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废气防治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废气防治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废气防治措施

第1篇

本病多发生于犊牛和体弱牛群,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

1 病因

通常在奶牛遭受风寒感冒和饲养不当而使牛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可发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此外,机械性刺激或化学因素的作用,如吸人尘埃和刺激性氨和毒气、烟雾等,直接对肺刺激也可引发炎症。又如牛营养缺乏,幼弱老衰、维生素A和矿物质缺乏等,也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继发性病因,常见的有恶性卡他热、结核病、口蹄疫、子宫内膜炎和炎等,病原菌借血液或淋巴途径侵入肺部引发炎症

2 临床症状

病初呈现支气管炎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重,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或消失,眼结膜潮红,脉搏加快,可达90~100次/min。

呼吸困难,次数增多,可达40~100次/min。呼吸困难程度视肺部发炎面积大小而不同,发炎面积愈大,呼吸愈因难,张口伸舌,鼻端呈节律性扇动。体温高达39.5℃~41℃。呈驰张热。

在病的初期和末期鼻液较多,由于病变的程序不同,鼻液常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有时混有血液。

肺部听诊,在病灶部位病初肺泡呼吸音减弱,可听到捻发音。以后由于炎性渗出物性状改变,可听到湿性罗音,当各小叶肺炎灶互相融合,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充满渗出物时,肺泡呼吸音消失。

血液学变化,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并伴有核左移现象。

3 病理变化

肺部有炎症病灶,病变组织坚实而不含空气,病变肺组织小块投入水中即下沉。肺切面因病变程度不同而表现各种颜色。肺的间质扩张,被膜有浆液性渗出物浸润,呈胶冻状。

4 类症鉴别

4.1 支气管炎 该症状是咳嗽,流鼻液,听诊有干罗音、湿罗音,呼吸增数。由于支气管炎是缓慢发生,并不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的病程,不定热型,也无局限性浊音区和明显的全身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是长期咳嗽。

4.2 大叶性肺炎 症状是体温高,可达40℃~41℃,咳嗽,听诊有干、湿罗音,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而且呈稽留热,病程发展迅速,而在典型病例常呈定型热经过。肺部叩诊浊音区扩大,疾病的经过中,往往有铁锈色鼻液,以及X射线检查病变部呈现明显广泛的阴影。

4.3 牛流行热 体温升高40℃以上,呼吸增数、促迫,听诊肺泡呼吸音粗厉,流鼻液。该病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全身肌肉和四肢关节疼痛,步态僵硬、不稳和跛行,个别牛不能行走而卧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流涎,口边粘有泡沫。呈流行性发生。

4.4 胸膜肺炎 此病是体温升高、呈弛张热,咳嗽,呼吸困难、增数。肺部听诊有罗音。且有传染性,季肋区可听到磨擦音,叩诊有大面积浊音,且叩诊有疼痛。

4.5 牛巴氏杆菌病 体温升高到40℃~42℃,呼吸促迫,咳嗽。具有传染性,叩诊胸部,一侧或两侧有浊音区和疼痛,不愿卧下;咽喉型喉部肿胀热痛,眼红肿、流泪。

5 防治

5.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因素的刺激。若患支气管炎时,应及时治疗。怀疑由传染病因素引起的,应进行隔离观察,以防传染和蔓延。

5.2 治疗

(1)西药疗法 治疗原则是注意护理、消除炎症、祛痰止咳以及制止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排除。

①消除炎症 可用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2~3g,肌内注射,每8~12h1次;或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或10%磺胺二甲嘧啶注射液100~150mL,肌肉注射,1次/d;或用红霉素(4~8mg/kg.bw)、新霉素(4mg/kg.bw)、氨苄青霉素320万单位,溶于15~20mL蒸馏水中,缓慢向气管内注射。

②制止渗出 可用10%氯化钙注射液100~200mL,静脉注射,1次/d;或用双氢克尿塞0.5-2g,碘化钾2g,远志末30e,温水500ral,一次口服,1次/d。

③祛痰止咳 病牛呼吸困难,可肌注氨茶碱l-2g;或用3%过氧化氢溶液500ral,25%葡萄液溶液1500ral,静脉点滴注射;或皮下注射5%麻黄素注射液4-100ral。

第2篇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自从我国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猪瘟疫情仍在小范围内不间断地流行。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典型猪瘟是我国猪瘟一直持续不断发生的主要疫病,其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特征和免疫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典型猪瘟不同的特点。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与流行特点

1.1 流行特点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形式多样化、广泛化,发病方式混合化,缺乏典型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临床症状,疫情较缓和,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死亡率低,多呈散发。多数猪场存在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成年猪发病较轻或症状不明显;中小猪和哺乳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带毒率为66%~100%不等,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育成及育肥猪生长迟缓或停止生长。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均不能将其彻底根治,但对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2 临床特征

通常非典型猪瘟病猪体温稍有升高,仅表现为微热或中热,潜伏期可达30d以上,有的可长达几个月,愈后表现为僵猪,发育停滞。发病猪只常出现后肢瘫痪、步行不稳、精神不振等症状,病猪口渴,喜喝脏水、泥浆等。有的感染带毒者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

1.3 病理特征

肾脏和膀胱无典型的小出血点等病变,大理石状淋巴结病变和脾出血性梗死等典型特征少见,有时可见淋巴结水肿或点状出血。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性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瓣、脾脏、胃、胆囊等。盲肠与回肠交界处附近可见少量溃疡,病程长的可见钮扣状溃疡,但不明显。胆囊多肿大、胆汁浓稠。

2 非典型猪瘟病因分析

2.1 母猪隐性感染

母猪隐性感染是目前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母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成为猪瘟病毒的主要宿主,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死亡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但毒力较低。由这种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免疫缺陷)猪,常导致猪瘟在猪场形成恶性循环,即猪瘟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后备母猪猪瘟亚临床感染。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母猪生殖器官产生病理变化,特别是卵巢的病理变化,可使卵泡结节化、降低或失去排卵功能,最终导致繁殖障碍。

2.2 仔猪先天免疫耐受

由母猪隐性感染和胎盘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败现象,除了出现上述生产水平降低的情况外,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隐性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病毒存在全身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其本身可不表现临床症状。感染猪在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形成仔猪先天免疫耐受。

