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5: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团队建设概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高职英语教育日益注重其应用性以及技术性。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关系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概述
1.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含义
项目化教学是目前高职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为了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是突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以工作项目的形式、特征和基本内容为设计载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将基本的教学内容融入进去,形成“教学项目”,通过对教学项目的完成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项目化教学适应了高职教学的需要,符合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而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是指在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将英语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检验理论知识,并掌握更多的语言技能和交流技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发展。
2.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改革是教师个人无法完成的,高职英语教学项目化改革中不仅会涉及涉外活动中的工作项目,还需要对多种语言以及语言知识进行整合,还要与教学目标相融合,因此对于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知识结构,还需要发挥个人能力和集体优势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项目化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同时有利于教师队伍之间进行教学经验沟通和交流,以优化教师素质。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措施有很多,包括优化团队组成、促进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推动团队教研研究。接下来,笔者将针对这几点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优化团队组成
在高职英语教学团队的组合中,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该对团队内部成员的知识结构、英语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既要保证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符合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还要保证团队内部成员组成的互补性和协作性。并且需要从高职院校现有英语教学体系出发,结合院校的师资情况进行优化。例如,在公共英语课与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中,可以建立两个团队,每个团队应该包括一名组长,对于成员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左右,并且保证每个组成员的人数、年龄以及师资情况的平衡和优化组合。根据设计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开发,保证项目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促进团队运行机制建设
团队建设中应该注重运行机制的完善化和有效性,及时确立团队组长,以更好地推动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进行。运行机制建设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发挥教学组长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组长应该从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和设计标准出发,对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划分。骨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配合和协调,提升团队工作质量和效率。(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以提升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形成个人考核以及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并从学校、学生、团队内部以及个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考评机制的合理性。
3.推动团队教研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的项目化改革中涉及多种新的教学理念,例如对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如对任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入等。在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设计难题,因此教师队伍应该注重教研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采取学术报告、集中培训、公开课观摩等形式,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方式促进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另外,应该将英语教学中涉及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纳入项目教学中,注重提升项目教学改革内容的时代性。
高职英语教学团队通过对项目教学的设计和研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团队组成,促进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推动团队教研研究,为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建伟.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1(12).
关键词: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现状分析;高效团队
一、团队建设的理论概述
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管理的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负责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以改进他们的操作或产品,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公司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权威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
二、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1.缺乏有效辅导。当前中国企业的团队建设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辅导,培训的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团队成长缓慢,整体绩效不高。
2.协同性较差。由于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学历、工作经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缺乏较高的协同工作能力。
3.凝聚力不够,人员流动性强,没有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指定随意性大,使得人员之间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企业领导选择人才的独断也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4.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典型的可指导全体员工行为的核心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特点不鲜明,缺乏核心价值观。所以难以形成较高的文化凝聚力和战斗力。
5.团队内部分工不明,权责不清。导致团队成员都倾向于处理简单、程序性的事务,而对突发事件采取回避和相互推诿的态度,无法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有效决策。这主要是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造成的。
6.员工的素质差。如诚信可靠、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与团队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员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素质差异。
三、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对团队精神的误解
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力的有机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
2.情感重于纪律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与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使制度形同虚设。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团队才会战无不胜,否则就会是一群乌合之众。
3.逃避责任
团队成员逃避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不愿在指出别人不妥之处后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倾向于有意避免不愉快的谈话,尽管对同事的表现心怀不满或怨恨,他们会把责任层层推卸或压在团队领导身上,而置企业整体利益于不顾。
4.忽视员工基本素质状况的改善
团队参加者的素质状况是影响团队力量的关键因素,而许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普遍停留于空洞说教的落后状态。在心态上,一些企业担心员工的素质提高后会离职离岗,因而不愿进行员工教育投入。这样在客观上造成企业一方面渴望高素质人才队伍,组建团队,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又根本找不到出路。
