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金融投资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4 16:3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金融投资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融投资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清洁能源;能源产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21-04

每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往往伴随产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也正是这些变革帮助各国走出衰退的泥潭并迈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各方面迹象看,本轮金融危机将催生以“能源经济革命”为目标、以清洁能源投资 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力引擎和最新动力,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重要支点。

一、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

(一)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迅速

2004-2008年,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从340亿美元增加至1550亿美元,约占目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支出10%左右。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一直都是以每年近50%的速度呈跳跃式向上增长,特别是与2004年相比,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近4倍(见图1)。

(二)投资价值链环节: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到能源配送、储存和效率投资

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不仅需要增加新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而且在能源配送、储存和消费等环节也需要大规模的转变。近年来,清洁能源投资领域也已从其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扩大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缓碳排量增速的能源效率投资、提高电力配送效率的智能电网投资、用于节能汽车和电器的能源存储技术方法投资以及应对碳价格上涨的碳捕获和封存研发投资。日本2009财年预算中用于提高能效的预算占全部清洁能源投资的47%,比能源基础设施投资26%的比重高出21个百分点。奥巴马政府推出美国电网改造为智能电网的商业计划,初期投资1.5万亿美元,长期投资5万亿美元。

(三)资金来源:以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为主体的资产融资

清洁能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四类:一是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本基金投资于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公司的股权;二是通过公开市场对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发电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三是通过公司内部的资产负债表投资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资产融资;四是新的企业买主购买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或经营清洁能源项目的公司的现有股权价值的兼并和收购。数据显示,在各年新增清洁能源项目投资中,80%来自资产融资(见图2)。此外,创新型小额贷款正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为有效解决能源短缺,支持清洁能源小型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融资方式。

(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风能领域,太阳能项目投资增长迅速

风能作为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2007年其发电量已达到所有清洁能源新增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其稳定、风险可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投资者投资的主要领域,每年风能领域投资约占清洁能源发电容量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见图3)。由于投资者支持硅胶薄膜和太阳能发电等新兴技术,太阳能成为近年来投资增长最快的部门。2007年太阳能领域吸引177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占全部新增投资的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50%。2008年对太阳能的总投资额约为26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0%。

(五)地理区域分布:由欧洲逐步蔓延至美国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近年来,在对清洁能源投资增加的同时,在地理区域上也呈现多样化的分布态势。2004年以前,清洁能源仅限于丹麦、德国和西班牙的风能。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日益严重,清洁能源产能的扩张已从欧洲转向能源消耗高的中国、美国。2007年,发展中国家(非经合组织)吸引了资产融资的23%,而2004年仅为13%。尤其是随着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将清洁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之一及其经济的迅速增长,投资资金也开始大量流向这些国家。[1]

二、金融危机下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相继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金额庞大的刺激计划中,清洁能源经济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韩国、欧盟经济复苏和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力引擎和最新动力。

(一)发达国家在现有清洁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应用范围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在金融危机以前就拥有较为完善的节能法规和先进的节能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关于能源改革主要侧重于扩大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以清洁能源法规和技术都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日本为例,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发展大量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和广泛运用节能技术,已成为美国政府本轮能源改革的发展方向。美国约660亿美元的预算资金是为振兴清洁能源产业,占全部刺激计划总支出的8%,以此带动美国进口石油的资金转向清洁能源,再造美国富有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占领未来能源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2]日本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主要运用在住宅、办公室和交通运输领域。为了促进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发展,2009年度日本财政预算中相关预算比2008年度增加约1300亿日元,增长幅度为50%。

(二)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依靠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相辅相成,部分国家为实现产业升级,降低能耗,加大了清洁能源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以韩国为例,385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310亿美元用于资助27项非晶硅膜太阳能电池、生物能电池等低碳技术研发,约占其全部刺激计划资金的80%。其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经济结构和97%的能源需求依赖昂贵的进口燃料的能源结构,促进韩国从贸易立国转为科技立国。同时,借助整合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建设全球第一个国家级智能电网,提高输电效率。韩国政府承诺建设上百万个清洁能源住宅,提高超过百万户家庭的能效。从2009年下半年起,政府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清洁能源增长刺激计划,并着眼于长远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消费方式。

(三)政府投资以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金融机构慎贷、惜贷严重,为保持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势头,各国刺激方案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如美国财政部以直接拨款补助金的方式代替以往用清洁能源生产的税收抵免政策。根据现行法律,纳税人可以要求对用清洁能源设备发电、投资购买清洁能源固定资产给予税收抵免。这些税收抵免政策将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于清洁能源项目。但是,目前的经济状况已经严重损害了这些税收抵免政策的效力。因此,《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允许纳税人直接从财政部领取补助金以替代税收抵免。这部分补助金相当于清洁能源设备成本的30%。[3]日本的税收措施主要是对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业投资给予加速折旧,以及对清洁能源投资给予所得税税收抵免。作为辅助措施的金融政策主要是向清洁能源项目投放低利率贷款或进行贷款担保,以激励普通投资者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

三、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比例,为其提供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

