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7: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等会计教育的生命力,就是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使办学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必然选择。只有摸清市场“胃口”,把握职场“脉动”,使会计教学与职场需求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培养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职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办学方向、培养规格、教材建设、教学计划等培养过程始终处于职场与学校共同打造、调整、优化、监控的“界面”之内,才能培养出职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教育的改革才真正称得上有社会意义,
分析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场需求特征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 职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人力资潭的开发
从这个角度分析实际上是讲“职场需要学校做什么”的问题。即如何最大化地展示学生岗位能力。
通过走访企业市场调查,公司总裁说:“企业最缺乏的就是高级财会人员。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开始时我们招聘本科生,上岗后发现他们只会说,不会做;于是我们抬高价码,招聘了研究生,上岗后发现他们更会说,还是不会做。”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现全国有500多所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在校生近40万人,平均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名是会计专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界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最长时间依次为:三个月40%,半年以内34%,一年以内24%。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劳工部为了帮助学校了解如何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取得将来在职场成功所需要的高效率技能,强调学校必须让学生“学会生存”,为此,发表了”职场要求学校做什么”的报告。要求帮助学生获取目前和将来的职场上所必需的三部分基础和五种基本能力。三部分基础为: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品质。五种基本能力为: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的职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产生了极大震动;美国劳工部的报告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也有很大启发和借鉴。
由于我国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界(职场)和会计教育界(学校)没有系统建立沟通渠道和机制,从而使会计职业界在新环境下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人才需求无法引导学校建立和及时调整会计教育目标,由此产生了会计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源头人手,解决需求决定培养这一关键问题。如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建立校企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政府和学术组织等,应扶持职业界的代表一会计民间职业团体,采取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的机能,如:参加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需求、组织研讨等。
2 学校追求的是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校办学质量的终端体现是学生的质量如何,学生的生存及特色也主要取决于学习的质量。简而言之,学校就是要全力为职场服务,否则办学方向就耍出现问题。目标决定方式,需求决定动因。
在当前高层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一般会计人员严重饱和,工作难有保障的现状下,作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本科会计教育,应当体现其需求特色。高等会计教学的目标自然就会演绎为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拓宽知识口径,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综合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除此之外更应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会计主体处理纷繁的事务。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再是仅仅担负着核算、监督等功能,而应当能够提供五大核心服务:确认、技术服务、管理顾问服务、财务规划服务以及国际化服务。
从照本宣科的传授模式下解放出来,将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特点相结合,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地方特色的基本课程或讲座,能够为学生今后更快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探索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调查实践,甚至到一些部门顶岗实习。教师应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将热点的财经问题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参与活动”演变为一项“创意活动”。还可以引入“模拟职场教学”、“仿真训练”等具有强烈针对性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讲,本科会计教学的考评体系也必须与职场需求接轨。以分数为评价的定量核心体系就明显地看到它的局限性,因此在能力的评价上如何更科学、更适用,就犹为重要了。至少是要以定性的评价为辅助手段才能真实描绘出学生的能力差异。
3 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一自我成功的实现
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中。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买方市场,掌握着挑选人才的极大主动权。相比招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更青睐有会计实务经验的高水平国际化从业人员。
通过了大学本科会计考核评价体系的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满足职场的需求?分析其中缘由:我国现行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在泛泛地谈到会计专业学生在职场需求的被动与尴尬之时,我们常常发现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就业机遇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自身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常会有某种优势,虽然有偶然性因素,依然还是能够发现,这些学生的能力素质相比较而言和职场的需求找到了结合点。这里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主动的提升自己适应职场要求的能力要比在抱怨当中被淘汰更有意义。职场不讲究同情,职场不怜悯弱者,职场要凭借实力竞争。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近几年,作为一个热门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因此,笔者对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学生人数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相关数据结论。
(一)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计划招生规模情况 根据表1 -表2数据以及与其他省份比较,湖北省高校总体数量、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校及每年招生人数较多。
(二)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较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虽然从2008年后在下降,但占比还是较大(如表3-表5),湖北省情况比较突出。
从表6看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略呈下降趋势。根据麦可思有关调查结果,目前湖北省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5。说明会计专业就业门槛低,但就业质量也较低。
二、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武汉市及三个地(县)级市的企业,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7份,回收267份,其中在武汉市共发放问卷204份,在荆门市、安陆市、天门市三地各地平均发放20份左右,本次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有254份,有效问卷率为95.1%。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状况,探究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度,改进会计教学。本次调查把1000人以上的企业视为较大规模企业,1000人以下则为中小规模企业。
(一)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相关情况的调查 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数量调查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较少。总体来看,平均有95%的企业出纳人数在5人以下,有超过64%的企业会计人数在5人以下。表8是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调查,从表8可以看出,会计相关岗位的人员流动性普遍不高,其中较大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比中小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略高。