5.责任不明确
团队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工作单元,它需要组织的授权、帮助和支持,需要时间、财力和其他配套资源去完成团队的任务。然而在团队建设中,某些企业却常常不知道应该给予团队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量化考核办法。
6.不重视良好的激励机制建设
团队生产条件下,产出能否完成团队目标最终要看团队及其成员所能获取的报酬,责任与收益应该密切挂钩。企业是一个“团队”或“协作群”,不仅是管理层,团队及其成员也应该成为受益者。现代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由所谓的“支薪制”向“分享制”过渡。在建立了团队组织模式的企业中,要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分享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
四、创建高效团队的具体方式
1.建立团队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要求正确的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首先,团队采用的奖酬方式要把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以团队绩效为前提基础。其次,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以物质激励为基础。再次,要把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结合起来,以工资、福利、奖金等这些从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本身所获得的收益。
2.加强自主管理
团队工作方式灵活、快捷的特点能适应市场迅速的变化,因此,企业授予团队适当的资源和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确保团队高效运作的前提条件。由于团队内部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工作的独立性很强,这样团队的领导者必须根据项目的要求、风险程度和性质授予团队成员相应的权利,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开发自身的潜能。
3.强化学习型组织
合作态度的形成与强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首先,领导成员要率先垂范,加强业务与理论学习,使全体成员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学习的机制,为大家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最后,分批分期组织参加各种业务与技能培训,通过不断提高个人技能来实现团队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4.提高团队情商
知识仅是任何企业两项最重要的资产中的第一项,更为重要的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引信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他对团队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情绪的高低就会对创新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大多数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团队,通过提高团队情商来促进绩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5.切实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加强由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了使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企业应该塑造良好的团队气氛。其次,团队成员敢于承担责任,它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也是团队目标细化的前提,是团队团队成员进行协同工作的基本保证。最后,促使团队成员保持足够的谦虚。
总结:在新经济、新变化的市场发展模式要求企业组织必须采用团队的工作形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也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团队的组织模式可以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从而使企业决策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解决好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朝晖.浅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李茂飞,钱美文.论沟通在团队中的作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5,(4)
【关键词】 高中;团队;建设;班级;教师
1绪论
团队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新潮的概念。孟子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概括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后汉书》也有云:“关舆共弛,同舟共济,舆顷舟覆,患实公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公式:I + We=Full(我+我们=完整的我)来表达相似的观点,即需要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在实质上是贯通一致的,以中国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心齐泰山移,就可概括出它们的真谛,也就是我们今天各行各业所关注的团队管理的实质,即强调将独立的个体融入集体之中,形成团队的合力,以实现团队目标,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现实个人价值。
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概念,是莘莘学子的聚集地,更是知识的源泉。校园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场所,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综理全校的校务,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学校各部门工作,确定学校奋斗目标。普通高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多处于15――19岁的年龄段,心智多从懵懂、叛逆走向成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的校园管理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团队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其人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学生团队建设只是校园团队建设的一个方面,校长在行政管理中也应关注到整个校园的团队建设,以及校园中其他各个群体如教师群体、管理群体、后勤群体等的团队建设,已形成学校发展的整体合力。
2校园团队建设概述
2.1团队及团队建设的含义
团队就是由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愿意相互做出承诺并承担责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实现技能互补,最终实现共同目标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因而,团队具有七个主要特征:第一,明确的团队目标;第二,团队成员间的资源共享;第三,团队成员之间具有个体的差异性;第四,团队内部良好的人员关系;第五,团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第六,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归属感;第七,有效的授权,即团队内部规则的科学、合理性及实施的统一性。一般而言,一个高效的团队通常要由能够扮演八种角色的成员构成,包括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和完美者。这八种角色因个人的特质不同而承担的职责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各角色之间是优势互补、弥合缺陷的关系,从而实现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建设就是在群体或组织中有意识地培养、开发团队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校园环境中,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者,担任着学校团队建设的总工程师的职责,应首先树立起团队的意识与精神,以大局的眼光,划分、重组校园群体,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开发高效的校园团队,最终形成一股积极向上、高效、团结的校园合力。
2.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2.3校园团队建设的原则
一名普通高中的校长在进行校园团队建设时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即数量合理原则,能力互补原则,责任明确原则,目标清晰原则,淡化领导原则和相互信任原则。
2.3.1数量合理原则
许多管理者在团队建设初期都尝试把众多成员塑造成为一个团队,拿校园团队建设来说,就是有的校长尝试将整个校园一次性打造成一个团队,但是这种尝试无疑都会以失败告终。基于校园的现实条件,不可能一次性建立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高效团队。因而应该先以项目或者阶段任务来构建各种校园小团队,再将各个小团队加以整合是最有效的方法。
2.3.2能力互补原则
在一个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与传统组织相比,不但强调信息共享,也强调集体的绩效,因而成员之间的技能应该是互补的。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校长应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年龄和经验互补,甚至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互补。
2.3.3责任明确原则
与传统组织不同,团队不仅强调个人责任,更强调集体责任。团队有总的责任,也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团队成员并非简单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需要担当对团队内其他成员和团队集体的责任。如果团队目标没有达到,每个团队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基本上应是相等的。
2.3.4目标清晰原则