一是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自2006年6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以火电结构为主、清洁能源比例太少的状况没有得以根本改善。由于我国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传统能源仍未优质化,同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属于长期战略性替代能源,有较长的研发示范周期。因此,目前我国应尽可能发展短期内就可以大规模提供能源供应的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及天然气作为现阶段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这些可以市场化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二是在能源消费方面,各级政府应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清洁能源市场发展。由于在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占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35~45%,所以公共部门的采购可以成为强大的力量。在政府采购中应要求使用清洁能源,为在运输、供热以及电力领域的领先革新者创建有保障的市场。

(二)改进与落实针对清洁能源产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增值税政策。清洁能源在我国属于新兴弱小产业,清洁能源产品的可抵扣额非常有限,而我国目前只对部分清洁能源产品给与增值税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风力发电无进项额抵扣,导致风力发电增值税即便减半征收,其实际税负也远高于火力发电。建议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增值税率,至少应与火力发电相当或更低。

二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企业所得税政策。在未来我国所得税并轨改革中,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措施。对所有的清洁能源产品一律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投资抵免制度,即清洁能源企业的投资可以用新增所得税抵免一部分;实行加速折旧,加大研发费用的支出份额。

三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设备进口关税政策。目前内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今后应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内外资企业在进口设备税收优惠上的差距,对利用国内资金进口国外所有清洁能源设备,应等同外资企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以确保内外资企业保持同等“国民待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三)加强电网规划和布局,将智能电网建设与清洁能源发展紧密结合

一是加快制订风能、太阳能发电并网等相关标准规定。目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滞后,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远不能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费的需要,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积极推动建立电网与清洁能源统一规划、统一审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统一国家技术标准。在布网和输配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充分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布点相配合。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给电网企业明确下达收、售可再生能源电量的任务,如可明确未来各个时期收、售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其全部销售电力的比重应分别达到的目标等。[4]

二是确保电网企业对可再生能源企业所发电力全部收购。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绝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都存在着电力供应量不稳定、电源地远离电力用户等方面的竞争弱势。一旦遇到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过剩,电网企业不时会有限量收购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的倾向。建议各级电监机构强化对《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力度,确保无论电力供求关系如何变化,各级电网企业都认真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履行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所发电力全部收购的义务。[5]

三是扩大分布式电网应用范围。我国在电网回购小规模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已不存在技术难题,应鼓励五大发电集团之外的普通居民或小型企业利用自然条件,如小型风电、太阳能电等销售给电网,从而保证小型清洁能源的上网比例,提高居民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

(四)运用金融手段撬动清洁能源发展

一是运用货币与信贷政策对清洁能源产业提供激励。面向清洁能源发展的金融投入,应该在利率优惠、专项再贷款支持上实现政策引导,特别对于在短期内不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的清洁能源项目,应该鼓励、引导项目投资机构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银行间市场的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

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兴产业往往与商业银行信贷不相符合,只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在国内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私募股权投资,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把社会资金动员到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清洁能源部门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袁炜,成金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管理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08,(12).

[2]杨明钦.美国经济危机的复兴与应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关系[J].中国能源,2009,(4).

[3]周淇.美国:推动新能源发展[J].望,2009,(5).

第2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融资融券;投资者行为模式

一、前言

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于1990年,相较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漫长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仅仅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其本身取得的较为长足的进步也应让我们感到自豪,不过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直视我国当下资本市场存在的政府及监管层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行政审批过度、监管存在漏洞、市场与诚信约束弱化等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与投资者投资行为方面存在的赌博式投资、概念炒作成风、过度自信、过度贪婪、过度恐惧、追涨杀跌、羊群效应等一系列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现象。作为我国投资者人数增长速度相比股指期货等其他新型交易工具遥遥领先的融资融券工具,其本身无论是在操作难度还是风险度方面都是投资者比较易懂和更容易接受的杠杆投资工具,而结合这一工具我们就能够较好的对我国当下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与不足之处进行较好的研究。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现代金融理论开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成熟于70年代,并最终成为金融界的主流理论,但由于现代金融理论遇到一定困境与不足,才促使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行为金融学本身融合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们学科,这就使得其在客观上拓展了金融学的发展空间。如果从发展估计视角审视的话,我们就能够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学发展而诞生的。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中,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期望心理的提出、从投资策略上加完善,注重把心理学研究和投资决策结合起来是行为金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

在行为金融学中,其具备着心理学基础、期望理论、前景理论等三方面的理论构成。具体来说,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情感心理学,而吸收了这三种心理学成果的行为金融学才能够较好的应用各类金融相关的研究;而在期望理论这一行为金融学的组成理论中,期望理论认为决策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和刻画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人们在决策中关注的是价值的改变而不是最终形态,人们对于客观概率的推断总是存在偏差,也即投资者并非是符合现代金融理论所定义的理性投资者,实际表明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风险规避的;而在前景理论中,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等内容[2]。

三、融资融券业务概述

(一)融资融券基本概念

融资融券交易也可以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其指的是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都属于融资融券范畴中,我国在2010年3月31日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系统[3]。

