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44: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小学数学课堂语言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语速问题
语速与教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师性格较为内向,讲话时习惯慢条斯理,而部分教师的脾气则稍显急躁,讲话时没有停顿。但过慢与过快的教学语言,都会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说话的语速过快,会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学生为了听清楚教师的话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大脑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与思考问题。小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有限,当他们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就容易造成信息的遗漏。而教师的讲话速度如果太慢,反而跟不上小学生大脑运转的速度,则容易造成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语言语调、声调问题
教师的语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情绪。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语调平缓,不注重抑扬顿挫,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犯困,昏昏欲睡。还有部分教师的语调过于激昂,导致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从声调角度而言,过高的声音虽然能够促进小学生听觉,但也会导致他们过分烦躁与紧张。但声调过低,则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语言随意性问题
教学语言应当规范,但随意性教学语言,仍然广泛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总是重复自己的话,反复讲解与考查相关知识点,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教学语言的随意性,还体现在教师的口头语言方面,有些教师经常会在说话前后加上“嗯、啊、对、这个”这类口头禅,经常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明不明白”。这些多余的口头禅,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也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发挥语言魅力的方法
1.利用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学科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等特征。因此,教师要利用规范与准确的语言组织教学,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科学、严谨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深入理解数学术语的含义。习惯用专业术语授课,而不能用口语向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方言则更是禁止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而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数学理念。
例如,在讲解有关乘法结合律知识点的时候,部分教师为了方便小学生理解,便将此知识点概括为:“乘法中结合的规律。”这种语言就缺乏规范性、明确性。规范用语,用专业术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幽默的教学语言,就如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期待教师的下一句话,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掌握了教学艺术的教师,会重视各类修辞手法在教学语言中的应用,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充满趣味性。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为学生介绍钟表:“钟表家里住着三个兄弟,大哥腿最短,但最稳重。二哥腿最长,但要听三弟的。三弟腿不长不短,但说话最管用。”这样的介绍不仅明确了钟表特点,也明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语言魅力的提升。
3.利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与答案式教学语言有所不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其次,再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利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一、巧用多媒体,让课堂导入水到渠成
将多媒体适当应用于课堂引入之中,就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广泛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诸多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进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开始,我就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简短的语言沟通、心灵交流,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领着孩子们去欣赏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三角形”:雄伟壮观的桥梁上有三角形、高大建筑工地上有三角形、高压电线杆上有三角形、自行车上有三角形……这样一来,创设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我们身边居然隐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三角形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什么特殊性呢?”让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研究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化难为易攻破难关。
多媒体可以集声、光、色、动于一体,能根据教学需求把教学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快慢、整散、虚实、动静之间的转换,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能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繁杂的过程简单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化难为易攻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单凭课本中简单的图文介绍说明,学生仅观察画面难以发挥空间想象进行正确理解。于是,可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可设计多媒体动画展示具体转换的全过程,将“圆柱体转换成长方体”这个抽象复杂的过程形象逼真直观化,把“新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很快就会找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积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因此,圆柱的体积就可仿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推算)。然后组织学生再次小组操作学具,进一步让学生看清楚、想明白、理透彻、说准确、牢掌握、活应用,理解到“形状”变而“体积”没变。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渗透了重要的数学转化思想与方法。
其实,无论是采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是采取传统媒体教学,都应殊途同归: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有效地完成一堂课,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把多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追求数学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生活中,我经常尝试计算机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教学。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我将计算机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服务于我的教学活动:首先我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制作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认识四个方向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动画,引出了方向问题,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直观地认识了四个方向,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现实对方向的认识,我让学生制作了方向卡,然后把学生带到校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了生活中的方向,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中,我有效地利用了黑板、图片、课件、白板等媒体来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假设,本节课,我只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即使我的课件制作的再精美,都只能是一堂课件演示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中,等着一节课结束,很难和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佳。
