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务行业风险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6 16:4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务行业风险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服务行业风险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代付;风险规避

海外代付业务需要多个合作方共同参与――进口商、开证银行、代付银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业务的开展出现问题。开证海外代付业务有很高的风险性,因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要慎重的选择合作伙伴,最好选择有多次合作经验的企业展开业务。

一、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内容及其风险

1.商业银行海外代付的定义及其流程

海外代付,是一种新型的代付业务,指的是当进口商存在融资需求,且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在能够提供足够的信用保证的前提下,由开证行委托海外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资金支持。由于海外代付业务涉及多个合作方,故其业务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在办理业务之前,进口商应该提供全部的信用证明,并出具资金困难的相关证明,并且需要开证行出具书面证明,证明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开证行需要出具协议书,请求代付行提供代付服务,还需要在信用证款项支付前通过加押报文的方式通知代付行付款详情,而代付行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在以上文件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开展海外代付业务。

2.商业银行方存在的风险

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相比,商业银行方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其危害性远高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常见的风险例如:在付款日开证行由于经办人员疏忽或工作效率不高等原因,没能及时授权代付行向指定收款人付款,导致产生迟付纠纷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海外代付业务的开展,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在海外代付业务的操作中,银行管理人员对外部监管政策执行不到位,也可能引发外部监管风险。

再有,海外代付需要一个开证行来进行代付双方的沟通,而如果代付行在将代付资金提供给开证行后,开证行没有如期的将资金提供给进口商,那么就会影响代付行的业务展开。这种情况下,代付行不仅没能成功的展开业务,还将造成很严重的资金损失与信誉损失,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分析

1.海外代付业务的优点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风险高、收益高的业务。从进口商的角度来说,选择海外代付业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强进口商在跨国商务中的竞争力,方便其争取到市场优势竞争地位。除此之外,现阶段海外代付利率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就是说海外代付可以让进口商降低融资成本,方便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业务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于银行方来说: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普遍偏紧,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可以为开证行增加业绩,为代付行提供新的资金流通渠道。而且,海外代付业务也可以提高客户对本银行的忠诚度,方便银行的长期发展。另外,由于境外融资成本普遍偏低,境内银行可在代付行报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利润空间,通过取得利差收益,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由此可见,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代付双方来说都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各大银行应该注重此方面的发展。

2.为合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海外代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开展此业务可以为银行方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且还能为本行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很高,为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开证行的选择上,代付行应该选择与本行有较多的资金交流的开证行,而尽力避免与一些信誉不佳的开证行展开海外代付业务,从而尽可能的规避“开证行风险”。在客户的选择上,要重点注意对客户的信誉审查,对于存在信用污点的客户一律不予审批。另外,开展海外代付业务的初期,银行方可以采取“联合投资”来进行探路,将投资风险分散化。除此之外,代付行也应该加强与开证行的沟通、交流,方便双方更多的进行业务上的合作。

3.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方向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项新兴的业务,它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结合。银行方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在注重信誉审查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目前的进口托收、进口信用证等货物贸易项下的海外代付业务,逐步推广到海运费、保险费、专利技术使用费等服务贸易项下,增加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覆盖面,再逐步加大业务的深度。

现阶段,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还是以被动为主,即客户主动请求海外代付时,银行方才会开展该业务。其实,银行方也可以通过主动对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动的引入商业项目,即由银行方引入进口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来吸引进口商一同合作,这样一来,银行就由单纯的投资方变为了合作方,从而大大增加商业银行获利的比例。

三、结语

银行代付业务是一个新兴的业务,也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业务。参与该业务可以是银行方获取不错的收益,也能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企业客户的忠诚度。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应对海外代付业务还是被动应对,银行方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引进海外商业项目,来吸引进口商加入合作,增加银行方的收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物流金融从其广义的层面进行分析,指的是面向物流运营的整体操作过程。通过对相关的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的利用,全面实行物流、商流、资金与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性整合,对供应链在实际运用中资金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高效性的提升资金运作的效率等相应的活动。从狭义的层面进行分析,物流金融在专业范畴内指的是,银行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跟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此方面所操作的全部过程,全面有效的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相结合,这是当前现代化物流金融业的创新性发展方向。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两者之间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环境下共同发展。我国当前在物流企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够有效的降低客户在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并且有助于金融企业降低虚假信息等风险状况的发生,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物流金融服务逐渐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重要性的业务模式。然而,在物流企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中,其中也会遭受诸多风险因素的干扰,带来极大的风险性。

二、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作用

1.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适应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物流行业开始不断的进行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物流行业逐渐的向国际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因此,物流业在对其内部的计划、采购、业务制造与销售方面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有效的对物流行业内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如:资金环节的问题在具体业务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出现。因此,需要用过物流金融服务,有效的解决物流业在运营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行业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业务发展模式。

2.物流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国物流行业通过金融工具对其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存储与管理,通过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增强物流业的管理效率,高效性的将物流行业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优质化的金融服务,给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带来一定的利益收入。由此可见,物流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物流金融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经常存在整体结构不稳定、资金欠缺等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的困扰。物流金融服务有效的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通过制定出一套完整性的物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物流业的资金方面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有效解决我国物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发生。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流金融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三、我国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我国物流行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促进物流业与金融业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风险现状。物流金融服务是一种在物流与金融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物流金融服务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也就是说,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物流企业、银行业等领域中,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其内部系统中的风险与利益收入两者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现状,未能够有效的实现完整性的内部流动资产评估体系,且银行对于物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缺乏一定的经验,导致其在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风险管控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正是由于上述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问题攻击。当前,我国物流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时,其主要面临的风险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即:

一是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此方面的风险是诸多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多种方面所造成的,比如说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内部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与专业技能存在的欠缺,以及企业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错等方面。

二是物流行业的仓储风险。此方面的风险需要由金融服务提供商对质押物在库期间所存在的相关事项全面承担。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规程中,需要全面性的对整个仓库的质量安全性、内部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单的可信度等方面有效的思考与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质物保存的设施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确保其不会发生损坏、变质等现状。

三是法律方面所存在的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业而言,方面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合同条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物流金融业务会涉及多个方面,且质物的所有权在诸多方面之间不断的流动,进而会产生所有权纠纷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担保法》与《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规定,对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不够完善.也没有其他的文件有效的为金融物流条款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关的业务合同中,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是社会方面的风险。随着专业领域中相关管理体系与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更加适应物流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我国物流行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1.与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物流行业若要进一步增强金融理念,需要金融行业为其提供大力的支撑。与相关的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业务往来合作性关系,有效的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与支持,进而高效性的解决物流业在金融服务中所存在的相关现状。当前,我国有部分物流企业实施统一授信的形势,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价值。在专业领域中,统一授信的主要做钥匙,金融机构将贷款额度通过直接的方式授权给物流业。接着,需要物流业按照客户的基本需求与相关的条件,有效的进行质押贷款等方面的操作。金融机构为物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过程中,银行需要依据企业内部的信用担保管理的相关条例规定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通过这些信贷额度为相关的物流业企业提供质押贷款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物流业在融资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有效减低先前质押贷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复杂性的问题。与此同时,有效的增强金融机构对质押贷款过程中的监管能力。根据上述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可知,我国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管理,取的其信任,进而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

2.物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与客户之间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为客户提供优质化、合理性的物流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客户相关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采取合理的策略与客户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有效的对物流金融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3.进一步有效的加强对客户信用方面的管理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在其中是关键性的内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信用是买卖双方进行业务交易的前提保障,是创建友好业务管理的重要性桥梁。我国物流行业在实施物流业金融服务时,需要有效的对客户相关方面进科学有效的分析与管理,尤其是对用户相关需求的掌握、为客户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的实施、客户信用管理、合同与结算等综合性的方面,进而有效的对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用管理。

4.开发出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物流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风险,需要有效的开发出与物流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相适应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此类产品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自身优质性的特征,即:其一,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与物流业自身的文化相结合,进而能够有效的得到物流业的高度认可;其二,实用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要需要与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协调,便与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其三,效益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刚开发的过程中,并未被诸多的物流业客户广泛性的使用。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方式,有效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其四,先进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其功能操作、业务办理等方面,要全面的与物流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3篇

咨询行业以提供劳务为主,以人为本,不可控性大,对管理在企业中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在咨询企业的运用存在很大问题,并且未引起企业高管的注意。本文对内部控制制度在咨询企业存在的现状,及在咨询企业应用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可以推进咨询企业快速发展,并为其发展奠定坚定基础。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估;对策

0 引言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一次使用内部会计控制一词,西方许多组织和学者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功能做了详尽的研究,审计和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内控规范。2008年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咨询企业对于内控制度实施并未重视,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咨询企业快速发展。

1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控制度要素是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内控制度原则是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2 咨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问题

2.1 管理层重视不够

咨询行业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相对公司组织机构扁平化,较单一,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及内部衔接相对重视不足,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能为企业目标设定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

2.2 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梯队建设不到位

咨询企业员工服务意识较强,但咨询企业多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都做的不到位,直接会影响企业形象,进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而且咨询企业的产品多数是提供服务,员工团队建设和归属感也维护的不够。

咨询企业薪资考核体系建设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可控性不强,考核标准的合理性的标准无法标准化。

咨询企业职级及晋升通道的不完善,无法建立无坚不摧的团队,也无法留住人才,会对公司发展留下隐忧。

2.3 企业内部管理各环节管理控制差,风险评估不足

咨询企业多数并未成立内审部门,对内部审计也不重视,内部分析只针对管理层销售方面的策略分析提供数据,而对财务方面重视不足,会增加公司潜在风险,不利于人员成本控制,及造成公司财务混乱。

很多企业并未建立全面预算机制,对预算控制及执行也未有效跟踪和考核,对公司资金控制很不利,咨询企业的业务很多都受外界政策影响很大,若不控制好资金,会造成资金链短裂,会危及企业的发展。

咨询企业很多未建立专门风险评估部分,聘用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在企业销售量、回收款、退款、成本控制、人员流动、资金链、管理人员稳定性等风险方面,若未收到企业高层重视,不定期评估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隐忧。

2.4 信息化管理应用少

咨询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重视少,服务行业缺少生产企业生产线及产品等实体,主要以提供劳务为主,员工为主体,管理层会对数据控制及软件应用的需求少。多数企业管理层会以经验及感性判断分析为主,忽略数据化分析的重要性。企业不引进集成的软件系统,对于日益壮大和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管理上内控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对重大战略的判断分析,过度依赖优秀人才,会受到人才制约,处于被动状态。

