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管理法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4 16:37: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管理法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管理法律

第1篇

所有收入支出项目,包括财政拨入各种补贴、补助以及各类专项经费,上级专项补助经费和其他收入;所有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个人发放的除正常性基本工资而外的各项补助、补贴、奖金等必须全部纳入单位统一帐户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管理规定,各项收入均需全部纳入核定账户进行管理,不得坐收坐支、以支抵收、随意减免、挪用或截留各种收入。

二、严格账户管理。

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统一核定的账户体系,收入、支出都必须在核定的账户内运行。按规定需要开设账户的,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按规定使用。

三、严格票据管理。

凡按规定有收费项目的科室及下属单位,必须按照“凭证领票、验旧领新、按月核销”的管理办法领用票据,按“一费一票,一事一票,票款同行”的原则使用财政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严禁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严禁外购其他票据、自制票据、白条收费。下属单位的特殊性收费项目的收入票据必须实行“专人管理,专人开票,专人保管”原则,坚持“验旧领新、定时结算”,并确保及时入帐,及时存档。

四、严格采购管理。

凡使用公有资金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按照《民政系统物资采购与工程建设项目暂行办法》实施,采购资料需报局监察室备案。

五、严格津补贴的发放。

津补贴发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严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设立津贴补贴、奖金等项目,严禁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严禁套取现金用于发放奖金、补贴或福利。凡不按规定执行,巧立名目、擅自发放津补贴或变相发钱发物的,一律按照违规违纪处理。

六、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差要严格执行县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住宿、餐饮标准,不准超标准接待;会议要从严控制规模、规格,严禁发放礼品、纪念品等与会议无关的物品,严禁将无关的费用充抵会议费用;切实加强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燃油、修理等费用;加强对公费出国(境)的管理,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招商等名义变相出国(境)旅游,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

七、严禁私设“小金库”。

所有收支活动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严禁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私放、设立账外账。严禁以各种名义虚报支出、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

八、严格专项资金管理。

各类民政专项资金都要按中央、省、市、县规定使用,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发放职工福利等。专项资金要坚持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虚报、挪用、挤占、截留。

九、加强往来管理。

对进账款项要逐笔落实资金来源,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财务人员;对暂付款项,要加强事前控制,严格执行“一借一清,先清再借、一年一清”的控制原则,严格控制各类借款,采取日常清理和集中清理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往来款项催收、清理工作。严禁任何单位以还本付息或者支付股息、红利的方式向内部职工或者社会公众进行有偿集资活动,更不得设立针对融资的有关奖励事项。对违反规定举债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依法设置资产账簿,新购置资产必须及时登记入账,严禁账外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国有资产处置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评估、拍卖,形成的收益要及时足额入帐或按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十一、严格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单位的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重大财务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内部制约制度,完善开支手续,每一项经费开支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人以上的签名方可报销入账;严格执行日清月结制度,保证账款、账账、账表相符。

十二、强化监督检查。

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两个责任”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局纪委、财务、监察室要履行财务监督检查责任。

第2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人类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和突出。为此,我国审时度势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获取盈利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笔者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了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便是环境与资源的问题。因此,谋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所以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的生产经营理念,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采取绿色管理。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笔者基于财务管理的角度,以企业绿色会计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对现阶段我国绿色财务管理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

一.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产生绿色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路径,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把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资源的有限性统一结合起来。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不但要保证企业周围生态环境不受损害,肩负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义务。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思路就是如何解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失调的矛盾问题,绿色财务管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意义随着企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也逐步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导向,其意义在于

(1)是一种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的有效措施,可促进企业、社会、自然三者然的和谐发展。

(2)是在适应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条件下产生的。

(3)其理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企业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绿色融资企业可以把绿色负债筹资和绿色股票等新的概念应用到传统的财务管理之中,满足资源环境建设及其他方案中的绿色成本需求。其中,绿色筹资的理念实施,不但解决了绿色资金对企业的有效投入,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利润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2)绿色投资企业绿色投资理念应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实施及结束全整个过程。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投入和产出,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如果项目违背国家环境管理,则环保罚款支出增加、税收等方面优惠减少甚至得不到国家贷款利率的优惠等。

(3)绿色分配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绿色利润分配能够更大限度的吸引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企业不但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而且还增强了投资者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但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而且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这样就进一步激励投资者更加关注绿色投资。

四、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企业方面的措施

1、转变观念,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企业应该抛弃“企业发展与环境发展无关”的那种陈旧观念,制定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兼顾的经营活动目标,以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为导向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完善措施,建立绿色财务管理。绿色财务管理理念要求把社会环境资源消耗补偿和自然环境消耗补偿考虑到企业的平常的财务预算中来,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计量、确认、分析、披露、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企业原材物料的使用和存储、固定资产的运转、燃料动力物资的使用都可能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财务管理衡量企业的的日常运行时充分考虑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3、谨慎核算,实施绿色成本控制。企业要充分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支出,特别是在对产品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和考核分析。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要做出停产的决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能源的使用、包装物的使用方面也要重复考虑到环境因素。企业应该把企业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费用和指标增加到企业会计核算的科目和报表中,以期企业能够采用及时正确的方法和政策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和相关管理制度。

4、加强监督,建立绿色财务评价体系。企业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全新的绿色财务评价体系,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其主要内容为:企业投资评价、企业筹资评价和企业运营评价三个主要部分。对企业进行绿色财务评价时可采取定性分析与等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到绿色EVA(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指标,保障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政府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既然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需要的投入划入自身的成本,足以体现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那么政府就有必要根据社会、企业的发展,制定出相关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不但要鼓励那些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良好效应的企业进行奖励,更要对那些违道德和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的行为进行严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和企业的这种做法,保证了社会、国家、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相协调进步。

综上所述,企业形成绿色财务管理意识,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财务管理中来,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取得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作者单位:许昌美特桥架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昊金波.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2007(2).