2.3 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用RT-PCR检查带毒公猪自然所产死胎的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死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与带毒母猪原有的病毒基因型不同,而与带毒公猪的病毒基因型相同。试验证明,病毒不仅能通过母猪胎盘垂直传播,而且能通过公猪垂直传播,这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一旦种猪场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猪存在,就会引起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时刻都有发生猪瘟的危险。因此要预防猪瘟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及时淘汰带毒种猪,对种猪场进行彻底净化。

2.4 免疫水平低下

疫苗接种仍然是目前我国猪瘟防制的惟一手段,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保护力是举世公认的,近年的研究仍然支持这一观点。然而,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通常是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的。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免疫后抗体水平达不到,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此外,目前国内外在疫苗的使用剂量上差异也较大。由于免疫剂量不足导致猪瘟病毒亚临床感染,以致出现猪瘟持续性感染是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病形式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5 多病原混合感染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在我国养殖业中是十分普遍的问题,动物感染后除了引起各种疾病外,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可降低机体抗病力,造成免疫缺陷,增加猪瘟病毒的感染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三种病毒中任何一种病毒单独感染对低致病力的猪瘟病毒的毒力没有增强作用,但三种病原混合感染对低致病力猪瘟病毒的致病力却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猪瘟免疫监测,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开展猪瘟免疫监测可随时掌握猪群免疫状况,制订适合不同猪场的合理的免疫程序,随时淘汰免疫耐受猪,保持猪群的整体免疫水平在85%以上。

3.2 开展乳前免疫

乳前免疫又称零时免疫或超前免疫,是在乳猪出生后立刻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这是解决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常被一些猪瘟污染严重的猪场所使用,尤其是猪瘟持续感染的猪场。乳前免疫的抗原能够避开母源抗体并在机体内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答、较早地产生抗体从而发挥主动免疫作用。但超前免疫必须按规程使用,即在注射疫苗后1~2h才允许仔猪吃奶。乳前免疫后,应在仔猪35日龄和70日龄时各注射1次猪瘟疫苗(4头份/头)。

3.3 适时净化带毒猪

坚决淘汰带毒猪,慎重引种,定期监测。非典型猪瘟带毒猪的净化是控制猪瘟甚至消灭猪瘟的重要手段。具体的做法是一旦确认猪场存在猪瘟时,立即实施净化,对全场所有种公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法检查猪瘟带毒猪。只要检查出阳性(带毒)猪,一律立即淘汰,严禁将带毒猪作为种用,尤其在引种时严禁引入带毒猪。淘汰带毒猪后应清圈消毒,结合做好其他综合防制措施以建立新的健康种群,繁育健康后代。对可疑病猪就地隔离观察,凡被病猪污染的猪舍、环境、用具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每6个月进行一次净化,大约经过4次净化后,猪瘟便可得到完全控制,效果明显。

3.4 正确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以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制定合理免疫程序,还应注意疫苗从出厂到使用前全程都要保证冷链贮运。

3.5 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自繁自养可减少猪瘟的传入。为切断猪瘟传染源,对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要全进全出;最低限度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圈舍空出后应先清理污物,然后彻底冲洗,待干燥后用消毒力较强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或甲醛等消毒2~3次,再空圈7~10d后才可使用。日常消毒时要采用刺激性较弱的消毒剂定期进行带猪消毒。除自繁自养外,也可引进抗病能力强的优秀种猪和后备母猪进行品种改良和选育。

3.6 综合防制

非典型猪瘟的发病与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应激、传染性疾病等关系密切,必须积极加以改善和优化,注重其他疫病的有效防治,以增强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废塑料,降解塑料,裂解油化,环境保护

1前言

废塑料自然环境下很难直接被降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大量助剂、填料、溶剂等添加剂,会析出进入环境,从而污染土壤及水体。废塑料如粘有污染物,会吸引蚊蝇和繁殖细菌,危害人体健康。从能源角度,塑料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如果废塑料不加以控制、回收利用,将加重能源危机。

随着塑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和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废塑料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其污染问题,在其替代品开发和回收再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废塑料的环境危害

2.1对生物体的危害

通常组成塑料的高聚物是安全无毒的,但为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一般需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在有些聚氯乙烯制品中,加入量达35%~50%甚至更高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许多塑料中都加有含重金属的稳定剂、着色剂,这些添加剂可迁移到外环境。研究发现,这些添加剂在大气、生物质、水体、土壤以及河流底泥、城市污泥等介质中均有残留,且分解缓慢,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有类雌激素作用,能干扰内分泌,

甚至可能造成生殖功能异常。还有,在其单体聚合以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会残留有毒有害的单体和有毒有害的助剂,这些都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2.2对土壤、水资源的危害

农地膜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地膜多为聚烯烃膜,难以自然降解,破坏了土壤性状及肥料的均匀分布,影响其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土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难以存活,影响植物根系生长,最终使土壤板结,严重的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难以生长。

粘有污物的生活和工业废塑料无法回收利用,卫生填埋因其体积大而效率低,因其密度小造成填埋场地基松,使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危害地下水及周围环境。

2.3石化资源的浪费

合成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全世界每年数亿吨的塑料消费量,将产生上亿吨的塑料废弃物,如果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将对日益紧缺的化石资源产生巨大的浪费。

3 废塑料的技术防治措施

作为废塑料的技术防治措施目前主要是使用降解塑料和循环利用。

3.1开发使用降解塑料

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速度都比较慢。可降解塑料是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在保存期内可满足使用要求,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从而避免破坏环境。 塑料降解主要指大分子链的断裂,主要方式有光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增效、协同使用。

3.1.1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是利用光化学反应使大分子链的化学键断裂,塑料失去其物理强度并脆化,在自然力作用下变为粉末,进入土壤,在微生物作用下重新进入生物循环。光降解产品开发早技术成熟,但完全降解不容易,且完全降解的时间长。

3.1.2光-生物双降解塑料

光-生物双降解塑料是利用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制得的一类可降解塑料。和部分生物降解塑料一样是在母体中加入一些促进其降解的淀粉、纤维素、微生物聚酯、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产品使用后,在自然条件下,其化学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 此类产品在自然环境中只能降解为细小颗粒,不能完全降解,对环境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3.1.3生物降解塑料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能够100%生物降解的塑料。按其原料来源方式可分为来源于化石资源的化石基生物降解塑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以及以上两类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塑料。