(二)融资融券特点

作为一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交易的手段,融资融券具备着杠杆交易与双向交易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也使得融资融券能够较好的实现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的优化。具体来说,在杠杆交易的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融资融券能够凭借担保品实现资金和证券的借入,这就使得资金通过杠杆提高了自身使用效率;而在双向交易的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出现是由于投资者能够通过融资融券看空相关标的证券进行融券卖出,这就使得投资者能够在股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得到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凭借着自身两方面特点往往在极短的市场行情中会发挥助涨助跌的作用,所以我们说融资融券这一工具本身属于一把双刃剑[4]。

(三)融资融券作用

作为在全球大多数证券市场上普遍常见的交易方式,融资融券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很明显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集中在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金和标的证券供求、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和选择、拓宽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整体上提高金融资产的运用效率等五个方面。

(四)融资融券风险

虽然融资融券具备着多方面的投资优势,但其本身在应用中也具备着一定风险,杠杆交易风险、强制平仓风险、监管风险,以及信用、法律等其他风险都属于融资融券的常见风险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融券中,投资者因证券账户卡、身份证件和交易密码等保管不善或者将账户出借给他人使用,可能承受意外的损失风险[5]。

四、融资融券投资行为理论探究

(一)投资行为的概念阐述

所谓投资行为指的是一种追求未来货币增值的经济行为,其主要包括货币增值性与经济行为两方面的。具体来说,货币增值性指的是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货币的增值,也就是对于利润的追求;而在经济行为方面,其指的是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这种有意识是说经济行为会受到投资者个人的情绪、爱好等影响。

(二)投资行为信息获取过程中认知法则

由于投资者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投资者会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或经验去做出投资判断,这就被称为投资行为信息获取过程中的认知法则,这一法则主要由代表性法则。易得性法则、锚定与调整法则三部分组成。具体来说,代表性法则指的是投资者依赖自己在之前相类似事件的处理和判断经验;易得性法则则是投资者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者是最先想到的类似情况作为依据去做出判断;而锚定与调整法则则是投资者将某些特定的或者易获得的数值作为初始值和参考点,以此完成具体投资行为[6]。

(三)投资行为中认知与行为偏差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情景框架依赖、心理账户、处置效应、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后悔理论、损失厌恶、羊群效应等都属于常见的认知与行为偏差,介于篇幅原因笔者主要对后悔理论进行详细剖析。所谓后悔理论,指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大牛市中,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震荡市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也不跌,但别人推荐的股票却一直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及时换股后悔等都属于后悔理论的范畴[7]。

五、融资融券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我们需要首先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这一方案设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对样本投资者实际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等两部分内容。

(二)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选择的样本来自于上海某券商的营业部,选择的样本具备着客户储量大且客户结构合理全面的特点,且能够保证真实有效、具有代表性。截止2016年6月,该营业部有效融资Q券账户数为1144个,有效交易客户377名,笔者选择了377名有效交易客户的资料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在对377名客户进行的调查中,笔者通过问卷发放与电话访问两种方式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价值问卷313份,这一83%的有效回收率支持了本文研究的顺利进行[8]。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初次了解到融资融券工具、促使了您选择开立融资h券账户的原因、已有A股账户了,您为什么要开立熟资融券账户等十个问题,问题均为选择式,介于篇幅原因这里不详细介绍问卷内容。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的分析与整理中,笔者发现融资融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普遍具有过度自信、确定性偏好、风险规避、政策依赖、损失厌恶、处置效应、拥有心理账户等特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羊群效应的特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思维定势现象等三方面的结果。

(四)实际交易数据分析

在对这377名客户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的分析中,笔者选择了描述统计法与相关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在具体的交易数据分析中,笔者对投资者融资融券开户时间、年龄、股龄、期初资产量、成交量、绝对收益率、相对收益率、依据成交量比较、对跑赢上证指数的81个投资者进行比较、对跑赢大盘的投资者换手率、对绝对收益亏损的120位投资者换手率析等进行了实际交易数据分析,而经过这些分析笔者最终得出了融资融券投资者在开立账户环节中,存在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现象、过度自信或过度恐惧的投资行为特征、风险规避与确定性偏好的投资行为特征、融资融券投资者交易量普遍较大等结论。

(五)分析结论

结合问卷调查结构与实际交易数据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融资融券投资者存在着投资行为具有羊群效应的特点、普遍对于工具的运用较为简单和片面、融资投资决策过程中普遍过度自信或过度恐惧、存在很强的政策依赖心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及处置效应现象。

六、结论

结合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笔者建议融资融券投资者主动认识到自身的投资缺陷,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来规范自身的交易行为,并学会加强自身资金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自身投资的优化,提高自身收益。

参考文献:

[1] 田景坤,倪博.融资融券交易促进股票市场有效性了吗[J].南方经济,2015,11:1-15.

[2] 巴曙松,朱虹.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6,08:82-96.

[3] 陈智君.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金融学的发展――以金融学说比较分析为角度从[J].经济学家,2014,06:91-102.

[4] 戴秦,谢斐,严广乐.基于Swarm平台的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市波动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09:31-39.

[5] 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02:1-17.

