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6 16:44: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1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经济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效提升地区居民生活品质[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1.1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规范合理发展,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奠定坚实基础[2]。

1.2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科学指导

就实际而言,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是中年人。很多农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实际生产中仅依靠祖辈多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工作,极少存在懂技术的专业化人才[3]。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即便开展市场调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此一来,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受到直接影响,也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提供农业技术、经济知识等作为支撑,定期对农业生产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他们有效预测市场动向,制订符合现实需求的销售计划,可以提升生产者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步伐[4]。

1.3清除农业经济发展阻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利,不仅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5]。此外,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农村地区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加之工程建设等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使得这些区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统筹管理,实现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在满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同时,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2.1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落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设置不科学、收支程序不规范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影响,财务管理流程混乱。财务人员容易受利益驱使,出现不遵守财务纪律、白条支出等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受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最终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

2.2工艺设备不先进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给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看,大型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仅存在于少数生产经营者手里,大量生产者运用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农村劳动力水平大大降低,对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造成不良的影响。

2.3缺乏规范化意识

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化意识缺失等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不够规范、科学。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有的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刻意放宽,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与实际发展相脱轨。

2.4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管理人才具体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具备足够高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计划和方案,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指导。第二,深入了解农村和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影响因素等,为后续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第三,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通过对农业生产中技术、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目的。满足上述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相对偏僻、环境恶劣,很多年轻的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同时,农村福利待遇不高,降低了高素质人才入驻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影响。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区域建设和发展状况,对各类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综合考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为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经济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指导该地区开展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培育地方农业经济特色,确保管理体制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规范、合理。

3.2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良

针对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设备和工艺落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引进高端的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投入农村农业生产和加工中,从而形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优化,需要生产经营者具备相关的操作能力和素养,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水平,以满足设备和工艺更新的需求。

3.3丰富金融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扶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丰富金融产品。第一,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效区别开来,避免直接套用城市发展经验。应结合农村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金融策略。与此同时,要加强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加快构建生态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等进入农村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第三,营造“金融+科技”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运用大数据、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功能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3.4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重视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第一,地方政府要重视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提高薪资待遇水平、解决住房问题等,改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农业经济建设中。第二,重视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学中配置相关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为农业经济管理输送大批人才,真正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第2篇

关键词:融资改革;乡村振兴

乡村融资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不是乡村自身就可以进行的,没有社会资本和政府的支持,乡村振兴就是一纸空谈。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针对乡村振兴策略制定新的政策,改革融资制度,增加对乡村经济团体的融资力度,为乡村经济发展积累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进度。

一、乡村融资方面的概念

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是指农村经济中资金的流动和融合活动,也是农村货币、信用、银行活动的总称,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在研究这些活动的规律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农村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管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各种民间经济活动运行。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农村是先于城市进行发展的,这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最开始的体制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从改革开始,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也有了闲置资金,但是后来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都忽略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对于资本的需求很大,为了顺利经营,这些企业开始进行市场融资,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体制和规模。农村融资涉及到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两个方面,融资的意义是加强融资双方的联系和沟通,将闲置的资金重新进行分配,加快资金流动,促使资金带来更多收益。融资的前提是资金接受者有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所以对于农村融资研究就要从资金需求入手,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根据经济主体的规模和目的进行分类的,按照这个条件可以将资金分成政府资金需求和非政府资金需求。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是指除了政府之外的各种经济组织为了顺利经营与金融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资金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需求。但是政府资金需求最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成本。党和国家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存、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要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准。因此政府的投资是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和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是不同的。政府进行的每一项项目都要评估社会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这里的成本是指进行这个项目消耗的资源以及附带影响,效益是指这个项目可以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进行每一项乡村建设活动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既保证对乡村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要达到乡村收益的最大化。一般政府对于乡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设施、环境建设方面,这些设施都是大型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人力,仅凭乡村自身的能力很难进行建设,政府投入资金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乡村居民的压力,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在融资方面,融资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互补,进行的资金流动行为的总称。农村融资是农村方面接受社会或者政府资金支持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融合大量的资金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在融资方面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互利性原则:农村融资坚持互利性原则,可以保证投资双方都得到预计的利益回报,资金提供一方通过提供资金获得一些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而接受一方通过获得资金和技术,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2.合法性原则:农村融资的过程中,要确保融资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融资活动,在政府和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合作,确保整个过程合理合法,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3.公平性原则:在进行农村融资的时候,签订的条款需要保障双方的权益,确保双方可以通过融资活动得到利益,不能只实现单方面的利益。4.风险管理原则:任何的融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在进行融资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风险规避,需要在融资合同里充分标明风险措施,加强农村经济团体面对风险时的能力。在进行农村融资方面,我国的主要融资形式是银行信贷融资,银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农村提供资金的主体。在银行信贷融资这一方面,有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种,是农村振兴发展比较常用的融资形式。随着农村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入,除了银行信贷之外还出现了资本市场融资这种形式。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发行农业相关的股票债券等,对农村项目进行融资,还可以建立农村投资基金,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募集资金对农业进行扶持,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帮助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改变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得比例。