化石基生物分解塑料是指主要以石化产品为原料单体,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如脂肪族聚酯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聚己内酯(PCL)、二氧化碳基共聚物(APC)等。

脂肪族聚酯。主要有PBS和PBSA (聚丁二酸/ 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S具有与PE、PP相近的优异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接近100℃,耐热性能良好,有能用现有通用设备加工成型的优良加工性能,且已生产规模化,由它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发泡材料、薄膜、注塑制品等。另外为提高材料性能,通过改性得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如PBAT(单体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其有与LDPE非常相似的加工性能,可挤出吹膜,不仅能与其他生物分解塑料如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PLA等共混吹膜,还可添加淀粉等天然材料吹膜成型。

聚己内酯(PCL) 是一种由ε-己内酯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理相容性,是植入人体的首选材料,可用作手术缝合线等体内材料。由于PCL 的熔点低(60℃),加之价格较高,所以很少单独使用。PCL 常与其他降解塑料共混使用,用作改性材料,以降低成本和改善性能。

二氧化碳基共聚物(APC)属于脂肪族聚碳酸酯类,是目前生物降解材料的热门研究课题,因为用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合成降解塑料,可利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可谓两全其美。APC 为二氧化碳(含量50% 左右)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乙烷,则共聚产物为PEC(二氧化碳/ 环氧乙烷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丙烷,则共聚产物为PPC(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丁烷,则共聚产物为PBC(二氧化碳/ 环氧丁烷共聚物)。目前产业化的有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共聚物。制约APC 发展的是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价格高,合成催化剂价格高且供应紧张,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中山大学孟跃中教授改进的优化合成工艺预计可降低60% 的成本,价格接近通用塑料。APC 合成技术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只有我国的企业有规模化生产,APC 类塑料突出的优点是其气体阻隔性比PET 和PA6高,接近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可再生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又分为天然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直接以天然聚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大豆蛋白等以及其衍生物或混合物为原料成型制成的生物分解塑料为天然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其中工业化的有热塑性淀粉和植物纤维模塑,但其性能稳定性及价格影响其应用普及。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是利用可再生天然生物质资源,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发酵产生的乳酸等单体合成的聚合物。如聚羟基烷酸酯类(PHA)、聚乳酸( PLA) 等

PHA为聚羟基烷酸酯类降解塑料,目前产业化品种有:第一代产品PHB(聚3-羟基丁酸酯),第二代产品PHBV(3-羟基丁酸与3-羟基戊酸共聚物),第三代产品PBHH(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物),第四代产品P34HB(3-羟基丁酸与4-羟基丁酸共聚物)。PHA类属于典型的生物降解塑料,具有综合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缺点为原料价格较高。

聚乳酸(PLA)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合成降解塑料,也是目前降解塑料中价格最低的品种,属于典型的生物降解塑料。PLA 的主要缺点是脆性大、耐热温度低及气体阻隔性差。目前针对PLA 脆性及耐热温度低的改性已取得重大成果,已广泛用于流延薄膜、片材、板材、注塑和纺丝等产品中。

共混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利用上述几种生物分解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产品。如PBS与淀粉、木质素、秸秆、壳聚糖以及各种棉麻纤维等的共混改性,既使共混后的复合材料可降解,又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充分利用天然材料,做到绿色低碳环保。

3.2废塑料循环利用

废塑料的处理方式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熔融再生、和裂解转化等方法。塑料填埋方法简单、处理能力大,但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且塑料在土壤中长期不能分解,使土壤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产生二次污染;塑料焚烧可以回收热能,但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特别是二f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废塑料的多样性和混杂性,熔融再生法得到的复合再生塑料性质不稳定,易变脆,存在质量问题和二次污染问题。废塑料裂解转化制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等)或化工原料,不但能有效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可成为最有效的塑料回收利用途径。

废塑料裂解油化技术是指通过加热或同时加入一定的催化剂,使塑料分解制取燃料油和燃料气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按裂解原理可分为热裂解法、催化裂解法、热裂解-催化改质法和催化裂解-催化改质法。热裂解法是通过提供热能,使废塑料大分子裂解,生成单体或低分子化合物,是最简单的废塑料裂解法;催化裂解法是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同时进行;热裂解-催化改质法是先进行热裂解,然后对热裂解产物进行催化改质;催化裂解-催化改质法是先进行催化裂解,然后对催化裂解产物进行催化改质。

通过催化作用,可有效降低裂解温度,并根据目的产物不同对产物选择性进行有效调控。催化剂性能直接决定芳烃、低碳烯烃等化工原料或液体燃料的产率与质量,在适当的催化剂和催化条件下,PE、PP、PS等可完全转化,且PS为裂解原料时,可以生成较高含量的苯乙烯单体。催化剂是废塑料催化转化技术的关键,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裂解油化新技术在市场上饱受追捧。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公司都已实现热裂解油化技术的产业化。上海同济大学与北京裂源环保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纤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攻关,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裂解炉,可连续稳定生产。产气率约15%~20%(wt%),产油率达到65%以上(按塑料量计),可以处理废塑料含量在30%以上的生活垃圾100吨/天,整个系统废塑料裂解的油、气、碳产品转化率不低于废塑料自身质量的99%,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现阶段,由于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只占塑料年消费量的1%左右,大量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石化原料生产的塑料,因此,降解塑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废塑料裂解油化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减少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齐桂莲.白色污染及其防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3):17.

[2]胡爱武.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途径[J].包装工程,2002,23(3):94-95.

[3]赵延伟.塑料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研究塑料包装[J].塑料包装, 2002,12(3):6-13.

[4]周卫平.塑料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化工,2000,20(6): 1-4.

[5]赵胜利,黄宁生,朱照宇.塑料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8, 17(6):2473-2481.

[6]翁云宣,金兰英,许国志.中国生物基与生物分解塑料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化工,2010,30(1):2-5.

[7]刘军,季君晖,张维等.生物可降解塑料PBS 与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41(8):1-3.

[8]王文广.生物塑料和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1,39(5):95-98.

[9]刘贤响,尹笃林.废塑料裂解制燃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3):348-351.

