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7: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信行业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通信行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 引言
1.1 内部控制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其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实施的,目的在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不断加强企业的财务各方面的监控,建立起过程式的机制。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从容应对运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否正在引起各方的关注,只有内部控制工作效率高的企业才能最大程度达成战略发展的目标、提升财务透明度以及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1.2 通信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的是新竞争对手在进入到市场之后,导致了价格被压低、产品的成本上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率不断下降。从总体上来说,通信行业关系到信息的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经营通信服务是需要取得国家的政策许可,且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聚集各类专业人才。所以,进入的壁垒相对比较高,威胁比较小,随着合资通信公司的出现,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一个根本性变化。
第二,替代品的威胁。通信服务业的产品包括了信息产品及服务,由于信息服务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市场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替代品,随着IP高速数据通信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话音业务会被IP承载方式取代。
第三,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消费者在购买信息产品之时,对企业成本、产品质量的了解较浅,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第四,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比如设备的供应厂商、不同业务的维护厂商供应能力会直接地影响通信市场运营商竞争能力。
第五,同行业的竞争。随着电信业的重组以及全业务的运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通信行业主营界线在日趋模糊,这样,未来同行业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
2 合资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瓶颈
第一,技术发展能否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据相关统计,从2008年到2013年,社会的需求量增长了70倍,然而,技术每年仅仅以60%的速度增长。因此,社会需求与技术的发展是剪刀叉,未来的需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只有更大的发展才能够满足移动通信和信息产业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
第二,成本的影响。目前的网络运营商都要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性,这样才能实现产业链的赢利。比如:如何准确及时利用IT技术、云计算和P2P等新技术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需要克服的因素。
第三,资源的制约。我们要用较少的资源解决较多的问题,这样可以带来效益,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通信业发展的瓶颈,通信产业是一个资源受限产业,因此需要有更好的突破和发展。
第四,安全因素。随着宽带化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需要更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较为有效的运营。
2.2 通信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资产负债清查工作未正确贯彻执行
公司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贯彻落实资产负债清查的工作,在年末,财务部未进行相应的期末实物资产盘查,这样,在进行审计时,很容易被出具保留意见,对公司的后续发展是不利的。
2.2.2资产减值准备没有按照规定提取
一般来说,出现资产减值准备未提取或者少提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大多尚未进行税前扣除,公司对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积极性不高。第二,对于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的难度比较大,过程中的环节比较多。第三,企业的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缺乏思想上的准备,较难尽快付诸实施。
2.2.3 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公司尚未设置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未做到责任到人,公司的各项资产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对于生产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被列为重要的内控管理之一,但是很多的通信企业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XX公司对于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尚未引起重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2.2.4应收账款的管理有漏洞
通信企业的应收账款比较多,公司基本上是与信誉较好的大单位进行合作,但是尚未建立健全资信评级考核制度,当遇到信誉度较差的企业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考核,最后导致欠款不能及时收回,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减缓了资金的回收和周转速度以及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3 合资通信企业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3.1 落实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
公司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正确贯彻落实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在每年的年末,公司的内审部和财务部要进行相应的期末实物资产盘查,这样,在进行外部审计时就不会出现问题,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公司要分别由专设的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和责任到事,对各项固定资产都要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核算和处理。
固定资产当中的房屋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规划、办公环境要宽敞通风,对于公司全部的机器设备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办公过程中由于机器的故障而影响工作效率。
3.3 熟悉业务流程,制定内控制度规范
相关人员要熟悉业务的流程,并将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内控制度规范条例,做好财务监控管理、法律法规的监督等工作,凡是涉及到资本性的支出、成本费用、收入、资金及资产等面的业务流程,都要用文字、风险控制文档等的多种形式把各项业务的风险类型、关键控制点、控制频率进行说明,以形成和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内部控制。
3.4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
为了能够满足公司内部和外部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以实现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公司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内部的基本会计制度,并设定统一会计科目的编码、名称、明细级次等。
3.5 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第一,录入凭证方面的控制。公司的主管会计要对录入系统的相关凭证进行复核,要对具体的会计凭证各个要素及附件进行负责。
第二,加强对内部往来和关联公司的往来对账控制。在每个月的月末,省一级及地市级的公司内部往来财务会计要根据上级所下发的电子对账单进行认真的核对,以确保金额和科目的一致,企业的内部往来财务要将审核正确的对账文件进行签字后再提交到计财部经理进行复核签字或者盖章。
第三,加强专业间费用分摊控制。主管会计审核所有共同费用是否已按照专业核算办法在各专业间分摊,分摊依据及分摊金额是否计算正确如正确,在共同费用分摊计算表及共同费用分摊凭证上签字。
3.6 营业税计算的控制
企业的财务经理要依据收入类的会计科目信息以及适用的税率来复核营业税计算表金额,对于错误的记账凭证必须进行修正。财务主管要依照营业税计算表、适用税率表来对营业税的纳税申报表审核,且在审核无误的纳税申报表上盖章。
3.7 财务报表的控制
对于会计报表要进行全面审核,其中包括报表数据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波动性。比如一旦审核通过,就在汇总财务报表上进行签字,也可以通知省公司财务会计查明原因更正。
4 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且随着合资通信企业在不断地增加以及合资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通信合资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然而,因为合资企业特殊性,要分析合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长期性与不可预见性,才能有效避免合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单位: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9(05).