二、乡村振兴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

1.乡村优质项目少,管理成本高。乡村经济发展项目很多无法带来高额利润,一些基础的项目甚至无利可图,例如那些特色乡村还有搬迁乡村的经济发展项目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比较低。想要振兴乡村经济,需要加入很大农业科技成果,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斐然,但是在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推广力度也不够,想要通过农业科技改革方面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和资金,但是进行农业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大量的资本在短期内并不能取得收益和成效,农民对这些科技成果也不能充分驾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在提高绿色农业水平,进行绿色乡村建设方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项目,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收益。对这些农业项目的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成本,成本与收益失衡,融资方会面临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2.乡村担保资源匮乏,风险较高。乡村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存在困难,银行向乡村信贷需求者进行借贷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风险承担机制、财政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经过综合评定,一般会选择拒绝给农村经济团体贷款。因此,在进行借贷活动时,银行会要求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担保抵押,但是农村经济团体的资产积累比较差,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农村经济团体进行的是轻资产经营,没有银行要求的等价抵押品,导致农村经济团体很难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即使给农村经济团体进行贷款,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动荡,就会造成农村经济团体经营崩溃的现象,银行也无法收回贷款,造成银行方面不良资产积压,出现不良投资的现象。

三、探讨乡村振兴融资改革的思考

1.融资改革的必要性。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在资金投入和回收方面都是有季节性的,在进行生产投入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市场的补充,农村融资改革可以有效调节农业季节性资金状况,稳定农业生产情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但是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是农民可以自己承担的,巨额的资本投入只能透过借贷的方式来进行,如果没有资本投入,农民只能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这样就会严重阻碍农业科技的进步。没有农业科技加入到农业耕作,就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就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对于我国国家发展也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两种,经济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化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风险则是指自然灾害等。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低,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农民收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农民一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农村融资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农民可以弥补损失,并且进行新的农业活动,农村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农村比起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多农村目前还没有自来水,甚至有些还在使用落后的供电设备等,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越发达,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越高,也就会有更充分的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不能只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可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使用,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政府的资本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农村进行产业调整,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资本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问题。农村融资在增加银行收入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农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进度缓慢,但是总体来说农业生产总值是在不断上升的,农业贷款基本也是呈现上升趋势,对于银行和经济的贡献率也是在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农业贷款对银行业务来说是呈现积极影响的,也可以调整完善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于银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融资改革的途径及方式。在融资改革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网络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信息分布的广泛性,方便借贷双方可以有效迅速地搜集到信息,这样可以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给更多城乡居民提供消息来源,扩大金融服务的客户层次。乡村振兴也需要依靠互联网的渠道才能有效实现,互联网平台可以发挥数据的优势,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银行也在不断加深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金融业务网络化、便捷化,在乡村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乡村金融服务的电子替换率,降低服务成本。银行也要加快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步伐,和各大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大数据金融服务,满足乡村居民电子支付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

