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7: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6
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课堂常规问题,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小学生大多是6~12岁的未成年人,其思想还未独立,自我约束力也较弱,故很难约束自己认真上完一节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抓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2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主要包含: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及出勤、准备活动等内容[1]。这些内容既是维持正常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2.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开始后,集合整队是最早的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来说,集合整队能够将玩耍中的孩子聚集起来,且有利于号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师生问好则有利于学生礼貌、礼节的培养。
2.2 清点人数及出勤情况的意义
该环节是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点名方式,教师能够较快认识学生,并让学生受到关注。在师生较熟悉之后,则采取清点人数的方法取代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能有效预防小学生由于擅自离开课堂而发生意外。比如,某位教师在课开始时先对人数进行了清点,在课中又集合对人数进行了一次清点,下课时再清点了一次,如果学生人数变少,就及时找出是谁缺席、为何缺席等,有效降低了学生由于缺席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2.3 安排见习生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较调皮的学生装病而不出勤,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便能大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见习生做相应的事,有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必不可少。
2.4 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的意义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的内容及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做好心理与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在上《立正、稍息》该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等课堂常规后,则应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任务是明白什么是立正、稍息,并能做好这两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学还要利用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准备活动的意义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要有充足的准备。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活动全身大部分肌肉,属于一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温度升高,然后促进人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接受运动技能。同时,在接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难度与强度均较大的练习。除此之外,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创新课堂常规的形式,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比如,有位教师曾经这样进行准备活动:在冬季上体育课时,学生大多怕冷而不愿意出去,教师便喊出一句话“老师今天设置了几个藏宝点,谁能找到就属于谁。”老师话刚说完,学生便活跃地开始寻宝旅程。待学生跑得满身大汗时,教师才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耐久跑技术”。由此可见,合适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6 安全教育、检查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弱,故教师应通过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安全的要求,学生经常听则容易记住,进而大大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教师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强调“上课期间,不能跑去楼顶玩”“不能和同学打架”等,学生在听多了之后便能在脑中有较深的印象,不仅能自己做到,还能有效监督身边同学的行为,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小学体育常规的若干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开展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下是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若干思考:
3.1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时尽量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死板的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3.2 广开言路,加强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广开言路,加强创新。比如,积极收集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常规,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有效课堂常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课程要求。
3.3 实行“教学三维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及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2]。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称为“三维反思”。课前反思怎样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小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常规;课中反思如何将着眼点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发展与否;课后反思要不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实施,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质锻炼,是小学生接受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教育者可根据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或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武.在教学中把“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方法初探[J].民营科技,2009,(6):68.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常规》中明确要求“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但遇到那太差的朽木之时,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什么横眉冷对,吹胡瞪眼,哪里有端庄二字可言,况且生气有损容颜,学习常规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忍”。当然,如果我在课堂上“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抓牢,也就无需烦恼自己在课堂中的失态。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博学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具体的实施者,“勤于实践和反思”是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反思,而这种实践和反思又需要通过广泛学习获取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一)领导重视,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思维成长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领衔,下设研究成员,成员分别由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科研处主任、教研组长担任。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制定课题激励制度等。学校每年根据经费预算和上级要求,采取“4+2”的学习模式,即校内个人自主学习、备课组学习、教研组学习、区级教研活动学习、市级学习、国家级学习等学习形式,安排老师学习,提高自我专业思维水平。