[2]孙为民.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财会研究,2005(10).
[3]曾利.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7(29).
[4]刁秀清.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对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3).
[5]张立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04).
【关键词】通信行业 节能减排 减排机制 分析管理机 设计研究
节能减排是一项有利于全人类进步与发展的系统化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通信产业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通信规模不断的扩张导致我国通信网络、动力设备、制冷系统及机房、基站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数量成倍的增长,使能源消耗幅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在通信行业中的节能减排工作。
1 节能减排的思想研究
根据我国目前的通信行业状况分析不难得出,节能减排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从网络运营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对机房维度、业务维度等方面进行能耗现状的分析,树立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思路。其次要从采购、办公等方面进行能耗现状的分析,树立综合管理节能减排目标和思路。最后要从营销及服务方面入手,分析电子渠道、渠道用房、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能耗现状,树立营销及服务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思路。
2 节能减排的方法措施
2.1 通信网络措施
我国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局点设备容量小,单位能能耗较高。我们要运用新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采用能耗较低的设备。工作中应该常检查原有的设备,对能耗高的设备进行退网与更换。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整合,使其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要根据基地的地理条件采用不同的设备,已达到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2.2 基站主设备措施
对现有的基站设备,可以采用载频智能关断技术。当基站的话务量下降时,基站通过软件自动控制,关闭部分没有负载的收发信单元,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利用待机模式控制无线设备,控制整个载频模块,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此技术重点适用于郊区、农村及相对偏远的地区,通过断电技术来延长设备的工作寿命。
2.3 通信机房措施
通信机房的节能减排与机房的通风措施的好坏是分不开的,但是许多通信机房特别是早期建设的机房能耗大,需要进行整改,目前通风技术主要为以下三种:
2.3.1 精确送风技术
我们可以把精确送风分为两大类,即下进风和上进风方式,上进风方式指的是在机柜的顶部开一个可调节风量的进风口,充分保证其冷气不流失走,下进风工作原理与上进风相似,只不过进风口是设置在机柜的底部,将地板下的冷空气输送到机柜中。精确的送风方式有助于通过送风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2.3.2 热交换节能技术
热交换技术(heat exchange)指的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因此在通风措施中需要有两套独立的循环风道组成,室外冷空气经过管道进入室内,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此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2.3.3 智能通风节能技术
智能通风系统会根据室内温度的高低分布规律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利用对流的空气排出室内的热空气,降低室温。这种技术对室外空气洁净度有较高的要求。
2.4 基础配套措施
运用基站的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消耗情况的采集,根据能源供给的状况对基站进行远程控制,加强电能结算的时效性,降低成本,提高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
2.5 开关电源模块休眠措施
开管电源模块休眠是一种采用整流模块对冗余配置进行控制的技术,开关电源的系统是以基站的负载大小为原则进行配置的,休眠状态的模块数量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而变化。随着开启模块的数量增加,进入休眠状态的模块数越少,节电量和节电率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系统无效能耗引起总输入功率的提高。
模块休眠可以减少各个模块的工作时间,减少模块故障率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一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2.6 太阳能及风光互补措施
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夏季太阳辐射强,冬季风力强,合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完善发电设备的供电系统,在太阳能充足的地方使用风光互补的模式,达到利用太阳能和风、光能满足供电的需求,从而使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3 节能管理的方法措施研究
要使电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让节能减排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也要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坚决做到精细化用电,相关技术人员也要时刻准备对工作设备进行维护、抢修,这就要求相关工作单位集中采购维修材料,保证维修质量,科学配置,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因临时准备器械零件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做到有问题及时维护。实行设备回收计划,运用先进的科技满足通信行业的需求,提高回收利用率。合理运用创新的科学技术,从根本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结束语
全球能源持续紧张,积极推进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更是在相应国家的号召。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的新业务新技术带来能耗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满足通信业绿色需求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每个企业都要关注的问题,节能减排也是每个企业需要自觉承担的责任。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今后的通信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飞,王波,刘峰.运营商需重视通信机房配电系统建设中压补偿装置更节能[J].通信世界,2012(48).
[2]马也骋.风光互补发电在通信基站节能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2(06).
[3]李毅,刘小湘.物理相变储能技术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05).
[4]王启凡,刘宝昌.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措施及应用实践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2(20).