3 咨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向管理层多汇报及分析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咨询企业管理层应该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职责分工,划分各职级审批权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级管理人员应该多向高层管理人员汇报内控制度为公司带来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和人才储备及职级晋升制度

企业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很必要的,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3.3 企业各环节控制加强及重视财务管理作用,增强风险评估

企业应加强及重视内部审计,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企业应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尤其注意资金收支情况,按预算对各部门考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咨询企业要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行风险分析,如制定合同条款严谨,编制账龄分析,跟踪回款,严把退款,控制费用支出等。

3.4 重视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该重视数据系统建设,软件的应用,虽说软件只是协助管理的工具,但咨询企业主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经验管理和感性管理较多,受人才流动制约,更应该重视数据分析,增加理性判断的依据,可通过数据分析,控制各环节的衔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持,无论内部管理控制还是内部会计控制方面,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4 结论

咨询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咨询业主要是劳务收入,靠人力产生产值,相对传统行业生产产品,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不能标准化管理,对管理要求相对要更加高一些。但咨询行业是新兴行业,对于内控制度重视不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层重视,在各方面加以改善,能让咨询行业的企业更加稳健快速的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晴阳.提高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2009年

[2]齐林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2012年

第4篇

【关键词】P2P借贷 监管 问题 革新

一、引言

P2P借贷定义为:基于特定信息中介,以对等主体之间的直接资金借贷为特征的资金融资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双方依托互联网及网络借贷平台,向陌生人借贷。国外P2P网络借贷行业渐趋成熟。2005年3月,英国成立的Zopa是世界上第一家网贷平台。我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宜信于2006年成立。随后大批的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2013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行业运营平台数量已经达到1263家,出现提现困难、跑路、停业等问题。针对P2P借贷行业的野蛮生长,我国严格的P2P监管政策亟待出台。

本文鉴于国内外有关P2P借贷行业发展及监管状况,根据我国P2P借贷行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管分析,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P2P行业监管方式及监管前景问题。

二、P2P借贷模式风险分析

P2P借贷至少包含三方参与人:借款人、投资人和平台。由于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风险便集中于平台和借款人。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讨论风险的产生问题以及在参与人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

(1)平台自身运营及外部环境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一是平台的自身运营风险。比如平台非法集资欺诈风险;平台客户信息的泄露风。二是平台市场风险.例如:借款人违约成本低,借款人信用风险;易出现洗钱风险。

(2)投资人风险。此类风险包括有:一是信息不对称,网络交易,投资人对借款人的了解仅限于平台公布部分信息及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二是平台倒闭风险及信息泄露风险;三是借款人违约风险。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增大了投资人收回贷款的风险。

(3)借款人风险。借款人风险主要来源于平台信息泄露以及无法还款的法律风险。

三、我国P2P借贷监管

P2P网络借贷在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同时,其监管问题越来越突出。P2P网络借贷平台为民间资金寻找到了新的盈利渠道,大量民间资金涌入该行业。平台的迅猛发展,问题平台随之骤增,法律监管空白,尤为明显。

(1)传统监管。P2P网络借贷产生之初,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规范甚至监督,给予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美国主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P2P实行多部门分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监管模式。2011年9月,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的通知》,表明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监管真空、平台借贷巨大的利润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发了一场P2P爆发式的生长。

(2)P2P监管的革新.经过野蛮的生长期,P2P行业需要专门的监管部门出台专门法律规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行业可以建立行业协会进行具体的监管管理。借鉴欧美国家的监管经验,国家应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主要政策:

一是部门监管权责清晰,尽快建立专门的法律体系。美国实行多部门分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监管的方式,权责清晰,但监管成本高,平台运营成本也高。英国实行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宏观监管与P2P行业自律协会(P2PFA)微观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的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规定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严格资金三方托管制度和消费者保护相关系列法律法规。

二是设立行业自律协会,细化行为准则。截至目前,P2P行业仍没有建立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缺乏具体的行业监管指导。英国的行业自律协会建设较成熟。2011年,由Zopa、RateSetter、FundingCircle三家P2P公司自行成立的P2P行业自律协会(P2PFA)。行业协会对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高的失信成本,可以提高平台的质量。协会也可建立集中的交易数据中心,借款人信息共享,避免发生重复借贷或抵押现象。

四、行业展望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风险投资资本的陆续注入,行业平台发展前景广阔。2014年1月8日,“爱投资”引进中援应急投资有限公司的千万元人民币级别的战略投资。之后1月9日,人人贷宣布获挚信投资领投的1.3亿美元融资。近年来,专业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陆续加入,有助于平台的规范经营。P2P借贷本质为民间借贷,P2P的规范将加快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进程,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合法渠道,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成为融资市场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银行信贷渠道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

[2]陈建中,宁欣.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对个人借贷成功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人人贷为例[J].财务与金融,2013,(06).

[3]张扬.P2P监管,创新才是关键[J].华东科技,2014,(07).

[4]黄震,邓建鹏,熊明,任一奇,乔雨涵.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10),.