[10]Serrano D P,Aguado J,Escola J M,etal.Nanocrystalline ZSM-5:A highly active catalyst for polyolefin feedstock recycling[J].Stud.Surf.Sci.Catal.,2002,142:77-84.

[11]Serrano D P,Aguado J, Escola J M, etal.Performance of a continuous screw kiln reactor for the thermal and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olyethylene-lubricating oil mixtures [J].Appl.Catal. B,2003,44: 95-105.

第4篇

【关键词】废渣;污染;防治

1 绪论

在当今时代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时间里,引发城市污染的因素比较单一,最主要的污染性质就是生活污染,现在已经形成工业、农业、交通等多源污染的一个局面。根据前不久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的48个城市,其中遭受水污染的占城市居然占到了总数的91.4% ,由此可以看出在城市污染问题里,地下水污染是最为普遍存在的一项。

2 主要废渣的基本情况

人类不管是进行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废渣,这些废渣都属于本文论及的范畴。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推进,产生的暂时无法进行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废渣也出现的越来越多,例如煤矿剩下的煤渣,锅炉运作剩下的炉渣,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渣等,但是目前的阶段里还无法对废渣进行很好的处理和利用,这随着而来带来的后果就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无法避免的严重污染。

(1)矿渣:矿渣在日常污染的废渣里面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项,通常可以占到总量的60%左右,其中的主要组成就是采矿业产生的废渣。根据调查,可以从数据中得知,这些废渣里含有许多有毒的金属元素,很容易给排放的局部地区带来污染。

(2)铁矿废渣:我们国家的东北某省是我国铁矿石的主要产区,其中有两个地级城市每年的废渣排放量中铁矿废渣都要占到40%,这些废渣里还有大量的有毒物质,给排放的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有色金属和硫化物矿渣:这一类废渣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废弃尾矿。这一类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镉的含量可以达到0.3~0.6%、汞的含量可以达到0.1%,这样就造成镉和汞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另外选矿工作还要添加一些药剂,所以选矿产生的废水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4)化工渣:东北某省有着发达的化工业,化工种类五花八门,大约有20多种,其中一项铬污染是最为严重的。

(5)冶炼废渣:主要指冶金行业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渣,比如炼铁产生的高炉渣和炼钢产生的钢渣。大部分冶炼矿渣主要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铁。其中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铝占90%以上。此外,某些矿渣中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钛、氧化钒、氧化钠、氧化钡、氧化磷、三氧化二铬等。目前此类固体废渣产生量非常大,渣中含可溶有害物质如处理不当就可能渗入地下对水质造成危害。

3 废渣对地下水的污染及特征

3.1 矿渣对地下水的污染

废渣同样会给地下水带来严重的污染,这一类污染主要是因为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溶解到地下水里面,使地下水的水质发生改变,水质也就随着恶化。许多工业废渣都可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就是铬渣污染。举例来说,一个厂铬渣堆放量有25t之多,这些废渣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也就是六价铬,含量高达(0 .85%),还有三氧化二铬,含量高达( 5 .52%)。除了上面所说的铬,还有铁、钙、镁、铅、硫化物等等污染物,这些废渣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都会很容易渗透到地下,这样一来,地下水里面含有的六价铬含量严重超标,达到了871mg/L,与正常的饮用水标准相比较的话,超过了标准1 140倍,导致了长达15 km的带状污染区出现,该地区主要的污染就是铬污染。

一家石油化工厂从前的时候地下水硬度只可以达到12,其中氯含量高达12.7mg/L,酚的含量高达0.0665 mg/L,氰的含量高达0.002mg/L,铬的含量高达0.002mg/L,汞的含量高达0.0025 mg /L。后来开始堆放1500t铬渣在厂子里面,从此以后,便对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此后的十几年里面,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六价铬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当地的丰水期里面,含量可以达到0.6~2mg/L这样的数值,与饮用水标准相比较的话,超过标准12~40倍左右。目前,6眼井已经完全报废,但是其他各类矿渣依然对地下水继续造成严重的污染。

3.2 废渣对地下水污染特征

废渣要对地下水进行污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废渣里面的有害成分一定要与水可以融合,二是水体可以对矿渣进行溶解,并且该水体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相补给的关系。

根据调查以及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废渣对地下水水质具有以下的污染特征:

(1)废渣中往往含有可以溶解于水的有毒有害成分,借助降水的溶滤作用,可以迅速渗入地下水当中,其中的有毒物质在地下水的含量之间存在着同步、正向的关系。

(2)地下水岁寒有的毒物含量在丰水期时候可以达到数值的到最高点,此后有毒物的含量随着水量的减少开始递减。

4 防治措施

(1)加大监测工作的实行力度,针对地下水质一定要进行密切的监测,这样才可以及时对地下水污染状况以及污染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也就给地下水的管理和防治在科学层面上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依据。

(2)认真把评价工作完成好,现阶段里的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呈现出无法统一的整体情况,评价标准和方法均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经验出发,这样一来,评价上就带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评价结果往往会出现或高或低的偏差,导致最后各个地区所有的评价归纳到一起的时候,横向对比的工作无法开展起来。所以,一定要加大评价工作的研究力度,找出最佳的方法完成评价工作。

(3)加强科学研究:污染源控制才是研究解决的重点难题,国家工业颁布推行的三废排放标准一定要认真遵守起来,这样才可以把环境的危害尽量减轻。

(4)针对矿山矿渣,可以选用回填采空区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复土造田,同时对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冶炼矿渣可以制造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砖、混凝土骨料等,固体废料变废为宝的同时,还防止了可溶部分被水溶解后渗入地表污染水质。

参考文献:

[1]王丽楠.水环境污染简析[M].东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54.

