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基本礼仪规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校;教师;礼仪修养;教育教学
1前言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修养是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学识、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礼仪修养及价值取向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表、仪容、仪态。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2.1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追求新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2.2端庄的仪表仪容
仪表仪容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品德情操、身份地位等。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着装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论其服装质量、新旧程度,首先,要整洁、大方,要根据年龄、体型、肤色、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服装。其次,男教师出入正式场合穿着西装时,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衬衫、领带、裤子、鞋袜、包等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切忌着短裤、吊带、背心、拖鞋等出入教学或办公场合。
2.3儒雅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表达、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表述清楚、音量适当、语气语调适宜、适度表现幽默。
2.4礼貌的交际方式
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核心是“尊重”。高校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对方。与学生相处时,要亲疏适宜、远近有度。对待学生要如子、如亲、如友,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学生,同时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老师应有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与同事相处时,贵在和谐,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坦然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相互尊重,真诚以待。
2.5规范的日常行为
平常在校园里,教师随便一些虽能理解但不可失礼,因为教师的身份规范着教师的言行。然而有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如上课看手机玩微信,与学生座谈时旁若无人地抽烟,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不文明的用语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不好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待人接物诚恳而温和,举止态度谦恭而自信,这样,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3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3.1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老师定位。教师整洁的仪容、大方的仪态、恰当的言谈和得体的服饰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影响。当学生认可了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不凡的内在修养后,他们会更喜欢该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虽然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会吸引学生模仿,从而形成自身的形象定位。
3.3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然大方、庄重得体的着装和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谈吐儒雅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仪容、形象欠佳的教师,不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甚至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4构建文明校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而且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礼仪表达对彼此的尊重与友好,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促进社会和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其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可以带动大学生自觉习礼,促进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做保证,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因此,必须积极行动,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4.1提升高校教师礼仪修养认识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意识,高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这样,学习者会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把学习教师礼仪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一种自然流露,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其次,加强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是指导其礼仪修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高校教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4.2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把高校教师质量关、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将教师礼仪列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引导高校教师规范自己的仪表仪容和言谈举止.其次,强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学习和训练。将礼仪学习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配以具体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礼仪修养。再次,全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相关政策维护、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使高校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将加深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身的动力。
4.3加强高校教师礼仪培训
首先,将教师礼仪纳入高校招聘的考察范围。这就要求学校既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其礼仪修养,以此保证高校招聘到专业知识扎实、礼仪修养良好的双优教师。其次,将教师礼仪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应将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实践和礼仪辅导等。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进行评估,将其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范围,使之制度化与终身化。再次,创造良好的全员礼仪环境。高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举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镜子,让师生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
4.4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礼仪教育也是如此。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所以,作为礼仪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文明优雅的口语与体态语、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时,就会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整体旋律,弹拨出教书育人的最美乐章,这也是一名教师驾驭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4.5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如今的大学校园,已过多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不仅没有为人师表,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比如上课不注意形象,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口成“脏”,着奇装异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都应出台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氛围。高校应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垃圾箱、标示牌等,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卫生,打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总之,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以达到环境育人的要求和效果。
5结语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是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在深入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的规范要求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礼仪修养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萍.现代礼仪实务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欣,杨德利.浅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J].学理论,2014(5).