[5]宋鹏程,吴志国,赵京,Melissa Guzy.我国P2P借贷行业监管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4,(0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对策

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关乎社会稳定问题。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今年是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年,可是哪一年又不是最困难的就业年呢,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最近几年因为国家实行企业改革导致很多公司倒闭,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网络创业应运而生,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网络创业,网络创业一时大行其道。以往的经验表明,网络创业是一个好办法但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不再是当初只能搜索和查看的网络工具。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电商行业内的淘宝和京东、出租车行业的滴滴和uber、书籍行业的当当和亚马逊等等。而网络创业分为很多的领域,就服务行业来说:网站创建和网络咨询业务发展迅速,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服务,世纪佳缘、智联招聘等都是针对特定人群而服务。就电子商务来说:我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来自71.57%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是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群体,电子商务以网上开店及网上买东西等形式创业,这种买卖方式节省了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开销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所有的资源都在网络上。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

(1)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意志力薄弱

据社会学者调查显示,大学生看好网络创业的前景,主要因为网络创业门槛低、投资小、回报相对其他行业快。然而创业是需要长期专注的系统工作,创业团队选择创业行业时需要谨慎,创业团队人员搭配也是棘手的问题。在创业中,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大学生毕业创业时却没有考虑这么细致,比如说:创业团队需要在选择团队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的技术资源、团队的资源、创业团队买卖渠道等方面对创业者的要求都很高。而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有三分钟热度的特性,导致对市场分析不正确、不客观。

(2)大学生缺乏网络创业技术及能力基础

技术缺乏时大学生创业时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大学时期,大学生所熟悉的是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而高校的教育模式是高中一直沿袭下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要考试通过就皆大欢喜,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及软件知之甚少。同时创业时需要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在大学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就个人品质而言,诚实守信、坚持、果断等品行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没有得到体现。大学生网络创业在其自身的能力及技术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法律知识淡薄是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在大学生创业时需要法律工具保护,但在网络才发展十多年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实施细节没有建立。而大学生大多在创业过程中并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合理的保护自己,出现诸如个人隐私泄露、欺诈、上当受骗等法律问题。以此积多,导致大学生信心受挫、怀疑自己、一蹶不振。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县的极为重要。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对策浅谈

(1)大学生应当对网络创业项目合理定位

定位需要合适的方法来支撑。在象牙塔的里大学生,大多崇尚个性、追求潮流、喜欢新鲜事物,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不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在网络创业中大学生自身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有清晰的定位,独特的思路,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2)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综合能力,比如领导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还需具备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储备、相关软件使用等能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团队的未来走向。同时,能够在人群中发现潜在客户并且培养潜在客户对团队的未来很重要,综上所述的能力在大学时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培养团队的能力。

(3)培养自身法律意识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群体必须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网络创业伴随着的风险是网络欺诈、网络骗局等。大学生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团队保护团队产品不受侵害。最近几年,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国家、社会、高校对此都大力支持,国家出台很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帮助政策,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用好这些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四、总语

大学生网络创业应时代而生,是大学生就业方式。相比较于其他就业方式,大学生网络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也面临自己的尴尬,大学生在创业时面试技术基础不足、自身素质不足、能力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大学生需要克服自身限制,坚定自己的理念,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程和平,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10.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财务管理研究方法

1 概述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承接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再加上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进驻,凭借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优势,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生存发展壮大我国建筑施工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从公司内部管理着手,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因此,作为公司治理核心部分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依据,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反映企业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改善企业管理和优化经济决策。财务分析是以单位的财务指标和管理现状为依据,宗旨是为企业集团的经济利益考虑,实现投资合理化,效益最大化。建筑企业,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大部分技术较为成熟,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因此,建筑行业的财务分析既要符合财务分析的一般特点,又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研究方法。所以,在进行建筑财务管理时,要借鉴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发展适合本企业的方法。

2 建筑行业财务管理特点和问题

2.1 注重企业的独特性

建筑企业的综合能力,是由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共同决定的,常用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运营能力,是对任何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要求,衡量指标有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企业偿债能力,是一个企业在遇到意外困境时,走出困境的能力;发展能力,是反映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每个建筑企业都具有自己的能力状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加入适应每个企业的独特财务分析。

2.2 注重材料的利用率

建筑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性行业,是资料消耗型的服务行业,在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基础上,要注重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在进行建筑行业的财务分析时,针对企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方式。注重材料的利用率分析,从而加强对材料的节约意识,带动企业的节约风气,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将这种发展引入良性循环。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后,才可能实现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说来,在进行建筑行业的财务分析时,一定要注重材料进购价格的变化,不仅从单位价格的最低化方面,也从进购数量的合理性方面综合评析,将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2.3 注重企业风险分析

众所周知,投资与风险同在,而建筑企业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进行建筑企业的财务分析时,注重企业的风险分析,进行全面财务分析,注重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明确财务风险的状况,尽量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顺利和可持续的发展。要及时发现企业的风险,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发展变化的敏锐性,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发现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来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制止企业向不良方向发展。

2.4 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一是,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而对其重视不够;二是,企业单位会计的综合素质不够,对经济发展变化的敏锐度不高,不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意见,也不能及时发现对企业不利的经济困境或有利的经济发展时机;三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不够,检查机关有时形同虚设,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四是,企业经营格局局限于生产经营,导致先进管理不严、账款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等问题;五是,现代化管理意识和先进的科学发放不能及时被吸收,墨守成规的管理心态依然存在。