关键词 通信行业 3G网络 通信运营商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通信业的基本构成
通信业主要由通信服务业和通信制造业组成。通信服务业包括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提供业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业两大方面。目前,在我国通信服务业中,信息提供业的主要企业是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ICP。通信制造业可以按不同的制造产品,将其分为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通信设备主要有: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七大类;通信产品主要有固定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
二、通信企业行业特点
(一)不可触摸性
服务是无形的,消费者为减少这种不可触摸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就应该对终端设备、沟通资料、价格等几个方面,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所以,在消费者面前,通信运营商可通过多种渠道去展示自身服务特点,提升消费者对其服务的信任度。
(二)不可分离性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二者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在服务时顾客也在场,所以提供者和顾客会产生相互作用,服务的结果受提供者和顾客两者的影响。
(三)可变性
服务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何地提供。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来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
1、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有效开展对服务提供者的培训,使其对顾客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减少服务的可变性;
2、充分利用顾客建议和投诉系统,了解顾客的满意情况,由此可以及时察觉出质量较差的服务并进行更正。
(四)易消失性
服务不具有可贮藏性,不可能事先生产出服务留待以后再消费。通信业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所以极易消失。此外,因服务性企业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服务性企业中,顾客面对着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和较多变化的服务者,服务提供者及“不公开的 ”生产过程都将影响着服务结果。
三、通信行业的发展重点及趋势
(一)基础传输网光传输网建设是一个重点,适当发展和完善微波和卫星网,使其成为光缆传输补充、保护和应急手段。长途光缆传输网拟新建约20万公里国内长途光缆,网络光缆长度将达到50万公里以上,加大国际海光缆网的建设力度。在业务量大的地区建设新型光纤,积极采用DWDM技术,适时应用光节点设备(如OADM和OXC),并构架全光网络,形成适应通信发展需要的大容量、高可靠性和灵活的基础传输网。
大力发展接入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采用光纤、铜缆、同轴电缆和无线等接入技术和手段发展用户接入网。在大中城市,还要不断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开放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
(二)通信业务网
推动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尽快拆除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使移动通信业务向多种类多速率的综合业务方向演变,方便用户。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是通信网发展的重点。例如:在长途网络上组建宽带IP骨干网络;在城市范围内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信息化小区和商务楼,形成一个以IP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种类业务。
(三)通信制造业
通信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接入网设备和IP网络设备与产品。在移动通信产品方面,主要是组织实施GSM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CDMA技贸结合专项,将我国的自主品牌移动通信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此外,还必须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在光通信产品方面,还要着力于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等光通信产品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光层面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四)3G运营
1、2G用户发展空间收窄,3G新增用户已经起到增长带动作用
用户是通信运营商的根本。目前,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驱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用户市场的增量开发;另一个是3G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未来的主要看点为3G用户的增长,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3G网络制式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将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而逐步得到体现。从3G增长角度来分析,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3G处于发展初期,3G用户的逐渐增长还会带动起新增用户的增长。
2、3G产业链已逐渐成熟,网络、终端等条件基本完备
目前,我国3G网络已覆盖大部分区域。通过与日本3G的发展过程对比,可以看出低端机和面向业务的功能性手机(如音乐)对3G用户增长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比国内的情况分析,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明显降低了业务用户界面的使用障碍,同时智能手机价格的降低和丰富的种类也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智能机加速亲民化对传统功能手机的替代显著提速,迅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并广泛涉猎到生活、社交、办公、游戏等众多领域。
目前,中国联通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方面制定了千元互联网手机的定义;中国电信则将终端计划定位于中低端智能手机,重点发展2000元内能够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智能终端。
3、流量消费渐行渐近
流量的增长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所体现的是消费模式的变更,从而影响到运营商的经营模式。流量增长还能产生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也就是随着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将3G网络带宽优势逐步体现出来。终端界面和网络条件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两个方面,人们认为智能手机改善了用户的第一界面体验后,网络体验将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重要标准之一。总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网络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市场重视。
四、参考文献
【1】张悦《信息通信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关键词】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以优异的特点快速发展。电子通信行业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在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该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在与世界通信技术的比较下,无论是在研发能力还是创新能力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该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电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促使企业在根据自身发展状态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能力在创新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掌握问题发生的本质,才能促进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
一、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发展现状
(一)具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其它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在引入的众多技术之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此进行改进,不仅提高了电子通信行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且还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特点逐渐打破了发展的格局,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了重大的占有率,特别是在通信设备中,电子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使电子通信技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子市场的服务器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状态,很多企业虽然对市场进行了垄断,但是所研制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服务与社会。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各种网络产品也得到了发展,很多低端、高端产品都在市场中获取了相应的市场占有率。
(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进行申请的时候,专利数目比较少,并且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比如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申请专利的项目中只占据6%,在数字电视方面占据的数据则更少。[3]除此之外,我国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基本上以外观申请为主,对发明申请的数量非常少,这种情况从立定程度表明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具备技术能力创新性。
2.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上缺乏技术标准,这种标准要以高级标准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规则所淘汰。
3.电子通信技术的软件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电子通信行业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提高,从而无法在行业中产生较大的进步。
4.在相对集成电路上设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不具备较高的制造水平,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对关键技术进行掌握与了解,才能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三)在研发中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
通过对近几年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加大了我国科研队伍的研发要求。在与国外电子通信行业的对比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比如,华为和中兴企业虽然对资金投资比较大,但是却没有超过10%,从而无法对产品进行研发,无法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4]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在进行创新性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仅缺乏资金,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无法qe电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通信技术受到制约。现如今,很多学习集成电路的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经验,需从国外进行引进,其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会使很多企业无法进行承担。
二、对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对策进行研究
(一)政府进行扶持
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技术能力的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由于企业在资金方面的运转不够协调,从而无法对此进行资金的扶持,因此,各个企业之间要进行相互联系与合作,从根本上促进技术能力的创新。现阶段,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对企业的生存与发扎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在很多技术研究中需要政府进行资金扶持,在充足的资金下,才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研究,并且由于企业并不具备研究能力,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要进行扶持与帮助,并且进行组织与协调,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众多科技成果转变为新型产品,并且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设备采购上的支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引领,对企业进行规划探索。
(二)加强国际合作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潮流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具有很大的比重,在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对技术能力进行探索,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产业链的发展,使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提高产品转化率。[5]除此之外,电子通信行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认识与了解,对技术能力进行不断探索,使企业自身的命运掌握早自己的受众,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比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联系,在打成共识的情况下形成产业联盟,将设计、生产以及封闭等各个环节形成产业链,使我国设计系统的能力得到提高。[6]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环境,只有使自己具有国际化,才能改变传统的闭门造车创作习惯,尽可能的使技术的研发达到另一个高度,使更多先进技术具有稳定性、可行性与发展性。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可以看出,在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电子通信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促进信息与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成功,除此之外,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下,信息传递慢、传递内容不够准确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对各项信息进行综合性发展,特别是对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在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促进了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但是,电子通信技术虽然在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发扎前景,但是在技术能力上仍然缺乏创新性,要想从本质上进行改变,不仅需要内部员工努力工作,还要将电子通信以另一种发展姿态面临整个社会,在政府与国家的扶持中,从根本上改变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琼.浅析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前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2]雷蕾.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3]蔡斌,郭歌.基于电子通信行业人力资本管理信息透视[J].电子测试 ,2013(19).