摘要: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礼仪养成教育,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发展的需要。现就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逐渐构建探索出了以礼仪课为主阵地,其他多种方式作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养成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一、开展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孟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礼仪教育,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的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而我们的中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重技能,轻礼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抱着“一技在手,饭碗不愁”“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理念,重视技能的学习,认为学好技能对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好处,却忽略了文明礼仪的学习,认为这无关紧要。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礼仪对于中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我从事中职《现代礼仪》教育工作,深刻体会到“你离礼仪有多远,你离成功就有多远”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构建中职学生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总思路长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表明,一个人文明礼仪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仅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自身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尝试,逐渐构建出以礼仪课为主阵地,其他多种教育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也就是多种礼仪养成教育方式交互作用,包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一)把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中职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通过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把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德育课的范围中,作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开设礼仪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一共40个学时。我们所指的礼仪课程是指适用于培养所有中职学生礼仪能力的礼仪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集会礼仪、家庭礼仪、面试礼仪、职场交往礼仪、网络礼仪、涉外礼仪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课程的设置应当体现职业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如,酒店服务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教师礼仪等,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礼节的运用、沟通能力、电话礼仪、应变能力等)。
约翰・霍尔说过:“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在礼仪课堂教学中开展礼仪训练,要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从举止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深入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并与日常礼仪行为的养成与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动作。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接听电话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如见到老师如何表达,迎接客人如何做,课堂上的坐姿及问题的回答,等等。
认真选取教材,并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礼仪课程体现职业特点,是上好礼仪课的关键。目前,各学校没有统一的礼仪教材,所以礼仪课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体系合理、内容丰富、理论论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的实用性教材。有条件的可以自编校本教材。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反复的对比、筛选,现在选用的是张铁庄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礼仪》。该教材包含了礼仪与礼仪修养、个人礼仪、不同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习俗礼仪、涉外礼仪和社交礼仪文书等内容。为增强可读性,书中还引用案例导入。该教材向学生普及、传授作为现代人在社会上发展、自立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职业需要,各有侧重,并且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讲授。如,对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就应当侧重商务礼仪的训练,汽修专业的学生应该侧重接待及日常用语的训练。另外,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手段,充分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礼仪课的信息含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促进课程向着合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学科渗透”
礼仪教学不仅仅是礼仪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更需要全体教师参与进来,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在学科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设立不同的渗透目标。如,服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上,让学生用简笔画和漫画的形式来描绘出礼仪的图画,在学习画画的同时也受到了礼仪的熏陶。通过在班上出版文明礼貌专题的黑板报,在校园里举办以各种礼仪为题材的美术画展,让学生在参加此类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在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真谛。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学科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时时处处接受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及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力军的作用,构建班级文明礼仪之风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在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在接手新班之际,应该调查了解班级文明礼仪实际情况,精选班干集体,构建文明班级骨干,认真开展礼仪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的礼仪规范。通过制定班级文明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同时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如对于每月礼仪规范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优秀寝室,进步显著、做好事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文明礼仪缺失的学生则给予一定惩罚,让他们明白落后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以跟上班级的文明步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1.开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主题班会每周一节,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主题班会教育工作计划。每次班会均要求写有教案,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化,可进行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班主任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时总结。
2.举办礼仪知识的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教学需要开展专题讲座,如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军训、校纪校规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定期地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日常礼仪规范要求。在学生就业前开设专门针对就业的礼仪规范教育,一是利用班会的时间召开招聘模拟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指导学生观察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加出色?通过招聘模拟,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让学生明白只有时时处处讲文明、守规范,才能成为一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二是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着重强调面试礼仪。让学生了解面试中的各种礼仪规范,明确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告诉学生面试时要做到:表现自然大方,态度友善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精神焕发,充满活力,说话言简意赅,回答准确。强调在面试中的一些礼仪常识和面试技巧,包括行为礼仪(微笑、站姿、坐姿等)、仪表礼仪(着装、发型等)和一些礼貌礼节等,让学生在面试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好地迎接每一次面试的挑战。通过不断地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在日常的行为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举办全校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在开展知识竞赛之前,学校制定、印发中职校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对文明礼仪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会更加关注自身的礼仪学习和养成。
4.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展示规范的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展示规范的文明礼仪,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如在文艺晚会上同学就表演了《礼仪综合展示》,在舞台上,礼仪队员们落落大方地向全校师生及上级领导进行了各种走姿、站姿、坐姿、手势、握手礼、鞠躬礼及递接名片等常用礼仪的表演,向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礼仪展示及教育,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好评。在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我校礼仪队学生优雅、文明、标准的礼仪展示,这些礼仪队学生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围的学生。
5.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不定期地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及时对学生当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对文明的现象进行表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各科任教师也随时注意学生的行为,对于所碰到的不文明现象要敢于及时指出纠正,如,在教学楼看到学生乱丢垃圾,任何教师看到都应该及时指出并让其改正,旁边同学看到了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
6.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如,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同时,各班可评“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栏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的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组建礼仪队,开展礼仪培训,向全校师生展示规范的礼仪,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实践基本礼仪的过程,也是学生礼仪素质提升的过程。我校酒店服务班就组建了班级礼仪队并进行了培训,通过礼仪训练,规范了学生站、坐、走姿,以及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注意礼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班上同学的衣着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文明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如,对经常旷课、迟到、带食品进实训室、在食堂不文明用餐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让学生增强讲文明、讲礼仪的意识,养成讲礼仪的习惯。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
【关键词】转变理念;礼仪修养;完善与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高职教育模式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本身还比较薄弱。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它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一、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只是教给人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更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1]。实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是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
二、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
