表3。
根据表3,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即是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对象对评语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R=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子因素层指标来看对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rij的值可由德尔菲法确定,整理专家评分表得到专家对末级指标的评语,根据表3可计算出各个因素的隶属度,其中 R11=0.75 0.15 0.05 0.05 00.55 0.35 0.10 0 00.45 0.30 0.10 0.10 0.05,其他矩阵Rij依以此类推可以得到, i=1,2; j=1,2,3,4,5。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评价法不仅可以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进行评价和排序,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的所属等级。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A?誘R=(a1,a2,…,ap)r11 r12 … r1mr21 r22 … r2m… … … … rp1 rp2 … rpm=(b1,b2,…,bm)=B
一是各层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从评价指标体系最末层开始进行评价,依次对各层风险因素经行评价。
对第三层级因素做综合模糊评价,则有:
B11=A11?誘R11=(0.6067,0.2334,0.0700,0.0233,0)
B12=A12?誘R12=(0.0377,0.1452,0.3345,0.0621,0.0429)
B13=A13?誘R13=(0.0286,0.0929,0.0143,0.0071,0)
B14=A14?誘R14=(0,0.2126,0.4855,0.2040,0.0979)
B15=A15?誘R15=(0.0100,0.2500,0.2900,0.0500,0)
B21=A21?誘R21=(0.0162,0.2326,0.4495,0.2573,0.0443)
B22=A22?誘R22=(0,0.3750,0.1000,0.0250,0)
B23=A23?誘R23=(0.3600,0.4065,0.1802,0.0533,0)
B24=A24?誘R24=(0,0.0833,0.1833,0.0667,0)
B25=A25?誘R25=(0,1.1375,0.27921,0,0)
B11=(0.6500,0.2500,0.07750,0.0250,0)
B12=(0.0606,0.2333,0.5374,0.0998,0.0689)
B13=(0.2001,0.6501,0.1001,0.0497,0)
B14=(0,0.2126,0.4855,0.2040,0.0979)
B15=(0.0167,0.4167,0.4833,0.0833,0)
B21=(0.0162,0.2326,0.4495,0.2573,0.0443)
B22=(0,0.7500,0.2000,0.0500,0)
B23=(0.3600,0.4065,0.1802,0.0533,0)
B24=(0,0.2499,0.55,0.2001,0)
B25=(0,0.8029,0.1971,0,0)
对第二层级因素综合评价,根据第三层级评价的归一化处理结果,得出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1=[B11,B12,B13,B14,B15]T和R2=[B21,B22,B23,B24,B25]T,并进行模糊评价:
B1=A1?誘R1=(0.1547,,04508,0.2791,0.0843,0.0311)
B2=A2?誘R2=(0.1909,0.4196,0.2754,0.1046,0.0094)
对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B1=(0.1547,0.4508,0.2791,0.0843,0.0311)
B2=(0.1909,0.4196,0.2754,0.1046,0.0094)
最后,对第一层级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第二层级评价的归一化处理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矩阵:R=[B1,B2]T,并进行模糊评价:
B=A?誘R=(0.1658,0.4430,0.2782,0.0894,0.0257)
对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0.1655,0.4421,0.2776,
0.0892,0.0256)。
二是对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评定。为了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比较,可用等级分数矩阵计算综合评价值W。等级分数矩阵是对每一级评语进行赋值组成,即:C=(1 3 5 7 9)
可以得到企业风险综合评判值:W=B·CT=3.7351
同理,可以得到第一层指标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
W1=B1·CT=3.7726;W2=B2·CT=3.6439。
企业风险综合评判值为3.7351,对照表2评价分级标准可知企业风险属于二级,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且被评为“低”、“较低”的比率约为59%。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分别3.7726,3.6439都属于二级,都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对影响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判断,可得到第二层指标综合评判值:W11=B11·CT=1.9499。W12=B12·CT=4.7664。W13=B13·CT=2.9986。W14=B14·CT=5.3744。W15=B15·CT=4.2667。W21=B21
·CT=5.1618。W22=B22·CT=3.6000。W23=B23·CT=2.8536。W24=B24·CT=4.9004。W25=B25·CT=3.3942。
由综合评判值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排序,内部风险按照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自主创新因素依次降低,其中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人力资源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自主创新因素评估结果介于1~1.6之间为“低”属于一级风险;外部风险按照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依次降低,其中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
四、结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实际工作中,对于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多是定性的描述,而且很难对各个风险要素的关系和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模糊综合评价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仅对企业总体风险进行了评估,而且还可以对各个层次的风险因素水平进行判断和排序。由此,企业可以根据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持续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AHP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32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多、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上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上中小企业特有的风险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存有较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主要有以5C为代表的专家评判法、统计模型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把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界定为财务类与非财务类因素,然而由于非财务类因素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又很难确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会导致评判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找到一种能够同时处理多因素、主观性以及模糊性的评价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据此,本文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构建了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
