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4 16:37: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第1篇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知识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相比于传统农业形式具有显著的区别。在知识型的农业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可生物工程有关的高新技术和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中。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的改革。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会使得我国农业进入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中,从而有力地提高农业有关企业综合实力,促使相关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有的农业产业能够开展网上贸易,开拓一条四通八达的经销之路,形成产销一体化,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如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提高农民收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当前社会情况分析得知,我国很多农村的农民均处于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中,追究其原因在于信息封闭。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农民生产主动性越来越高,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制定生产计划,从而促使农民收入提高。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优化职能机构,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新型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统筹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机构与个人及农业生产新型,构建规范化、统一的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健全信息与传播有关的制度,构建起涉及大众媒体、农业生产专家、政府职能部门与信息服务机构、农业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内的多样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准确定位农业生产信息相关工作,提高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指导作用,并且组织农业科技生产队伍深入农村,进行实地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下乡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信息化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制度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二)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基地项目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可以利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利用基地项目的示范作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宣传与推广,这一做法的效果比较显著。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要认真考察、筛选,选择基础设施齐全的农业村镇作为信息化基地,利用政府财政补贴、农民个人筹集、当地企业投入等方式,为基地农民配置相应的计算机,并且结合实际建立农业信息共享服务网站,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指导基地农民充分利用计算机获取有效的信息。另外要完善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力求基地发挥出示范作用,带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三)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农业信息使用者即农民信息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要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构建统一农业生产专业信息技能培训平台、网上远程教育,构建有关职能机构对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另外,由政府引导,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队伍,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经济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四)实现传统信息服务与农业信息平美对接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信息交流、共享,但农业信息的受众主要是农民,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于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人数更多,所以,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力地促使传统媒体同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农业信息更加高质量、高效地传播。

(五)依靠科技发展创新,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解决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指引农业经济向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让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变得更加科学化。信息技术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类型,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还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传统农业模式以及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积极引进各种信息化技术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但是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需要当地政府能够从实际出发,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动力。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资金支持

广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进而制约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1]。由于资金支持问题导致内各个地区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的目的,无法形成紧密联系的信息网络,使得个别地区信息收集较为滞后,难以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支持的缺少直接影响农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农业创新项目的发展,使得信息化项目进展受到了阻碍,容易出现恶性循环。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完善的设施支持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配备更加完善的信息化设施才能够使得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共享和更新,然而由于资金欠缺,使得信息设备难以配置齐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成本投入较高,设定的网络覆盖面范围较小,个别农民也难以承担较高的信息费用,导致信息化建设工程不能积极推进。设备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需要有关部门认识到信息化设施的重要性,尽快解决信息化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1.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通畅的信息传播途径

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信息提供更好的传播途径,促使农业信息在相关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有效传播。然而目前广西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难以及时了解到有关农业发展的新信息,导致农民的信息接收出现了滞后性问题。除此之外,在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时没有重视对资源网进行建设,导致信息渠道获取途径过于单一,难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工作。

1.4农民普遍缺少信息化意识

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主体,然而目前农民普遍缺少信息化意识,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因此难以配合政府部门完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即使向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影响难以使用这些设施,无法起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2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的主要策略

2.1积极投入资金,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主要是政府部门牵头,极少数是通过社会多种途径进行资金赞助以及农民自主投入建设而成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政府部门在投入资金时也可以积极鼓励社会上相关人员展开投资,减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基础[2]。或者政府可以设立建设基金或者投资基金,对投资或者参与建设的运营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福利扶持,提高投资吸引力。同时也需要积极和互联网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以投资企业为基准点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站点,将商务活动和农民服务进行紧密的结合。服务站中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够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设备不完善问题。

2.2加快信息创新速度

为了保障农业经济信息建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加快对信息技术的创新速度,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进而构建一体化的电子化系统,在网络上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核实、采集,对信息的流通和农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管。相关部门也可以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得信息化建设可以更进一步。

2.3重点建设人才队伍和数据库

人才是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广西要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引进各类新型人才,由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管理工作。首先对于目前在职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实施定期信息技能培训,革新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完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和农业院校的高等人才进行沟通和联系,利用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人才前来就职。人才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相关部门还要重视数据库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构造大型的信息数据平台。平台可以将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农民,满足当前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使农民可以更好地学习新型种植技术或种植理念,同时还需要对平台实施动态化监控,及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更新。