[2]崔艳芹.谢君.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3:60-61.

第3篇

近年来发电厂在综合管理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使财务管理缺乏先进性。一些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仍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管理意识,对管理效率造成了一定制约。由于财务管理自身的专业性要求,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现阶段的电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也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另外,电厂财务管理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各管理部门工作缺乏协调性,且对财务管理缺少有力的监督和控制,易出现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对财务管理缺乏细化和深入性,会使电力企业出现成本核算过高或预算管理实效,给企业效益的获取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形势,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电厂财务管理效率十分必要。

二、提高发电厂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的财务核算、预算以及管理所需的数据与单位产品的成本、生产定额以及物料、材料尤其是大宗消耗物料的计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的检测精准度,为计量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合理利用数据信息,依靠数理统计理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内在规律,以及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记录的数据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还可以从中分析、预测出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对资金的整合、配置,以及利润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二)深化财务预算管理

深化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预算的控制和考评机制等等,这一系列预算活动融合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合单位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应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编制预算,将利润目标层层分解,一步一步落实。

(三)加强财务管理监督

财务管理的监督与审计环节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可获取的内容,只有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才能保证电厂财务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独立部门进行监督,要对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和职能准确把握,应用专业审计人员,对监督方案和监督策略进行研讨和制定。监督人员要保证审计行为规范,根据定期的电厂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报告的撰写,为后续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参考。在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过程中,要以财务制度为参照标准,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其恪守职业准则,进而保证财务管理每个环节管理有效。

(四)加强财务管理综合素质培养

为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十分必要,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在财务管理人员培养过程中要依靠电厂定期安排培训,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技能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理念宣传的同时,使财务人员工作作风更加严谨,使其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在人员培训环节中,可以通过到外学习的方式,使财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和经济分析等内容更加熟练。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够提升电力企业内部竞争实力,促进电力企业更长远发展和进步。

(五)加强创新财务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要从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战略上进行创新,使财务管理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例如: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应用“逐步推进”模式,即在财务管理下各部门指标逐步推进与制定标准,进而逐步促进财务预算指标整体水平的提升。创新管理要积极引进先进理念,结合信息化先进手段,加强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等,使财务管理结构趋于完善。引进创新管理方法,能够加强财务控制,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企业最大效益的提升。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插值法 斜率原理 求解步骤

一、插值法的实质

在查复利系数表或年金系数表时,如果i和n任意一个为未知,常常须用到插值法。例如投资方案的实际利率计算,项目有效期、内涵报酬率和债券收益率的求解都必须应用插值法求解。然而,现行教材往往没有对插值法的原理和实质进行清楚地解析,初学者对该方法不易理解和掌握。基于此,学术界也开始针对插值法的实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诸如田笑丰在2008年“会计之友”第4期提出用近似直角三角形相似解析插值法;关继芳在2008年“会计之友”第6期提出用数轴比例推算法解析插值法。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始终没有探索到插值法的实质。

插值法是函数逼近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数值计算的基本课题。其实质是利用函数f(x)在某区间中若干点的函数值,做出适当的特定函数,在这些点上取已知值,在区间的其他点上用这特定函数的值作为函数f(x)的近似值。如果这特定函数是多项式,就称它为插值多项式。

二、斜率原理

斜率是用来量度斜坡的斜度。在数学上,它是直线的倾斜程度的量度,计算公式为k=y/x。众所周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也就是两点就能确定这条直线的斜率。因此,利用两点的坐标值可以计算出这条直线的斜率。任意给定两点A(x1,y1)、B(x2,y2),则AB的斜率kAB=(y2-y1)/(x2-x1)。对于曲线来说,上面某点的斜率则反映了此曲线的变量在此点处的变化快慢程度,计算公式为k=dy/dz,d是微分算符。在解析几何中,斜率是定义直线与给定直线之间夹角的大小,一般来说,给定直线是x轴,设这个夹角是θ,定义斜率k=tanθ。

斜率原理主要体现两点:(1)同一直线的斜率处处相等。例如,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点A、B、C,则kAB=kBC=kAC。(2)平行线的斜率相等。如果直线AB平行直线CD,则kAB=kCD。

三、利用斜率原理求解的基本步骤

为了便于比较,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P57对贴现率的求解为例:现在向银行存入2000元,要想4年后能得到本利和3000元,存款利率应有多高?

通过审题,可以知道该题必须使用复利系数,但i为未知,因此需要应用插值法。利用斜率原理求解步骤如下:

1.计算系数

利用复利终值计算方法可得到:3000=2000×FVIFi,4,因此,系数FVIFi,4=3000÷2000=1.5

2.绘制函数图像

论f(i)=FVIFi,4=(1+i)4。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可知,该函数是典型的幂函数,抛物线型,经过点(0,1)。由于i≥0,f(i)≥0,所以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单调递增。如图所示。

图像绘出后,把计算出来的系数值在图上标出,作为A点,坐标为(i,1.5)。绘制图像时,描绘出函数的单调性、凸凹性、经过的特殊点及在哪个象限即可,图像可以不必非常精确。熟练该方法后,甚至可以不绘制图像,心里清楚即可。

3.利用斜率原理求解

为了使用斜率原理,必须在函数图像上再找两个点B和C,当B点和C点非常靠

近A点时,A、B、C三点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即斜率kAB=kBC= kAC。