3 建筑行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措施

3.1 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利润最大化,要确立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发挥财务预测、决策、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合理有效利用资金,严格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具有项目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且这些因素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建设方案难于执行,甚至是人身伤害、企业倒闭等严重后果。因此,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提高风险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及时方法和化解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2 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保建筑企业的正常良性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引进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内部财务制度,是指在执行国家财务方针和相关政策时,企业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建筑业发展现状,并借鉴财务理论的发展,及时修改完善,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另外,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还表现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给完善现代化管理体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并将财务状态实时汇报总部,便于综合比较,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出资让他们接受先进财务管理发展的教育,使他们具有掌握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的能力,及时完成管理制度的转变。

3.3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准确地预算来年财务支出情况,这也是保证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控制也是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和内部审核工作上,这就要求财务负责人及时、准确地对第二年财务支出进行估计,进而合理安排财务分配。做好预算工作要严格按照下面的要求去做,一是,以收定支,把优质资源分配给优势部门,让亏损部门和项目暂时恢复士气,调整状态。对于生产性单位,以控制成本为主,对经营性单位,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主。二是,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量入为出,统筹安排。根据确定的利润总目标,制定年度的分目标,对各项费用的支出严格审核和控制,谨防浪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建筑行业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让企业从最开始,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能根据预算及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引起的财务变动,并通过适当调整预算资金分配,有效解决这种意外情况引发的困难。

4 总结

财务管理体现在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贯穿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目标都是经济效益的追求,目标规划、资金筹集、投资决策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解决这种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财务进行科学管理。建筑行业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在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只有做好建筑财务分析,才能让管理人员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做出正确的决策。综上分析,财务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始终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改变。在财务管理模式上,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不断发展,并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而改变,演变成最适应市场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因为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忽略这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肖芳林,仇俊林.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

[2]白彦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现代营销,2010.

[3]李红霞.浅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J].财务研究,2009.

[4]秘琰.浅议建筑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第7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 财务风险 内控 管理

一、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我国的经济性质、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调控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而实施的政策方针。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那么必定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风险。

(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短缺,若资金匮乏,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央行为稳定经济也会实行加息政策,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筹资风险。金融危机也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行为,从而增加金融服务企业的投资风险,难以实现预期的投资项目。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国内外消费者的资金行为,一旦消费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行为,那么企业产品的销售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商品资金的转换。金融危机也会造成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计划,造成资金短缺,使金融服务企业无法将结算成本转换为货币成本。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各国商品价格,影响汇率,有可能因此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很容易使金融服务企业处于资金短缺时期,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银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贷款,筹集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型企业抵押物少、折扣率高,评估部门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差的企业不能做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给自己添麻烦;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存有恐贷心理,害怕追究信贷责任;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遇到风险很容易逃债,所以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1、 货币政策紧缩

货币政策是由政府或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调控利率,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动,从而稳定市场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投资行为及日常运营。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融资难度,若信贷额度受到控制,则银行为了优化贷款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减少可贷资金,加大贷款企业的审核力度,那么资金就会更多地流入信誉度高、效益好的企业,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金融服务企业就会增加融资成本,削弱偿债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缓投资进度,一旦企业融资行为受到控制,则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确定或即将进行的投资项目不得不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服务企业的日常运营,若企业的预付账款及存货占用资金增加,则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流动性也会下降。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则资金利用率就会非常低,且资金流失严重,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无法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处于滞销状态,一些企业为销售更多的产品,不断使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和社会库存占有率,最终造成收账困难的局面,甚至有些公司还出现了因财务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投资错误,导致企业资金遇险。

3、 企业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财务决策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若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只凭主观意识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那么很容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只要进行经济活动,那么就会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认为管理好企业产销资金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这种财务理念是无法适应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有些管理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重视投资发展指标,轻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另外,管理者没有将财务风险意识灌输到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以至于忽视了日常经营细节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预兆。

二、加强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

搞好企业,简而言之无外乎“软硬结合、开源节流”八个字。下面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谈一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的措施方向。

(一)软件措施

1、建立独立的财务监控牵制的风险管控线条体系:

以经营高管为首的企业经营线条,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和执行中,应重点加强和践行“效费比”分析及反馈,以降低效益回报风险。与此同时,应建立以财务高管为首的独立的财务风险监控线条,进行日常定期式和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节点式财务风险分析及反馈,以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当两个线条的分析相冲突时,提交企业最高控制者,并优先依照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取舍。

2、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

在财务团队中,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各种变化所造成的现实或潜在财务风险,借鉴先进国家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技术,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对策,不断强化企业对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运行。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服务企业必须设置高效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对标式管理职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赊销管制政策,完善财务管理战略,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体系,针对关键环节,设置多层防范机制,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系统有效运行。

(3)加强资金流动控制

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应保证资金流的效率,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量,保证企业日常运营通畅,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还要科学预测中长期的资金流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另外,企业在进行借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做到合理负债经营,对于即期债务和利息应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差,不能按期偿债,则潜在的财务风险就会变成实际的资金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4)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企业的财务决策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当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应根据运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动态变化曲线,评估筹资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以降低决策失误。