四、乡村振兴融资改革问题的应对方式

1.继续大力支持粮安工程。农业政策性金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的目标,加大对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支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大田托管等农业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致富。政府要加大粮安工程的实施力度,在粮食储备方面给农村经济团体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粮安工程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升级,提高粮食产量,贯彻粮安工程内涵。2.创新服务模式。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的态势,也出现了“企业+农民”“企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民”“社会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民”等新的产业模式,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完善,为金融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奠定基础,这样的产业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现金流提供服务,促进乡村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农村金融想要展现互联网信息化优势,就必须进行农村金融创新。3.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是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需要主导发展规划、以及资金投入规划等,离开政府的作用就没有办法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资金投入,规划一定的资金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乡村的自我再生能力,而且对于一些投资时间长但是收益比较少的项目政府要主导项目计划,这些项目很难吸引到社会的投资,由政府进行主导规划,才能帮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在一些投资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的项目上,除了政府支持还需要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拓宽金融支持领域,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给更多的乡村经济团体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投资;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之外,乡村振兴也需要农民参与建设,农民才是农村的主人,只有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工作,想要加强农民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规模决定了乡村建设的规模,村集体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立乡村集体企业,这样才能发挥村集体的作用,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在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必须加强村集体的集资效能,创新集资方式,建立乡村经济活动基金,进行乡村经济项目建设。4.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作用,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参与程度,简化担保流程,放宽担保条件,给更多乡镇小微企业获得担保借贷的资格,并且简化小微企业的担保审核手续,出台更多小微企业的担保产品,提高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质量。政府也需要加强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流程,给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法律依据。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也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风险共担协议,实现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模式。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审查小组,共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降低担保风险。通过风险共担协议,避免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的不良风险,对出现的不良资产进行按比例分配处理,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联动作用,深化风险共担机制。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占据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制定更多适合乡村发展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作用,扩大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渠道,放松贷款条件,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乡村经济团体也需要发展自身经济,积极争取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为乡村振兴助力。社会资本需要加强对乡村经济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融资改革,为乡村经济发展搭建更多平台,给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性条件,进行现代化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信息化,加快乡村金融信息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世佳,魏亚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J].学术交流,2020(11):12-18+191.

第3篇

作为镇党委副书记(挂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长,今年以来,本人围绕“抓作风促工作”的目标,真抓敢管,不断推进全镇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作风有效转变,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2019年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力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工作队工作。 镇人中多,村(社区)多,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了更好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本人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向 镇党委政府主官汇报驻村工作队工作,争取两位主要领导以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一直来, 镇党委都把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住村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指定由镇党委一名副书记负责此项工作,在办公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调配一名办公室秘书负责联系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加强对脱贫工作队员住村情况的协调和考勤工作,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利的住村条件。

(二)“三严格三强化”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驻村制度。 镇市、县、镇三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共42名,其中,区选派2名,县选派27名,镇选派13名。42名工作队员全部吃住在村,思想稳定,工作开展有序。 镇离县城远,来回200公里,区、县工作队员没有走读现象发生,镇级工作队员有工作回单位也需请假批准。 二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工作队员以县委组织部出台的周考勤制度进行考勤,在村里的周考勤表签到,同时还在APP上打卡考勤。办公室每个月初张榜通报上个月考勤情况,对考勤存在异常的个别队员,本人进一步了解情况或个别提醒谈话。三是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1天以内由工作分队长批准,这是结合本镇实际规定的。 镇18个村(社区),平时检查工作队员在岗情况时只能选几个重点村到点检查,其余的采用电话检查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村支书与工作队员串通一气,不讲实情。为了更好的管理,我们通过党委会决定,1天以内由工作分队长批准。1天以上3天(含)以内由镇党委书记批准,3天以上由县委组织部批准。四是强化学习教育工作。利用脱贫攻坚周汇报会组织工作队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扶贫政策及各项工作的应知应会,明确政策规定,规范工作要求。同时,逢会必强调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建设,做到长抓不懈。五是强化明查暗访工作。由分队长牵头,实行不定期检查,不打招呼暗访,随机抽查等形式,随时掌握队员驻村情况。对违反工作纪律或工作懈怠的给予谈话提醒,及时纠正错误。今年以来共对9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谈话提醒。六是强化周考评月通报工作。 镇学习县做法,每周通过周进度表考评,本人把住村、考勤、守纪、履职等情况量化到考评表中,根据实际倒扣分数。每月按周考评总得分,对前3名和后3名进行红黑榜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积极协调改善住村工作条件。本人多次深入 镇辖区内18个村(社区)走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住村工作生活情况,结合各村实际,积极主动与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协调解决工作队员住处问题。全镇42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全部住村开展工作,具体住村地点为:住村委办公楼22人、住村教学点8人、住屯级党支部活动室4人、住群众家3人、住村卫生室2人、住本村辖区内单位宿舍3人。同时,我还根据各村存在的困难,主动与后盾单位主要领导联系沟通,为驻村工作队员改善住村工作和生活条件。据统计,18个村(社区)中,有17个村(社区)安装了电热水器、有15个村(社区)安装了空调、有16个村(社区)配备了电动车或摩托车、有12个村(社区)添置了复印机或打印机,极大改善了住村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工作队员年龄偏大,对电脑基本操作不熟悉,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成效不大;二是工作队员大都注重外业工作,住村工作台账不健全;三是第一书记更换过于频繁,今年以来就更换了8个村第一书记,3个村第一主任,不利于工作开展。