在寻找B点和C点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其一,B点和C点要非常靠近A点,如果离A点太远,A、B、C三点的斜率相差太大,利用插值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精确度大大降低;其二,B点、C点的贴现率和系数值必须在复利系数表中能够查到,否则,无法使用插值法。

通过查表,找到B(10%,1.4641)、C(11%,1.5181)两点。

利用kAB=kBC得到:

(1.5-1.4641)/(i-10%)=(1.5181-1.4641)/(11%-10%)

求得i = 10.6648%。

四、结论

利用斜率原理解析插值法能体现以下优点:其一,能够解释课本中的“逐步测试法的测试距离不应过大”,因为距离越大,对于曲线来说,三点的斜率相差越大;其二,当函数的曲度很大时,近似直角三角形相似法和数轴比例推算法都难以解释插值法误差产生的原因,而斜率原理可以解释这一点;其三,用斜率原理解释插值法时,通过函数图像可以明确系数与i或n的关系,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王庆成主编: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57

第5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财务监督机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1.合理理财,实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一个企业有好的财务监督机制可以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运作,已达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目前现在的企业集团都是跨地域、跨行业的企业联合体,旗下不仅仅有一个项目的子公司,有的甚至有很多的子公司从事不同的业务。这些子公司同时具有自己独立一套财务系统,虽然母公司把握着财务的整体管理,但是子公司相对还是有独立的部分,而这也容易造成资金的分散,所以企业集团就必须有一套监督的机制才能保障集团资金在财务的有限监督下,使每个子公司合理并充分运用资金来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

2.有效的监督机制能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保驾护航。企业集团能否及时把握市场先机,能否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得以不断地发展,其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内容的子公司能否将市场的信息和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整合后及时反馈给母公司。母公司经研究,做出战略决策使得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形成统一的利益目标。而此时,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可以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促使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合理的管理已达到共同的目标。

3.确保企业及时掌握集团的状况。在一个企业集团中,一般由于子公司直接面对着市场,把握着市场的商机,掌握着供需关系的情况。而母公司由于负责幕后管理,对市场的动向只能通过子公司的汇总来掌握,这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母公司处于信息的劣势,子公司处于信息的优势。此种情况容易出现,母公司根据子公司汇总的信息,为了整个企业的全局目标而部署着,而子公司却由于掌握了准确的信息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营私舞弊,对上报的账目进行造假,已达到操纵利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由于对向母公司上报的信息进行造假,这将会导致母公司的对市场行情的误判,做出错误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母公司对整个目标利益的损失。因此,母公司要想摆脱此种情况,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动态,建立对子公司的管理地位,就必须使用好财务控制这强有力的武器,制定出一套高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使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子公司而言完全透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介入子公司的管理。

4.对子公司业绩进行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考核。财务管理部门对要对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业绩进行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考核,这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机制能对子公司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考核,确保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整体进度完成工作,按照母公司的整体利益安排进行市场运作。

5.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在进行市场投资的时候,必须要对市场行情进行认真的研判,以最快的方式将各个子公司的资金汇聚起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甚至有时还要向其他银行或者公司进行贷款来进行投资,因为市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作为决策的母公司不仅要有灵通的消息来源,还要承担集团投资风险。有一套强而有效的财务监督控制体系,就可以预测集团资金的投资风险,以及回报率。将集团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见,财务监督机制在整个集团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是集团控制财务投资风险的有力手段。

二、实施财务监督机制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分析

1.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中,依据的法律过于原则。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的依据的法律,主要是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审计法等其他规范。但是这些法律由于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进行规定的。所以法律内容比较原则性和指导性。在实践中可操作性比较差,并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监督架构。内容上没有规定应该如何监督,以及监督人的权限应该如何取得,监督的范围等规范都规定的不够明晰。而这些都是监督执行的必要因素,这些规定的不详细不利于对企业的一些违规财务操作进行监督。从而不利于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在《会计法》中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并公布,并特设会计监督专章规定财务监督制度。”该规定的立法初衷是好的,健全会计的监督机制,已达到对企业财务使用的监督管理,但是,仔细分析该规定会发现,其内容只是工作的指导原则,对于会计的行为和会计监督制度制定时应该监督那些内容并没有进行说明,其内容规定的简单,依据此内容作为监督的依据还有待考虑。法律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依据,如果其内容对违法行为或失职行为等问题规定的不够详实,那么对于执法者来说将其作为执法的依据很难服众。而对于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依据如果规定的内容简单、笼统,就无法有效地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失去了其监督的宗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的内容,对那些方面应该进行监督,监督者的资质应该如何取得,完善对违法者责任追究的规定,充分保证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对股东大会与股东的监督力度。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此条规定通读起来,感觉法律赋予了股东很大的查阅权,但是在实践中其没有可操作性。而相反在美国《标准公司法》第16条第2款(a)项中,法律赋予了股东绝对的查阅的权利,该法规定股东可以查阅某些种类的档案(包括会计出入记录和董事会开会记录),股东在查询前只要提前5天发出书面通知,并为查询支付相关的费用,就可以对公司的相关档案进行查询,同时法律并没有对其查询的目的和动机进行限制。而我国法律规定“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这在实践中根本没有一点操作性,因为通常情况下,所谓正当目的是指股东为了及时掌握公司或企业情况,为了自身利益而为之的行为。但是,在查阅的过程中,怎么能发现股东的目的和动机是要损害公司或企业的利益呢,违法事实不容易立刻暴露出来。如果发现财务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端倪,而要求行使查阅权被拒绝,这样很难使得股东及时对公司进行监督。虽然法条也规定股东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查。但是法院应该如何介入调查,却没有了下文,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工作规定。所以该条表面上是规定了股东的监督权力,而实际中股东的权利很难发挥,无形中被法律给剥夺了。