[4]刘建新.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6).
【关键词】 软交换技术 信息通信行业 应用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深化,促使信息通信系统只有随之升级和更新方能满足公众逐渐攀升的信息需求,其中软交换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多样的功能一跃成为当下信息通信的发展重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绩,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软交换技术会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具体是将传输层中的呼叫控制功能分离出来,然后借助相关软件完成信息交换,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可以不受特定限制,实现信息交换以及同步通信,而且运营投资、维护成本较低,功能丰富,如通过分配、控制、释放、检测等发挥资源管理功能,基于呼叫网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而实现的呼叫处理和控制功能;支持SCTP、PRI、INAP、MGCP等多种标准协议的协议功能;用于采集话单、复式计次、传送话单的计费功能;可提供智能、增值、第三方合作服务的业务提供功能;此外还涉及认证功能与授权功能等。
二、信息通信行业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研究
软交换技术中的虚拟中继可实现PSTN的类似功能,即长途局或汇接局;分组中继可满足汇接局激增的容量需求,更好的应对不断增加的传输宽带;3G核心网既可以统一网络语言,承载数据媒体流,进而融合各种业务数据;多媒体业务可为增值业务提供特殊资源;而本地语音接入基于完善而庞大的IP网络,可在本地PSTN端局不存在的情况下,接入本地电话机。至于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下述两点:
1.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包括端局先行和汇接局先行两种改造方式,其中前者虽然放宽了对本地网络形态的要求,改造风险较小,但极易影响支撑系统,故难以实施,而后者强调接入固网交换局,既可以有效屏蔽端局存在的差异性,也可解决其改造缺点,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常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应对软交换设备的IP侧宽带需求、处理能力、中继网关电路数、媒体网关宽带、信令链路数、信令网关宽带等加以合理的估算,以此优化彩信流程,为用户提供彩铃业务,同时借助AG用于改造端局功能,保证网络安全,实现呼叫功能;结合EPON新建软交换端局,用于高效承载IP业务和转发数据,实现宽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等。
2.在移动电话网中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中的应用与其在固网中的应用存在一些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接口协议、功能业务等方面,但在具体的设备功能、业务处理以及选择的网络协议中有所差异。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移动电话网往往将若干配置一致且互为备份的成对TMSC Server(软交换设备)部署于相应大区的中心城市中,配以处于省会城市的TMG(中继媒体网关),在其的作用下与包含GMSC、MSC、TMSC2在内的省内交换机形成直达电路,以此实现传统TDM与软交换移动长途网的连接,进而达到同步通信的目标。因TMSC Server既可以处理业务控制层的业务,根据信令实现接口,也可以借助经扩展后的H.248协议实现对MGW的控制,进而汇聚媒体流,并加以映射以及交换。因MGW和TMSC Server可以同时支持用户接入的,故在本地网中实现了对2G和3G的有效衔接和融合,这也促使单独设置的关口局除了具有疏通异网话务的功能外,还可以将本地IP话务落实变为现实。
概括的讲,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中的应用为固网智能化改造、分流长途语音业务、延伸网络和业务布点、接入大客户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彰显了其可靠性高、管理集中化以及成本较低的优势,虽然如此,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软交换的系统标准和协议尚未统一,稳定性和兼容性有待提高,Qos的网络安全、业务管理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API产品尚不成熟,业务范围较为狭隘,需要积极开发等,因此必须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以此促进软交换技术更快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交换技术凭借其强大功能和独特的优势,已在信息通信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促使其发展更为全面而稳定,但软交换技术尚处于发展时期,还存在些许不足,因此必须加大研发和实践力度,以此提高技术的成熟性与先进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通信行业。
参 考 文 献
[1] 廉景山.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合理应用[J]. 信息通信,2013(15)
关键词:移动通信 信息时代 监管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宋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监管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电信运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移动通信,2004(11):27-30.