第4篇

一、农机监理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要对农业机械及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全面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二是农机监理机构要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农机手有一技之长,成为农村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农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农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的参谋、顾问,农机手有了困难愿意找农机监理人员帮忙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致富步伐。四是想要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机械化。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律意识淡薄,不主动去办理牌照。二是农机驾驶者为了得到较高的收益,部分农机手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三是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监理工作投入不足致使建立装备落后,办公手段单一,效率低。四是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奏。五是农机监理建构还不健全,监理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不固定不专职,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属于双层领导,工作内容较多,既要服从当地政府的领导,还要从事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间接的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农机监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第5篇

一、农村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以本校为例,学教师(共19人)平均年龄接近45岁,35岁以下的仅有3人、教学点老师均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真正的基层教育就靠这些“元老”老师默默无闻地支撑,辛辛苦苦地奉献。

1.2农村教师编制紧、负担重、压力大。农村小学虽学生数少、规模小,但由于年级多,留守儿童多,在校寄宿学生多,学校照样是“五脏俱全”的“麻雀学校”,老师既是学校行管人员,又是教书先生,还要当炊事员、勤务员。面对不同年级的天真笑脸、十几科教材、作业,再加上现如今的绩效、安全等方面的考核形势,大家想想看,这样学校的老师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压力该有多大。本人1983年中师毕业后就在一所单人单班学校“尝试”过一年,一人教一、二、三年级近三十名学生,值得庆幸的是那一年我因所教的三个年级语、数六科在全乡期末统考中均获第一名,还包揽了六一歌咏、广播操两个比赛第一名,而荣获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并荣调至村完小任教。每每想起这段经历,既有辛酸,更多的是难得的体验和收获。

1.3 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质量差。农村学校由于规模小、配套设施不齐全,多数学校没有食堂、没有工友,生活条件非常简陋,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单调,再加上农村教师职称低(小学评副高难于上青天)、工资不高,大多为传统意义上的“半边户”,教学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帮忙打点,生存压力也很大,很难让这些老师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1.4 城乡师资水平不均衡,“小、偏、差”学校留不住好老师。近年来农村小学优秀老师流失非常严重,据统计,近五年来,我乡小学教师因公务员机关干部选招、充实中学、进城等因素而调出的年轻骨干老师有20多人,而又未能补充,导致师资城乡之间不均衡、完小、村小也有差距,一些“小、偏、差”的学校根本留不住老师。很难想像再过几年,待那些本土的老教师退休后,还有哪些人在那些偏远的村小、教学点坚守?据我们了解,新招的老师当中不排除有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园丁,但多数是把考老师当作跳板、过渡,一有晋升机会立马走人,想到村小、教学点扎根的更是绝无仅有。

第6篇

【关键词】中央苏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城乡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各级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一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而在赣南革命老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当薄弱,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医疗得不到基本满足。

国务院在2012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中明确提到,“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认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又明确提出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据地方统计年鉴获悉,江西省赣州市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023个,其中,医院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个,卫生院320个,村卫生室760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9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2.7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94万人,注册护士1.0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2.75万张。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僵化等原因,造成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不足,成为制约民生的重要问题。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加快农村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而要提升农村卫生工作质量,其关键措施是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卫生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决定性资源。合理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能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正稳步推进,与之配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关系着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改革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建设一支能满足农村人民卫生需求的高素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是事关新农村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卫生力资源建设对于把建设赣州作为革命老区振兴示范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这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课题,但苏区振兴战略背景下,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诸多专家学者从总量、品质、地域分布等多方面对所研究地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进行探讨。从总量方面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分析的有:陈俊星认为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比较缺乏,总量偏少;毛宗福则认为不然,数量非但不缺乏,还可称得上是偏上等水平;周晓敏认为,我国的卫生人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整体质量不理想、结构不合理、整体品质偏低,而且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难以保证卫生服务质量。