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与以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不同,本指标体系将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因此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评价,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模糊的问题,能够综合有效地分析企业信用风险问题。
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根据表1中的评价体系,信用风险的评价因素集共有三层:目标层U为评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准则层A={行业状况A1、市场竞争A2、管理水平A3、财务状况A4、履约状况A5,创新水平A6}共六个因素,指标层a={a11,a12,…,a64}等共23个因素。
2.2 确定评语集
评语集是由评价因素可能出现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本文确定评语集为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信用风险很低、信用风险较低、信用风险一般、信用风险较高、信用风险很高。
2.3 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权重分析方法。
2.3.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T.L.Saaty教授提出的1-9比例标度法,邀请专家组比较两两因素间的重要程度,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
2.3.2 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构造的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的几何平均数:wi=∏nj=1aij1/n(i为行号,i=1,2,…,n);然后对向量wi=\[w1,w2,…,wn\]T进行归一化处理,令Wi=wi/∑ni=1wi,则向量Wi=\[W1,W2,…,Wn\]T即为指标权重。
2.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来判断该矩阵的可信程度。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公式为:CR=CI/RI;其中CI为一致性检验指标,可通过CI=(λmax-n)/(n-1)
计算;R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确定的,数值查文献可得;λma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公式为λmax=1n∑ni=1Awiwi。
检验标准如下:若CR≤0.1,则判断所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能够接受;如果CR>0.1,说明所检验的评判矩阵需要调整,待调整到能够接受为止。
2.4 确定隶属度
因为多层次评价体系中各个目标之间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难以对指标进行比较,所以在综合评价之前,首先确定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即计算隶属度函数值。在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时,应该区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2.4.1 定性指标的隶属度
定性指标难以定量表示,通常采用模糊统计法确定其隶属函数关系,即让参与评价的专家按照规定的评语集确定各评价指标所属的等级,统计指标属于各评语等级的频数mi,专家人数为n,则其隶属度向量raij=mij/n,raij表示评价指标ai隶属于评语等级j的隶属度。
2.4.2 定量指标的隶属度
假设评价因素集中每个因素对于其信用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都是按照一定的线性关系变化的,那么如果因素的指标值和其信用有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就可以得出第i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方法:r(x)=(x-xi)/(xi+1-xi),xi
2.5 计算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模糊综合评价向量是由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与隶属度向量构成的模糊评价矩阵组成的模糊合成运算。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用各指标层因素对应指标的权重与其模糊评价矩阵的乘积表示,即FAi=WAi・RAi(i=1,2,…,6),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FU=WU・RU。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等级。
3 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算例分析
本文选取南京市中小企业A公司为算例进行信用风险综合评估分析。
(1)首先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要求专家根据各层次指标间的重要度进行两两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利用AHP法计算的各指标如下:
WU=(A1,A2,A3,A4,A5,A6)=(0.066,0.193,0.101,0.231,0.379,0.077)
WA1=(a11,a12,a13,a14)=(0.172,0.135,0.270,0.422)
WA2=(a21,a22,a23)=(0.571,0.286,0.143)
WA3=(a31,a32,a33,a34)=(0.246,0.192,0.426,0.136)
WA4=(a41,a42,a43,a44)=(0.167,0.262,0.118,0.453)
WA5=(a51,a52,a53,a54)=(0.413,0.292,0.187,0.108)
WA6=(a61,a62,a63,a64)=(0.192,0.384,0.301,0.123)
(2)采用专家评分法,让各位专家依据评语表对该企业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级,其中定量指标隶属度的计算方法与上文一致,结合企业的经营数据以及行业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各指标的隶属度向量构成模糊评价矩阵R,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如行业状况A1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为:
所以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为:
FU=WU・RU=(0.0127,0.3496,0.5398,0.1447,0.000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以及评语表,可知V3的综合评定值0.5398高于其它等级,所以判定该企业的信用等级处于V3水平,信用风险一般,针对该企业进行授信的整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估把控的。
4 结论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特性,很难用以往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所以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充分发挥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分析定性和定量指标时的优越性,建立起一套多层次、完整、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也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关系复杂、种类繁多,使其评价指标之间可能存有关联性,这一点在本文中未深入探讨,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2]张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J].商,2015,(45):180-181.