校长在组建团队时,应明确团队的清晰、具体的目标,该目标将作为团队存在的理由。每个团队成员都应对这一目标做出承诺。这一目标应是具体的任务,包括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甚至应该深入到团队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
2.3.5淡化领导原则
校长在构建团队时要追求建立和谐的成员关系,领导在团队中应是指导而非领导。在团队中,不宜设置注入行政类的管理机构,而应让最有能力的人担当管理的角色。该管理者应建立自我指挥的工作团队、保持团队对外目标的忠诚、对团队技术保持警觉、善于沟通外部关系。
2.3.6相互信任原则
校长在组建团队时应关注团队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团队消除猜忌与疑虑。信任是团队协作的基础,也是团队实现1+1大于2效果的必要条件。
3普通高中校园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
校园是校长开展团队建设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作为校务工作的总的领导者,校长当然可以将学校整体作为一个团队来打造,但是根据团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学校的现实条件,我们认为,一次性地组建一个校级的团队是不大可能的,即便可以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团队,那么在效率上,也是一个低效率的团队。我们的主张是由于群体与团队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差别,校长可以根据学校中现有的自然群体,在学校的大系统中划分出若干子系统,再根据各个子系统的职能、特点、成员特殊性等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区别地使群体向团队过渡,建设多个团队,再将各个成熟的团队整合成为学校团队,形成综合力量,实现校级目标。根据这一总体规划,我们按照学校中存在的不同自然群体,主要计划打造四个不同的团队: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和后勤团队。
3.1学生团队建设
3.1.1班级团队建设
高中生是高中校园的主体,他们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在学校中,高中生以班级的形式自然地聚集为学生群体,利用班级的自然群体性打造学生团队一方面可以利用业已存在的班级凝聚力,在此基础上设立班级目标,确立班级管理方式,开展班级协作都更为自然和便利;另一方面,普通高中学校中的班级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编排,各个年级中班级的安排都需要以教学活动的正常、合理地开展为基本标准,因而对全体学生进行团队建设,不适合对全体学生进行重新编制。所以,普通高中的学生团队建设以班级为依托是在团队形式上的最好的选择。
3.1.1.1班级目标管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而将班级作为一个团队来建设,加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培养,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无论是在优化班级整体环境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班级目标管理是规范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团队建设的前提。确立班级团队的目标,首先应由全班同学一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思想状态,另一方面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明确班级团队可以达到的理想状态,并制定计划与实施步骤。例如,某校在本学期开学之初,为了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团队建设中来,并使班级目标更加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班委会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班级团队目标,最终确定“努力每一刻,收获每一天”为班级团队目标,并制作成横幅高挂在教室墙上。再由班内各个小组研讨实施计划与步骤,进行班内宣讲,最后对各组计划进行对照总结,由全班共同讨论、归纳出最终决议。通过这些班级团队目标确立的程序,班级目标的意识也逐渐深入到学生心中,成为班级日后开展团队工作的基础。
3.1.1.2成员协作管理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目标确立以后,就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合作意识,进而在班级团队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协作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3.1.1.3班务领导管理
在班级中开展团队建设还应抛弃传统的设立班委会的做法。团队建设的原则说明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这就要求在团队成熟以后,尽量做到班级全体成员共享决策权,因此在班务的领导中,应坚持民主集中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团队的一员,更是班级团队的负责人。
3.1.2学生社团建设
除了以自然形式存在的班级为依托建设班级团队以外,学校还应结合自身条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由于与以教学为主要目标的班级团队相比,学生社团的目标更具灵活性和社会现实性。学生社团的组建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社团的成员,确立社团的目标,决断社团事务。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团队管理知识,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社团比班级社团更适合对学生开展团队建设。
3.2教师团队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建设教师团队有助于加快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促进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师队伍。普通高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对“优秀教师团队”的设置、团队运作机制、团队总体负责人的遴选等工作做好整体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团队建设项目指南。再由全校教师自愿申报,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结果提交校长办公室研究审定。审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正式公布“优秀教师团队”名单。对被选中的团队成员,学校需开展团队建设培训,在后来的团队自主管理中,学校应定期进行审核和监督。
3.3管理团队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面貌如何,与学校的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联系。中层干部是广大教师的带头人,他们对教师发挥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中层干部也是校长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因而,只有科学培养和建设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建设一支稳定而强干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才能够发挥他们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先锋与桥梁作用。
在学校管理团队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总目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应以部门职能的差异割裂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始终明确自己是一名学校的服务人员,同时也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和责任者。在以往的学校管理层中,领导者对各成员的特点、优势、缺陷把握不足,未重视学校管理工作中人员的优势互补与缺陷弥合,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尤为重要的。另外,管理团队尤其要加强团队建设理论的学习,确保干部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方法创新;强化合作意识,科室内部,部门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论是学校还是科室所做出的规定、决策,相关部门要做到竭力配合执行。
3.4后勤团队建设
后勤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物质保障,即从物质条件上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后勤团队建设,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支撑点。基于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后勤团队建设有三个要素:一、学校领导重视后勤工作,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前提;二、做好后勤职工思想工作,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基础;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关键。另外,建设学校后勤团队还需要做创新后勤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后勤用人环境,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后勤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人才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4结语
一所高中学校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作为一名校长,在进行学校行政管理时,必须要具有团队的眼光,将团队建设的先进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为学校行政管理开拓新的思路,打开新的视角。团队建设的概念并不新潮,但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并不多见,这与学校的特殊环境不无关系。然而我们认为这一理念在校园范围内的运用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具体的实施与操作还需要更多的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学超.初探构建学校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实践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 .