[6] 谭松涛.行为金融理论:基于投资者交易行为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7,08:140-150.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居民投资 互联网理财 金融创新

当今时代信息化和程度不断加深,产生了许多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新的金融投资方式的出现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在金融市场上独占的局面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而打破,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形式也日益多样化,金融产品也日益增多。并且互联网金融还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产品种类齐全,积极的服务态度等特点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金融投资活动。

一、最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互联网支付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支付是指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来完成交易的方式,并且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支付模式。当前市场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互联网支付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兴起,并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范化,互联网支付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网上交易的规模也在逐年节节攀升。就拿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来看,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从起初的3万亿元已经上升到2014年的24.1万亿元。,当前互联网支付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不止是网上交易支付了而是向着更加快捷便民的方向发展,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许多以前只要线下才能够完成的活动,例如,跨行转账,日常水电缴费,网上购票,网上理财支付等,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同时在改变居民支付习惯的同时也对居民消费金融投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产品产品迅速增长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许多金融产品也相继推出,金融产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最常见的就是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金融产品。以支付宝的余额宝为例,在推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令同行惊叹的成家,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就突破了5000亿,受众度越来越高。余额宝的成功让许多互联网企业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商机,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自己的市场影响力竞相推出许多与余额宝相似的理财产品。不仅如此,线下的传统金融机构也效仿余额宝,在线上推出了许多理财产品。

(三)P2 P网络借贷快速发展

P2 P网络借贷是也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形式,它是出资人和借款人实现借贷交易的一个中介平台。它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借贷业务的服务网站。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的P2P借贷平台“拍拍贷”于2007成立,之后的发展速度也十分的迅猛。数据统计显示, P2 P网络借贷平台的数量和交易规模呈逐年攀升状态。

(四)众筹融资模式逐步兴起

众筹融资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向投资者募集项目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我国的第一家众筹网站于2011年建立,相对成立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不管是平台数量还是融资项目规模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发展相对成熟的就是“天使汇”众筹融资平台,短短几年完成了230多个项目的融资。截至2014年11月,该平台己有超过16090个创业项目入驻,2109位认证投资人、230多个项目共计完成10多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于居民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

(一)居民投资理财仍以传统金融产品为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当前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性,有七成的居民对互联网金融投资处于茫然状态,剩下的三成居民中购买过网上理财产品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据对居民金融理财习惯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居民的投资理财仍然以传统的金融产品为主。购买的金融理财产品多是一些银行储蓄和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保险基金等。通过对这三成居民中购买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居民调查发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者多为年轻人,即80后90后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冒险意识,敢于挑战新事物。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技术,受教育程度也很高。

(二)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特点是居民参与投资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金融投资具有操作方便快捷,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些优势条件,也是吸引居民参与投资的主要原因。根据对一些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这几项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也是一些居民选择购买互联网金额产品的主要原因。

(三)居民对互联网金融投资持谨慎态度,投资金额较小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购买者的调查显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多以小额资金投入为主。多数居民的投资金额在“十万元以下”投机金额超过30万的占极少数。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为存在谨慎的态度,认为互联网金融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的行为观念,还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冲击。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投资对于居民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为总结当前互联网金融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小天.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

[2]刘思杰.论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及发展[J].时代金融,2011

第4篇

1.成本不同。传统金融行业在人力资源配置和信息传递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本,相比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完全信息化的特点,在资本运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只需投资者在客户端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资金的配置,在金融部门方面也无需大量人力资源盯岗,在金融产品研发、发行、管理、回购等阶段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所以相比传统金融具有成本优势的特点。2.效率不同。以前常见的金融部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管是信息传递还是业务运行,都有较长的时滞性,完成一个客户的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互联网金融通过电脑、电话、手机等手段,投资者和理财产品直接挂钩,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繁琐中介过程,因此具有高效率的特点。3.风险不同。传统商业银行自身具有较高信用,附属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一般都是国有控股部门的股权、债券等,风险系数较小。自余额宝出现以后,大量互联网金融产品也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些依附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方向有太多不确定性,互联网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也赋予了它们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二、以“余额宝”为例金融理财产品盈利模式分析

2013年6月余额宝产生以来,众多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陆续产生,京东的“小金库”、网易的“现金宝”、苏宁的“零钱包”在市场上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格局。

(一)现有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应的基金产品

目前,京东、淘宝、苏宁等网站陆续推出与第三方支付挂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必须依托相应的基金公司运作,具体如表一

(二)余额宝自身的特点分析

1.收益率高。余额宝在2013年6月份成立时,七日年化收益率从4%上涨到春节期间最高6.7630%,明显要高于银行存款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虽然现在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有4.63%,但也仍旧高于普通银行存款利率。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尤其是一些中小投资者,截止到2014年2月份,已经有超过8100万的开户数和5000亿元的筹资规模,因此,高收益率使投资者如此青睐于余额宝这个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2.流动性强。余额宝只需从淘宝网站使命认证注册就可以投资,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将资金转到余额宝账户,投资过程简单方便,投资和赎回规模也没有下限,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理财平台。另外是一种T+0的货币型基金,当投资者赎回时并不需要像股票一样遵循T+1政策,具有即时到账的特点,因此,资金流动性较强,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3.技术创新。自从20世纪末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提出要以“创新”两字贯穿金融市场中以来,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草根时代引领了一阵狂潮,开创性将互联网应用到金融市场中去,余额宝投资者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在网上购物并轻松付款。另外,余额宝操作简单灵活,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账户余额、每日收益总额、每日年化收益率等各项指标的数值,技术创新是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最突出的特点。