第5篇

关键词:施工工程 施工过程 环境保护 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市政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于是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态平衡。因此,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施工技术要点,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市政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各个领域,施工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废弃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若是没有对这些施工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就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就容易产生恶臭味,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也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阻碍。此外,施工废弃物还能分为有毒废弃物和无毒废弃物,无毒的废弃物必将容易处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小,而有毒的废弃物,不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大,甚至很容易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有毒废弃物有:废弃化工材料、工业棉布、各种有毒清洗液等。

(二)大气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加上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而由于空气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大等特点,一旦施工中产生扬尘、排放废气,就必定通过空气大范围的快速散播,从而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施工中使用的油漆、涂料等材料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市政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排放的废气将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一旦大气被污染,人类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也被迫会吸收这些废气、扬尘等有毒害气体物质,这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噪音污染

导致噪音污染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噪音还有大小和层次不同之分。而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所发出的噪音,主要包括打桩机、切割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另外,市政工程中的焊接施工也会产生噪音污染。一旦产生噪音污染,不论噪音大小或是什么层次,都必定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扰乱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四)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大量的水,例如现场喷洒、现场冲洗、生活用水等,若是这些水在使用后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那么就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携带着浓烈的恶臭味必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污水是市政施工企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探析

(一)施工废弃物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废弃物的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仔细检查和辨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认真分析这些废弃物的来源,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二是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勘察,对于能够进行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应特别挑选出来并合理安排在另一边,这样能够为后续施工这些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便利。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应针对废弃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三是对于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通常是采取运输出施工现场的处理方式,为了确保废弃物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场地,安排合适的运输路线,运输路线一般不宜太远。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空气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扬尘,例如挖土机开挖土方产生的扬尘,应事先将开挖土方或周边地面喷洒适量的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产生的扬尘量;第二,若是市政工程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则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的设置,将产生的废气从通风管道中排除;第三,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设置专用运输道路,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并在运输道路上进行洒水防尘工作。

(三)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机械设备是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应针对机械设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混凝土搅拌机产生的噪音,采用商品混凝土能有效避免噪音的出现;切割机产生的刺耳声,应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材料进行仔细统计,然后专门安排在某一时间段统一进行切割,将切割现场设置机械棚、隔音层等防噪音设施;第二,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施工机械在运行中由于发生故障而产生噪音;第三,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的鸣笛声和发动声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

(四)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为了避免水污染情况的出现,施工场地应与水源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若是施工现场临近水源地,则必须对水源地采取隔离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污水对水源产生污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污染排出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以便工程施工污水合理排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可以直^地感知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大,然而城市环境质量高低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处理好市政工程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慕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6):155-155.

第6篇

关键词:矿山采选 环境影响 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也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本文以浏阳某铜多金属矿为例,从空气环境、固体废物及噪声等方面分析了矿山采选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各污染要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矿床是一个以铜为主,并有钴、硫共生的多金属矿床,其铜、钴资源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体埋藏深度较大,矿区面积约3.8268km2。采矿开采方式采用地下开采,采矿方法采用浅孔爆破落矿的分段空场采矿方法。选矿工艺拟采用混合浮选流程,采选规模为15万t/a。

2、环境影响分析

2.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空气的环境影响主要为采矿井下通风废气、选矿工序产生的粉尘及尾矿库干滩扬尘等。其中,采矿井下通风废气主要是井下采掘、凿岩爆破、矿岩装卸、放矿运输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矿岩粉尘和含NO2、CO等有害气体,通过分析,年产生粉尘量约为3.22t、NO2约为3.22t、CO约为3.96t,若不加经治理将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尾矿库将采用上游式筑坝法,选矿尾矿在尾矿库内堆存过程中会产生干滩,尾矿库干滩在有风天气会产生扬尘。

2.2 噪声环境影响

工程采矿生产中的噪声主要来自于井下凿岩和爆破、通风机、井下矿石运输等过程中。其中,爆破噪声为瞬间噪声,强度一般为110~120dB(A);其它噪声强度一般为70~90dB(A)。选厂噪声主要来源于破碎机、球磨机、浮选机、搅拌机、水泵等,噪声值范围在88~105dB(A)之间。上述噪声如不加以治理,将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3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废石产生量为42000t/a(140t/d);工程竣工后选厂尾矿产生量约为127138t/a(423.79t/d)。若对采矿废石和选矿尾矿堆存不当,将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及下游居民的安全造成严重的灾害。

3防治措施

3.1 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3.1.1采矿井下通风废气防治措施

由于本项目采矿采用湿式作业,并在各产尘点和通道加强洒水、喷雾,可有效降低坑内粉尘,同时拟在井下设置单翼对角式通风系统,由通风机排出的污风中粉尘排放浓度可以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中表5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评价建议合理布置炮眼,控制矿岩的块度,尽量避免和减少二次破碎;采取喷雾降尘及水封爆破;同时,在产尘量较大的工作地点,岗位操作工人应配备个体防护措施,如防尘口罩、防尘工作服和防尘工作帽等。

3.1.2选矿粉尘防治措施

由于选矿车间为仓库式较密闭车间,选矿粉尘因被建筑物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拟在粗碎、细碎(圆锥破碎)、筛分工序分别设置喷雾装置,除低粉尘的产生量,各工序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采用泡沫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经15m排气筒外排。同时,拟在选厂周边建设绿化带,如种植马尾松等防尘、吸尘能力强的树种,同时起到净化空气,隔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选矿粉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1.3尾矿库干滩扬尘

尾砂库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尾矿的不断堆积,将有越来越多的尾砂于尾矿库干滩上。由于本项目尾矿库采用上游式堆坝法,坝上均匀放矿,尾矿干滩面积不大,约5000mm2,且尾矿设计粒径为-200目占70%,其尾砂泥浆胶结性较好,加上当地气候湿润,所以尾矿库产生的干滩扬尘不大。因此,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点的影响较小。

3.2 噪声防治措施

工程采矿生产中的噪声主要来自于井下凿岩和爆破、通风机、井下矿石运输等过程中。采矿生产中的噪声只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对地面声环境影响极小。通过对工人采用配戴耳塞等个体防护措施,井下通风机、凿岩采矿及运输噪声对工人影响均不大。

工程选矿生产中的噪声源主要有破碎机、球磨机、水泵等,噪声强度一般在88~105dB(A)之间。同时,在选厂周边建设绿化带,如种植马尾松等形成隔声屏障,有效地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选厂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

3.3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3.3.1采矿废石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对采矿废石进行了毒性浸出鉴别试验,本项目采矿废石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石部分可用于回填采空区、地面修路和平整工业场地等,部分(26000 t/a,90 t/d)堆放在的废石场内。定期检查维护拦石坝、导流渠、截洪沟等设施,发现有损坏、堵塞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常运行,避免垮坝对下游造成影响等。