[2]赵刚.学校团队学习的要素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
[3]赫广田.新形势下学校团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04) .
【关键词】高校;项目团队;理念;创新团队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组织到一起,申请课题时,根据相应的研究方向简单拼凑,申请到经费后,每人分得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各自进行研究,这种松散的所谓团队并不能形成合力,学术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建立科学的创新团队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1. 项目团队概述
项目团队管理的对象都是以项目团队为单位的,构成项目团队的因素除了客观的硬件设施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在团队中紧密协作,互相负责的一个小群体,并且有着共同的目标以及工作方法,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一群人。特点与优势。
1.1 特点。由于项目团队自身的定义,使得优秀的项目团队都具有以下特点:
(1)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在工作中能够分工协作,既能够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又能够进行互相的协作。
(3)成员间有着高度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使之可以为共同的规范所约束,以便达到工作能够正常运作。
(4)具有临时性,由于项目团队是出于共同的研究课题等共同的目标所临时组成的,所以每个项目团队都具有临时性。
1.2 优势。相较于没有规划的项目运作,通过项目团队管理来进行就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可以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方面;其次,有计划的分工协作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项目团队管理有着非常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更为愉悦的环境下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2. 高校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大问题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军,高校创新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国未来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团队组建目的时有不“纯”。在团队组建的目的上,不少团队的组建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大家在一起共同搞科研,而首先是为了拿到经费,争取资源,在功利主义思想的支配下,一些高校临时拼凑和包装了“阵容强大”的团队。平时,这些“团队”的成员彼此很少进行学术交流,只是在申报项目或应付检查时才临时将各自的成果打包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的团队。
2.2 团队组建方式缺乏引导。
(1)在团队组建的方式上,缺乏理性的“自觉”。虽然,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是自由度高、不确定性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可以凭借个人意愿和兴趣决定研究的领域、方向和内容,并根据个人意愿,“自发”地形成创新团队。但是,在大科学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团队建设离不开行政的有效引导,除了“由下而上”靠自发自愿组建创新团队的方式外,还应该运用行政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组建创新团队,进行集中攻关。
(2)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对于创新团队建设,各高校所作的主要工作大多雷同,就是先对创新团队进行认定,然后对经认定的团队提供资助,而当创新团队成立后,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团队支持体系,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团队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明确,负责人被琐碎事务缠身等问题,从而使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另外,一些高校对创新团队的管理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行政权力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过大,致使代表学术的广大教授和学者的发言权和参与管理权不够,从而导致行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主从关系错位,形成了“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
(3)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科研工作中的评价体系对科研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3. 以项目团队建设理念打造高校创新团队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建立高效的创新团队,必须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既以项目团队建设的理念打造高校的创新团队。
3.1 明确的项目目标体系。作为一个项目,要想拥有优秀的项目团队,使项目能顺利进行,对项目管理者来说,必须建立明确的项目目标体系。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计划时,必须明确项目目标及对项目的工作流程作出清晰的分析,同时还应对项目目标进行工作分解,结合各阶层项目成员的实际情况,将项目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种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使团队中各种人力资源明确自己在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优秀的项目团队,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
3.2 合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创新团队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后,需要具体的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来实现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其合理性体现在是否具有清晰的组织关系、高效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内部沟通。完善的创新团队组织机构框架应至少包括以下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高学术领导层,负责建立和把握创新团队的科研方向、建设方针和目标,并统领创新团队的发展,解决创新团队的重要问题;第二层次为条件保障和监督部门,条件保障部门负责为创新团队提供人员、经费、科研平台等保障资源和条件,监督部门即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完善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第三层次为创新团队本身,包括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应尽可能按岗位、职责设置,项目负责人和成员之间应形成一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消除个人因素和主观因素。
3.3 创新团队运行监督管理与内部沟通。创新团队作为体系运转后,为使创新团队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监督部门进行督促和协调管理,制订完善的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创新团队创新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为创新团队体系提供一条内部沟通的渠道,及时解决当前问题。
3.4 适宜的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是目前研究创新团队建设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创新团队绩效评估的研究重点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但还未形成公认的评估指标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评估需求者的需求特点,在考虑不同学科特点基础上作深入研究完善合理的创新团队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势必会对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制订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好又快地实现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促进创新团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 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 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 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孙华,余宏亮.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6-117.