表9是湖北省企业近两年招聘会计人员的调查,由表9可以看出,湖北企业近两年来的会计岗位人员招聘数较少,与中小规模企业相比,较大规模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较多一点,但较大规模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要求要比中小规模企业高出很多。此外,调查还发现有近40%的企业都不招收会计实习生,有47%的企业平均每年招收会计人员1~5人,而招聘6人以上的会计实习人员的企业仅占13%。
表7 -表9综合反映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都比较少,且财务人员流动性普遍较低,所以湖北省各单位最近两年招聘的会计人员平均数量并不多,而各企业招聘会计实习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对于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就业压力。
(二)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调查 根据本次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学历和毕业院校,经调查约有70%的企业比较看重学历和毕业院校。除此之外,由表10 -表 11可以看出,企业看重的依次为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所招聘的会计人员有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求一到岗就可以马上独立操作,或者是经过短暂培训后可以独立操作。
三、湖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近两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一本院校200份,其他各层次院校各300份,共回收1100份,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问卷率93.8%,主要对各高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及学习情况、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的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调查 据调查有相当数量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会计专业感兴趣,而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或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所作出的选择,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满意度不高,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在三本独立学院较为突出(见表12和表13)。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调查 根据表14可以看出,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最低。据调查三本院校中约有90%以上的学校选用与一本、二本院校一样的注会考试教材和名校权威教材,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大,理论性太强(见表15)。
(三)师资队伍调查 从表16 -表17可以看出,三本院校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是三本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所占比例低,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四)会计专业实践情况调查 根据表18可以看出,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学生比例中,三本院校已经实习过的学生比例最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想去实习但没有机会。这说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定位比较明确,但三本院校定位模糊。
四、湖北省会计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从上述对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依然存在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湖北省会计毕业生过多与市场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 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以及受会计专业高薪酬、高就业率的诱惑,会计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三本院校大量增加会计类专业,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得湖北省会计毕业生的总数量严重大于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也使得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严重大于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其中三本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介于一本、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在专业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均显不足,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业更为困难。
(二)湖北省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与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虽然湖北省每年会计毕业生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出现高质量的会计毕业生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矛盾。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而湖北省人数最多的三本院校学生在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方面都较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差,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 湖北省是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然而,由于湖北省的会计市场岗位需求有限,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比独立学院学生强,一些对能力要求较低的会计岗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已经足以胜任,且已占领了这一市场份额;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会计岗位,独立学院的学生又无法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的学生竞争。因此,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上不能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相比,且又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地位极其尴尬。
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缓解对策
目前湖北省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缓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的高校。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高校方面 高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1)合理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湖北省各高校应适当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就湖北省情况而言,应该科学规划,本科院校应减少或取消专科招生规模,三本院校适当减少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市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办出专业特色。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各层次高校应针对不同需求的会计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会计市场定位。如独立学院,要注重与一本二本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区别的市场培育。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更偏重实践应用型的课程,增加专业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可以开设案例分析或财务分析课,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论来分析案例及会计领域最新的时事动态;可以每周开设一节会计时事阅读和解析课,引导学生关注会计领域的最新时事动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合理选择专业课教材,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如独立学院在教材选择上不要选择难度太大、不便于自学的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加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教学,让他们把丰富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
(4)依托就业基地,建立就业市场监控体系。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建设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实习基地是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每年以此为基地,展开全方位的对会计就业市场状况和人才需求质量的调查分析,从而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各层次高校调整专业设置规模和目标定位。