所以,贯通两种教学媒体,并能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多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那么,既然教学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究竟应该怎样选择教学媒体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要学习《测量》,在第一课时,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认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两个单位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对于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就要选择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用三角板或米尺直接测量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
各学科的内容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学科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就应选择石英钟表盘和电子表盘来辅助教学、同时选择三维动画模拟学生一天的生活,使学生更加清晰地在头脑中建立24时计时的方法和12时计时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对象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形成美术教育活动和实际生活的相互结合,全面带动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偏重于素质教学的发展,为形成高等级的素质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美术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具有十分关键的铺垫作用。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教材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这就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原有的教育观念相互交错,彼此干扰,使教学在教学的方面无所适从。《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而忽视了对美术技能的训练。
(二)学生“学”的问题。
新课改更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课本都产生了极大的依赖,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的画作是缺乏灵性与生机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被动接受”的美术课堂之中,学生画画的热情会被逐渐减弱,甚至害怕画画,将美术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这也严重阻碍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都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起着引导教学的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对目前的教学活动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活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更少的教学意识附加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自我发挥,这对于学生美术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结合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更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礼物的外套》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树立了学生的主w地位。首先通过一组普通月饼和经过包装月饼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接着让学生将旧的药瓶、饮料瓶、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其包装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在学生设计包装式样以及图案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爱上小学美术的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对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来讲非常重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小学生多半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对一些事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通过多媒体学习的外在刺激,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对自然的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通过传统的美术课堂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相互结合,将生活中的美好呈现给学生,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思考,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审美活动中,达到潜意识教学。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显然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艺术和美术课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欠缺,多媒体教学无疑能够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探究,发挥出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鸟语花香》这节课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自然界中的鸟儿的各种姿态,展翅翱翔、低头啄食、枝头嬉戏等视频,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在学生的想象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出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名作以及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这样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界中的鸟儿和风光的同时感受名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的意境。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就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例如,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就会尽量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去体验和感受那如同“母亲的手”一般的春风温柔的抚摸,在“嫩嫩的,绿绿的”草地上嬉戏,欣赏那“红的像火,还有那“像星星,像眼睛”似的野花。在大自然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了解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的重心,紧随新课改个的步伐,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向 琼.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7).
[2]申淑妍.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优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2).
[3]李曼辉.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肢体语言运用 提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82-01
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内容是由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可向学生传达一种精气神,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鼓励、提示或是督促。它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魅力。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具有较大的发展利用的空间,它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说是利用得极为广泛的。现以笔者的教学实践详谈一下肢体语言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第一,上课之始,肢体传递无声信息