(一)深层次领悟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与其职业特殊性,它比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高,教师的思想、语言、举止、服饰、形象、情绪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
培训是高职院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最集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操作时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专题培训和行为实践训练。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培训内容应从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到人际交往互动礼仪,从无声礼仪到有声礼仪,从校园礼仪到校外不同场合的礼仪。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学习,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三、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也就是在课程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礼仪知识与专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基础礼仪知识由传统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知识等内容组成。专业礼仪知识部分则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若干课程模块,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商务秘书专业后部分内容可由办公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文书礼仪等知识组成。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务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礼仪的道德内涵,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讲授。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规范,还要让学生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礼仪规范。如讲授男士和女士叠放手势时,在生活中一般男士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而女士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在正式场合,女士可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便于指引和持物。学生除了了解这些,还应让学生明白从人体经脉养生的角度,这是最适合男女的叠放手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牢牢记住,并好好践行。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各类的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不能空谈,要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具体内容。
结束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道德水平的外显,礼仪教育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是人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气质的表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尤其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发挥礼仪中真、善、美的品质。
[关键词]师范生 礼仪问题 礼仪教育 思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帮”美称。“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
“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
一、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因此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2.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德商”较低,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师范生具备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3.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礼仪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通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的具体行为规范,约束和规范无视社会道德的行为,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师范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当前师范院校中,学生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首先,师生间存在礼仪缺失。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在“知书达礼”之人集中的师范院校,师生间连最基本的礼节也逐渐消失。一些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很难见到。据了解, 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眼下一些学校,“起立问好”成了稀奇事。偶尔有同学课上看见老师喊“起立”时,很多学生竟大感意外,常常要过上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老师一声好。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只是提醒同学开始上课,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尊重。
师生间的礼仪不仅是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相互尊重。现在大学课堂纪律远不及中小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有时学生相互间讲话,嘈杂声很大,特别是合班上课,杂音几乎淹盖教师的讲课声音。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其次,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有的学生见面常常以脏话代替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少数学生甚至直接偷别人的财物,男生中有偷盗现象,女生中也大有人在。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有责任的一方不能主动承认错误,双方缺乏谦让,致使矛盾激化,有的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却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也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些家长远道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的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得父母很尴尬。有的学生平时很少和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通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骗父母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消费。
2.荣耻不分
一些师范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有些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看成是有“个性”;把结拜兄弟看成是够哥门意气。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三、师范生礼仪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从古到今,中国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孤僻性格而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于人际交往又往往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礼仪缺失也是必然的。
2.学校方面的原因
2.1德育忽视礼仪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知道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2.2 教师的自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现在高校里的师生关系差不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了,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其教学任务,讲完课后就走人。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师生间的感情疏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学生从内心上不尊重教师,直接表现对教师礼仪方面的缺失。
其次,少数教师缺乏爱心。教师缺乏爱心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扰解难。有些教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和打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缺乏心理疏导,动辄用处分、开除学籍吓唬学生。教师缺乏爱心,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造成师生间心理和感情上的疏远,礼仪方面的缺失也就难免不发生。
再次,个别教师自身仪表不整,精神怠倦。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具有示范性,一个气质文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向讲台,会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一个衣冠不整,形秽龌龊、精神怠倦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印象。有些教师忙于家务或第二职业,常常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不仅影响课堂效果,可以说对学生也是一种折磨,这些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的敬佩和尊重,礼仪上的缺失也就理所当然。
四、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道德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的内在要求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诚恳和善、谦恭和有分寸。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礼仪的内在要求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确定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没有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这是解决礼仪缺失的首要问题。
1.1.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礼仪修养。
1.1.2 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体现了对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1.1.3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礼仪规范中,蕴含了许多与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思想内容,如为人民服务意识,说的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反映了一个人活着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人生观。
1.1.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1.1.5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师范生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1.2 在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不能否定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是很不够的,礼仪和人的其他知识、能力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如日本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仅微笑这一项就要训练长达半年之久,直到笑得亲切、自然、文雅才能获得登机服务得资格。当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应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如开设“礼仪修养”选修课,让学生经过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和训练,无论是内在素质上,还是外在行为方式上,都与缺少这种训练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1.3 要以师范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调知行的统一
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因此师范院校要把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各方面。日常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水平的体现,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制订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师范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通过校园网络等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
3.1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礼仪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才能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有些教师教学工作缺少责任心,对学生粗暴、冷漠,恰恰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滑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入手。
3.2 注重个人仪表
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穿着、发式应根据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和谐、合度、整洁而又显示个性。男教师应尽量讲究朴素大方,体现潇洒的风度,女教师应尽量讲究淡雅、和谐、自然,体现高雅的情调。教师只有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德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2.1.51~55.