(5)学校对会计市场及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一方面,学校可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用人单位实行长期跟踪,并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反馈,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特色来调整会计教学模式,力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占领就业市场一部分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及老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实行长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方面 一方面,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择专业的理念。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客观理智,改变对热门专业的盲目从众心理,并对各专业的学生报考人数比例进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2年度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结果,因专业面窄或已经饱和会导致就业率不高,共258个拟开新专业未获批准,湖北省有含3个独立学院在内的5个申报专业未获批准,其中包括武汉东湖学院的会计学专业。
(三)毕业生自身方面 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目前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一味追求到好企业、大企业工作。对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应结合实际市场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就业与择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计行业非常注重实践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与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假期可以尝试社会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市场定位导向下的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247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于会计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编号:A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颜莉、林碧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调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2]王吉凤:《市场定位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9期。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现,会计新业务、新制度、新准则不断涌现,这就使现有中职会计专业教材知识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滞后于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在教学上与会计实训出现脱节现象,使学生无所适从。本来理论知识底子差的学生学习就更加困难。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主宰着教学过程,运用“满堂灌”的形式,采用“文字表达业务,丁字形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对实训环节重视不够。在教学中,强化企业经济状况,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只能靠想象去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学校往往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忽视了平时会计实训教学的安排,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进行一次模拟实习。而学生这时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放在学习上,而是关心就业问题,实习不认真,流于形式。更由于财会岗位有其特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一般单位都不愿意接手会计实习生,即使勉强接受实习生,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操作,学生实习是跑马观花,无法实现实习训练,因此,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仍是一知半解,不能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中职生现状,改革会计实训教学
中职会计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技能人才。而至大学扩招后,中职学校招生也不考试了,这就导致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为会计专业学习带来困难。因此,突出实训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了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首先可以运用“情景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实会计理论知识。以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生活中的实际经济事项为例,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相关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明确其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文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最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训练习,增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模拟实训,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训教学交叉进行,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讲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交叉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对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其次,建立会计实训模拟实验室,是提高会计实训技能重要手段。一要建立手工模拟实训实验室,它主要用于手工会计实训练习,在实验项目中不仅用于会计核算,还可设置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的,突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教师事先要安排好实训项目、内容,明确实习重点、难点,以便实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划分实训小组,兼顾成绩好坏,以便互相帮助,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最后,安排讲解、示范和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辅导较差学生,给他们创造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练习,使其在不断实训中发展和提高。
二要建立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应配备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因为,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现在80%以上的基层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因此具有会计财务软件实训技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关键就是要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学会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要突出仿真性,这样既可以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又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学习不易感到疲劳。如果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仿真性强度高,就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今后的日常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各种岗位职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训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一方面,可以按课程教学顺序分章节进行阶段实验,考核其各项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按照会计工作的程序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使其对会计不同岗位的认识和实训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市场需求 会计人才 路径
中图分类号:F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9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必须按照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群体,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而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供需对话对接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教育输出性问题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性问题。因此,教育应当从社会市场的需要出发,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探讨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