上课之始,教师走进讲堂,她的姿态会传递给学生无穷的信息。如果教师是面带微笑,挺胸抬头,步伐轻快地走进教室的,她会带给学生精神十足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教师很亲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便有了信心。这样的姿态使师生的关系很融洽,让学生感觉到正能量,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作好了铺垫。如果教师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师,他的情绪会传递给学生,这将是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会手抱一叠打开的作业本,面露严肃之色地冲进教室,此时学生会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上次作业做得不好,这么多老师不满意的,上课老师要发火了,谁要倒霉呀,有我吗……小学生特别会察颜观色。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情态表情及肢体语言,从肢体语言中泄露的含义要谨慎对待,不要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第二,上课之中,肢体语言胜似有声
在讲课过程中,有声语言要求简洁明确,而肢体语言则需要生动具体,两相配合,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而高效。例如,教师需要某同学发言而又想让他提前有所准备时,教师通常可以边陈述问题边手指向要提问的同学,同时眼睛关注于他,让这学生心理上准备好;当同学发言结束后,教师的思绪在处理问题上,只须右手轻轻向下一拍学生便知道可以落坐了;当教师宣布小组讨论开始时,可将两臂伸开两手张开微向上抬,伴随有声语言,意为让大家都积极投入到探讨论中去,全员参与;而讨论需结束告一段落时,教师只须一拍掌学生们便心领神会地各就各位坐好了。又如,教师要提示学生们看黑板,只需要用板擦轻敲黑板的边框学生即可理解接下来要做什么;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口型提示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站在自己这边,帮助自己完成答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有时教师会用手指提示得数,当学生和教师的答案相同时,会报以会心的一笑。这种交流于无声中传递了许多的信息。这些肢体语言是师生相处过程中慢慢找到的共同领悟的内容,它省时省力有效,不言自明,使数学课堂呈现出高度的默契感和明朗的节奏感。
第三,鼓励学生,肢体语言独具魅力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更能给学生以鼓励,且这种鼓励比有声语言更有魅力。当教师提问后,有的学生想回答又怕出错,在犹豫不决之时,教师面带微笑地注视于他,右手轻轻向上一抬,或简单地抬几下,含义很是丰富:请起立,大胆说出来,不要怕出错,相信自己!你能行!当学生的回答很出色时,教师不必用多少语言去赞美,只要微笑着点头,伸出大拇指,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们因不同意见发生争执时,教师可走到弱者一方,力挺他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走至身边,就给要发言的学生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继续坚持己见的勇气;如若学生有板演失误,教师不必呵责,只轻抚背部,指示他察找错误之处,就会让在众目睽睽之中颇感紧张的学生放松下来认真查找错因,而这种鼓励比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警示学生,肢体语言意味无穷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听课走神、小声说话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不可能停下讲课的节奏专门去处理这些事情,但对此不闻不问不仅影响到老师的授课,也会让学生错过了知识的学习。此时,大声斥责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曲意表达也会占用课上时间,而肢体语言可以代为行之。首先,当大家在认真看书上的例题有走神的同学,教师可以指指这位同学再指指书本,意为进入到看书状态,同时将眼睛瞪大,警示他上课要专心听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当这位同学不能察觉时,教师需慢慢走向他,轻轻地不要引起其它同学的注意,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去指指书,指明要看哪项内容,同时可以帮他拿起笔来,提示他边看书边作好标记。这一系列的动作要轻柔到不被其他同学注意到,无声之中让这位同学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起到了警示作用: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走神哦。
初中美术课堂氛围是否融洽,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学生喜欢教师,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他所教授的课。那么,要如何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独奏者为伴奏者,变控制者为引导者、启发者,将课堂主角的位置交给学生,从而给学生以宽松的心理空间和和谐的课堂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学会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双方,不存在人格上的不平等。作为教师,我们应抛弃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份子,融入学生中间,以一份平等、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从而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再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学会宽容学生。爱是教育的永恒。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教师有时也会犯一些错误,更别提学生了,我们应以关爱为前提,学会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需要注意的是,宽容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不断地给他们补过的机会,不断地给予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里,心悦诚服地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教师的微笑里,不断地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会合作
要想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堂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为了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避免合作过程中的“偷懒”,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有相应的分工,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做哪项工作;第二,小组成员应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帮助学困生。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小组合作的无效化,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效果更好。
2.注重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那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引导。教师的语言要结构化、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共同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展开服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动态的画面,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关键词:课堂;数学;提示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51-03
提示性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工具,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示性语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数学课堂中的提示性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交流、数学探究。反思以往的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我将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利用提示性语言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的若干现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教学片段1:在初一《寻找数据的代表》课上,教师教学语言比较随意,对于自己要讲的语言没有事先认真思考过,遣词造句也不太科学,口语化较强,同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却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教学片段2:初二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
师(指着梯形的上底):这叫梯形的
生(全班齐声):底。
师(教师自救):大家再想一想,这应该是上底吧?
生(学生认同):是。
师:那梯形的面积公式就应该是(上底+下底)×高÷2,对吗?
生:对。
教学片段3:初二《勾股定理》教学:(江苏省青年优秀课观摩及比赛)
师:这是什么?
生:邮票。
师:我们看看这个三角形有几个边?
生:三条。
师:对!我们再看看直角三角形有几个直角?