3.提升财务总监地位,强化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深圳作为特区首先实行了财务总监制度以来,迅速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推广以来对促进公司管理水平,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失真问题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全国来看目前财务总监的地位、权限、资格的认定等规范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各地方也只是根据自己的暂行规定来进行财务总监的管理,此种情况造成该职位各不相同,效果参差不齐。由于制度的欠缺在我国虽然已经实行了财务总监的监督制度,但是并没有使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的职能和明确的地位。在现有的体系下财务总监是归属董事会领导还是受总经理指挥,还没有明确和统一,以至于企业财务监督的体系不完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起来。

4.监事会,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以及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的监事组成的,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是公司、企业法定必设和常设机构。我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行使下列职权:检查公司财务”,第55条规定“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从以上条款可见,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监督是天生具有的,这对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是一个非常利好,但是法条中只是简单地带过几笔,没有对监事会应该怎样进行财务监督的流程,职能的规定没有进行明确说明,缺少法律的强行性规定,不利于监事会或监事职权的行使。此外,公司法中没有规定,在监事会履行职权时如果遇到阻碍应该怎样救济,法律中没有规定救济措施。因为,一般情况下,监事会的工作人员级别和薪酬都低于董事长和总经理,按照现有的我国公司结构,监事会工作人只能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上,列席旁听,不能对公司内部重大的财务决策发表观点。更不容易去查阅公司的财务账目,虽然法律赋予了监事会监督财务的权利,但是在实践运行中又由于机构的设置导致了权利形同虚设,并且法律没有规定当权利受阻是的救济措施,这更加导致权利的无法行驶。所以,要完善监事会的职权、监督流程、救济措施、保障机制,最好单独对监事会进行单独的立法,提高他的地位,明确他的权利。因为监事会不仅仅是企业、公司的一个组织部门,它自身的意义更代表劳动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张颖丽.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措施[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3):34.

[2]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129.

[3]张涛,梁心杨.安然事件后的民间审计[J].山东审计,2002(4):34.

第6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 委托- 信托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鉴于此,我国法律中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金箍”未摘,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只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导致了其法律性质的模糊化,即在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业务中的法律关系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

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界定和规范。根据《办法》第二条,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指“y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但该定义并没有明晰银行理财业务中的法律关系,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关系角度来对该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倾向于“委托”的定性

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办法》和《指引》答记者问时,做了如下说明:“《办法》和《指引》明确界定了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之上的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综合化服务。”从官方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倾向于将银行理财业务定位为一种客户与银行的“委托-”关系,但是现实中银行理财业务关系却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委托关系,而是多样的、多元的,官方的定性有“以偏概全”之嫌。尤其是对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来说,它模糊与回避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信托范畴的实质。

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之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经营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托业务面临着法律障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为了避开违背商业银行法第43条之嫌,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外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业务是信托模式,在其受托理财业务的相关文件中都避免使用“信托”字样,取而代之的是谨慎地使用了“委托”、“授权”、“代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连“受托人”字样都没有出现过。这就造成了书面描述的法律关系与业务真实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现象,并不能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形成有力的法律保护。

二、现实中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更符合“信托”的性质

虽然官方和商业银行都在极力维护理财业务“委托-”性质的地位,但是,只要结合现实中的银行理财业务运作机理与信托的原理稍作分析,就能轻易的发现银行理财业务属于信托的本质。而且,如果刻意回避信托的基本法律关系,硬性采用所谓委托的解释,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无疑还会产生金融风险。

根据《信托法》第2条规定,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从概念上看,委托与信托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法律关系;在法律关系上,二者都涉及三方当事人,三重法律关系;都可以用于为他人管理和处分财产。就信托设立条件而言,两大法系的规定大体相同,原则上,设立信托的核心是三个确定性的要求,即设立信托的意图的确定性、信托包含的财产的确定性以及信托受益人的确定性。

从《办法》和《指引》的规定来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综合理财服务明显具备信托设立的条件:根据综合理财服务的定义,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目的是为客户及银行追求较高回报,而客户也希望银行代表其管理财产获取收益、受益对象是客户或双方的利益分配格局,虽然在《办法》的规定中没有出现信托字样,并不影响客户作为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由银行管理并将自己作为目标收益主体愿望的实现;其次,综合理财服务中所涉及的财产具备信托财产的确定性。《指引》第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调整客户资产方面的授权。对于可由第三方托管的资产,应交由第三方托管。”因此在综合理财服务中,客户财产不同于银行的储蓄资产,它并不是以客户的名义进行投资的,其调度权在银行。商业银行根据受托合同利用客户的资产为其创造收益,并将客户资产与自己的财产分开管理以隔离风险,这是典型的信托关系。

三、银行理财业务的信托模式与金融消费者保护

法律关系性质之明确不仅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识别法律行为的属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较准确地划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它是界定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前提。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乱象丛生,各种理财业务违规违法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于报端,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其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不明,相关金融立法和监管制度建设难以配套建立。有鉴于此,加强对银行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金融立法,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78-02