根据对市场的分析,以及以往毕业生信息的回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主学习能力。市场的巨变使经验和知识贬值的速度都在加快,学习、应用、总结、创新、超越几乎成了到达成功的必然路径。而这其中,学习是绝对的基础,是否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选拔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主动学习型人才是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分布在组织各个层级的主动学习型人才越多,企业就越能通过新知识、能力的参照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修正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此外,主动学习型人才也能带动企业整体学习风气的形成,对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立刻接受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新旧准则的接轨,为新准则的实施做好准备。
2.专业技术能力。从招聘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用人单位非常关注会计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且随着会计岗位的递升,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在逐步增加。具体而言,初级会计岗位主要要求会计人员拥有基本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纳税遵法、资金管理等微观执行技能,对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战略制定、资本运作等宏观管理能力几乎不做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一线会计人员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表明,市场对初级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的需要除了传统意义的算账、记账和报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单位将其条件扩展到熟悉法律、法规和具有基本管理知识与能力方面,反映出现行经济组织和活动的复杂性对初级会计工作的完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级会计岗位侧重于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财务分析和管理、制定标准和计划、经营管理、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等综合管理能力,这些条件表明该层次的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中层专业管理者的职责,要求其以专业操作技能为基础,能够掌控、协调一个团队或部门的整体运作,为高层管理者实施全局管理进行承上启下的工作。相比而言,高级会计岗位更为关注会计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与全面知识背景,以及参与企业重大资本运作、筹投资决策的能力。高级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很强的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规划全局的战略意识和发展观念。
3.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企业更注重实际能力,即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水平。知识和能力是不同概念,,当然,能力要以知识为基础,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者不一定工作能力强。在未来社会,学历的重要性将降低,而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如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的基本知识、会计工作流程还要熟悉一些会计法规和工作规范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可称为拓展能力,是指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体说,就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素质水平。工艺流程的革新、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的变革等都需要这种职业素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比尔・盖茨面对自己“伟大的微软帝国”却发出“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的感慨。也就是说离开创新,任何一个鼎盛的企业都会迅速走向衰败。高等职业教育在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时,不但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岗位的要求,也应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拓展、创新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延长生存时间。
三、市场需求下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1.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的培养思路,以不断拓展会计人才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为目标,重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具有本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设计上要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会计专业需要和偏重相关知识传授的做法,经常性地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修改或补充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积极开发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优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机能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要求后,需要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形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强调整体优化,具有基础性、原理性、理论性等特点。除了开设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其他的课程,如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合格的教师素质才能把课程体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即既有较高文化和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会计实践技能,并且还有把会计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双师型”教师还要熟悉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对课程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建设这样的双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主要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职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到企业工厂进行专业实践;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职进修;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4.强化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实践教学环节。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实与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的供需要求不平衡,特别是学校教授的知识和企业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难以承担起企业支柱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带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教育,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需要。再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非常薄弱,校企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德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双元制教育,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学生利用企业作为实践的场所,得到企业的培训和指导,企业给予学生更明确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可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实践场所有限的困难,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课堂;另一方面使教育更直接与企业联系,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是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机制。