生:有一个。
片段1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语意模糊、指向不明,学生容易产生歧义。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的领会教师的语言,影响着学生对选怎样的数据的理解,对怎样选数据的思考,这种“随意游离式”的语言失去了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教学意义。片段2中问题的正确答案已经明显地隐含在教师的语言中了,学生的思维被纳入教师“强迫认同式”的课堂语言体系,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下意识,没有经过大脑,从而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欲望。片段3中教师仅满足于“简单问答式”的课堂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认知、知识的了解这一单一的浅层次上,没有涉及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这样的语言直接对学生思维进行牵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浅层化。
在课堂中,教学语言还存在着语言不够科学精确,语言不够简洁条理等问题,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载体,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输工具,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由于教学语言自身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便是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提示的最好阵地。
二、数学课堂运用语言有效提示的策略
(一)把提示性语言作为引导工具,指引学生思考方向,深入浅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示性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一种引导工具、一种教学手段,对思维的发展更具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示性语言更是如此,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推进学生思考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1中《寻找数据的代表》教学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既然平均数不能作为这一组数据的代表。那在这里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数才能更好地代表普遍的水平呢?
(目的:大部分学生可能答不出,但是凭直觉,他们隐约感觉到应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间数,但苦于难以正确的表达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做提示。)
师:小王自己根据员工工资单得出的一个结论:本超市员工的工资大约为800元,你认为合理吗?
(目的: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使抽象的问题变的比较直观具体,大多数学生可以回答。)
师:你是否有更好的数来代表超市员工工资的普遍的水平呢?
(目的:让学生从这样的教学语言中体会中位数为什么更能代表这一组数据普遍水平。)
[效之所在]这样的系列提示性语言设计不仅过渡显得更自然,而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建构。同时利用这一连串由远及近的“分级问题”也可以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引导,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达到探究的过程性目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策略引申]提示性语言是学生思考过程的路标,在课堂中不能直言明示时,学生思维目标和走向常常是用语言暗示的形式加以引导。如: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能设想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能否想到一个更容易着手的相关题目?一道更为普遍化的题目?一道更为特殊的题目?一道类似的题目?你能解出这道题目的一部分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就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了?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利用这样的提示性语言暗示学生盯着问题,盯着目标,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二)把提示性语言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引故纳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课堂教学中,提示性语言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材料入手,能极大地引发、调整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进程。监控和调整学生的理解过程,使他们不断适应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这样有效的迁移学习就能发生,学生的学习的迁移能力才能得到促进,因而教师的提示性语言对促进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2中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你知道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学生一片茫然。
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对哪些图形比较熟悉?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回忆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目的: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在自己已有认知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对梯形的整体认知。)
生: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那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你能猜想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生:底和高。
生:梯形面积和上底、下底,还有高有关。
师:通过对梯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猜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目的:引导了学生思考的方向,点明了学生操作的目标。)
生:(上底+下底)×高÷2。
……
[效之所在]此时,学生已通过教师的提示将梯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这样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了已有知识和要解决问题间的联系,从而在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特征之间建立了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同时,有意义学习和迁移也就随之产生了。
[策略引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若给予一定的语言提示,建立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迁移产生了,解答思路也由此接通,如: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你以前见过它吗?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见过与它有关的问题吗?是否能转化为一个以前熟悉的问题?……这些具有认知功能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暗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体现了解决新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把提示性语言作为信息工具,激发学生自我意识,拨云见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公冶长》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以主体及其内部活动为意识对象,对主体的认识活动有着监控和调节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提示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控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主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学会自我启发。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3中《勾股定理》教学引入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同学们喜欢集邮吗?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生:喜欢。
师:好,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张著名的邮票。
师:大家知道吗?这是一张1955年希腊发行的邮票,他的图案是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的,这张邮票是纪念2500年前希腊的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立以及它在数学上的贡献。邮票上的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它是初等几何最精彩,也是最有用和最著名的定理。
师:那究竟这张邮票中隐含着一个什么数学定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邮票。
师:请仔细观察这张邮票上的图案,你有哪些发现?
(目的:猜测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生1:我发现这张邮票是由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三个正方形是以中间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的三个正方形。
……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根据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你还有哪些发现?