国外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各有不同。美国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的卫生需求,联邦中央政府和地方州政府为愿意服务农村的从业者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如Medicare 鼓励支付项目和国家服务合作项目。美国还专门建立了招收农村定向生的医学院,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辟了专门农村医学教学系列,这些政策都为美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供给平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澳大利亚为了保证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规模,则通过行政、经济、教育政策等手段来干预和鼓励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济方面,政府为乡村医护人员提供生活补助、继续再教育补贴、安置专项款和地区补差等补助。教育方面,由联邦政府统筹规划,享受免费教育待遇。医学院将学生是否选修农村医学课程和其教育经费的分配相结合,并且医学院还为去农村服务的全科医生提供专门的奖学金。我国现在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下面几个国家和我国的经济水平基本趋同,更具可比性。韩国重推医疗保健体制和巡回医疗制度泰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很重视国民健康,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支付给服务农村地区执业医生的工资高于其他地区执业医师的几倍,而且工作稳定。这种政策能引导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马来西亚以行政手段调控为主,马来西亚的卫生事业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卫生机构均由国家统一管理,人员的考核、聘用、卫生投入都由国家统一负责,且国内所有的卫生人员都是公务员。国家在和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时,就限定就业医护人员的最低工作年限,防止卫生人员流动,并对不遵守协议的卫生人员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可以看出国外政府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开发上主要采取政府出资定向培训农村卫生人员、高薪从城市聘请卫生人员服务农村、政府出资培训、绩效激励等,这些政策符合当地情况,对稳定当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课题可酌情借鉴。

提高健康质量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卫生事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今,卫生人员短缺和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公平问题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二3]。2006年WHO把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卫生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卫生人力危机问题,制定卫生人力计划,维护卫生工作者的尊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world health report 2006: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指出,当前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卫生人力危机。

在中央振兴苏区战略下,调查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现状和制约其发展因素,对其进行需求量预测分析,从而提出符合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格局,改善该地区农民健康状况,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满足人们生命健康需要,以达到振兴苏区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冰,毛宗福,沈晓,等.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08).

[2]高越明,陈增良,邹立人,等.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职能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生--乡村医生连续统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27-30.

[3]蒋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4]冯占春.中西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状况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12).

第7篇

《望东方周刊》:就你的观察,目前中国农村是一个什么现状?

赵法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摆脱了饥饿,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水平差距等。

我们所调查的乡村已经没有了高中,初中也在减少,这大大提高了就学成本,并迫使那些不具备进城条件的农民也拼命向城里转移。大规模撤并乡村学校是未经民主科学决策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加剧了乡村的凋敝和城乡的失衡。

大量村民抛弃乡土涌入城市,其中有不少人并没有在城市谋生的技能,这又加剧了乡村的空心化,成为一个老弱病残的留守世界。另外,乡村社会风气下滑,刑事案件发生率上升,环境污染有后来居上超过城市的趋势。

总起来说,目前乡村面临价值真空、治理紊乱和生态危机三方面问题。这三方面关系到人与心灵、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举措,就有可能演化为一场乡村治理的全面社会危机。

《望东方周刊》:目前,农民最大的困惑在哪里?

赵法生:那些皈依了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的村民已经没有了困惑,他们一心信靠耶稣,向往天国,对于现实也不抱希望。那些还没有皈依宗教的村民最感叹世风日下,比如认钱不认人,不孝敬老人问题等。

《望东方周刊》:在农村,是否有儒学与基督教争听众的局面?

赵法生:孔子故里的家庭基督教会发展很快。不远处有一座能容纳三五百人的基督教堂,略远处还有一座,能够容纳2000人。

目前的农村还谈不上儒家与基督教争夺信徒的问题。基督教是严格的制度化宗教,从信仰到传教都有一整套建制化体系,还有圣徒意识和传教热情。而儒家传统的传播体系已经被破坏,比如过去的宗祠、家庙等,在北方尤其如此。

儒家现在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一些生活习俗,自身处于魂不附体的状态。

儒家文化的根在乡村

《望东方周刊》:孝悌、友爱这些道理,农民本来是不懂的吗?还是只是道德水准在滑坡?

赵法生:孝悌、友爱等人生道理,许多农民至今还知道。但传统的乡村有一套完整的教化体系,有私塾、宗祠、族长、乡绅和家教系统,这一系统是乡村道德养成和自治秩序的基础,可是今天,这一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一些遗存的道德思想碎片也就无济于事了。

乡村儒学,目标就是要在国学教育中断一百年后的今天,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重建乡村的人生信仰和价值系统,为乡土文明的重建提供人伦道德基础。

《望东方周刊》:乡土社会重建的关键是什么?

赵法生:目前,乡村精神文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乡村社会所依赖的儒家教化已被打倒,但现代化的乡村组织体系尚未实现。道德困境与治理困境俱来,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儒家文化对于乡土文明的意义。儒家道德中有一些基本的人伦规范,如孝悌诚信、礼义廉耻,不但不与现代化冲突,反而是现代化的必要基础。

乡土文明重建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文化重建,一个是向法治文明转型,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单一方面都不能竟其全功。

《望东方周刊》:从农村入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的恰当路径?