一、引言

医院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医院要进行相关资金收集、使用以及分配等等财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以及财务考核等等内容的总成。高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医院的可吃素发展,也是医院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个环节。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疗管理制度以及监督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居民医药费用的负担也因为新医改而得到减轻,切实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行新医改,为的就是能够建立起全面覆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全中提供方便廉价而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监督,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1、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的危机。医院财务部门应该要能够结合医院具体经营情况,及时的进行全面的财务预算,要能够制定出长期以及短期的财务管理规划,让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量化,每个部门,每个科室都有着财务管理的目标。另外,还要能够进行科学的预算,不断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预算编制是医院经营发展目标在业务收支方面的计划,所以,一定要做好预算编制,提高医院财务部门整体的预算管理水平。

2、进行分级成本核算。财务部门要能够使用一定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医院的成本进行全民的预算,为的就是能够对于医院的资源潜力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合理的资金使用,减少资金的浪费。医院还应该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于临床、医疗科室等等责任单位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于消费的定额以及目标成本都要制定出统一的控制标准。除此之外,还需要能够增加对于年末医疗成本的考核,对于各个科室部门的实际使用的医疗成本与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将其作为评价各部门业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3、对医保资金进行管理。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又增加了医保资金这一项。医院财务部门应该要能够医保部门一起共同对医保资金进行管理。将医保管理制度作细化处理,财务人员还应该要能够根据相关的政策,对不同级别的医保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医保资金的辅助账以及总账之间的核对都要做到细致准确,提高医院医保资金的回款的速度。为了防止医保管理部门在进行医保回款沟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医保部门的资金一旦发生滞留,那就应该要在各个科室设立医保报账人员,对医保回款事项进行定期的整理,以便能够减少医院资金周转的压力。

(二)建设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其积极性

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力量还是财务管理人员,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各个医院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医院,要能够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还可以对外引进一批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人员,与内部财务人员一起,组成财务管理团队。在新医改过后,社会群众对于医疗费用的降低有着很高的期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更应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好成本以及费用两个方面的管控。各个医院也要能够建立起惩罚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职称的评定方面,要能够考虑到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的同时,也要做到奖惩分明。医院是事业单位,通常工作人员的职称考评,都是要要求被考评者发表一些技术性的论文,主持一些课题的研究,或者要有一些基本的著作,可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医学方面的具有技术性的工作,所以,还是要在财务人员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之后,根据工作的态度和日常的表现来进行考核,从中挑选优秀人员进行职称的评定,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

所有的财务活动只要开展,那就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医院的财务活动来说也是如此,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所以,各个医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建立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减少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实践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能够树立风险意识,然后财务部门要能够建立起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的透明度,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这基础之上,还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于医院的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掌控,一旦发现有非正常的变化,就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出相关的处理。总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要围绕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环境以及所有不确定的因素,在节约经营成本的同时,也要给与医院一定的缓冲时间,这样,医院才能够更健康,更持续的发展。

(四)推进改革,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医院来说,要想获得发展,就一定要坚持并且不断深入医院的改革,建立起现代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医院的活力,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财务管理体系通常包括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药品管理体系、收费管理体系以及住院收款体系。建立起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能够让这些体系不仅能够独立的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还能够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些体系要能够高效的完成,并不是其中一个体系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就可以实现的,还是需要对这些体系都进行改革,要能够实现全面的现代化。首先对于药品管理系统中,要能够极力发展电算化管理,不断提高药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住院收款系统,就需要加入一定的现代化手段,完善系统的建设;收费管理系统中不仅要提高收费人员的基础技能,还需要提高其电算化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十元开展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另外,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更能够帮助医院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应变风险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益得到提升,有力的保障了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8篇

关键词:美国;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

美国是当今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代表的美国公司,其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值得其他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的,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因其在公司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这一方面显得尤其有必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2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趋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制度和机制正处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之中。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生产的不断国际化、跨国公司大规模兴起和各国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美国作为其现代企业制度集中体现的公司的大规模发展、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提出、公司面对的金融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和政府对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公司金融业务和交易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公司在管理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衍生金融交易的日趋活跃,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时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美国公司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国内公司兼并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新公司组建中的财务问题,以及公司利用证券筹集资本的不同形式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公司破产和重组、公司兼并、证券市场监管等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早期这一期间,虽然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在主流上仍继续将金融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机制性的课程用于教学,而且更多地是从外行的角度而不是管理者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分析趋势已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而且其重点开始转入到关于公司资产及负债的管理决策问题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价值问题仍然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时期对公司价值问题的有关分析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扩展。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中通货膨胀的状况及其对公司决策的影响;政府对金融机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的大量分散化;公司财务分析和信息传输中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全球性市场和商业运营重要性的不断增加。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司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强将可能是对公司价值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必须考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起着促进作用。一是全球范围内交通通讯设施和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成本,使公司的国际贸易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二是不同国家消费者对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大量需求将对本国政府针对外国商品制定的保护措施施加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旨在保护国内低效率、高成本制造商利益的各种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引起的新产品开发成本的增加会促使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进行合作和从事全球化的经营,并通过扩大市场和产品销售规模来分摊和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四是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不断兴起及其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对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而言,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的国家及地区转移已成为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基于对这四个方面因素的考虑,美国的公司为了在未来全球化的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在全球范围内对其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同类别的公司中,除制造业公司外,包括银行、广告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在内的服务性行业都正在积极地或被动地将其业务向其他国家及全球范围扩展。这一方面是基于公司本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这些公司业务在世界范围的拓展将能够较好地为它们本国的跨国公司提供服务。

从概念、内容和功能上看,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指在公司特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资本融资和资产管理的学问。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决策功能划分为三个领域,即:公司投资及其决策、公司融资及其决策、公司资产管理及其决策。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政策由公司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和股利政策共同组成。