3.3.2选矿尾矿处置措施

本项目选厂尾矿产生量约为127138t/a(423.79t/d),初期拟采用自流方式通过管道输送到距选厂NW面约300m(直线距离)处尾矿库内堆存,后期需配输送泵。尾矿库的库址基本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Ⅰ类场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同时,对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l-90),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见表12-1)对尾矿库选址合理性进行了评价,通过以上分析,尾矿库存选址与周边环境是相融的,其选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尾矿库的建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尾矿库必须经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

3.4 企业环境管理措施

建设方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1人,对与本项目相关的环保问题进行综合管理。按照GB/T2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和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尾矿库、废石场的管理,实行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第7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二次污染 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是一项旨在削减废水中COD和NH3-N排放总量的环保工程,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恶臭气体、噪声和固体废物等二次污染问题,在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环评的过程中,必须高度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次污染物问题,并提出切买可行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一、恶臭气体防治措施分析

1、恶臭气体主要来源及成份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恶臭的化合物种类较多,相关研完和监测表明:城镇污水厂臭气中含有的污染物中以H2S、NH3最为常见。硫化氢主要来源于硫酸盐的转化和舍硫有机物的脱硫,氨气则是由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经过厌氧硝化和好氧硝化产生的。

2、主要治理措施

多年来,我国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大多靠设置防护距离来解决臭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已不能单纯靠设

置防护距离来解决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污染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来消除其污染影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工程除臭方法包括:

(l)水清洗和化学药剂清洗除臭法

水清洗是利用臭气中某些物质能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与水接触、溶解。药剂清洗法即添加化学药剂与臭味物质反应,如采用石灰、苛性钠等去除臭气中的硫化氢等酸性。采用这些处理方法由于大多数物质不能与药剂反应处理效率较低。

(2)活胜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臭气中的舍臭物质,使臭气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后排出吸附塔,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活性炭使用有一定的容量,一旦饱和必须更换,更换后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该处理方法运行费用高,一般只用于低浓度臭气的处理和脱臭后的深度处理。

(3)土壤处理法

土壤处理法是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臭气中的化学成份,达到脱臭的目的。气体由风机进入,经过一定级配的布气系统再通过扩散层均匀分布,扩散层上部由砂混合物组成,下部由粗、细石子组成,气体由扩散层进入土壤层.土壤生物处理去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运转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但该工艺需宽阔的场地。

(4)氧化法

目前使用的氧化法主要是低温等离子氧化法等,该方法是利用高压静电的特殊脉冲放电方式,形成非平衡态的低温等离子体――高能活性氧,其迅速与有机分子碰撞,发生氧化反应,将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法主要适用于处理气量规模较小高浓度的情况,比如污泥处理区臭气的单独处理。

(5) 生物除臭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气体流经生物活性滤料,滤料上的微生物就会分解致臭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该处理方法在由于处理效果较好,运行费用低,在国内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

将处理构筑物加盖,布设风管,设离心风机将各构筑物内保持负压状态,风管集中收集的废气先经过预处理去除颗粒物并调温调湿,经气体分布器进入生物废气滤池内。当废气通过2-3m厚的滤床时,介质中的微生物将其吸附、吸收、降解,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并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把污染物质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最终将污染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二、设备噪声防治措施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噪声源为生化处理所需的鼓风机产生的噪声,风机一般安装在专用的机房内。风机噪声的防治首先要从源头控制,选择低噪声的风机,目前较为先进的鼓风

机为气悬浮鼓风机,其源强一般在80dB (A)以下。在机房噪声治理方面厘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1)在设备按装时进行基础减振:

(2)应对风机进气口、出气口安装的消声器,并对管道采取软连接和减振措施:

(3)对风机房动力设备阀的墙体及门窗进行隔声处理,机房排风口设置消声器:

(4)在管道设计时尽量减少管道截面变化降低由此引起的涡流噪声,管道安装时在管道与钢箍间垫橡胶条或其它柔性材料包扎进行阻尼减振膈声处理.

经采取针对性的降噪措施后,一般厂界'噪声均可这标。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分析

1、固废组成及特点

污水处理厂工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格栅拦截渣、沉砂池沉砂和和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格栅渣成分主要为玻璃、塑料等垃圾,沉砂池沉砂主要以无机物固体颗粒物为主,生化处理系统剩余污泥主要成分为有机物。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污(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有关意见的函》(环函【2010】129号):单纯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公共污水处理厂,其产生的污泥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危险特性,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因此一般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均可认定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主要的处置方法

为了控制水污染和实现污水资源化,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很多,一般可采用“浓缩一离心脱水一好氧干化脱水”预处理,可将含水率将至50%以下,脱水干化后的污泥,有填埋、农用、焚烧、综合利用制建成产品等最终处置方法.

(1)卫生填埋

污泥填埋是现今使用最多的处置方法。一般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一并填埋处置。但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不易碾压填埋,因含有大量的水分成为渗滤液使配套的废水处理装置规模加大,引起填埋场运行费用过高,一些地方已逐步限制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制复合肥农用

一些污水厂将污泥适当浓缩、脱水后,直接运出作为农肥,但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污泥成分极为复杂,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国家规定衣用的污泥必须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要求,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因此污泥农用的处理方法因存在二旋污染隐患一直以来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3) 焚烧处置

经脱水干化预处理的污泥进行焚烧是污泥减量化最彻底的处理方法,可使污泥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在高温下杀灭病毒、细菌,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得到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飞灰等二次污染控制方面运行费用高,使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结语

在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评中必须提出切实可行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其恶臭气体目前已不能单纯靠设置防护距离来解决,必须建设配套的工程设施来消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可根据情况选择生物处理装置或等离子氧化装置;噪声防治方面首先应强化设备选型,风机尽量选择低哚音的气悬浮鼓风机,并采取配套的减震、消声、隔声等措施,真正做到化害为利

第8篇

[关键词] 粘胶纤维 环评 优化

1 引言

粘胶纤维是利用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其性能类似天然棉纤维,而优于棉纤维,可作为棉纤维的代用品,从而可减少棉花的播种面积,让我国有限的土地用于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生产。因此,适当发展粘胶纤维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国内正在规划建设多条大型粘胶纤维生产线,以降低粘胶纤维进口量。但是粘胶纤维生产项目原料涉及CS2、H2S等恶臭气体和危害物质,属污染型企业,本文结合某年产20万吨粘胶纤维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例,从平面布局、环保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优化建设。