赵法生:梁漱溟80年前指出,中国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破坏和伦理失调,所以他意图通过文化重建来振兴乡村。我们所以首先从乡村儒学开始,是因为乡村的文化衰落最严重,尤其是孝道的破坏使得众多老人处于老无所依的状态,这里对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要求最急迫。儒家文化的根在乡村,老子曰“归根复命”,儒学这棵历史巨树的复活也应该从其根部的复活入手。

自由平等和长幼有序并不矛盾

《望东方周刊》: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它能解决什么?

赵法生: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内涵,所谓三教合一,又以儒家为主体。儒学是修身之道,修身的目标是成就君子人格;核心思想是“仁”,基本道德是“仁义礼智信”。

现代大儒牟宗三说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能启发和培育人的内在精神生命。可以说,儒学的五伦和五常维系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这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

传统儒家敬奉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以后帝制被,有学者建议改为“天地国亲师”,其中包含着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和信仰。

《望东方周刊》:对儒家文化有一些批评声音,比如过于强调道德,较少提倡法制,有人指出儒家的纲常伦理不适合现代社会,你怎么看?

赵法生:儒家有些内容已经过时,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部分,无法适应民主法治的要求。但是,儒家主要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修身做人的思想,依然为今天的国人所需要。

近代思想史的一大误区是将儒家道德与自由平等观念对立起来。其实,自由平等是政治观念,长幼有序是人伦道德,并不矛盾。比如,我和我爷爷,到底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从政治权利上讲是平等的,但是,从家族辈份上又不平等,我应该尊重他,给他鞠躬,让他先坐。把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混为一谈,以政治权利的平等否定人伦辈份的差异,进而否定一切传统人伦道德,这搞乱了整个民族的思想价值系统。

以韩国为例,韩国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但儒家的敬老礼、敬师礼等保留完好,二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东亚最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因为没有全面否定传统,所以人心有所依托,现代转型也比较顺利。

我们实验的村子,一年左右,道德改善了,村里的治安与村风都大大好转,也证明二者不矛盾,而是存在有机关联。

《望东方周刊》:余英时曾有“儒学的幽灵”的说法,不过,近年来儒学有复苏的迹象。

赵法生:儒学的幽魂化是现实,原因在于它的传播体系被彻底打倒了。最近的儒学复兴,首先是因为民众需要,社会自身需要。一个没有信仰,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绝不会有幸福和谐,这样的民族无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儒学之所以打而不倒,因为它的基本人伦之道是发自人心又合乎人性的。当然,最近儒学的复兴也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关。

儒家恐怕得走建制化的路

《望东方周刊》:儒家和宗教的区别在哪里?

赵法生:我大体赞同这样的看法,宗教可以分为建制化宗教和非建制化宗教,前者如佛教、基督教等,后者就是儒家。儒家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有安身立命和教化大众的功效,但它与以往的组织形式趋于分散和多层次性。

建制化宗教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非建制化宗教传播力度较弱。在当代各种宗教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儒家只有实现从非建制化到建制化的转变才有存活下来的希望。

印尼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印尼华侨经过近百年的抗争,终于建立了印尼孔教,实现了儒家的建制化转型。儒家恐怕也得走建制化的路子,而且要走民间化的路子,不能重蹈政教合一的覆辙。

第8篇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让精神文明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让文明、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就东宝区来讲,仍有10万人长期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民、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东宝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 

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农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城镇居民的向往。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四是推动东宝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江汉平原“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建成全省县域经济新增长点是八届区委为东宝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实现东宝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城市发展高质量,也要有农村发展高质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培育乡村好风尚,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和农村发展高质量的内在要求。 

二、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部分干部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部分干部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二是阵地建设滞后。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部分镇、村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三是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多数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主要原因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宣传融入互联网还不够。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通过手机浏览网站和新媒体,现在农村也是这样,但是,现在部分镇、村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做的还不够,还没有建立本村村民的微信群为自己所用,甚至有的干部还不会使用微信,更别说掌控舆论,凝聚力量,传播正能量。

三、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一是加大户外公益广告宣传力度。镇、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户外公益广告,每个村至少设立1块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永久性宣传牌,制作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和一批“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及遵德守礼标牌,让正能量充满镇、村的每个角落。二是加大理论宣讲百姓宣讲力度。镇、村要组建宣讲员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活动,活动要覆盖所有村组。要通过评选农村道德模范和乡贤,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弘扬践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三是加大新老媒体宣传力度。镇、村新老媒体要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专栏,经常性报道群众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流量。