2.4提升农民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

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助力,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促使农民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推广和宣传,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告知农民信息化设施的具体使用模式,带领农民参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示范。其次,政府可以组织各种线上教育活动或是学习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以直播的方式向农民讲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以及意义[3]。直播是目前一种较为流行的推广手段,可以向农民进行线上面对面讲解,并且还可以通过平台和农民进行适当交流,解答农民随时提出的问题,可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效果,扩大推广范围。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方式转变成信息化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农业的生产总量得到高效提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帮助农民增加农业方面的收入,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充分地发挥,可最大限度地体现信息化技术的价值,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农业部门和政府机构资金的短缺,导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现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使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缓慢。

(二)农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现在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成了关键,农业数据的采集、分析、整合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但是,我国的家庭教育比较传统,对信息化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不愿意让年轻人从事农业,而且政府机构对高素质人才缺少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导致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缺少。

(三)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主要在农村进行,但是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信息化知识欠缺足够了解,对信息化管理和农业经济的联系无法正确理解,并且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误解,从而导致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

(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整在进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时,农业部门和基层政府缺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使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脱节,使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无法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使信息化技术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对网络基础设施展开大规模的建设,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对网络的需求,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农民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通信系统,加大网络通信设施建设,使网络通信大范围地覆盖。此外,要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农业部门提供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使农业经济信息有效地协调,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培养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离不开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所以要重视对农业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和物质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以此来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队伍中来;其次,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能够掌握并运用农业信息化的知识,让更多的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技术;最后,在开展培训教育的同时,要帮助农民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了解信息化知识,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使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得到重视,首先,要加大对农民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比如,发放信息化知识手册,定期举办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知识讲座,对农民提出的疑问,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其次,宣传人员可以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展示。例如,在农田里设置农作物病虫害检测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对有害昆虫进行预测警报,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确定防治的方法和时间。最后,宣传人员要向农民讲解优秀案例,让农民更好地理解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建设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信息化设备。

(三)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为了使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帮助农民减轻劳动负担,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所以,要尽快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首先,要对传统的服务方式进行改变,在村镇成立专项服务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信息化设备出现的问题,对农民所遇到的技术上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其次,为农民建立电商销售平台,比如,利用快手、抖音的直播平台为农民销售农产品,以此来拓宽农民的销售途径。

第4篇

将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与经济之中,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其核心在于农业信息的收集、挖掘与利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基础,基于此,需要关注农民信息化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信息化认识水平。此外,还应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如空气、水与土壤等,引导农民了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管理,还可有效把握市场动态,为构建市场主导模式的农业经济创造了条件。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现实作用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托农业信息,合理优化与调配农业资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依托网络平台,可以高效率共享农业信息,加强不同区域间农业信息的交互程度;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信息,指导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提供信息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整体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路径

2.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关注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合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监督资金应用状况,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资金利用率。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考量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方案,如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引导专业对口大学生返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优化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推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构建规范性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规范,提高农业信息交流频度与广度,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以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农业信息网站后,需要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农业信息挖掘,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活动,并满足不同种植户信息的需求。网站信息在收集与时,需要确保信息具备有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此外,农业信息应表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收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坚持信息渠道效益,切实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具体效益,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此外,信息化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力量。而农民整体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低问题,基于此,需要面向群众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具体培训让农民准确把握信息化内涵,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导农民掌握信息化应用方法。可以在农民设置信息化工作小组,为农民提供信息化咨询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2.3构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进行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为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与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提高群众信息化重视程度。政府应通过补助政策、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农户自筹与企业优惠等方式,普及农户计算机应用率。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与获取相应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基于农业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并积极做好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与发展群众信息化意识,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信息化价值,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扫平障碍,并服务于农业经济。

作者:美合日妮萨·伊敏 单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

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加以客观论述,保证当中隐藏的技术性问题得以快速提炼整理。同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制定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方案,借此改良既有农业生产服务模式,为今后信息化人才队伍系统化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修缮、农业产量增收,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科学化改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措施

前言:

社会主义和谐秩序维持的重点便是处理好三农问题,须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便是信息和市场化,如今在农业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已经得到全面贯穿。在此类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投入支持力度,令不同区域专属农产品种植供应效率和单位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村和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灌输应有的支持辅助动力。

一、农业经济控制信息化改革的内涵机理论述

在信息时代作用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实际生产环节投入控制,令既有农产品种植生产实效得以系统化改善,为今后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至于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将细化为:

(一)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业发展始终需要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令他们愿意为农业科技教育奋斗终身,保证不同区域农民文化素质和知识应用水准的同步提升结果,全程结合创新型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生产投入支持,保证农业生产水准得以有机化改善。

(二)农业实际生产辅助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需要各项生产要素的支持辅助,如水资源、土地、空气、光照等要素,针对以上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就是灵活化发挥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功效,覆盖落实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整改方案,为今后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创新前景绽放,集聚适应实力。