关键词:IFRS15;五步法;新收入准则;中国移动
一、IFRS15出台的背景
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联合了新的收入确认准则《IFRS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15是理事会根据IASB和FASB中针对收入的各项条例,平衡利弊最后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收入准则。IFRS15代替了原来的IAS18收入准则和IAS11建造合同准则。新收入准则的是为了对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采取单一的、综合的收入确认模型,以增加行业内、行业间和资本市场间的可比性。新的收入准则对收入的计量以及时间的确认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主体确认收入以及反映商品或服务向客户的转移,且收入确认的金额为主体预计其有权获得的、客户为换取这些商品或服务而支付的金额。
二、IFRS15的最新变化
新收入准则与旧收入准则有着很大的差别。旧准则采用风险报酬转移法来确认收入。而新的收入准则是以控制权来确认收入的,控制权即为主体具有通过控制商品或服务而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根据新收入准则的原则,主体应采用五步法来应用准则:第一,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第二,识别合同中的单独履行义务;第三,确定交易价格;第四,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第五,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当满足以下所有的条件是,主体需要对该合同应用收入准则:合同各方已经批准合同,并打算履行其各自的义务;各方关于所转移的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能够被识别;付款条款能够被识别;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或金额预计将会发生变化(即合同具有商业实质);主体很可能收回为交换所转移的商品或服务而有权获得的对价金额。第二步中,合同中的单独履行业务即商品或业务是可明显区分的。如果客户能够单独使用该商品或服务,并且商品或服务能够独立于合同中的其他承诺而被单独识别,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出售该提供服务商品或提供服务为一项单独履行义务。这一步在通信业务中尤为重要。移动公司经常会将多种产品同电信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例如移动公司会赠送免费手机,但是要求客户每月使用相应的话费。这种业务的会计处理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将会出现重大变化,我们后续会继续研究该业务的会计处理。在第三步中,交易价格有可能会出现可变对价,可变对价的确定是采取期望值或最有可能的金额这两种方法中预测性最强的方法。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交易价格会依据转移商品或服务的相对独立售价而被分配到合同中的各项单独履行义务。第五步,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新的收入准则更加注重匹配原则,在相应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确认已被履行的义务。
三、IFRS15对中国移动收入处理的影响
(一)中国移动收入类型
中国移动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语音通话、数据流量、其他业务(彩铃、游戏、天气预报等信息类服务)。根据中国移动2015年的中期年报,它的收入形式为通过电信服务所取得收入,即语音通话,数据流量和其他,还有通过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手机,相应电子产品等。其中,我们看到4G用户猛增,通过数据流量服务所获取的收入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甚至超过了语音通话所取得的收入。而中国移动也表示,为了响应国家推进的“互联网+”行动,将继续扩大4G业务。因而4G业务这类的数据流量的业务在接下来将会占据更大的比例。现在,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很多种与4G流量想关的各种优惠活动,例如共享流量,流量红包,购话费送流量等。这些特殊业务在新准则下将会有不同的处理。
(二)中国移动目前的收入处理方法
根据IAS18,目前,中国移动的收入确认条件主要分为三点: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进企业;2、流入企业的金额能可靠计量,确认的金额为公允价值;3、收入在风险和报酬转移的时候确认。依据中国移动的年报,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公司将收入主要根据以下基准确认收入:1、语音和数据服务产生的收入在服务提供时确认;2、预付费收入在客户实际使用而提供有关移动通信服务期间确认为收入;3、销售SIM卡及终端的收入在货品送交买方时确认。由于扣除销货成本后的金额不大,故记入其他收入净额中。这些基本业务在新准则下,将会使用五步法进行确认,尽管最后确认的收入时间和收入数额与旧准则下的结果相同,但是采用五步法,将会对收入有更加严谨地分析。某些特殊、复杂的业务的处理,例如预存话费送手机,买流量增流量等,在新收入准则下面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预存话费送手机在旧收入准则下是将话费按照账单金额作为通信服务收入,而对手机的处理方式则是作为销售费用。
(三)IFRS15下中国移动特殊业务的收入处理方法
通信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迎接挑战、开拓市场,中国移动采用一系列的促销方式,其中预存话费送手机,预存话费送话费的促销活动早已遍及我们的生活。这些特殊的业务在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以下将会针对几种业务来分析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1、预存话费送手机
《中国移动会计实务手册》(2009年版)注明:终端捆绑销售是指公司采用预存话费送手机、买手机送话费等方式将终端和公司自有业务相捆绑销售。并表示对预存话费送手机业务中收取的全部价款分期按账单金额全部作为通信服务收入,并且将手机按公允价值成本一次性计入销售费用。通过上文对单独履行业务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认识到,话费和手机是可明显区分的,因而我们应当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取的价款按比例分到两个单独履行业务。分配到手机上的价款,我们可以在手机控制权转移给客户的时间点确认,而分配到话费上面的价款,我们便要在话费发生的当月确认。该处理方法会导致收入确认金额产生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在2014年1月1日,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向用户提供预充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用户将在1月1日收到一部价值3000元的免费手机,而用户需要在每个月支付200元的话费(包含无限制省内通话和免费短信的套餐)。倘若用户直接购买以上套餐,将支付每月175元的话费。
在新的收入会计准则下,我们将这样处理:第一步,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依据前面对五步法的介绍,很显然移动公司已经和用户之间确认了一个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单独履行的合同,在此题中分别为一部手机和12个月的通信服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很明显一个月的话费为200元,一年为2400元;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如表1)。
第五步,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当用户在1月1日收到手机的时候,1411.2元的收入就可以被确认。而988.8元的收入将被分配到每一个月,按账单金额每月确认。
2、充话费送话费业务
为了吸引客户,移动公司推出了冲话费送话费的优惠活动。由于国税函[2006]1278号的规定,销售附带赠送的电信服务是无偿提供电信业劳务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营业税。因此中国移动将该业务作为折扣销售。
我们可以看到税法规定的折扣销售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不同于商场的折扣销售,移动公司实行充话费送话费的活动是为了留住已有客户,而且所送的话费也不是在客户冲话费时立马赠送,而是分月返还。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充话费送话费业务依然属于折扣销售的范围。在新的收入准则下,移动公司该业务将会有特定的处理方式,所送的话费应该作为递延收益。类似预充话费送手机业务的会计处理,在客户充话费的当月,移动公司应当确认话费金额为收入,后续在实际返还所赠送的当月,移动公司应当确认所赠送的话费金额为收入。这样的处理方法严格遵守了国际会计收入准则提出的五步法模型的最后一步:主体将在商品或服务被转移至客户,且客户取得该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另外该处理方法对中国移动高利润低税负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3、赠送积分业务