[3]Altman E I. Credit risk measurement: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1):1721-1742.
[4]申菲,刘碧玉,颜爱民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5,(02):128-130.
[5]李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6]刘萍,申婧.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2,(06):51-54,59.
[关键词]物流外包;风险评价和控制;AHP-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4—0072—04
一、引言
关键词:职业危害;风险评估;职业卫生;分类;管理
1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以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目的,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判断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实际工作中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定性方法主要有经验法、类比法、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等,定量方法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一些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得出评价结论,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法、破坏范围评价法、风险指数评价法等等。
1.1传统的单项评价法常用定性法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有时也可对危害程度进行半定量的分析。单项评价法主要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调查资料和统计工具为基础,得出风险评价结论。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并明确要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
1.2 “格雷厄姆―金尼”评价方法也叫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以危险性等级为评价目的的一种定性、半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它简单易行,对于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评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实际经验对相关的自变量进行赋值,从而计算出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危险性的分数值,依此判别其危险程度等级。
1.3 风险矩阵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为危险严重性和危险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主要程序:①进行危害等级(HR)及暴露等级(ER)的评价;②通过公式Risk= 计算风险水平。
1.4 数学扩散模式是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风险分析的重要方法,是利用半球扩散理论模型,分析毒气扩散规律。半球扩散模型是一种有毒气体泄漏危害区域简单估算方法,闪蒸液体或加压气体瞬时泄漏后,有一段快速扩散时间,泄漏气体(或液体闪蒸形成的气)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可根据有毒气体的泄漏量、蒸气体积等参数计算危险性。
1.5 风险指数评估法该方法是参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工作场所中的作业环境条件,按一定的步骤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进行评估,计算风险指数,确定职业危害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存在问题及探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与类比法及检查表法等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相比较,其突出的作用是可以给出较清晰的定量或半定量的结果,其意义在于通过风险识别找出职业病危害风险源,是对职业暴露健康风险等级及突发性事故风险概率、事故发生后果的预测和评价,并为采取何种对策以便减少危害影响提供依据。
2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应该采取的措施
2.1加强职业卫生基础建设
针对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企业应该做到如下两点:①企业应该不断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的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建立合法科学的企业职业卫生的专业机构,②企业虽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但是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企业工作人员负责,不能为了一点利益赔上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2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极其重要,不可忽视。多设立检测机构,并且科学的选址。让检测机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监测力度。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为了节省一点生产成本而忽略对某些环节的检测。企业要加大对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χ耙挡∥:σ蛩丶觳獾闹柿亢退俣龋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的效益。
2.3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人员的管理
企业职业卫生人员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要做好对企业职业卫生人员的管理工作。第一,尽量保持岗位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不要频繁的换人,有利于对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展开。第二,企业要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所保障,比如为其定制保险,定期发福利,让工作人员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目前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以及职业病危害方面的控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虽然在设定管理体制与机器设备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方向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当然在这些问题之间,单位企业有一定的责任,不过这也推动了企业单位需要在职业卫生和职业危害风险这方面加上措施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爱萍,张钰.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调查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4):62-63.
[2]邱丽,井夫华,李军,等.职业卫生职能再认识与劳动者健康保障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101-102.
[3]刘素香.我国职业卫生形势严峻原因浅析及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1):17-18.