关键词:礼仪;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层次的丰富与提升。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具体行业外在形象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展现。人们把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为职业礼仪。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课程性质的特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真正的从礼仪课堂中学到实用、好用的技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笔者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契机,研讨职业礼仪课程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可能性。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类别及简介
《职业礼仪训练》是C类实践课程,该课程是介绍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职业礼仪训练》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在社交活动活动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按照课堂讲授、师生示范、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了解社交场合各类礼仪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个人形象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求职礼仪等常见的礼仪要求。
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习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公关素质和公关能力,为求职择业、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礼、懂礼、守礼、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同学、老师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人。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职业礼仪课程内容上难度不大,没有深奥的理论,学生一看就懂,往往不够重视,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往往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导学生怎样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以往本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参与度不高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更需要技能的训练,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教师仍然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学生则是坐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一堂课下来,基本的礼仪动作仍然不会,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效果。
2、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3、考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礼仪课程实践性很强,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仍然采用试卷笔试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
三、职业礼仪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尝试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不难发现,实践是礼仪理论教学的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遇到书本上没有的情况和难题,才能积累和开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在职业礼仪的课堂上,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新的尝试。
1、模拟式教学
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
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其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3、讨论式教学
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课程考核模式探讨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礼仪课程的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们的基本修养与素质,需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具体评价方法为:
1)按平时成绩60%,考核成绩40%比例计分,总分为100分,计学分2分;
2)平时成绩以上课纪律(20%)、作业完成率(20%)、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10%)、到课率(50%)为比例计分,满分60分。
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将礼仪元素设置在其中,向幼儿宣传怎样达成礼仪目标的步骤。游戏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上次活动的相关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回顾与讨论,加深幼儿对礼仪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师通过丰富游戏活动材料与活动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礼仪的学习,将一些日常礼貌用语以卡通文字或者图片张贴在教室与其它幼儿需要使用的场合,促使幼儿不自觉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在教室中增加人与人之间交往对的图示并配上文字,为幼儿提供文字类的行为引导方式。游戏中的幼儿是最为容易接受其他事物的,期间幼儿也会感到轻松、快乐。教室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相关动画片的角色扮演,将礼仪元素与礼仪规范设置在角色扮演中,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时下幼儿最为喜爱且具有礼仪示范的动画片人物,促使幼儿在扮演过程中了解各角色之间的交往方式,并逐渐通过角色代入来理解社会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使得幼儿掌握接待客人、请求别人帮助、与人交谈的基本礼仪技能。幼儿由于年纪较小,从小家中娇惯,在生活中,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摩擦,同时,幼儿又有着忘性大、不记仇的特点,教师在遇到幼儿冲突的时候,不要立即表态及参与,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与同学进行沟通与协商,在实践中找到和谐相处的诀窍,从而掌握与人相处解决矛盾的礼仪。
2选择辅助手段,合理利用期待
幼儿年纪较小,对外人的语言与行为方式会很敏感并作出一定反应,因此,教师与家长在进行幼儿礼仪训练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手段,例如:点头认可,给予微笑,向幼儿竖大拇指并说“你真棒”。处在一种亲密关系时,幼儿会感觉到安全感,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肢体的触摸来强化与增加幼儿的安全感,使其心情愉悦,增加礼仪教育时的依从性,当幼儿进餐时,针对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可以抚摸其头来进行非语言的鼓励,使得幼儿的良好礼仪习惯保持下去,也促使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面对物质奖励都会产生愉悦满足的反应,当幼儿的行为或语言符合礼仪规范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小红花与红苹果来进行奖励,并将这种奖励进行长期的规范化。幼儿很容易满足,不需要多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只需要一张小纸片与一颗小糖果便可以提升幼儿的幸福感,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幼儿的依从性与学习性会发挥最大。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幼儿的礼仪情况表现,给予拥抱、亲吻以及语言奖励,假期还可以带幼儿去游乐园玩,通过幼儿家庭与学校的共同作用,将礼仪行为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使幼儿行为在自然发展中变得具有礼仪性。当幼儿的礼仪言行发生的时候,立即对幼儿的行为给予一定期待,帮助幼儿感知自己言行的正确,加强幼儿对自己行为的认可性与记忆效果,并将这一种行为变成一种反应模式,潜移默化地让引导人做出期待的时候,幼儿可以反射性地展现出礼仪行为。
3结束语
关键词: 礼仪教育 基本内容 必要性 改进措施
1.引言
现代文明交流中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甚至一个人的交际礼仪技能已成为其修养和能力的表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学生素质对其发展的必要性,也逐渐认识到礼仪课程的突出作用。因此,探讨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人是社会中的人,马克思就曾说社会性是人的最重要性质。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社会交往中,需要律己敬人来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于是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的礼仪就随时展而产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礼仪可分为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根据不同的专业内容,礼仪教育又可以分为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国际礼仪、商务礼仪等。而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社交礼仪,它是指在各种人际和社会交往中用来表示尊敬、友好和亲善的各种惯用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现代社会文明交际基础之上的礼仪文化知识。
3.高职院校实行与改进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实行与改进礼仪教育不仅是因为礼仪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因为现今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