(二)教师参与,内容丰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有两种:理论性学习与经验性学习。理论性学习不只限于温习曾经习得的教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而主要是学习新理论与新知识。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很快,而新课改也整合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形成了一套新型的课程与教育理念。
当然,教学的基本技能(普通话、粉笔字、教学板书)不能丢,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循环、教学设计艺术、教学提问艺术、导入艺术、教学语言艺术、计算机操作、PPT制作、教育案例的撰写、考试命题、班主任常规管理等。
学校的文化主题是诚,诚文化思想的认同内化,解读诚的思想,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笃行
教师在广泛学习之后,结合本校实际,耕耘在教学的第一线,用踏实的行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同时,为规范行动,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约束制度。教师思维,要靠行动来落实,专业技能思维、学术思维、人生的思考,无不需要笃行。
(一)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需要借鉴集体的智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采取四个层次的校本研修行动:
第一,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的自主研究。加强教师的个人反思,及时追踪学生学习情况,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考。
第二,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研究。加强教师合作互动,认真对典型课例进行专项研究,集体完成教学设计,集体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得失。
第三,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主题研究。根据学科教学中普遍性的问题,按时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确定时间、地点和中心发言人,确保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确保备课组活动的常规化。
第四,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性的课题研究,举全校之力,解决问题,凝冻成果,深化研究。
(二)课题研究。我校倡导“做好一个课题,办好一所学校”,制定了“行政科研一体化”制度,结合本校诚文化主题实际,确立了本校统领性课题“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总课题的统领下,分门别类的研究学校各板块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特色课堂。在统领性课题“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下,通过博学(学)、笃行(做)、善悟(思)“修诚”,目的是“尽性”,即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尝试着至诚尽性“135模式”,特别是青年教师掌握了这种课堂模式,就有章可循。通过“预习——展示——反思”等核心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参照全国主要教学流派、模式,思考各种课型模式,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师生的天性,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展现“尽性课堂”的活力。
“尽性课堂”是“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核心支撑,是以学校“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秉承儒家“博学、笃行、善悟”的修诚之途。“尽性课堂”实施的具体措施是“135课堂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三维目标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的教学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一根主线:三维目标
2.三个环节:
目标导学——准备学习——自学(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目标导做——说评议演——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目标导思——自评质疑——反思(让学生书面反思得失)
3.五步教学:
测——学——做——练——思。
核心环节:自学——展示——反思。
由此,通过“尽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始终,使得教学课堂实现高效化,使学生获取完备的知识结构、敏求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养,逐步提高诚的境界,进而渐次的发挥师生天性、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特色课堂,必须依靠课堂管理制度来规范。课堂管理制度包括班级课堂管理系统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系统。班级课堂管理系统是课堂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内部保障措施。如:课堂活动制度、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系统是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外部保障措施。如:教学常规、教研常规、激励制度等。
公正、透明、科学的班级课堂管理系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和睦有序、积极上进的学习团队精神的形成,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保证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建立课堂活动制度。我们知道,课堂行为的核心在“动”,这种“动”应该是有价值预设的、有一定规范的“动”,而不是盲“动”或乱“动”。因此,制定师生共同认可的课堂活动规则和相关制度是“动”的前提。比如:目标认定规则、自学规则、展示规则、反思规则、相关课堂纪律等。
第二,建立课堂学习评价制度。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目的在于促“动”,在于在“动”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精神的成长。因此,课堂学习评价是促“动”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新课程理论和学校课堂理念指导下,把“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根据主体性、及时性、发展性、有效性、开放性评价原则,精心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评价工具和流程,创造性地组织实施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最大限度的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使特色课堂文化得以发展和繁荣。
善悟
善悟,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认为,思考,是教师专业的特质。善悟,是一个教师生活的常态。“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的是行动;但是,我们想不明白,就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做。因此,教师专业思维成长的必经之路,善悟不可缺少。要从教育领域的一个技术工,转变成一个研发人员,最后成为一个引领教育领域的风云人物,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思维势在必行。
1.课前思: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让主阵地发挥高效的作用,教师课前的个人预设、集体预设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首先自我备课,再和备课组一起集体备课,思考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式等,思考学生究竟需要什么。
2.课间思: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仅能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但生成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因此,我们要思考在课堂中随时生成的问题,思考教学的生成发展性。生成的教学内容,通过交往互动,师生最终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3.课后思: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用一生来思考,积累教育教学点滴,思考教师人生之精彩。每年,我们将全校教师的教育案例结集成《诚化之行》出版。
一、总体概况