(三)农业市场管理的信息化

主要就是维持农业市场信息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农民能够更为清晰动态化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且以其作为导向媒介,进行对应农产品系统化种植和市场销售。再就是农业市场信息化改造,要集中凸显农业控制的先进性地位,凭借最新技术设施带动对应生产管理程序创新进度,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各类创新型生产信息集中辅助作用下,农业生产模式会变得愈加便利快捷,使得今后生产力得以稳固提升。

二、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修缮,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有机贯彻

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缺陷问题,将会直接产生农产品买卖困难结果,不单单令资源和农民经济成本产生严重损失危机,同时会令市场秩序处于严重紊乱局势。而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推动农企合作进程,令特定产品在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多元化销售模式覆盖落实,奠定基础。

(二)快速将传统型农业改良发展成为知识型农业

所谓传统农业,实质上便是资源型农业,其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模式或是信息化操作技术方面,都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相比之下,知识型农业主张利用各类先进知识和技术设施,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监督指导,使得以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创新修整。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始终不能根除,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知识型农业机制过渡转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三)培养农民信息化专业操作技能

农民始终是农村核心生产者,如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欠缺,单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必将不利于今后农村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开放。人才是农业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要做的,便是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有效率地培养并供应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配合各类渠道进行农民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令他们逐渐产生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态度,愿意主动地结合信息化操作手段进行农业发展前景系统化带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本身系统性较强,需要相关机构予以大力支持配合,长此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如今我国要做的,便是主动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实效,使得农业理论和科技快速地融合到实际生产工序之中,为今后人民工作压力舒缓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便利支持性条件,最终维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进程。

作者:张伟 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参考文献

[1]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02):123-136.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昭示着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淘汰,已不能适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引入信息技术,旨在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信息化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且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1.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让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始终保持消息的畅通,充分发挥及利用现有资源,当然,农产品市场也会因信息化的应用而逐渐扩大。信息化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有条不紊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通,从而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并且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1]。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能帮助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找到适宜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而完成其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但是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固有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的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发散,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诟病,即成本虚高并且质量不能控制。若想优化我国的农场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用国际先进的加工手段和贮藏手段,总之,实现上述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若想发展农业现代化,则必须要应用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及技术,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便是确保设备及技术先进化及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当实现软硬两方面支撑,软方面支撑便是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促使农业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环节的经营者得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普及,防止发生因信息不对称致使的经济管理部门错误决策。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意识,全面有效的促进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力度[2]。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失

无论如何,农业信息化建设均不能脱离设备设施建设而单独存在,只有满足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要求,方可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未曾建设过基础设备设施。其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因此农业得到信息的渠道依旧沿用传统的手段,而且开展农业活动也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力实现。

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岗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或者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人才较多,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实际实践的缺寥寥无几。

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

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3],因此有待开发。

4.缺乏信息化意识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经济信息传播、处理、分析的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不仅包括基础的传输网络,还包括此基础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的决策及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2.培养信息化人才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重视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提高农村当地人员培养的比例。首先,应当处理好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团队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其次,强化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毕竟农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

3.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从载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主体社会化中实现,首先,应该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远参与”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比如科技信息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均可以作为降低农业成本、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载体则是在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条件下,发展新兴载体,充分发挥新兴载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及主导作用,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任务、方针以及目标,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此同时,发挥其职能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实效性及全面性。

四、总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春赢.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36):122-122.

[2]屠依群.刍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31-31.

第7篇

1.1实现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大潮中,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和普及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农业经济经营的产业化和模式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农产品服务通道和农产品销售贸易通道的方式,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和交易方式,进而为企业实现快速的贸易提高条件。

1.2实现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转变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而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之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区别于传统农业,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1.3利于农业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等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所需要,而将信息化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科技后盾,则可以提升农民科学意识、加快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并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1.4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加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快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通过市场的实际需求调节农业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计划,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并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调动并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种植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并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2信息化角度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在加快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信息技术的开发资本受限制。主要受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方面的限制:在人力资本方面,由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毕业人才多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参加工作,尽管这方面的受教育人才很多,但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当中仍然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就导致在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发展严重缺乏人力支撑,并对农业生产带来峻的挑战;在物质资本方面,由于农业的自身的资本积累缓慢特性,加之大多数的经济建设都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开发领域,在农业信息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就导致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工作受资金的限制。其次,是来自科学技术本身的限制。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需要相应的技术创新改变现有的传统生产模式,整体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技术创的新层面,实现技术创新对农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作用。