5.开发相应的教学环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技能课程的教学要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课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可将课堂放到实验、实习、实训现场。一部分课程可以到企业去完成,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一部分课程也可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种实训基地应是多功能的,能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实习)、职业素质的形成合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并使学生较好地感受工作情境和职业生活体验,提前进入角色,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应创建统一的、综合的、多功能的实训中心,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仅要搞好校内基地建设,还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行“产教结合”创造条件。
[注: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和平.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论坛.2008(1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4.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2)
关键词:中职生;会计教育;电算化人才;市场需求;财会软件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上的应用。在会计信息化中,通过会计核算对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可以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来高效、全安的完成企业日常财会事物的操作工作,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推动了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以适应高级会计运算能力,为会计工作程序提供数据的储藏、分类归档、高速处理等功能,对企业财会信息提供高深度得加工和应用,及时准确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靠地财务信息,同时满足企业外部,如政府审计、税务、投资者等详实的会计信息。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发展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就是要简单的财会记录发展到财会信息,而后汇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或内部控制决策者。目前,会计信息化发展已得到不少的成就,此系统已经完整的被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财务人员的改进和操作,使得在企业的计算机储存有全面、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筹学、决策学等典型的现代数学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通过人――机接口对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来帮助公司的内部控制决策者进行正确分析、监管以及探讨企业发展,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技术性的技能,但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此,招聘单位自招聘会计人才时,会注重关注学生的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尤其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理念上,我国先前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对保守,仍遵循我国的传统理念,利用落后的方法从事工作,部分地区还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这让财务上的控制工作很难展开,这种缺乏企业长远规划和能动性的工作,一直束缚我国企业转型。对此,企业会强调学生既要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好需要懂得现今的理论前沿知识,同时企业还非常注重会计人才的终生培养机制,为此,理论知识不可忽视,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准备人才。
(二)会计电算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各个企业所面对的课题,为应对企业现代化这一不可逾越的门槛,企业必须加大对自身财务系统部门的改进。尤其市场经济环境下催生了大量中小企业,由于每天面临着大量的资金运转,对此,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处理这些财务信息,在此前提下,会计电算化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争先招聘的对象,社会也急需这一类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为应对市场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一)中职会计教育应与现实市场需求相符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术应用型的财会人才,在树立这一目标之后,认真分清市场对现在财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对此,可以展开更加合适的教学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对中职会计教育应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丰富学生的财会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强调财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理论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个体系化的财会知识体系。第二,掌握基本的财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会计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第三,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的使用是进行会计核算必然,同时也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服务,这样既适合会计信息发展、会计核算工具变革需求,也对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产生巨大影响。对此,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第四,管理及法律方面知识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向学生灌输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讲解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方式等,学会组织人员、财务资源配置的能力,以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有助于自己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上运用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经历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修改,事后的核算和重新检讨,但一般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投入,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事中控制更是无法实施,因此,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在会计技术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情况下建立起来了。
对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借助企业常采用的财会软件教授学生。同时要注意这一情形国内外最新开发的财会软件,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的财会软件都已经融入或转型为ERP软件,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有用友、金碟等厂家的产品,国外主要是SAP、HP等厂家的产品。为此,教师应当选用这些财会软件进行教学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况下,也要大力推行可行、实际的会计信息化技术,这样有助于培养一个高技术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莲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5)
[2]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 Richardson Grant,Lanis Roman.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tax reform:Evidence from Australia.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2007
关键词:黑龙江市场需求;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84-02
一、黑龙江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通常,学者们将人才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第一类属于研究类人才,后三类均可划人应用类人才。比照此划分标准,会计人才也可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后三类同属于应用性,分别代表高级层次应用人才、中级层次应用人才和初级层次应用人才。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以黑龙江市场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为研究对象,我们从黑龙江人才网、智联招聘、数字英才网上随机收集招聘信息300条,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会计人员需求信息各100条。因搜集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招聘单位既涉及制造业又涉及工商服务业,企业性质也囊括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体,具有很好的黑龙江省市场代表性。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人员从业能力需求情况及其具体比例总结如下:
1.工作能力方面
在工作能力方面具体统计了政策法规(资本)运用、税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报表等三个子指标。对高级会计人员的政策法规(资本)运用和税务筹划要求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9%和86%,而这两项子指标在初级会计人员中的样本显示为0;对会计核算报表要求最为集中的群体是中级会计人才,达到94%。可见,黑龙江市场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最高,而将日常具体操作期望集中在中级会计人才群体上。
2.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
在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选取了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上岗证等四个子指标。在高级会计人才群体中要求具有含金量很高的高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占37%;要求具有会计师职称比例最高的是中级会计人才样本,达到92%;对初级会计人员要求集中在是否具有上岗证方面。
3.学历要求
在学历要求方面,结合我国现行学历学位制度选取了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和无要求等四个子指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集中在本、专科及以上,说明黑龙江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比较重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肩负了社会的重托与期望。
4.外语要求
在外语要求方面设计了无要求、英语流利(含六级)、英语一定基础(含四级)、俄语流利和俄语一般运用(含四级)等子指标。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在黑龙江市场上明显表现出对俄语需求的倾向。在高级会计人才中除常见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累计达51%)外,还有累计3%的样本对俄语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且此状况在中、初级会计人才中也有相应表现,分别占到2%和3%。
5.电算化操作能力
在电算化操作方面,只考虑了针对财务软件(含ERP)要求有无问题。从市场需求来看,对财务软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中级会计人员的要求高达79%,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中级会计人员的定位更多见于娴熟操作层面。
6.协调沟通能力
在协调沟通能力方面,选取了很具代表的三个子指标:领导力、沟通力(含亲和力)和良好社会关系。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这类指标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刚性,三个子指标分别达到91%、83%和55%。另外,沟通力(含亲和力)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要求,在三类会计人群中分别为83%、57%和43%和可见,在信息社会中会计人才的情感培养愈发重要。
7.从业时间
在从业时间上,只是粗线条地划分为5年以上、1-5年和无(含应届生)等三个标准。从三个会计人员群体中可以看出,从业时间与人员层次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层次越高从业时间越久。在高级会计人才中,要求5年及以上从业时间的达到98%,这与会计专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直接关系,更加注重经验与阅历。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总体需求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专业技能,娴熟地运用财务软件操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相应外语水平。俄语由于地缘优势在黑龙江市场上表现抢眼。
二、需求与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为本省培养市场所需的会计人才时,所采纳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要素。
1.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什么人
从会计供需角度看,市场是需求方,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供给方。在当今供求双方严重失衡前提下,高校更应关注市场反应。美国会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的会计毕业生待遇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发现,主要在于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求质疑。可以说,将“满足市场需求”界定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较为理性的选择。
从上文统计资料来看,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期望较高,尤其是在高级会计人才层面上,更是体现出多方面综合能力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会计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相关政策法规驾驭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水平。黑龙江市场需求应成为确立省内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力量。
2.培养内容的确定――用什么培养
在将“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后,培养内容也就愈发清晰和明朗。
(1)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关注人文情感教育的深远影响。由于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商业语言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交流,而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决定了会计必然强调客观公允、严谨务实,属于技术规范范畴;相对于技术规范注重是非公允而言,人文情感则更为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文情感的魅力在于它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明辨善恶美丑,倡导责任与良知,人文情感教育对于会计人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在传授会计技术规范的同时,也应关注人文精神涵养,因为它能带给人内心以力量,这样才更利于具有完整人格会计人才的涌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应保证课程设置的宽厚而实际。从黑龙江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情况统计表可见,市场对会计人才
知识、能力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市场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界定方面应愈发地模糊,越来越体现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内容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重新安排课程内容,加大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知识的课时比例,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
从会计专业的科学发展和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贴近与融合,增加企业实例,在具体业务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分量。
(3)强化俄语的地缘优势。由于黑龙江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其在对俄边贸中具有天然优势,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其交易金额一直占据我国对俄贸易相当大份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然带动对相关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良好俄语背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加大《会计俄语》、《俄罗斯会计》、《俄罗斯概况》等特色课程,深挖语言潜在优势,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方式的选择一怎样培养人
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理论基础的扎实,同时更注重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实践中的感受与感悟,来源于“干中学”、“学中干”的体会。融理于景地安排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亲力亲为的切身体验,是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替代和剥夺的。
[关键词]市场需求;会计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65-02
21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社会,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充满竞争力。市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会计行业的兴旺,会计行业的兴旺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21世纪的市场经济竞争同时也是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综合分析可见我们学校对会计人才培养责任之重大,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从众多职业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人才需求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中就针对人才与教育方面关系提出:“谁掌握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导”。