(5)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必须时刻具备财务风险意识,熟悉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各个关键控制点,强化财务风险理念。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监测、评估、预警和决策。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统计和预测,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变方案;通过预警,可以根据当前系统运作情况以及专业知识规则,提示风险信息;根据不同的警报水平,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包括控制政策、控制程序及控制环节等,提高金融服务企业运营的安全性。

3、强化上游客户体系建设

(1)持续强化银企关系,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

任何银行扩展业务皆需增加存款,企业在资金充裕时增加存款,可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加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改善财务状况,并实事求是地向银行通报经营情况,如实提供财务资料,

合理接受银行监督,给银行留下好印象。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一定要努力争取,一旦贷款成功,要按时还息,把握企业资产盈利率、负债率及信用偿还率等指标,提高自觉还贷意识,奠定企业的信用基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使银行真正感觉到企业经营目标明确,运营管理科学规范、信用等级趋向性良好,可以放心贷款。

(2)合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

金融服务企业不仅要防止资金链断裂,保证日常运营,还应增加融资渠道。金融服务企业的融资对象除了银行,还有民间金融组织、创业基金等,可以通过租赁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及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运营多角度筹措资金。另外,金融服务企业还应加强投资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持续跟踪、分析投资项目,及时处理闲置和亏损资金,清理贬值和不良资产,回收滞留资金,避免不当投资及扩张。

4、强化下游客户体系建设

金融服务企业应以专人专岗建立起针对下游客户的资料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动态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商务回报评价和财务信用评价同步并行的双线模式对客户进行定期评级管理。该客户动态评级和跟踪管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若双线评价结果相冲突,则执行以财务信用评价结果为主导的财务风险防控优先模式。

(二)硬件措施

1、强化电脑系统软件的建设和应用

随着电脑科技进步,金融服务企业均已普遍应用了fm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而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更进一步地应用crm客户管理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把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硬件手段加以固化,提升管理的客观化水平,降低管理的主观性成分。在此条件下,应在系统软件中,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不同端口环节设定财务风险数据的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报警则按事先的程序设定,进行纵向向上和横向相关式地节点式提交,使管理层和独立监控人员得以及时、实时地知晓风险状况,并进行后续决策处理。

2、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运营风险分析

随着管理科学的进步,金融服务企业亦应在日常运营中引入和利用好科学管理工具,定期进行运营风险的有效分析。例如,可以对整个企业进行麦肯锡swot对持矩阵分析,定性评估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方向;可以针对客户群或经营项目群,灵活设定纵向和横向数据体系,进行变种的bcg波士顿矩阵定量分析,在效益和风险的不同象限结果中进行决策取舍。而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执行过程,在整体层面和局部环节中,均应普遍贯彻pdca戴明环管控体系,以做到风险控制过程查无遗漏的循环及闭环控制。

三、结束语

在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市场动态的了解,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扩大企业筹资来源,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资金有效利用率,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孔晔.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

[2]刘娜,曹瑜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第8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应收账款质押;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的担保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积压而造成的流动资金沉淀与流失问题。对应收账款余额日趋增加的中小企业而言,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已成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应收账款资产的特殊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加之融资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等,众因素导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进展缓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构建中小企业征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提升企业信用价值,完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机制,降低融资机构信贷风险及信贷成本,改善融资机构信贷结构,提高融资机构信贷效益,是促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分析

我国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企业基本征信体系。作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价标准,现行的征信体系有利于大企业的信用评级与融资。对实物性资产匮乏、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信用管理滞后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征信环境现状难以满足应收账款质押风险控制要求。

(一)信用意识薄弱,缺乏信用价值观念

市场经济实质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信用意识不仅体现在交易付款方面,还体现在诚信经营、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许多企业的信用意识依然非常淡薄,“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合同违约、偷税漏税、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失信的经济成本及社会成本依然偏低,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用价值观念,信用意识滞后,信用管理粗放。作为企业融资重要依据的信用信息,在披露方式上,缺乏必要的业务流程及制度规范;在披露内容上,缺乏专门的信用分析评价报告及信用评价标准;在信息披露质量方面,未能满足信息全面性、及时性及可靠性要求。

(二)缺乏专业而全面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征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落后于西方等发达国家,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欧美日等征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征信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征信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包括征信数据的采集、存储、核实、处理、加工、传播及使用,征信的全流程均做到有法可依。以美国为例,涉及征信管理的相关法律有16项,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信用卡发行及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账法等,各项征信法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我国尽管也出台了一些与征信关联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企业破产法》、《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但在法规体系及法规条文方面,缺乏与征信行为直接关联的内容条款,致使在征信数据采集、信息披露、开放与使用等方面无法可依,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与制衡。征信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呈倍增效应,成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展的法律瓶颈。

(三)企业征信平台建设的一体化程度低

我国已于2006年建成了由政府主导,全国联网,统一管理的企业基础信用信息中央数据库,即企业征信系统。覆盖各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逐步解决了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防范及控制融资风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如何处理好中央数据库与地方、行业关系,区别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征信管理等方面仍困难重重。地方政府及各级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建设独立的、非共享的地方性征信平台,形成了许多的“信息孤岛”。各行业内部组建的征信数据库,缺乏不同行业信用信息的联动和共享。征信平台的多头建设,导致多个征信机构对同一主体进行重复的信息采集及信用评级,使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尤其在中小企业征信管理方面,缺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经营特点的征信标准与评价办法,导致中小企业征信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难以对中小企业信用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征信体系发展滞后使应收账款质押管理决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大。