2 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提出建设年产2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全厂共建设4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工艺为:(1)原料浆粕中的甲纤维素与NaOH进行碱化反应生成碱纤维素;(2)在黄化机内CS2与碱纤维素进行黄化反应,生成可溶解的纤维素黄酸酯(纤维素黄酸酯溶解于稀碱中即制成原液);(3)原液在酸液中与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纤维素。生产工艺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为浆粕、二硫化碳、硫酸、H2S等。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为产生高浓度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的气体,以及含Zn2+酸性废水、含S2-碱性废水。

3 总平布局优化调整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本评价提出风险源生产车间往南移动500m,环评提出的总平面布置见图2。在上述二种情形下,各废气污染源对敏感村庄的预测浓度值均小于标准值,均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为此,本评价主要从环境风险角度和区域规划情况优化本项目布局。

3.1风险危害范围

根据识别,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为CS2,输送管道破裂导致CS2泄漏为本项目泄漏事故的最大可信风险事故。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出泄漏量源强,泄漏后在地面上形成液池,二硫化碳液体迅速挥发,气态二硫化碳对区域人群造成的危害。输送管道破裂导致CS2泄漏,在上述假设的最大可信事故情形下,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最大影响范围为稳定度F、风速1.5m/s情况下,泄漏点下风向1250m范围,即风险事故的危害距离为风险源边界外1250m以内区域。

3.2从规划环评的角度优化

本区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项目北面和西面有众多村庄分布,布局调整前后风险源与周边村民的最近距离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环评要求风险源往南移动500m后,可使3个村庄和1处小学处于危害范围区之外,而下风向度下村和田东村房屋数量未明显增加。

根据我院编制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书,该规划环评建议风险防范区按二级控制:

限制区:区内不得新增居民住宅、学校、医疗机构等敏感建筑,现有居民等敏感目标建议随着规划的推进逐步迁出,其中粘胶纤维项目区限制区的范围为“主要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大风险源边界外为1300m”。

控制区:控制区内人口规模,不新增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等,其中粘胶纤维项目区控制区的范围为“主要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大风险源边界外为1300~3000m”。

从图1可以看出,北面的村庄1、村庄2、村庄3均位于“粘胶纤维项目的限制区”内,或者将本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大风险源往南移动500m,或者取消北面规划居住区,考虑到北面现有住房较多,适合规划为居住用地,因此,从服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分析,将本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大风险源往南移动500m,就可以满足限制区1300m的距离要求。

3.3从环境风险角度优化

本项目风险危害距离内村民和规划居住区的影响程度见表2。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危害范围内对现状村庄的影响人数约9664人,风险源所在原液车间往南移动500m,可对现状居民的危害范围可减少8498人,减少88%,主要减少北面村庄的影响,因此,从降低风险事故危害后果的角度分析,环评要求本项目风险源原液车间往南移动500m。此外,随着远期规划方案实施后,该项目西侧居住区均得以搬迁,可大大减少本项目周边的敏感目标数量,为本项目生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建议规划调整方案尽快实施。

4 污染防治措施优化

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优化

本项目生产工艺废气污染物CS2、H2S为恶臭物质,生产工艺废气达标处理是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同类工艺废气采用的处理方法比选见表3,WSA工艺是将废气中的各种硫化物转化为浓硫酸,这是一个催化工艺过程,且能回收余热,特别适用于处理那些硫浓度低而用常规硫酸工艺无法处理的气体。

可研报告推荐“碱洗+吸附+冷凝回收”工艺路线,本着保护环境角度出发,降低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经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本环评推荐“WSA(催化氧化)+碱洗+吸附及冷凝回收”联合处理工艺方案,本项目废气处理设施需增加投资约1.4亿元。

考虑到WSA适合集中、规模化建设,全厂设置一套WSA废气处理装置。全厂含高浓度硫化氢的气体废气量合计为9.4×104m3/h,集中进入WSA处理装置内处理,全厂WSA处理能力为10×104m3/h。

全厂建设4套“碱洗+吸附+冷凝回收”用于处理H2S浓度较低的其他工艺废气,4套废气处理装置相对独立,单套处理能力均为6.0×104m3/h,实际工艺废气处理量为4.15×104m3/h。富裕处理能力是考虑到WSA装置需要检修等情形,全厂在减产而不停产的情形下,仍通过4套“碱洗+吸附+冷凝回收”处理工艺,仍能保证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WSA(催化氧化)+碱洗+吸附及冷凝回收”联合处理工艺方案,环评要求的处理工艺流程见图3。

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优化

4.2.1含锌污水处理

粘胶纤维生产项目废水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碱性废水中含有S2-,纺练车间酸性废水中含锌浓度高达125mg/L,本项目废水中Zn2+产生量为500t/a。Zn2+不是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重金属,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是将上述二种污水直接混合,然后进入生化处理工艺,对Zn2+的去除效率较低,除部分进入污泥中,Zn2+主要是靠稀释排放,以实现达标。

国家正在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在实现更少的重金属Zn2+排放,本评价查询了ZnS的特性,ZnS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最大,水中次之,碱性条件下不溶解。本厂生产均产生酸性和碱性废水,可以在不增加运转成本(不耗碱)的情况下,把产生Zn2+的碱性废水单独收集,建设沉Zn2+池,引入过量含S2-的碱性废水,让pH呈酸性,混合搅拌后,Zn2+实现沉淀去除,出水Zn2+浓度在1.0mg/L以下,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2.0mg/L)。本处理工艺很好地利用本厂自有的二股污水,仅增加搅拌电机和沉Zn2+池外,以微小的工程投资,实现重金属减排,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环评要求的处理工艺流程见图4。

4.2.2外排污水水量均匀调节池

本项目污水采用4组CASS工艺,处理流程为“2小时进水+2小时曝气+2小时排水”,由于CASS间歇排水,每组排水时间为2小时,间歇排放污水对纳污水体冲击较大,本评价要求建设一个“外排污水水量均匀调节池”,该池容积为不小于每组处理能力的2/3规模,以实现污水均匀排放。同时,该池兼作超标污水监控池,以实现超标污水可防可控。