(二)坚持抓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一是要建设微信宣传阵地。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每个镇、村都要建立本辖区的微信群,让群众进群入圈,通过微信群来传播正能量,发挥其一键转发,跨平台传播,极速蔓延的强大的宣传功能,广泛凝聚社会正能量。二是要建设乡村“道德文化墙”。要把“文化墙”作为美化乡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村不同的特点,在文化广场、主干街道两侧的墙壁上,把孝老爱亲、健康文明的故事制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和文字,构筑一个个文化长廊,彰显乡村文明新风尚,倡树正能量。三是要管好农家书屋。加强各村农家书屋的常态化管理,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三项管理制度,实行免费借阅和免费开放。要自觉查处抵制内容低俗下流、恐怖残忍、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出版物。

(三)坚持抓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一是要经常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遗存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 二是要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发掘整理推广各地农村历代保留下来的乡规民约、族规家训、文史典籍,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色、个性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三是要建设文体骨干队伍。村村都要明确文化体育社会指导员,适时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加大培养文化示范户、民间剧团力度,村村建设一支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清理抵制各种场所的、低俗的演出活动。

 (四)坚持抓农村各类先进典型选树。一是要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关爱工作。积极申报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做好身边好人宣传,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和走访慰问,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舆论导向。二是要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在各村建设“好人榜”“善行义举榜” “最美家庭榜”等宣传阵地,组织先进典型评议会,传播先进典型事迹,评议身边的文明行为与不文明现象,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三是要做好“最美乡村”、“最美院落”创建。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要组织农民群众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要组织开展“最美乡村”、“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培育农村家庭成员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第9篇

1.1规划目标

工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新建调蓄水池和供水管线工程,盘活区域水资源,有效解决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设施农业四季用水及高峰期灌溉用水需求,促进灌区生态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用水,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增收,为区域生态保护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规划原则

1.2.1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景电二期古浪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认真做好灌区运行中存在主要问题的调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科学编制景电灌区调蓄水库工程规划[1]。1.2.2坚持总量控制、高效节水的原则在不增加用水指标的前提下,通过灌溉间歇期和空闲容量蓄水,灌溉高峰期进行错峰或补充灌溉。坚持以灌区用水总量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加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2];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实行定额管理,用水方式和用水过程中突出节约和科学用水。1.2.3坚持结合地形、就近利用的原则在灌区规划调蓄水库的选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渠系左、右两侧的洼地、沙坑等现有地形,按就近原则回用至现有渠系中[3]。1.2.4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轻重缓急原则,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提出工程项目的分期实施意见;针对行业、产业政策,优先选择具有典范性的工程实施,推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实现全区灌区现代化。

2工程地质

根据其他工程勘察资料,区域内调蓄水池场地地层岩性基本为:第①层为风洪积(Q4eolp)粉细砂夹黄土状土,分布于场地表层,分布不均匀,西部较厚,向东逐渐变薄,局部由于采砂场开采,已被挖除,浅黄色,结构松散~中密,以粉细砂为主,夹0.2~1.0m不等的黄土状土夹层或透镜体,局部夹洪积砂砾石透镜体;该层厚1~7m不等,层底高程1824~1837m。第②层为冲洪积(Q4alp)砂卵砾石层,青灰色,表层呈中密状,下部密实,具水平层理,夹薄层粉细砂透镜体或夹层,层厚0.2~0.5m;含少量漂石,卵石含量约占20%,砾石含量约占40%~60%,砂以中细砂为主,含量约占20%~30%,091DOI:10.13487/j.cnki.imce.021991粉粘粒含量约占1%~3%;一般粒径为5~60mm,最大达300mm,砾卵石多呈次圆状,母岩成分以砂岩为主;该层厚度大于25m,层位稳定。调蓄水池场地第四系堆积物深厚,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内地形相对开阔平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3工程布局

景电二期工程取水水源为黄河水,从景电二期工程五佛乡盐寺坪断面通过景电二期总干一泵站取水,经过景电二期总干渠输送到南北分水闸,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从南北分水闸开始取水,通过南北干渠输水至全灌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调蓄工程主要用现有灌区渠系向调蓄水池供水蓄水,铺设输配水管道至支渠,初步形成以调蓄池为水源的补充灌溉系统。调蓄水池布置据地形高程、征地占地、环境保护等综合确定[4-5]。其中,1号调蓄水池从景电总干渠引水,2号调蓄水池从北干渠引水,通过管道自流为北干渠控制面积补充或错峰灌溉。3号、4号、5号、6号调蓄水池分别从南二支渠、七墩台三分支渠、南三支渠引水,通过管道自流或加压供水至南三支、南二支、南一支及七墩台三分支渠,对南干渠控制面积进行补充或错峰灌溉。