对于公司价值创造而言,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从理论上讲,公司资本投资是把资本分配于不同的投资项目并希望在未来取得收益的过程。在对项目的投资中,由于项目预期产生的未来收益是不能事先确知和确定的,也就是说,对项目的投资包含着不确定性或风险。因此,在对投资项目预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时,应将项目预期的报酬和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因为这两个因素都会对公司总的市场价值评估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公司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的内容还包括当公司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在经济上不再有效时对资本进行重新分配的决策。也就是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对投资的管理涉及了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的风险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公司投资决策实际上决定着公司持有的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对商业风险状况的看法等。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项目风险因素的考虑使得确定一个合适的接受标准或必要的投资报酬率成为公司投资决策的基础。

在公司的投资决策中,除了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外,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对公司现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财务经理承担着不同的经营责任。例如: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财务管理部门应侧重于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确定一个恰当的流动性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一水平应该与公司的总体估计相一致。在公司其他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方面,尽管公司财务经理不作为其工作重点并且几乎不承担任何经营责任,但他们对项目资本投资决策的参与实际上会有助于提高对这些资产分配资本的效率。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二项重要财务决策为融资决策。在融资决策中,财务经理所要关注的是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融资组合或资本结构。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公司能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来改变市场对公司总价值的估价,那么公司就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融资组合,在这一融资组合上,公司普通股票的每股市价将达到最大值。另外,资本市场的存在及其完善程度也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三项重要决策是对资本管理的决策,亦称为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包括公司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公司盈余的百分比、公司支付的绝对股利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方面的内容。在资本管理决策中,由于股利支付比率决定了留存于公司的盈余资金规模,因此在决策时必须根据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对这一比率进行评价。同时,在确定股利政策时,还必须将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如果存在的话)与股利作为公司留存盈余进行融资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通常将股利决策与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总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关于上述三类主要决策的解决办法,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决策共同决定着公司对其股东的价值。

在功能方面,从美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部门设置来看,一般情况下,公司都设置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公司一般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下面配备有专门的财务副总裁或首席财务总管(CFO)。在首席执行官的授权下,由财务副总裁或财务总管全面管理公司的财务工作。在财务副总裁下面,通常还配备有资金主管和会计主管各1名,分别负责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其中,资金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现金管理、对外业务、信用管理、股利支付、财务计划与分析、养老金管理、风险与保险管理、税收管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则包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数据处理、总分类账、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预算编制等。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第一,对公司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在公司的总体目标下,财务部门通常要确定相应的财务目标。为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公司目标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和计划,并努力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第二,对公司重大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进行决策。对于一些经营很成功的公司来说,其产品的销售通常都是增长很快的,这就要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对厂房、设备和存货的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帮助公司确定最佳的销售增长率,决定需要购置的资产,以及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第三,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对财务状况进行控制。对于单个公司而言,其任何一个部门的行为都会对财务管理部门产生影响。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以确保公司尽可能在有效的状态下运行,这一点对于实现公司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处理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每个公司的行为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被金融市场所影响,因为,公司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其证券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这些工作通常都由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第五,对公司风险进行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里,所有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商品及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等。然而,通过购买保险和进行套期保值,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或降低的。在美国的公司中,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规避。

在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上,应该说,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是随着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日趋国际化和全球化而不断从国际和全球范围来考虑管理问题,并将其管理内容和功能向外扩展和延伸的过程。具体而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目标在整体上对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二是在国际和全球范围内对公司重大的投资、融资及资本管理活动进行决策;三是处理公司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和金融交易,对公司跨国经营活动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四是以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来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的主要动因

关于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地讲,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与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日趋跨国化和国际化密切相关。从世界经济格局上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界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企业生产的日趋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发展,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私人和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活动迅速发展,跨国界的筹资规模也不断扩大。美国公司为了实现其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其财务经理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产品的最有利价格,并利用外汇和其他金融工具对公司面临的新风险进行规避。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内部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成为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而且,发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和亚洲的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公司出于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变化和对利润与财富的内在追求的考虑,不得不将其财务管理业务不断以全球为背景向国际化方向拓展。

从具体原因上分析,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与以下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对实行国际资本预算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在公司从事跨国投资时,与公司国外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应该是公司能够汇回其母国的现金收入。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是以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形成的不能汇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那么这种投资对母公司来说可能是没有吸引力的。在现金流量能自由汇回的情况下,公司对外投资的资本预算在方法上比较直接。作为投资者的美国公司只需要按以下方式进行国际资本预算:(1)对以外国货币表示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估计;(2)按照预期的汇率对外币现金流量进行换算,并折算成本国货币;(3)使用根据对外投资相关风险溢价进行调整的本国要求收益率计算投资所产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二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后对纳税问题的考虑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在公司跨国生产经营的征税问题上,由于不同国家的税法和对外来投资的待遇各不相同,关于公司跨国界投资的纳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其主要方面不外乎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是按本国政府的规定纳税或按外国政府的规定纳税的问题。从第一种纳税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公司通过其分公司或所属部门在外国从事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其产生的收入要求按美国公司的纳税要求进行报告,并以与国内收入相同的方式征税。如果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是由公司的外国子公司进行的,其收入以红利形式分配给母公司之前,国内通常不对该收入征税。在这一点上,由于母公司对其国外子公司分配的红利收入要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时才纳税,因而对母公司是有利的。同时,在这一情况下,母公司还可将其在子公司的利润对子公司进行再投资,从而扩大子公司的融资规模。但是,与从国内公司获得红利不同的是,美国公司从其外国子公司获得的红利一般应全额纳税。从第二种纳税情况看,所有国家都对在其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公司的收入征税,所不同的是各国征税的类型有所区别。其中,部分国家在征税上将公司分配给股东的收入和未分配收入区别对待,对分配给股东的收入使用较低的税率,并通过某些其他的税收激励政策来鼓励外来投资。进一步讲,在对待外来企业的投资上,不同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不仅各不相同,而且十分复杂。不同国家之间对应纳税收入的定义也都是不同的。其中,有些国家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到本国投资,对公司利润使用很低的税率,而一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外国公司使用的税率则很高。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双方之间普遍签订有关于本国对对方投资的纳税待遇的协议,使得外国政府对外来投资的纳税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引起的风险的变化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从国外投资的要求收益率来看,公司在国外进行项目投资的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公司面临的风险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分散化处理。大家知道,确定证券组合风险的关键因素是资产证券组合中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将具有较低程度相关性的项目进行组合,公司可以降低与其预期收益相关的风险。从这一点出发,由于国内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高度依赖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周期的,因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一般都比较高。在这一方面,公司在投资于国内项目的同时又投资于国外项目,一般来讲在风险的分散上是相对较为有利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其经济周期一般不会是完全同步的,通过在不同国家进行项目投资可能会降低公司与预期收益有关的风险。也就是说,分布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比同一国家内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要低。通过将投资项目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的风险就会下降。