3提升信息化角度下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于农村大多数农民群众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应该重视广大农民科学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展开必要的科学加强的农民培训,并普及农村信息化教育,提高农民认识农业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应该借助信息网络开展远程推广培训教育组织农业信息在线培训学习,并学发挥农技推广站、涉农部门的作用,建立必要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最后,科学的组建一支农业信息化经营专家队伍。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经济、农业信息技术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将现有的工作人员升级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靠保障,进而实现整体的提升信息化综合经济管理水平。

3.2强化政府的科学职能作用

提升信息化角度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林不开政府的科学组织领导。首先,政府单位应该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地位,科学合理的对信息化开发建设资金、系统日常运行投资费用等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健康发展。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有关政策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体系。

4结束语

第8篇

 

1.前言

 

对于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来说,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使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保持信息的联通,使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而且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也会由于信息化的作用而得以扩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因为信息化的原因也会顺畅有序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进而加强了城镇化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帮助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找到理想的实验基地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3.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

 

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3.4信息化意识薄弱。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4.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4.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

 

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切实需要的。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促进信息高效、实时、便捷的传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第9篇

据相关调查研究,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中体现了网络成本标准较高,应用效果不高等问题。尤其在偏远区域的农户普遍认为上网、使用电话资费较高,较多农户无力支付,因而导致一些农业网站的访问者并非农民本身。同时注重形式、建设、忽略功能、维护,投入网络设施硬件建设费用较高、缺乏对信息资源及软件的科学制作开发等现象造成了农业网络硬件设施的不良浪费,农业信息资源呈现出相对缺乏、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具有较差时效性等问题,对农民应用获取信息的主动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令信息的有效传递受到了制约。在供给农业信息层面则体现出无法充分满足众多使用者需求等问题。当前农业网络提供的信息多为科技、时政新闻及转载内容,欠缺良好的综合预测分析与前瞻性信息内容,令其缺乏地方特色,无法彰显区域经济个性特征。由于欠缺信息技术优质人才,令农业基础信息化工作呈现较低水平,基层单位则仅能进行信息资源的初级采集与,无法实施深度开发,令较多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对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建设步伐产生了直接影响。受到农村经济文化较落后、农民应用信息意识较淡薄、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进程中总体农民科技素质及文化水平较低,令其对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主动学习受到了直接限制,并对其理解信息综合能力造成了影响,令运用信息水平较为低下,农民无法全面认识到价值化信息资源发挥的巨大作用。

2.农业经济管理中强化信息化应用科学策略

2.1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政府科学职能作用

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一类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集合多重业务技术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县、市、乡等各个层面,因此离不开政府的科学组织领导,政府单位只有科学发挥各方积极作用、分工合作、统一规划方可令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应发挥主导地位作用,在信息化开发建设资金与系统日常运行投资费用等层面提供一定水平的基础投入,安排适宜比例的支农及农业发展资金,通过合理使用、统筹管控避免浪费资金与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政府单位应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合理引导网络通信运营商积极投入资金至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鼓励企业、集体、个人多方积极投资,通过实行农业经济信息产业低息贷款、贴息,降低税收等策略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其中。

2.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合作,提升信息管理服务水平

为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应科学建立涉农信息及部门共享交流机制,令信息标准科学规范。即统一创设制度,推进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实现公共涉农信息数据的共享兼容。同时应强化农业信息加工及采集,依据农村、农业、农民信息需求强化信息渠道与信息源头挖掘、开拓及整理采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适用性。另外应科学采用多重方式推进社会各界力量统筹合作,令多层次农业经济信息发挥积极优势作用。

2.3强化农业经济信息队伍建设,促进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的有效结合

为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应科学重视农民培训,提升劳动者信息化素养,普及农村信息化教育,尤其应对生产经营者开展培训,提升利用农业信息与认识信息能力。同时,应科学发挥农技推广站、涉农部门作用,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村组干部、中介组织、合作社、经营大户构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还可借助信息网络开展远程推广培训教育,组织农业信息在线培训学习,优化建设效果。再者应科学组建一支农业信息化经营专家队伍,培养懂技术、懂经济管理的综合人才,可创设优惠政策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研制,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坚实保障。信息网络虽然在处理、采集、存储、分析信息层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网络具有强大多点互联、交互功能、无时空限制优势,可有效解决各类传播信息问题。然而我们同样应明晰传统媒体包含的独特优势,其具有传播快速、直观等特征,加之农村普及计算机率较低,仍然以广播、电视为常规传播方式,因此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服务,应科学促进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的有效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升信息化综合经济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