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4.1现状供用水情况

4.1.1供水量2019年,古浪县各类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为2.86亿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0.75亿m3,占总供水量的26.2%;引水工程供水0.03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调水工程(景电二期)供水1.56亿m3,占总供水量的54.5%;地下水工程供水0.52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2%。4.1.2用水量2019年,古浪县总用水量2.8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2.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90.9%;工业生产用水0.05亿m3,占总用水量的1.7%;城镇生活用水0.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0.9%;农村生活用水0.11万m3,占总用水量的3.7%;生态环境用水0.08万m3,占总用水量的2.8%。

4.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灌溉高峰期缺水严重,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内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养殖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受提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的限制,在每年6月上旬夏秋作物同时灌溉开始至8月份这一时期,灌区灌溉用水时段集中且灌溉面积较大,泵站机组超负荷运行,最大限度地提水灌溉[6]。由于灌区调蓄能力不足,加之泵站、渠道的输配水能力有限,灌溉供水压力较大,造成灌溉周期延长,出现供水量不足和夏灌高峰期供水不逢时,灌区供需水矛盾逐渐凸显,每年都有部分农田因无法及时灌溉而减产[7]。4.2.2调蓄设施缺乏,限制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景电二期古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比例逐年提高,结合景电灌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灌溉实际需求,规划以景电灌区为重点,预计2022年年底将完成10万亩建设任务,参照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提高单方水用水效益,促进灌区农业增产增收[8]。现状景电工程除向一期、二期灌区供水外,二期工程还承担向民勤调水、黄花滩的供水任务。灌区运行时间为3月20日~11月25日,其中9月6~20日为检修期,在冬季停水、检修期间及夏季用水高峰期,由于没有调蓄水池,温室微灌等设施农业的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4.2.3景电二期工程调水压力随着灌溉面积增加逐步增加景电二期工程始建于1976年,古浪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9.68万亩。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发耕地12.4万亩(其中农田11万亩,生态林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4万亩,加大景电二期工程骨干工程调水压力,加剧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供需水矛盾,特别是夏灌高峰期供水压力较大。4.2.4渠道工程老化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内渠道工程大多数建成于20世纪,淤积严重、效益衰退,渠系损毁率上升,特别是斗、农渠因缺乏维修资金,部分渠段出现渠体裂缝、底漏边烂等问题[9]。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可供水量分析

5.1.1分配水量指标据《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关于2017年度古浪灌区用水情况的函》,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的设计斗口水量为11990万m3,推算至十三泵站为13747万m3。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民调渠首应向蔡旗调水8700万m3,折算至总干十三泵断面为9262万m3。以上三部分总可供水量27168万m3。5.1.2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供水能力景电二期总干运行时段为3月5日~12月5日,检修期为9月6日~9月20日。景电二期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民调工程均从总干渠末端南北分水闸取水,因此本次以景电二期总干13泵站为控制断面[10]。据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和供水能力计算,十三泵站年可供水量为25211万m3。

5.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经分析计算,规划2030年项目区总干十三泵站总需水为25155万m3,其中景电古浪灌区11734万m3,黄花滩灌区4159万m3,民调需水9262万m3。考虑到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计算的供水能力小于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和民调分配水量,因此本次用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供水能力25211万m3为可供水量。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富余56万m3。因此,完全满足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农业灌溉及民调需水要求。5.3调蓄水池规模确定本次调蓄计算以总干十三泵提水过程调蓄计算,经计算,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调蓄水池调蓄规模1128万m3,推荐调蓄规模1200万m3,考虑15%左右的死库容积及运行过程中事故检修容积,调蓄水池总容积确定为1400万m3,结合各调蓄水池控制灌溉面积及地形条件,确定1号调蓄水池600万m3;2号调蓄水池240万m3,3号调蓄水池80万m3;4号调蓄水池100万m3,5号调蓄水池80万m3;6号调蓄水池300万m3。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在支、斗渠沿线村民居住点周围布设10万m3以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调节池总容积200万m3,与1~6号调蓄水池联合运行。本工程调蓄水池总容积为1400万m3,调节池总容积200万m3。

6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