关键词:商业银行 外部信用评级 现状
1.商业银行外部信用评级原理及发展
信用评级,也称资信评级,是由专业的独立机构或部门,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采用一整套科学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定性、定量的信息对影响经济主体或金融工具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对这些经济主体或者金融工具在特定期间内按市场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达到为投资者服务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分为内部信用评级和外部信用评级。内部评级指的是由银行内部专业的信贷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债项进行的对方履行合同约定及还款能力和意愿的综合评定,其主要用途是在于自身的风险管理。外部信用评级,就是外部人根据其披露的公开信息以及提供的部分内部信息,在全面分析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信用质量作出综合评估,将各个商业银行划分为相应的等级,并用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向社会公众公开评级结果,用来揭示各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评级的起步相对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相对单一的金融结构。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设立,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那时银行发展主要依赖于居民存款,市场化的资金来源相对较少。在这种背景下,由于银行没有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需要,相应也就没有了银行信用评级存在的基础。随着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于2004年,工商银行于2005年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后,以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城市商业银行为辅的我国商业银行群体初步形成。资本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对银行评级的需求,我国银行评级业随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2.我国现有信用评级方法与思路
在我国, 2003年4月银监会分立之前,没有专门的银行监督机构,也没有一个可供市场参考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2006年银监会推出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同年一些社会评级机构也开始每年对国内部分股份制银行进行主动评级。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评级事业才逐步得到了发展。目前,在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外部评级的机构主要有银监会、中诚信和大公国际三家。各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与思路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一致,都包含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体系可作如下表比较:
所以,对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外部评级项目可作如下概括:
2.1基本财务面评价
三家评级机构对此都有涉及,其中银监会对基本财务面又细分为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状况三部分来分别评价,大公国际和中诚信是合并为一个方面来评价的。具体在评价时,三家评级机构又各有侧重:
在评价资产质量时,银监会采用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定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银行整体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及其有效性、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贷款以外其他资产风险管理状况。中诚信则采用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占股东资本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百分比、关注类贷款占不良贷款百分比来衡量。
在评价盈利能力时,银监会采用的定量指标包括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率、风险资产利润率,定性指标包括银行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趋势、银行盈利的质量,以及银行盈利对业务发展与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影响、财务预决算体系,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而中诚信采用的是拨备前利润平均风险资产回报率、净利差、净风险资产回报率等定量指标,大公国际主要使用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贷款净利息收益率、费用收入比、盈利稳定性等指标。
在评价流动性状况时,银监会采用的定量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定性指标包括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金的调配情况、流动性的管理情况、银行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银行头寸的能力。中诚信采用的指标有市场资金依赖度、贷存比。大公国际采用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比例、本外币存贷款比例。
2.2资本充足性分析
银监会采用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定性指标包括银行资本构成和质量、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能力、银行对资本的管理情况。大公国际除上述定量指标外,还设计了所有者权益 /总资产的定量指标和资本补充机制的可持续性的定性指标。中诚信采用指标与此类似。
2.3公司治理与管理评价
三家评级机构均采用了定性指标来进行评价:银监会采用的指标有: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中诚信采用的指标包括所有权结构、关联交易风险、管理策略及管理质量、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大公国际采用的指标包括所有权和组织结构、主要人员风险(主要是指董事长或行长经营风格、道德品质、个人学识等因素对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内部与关联方风险、信息披露质量、风险偏好等。
2.险管理评价
对风险管理的评价银监会主要侧重于市场风险的评价,其采用的定量指标包括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定性指标则有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控、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中诚信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则包含了多项风险,包括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六个方面。类似的,大公国际也在信用评级方法框架中对风险作了详细地阐述,他认为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采用的指标有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利息回收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等定量指标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程度、管理层风险偏好等定性指标。
2.5运营环境评价
银监会对环境的评价归为了不占任何分值的其他项,相对而言,中诚信和大公国际则把对银行所处环境的评价放在比较高的地位,如中诚信将银行的经营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监管环境、法律环境四方面进行了评价。而大公国际则采用了定性指标来衡量:如营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的影响、监管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2.6运营价值评价
银监会在《内部指引》中对此未曾涉及。而中诚信认为品牌价值反映的是银行在某一特定地域市场或业务领域中市场地位的稳固程度,其在评估银行的品牌价值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定位、可持续的市场份额、业务的地域集中度、收益稳定性与多元化。对银行营运价值的评估也是大公国际银行评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银行的运营价值主要是指银行可以藉此获得长期稳定的、超出平均利润水平的盈利的优势或能力,这种优势或能力可以产生自银行的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其采用的指标包括资产规模、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等定量指标和收入多样化程度、营业区域覆盖范围及分散化程度、收入稳定性等定性指标。
2.7外部支持
与银监会不同,是否存在第三方的支持是中诚信和大公国际的分析师都仔细考虑的问题。中诚信认为与其他发债主体一样,银行的还款能力并不仅由其内在财务实力决定。 一家实力较弱的银行如果能在出现支付危机时获得第三方支持的话, 其还款能力也会获得增强(第三方可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股东、市场同业)。所不同的是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大公国际在考虑银行整体信用状时,结合中国商业银行所有权的特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外部支持对银行整体信用状况的影响:国家或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外部支持、股东对银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邓渊剑.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用评级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2009年6月
[2]张凌云.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研究,2010年5月
[3]中诚信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2007年6月
[4]大公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框架,2005年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