[3]傅运春,唐红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10,(1):50-55.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team management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team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ontrol of the management team three factors (schedule, quality, cost, and) has becom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 element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am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gives the solution,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am work to improve overall performance team...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 Team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项目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过程,其生产组织特有的流动性、综合性、劳动密集性及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均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而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人员的管理(包括领导者及整个施工队伍的建设及管理)即整个团队的管理。
2 建设工程项目团队管理中的问题
如今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 这与传统的职能组织结构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型的职能组织结构,被划分成一个个职能部门或一层层的层级部门。 而在项目式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组织形式, 为了完成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按照工作的流程和类别形成了一系列的团队。 但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还算是个新的概念, 发展还不成熟,所以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⑴ 观念转型不到位。
认为团队等于一个群体或集团,这是一个概念的误区,其实团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而是群体中的一个特殊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的员工以一种方式相互作用,一名成员的行为和(或)业绩受到另一个成员的行为和 (或)业绩的影响。 分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
群体。 而团队是正式群体中任务群体的一种特殊类型。 是由实现一个目 标 的 两 个 或 者 更 多 的 个 体 组成)。 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又是一种跨功能(职能)的复
杂团队。 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⑵ 缺乏信任。
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其组织内部人员必然要求相互信任,每一个持久的关系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 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应当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但由于激烈的竞争,使得团队成员相互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不愿意给别人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就是缺乏信
任的表现,这些在建设项目团队建设中都是应当尽量避免和严格控制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即使团队得以建立,其效率也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⑶ 沟通渠道不畅。
沟通是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从组织行为学来讲,信息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达到人们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过程。 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传递。 其目的是通过各种表现形式让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含义。 而目前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噪声很多,致使组织信息交流不畅。
⑷ 畏惧冲突。
人们通常将冲突看成是具有破坏性的,总是想方设法的避免冲突,组织成员似乎都患上一种冲突恐惧症。 但这只是一种片面错误的观点。
⑸ 逃避责任。
项目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工作是互补型。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应共同承担责任,而在建设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往往采取推诿、逃避责任的方式,甚至是相互指责。
⑹ 内部竞争。团队成员之间虽然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 但是,每个成员不仅有组织需要,而且还有自己的个人需要,成员之间,可能为了更好的达成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又同时处在一种彼此竞争的关系之中。 如果这种竞争关系不断加深,很有可能影响到原有的合作关系,从而毁灭团队工作中成员的合作精神。
⑺ 组织自身的结构设计和对团队的控制。
组织对团队的控制往往会集中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团队加强控制,要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而要是组织自身的结构设计也不合理的情况下, 会使得组织的责任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团队的积极性以及沟通的效果。
3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⑴ 建立正确的团队建设意识,提高团队领导的素质团队成员在各自的专业应有所特长, 但并不要求个个精英,重要的是成员之间要协同合作。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领导者的影响力都是最重要的,代表着整个团队的前进方向。 首先,领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 是一个多面手:不仅要通晓有关的专业知识且要懂得领导艺术和管理科学,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临危不惧的气魄等。
⑵ 多手段、 全方位进行沟通和协调
沟通的渠道有很多,以项目经理为例,如图 1 所示。
除此外,还有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沟通是项目团队建设与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沟通不畅,往往会造成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如本位主义、各种误解,不公平感等。 因此在项目团队中应开展全方位,多手段的沟通与协调,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多种手段,如指令、例会、个别交谈、建议、讨论、员工调查等。
冲突是任何一个团队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有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种。前者往往会让人们发现问题的所在,激发人们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有益于团队的建设,后者对达成组织的目标起着阻碍的作用, 若处理不当,往往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 由于其不可避免性, 组织应该正确的对待,合理有效地利用建设性冲突,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使其产生积极的效果,且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目标明确,只有明确了项目的目标, 成员才能适宜地采取行动,而成员之间才能责任明确,避免扯皮产生破坏性冲突。 只有设法减少破坏性的冲突才能有利于团队的建设。