(三)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分析

余额宝通过与天弘货币基金公司合作,将货币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证券品种,分享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2500亿规模的余额宝,超过80%投资的是银行的协议存款,因协议存款收益较好,并且可以提前支取,无论是从流动性和收益,都是面向千元投资额的互联网金融T+0货币基金最好的投资选择。余额宝现在有大量融资规模,当与银行进行协议存款谈判时有更大的筹码,就能获得更高额的利息差,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经营冲击的同时,获取了较大规模的净利润。

三、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分析

(一)监管风险

目前,我国国内的监管体制主要是“一行三会”模式,即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现有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影子银行的性质,在创新和盈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行为不规范、销售行为不正当,所授权的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或监管不到的现象出现,因此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周小川曾在2014年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提到,并不会取缔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相反应加强监管。监管层“鼓励支持”的态度已然明确,随之而来的还有监管之手,风险提示不充分和部分领域的监管空白是目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的两个监管问题,现在的党务之急就是把握重点,加快监管步伐。

(二)经营风险

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虚拟性、不可控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汇添富的“现金宝”曾因为自身体制不完善,出现盗用投资者信息以非法手段获取本金的案例,另外,今年6月份深圳一家名为“科讯网”的P2P网贷平台超过2700万元的“跑路”事件,青岛港金属贸易融资公司在18家银行的贷款超过160亿元,涉贷的一些核心人员已经外逃,成为近期内最大一起“骗贷”案例。2014年上半年央行曾对支付宝每日投资限额进行了规定,旨在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交易风行,另外还需要对领导者和管理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我们还需要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利率风险

周小川说“,市场上肯定有一种力量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新兴的业务方式也都是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的”。有些学者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推高资金利率,转嫁给实体经济,当这类新兴产品出现以后,大量的银行协议存款将传统商业银行置于不利的位置,更多的谈判筹码降低了银行净利润,增加了市场利率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成为解决这一风险因素的关键性措施,在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应该放开银行的利率管制,更多的交给市场这张无形的手去解决,余额宝的这类新型理财产品市场将随之萎缩,余额宝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利率风险因素也随之降低。

四、结语

第5篇

民间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手续简便、放款快捷、利率灵活等特点广受中小微企业的青睐。近些年来,随着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1、民间金融市场缺少监管机制。民间金融由于其形式多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造成政府监管出现很多空隙。不能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在金融业务运行中会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同时,民间金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导致其发展不规范、业务单一化,影响其健康快速发展。

2、民间金融机构缺少抵御风险的能力。民间金融机构大部分是吸收社会上闲散资金,投资给需要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其经营时间短,规模小、资产少,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民间金融由于其担保物少、利率高,在遇到金融危机时容易出现收不回投资额和利息,使民间金融机构濒临倒闭。

3、民间金融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其投资利率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投资利率,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非正常竞争、容易出现非法集资,对整个金融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容易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安,影响金融秩序正常运行。

二、分析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他们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跃市场、解决就业、创造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产少、发展迅速、相当一部分集中于高科技产业。他们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工作效率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创造利润高。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快速发展中,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为其资产规模小、抵押质押金额少、信用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导致他们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融资低、贷款难等困境。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微企业融资少、贷款难一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其成立时间短、资本少、信用度低、可提供的抵押物少等特点,无法在大型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导致其发展出现瓶颈,阻碍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存在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外部原因是与我国国情和金融体制有关,内部原因和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分不开。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导致我国中小微企业贷款少、融资难的困境。

1、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实施的金融政策。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制度性特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国有企业,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有各种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贷款也积极配合,提供丰富的资金资源。

2、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小微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们数量多、规模小,能够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少、信用等级低、财务不健全等特点,从商业银行融资相当困难。商业银行有各自的审贷系统,中小微企业的申贷资料在银行系统中评分较低,能够获得贷款数额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3、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有限。尽管中小微企业盈利水平高,但是由于其资本少,风险承受能力低,不具备上市筹资的条件。这样导致这些企业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阻碍其发展和壮大。

三、民间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相互作用

(一)民间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相比具有期限灵活、手续简便、融资快等特点,深受中小微企业的信赖。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1、手续简便、融资快成为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正规金融机构因为中小微企业成立时间短、贷款综合评分低、财务信息不健全,抵押质押物价值不高等,审核贷款程序繁琐,放贷时间长,有可能延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民间金融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及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2、融资费用低,能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于民间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但是高抵押质押也需要一定的成本,相应的其他融资费用也会增加。最后导致实际利率高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同时、还可能审核通过的贷款金额少于申请数额,误失投资商机,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微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