移动公司为了留住并激励新老客户,推出了赠送积分的活动。用户每消费1元话费便可以获得积分一分。那么该业务在新的收入准则下面该怎么处理呢。新的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表示,交易价格可能包括可变的或视未来事项结果而定的对价要素,包括折扣、退款、返利、积分等等。事实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已经对客户积分实行了该会计处理方式。借鉴某通信公司的年报,对于授予用户的积分奖励,在向其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将取得通信服务收入的款项或应收款在本次提供的通信服务收入与积分奖励的公允之间进行分配,将取得的通信服务收入的款项或应收款扣除积分奖励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收入,积分奖励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新的收入准则的则是进一步规范了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依照国际收入会计准则,通信服务和积分奖励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也要按照单独履行义务来分配。
(四)IFRS15对中国移动其他会计业务处理的影响
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合同成本是否资本化也有必要考虑。在以下情况下,主体就履行合同的成本确认资产:(1)履行合同的成本直接与合同或主体能够具体识别的预期合同相关(例如,销售佣金);(2)履行合同的成本生成或增强了主体将用于满足未来履行业务的资源;(3)履行合同的成本预计可被回收。而在已经满足业务之后所发生的成本将被费用化。数据流量业务在接下来仍然会呈蓬勃发展之势,为了迎接挑战,想必更多的流量优惠套餐将会被推出。这些复杂的优惠活动的会计处理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必然有严格的要求,其收入金额及收入时间的确认需要有严格的信息系统来分析评判,因而对移动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新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也必将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产生不小的挑战。国际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有更加严苛的条件,每一步都需要有精确的判断。
关键词:通信 ; 设计 ; 建筑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从设计管理上来讲,从50人、100人、150人乃至更多,几乎每增加50人对管理而言都是一道门槛。如果达到300人,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上已经不能用事务所式的业务型管理模式,而应实现企业化的转变,否则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就避免不了因为规模的增长而带来的门槛阻力。通信行业设计院中虽然人数较多,往往远远超过300人,有着企业化的运转模式,但建筑专业设计具有特殊性,与通信专业设计有着诸多不同,对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2.3职业化策略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来说,与社会上设计机构的区别在于:设计管理者更了解行业的特性与对口上市公司的运作体制,表现出职业化特征,从中找到最佳切合点。它不仅关注如何把一个设计做好,更应该关心该项目与通信建筑使用者的良性互动,充分了解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意图,符合国家相关部委的条例、法规、标准,将所有设计持续而高效的做好。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者不应该是仅仅关心设计业务本身,更应该关心设计业务的组织能力,包括战略、商业承诺、项目运作方式、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模式、用人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之符合整个行业的企业文化,这也是考察一个上市企业的财务、经营、人力行政资源配置行为是否按照上市公司的商业规则进行运作的标准,这对于设计单位是否能够完全取得建设单位信任、形成长期良好互动至关重要。
可以说,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职业化。这不是指拥有一份职业即是职业化。职业化首先要求的是摆正建筑师自己的位置,一定要具备外部客户、团队合作理念、专业素质、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这不仅关系职业 道德问题,而且属于职业操守范畴。职业化不止是具备专业知识,更是在职业生涯中对操守行为规范的把握,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工作的热情、恒心、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时下,国家在能力与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允许我们仅凭个人喜好去设计建筑,而必须严谨地去完成每一个项目。在中国,现在要解决的更多是社会问题。在设计力量不完备,社会技术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刚刚诞生的建筑往往就与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远不止是在建筑方面及造型方面,其功能与建筑技术往往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兴土木的城市化时代,不能没有相应规模的公司去应对,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职业化的素养,从企业与城市的实际出发开展设计。但在当前的国情下,迅速跨入“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列才实属当务之急。
2.4规模化策略
设计院既然作为通信企业的一部分,就必须按照上市公司企业化的方式发展,这就必须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发展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技术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这不仅是要符合通信企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特征,还要根据设计院企业的特征进行细化和侧重,必须按照外部环境的状态和自身的情况做出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答案,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规模化的实施策略。
现实地看,规模化至少能带来三个好处。其一,规模可以带来技术高度。目前行业中要达到足够的技术高度,是需要做出大量投入的,只有规模带来的实力才可以保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博取高技术做出足够的投入;其二,规模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很多通信设计公司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与人始终不匹配,时忙时闲,运营不均衡,常常为了接活而拼命加班,有了活人不够,要加人,加了人怕没活干,又拼命找活,财务状态不佳的状况时有发生。若公司有一定的规模再加上有效的管理,任务与人力可以较好的匹配,从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其三,规模可以增加抗风险能力。
2.4.1集约化
要达到规模化就必须实现集约化,即将优势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机会中去。真正的规模化需要我们改变基本的业务模式,实现与上市公司的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保持设计企业特有的局部灵活性。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改变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改善授权和绩效管理的办法、实施知识管理等。如成立包含通信电源、通信工艺、概预算专业的建筑综合所,考虑到与通信设计的较大差异,采用自主经营的授权模式及以量化工作贡献的绩效管理模式等。其中业务流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项目管理的体系,必须将成本、质量、进度三个项目基本因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4.2专业化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服务对象即通信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相关的专业需求、工艺流程等都是其它设计机构无法介入的。充分发挥专业化带来的优势是提升设计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的必由之路。如中国移动在通信机房建设中推行标准化设计,为相关设计院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深入探索与研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标准化机房楼的推行,该设计院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效益,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将设计企业的专业化推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坚定不移的在通信建筑专业化研究中投入最强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通信设计机构的一致共识。