生3:最小的正方形有9个方格,稍大一点的正方形有16个方格,最大的正方形有25个方格。
生4:两个较小的正方形中方格数的和等于一个大正方形中方格数。
[效之所在]这一系列的语言是针对学生自主的观察、探究进行引导和提示,这些语言信息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观察图形的进程、依据和效果,并思考自身认识图形的特点及认知图形的策略,从而提高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上述过程实际是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过程。
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当今音乐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经之路。[1]
【关键词】
音乐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发展
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音乐课堂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娇子,不仅时代呼唤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音乐课程的标准也对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基础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辅佐教学技术用它丰富的表现形式活跃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之中。[2]
1.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现代冲击,音乐教育课堂也不例外。传统的方式基本上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无聊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的远远不足以达到教师预先设定的要求。我们十分有必要对音乐课堂,乃至整个音乐教育进行一场巨大的改革甚至是革命,对素质教育基本精神的偏离严重影响着我国当代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教育,具体到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上,就要求我们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学的乐趣使其自发自动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让其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启迪灵魂,让音乐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的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从音乐教育的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之美,生活之美,进而让他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更好地采用合理的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人文追求。
2.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传统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优点,其一扫传统音乐教学空洞无聊的缺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教学优势。在先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领下,原本很多昏昏欲睡的学生变得精神抖擞,个个生龙活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获得音乐乐趣和提升审美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获得更大愉悦感,这样做就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多媒体能够让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对创造出理想的教学学习环境十分有帮助。
(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它已逐步蔓延在现代教育各个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广泛运用于中学音乐课堂之中。“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是爱因斯坦曾说过的话。这句话形象的说出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他是我们当下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素质教育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施行和贯彻。教学课件里是教师整个的课堂设计,这些课堂设计,优化了板书示范的教学教育效果,提高了教学教育的效率,对于接受教育教学的学生来说,它所呈现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水平,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加深了他们知识的深度,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启蒙和启发。
二、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办法
(一)找出音乐课堂教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广泛体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令人眼花缭乱的计算机多媒体的课件在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中得到多元呈现,很多教师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当作是他们的救星,甚至有的多以计算机媒体课件为主导,音乐课堂的授课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单一展示,给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眼花缭乱,用于教学的装饰性元素盖过了音乐课堂真正应该拥有的音乐主体元素,忽略了——“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这一基本音乐原理。
1.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音乐活动是音乐审美的体验,很多音乐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容易导致音乐课程中呈现的信息量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显得特别紧张,正常情况下,学生的有效接受时间为十五分钟,过于冗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处于超负荷的接受信息的状态,不免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审美疲劳的欣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一次次的播放。在教学设计时,不应该全靠优秀的计算机多媒体的设计来增加教学教育质量。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的贯穿,故事的提示,语言的描绘,学生的演唱来进行导入计算机多媒体内容。
2.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应该使自己如磁铁般一样的去吸引学生和引导学生,如号角一样去引领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课件纷繁复杂的呈现,导致教师变得更加依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更有甚者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从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内容。
(二)多媒体音乐课堂的优化方法
如何更好的应用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把双刃剑,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于是计算机多媒体音乐课堂的优化策略应运而生。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现代音乐课堂教学教育的优化策略:教师一方面需要有实时进步的教学教育观念,专业优秀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方法以及课堂设计,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现实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合法地分配教师自主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的比重,广泛开展师生互动互学的双向交流,而且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学手段得以更好的实施,这三个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必须明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的个性和思维,鼓励学生认识到进行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的音乐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转变教学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更好的诠释音乐在生活中的多样性,独特性与创造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面对所有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经验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并使之有良好的音乐品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使学生为了未来的发展更好地打下基础,成功的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2.开展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
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手段必须正确合理地协调,使它们共同在音乐的课堂教学教育中。在中小学音乐的传授过程之中,师生互动一方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调动音乐教学的气氛,在音乐教育中,良好的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真正意识到音乐的无限美好和乐趣。
结语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当今的音乐教学课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学习音乐,能更直接地参与到正规的音乐创作之中。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当今的计算机潮流和其前沿的发展成果。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意识到音乐的乐趣,培养一颗颗爱音乐,爱生活的心灵,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更加卓越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关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人士共同的美好愿望。