5 风险防范措施优化

为防止液态危化品泄漏至外环境,本评价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方面提出要求。

5.1管理措施

本项目设置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防止环境风险事故造成水环境污染。

5.1.1 一级防控

设置装置区围堰和罐区防火堤,构筑生产过程中环境安全的第一层防控网使泄漏物料切换到处理系统,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5.1.2 二级防控

在产生剧毒或者污染严重污染物的装置或厂区设置事故收集池,切断污染物与外部的通道,将污染物控制在厂区内,防止重大事故泄漏物料造成的环境污染。

5.1.3 三级防控

第三级是总排放之前的“超标污水监控池”(见图4),即应急事故监测池,也叫“末端防控”,一旦污染物监测数据超标,应返回调节池,进一步达标处理后方可排放。

5.2工程措施

为防止设备破裂而造成储存液体泄漏至外环境,在贮存区周边各设围堰,围堰与地面应密闭,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又要有一定的容量,围堰内有效容积不应小于一个最大的储罐的容量,墙内侧至罐的净距不应小于2m。围堰外设有环形消防通道,并设不少于2处的楼梯。围堰可用混凝土浇注。

建设事故收集池,用于污染事故情况下,收集被污染的废液,此措施是避免污染扩散外泄的重要措施。根据《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中国石化建标[2006]43号)进行事故收集池有效容积符合性分析。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

注:(V1+ 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V1参数选取: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各车间内液态化学品总量见表4。

本评价考虑液态化学品总量最大的原液车间,即在火灾事故下,约2320m3化学品全部进入事故收集池。

V2参数选取:根据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的要求,本工程按一次火灾考虑。本项目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各车间室内消防用水量为:原液车间25L/s、纺练车间、成品库为10L/s、酸站、锅炉房主厂房为15L/s。为保证消防供水的可靠性,在净水厂清水池内已经贮存了4h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及2h自动喷淋的水量,约1200m3。

V3和V4参数选取:建设单位介绍本生产系统能实现短

时间内停车,一旦发生事故,可迅速减少至停止进入生产系统的物料量(V4)。此外,不考虑短时间内转移物料的量(V3)。

V5参数选取: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8mm,降水天数为120d,计算出日降雨强度为10.84mm。汇水面积取2.0m2,计算出V5为216.8m3。

因此,本环评提出建设4000m3事故收集池的要求。

为防止火灾事故下,消防水由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应在雨水管网出厂界处设置拦截装置,一旦发现废液可能进入雨水管道,应立即关闭雨水管相关拦截装置,并收集进入事故收集池,防止污染扩大蔓延。

6 小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从布局方面优化了污染源和风险源与敏感目标的位置,降低环境污染和风险事故的危害程度,环评要求增加WSA废气处理工艺,提高废气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先行沉锌,以微小的投资,实现重金属锌的减排,换来较大的环境效益。因此,通过对该粘胶生产项目环评,达到指导项目科学设计、科学生产,以更好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S].

第9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

1引言

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包含海水、生物体、沉积物等,组成复杂,检测项目多。在样品的分析检测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在监测海洋环境状况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污染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主要污染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污染来源及危害

2.1废液污染

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分为三类,即实验原废液、一般实验废水、生活废水,来源于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的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液污染问题。这些废液成分复杂,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强酸碱废液、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药残等[1]。目前,我国部分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未具备良好的废液处理条件,甚至有直接排放的现象,对环境造成污染。

2.2废气污染

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集中在样品试剂、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有机溶剂的挥发及标气的泄漏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较多,成分复杂,排放具间歇性,主要有有机气体和无机气体两大类,如酸雾、甲烷、正己烷、乙醚、卤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若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危害。

2.3固体废弃物污染

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残留失效的化学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即容易危害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导致较严重的污染事故。

3防治措施

3.1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为了降低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应把实验室环境保护系统纳入实验室设计与建设中,使之成为实验室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2]。建设废水处理系统,一般实验废水和生活废水应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建设实验室废气处理系统,具体根据实验室废气的特点来选择处理方法,如建设酸雾净化塔,采用湿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建设活性炭吸附装置,采用干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气体。建设专门分类存放点,用于贮存、管理固体废弃物。

3.2妥善收集、贮存、处置实验室废弃化学品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原废液、固体及可收集的气体等废弃化学品应遵循科学的收集技术规范[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化学品分为无机浓酸溶液及其相关化合物、有机酸、有机碱、自燃物质、遇水反应的物质等19类。执行废弃化学品分类的人员应熟悉其物理、化学、毒害等特性,并做好分类。实验室应在合适位置明示《实验室废弃化学品分类表》,以方便相关操作人员正确分类识别和弃置废弃化学品,并做好标识。如需对废弃化学品进行混合收集,收集前应明确其成分,以确保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使当两种以上废弃化学品混合,或与收集容器、材料接触时不会发生放热、着火、爆炸、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等反应。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做好个体防护。盛装废弃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张贴规范的标签,贮存设施或区域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若无妥善处理的技术设施,应将废弃化学品收集交给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经营者进行转运、处理处置,对不明废弃化学品不得擅自处理,严禁擅自倾倒、排放或交未取得经营资格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置。

3.3推行清洁实验

将清洁生产的先进理念引入实验室检验检测过程中,以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实现实验室废弃物减量化,以期减少对环境的风险。一般一个项目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和调整化学药品的用量,选择污染较小的分析方法,优先选择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保证好用药的顺序,对于其中即将过期的一些化学试剂,必须优先使用。积极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替代传统的化学试剂法,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4]。在满足检测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采样,控制多余样品的废弃量。

3.4强化监管力度

将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实验室管体体系,形成《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文件》和制度,将该项工作贯穿实验室整个管理过程,以对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进行控制,保障实验室安全、卫生、整洁有序,保证废弃物处理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情况要详细记录,废弃物处理过程要填写设计好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表》,做好台账,使每批废弃物从产生、收集、转运、处置情况可追溯。

3.5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应使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自己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践行者,不是环境的破坏者的意识,在工作中自觉地按相关规定适量取用药品和试剂,规范操作,不随意倾倒实验废液,不随意丢弃固体废弃物,及时妥善的处置好实验废弃物,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和工作习惯。充分考虑实验室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否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杜绝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其不应该反而成为一个典型的环境污染源。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减排控污,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是其贯穿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廖京勇.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94~195.

[2]黄家声,谭锦春.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02~105.

[3]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S].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