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坚持“绿色教育”理念,围绕 “课改”主题词,继续深化课改。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根植“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培育“绿润生命,盛及未来”的教学实践体系。积极探索“五环导学三步提升”的课堂模式下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练习案的编写,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绿色教育”内涵。强化教务处指导、服务和督查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用,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前行。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堂改革,加强督促检查。
1.组织培训讨论,全员参与。
学校召开行政会讨论实施方案,提出了“五环互动三步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工,全员参与,相互配合。教务处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培训了各位备课组长。召开了学校教职工会议,讲清了课改的必要性和具体操作模式。各个备课组根据本年段和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本学科的课堂模式。
2.树立课改典型,以点促面。
教务处抓住课改的先进典型,组织先进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利用周二行政会时间,组织了八年级年级组长冯xx进行年级推行课改的经验交流。宋xx老师的小组建设的经验交流。张xx老师的课改后的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这些土生土长的经验让老师们有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3.加强备课检查,考核落实。
集体备课已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课改的重要一环。明确了备课组长和备课组的考核细则,加强了检查通报。做到每周检查,每学期考核评比。
4.指导学案编写,提高质量。
导学案或练习案的编写根据不同学科和学段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了调查研究,教务处教科室对导学案进行了考核,对于物理组编写的优秀导学案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学习。
5.加强教学反思,深化改革。
在对备课组长的要求中要求每次讨论要对前一周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促进课堂的优化。教务处也集中组织备课组的课改反思,将课堂改革不断深化。
6.组织丰富活动,配合改革。
教务处结合推普周、劳动技术培训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推普周中结合政教处的读书节,各个语文备课组确定了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后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劳技活动后进行劳技征文比赛,制作展板进行宣传。各个备课组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硬笔、绘画、降落伞等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7.加强课堂巡查,督促改革。
教务处根据课改要求,派专人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从面上加强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保证课改的落实。
(二)规范学籍管理,做到准确无误。
根据新的学籍网上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本学期涉及到小一和初一新生的学籍信息采集。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细节。信息采集培训(突出易错点)——采集文字(必需的信息点)——分班逐一核实(反复核实)——上报——建立档案。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学籍巩固工作,学生档案、学籍卡以及转学、退学、休学、毕业、等相关资料,规范报表,并妥善保管。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表册或数据,使学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籍中出现的个别特殊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落实。
(三)开展课堂调研,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务处开展了开校课堂调研、六九年级毕业班工作课堂调研,走进课堂,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诊断,发挥了教务处对教师们指导、帮助、督促作用。
三、常规工作
(一)继续坚持教学常规做到“七个一”。
坚持日巡查制度。由教务处安排人员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每日巡查,做好记载,纳入月教学常规考核。注重提升早读、午自习、活动课的质量。
坚持周巡查制度。每周末教务处牵头组织一次课堂常规的巡查,并将结果在全校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坚持每周随堂听课一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要求听一节随堂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坚持每周访谈一名教师。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要求与一名教师交流,了解该教师本人、该学科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推行了教学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每一节课、每一章节,教师都要进行反思,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笔者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其中也获益匪浅。
一、在反思中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丰富专业学识,提高反思能力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分析史料、推理证明及论断评价等研究能力,而且可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加强物理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结束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我校的教案本上每个教案后设计有一项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栏目,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却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虽然目前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四、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从反思走向专业发展道路
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儿,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关键词:课堂管理;常规课堂;行为跟进;行为改进;培养实效、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7-01
好的规范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教师的成长更多的是文化氛围的熏陶。因此落实课堂常规,对学生而言是幸福的课堂,对教师而言是成长的阶梯,对学校而言是发展的动力。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教学的生命,因此,学校层面在观念引导上、操作规范上、制度保障上要有全面的监控和引导,以“行为跟进”来规范行为,引导观念转变;以到“行为改进”来反思行为,研究问题。
行为跟进:从规范行为到观念转变
一、日常行为跟进——调研让我们掌握第一手材料,有了方向
任何教学行为,在操作中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调研,就成了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和手段。学校以调研为抓手,结合随堂听课,重点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常规过程的调研。以导为主,兼顾检查,挖掘亮点,反思不足,调整改进,由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常态课质量。
调研有层次有区别。调研的主要功用不是去批评教师的问题,而是帮助教师自我方向并不断找到弥补问题对策和方向。在学校的教师群体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年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调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调研要及时反馈。常规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自我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因此每次调研检查之后都有及时反馈,以使被查者心悦诚服。
调研应常抓不懈,通过不同年龄层面、不同学科教师及不同侧重点的调研,规范了教师们的行为,既能脚踏实地,又能深思前行。
二、行为改进:从行为反思到问题研究
“行为跟进”以“跟”字为切入点,强调学习与规范,意图养成习惯和夯实根基,是每位老师从教的必然之规。“行为改进”以“改”字为切入点,注重反思与研究,从教学行为中发现问题,通过理性观照与实践验证,不断脱离“匠”的束缚,走上研究者之路。
1、基于“教学问题”的跟进式研训