2.4.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企业发展必须的管理工作。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必然产生大量的有价值知识,这些知识不被管理时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个人手中,而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将这些经验固化在企业中,并被任何希望使用这些经验的人随时检索、获取和应用,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意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配合相应的组织设计,通过知识共享系统、ISO系统记录等信息化手段,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努力。
3.企业文化的建构
用上述各种举措尝试管理手段的革新,目的是形成不断创新的组织能力。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建筑设计更是需要创新来提高水平。但是,创新是需要很多前提的,这就需要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强调创新,实现创新型组织。
3.1开放的氛围
每一个创新最早发生在个人思维中,它必须受到环境的认可和鼓励,才可以被展现出来,还需要付出成本、承担风险去深化和尝试,并受到检验和改善,得到帮助和支持,最终付诸实施,得以汇报。只有环境与条件都具备,创新才可以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创造力,所以实现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尊重、信任和鼓励个人创新思维的组织规则和氛围。
3.2尊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的因素,我们身处其中,必须小心克服。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企业治理尊重个人独立,保障个人利益,崇尚理性,用契约和责任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造成强大的组织效能,可以很好的促进创新的产生。而中国社会和企业治理强调集体主义,往往忽视个人独立,用权力与支配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使我们处于表面上的集体主义与内在的利己主义相互纠缠的矛盾之中,无法形成理性的组织关系,致使每个中国人灵光四射的大脑泯灭在低效的组织形态之中。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因子,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创造尊重、信任、合作的基本价值观,尊重个人独立性,强调责任而淡化权利,去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保证每个人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回报。
3.3构建实现专业理想的实现平台
在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关注设计师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往往由一群个性十足,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组成。如果过于强调上市企业的种种管理制度,以及这个行业建筑的趋同性因素,往往会扼杀许多建筑师的梦想,不利于这个团队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加以重视。建筑师希望实现设计意图,希望完美实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中一个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并不完美,因为建筑设计的结果由许多因素构成,受制于社会整体审美意识、整体行业的平均水平。通信行业位于社会发展的最前端,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力图能够冲破限制,快速全面 提高设计的平均水平。设计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脱离建筑师自我实现的原始动机,去研究做出好设计的规律和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保证持续有效地产生大量的好设计,并能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高,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将设计项目负责人由一个设计师转变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管理者。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管理者,对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着真切的感受,例如一个设计意图往往客户与领导意见相左,需要大量的精力做出协调;一个创新的构思处处碰壁,找不到资源支持,也没有资金投入研发,只能放弃;很多好的经验总是不能被整理和积累,别人的无法获取,自己的也无渠道贡献给别人等等。以前我们常常认为这些问题是设计业务的特点,实际上,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企业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现代管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管理科学是基于人的基本情况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只要建筑师、工程师们不是特殊人类,设计公司就有着普遍的企业共性。设计企业是典型意义的知识工作者组成的企业,构筑专业的管理平台。
4.结语
通信行业设计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创造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的平台,团结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实现建筑师的梦想。在中国现实的人文环境下,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eTOM;ITIL;服务保障;生命周期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行业网的业务已经从单一,简单的通信行业服务逐步过渡到内容增值服务的阶段,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改变整个通信行业市场的运营规则和供应体系,各个通信行业运营商因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营销措施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服务和营销措施的实现都需要计费系统的支持,因此,计费管理平台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计费系统的可靠性、精确性、高效率、灵活性。
一、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设计基础
1.ITIL对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2.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要求
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是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是信息和电信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框架,它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所需要的企业流程。eTOM有三大流程区域:战略、基础设施和产品流程、运营)流程、企业管理流程。其中,运营区域是eTOM的核心。包含运营支持与就绪、业务开通、服务保障和计费三个流程组。服务保障流程组负责执行主动的和被动的维护活动,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持续可用的、能够达到SLA(服务等级协议)或QOS(服务质量)所要求的性能水平。计费流程组负责及时准确的账单,计算客户使用通信行业业务的应收费用,并完成应收费用的处理与征收。计费模块与服务保障模块联系紧密。这些联系可以分为计费模块报告给保障模块的事件和保障模块报告给计费模块的事件。计费模块将计费系统发生的故障和异常报告给保障模块处理。保障模块将服务的执行的相关信息报告给计费模块,以影响服务费用的计算和收取。服务保障模块保障了计费模块的质量。计费模块根据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进行处理或优化。在通信行业中,服务保障模块 “监视”着计费系统的质量水平,要求计费系统按照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建立计费系统内各功能模块,对计费系统中有问题的模块或不完善的模块提出要求。计费系统根据此要求不断完善系统,以达到服务保障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及研究
1.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运营维护现状