(四)企业征信平台建设水平低、管理滞后

通过征信平台对企业守信经营及个人诚信行为进行全面、连续、及时、真实的记录,并进行信用考核和信用评级,是征信平台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征信平台基础数据库涵盖能力及辐射能力不足,系统缺乏兼容性,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处理水平低,平台运行效率差。尤其在企业征信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协调方面,未能实现资源叠加效应。在征信信息管理方面,企业虚报财务数据、征信信息更新不及时、信用记录不够全面、信息智能化水平低、查询功能服务不健全、信息录入及归类统计不完整等多方因素,直接影响到征信数据的质量,增加了应收账款质押风险评估难度。

(五)企业征信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低

根据西方等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经验,由于征信中介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属性,可实现对企业信用进行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评级,具备较强的公允性及权威性。因此,征信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已成为各国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征信机构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和行业设立两种方式。前者包括了由政府主导的,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信贷征信系统,负责信贷记录及根据信贷记录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此外,政府主导的征信机构还包括以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及主管机关等行政部门为主体的征信系统。后者主要是指以行业为主导的社会化的信用中介组织。由于我国信用中介机构规模小、征信业务流程不规范、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监管力度不足、竞争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行业自律机制等因素,导致征信中介企业发展滞后,征信产品及服务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培育专业化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提升征信管理水平,加快征信行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应成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内容。

(六)政府在征信建设中的错位与缺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主要承担市场调控与市场监管的职责,并通过健全的征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全社会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严格监督信用履行情况,确保征信的可靠性和开放性。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政府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错位与缺位现象。如政府直接从事征信活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加之在中小企业征信管理方面,由于政出多门,政策多变,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为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甚至纵容地方企业的失信行为,通过破产、重组或转制逃避债务。征信监管不力,助长了失信的泛滥,增加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防范

优化信用环境,加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构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已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迫切要求。

(一)树立信用效益意识

增强信用经济意识,加快征信法制建设是构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基础前提。提高信用意识,应提升对信用经济的认识,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价值纳入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信用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快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征信管理条例》、《政府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征信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征信管理权属;确定征信企业的准入标准、运作方式及法律责任;确认征信数据的收集范围、征信对象,征信产品的传播路径、传播范围;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披露及使用等征信工作流程;明确融资各方在征信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征信机构及其业务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通过立法,保障征信企业公平、合理地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为征信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进行企业信用考评的依据,也是衡量企业及社会成员守信经营及诚信行为的标准。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利于统一信用评价和对比基准,使不同信用主体具有可比性,促进各级、各类征信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发挥数据整合的规模效应与质量优势。尤其是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征信建设的信用标准体系,发挥信用标准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对及时准确、全面系统了解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标准体系,应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信用基础标准,包括规范信用、信用信息、征信等与信用有关的信用数据元,形成对信用界定和信用规范的统一认识。二是信用技术标准,主要规范征信数据采集、加工、使用、披露过程中的技术以及安全环境,保障信用信息系统的联通与共享。三是信用产品标准,主要规范征信服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调查报告、信用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的格式、内容和质量等,提高信用服务水平。四是信用服务标准,主要规范开展信用服务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执业规范、技术标准、行为准则等,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合法经营、健康发展。五是信用管理标准,主要规范信用监管部门在资质审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的履职行为,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监管。

(三)搭建中小企业征信信息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征信数据库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信用中介机构根据征信法律法规要求,接受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通过政府免费提供的工商信息、纳税登记、信用记录、法院诉讼等信息,结合新闻媒体、公司财务资讯披露等方式,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测试模型,全面客观地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及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对融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可通过即时查询,随时了解自身信用状况。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模式是典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征信体系主要以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的第三方征信公司为主体,通过少数几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联合征信公司完成企业征信的评级工作,政府的职责是提供立法支持及对征信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欧洲模式突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性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信用数据,并通过立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建成一个标准统一、覆盖全国,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的涵盖企业和个人征信的中央征信数据库。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式的数据共享平台,为企业信用评级提供及时全面、客观可靠、功能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征信服务。

(四)优化征信系统功能与结构

从理论上讲,征信体系可以被视为实物抵押或担保之外的一种“信誉担保”。因此,征信体系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风险控制条件,帮助应收账款质押人通过信誉担保实现融资。就银行征信系统而言,银行间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征信独占而存在的“信息租金”现象,促进借款人为维护自身信用等级而守信履约,最终达到降低违约率的目的。

为完善银行及质押人的借贷契约机制,须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征信系统结构,完善其功能,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对现行的征信系统优化与完善包括:一是要保证征信系统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加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二是加大非银行信贷信息采集,满足金融机构和其他查询者的需求。三是优化系统功能,采用网络智能技术,增加明细清单、模糊查询功能及贷款卡年审功能,放宽征信查询权限,提高数据导入频率,简化信用评估异议处理程序。四是改进录入模板,增加自验和试算平衡功能,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五)完善企业失信惩罚机制