当今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型人才,而是具有国际化水平及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跨国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并进行本土化经营,这些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并不是按照我国人才标准进行选择的,而是根据国际水平的标准进行选择,如此执业会计师的职业壁垒会逐渐消除,我国会计人才逐渐与世界水平接轨。这就要求我国会计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培养专门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
2 目前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都比较高,而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对实习过程中问题不甚了解,对企业需求及具体流程要求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进入企业实习时候两眼一抹黑,不能快速适应当前高速发展需求。根据笔者实际调查,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理论教授老师与实践指导教师都是同一人,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对实习企业进行联系并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工作量比较大且不能亲自在企业实习,导致学校双师型队伍参差不齐,不能起到良好的教授指导作用。
2.2 学校实习流于形式
因为实习生基本对企业工作环境、规章制度、流程等不熟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收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习;另外,部分职业院校也没有经济实力去让所有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导致目前职业学院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普及,部分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学习到有效技能,实习流于形式。
2.3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学生学习没有浓厚兴趣
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对理论课与实习课安排为3∶1甚至是4∶1,其中以理论课居多,实习课时间较少。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社会技能,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在老师教授过程中因为“听不懂”而逐渐丧失对会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最后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就开始破罐子破摔,在学校学习不到任何有效知识。
3 解决职业院校会计教学问题的对策
3.1 改变教学思想,强化教学理念
我们职业院校的最终教育目的是培养被社会接纳并吸收的各方面人才,不但需要品学兼优还需要具备专业职业技能。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相应知识在社会有用武之地的教学观念,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到底,不断根据社会需求来转变我们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我们应该对目前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类型与数量做一个全面的市场调查,并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来对调查结果进行专业分析,得出相应分析结果,再结合当时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学思想。思想指挥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将教学系统优化到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3.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功底不厚,部分学生甚至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来到学校。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的学生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都不感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会计专业课也报以无所谓态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十分必要。在此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身份出发,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点,采用信息时代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生活化教学等来活跃教学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才能明白我们教师教授的内容,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同时,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观摩,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业环境进行熟悉,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解,方便学生定位自己的目标与人生,配合我们教学。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队伍
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是采用“一体化教学”,就是与企业签订学生见习合同,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机会。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可以让我们任课教师提前去企业进行实际学习,任课教师因为多年的理论基础与生活经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根源进行解决,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还能够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起到良好指导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利用现有的资源,搭建模拟企业运作环境,让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能够在校内进行学习。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应该鼓励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职业水平,鼓励其参加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和各类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使其了解目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动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应内容,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3.4 加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让实习不再流于形式
我们老师可以针对实习流于形式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就专门开辟模拟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前暴露各方面问题,再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将各种不良情况有效改正。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对学到的有效技能进行现场操作,快速上岗上位。
校内实习的前提是与社会企业接轨,达到在校期间实习和社会企业实习是同一个实习工作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与有关企业搭建好桥梁,将企业运作模式基本复制到学校来,保证学生校内实习的有效性。
3.5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时安排与教学计划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与实施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变动,同时,不同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我们教师在对市场需求调查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定向培养企业需求型会计人才。
各个职业院校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实习,可以为理论课与实习课一起,也可以为先理论课再实习课,也可以为理论课—实习课—理论课模式。不同模式都会带来不同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应该综合各个方面情况科学选择。
在目前新形势下,我们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整个教学中心,同时还需要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手段配合有效实习,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海燕.论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24.
[2]卢凌慧.中职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2(6):187,217.
[3]官素文.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2(20):105.
[4]陆艺.关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9):55,86.