本文借鉴某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来分析通信行业计费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和维护支撑现状,并提出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此计费系统是集采集、计费、账务,结算,统计等为一体的大型后台支撑系统。整个计费体系采取集团管控各省管理和生产的模式。
此计费系统在运营维护方面的五个环节存在以下不足:(1)事故管理方面:人员对故障的判断和定义不准确,网络故障定位困难,易受其他系统干扰,在故障处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仍需加强。(2)问题管理方面:问题解决流程不够完善,系统接口多,难以统一管理,记录不够完整。(3)配置管理方面:重视度不足,没有配置管理方面的文件标准和规范。(4)变更管理方面:文档不完善,频繁的变更出现管理疏忽问题。(5)管理方面:单人负责风险高,文档不完善。本文对五个环节进行了研究,针对计费系统制定出了一套规范的维护流程,计费系统按照研究的流程来规范五个维护环节,将大大提高维护效率。
2.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研究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是为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能够按照此模型进行规范和完善。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加强服务保障,以延长和稳定软件系统。模型图如下:
图1 通信行业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图
(1)开发
1)软件需求:软件的需求管理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触发,它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成型。在此阶段设计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软件开发:在此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实际执行中,乙方的开发人员一般与甲方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多沟通,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软件的需求。
(2)测试
1)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决定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并不仅仅存在于软件开发结束以后,他应该伴随着软件开发阶段,直至软件的使用。在开发过程中,软件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在开发完成时,要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验收测试决定着软件是否能通过验收。在软件使用阶段,由于需求的不断变更和程序漏洞的不断发现,要进行软件的回归测试。
2)软件试运行:经过软件测试合格后,软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阶段,软件通过多个使用人员的不断使用,会涌现出很多漏洞或者新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发现软件问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角度不同,共同讨论、协商、试用,会帮助软件更茁壮,更快速的上线。
3)软件正式使用: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运行,软件功能基本稳定,完全满足所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满足全面上线的要求,软件开始正式使用。
4)软件验收:经过软件各个阶段的测试,确认软件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并且满足项目开发前期预定的验收条件的情况下,软件进行验收。
(3)服务保障:根据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要设计计费服务保障流程,必须遵循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里的这五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图2 故障处理流程图
图3 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图
1)计费系统服务保障事故管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在故障管理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要制定专门的计费系统故障管理制度。此管控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A.故障时间。B.故障次数。C.故障定义: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D.故障响应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技术人员开始处理故障所经历的时间。E.故障处理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故障处理完成所经历的时间。F.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G.故障处理要求。H.机房故障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问题管理:问题报告单是适用于计费系统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由产生问题的计费中心将本地网范围内的问题汇总、分析、过滤、整理后提交该本地网计费中心主任批准,并由其本人或指派专人提交省计费人员,由省中心统一进行管理。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3)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配置管理:计费系统在配置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如下:
图4 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
4)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
为规范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管理,提高软件管理质量,需要下发《计费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A.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规范软件变更管理的人员要求、阶段要求,各种形式的软件变更管理流程,版本管理、文档管理和进度管理的要求,变更过程中质量保证的要求。
B.制度建立与工位设置:省中心根据软件分类的不同,应设置以下工位或小组,负责整个软件变更过程中的管理和实施。软件变更审批组,软件变更管理组,软件变更测试组,文档管理工位,软件版本管理工位,软件质量管理工位。
C.软件变更管理维护流程
图5 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流程图
5)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管理
图6 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
计费系统的管理需要有相关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包含以下内容。
A.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规范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的管理。
B.成立专门的软件项目组。
C.文档管理要求:软件需求单,维护文档,稽核文档。
D.质量管理及考核。
E.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
三、总结
通过ITIL对计费系统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可以细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流程和管控制度;相对于原有流程,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支持,结合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软件从开发到测试到上线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提高了计费软件的效率。这两部分的优化改善完全遵循本文研究的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直接作用到对企业业务的强有力支撑,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更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感知,在飞速发展的通信行业里,企业才具有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英)萨默维尔著.程成,等译.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通.ITIL V3服务管理与认证考试详解(第3版)[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荷)博恩著.章斌译.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基础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