⑶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项目团队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提高团队整体绩效。 但是,团队的合作并不是要求团队的成员采用牺牲“小我”、放弃自身利益的方式来换取“大我”。 团队合作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并重每个成员的角色分工与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团队个人的才能,创造出尽可能大的团队绩效,而不是牺牲团队成员的利益去完成一项符合团队利益的任务。 因此,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只在真正坚持和落实 “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在团队中营造一个明朗
的氛围,正确的团队价值观,同时也可使得团队成员在信息交流中有个畅通无阻的渠道。
⑷ 定期培训是营建团队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要求企业员工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甚至不能胜任工作。 企业也可以把培训机会作为工资之外的一种回报的手段、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培训并不是由于技术和经营上的落后才进行的,企业培训已经成为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的手段和工具、企业培训不仅包括技术和业务培训、 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包括企业精神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以及员工职业道德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新进入团队的员工,这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必须讲求效果,必须是有计划的、普遍的、不能是随机的,那样会挫伤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损害企业的沟通交流氛围,最终破坏企业的文化。
(5) 丰富团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提升团队意识的潜在助手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精神文化生活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参与项目的人员组成的复杂性及建设工程本身的流动性决定了项目中缺少必要的文化生活。 然而定期组织有团队参与的活动不但会起到有张有弛的放松还会使团队在活动中协作意识空前高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有效应用
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盈利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企业经营中,企业以整体为单位实现生产、销售以及利润核算;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企业各部门的员工可以被拆分再进行重建,形成一个个小单位,分别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些小的团体被称为企业项目组,对企业项目组进行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 企业项目管理概述
1.1 企业项目管理的目的
企业项目管理是对企业项目组进行的管理,包括项目组成立、为项目组提供相应的资源、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事务进行管理几个实施过程。实际上,企业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仅限于企业项目组的成员,还包括涉及项目全局的各种企业事务的管理。
1.2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项目管理以项目组中人、事、资源的统一协调为项目目的达成的唯一手段,因此,在企业项目管理中有必要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策略,以使项目组中的员工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总体目标实现上;另外,项目实现过程中需要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项目管理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2.1 使用员工管理策略进行团队建设
企业项目组的工作效率高低、项目建设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与项目团队建设的成果息息相关。因此,建设一支高绩效、高水平的团队,成为项目管理的首要目标。企业的项目团队由不同的员工组成,要使这些员工在一个团队中能够实实在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密切的配合保证项目的进展顺利,就必须使项目组中的员工产生一致的价值观、对项目的目标看法一致,以团队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工作阶段目标。要达成这个项目管理目的,就有必要使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参与进来,通过员工管理以促进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无领导小组活动,来确定团队中每个员工的性格、在团队中的角色,并使团队中的各个成员通过无领导小组活动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项目管理者也可以使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了解团队成员对项目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充分交流,去协调团队成员,提高团队凝聚力。
2.2 采用人本管理思想以使项目成员绩效提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能够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并使项目成员的绩效有效提升。例如,企业新成立的项目组即将开发的项目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业务,则项目管理就不应该再将员工每天到公司打卡,每天填写绩效报表当成管理员工绩效的主要方式,而是应该满足员工动用创造性的需要,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采用弹性工作制度,不要求项目成员在固定的时间上下班,但需要项目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使项目进行到相应的程度,如果不能,则处于相应的惩罚,这样,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绩效提升的也比较快。
2.3 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以保证项目管理的效力
项目管理的效力体现在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项目的实际进度上,而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却以项目对员工个人发展以及员工诉求的满足为基础,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严格、公平的绩效考核方式,以保证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项目进行顺利。项目管理者可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方式,即对每个员工在项目中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界定,根据责任的轻重以及工作量的多少来来划分绩效水平,使用350度考核的方法来评定项目组各成员的绩效,并对高绩效的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只有这样,员工在项目进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项目管理的效力才能够达成。
3.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不要超支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通常所占用的人力资源资源比普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用的资源多得多,因此,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时,应注意所使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不能太过。一般,企业会对项目组拨发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以项目的开展,但项目资金有限,一旦被人力资源管理占用过多,就可能影响项目的整体发展状况。