1、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向民间金融机构融资后发展迅速,可以及时还清贷款,从而促进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再投资,有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对民间金融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小微企业的特点也有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具有地域性特点,大多是实体经营,风险可控。民间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这些企业,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

四、如何完善金融体制使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在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力量,将会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发展民间金融,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市场经济中的资金配置,让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帮助其发展壮大;而且能促进金融体制更加健全,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快速健康发展。

(一)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民间金融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中缺少对民间金融的有关规章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民间金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金融市场合法与非法的区别,让借贷双方清楚明了地进行投资,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使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二)引导民间金融投资方向,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发生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混乱,近些年来出现很多投资担保公司,用吸引人的高利率借入资金开辟市场。但是时过不久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纷纷倒闭,老板跑路造成投资者损失惨重,不仅没有得到高的投资回报率,就连本金也收不回来。所以国家在制定规范民间金融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引导其选择投资的合理方向,防范投资风险的发生。同时让民间金融机构参与大型项目的融资,使民间金融机构的投资更加多元化,达到分摊风险,降低损失的目的。

(三)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利率逐渐走向市场化

现在我国央行已经设定正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设定最高上浮比例。这为我国利率实施市场化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宏观调控作用。民间金融存贷款利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也应根据央行利率变动实施上下浮动。使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平等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

(四)建议中小微企业完善自身,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第6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分型市场 金融危机 健康稳定

一、浅析金融衍生品及其特点

金融衍生品,即金融产品的相关延伸概念,是建立在金融基础产品或是金融基础变量上而拓展出的其他相关产品,是金融产品价值变动的派生。当然,对于金融基础产品以及基础变量而言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债券、股票等现金金融,其中也包括了其他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其金融衍生品才刚刚被搬上历史舞台,其发展状况、规模以及稳定性均不如国际金融市场般成熟。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经济发展极不稳定,更不容说是金融衍生品的健康稳步运行。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证券市场也日趋成熟、稳定,金融衍生品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交易也随之频繁。

对于金融衍生品而言,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而言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性。虽然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开始有所发展并呈现良好势头,但我国毕竟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并不成熟,更不用说是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了。因此,这就造成,就我国目前而言,对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仍局限于少数几个金融市场。其二,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发展而言,其发展趋势极其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人们对经济管理的难度也随着加深,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受到更多阻碍。此外,通过数据调查表明,我国每个季度影响金融衍生平的因素呈现出了翻倍增长的现象。最后,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指数也信用衍生品发展最为迅速。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中的指数衍生品具有低成本和高流动的特征,这也为众多机构的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益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信用衍生品而言,由于金融危机的诞生,造成了众多资产家的迅速破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信用的关注。

二、金融衍生品中实施分形市场研究

市场存在的目的就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高流动性的交易平台。对于投资者而言,促使他们作出投资决策的莫过于价格的驱使。对于每一个投资者而言他们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但在现实的市场交易过程中这种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此外,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并非每个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长期稳定的,其中更多存在的是短期、频繁的投资交易,这就破坏了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对于分形市场研究而言,它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之上的,因此分形市场研究也称作分形市场假说。

众所周知,在金融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不仅仅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并且这些投资者的投资水平亦不相同,这些都是影响市场运动的因素。例如,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作出的投资决策也是不同的,老年人的投资或许会在养老保值方面,而对于年轻人的投资一般都聚集在高利润的地方。这同时也影响了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方向。在分形市场假说中,其中的信息的提供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对于那些日交易者而言,他们的投资方面一般都聚焦于信息价值以及技术层次的分析,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交易投资行为比较频繁。然而对于那些中长期投资者而言,他们所评估的更多是长远的投资收益,这也就保证了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短期的价格变化容易造成市场运动的可变性,不利于决策者的投资,也容易造成投资交易的多变性。对于金融市场发展而言,其发展趋势一般是投资者投资期望的反应,同时也受到周围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然而,对于短期交易而言,它更多反应的是投资者从众投资的行为。因此,这就证明了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短期趋势而言与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无线性关系。再者,随着金融市场运行中价格的不断变化,高价格的金融产品必然被其他金融衍生品所取代,这也就促进了金融衍生品在分形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随之诞生并引入中国,这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市场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资金流动平台,对其研究只能借助分形市场假说的辅助。然而,从稳定的市场假说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同时也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建荣,黄丹,顾锋.基于分形时变维数变化的股价突变动力学特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第7篇

关键词:浅谈 BT项目 融资 模式

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大部分BT项目都是政府和大中型国企合作的项目。

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BT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除了BT项目公司自身强有力的现金流外,BT项目公司还应多方融资。巧妙利用好BT合同,尽可能的实现在建工程权益最大化,直至可以根据BT合同抵押贷款。如果BT合同有实物返还,如房产或土地,应及早将实物进行产权划拨和确认,以便早日盘活这部分资产,作为现金流的补充和应急。

怎样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融资模式,既能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要求,又能有效调节资产负债结构,是现阶段融资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融资方式具体分类及特点研究

(一)债务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债务性融资需支付本金和利息,能够带来杠杆收益,但是会不断提高企业的负债率,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总结一下几种常见债务性融资特点。