“教学问题”的跟进式研训,将教师个体问题、个体需求转化为共性问题、共性需求,体现了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自学”、“专业引领”等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实践研究为重要途径,既注重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师概括提升、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能力的培养,实现理念更新与行为跟进的相互作用,使教师在实践和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从“实践型”向“研究型”教师发展。主要操作点有四个:
一是真实问题的发现。每位教师结合当天的教学实践,随时记录一些切口小而且真实的教学问题并附上教学案例或教学现象,供自己和集团研究。这样,教师们笔耕不辍,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自然会加强。
二是研训主题的确立。各学科组将每位成员的“真问题”汇合在一起,通过集体合作研讨,最终选出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成为研训的主题。然后成员围绕这个问题查找资料、交流观点等,通过一系列途径寻找和形成初步的思路和方法,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研究方案。
三是基于活动和课例跟进和行为改进。对不同年段的教学实践进行磨课,在几个课例的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课堂操作策略,如语文的识字教学、诗歌教学、说明文教学、作文教学等形成一定的体系,充实备课、课件、随堂练习等资源库,集团作战,克服老师们独立为阵低效耗能的弊端。
2、基于“教学课例”的跟进式研训
教学常规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突出内容。为了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结合县局2020—2021学年教研方案,特拟定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并力求做到执行“严”、突出“细”、注重“实”、落实“恒”,把常规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常规工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内容如下:
【备课】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制定好学期计划一份,并按单元制定好完备的单元计划。提前备课1—3节,要求栏目齐全,体现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注重练习设计,勤于课后反思。单元检测一、二年级每次记两课时,三至六年级每次记4课时,作文指导课记3课时。复习课可以2课时备一节课。担任两科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可以精备语文或数学中的一科,其它学科写简案或备课本或练习设计。
【上课】提前3分钟在教室门前候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仪态端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保证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效果。
【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四五六年级可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作业的批改做到课堂作业本全批全改,重视培养学生订正的习惯,家庭作业教师批改和讲评相结合。在批改过程中注重文字、符号、图案的激励作用,以批改促进作业质量提高。
【辅导】做好“培优辅差”的辅导工作,对成绩好的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引领辅导,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兴趣。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饱含深情对待,不抛弃,不放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拟定好学困生辅导计划和名单,备有学困生辅导记录本和自编辅导题。对“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三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
【考查】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考查,注重笔试和口试的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期中期末的笔试考查,要从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知识掌握等多方面去更全面地考查学生,使每一次的考查成为师生丰收的美好图景。在考查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真正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对他们做到双辅导。
具体学科常规数量如下表:
学科
备课(节)
课堂作业(次)
辅导记录(次)
语文
每周6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每周6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数学
一至四年级每周4节,五六年级每周5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至四年级每周4次,五六年级每周5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英语
一学期36节,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学期36次,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教研活动及教学评议】各校教研组要在学期初拟定好教研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积极参加本校和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要积极听课互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反思评议。未任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的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课题研究】各校教研组要积极发现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上升成研究的课题。学校要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研究。
常规工作意在平常,行在日常,重在检查,各校教导处每学期定期检查2次,不定期检查不少于5次,且有记录、评价和整改措施,中心小学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在学校工作计划的安排下,我们认真落实学校《20132014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纲要》中关于教科研工作的意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继续探索“先学后教,训练矫正”的教学模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开发校本课程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坚定不移地树立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双基确立教学质量在全市领先地位。
2、继续探索“先学后教,训练矫正”的教学模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强化教案的二次备课与反思,使它成为高效课堂、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4、加强作业批改的探索与评价,让作业批改成为巩固写字教育、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
5、通过常识组老师的教研活动,真正解决学生在英语方面语音语调的问题、科学实验方面的问题以及品社课堂高效的问题。
三、具体措施
1、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继续开展说课、赛课、评课、反思活动,将说课、赛课、评课、反思作为减负增效,提升教师素质的主渠道。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配合教导处定期做好落实常规的检查、督促工作,注重发挥“帮带”的作用,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2、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提出新的课题设想。抓实研究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实施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以科研推动
教学改革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丰富多彩的活动,焕发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朗诵比赛、情景剧表演、科学实验课操作比赛以及品社课的速背比赛等。
各月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教研组及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检查各项计划
3、教案、作业的检查方案
三月
1、上课、磨课
2、继续实施赛课。
3、教案、学习笔记、教学反思检查
四月:
1、期中学生学业成绩检测
2、教案、学习笔记、教学反思检查
3、学生英语书写、朗读比赛
五月:
1、教案、学习笔记、教学反思检查
2、品社速背比赛
六月:
1、教学常规大检查及优秀常规展示活动;
2、制定复习计划;
3、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