3.2 注意企业项目的特殊性
除了组织绩效管理、人本管理以及团队建设之外,还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可用于企业项目管理。但并非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都是通用的,不同企业的不同项目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有些项目的进行过程需要项目组成员按部就班地工作,弹性工作时间这种管理方法就不适合。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还应考虑到企业项目的特殊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项目管理中使用有助于员工工作绩效提升、有助于团队建设的办法和对策,能够帮助项目目的有效达成,并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手段都可以被项目管理所借鉴,从而使项目团队建设更为高效、员工在项目组中的工作绩效有所提升。在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时,项目管理者应始终注意立足于目标的特点,并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戈迎春.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8):106-107
关键词:现代制造;服务业态;卓越团队;打造
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作为产品外延的服务逐步得到重视,使生产中所需的服务资源在逐渐增长,服务增值部分不断扩大延伸,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用不断凸显。
一、 现代制造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服务一体化融合的外延增值部分,指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各种业务及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现代制造服务业最早是建立在为解决用户使用产品的后顾之忧、推进的售后星级服务之上,成为竞争对手间争夺用户的制胜法宝之一。“现代制造服务”的概念初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提出:当今制造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从市场调研开始至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全过程,体现全方位为顾客和社会服务,应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
宏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反映出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设计(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和销售(当地性的竞争)两端。企业价值链上的差别,决定产品了各有千秋,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开始由生产主导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兼容型制造过渡,呈现服务业务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制造服务一体化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也为70%。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是从事服务业,有1/5的制造企业的服务性收入超过总收入半数以上。体现包括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服务外包,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制造服务业务离岸化地转移到低廉成本、较好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直接集中于服务环节的3个特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业务发展起步较晚,服务类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少数先进企业可达20%~30%,多数企业则低于15%。伴随着制造业国际化转移和全球化布局,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超越这瓶颈约束,不仅需要着力在传统制造环节部分下足功夫,也要着眼于在服务上开动脑筋的拓展创新。纵观全球企业,有的服务业务已占据企业价值链的主导地位。通用汽车的服务业务利润已占到总利润60%的份额;耐克、阿迪达斯已成为无生产车间的运动品牌公司,主要业务仅围绕品牌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全部外包;通用电气公司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24个国家共布局有上百家制造厂,其中传统制造产值占总产值85%以上,服务业务产值仅有12%。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通用电气以技术+管理+服务的运作战略,创造的产值已占公司总产值的70%,不但产品系列覆盖电冰箱、照明灯,飞机引擎等,而且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拓展到了信用卡服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卫星发射等,有人曾估算,如果剥离通用资本服务公司,有可能会以32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财富500强的第20位。同样,全球知名的从事汽车工程服务咨询的里卡多公司,仅在汽车、物流、能源等领域为全球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和战略咨询,工程解决方案、产品创新等服务。
国内海尔集团的品牌价值、产品研发价值、客户管理价值等已占总产值较大的比例。上海电气、陕鼓集团、徐工集团等一批领军企业,也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收获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典案例表明,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制造产品仅为基础,关键在于追求制造服务价值。强大的制造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品牌,必须建立制造兼容服务,由制造拓展服务、从产品制造覆盖品牌打造和供应配套的强大服务链,这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是现代制造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一步。
二、 卓越管理团队建设是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的根基
目前,国家已确定现代制造服务业进入产业重点发展范围。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任务“推进六个方面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中提出: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要围绕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企业,将研发设计、整体方案提供、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延伸拓展,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服务其他企业,实现社会化的特定。
制造服务化发展空间广阔。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机器人、传感系统及产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越来越智能化,参与实物产品生产的人员不断减少,而围绕生产制造和加工装配开展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设备成套设计、工程总承包、下料及配送、备配件的供应、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租赁和再生改造、交钥匙工程、检测检修、生产力促进、各种类型服务平台构建、研发设计、商标专利、管理和法律咨询、培训、会计审计、会展、担保、ASP以及电子商务等的延伸,范围之广泛,拓展空间之大,需要强有力的基础作支撑,需要更多的管理精英人才、卓越的管理团队来实现,人才和卓越管理团队成为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的代言人和代言集体,是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根基。因此,在这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卓越管理团队的打造尤显重要。