三、作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要方面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前文已经提到,能在国际范围内实施风险的分散化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有利因素,但这并不是说,跨国经营就不存在风险或风险就一定很小。事实上,公司跨国经营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诸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然而,从总体上看,汇率风险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最多、也是最直接的风险,美国公司也不例外。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净现金流量的市场价值产生的潜在影响。汇率风险包括:(1)经济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公司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价值的改变。(2)交易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而使跨国公司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3)转换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会计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由于前面两个风险的定义比较简单,下面我们重点对转换风险进行分析。

在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上,转换风险与对汇率变化的会计处理有关。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专门处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外汇交易业务的第52号报表的规定,美国公司应对其每一家外国子公司确定一个“功能货币”。如果其子公司的经营业务是独立的并与所在国家融为一体,该公司可以使用其所在国家的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否则,应以美元作为功能货币。当所在国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胀率在100%以上)时,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一律为美元。

在汇率转换风险的管理上,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对于转换过程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以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及负债都按当前汇率转换成美元价值。而且,转换收益或损失不反映在公司的损益表中,而是作为转换调整的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由于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会计收入,因而许多公司都青睐于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功能货币为美元,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收益或损失要使用一种临时方法反映在其母公司的损益表中。总的来讲,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相比,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使用会造成会计收入的较大波动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较小波动。

具体地讲,在使用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科目要求按历史汇率或当前汇率进行分类。其中,对现金、应收账款、负债、销售额、费用和税额等科目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而对存货、厂房及设备、股权、产品销售成本、折旧等科目则按交易发生时的历史汇率进行转换。这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完全不同。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所有科目都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另外,在转换过程中,由于转换收益或损失不直接反映在收入报表中,因此,在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报告的经营收入的波动程度会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时所有科目都是按当前汇率进行转换的,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表科目波动性的增大。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美国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关注的是会计收入,只要其子公司符合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条件,各公司一般都会使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2号报表规定的会计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政府规定的这种会计程序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种方法歪曲了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历史成本的数据,而且,它还可能造成在财务管理上对资本收益的计算和收益的其他测量方法失去意义。况且,这种方法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其他会计原则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由于公司大多数的财务比率都受到了不同功能货币使用的影响,财务人员在对占其公司经营的相当大比例的外国子公司进行分析时必须十分谨慎和小心。此外,在对母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估计的精确程度方面,该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总之,美国公司在处理跨国界投资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货币转换问题上,尚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合适方法,会计专业人员对此问题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从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来看,美国公司在其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中针对公司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风险规避和管理方法,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汇率风险的自然对冲方法。从公司对其面临的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角度看,有时可根据公司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其收入、定价与成本进行自然对冲,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这一方法有效性的关键取决于公司现金流量根据货币变化进行自然调整的程度大小。在这一方法中,汇率风险所考虑的是子公司的收入及成本函数对全球或其国内市场条件的敏感程度。在比较典型的情况下,公司的这种敏感性存在四种可能的情况:(1)公司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全球性市场确定;(2)定价和成本都是由国内市场确定;(3)定价由全球性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国内市场确定;(4)定价由国内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全球性市场确定。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生产产品的价格由以美元标价的全球市场确定并按以全球价格为主导的价格进行销售,因而其收入和成本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然地进行抵冲,最后的净风险一般比较小。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公司产品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国内市场确定,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对成本的影响来对产品定价进行调整,从而使市场对公司定价和成本的作用相互自然抵冲。另外,由于根据国内市场确实的定价和成本本身对汇率风险的被动敏感程度很低,经过自然对冲后汇率的实际风险会非常低。在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的定价和成本分别由全球和国内两个不同的市场确定,国内市场对成本或定价的影响不会立即反映到全球市场对定价或成本的影响上,因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会相对较大,自然对冲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总之,能对公司所服务的市场、产品定价、公司经营或产品生产来源产生影响的所有战略决策都可以看作是汇率风险自然对冲的形式之一。经过自然对冲后,公司财务经理应当关注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程度。同时,为了使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公司还有必要采取经营、融资、货币市场对冲等避险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二是汇率风险的现金管理及内部会计调整方法。在现金管理方法中,如果某一公司发现其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某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趋势,那么,公司可以通过改变现金管理来对这一风险进行规避。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公司采取降低对该种货币的现金持有量,并通过购买存货和其他实物资产将这一持有量减至最低限度。其次,子公司将努力避免其贸易信用(即应收账款)的扩大。同时,公司还会尽可能地增加应收账款对现金的周转。第三,公司努力扩大其应付账款方面的贸易信用,并且通过借入当地货币来对母公司所支付的预付款进行偿付。当然,这一方法还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相对利率的大小。