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可现代社会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普遍受到父母的溺爱,具备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善于社会交际。礼仪课程能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交往、掌握正常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展示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对于具有实用性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良好的社交礼仪对其就业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现今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有待改进[1]。现今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基本普及了礼仪课程,但是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确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3.2.1礼仪课程目标不明确
我国是一个礼仪历史传统悠久的国家,自孔子开始就建立了以“礼”为主的道德行为规范,积累的关于礼仪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现今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这些理论化、学术化的知识。可是,礼仪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让学生认识历史和天下的礼节及各种行为习俗,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对职场和人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交际中有遵守各种礼仪的行为规范。而现今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并没有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而只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课堂上所教学的礼仪知识对学生平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并未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引导正确沟通的重要作用[2]。
3.2.2教师与学生对礼仪课程的认识不正确
高职院校的教育一般重视的是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礼仪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不大,对就业没有直接的影响。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教师上课时为教学而教学,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按照要求完成学分,而不是提高素养。
4.改进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措施
4.1抓礼仪课程内容核心,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长期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课程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3]。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短,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礼仪课程要紧紧围绕其将来的工作岗位和职场需求,有选择性地抓住对其作用和意义最大的礼仪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同时重点培养他们的个人及各种场合交际的礼仪常识与规范,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交往中掌握个人的言谈、仪表、举止、服饰等基本内容,把礼仪课程的教育落到实处。
4.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礼仪通过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它需要的是各种实际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礼仪实践落到实处。具体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点:其一,设置具体形象的场景。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具体的生活交际场所的礼仪规范视频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其二,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场景、情节、对白等,掌握相关的交往礼仪规范。第三,改变考试的方式。一般的考试形式是笔试,但是假如将行为考核纳入考试的范围内,就会给学生的实践增加不少的动力。第四,可适当布置一些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交往的作业。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积极探讨礼仪的实践与训练的教学方法。
5.结语
总之,礼仪课程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每个毕业生的职场生活有突出的作用。对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和改善礼仪教育体系,将礼仪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平.浅论高职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42.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师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G631
礼仪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某种方式、程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气质、气度等外在的表象方面的规范。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并赋予教师崇高的地位,讲究尊重“天地君亲师”,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立国之本。育人就要讲礼仪,教师理应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
一、教师礼仪及其特征
教师文明礼仪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师礼仪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特定的适用对象。与其他礼仪相比,教师礼仪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
只要你进入这个职业就必须遵守。遵守职业礼仪要以职业规范为核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随心所欲。良好的礼仪素质是需要许多小的牺牲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师礼仪就更是如此,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带来更大的收获。
2.教师礼仪带有强烈的形象性
职业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因而是否遵守教师礼仪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违反教师礼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教师职业状态时,他(她)的功能会被成倍地放大,会影响许多学生.波及广大的青少年,甚至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
二、当前教师礼仪现状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彩色指甲,热衷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还有的教师因学校或个人条件较好而踞高自傲,盛气凌人,严重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声誉。
三、教师礼仪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道德水准、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1.调节作用
教师作为文明公民必须自觉讲究礼仪。教师礼仪不仅能够对教师的社会交际活动有调节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有调节作用。我们常听人评价“某教有涵养”,其实是他能在一些场合很注意分寸,注意用教师礼仪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2.发展作用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包括方方面面,而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是有效地培养高品质的、和谐完整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教师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教师礼仪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3.教育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摒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不加检点的习惯,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教师“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体现了对该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3.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学校教职工的基本形象应以适当的制度和纪律规范,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形象也应有必要的文明规范,以净化校园风气。校园建设要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使校园自然环境清洁优美,人文环境令人自律,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5.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
假如老师没能按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怎么办?校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还需要一个过程。“礼仪规范虽然没有写进一些‘处罚’性的条款,但学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教育机制。对于那些违反教师道德标准的言行,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据了解,该校的一些学生已经表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后,将参照母校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师礼仪规范。
来源:《成都商报》专家认为,西部高校首次出台教师礼仪规范,引发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重新熟悉,是一个标志性的范本。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