团队是企业特色灵活的小集体,特别是卓越管理团队,是企业集中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突击解决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的摇篮和孵化器。30多年前,当丰田、沃尔沃、美国政府、日本政府等组织将团队引入管理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谈团队建设是稀奇事。今天,500强中如果哪个公司没有采用团队形式,则会成为天大的新闻热点。事实证明,当需要不同的技能时,团队工作比单个工作好,便于协调。
中国企业95%的问题来自于基层,而基层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基层班组或团队的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现代制造的服务化,延展出的广泛业务范畴,需要各具特色的卓越管理团队创造新的业绩。没有一支强大的班组和团队队伍,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世界500强企业80%以上极力倡导团队工作方式。
三、卓越管理团队人员素质要求和团队精神树立
卓越管理团队的打造,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团队,追求的是超值的效果。拥有精英的人才和卓越的团队,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系统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人员素质要求。敬业为魂,敬业精要求远高于对能力的要求;要忠诚,才能建立信任、建立亲密;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有团队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也成为团队间、组织间的竞争;主动自发地工作,不当木偶式员工,不断提升自己;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精雕细刻;工作无借口,全力以赴,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计做好,永不放弃,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自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职尽责,自己奋斗,突显个人责任感、主动性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与企业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企业提好建议,既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也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
团队精神树立。具有清晰的共同目标与愿景,相互承担责任、角色、分工明确,和谐、相互依赖和高度信任,技能互补,遵守共同规范与采取既定方法,拥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从经验中富于效率学习,进行恰当创造性的领导方式;成员心理上相互认同、相互信任,技能上各有优势、相互补充,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负责、相互依存的特征。有大局意识、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共同责任、共同规范、服务精神、和谐沟通、忠诚意识、共享领导、共同愿景等。协同合作,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有强烈忠诚度和归属感。
四、卓越管理团队主要建设方法和重点
团队建设要培养成员对其团队工作的兴趣,让信息、沟通及反馈管道畅通无阻,信息共享,参与决策,提供独立、自主及有弹性的工作条件,增加学习、成长及负责的机会,加强员工职业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构建合理管理机制,尤其是绩效机制,建立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范用工合同,完善经济福利保障,领导者慎承诺,重兑现,为员工创造安全感,塑造忠诚导向型的团队文化,听取员工的见解,鼓励员工的创造力,增强领导才能,营造人人以身作则,乐于欣赏 巧于赞美的环境。
鼓励成员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针对现代制造服务的范围,结合企业实际要求,掌握相应的统计技术、质量测评技术,学会使用统计评价工具,实现团队内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情况分析资料实用价值高、技术研究有深度、联系客户有拓展。
五、结束语
总之,制造业态的服务化,不是制造服务的组合体,是服务拉动的制造增值,将促进制造纵深拓展,提升制造品牌效益,进而通过制造为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制造和服务的双增值。在此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卓越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的根基、竞争优势所在,企业发展强势所需。企业只有重视卓越管理团队打造,拥有一定数量的精英人才,才能在现代制造服务领域中挖掘更多的发展潜力,获取更多的制造业服务化的增值,才有望提升品牌效益,达到持续增值价值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屈贤明.《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为深入、稳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合作的“绿色教育”项目,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资源优势,为石景山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石景山区教委选出中学生100名、青年教师20名,双方联合开展了青年领导力提升项目,简称“飞翔计划——与北师大著名专家、大学生精英一起成长”。
项目举措及成效
“飞翔计划”的活动及成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领导力培训。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邀请北师大著名教授采用讲授、研讨、参与式等方式,进行中学生领导力培训,分为理论讲座、研讨、项目建设和户外拓展两场。
“社团活动设计”观摩及角色扮演。选派北师大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到石景山区某学校就某项社团活动决策进行表演,石景山学员进行观摩,并进行情景模拟表演。观摩及表演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专家以专业的视角进行点评。同时,要求所有学员回去后组建自己所在学校的团队,在进行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策划设计一项学生欢迎的(从学生视角出发的)有意义、重要的活动,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方式方法等),并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并选择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答辩。
朋辈互助。选派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与石景山学员建立“大手牵小手,互助互学”结对子活动。选派的学生现场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员拼搏奋斗,全面发展。同时,项目建立学员与北师大优秀学子的长期联系机制,进行互帮互助,深入个体解决学员平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协助、指导石景山学员完成“社团活动设计方案”。
社团活动设计方案答辩。在北师大大学生的帮扶下,石景山学员对团队建设、社团活动设计方案进行答辩,要求活动有创新、切实可行、参与人员合理分工、责任明确。
学员人生发展规划培训。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北师大教授、大学生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SWOT分析、兴趣剖析、家庭及社会环境分析;研讨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实施措施等。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并于期末汇编成册。
社团活动计划开始实施。对上学期石景山学员设计、并经过答辩的社团活动进行实施,要求记录活动过程、内容,并将进行展示。
学员人生发展规划培训分享。结合之前所参与和学习的领导力方面活动和知识,将拓展视野、激励他人、公共发言、团队建设以及组织会议等方面作为议题,进行讨论发言,论坛开展之前提交会议论文。
专家深入学校指导、召开小型研讨会。对石景山学员组织实施的社团活动、学员人生发展规划进行实地指导、帮扶,并召开小型研讨会。
社团活动大展示。精选五个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校学生活动特色项目进行展示,学员现场观摩,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