作者:刘艺 单位: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一、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比较枯燥无味,这样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利用一些语言上的比喻、类比等方法,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物,利用课堂语言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爱上这门学科。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幂”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这个字比较难写,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一个人头顶着太阳,用一块大布盖上,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这个字也就记住了。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能够弥补数学知识本身的枯燥乏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另外,课堂教学也需要一些幽默,幽默本身也是语言的魅力表现。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就是开玩笑不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幽默更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教师与刚进入学校的教师的差别就在于此,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讲的精彩无比,而与之截然相反的就是让人感觉平淡无奇,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幽默有趣的语言不仅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课堂语言要具有灵活性
以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给学生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教师所要求的事项展开学习活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一切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去做,学生本身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执行者,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语言的灵活性,改掉以往命令式的语言口吻,采用相对温和的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使用正确规范的课堂语言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3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方式生动,被引进教学过程当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1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作用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理性认识和对事物的认识的耐性也比较低,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往往从感性的、直观的方面出发。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时,往往提不起兴趣。但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原理用动态的形象画面展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动漫的画面,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原理的来源、推论,从而对数学理论有更深更透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死记数学原理,却浑然不知原理的来源和运用。
有研究表明,人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占知识总量的25%,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占知识总量的15%,但是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获取的知识量远大于前两者之和。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声音画面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由此可见,把多媒体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小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2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扩大课堂的知识量,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假如教师向小学生介绍各种图形,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制作各种教学模型,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制图形。同时,教师还要板书。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耗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更直接更迅速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课堂时间的浪费,同时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
1.3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注重将课本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小学生,相反的,没有提高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小学生对数学这门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学科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用生活的例子导入新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求知欲望,由“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如在学习方程时,有这样的题型: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兔子,其中有7个头、18支脚,请问在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在学习这种比较抽象的数学时,小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教师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魅力,也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
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根据课堂拓展性的内容,课后让学生主动上网查找资料,并且在网上和同学共同讨论学习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图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要学生上网查找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且动手拼图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声音、图像结合的方式使数学教堂更加生动化、有趣化。这样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也使小学生学得快乐。
2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发展的现状
2.1 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不强,课件制作的水平比较低
现在很多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制作课件的水平低,他们不懂得一些音频的剪辑和一些软件操作。因此,经常出现教师的课件播放的视频音量过大;课件中的内容大多能通过手写的方式展示;对于一些动态的画面和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的画面的课件,教师无法制作。从整体上看,教师的课件无法达到实现课堂生动化效果,无法实现多媒体教学优势。这反而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2.2 本末倒置,过多重视课件的制作水平而忽略教学的研究
由于教师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如何制作高水平的课件上,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是对知识的传播,忽视对教学的研究。有的教师会直接上网下载课件,在讲课的时候照搬课件内容,而不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甚至没有对要讲授的课本知识进行演练。这使得一部分教师自己对课本知识了解得不深刻,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2.3 只注重上课的形式,忽视课件的利用效率
在课堂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只重视在课堂上翻阅课件的速度和过多地展示动画、视频,使课堂效果看似很活跃,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看屏幕上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充当旁观者和看客的角色。学生不能真正地学习到课本知识。
2.4 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大多通过教师上课时的课件直观展示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直接的,并没有培养从发现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从教师的课件展示中直观地获取答案,而没有锻炼自己抽象思维和想象的能力。最终学生自己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降。
3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那么应该怎样趋利避害呢?
3.1 改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当前很多教师是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他们会盲目地追随,为了制作高技术含量课件而忽视对教学的研究。所以,要改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要他们树立一种思想:制作课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要认清教学手段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课件只能作为老师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教学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提高,虽然在某种情况下,任何的一种教学过程都可以有多媒体的运用,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在哪些情况下不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会比用多媒体的效果更好。
3.2 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水平
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率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多媒体图像、音频、图形的制作,在打破课堂沉闷的氛围的同时,要把课件制作的内容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要选取符合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的素材。
在提高课件制作水平的同时,要提高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如掌握课堂气氛、提高自身应对多媒体出现故障的能力。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多媒体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贡献,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多媒体的作用,避免多媒体的盲目使用导致课堂形式化而忽略内容,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