常规性债务性融资模式特点分析表1

(二)权益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是指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如吸引新的投资者发行新股,追加投资等来筹集资金。它不是出让所有权益或出卖股票,权益融资的后果是稀释了原有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有利于公司整体发展。

权益性融资模式特点分析表2

(三)其他融资创新工具

其他融资创新工具是指金融机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和重新组合原有金融工具的价格、利率、期限、偿还方式、交易方式和风险系数等条件,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投(融)资者的需求。

其他融资模式特点分析表3

二、BT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鉴于 BT项目特殊的经营模式,金融机构往往对BT项目的融资审核较为严格,需提供的融资担保较为苛刻,以BT项目应收账款质押获得融资基本无法实现,导致项目投资主体融资能力“先天不足”。尤其是最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清晰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融资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务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融资机构多数要求投资人上级单位进行担保融资。且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投资公司上级单位提供担保,同时BT项目还存在以下融资问题:

(一)融资模式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绝大多数BT项目采用的融资模式仍为常规的债务性融资,主要有固定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一是在项目融资初期,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成熟度要求较高。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放宽条件要求较高,对工作整体资金安排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项目回购期间,一旦政府回购出现延迟,资金周转将出现问题,影响整个资金链条的安全性。

(二)投资主体上级单位担保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整体信用额度

当前BT项目在获取债务性融资时,投资主体上级单位被要求提供融资担保,要求其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担保合同》。若上级单位为上市公司,需将对外提供担保事项对外进行信息披露,影响上市公司信誉。另外,一般上级单位对对外提供担保在规模上会有一定的控制,债务性融资规模局限性较强。

(三)融资机构参与时间较晚,影响项目融资整体推进

在过去的BT项目操作过程中,BT项目跟踪前期很少有金融机构参与推进,往往都是项目投资方在完成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后银行机构才参与融资洽谈,参与时间较晚,融资推进较项目实际投入存在一定的滞后。金融机构在项目前期审批过程中无法起到项目间接评估的作用,往往会造成融资机构偏重于对投资者的信用要求,对项目后期回购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因此,项目公司应尽可能寻求权益性融资及其他非债务性融资途径解决资金筹集问题。通过对比各融资模式的操作方法和优、缺点,同时考虑该融资模式是否适合国有企业及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等,选择更适合于项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特点的融资方式。

三、BT项目类型分析及所适用融资方式探讨

(一)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的BT项目

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的BT项目,一般由地方政府授权下属平台公司与投资方共同投资实施,地方政府下属平台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可分担一定的项目融资压力。此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项目本身商务条件较好等,该类项目一般融资压力较小,采用常规性债务性融资解决项目融资问题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该类项目金融机构会比较认可,项目融资规模较为适中,整体融资难度较小。

(二)与外部企业共同投资的BT项目

与外部企业合作的情况主要有与地方国有企业合作、与地方民企合作等,此类项目一般是参与各方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实施。地方企业一般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独立融资能力欠缺,但地方资源较有优势。该类项目比较适合运用基金融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因为在基金融资方式中可按各方所占股比分担融资任务,避免相互间产生连带责任,影响给对方融资负担及因此产生的连带责任。

(三)国有企业独自投资的BT项目

国有企业独自投资的BT项目股权较为单一,融资报批流程也较为简单,比较适合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促进资本多元化。二是股权结构调整审批手续简单。三是可通过股权融资方式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四是引入金融机构作为股东方协调、管理较为容易。五是股权回购可与后期地方政府进行对应,可适当将降低自己成本。六是引入金融机,构作为股东,可为促进地方政府按期回购起到积极作用。

第8篇

一、类别划分对比分析

新《》规定,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在公司企业中属投资业务。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旧准则对投资业务分类的传统格局,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投资分类标准。对于这种分类标准,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存在活跃市场并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到底划分为哪类金融资产,完全由管理层的意图和资产的分类条件决定的。如公司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券,其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则管理层既可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以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双如,公司购入的在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由于到期日不固定,则管理者对该金融资产可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以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但不可以指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二,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改变。

二、定义特点对比分析

(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其特点:(1)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2)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其特点:(1)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一般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2)该资产具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基本相当于原长期债权投资。其特点: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时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明确,准备将投资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三、初始计量对比分析

(一)公司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产时,会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支付的全部款项扣除交易费用及垫付的股利或利息后的余额)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购入股票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购入债券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款项)

(二)公司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会计处理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购入债券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价款)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

(三)公司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若为股票即为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若为债券,即为债券面值)

应收股利(购入股票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购入债券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价款)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若购入债券,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购入债券业务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相似,只是科目不同而以)

对于以上三类投资业务的初始计量的会计处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是三者初始成本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面值作为初始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成本。

其二是交易费的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作为当期损益,冲减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交易费作为初始成本的一部分,单独反映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直接作为初始成本的一部分。

其三就是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投资购入债券的会计处理相似,只是科目不同而以。

四、资产负债表日对比分析

(一)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时作:

1、当公允价值上升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当公允价值下降时,作上升时相反的会计处理。

(二)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时作:

借:应收利息(若为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帐户的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

(三)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时作:

1、当公允价值上升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当公允价值下降时,作上升时相反的会计处理。

对于以上三类投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要点:

其一是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作为当期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的变化作为净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 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此时则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化的问题。

其二是投资收益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 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其本身具有短期出售的特点,在资产负债表日不存投资收益的处理问题;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下的投资收益,按持有至到期投资帐户的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定。

五、转让出售对比分析

(一)公司转让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取得的价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帐面金额)

借或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帐面余额,若帐面余额在借方,则此时计入贷方,反之则计入借方)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其帐面余额,若帐面余额在借方,则此时计入贷方,反之则计入借方)

借或贷:投资收益(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

(二)公司转让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取得的价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帐面余额)

借或贷:投资收益(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

(三)公司转让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取得的价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帐面余额)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帐面余额)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帐面余额)

借或贷:投资收益(按记帐规则,倒挤差额)

借或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若初始投资的是债券金融工具,按其帐面)

对于以上三类投资业务转让出售的会计处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要点:

第9篇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事情要做,业内已达成共识的是,大家都认为文化产业和金融需要高度融合。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业内共同的话题。根据我多年在文化领域的投资经验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的高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件事情特别重要,这就是创新。

这个创新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自身的创新,也不是简单的金融工具的创新,而是指在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面,需要有高度密集的、全方位的创新。目前,要解决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创新是一个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金融与文化的融合也不会太好,最终的结果是文化产业发展也不会太给力。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内在需求和本质属性。文化产业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本身的创意性。所有的文化产业到最后都是依赖于有形的资产,给人创造出满足文化需求的产品,这个是带有非常大创新性的。第二,我们谈文化产业,而不是单纯地讲文化事业,这个特性决定了必须要创新。没有文化,就谈不上有内涵,没有金融,就谈不上有产业。在这个基础上,文化产业吸引了很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其中。

文化产业过去五到十年的发展,有三个特点非常值得一提:

第一是产业链形态多样化。如果去看生产制造行业,它可能会在几十年之后才出现变化,但是文化产业的变化特别快。比如,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横向产业;以艺术品等为代表的纵向产业。这几种模式下看到的产业,不是大家熟悉的,很简单就能够梳理出来的,这是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状况决定了产业的前景。

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以点带面的连同效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协调创新是实现新形势下文化产业转型时期的需要。文化产业是高度复杂、高度变化的,所以中间创新要求特别多,这不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生产制造行业的特点,与服务业的典型特点非常相似。

第二,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可以有文化内涵,如餐饮文化、汽车文化、家具文化。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文化领域的扩展空间就会变得很大。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科技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如果说创意的创新是文化产业的自身驱动,那么科技的创新就是助推文化产业的载体的驱动。以数字技术为例,数字技术的进入,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升级的强大力量。文化产业跟其他的行业、其他的产业都有高度的融合。

最后,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的投资。一枚硬币永远会有两面,有巨大机会的同时,永远有巨大的挑战,这个巨大的挑战就是风险。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性的一个特色产业,该风险集中体现在是否能被大众接受。任何文化产品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名,比如大家玩“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没有人想到它会流传这么广;反之文化产品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任何以创意创新为发展内涵的产业都有这个特点。我想强调的是,这个风险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要创新,要面对挑战,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更高的风险,也有更高的回报,正因为这些特点导致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主体都是处在观望状态,社会资本进入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多元化,使企业能够真正规避风险的投融资机制。

所以,我认为解决目前所有的问题,促进文化产业共同的发展,抓住文化产业和金融高度的融合最需要创新。

创新发展到底需要什么

怎么创新?创新需要什么?创新的基础是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真正的融合。

我想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要在产业链中切入资本面。中国文化产业目前总体看偏小、偏弱,龙头企业小,因为没有资金做不大,做不强。文化产业还有自身的特点,不少文化产业是少抵押,高风险,各种担保公司对它的支持目前也是比较弱的。现在整个金融工具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并不是太好。而如果熟悉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人士会发现,这个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达到一定高点后,整个行业开始做一件事情,就是深度融入产业的发展。金融的毛和产业的皮开始黏在一起,不再是两张皮了,这是业态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生、发展、存在的基础。

第二,创投等新型金融工具要全面提升其介入整合文化产业的能力。创意投资也好,私募股权投资也好,区别于其他的金融工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其一,它跟企业的捆绑最紧密,企业的好坏、企业的生死、企业的未来跟它直接相关。其二,它的方式有高度的灵活性,因为灵活的安排就可能适合企业发展,可能找到更贴近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是它最主要的特点。私募股权投资在拥有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全面提升介入及整合文化产业的能力,这决定了它是否能和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其中,三个能力是最重要的: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增值服务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只有拥有这三种能力,才能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做好准备。

第三,关于怎么做到融合?私募股权机构自身也要创新,才能推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刚才讲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有形的少,无形的多,怎么设计出来拥有很好的灵活性,且能够符合这一特点的金融工具,来真正解决问题,就是私募股权机构要做的一件事。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知道私募股权机构发展的都很快,谁都不能否认,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基金做得很大时,能退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在退出方面就要求把文化企业的业务模式做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