应该指出的是,在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采取相反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在货币价值运动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采取进攻性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风险事实上是不合适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价值运动的趋势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对公司货币性资产及负债在币种上进行均衡分布,从而达到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中和的效果。对于在国外从事多种经营业务的公司来讲,它们一般是通过调整其下属公司之间的资金支付方式来对汇率风险进行规避的。在这一方面,一个主要的方法是对公司以外币计值的现金收付进行提前或拖后处理。其中,加速以外币方式收到的支付叫做提前,而推迟支付则称作拖后,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汇率不利波动对公司现金流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除了对现金支付时间的调整外,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还通过建立再出票中心来对公司内部与第三方的国际贸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再出票中心是指从公司附属机构购买出口商品,然后再出售给公司其他附属机构或独立客户的、为公司所有的财务子公司。其方法是,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将其出口商品先出售给母公司的再出票中心,然后由再出票中心出售给跨国公司所属的进口子公司或第三购买方。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所有权在商品交易开始时即转移给再出票中心,但商品则直接由售出公司运输给购买公司或客户。跨国公司建立财务子公司作为再出票中心主要是基于纳税方面的考虑。对跨国公司而言,确定其收入的报告地,特别是征税管辖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其再出票中心建立在能够有效避税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的维尔京群岛等。从记账单位来看,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购买商品时,会以其出售公司(部门)的本国货币记账,而在再出售时以购买公司(部门或客户)所在国家的货币记账。通过这种方式,再出票中心可以对公司内部汇率风险的暴露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的集中功能还能够促进公司各部门之间债务的清算(即对同一公司所属的参与子公司相互之间跨部门的商品购买进行清算,从而使每一参与子公司只按其内部购买或销售净额进行清算的一种系统),从而减少公司实际所需的外汇交易量。此外,再出票中心还使得公司对所属机构之间提前或拖后安排的协调与控制更为有效。

在公司的现金管理上,除了上述安排外,跨国公司还可以对公司内部的股利及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进行调整。在某些情况下,公司交易的记账货币会与预期的汇率变动不一致,母公司与其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交易的商品零部件或产成品的转移定价有时也会不一样。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对其内部支付的调整和重新安排,而使之与公司外汇风险总的管理相适应。

三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融资方法。在公司的跨国经营中,如果某一公司的交易或资产大量地以某一国家货币记账,那么,在这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时,该公司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向货币所在国家借款或增加负债来降低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国外子公司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来源进行外部融资。其中,比较主要的来源包括东道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的发行等。

四是汇率风险管理的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方法。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美国的跨国公司还通过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期权、货币互换等货币市场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公司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公司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第9篇

一、财务管理法制化的内涵

强化财务管理的法制队伍构建以及将财务管理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都是属于财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把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健全起来,才能保障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可以有序规范运作,最终实现科学化细致发展。一个军队单位,其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对于提升本单位的各项任务完成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是军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依法实施财务管理已逐渐成为一个单位发展立足的根本,是军队法治化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管理法制化的作用

目前,一些军队单位在落实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时,其审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在受到许多类似体制问题影响的情况下,对法制监督工作的开展力度还十分不够。此外,军队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只看重命令,做事缺乏原则,同时又有徇私讲关系的现象发生。所以,必须强化军队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使军队的财务保障归入经济发展的宏观体系当中,构建完整合理的各种保障机制,并且完善财务筹划、管理以及合理配置等工作。这样,才可以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进而实现依法运作的景象,最终促成军队建设发展向战斗力转化。

三、财务管理法制化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完整的财务管理法规体系

军队的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必须看清形势,对财务法规要落实及时修正,一些不合理或过时的法规需要及时废除,然后建立结构合理、配套全面以及层次分明的财务管理体系。此行可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法规的科学性、完整性、条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让财务管理的所有相关工作在法律体系中有据可尊,以致军队的所有财务行为是遵循法规原则进行。加大对各单位财务资金的法律管理力度,实施科学化法律管理模式,对资金的收缴拨付以及开支审核等所有流程结合制定的法规实施严格管理。同时,必须对现金的使用还有单位的账户管理以及单位自身的票据使用进行法律化严格管理。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法制监督系统

要一改过往只重视事后督管的处理模式,要加大力度重视事前以及事情进展中的监管工作,进而让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全程监管。制定监督的法规系统必须是具有统领性以及综合性的,同时覆盖面要广,而监管人员以及部门必须是包含在法规职权当中的,从而遵循法规程序实施监督工作。唯有落实法制督管,监督工作才有实质性意义,有法律效益的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三)完善财务管理法制化队伍

一般而言,完成这项工作有几个部分。第一,财务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必须落实科学规划,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队伍培养完善计划。结合本单位的人员实际状况确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具体规模,配置适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除去许多闲杂人员。另外,再制定落实一套行之有效的且机构层次分明的管理方案体系,从而让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整顿调配时是有据可循的。第二,要及时构建针对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培训系统,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并且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第三,要实施财务管理法制化的全程性动态管理模式,要制定相应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优奖劣汰的工作审核标准,借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警惕性与工作效率。第四,大力精选专业素质比较好、工作思想积极的优秀人才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让财务管理团队能够尽善尽美。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单位领导必须和干部部门协同合作,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认知能力把好关口,对财务人员定期轮岗换位,加大对财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