[5]施姚姚.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2(88):171.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也根据会计职能的不同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质量普遍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之才。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学生自身、高职院校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众多弊端,使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找工作时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就业。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之后,学生的知名度也会提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保证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需求结构、人才需求量以及学历需求三方面入手。
当前人才市场中,初级会计人才数量较多,而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所以在培养更多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还需要提高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同时,随着我国私营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在私营企业中,地方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在选择会计人才时一般以高职人才为主,这就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高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就需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以满足更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且,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越来越理智,已经不再将学历作为首要考核条件,相对于学历来说,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就为专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遇,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企业对会计的多样化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仅仅传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自身教学特点及教学优势。其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从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得不到个性发展,自身长处和优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对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新的专业会计软件的发展及应用重视不够,学生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2.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教学内容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会选择很多教材,也没有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细分,学生只能对所有教材进行学习。虽然教材所覆盖的会计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只能学到众多教材的表面知识,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没有纳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实务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老师讲、学生听”是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较低。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没有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很多会计专业的老师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一步步完成教学,既没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_形式,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导致教学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以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在经过发展评估之后就直接上岗任职。这类会计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且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迅速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不利于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
基于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当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而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要树立长远目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盲目跟风。并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高端的会计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时,不应追求知识面的广泛化,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细分,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应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结合企业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纳入教学大纲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可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结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保留原有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会计老师的培训力度,为其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可以深入到企业会计一线工作中去,通过集中培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使会计教师在考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型会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日趋成熟,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普通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目前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依旧保持着强劲势头,会计职业依旧高居于十大求职职位的排行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使得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而不是仅仅具有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正面临着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挑战。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应充分考虑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种适合新时期发展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会计人才需求相对而言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目前对会计人才的数量需求主要是集中在产业部门,在综合考虑到自然减员、职工人数减少和会计手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后,到2010年,国有企业的财会人员年均将减少4―8万人;集体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年均将会增加20万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人员将会呈现出基本饱和状态;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人数将会较大幅度地增加。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全国会计人员总数的年均增长数为30万左右,总量上将会达到1450万―1550万。由此可见,21世纪的会计教育仍然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2.会计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既然各行各业都有大量财务人员岗位提供,是否意味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呢?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从全国人才市场的整体看,在招聘的会计人员中,对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高级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对记账报账的会计人员需求越来越少,一些外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甚至要求有行业经验、注册会计师证书、ACCP证书和较高的英语水平。
这些现象说明了目前我国国内会计专业人才存在“既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短缺,但普通的财务人员供过于求,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数量庞大,但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按照这个趋势,以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学生将难以立足。这对现阶段的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规范性,会计也需要较高的实务能力,在经济管理中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传统的会计教育尤其是本科会计教育,走的是一条精英教育路线,即重理论、轻实务,培养的会计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迅速适应会计岗位的需要,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再培训的成本。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本科会计教育的模式,在其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本科教育模式的特征,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尽管各高职院校改革力度较大,推出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种,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摒弃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会计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通用性和应用性人才。
二、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教学模式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动因,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教师要以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做到由教学中的说教者、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示范者、会计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员。这就要求会计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会计教学内容应体现综合技术应用的要求。由于受会计教材的影响,目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一般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因此,在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上要突破原来理工科课程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指导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2.高职高专会计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应围绕着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而展开。应当采取综合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课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同时应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衡量的重要补充,体现双证制度的要求。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考试紧密衔接。
会计工作不单纯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且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他们的职业能力不仅是指动手操作能力,还包括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课程设计要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强调拓宽知识面和能力结构,发展学生学习个性,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3.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要求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的现实是此类教师还很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从企业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聘请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定期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业务实习,从而掌握会计一线岗位的实际,在专业能力上保持与会计一线岗位的零距离,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特色,除了理论性教材的编写外,高职教材还要突出案例、技能教材的编写。会计专业案例教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案例、经济法案例。实务教材主要是会计学原理实务、审计实务。技能教材包括电算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工具软件应用等。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目前我国有特色的高职会计教材还不多,可联合各个院校的力量,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4.高职高专会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练顶岗工作。要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做到边教学边实践。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上岗实践,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同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教育目标,突出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会计职业技能,构建与优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探索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连先亮.浅议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21:45-46.
[2]肖凌.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与会计高职教教育[J].职教论坛,2003.4:4-7.
[3]张兴武,郑毅.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模式的探讨[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