国际上对失信的惩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法律手段,失信企业须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二是实施道德制衡,通过将企业的失信行为公之于众,设立不良信用行为企业“黑名单”,增加失信企业信用成本。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采取立法和监管相结合,实行全国联网的失信惩戒制度,一旦企业或个人有不良信用行为发生,将招致严厉的惩处。失信行为结果不仅会使失信者短期利益受损,对其长期利益的伤害更是难以估量。失信的高成本,震慑了企业及个人的违约及失信行为,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我国失信惩罚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及个人的失信成本总体偏低,在“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曲扭效应下,诚信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失信却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守信经营。在立法环节,要提高惩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在执法环节,要切实解决行政执法软弱无力及以罚代管的问题。在信用道德建设方面,要增加失信者的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对失信者实行“四不”政策,即不开立新账户、不发放贷款、不提供结算和现金服务,运用征信网络平台建立企业及个人失信档案,完善失信者违约信息披露机制。对严重的失信犯罪行为,如破坏征信建设,篡改、窃取信用信息,贩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应通过刑事立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提高征信管理社会化水平

解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题,关键是要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和信用不足两方面的难题。扶持专业化征信机构发展,提高征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应成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和信用不足的重要手段。

在扶持征信机构的发展措施方面,一是可以借鉴吸收国外经验,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引进外资征信机构,学习消化国外征信企业的先进经验,形成市场良性竞争机制,实行征信服务的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强征信市场监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征信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征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三是确保征信机构以合法方式及时取得全面、系统、连续、客观的企业基础征信数据,保障征信企业的有效有序运行。四是征信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征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五是加强征信服务特色建设。尤其在信用评级、人才培养、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指导等方面,各征信机构应结合自身特点,为融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个。

(七)健全多元化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均有较完整的企业信用登记制度,并实现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数据联网与共享。金融机构信用系统对融资企业按时还贷,防范信贷风险起到较好的监控作用。但仅仅依靠银行单方面的监管,还不足以防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系统性风险。应建立由征信专业机构主导,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参与,多方协同的企业信用监管及评级组织,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实行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融资企业的信用评级确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授信额度及信用政策。

【参考文献】

[1] 陈晶.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界,2006(4):27-28.

第9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6-0114-05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融资租赁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型服务产业之一,也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工具。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年,但一直没能进入国民经济的主干地位。在国家大力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建立完整的融资体系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业正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热点但在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的河南省发展步伐却相当的缓慢,除了几家企业在维持小规模的一般性租赁经营业务之外,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本土企业,这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极不相称。基于经济发展强势和融资租赁业的弱势所呈现的不协调性,探讨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融资租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潮流,在短短的50多年时间里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一)国际融资租赁业的产生与发展

1.美国是现代融资租赁的发源地。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现更名为美国国际咨询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从20世纪50年代起,融资租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租赁业务不断发展创新,租赁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租赁业务量在世界租赁业务总量中的比例最高,近年来,其租赁渗透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融资租赁市场处于较成熟阶段。

2.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租赁业发展国。日本的融资租赁业诞生于1963年,从“日本租赁株式会社”成立起。融资租赁在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旺盛,融资租赁作为筹措设备的融资手段,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需求,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门行业加人租赁业界,融资租赁的投融资双重职能被更多的企业看好,专业化租赁市场连续问世,租赁业以平均23%的年增长率增长,以银行为首,批发零售、制造业、运输、通讯、电力等各种企业都参与了租赁业。其繁荣发展一直持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欧洲是世界上第三大租赁市场。1960年,英国的第一家租赁公司一英美合资的商业租赁公司正式成立,接着英国的很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开办租赁业务;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成立了设备租赁协会,把那些经营租赁贸易的各类融资机构和商业附属机构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法国于1961年从美国接触了设备租赁的概念,1962年成立了第一家租赁公司。在法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自有资金不足和自筹资金能力降低的困难,设备投资需求却日益增长,所以这种以缓解中长期信贷困难的融资方式在法国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法国经济的萧条,也未能阻挡租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其租赁渗透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4.亚洲其他国家的租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迅速的发展,韩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进融资租赁的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时期是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投资需求旺盛。为了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和引进外资,韩国开始对现代融资租赁业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融资租赁业因此获得快速发展。韩国租赁业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利用融资租赁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融资租赁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方式从市场经济国家引入的。1979年,中国国家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将融资租赁方式推荐给民航总局,这标志着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开始了其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进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同步发展,其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80-1986年,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家租赁公司陆续成立,先后领取金融牌照。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金融租赁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注册资本金很低,并且脱离主业,租赁资产比例偏低,为日后的经营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1987-1996年,迅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公司不断成立,存款余额和业务总量急剧扩张。总资产近140亿元人民币,但全部公司注册资本金总计只有6亿多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业务的急剧扩张忽略了政策环境因素,在法律、税收、监管和财会准则没有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发展,特别是1994年和1995年的两年时间又成立了5家金融租赁公司,全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3.1997-2000年,风险全面爆发。业务的急剧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另外,各公司短期拆借的资金占很大比重,存款的期限与租赁项目的周期严重脱节,造成资金管理的困难,金融租赁公司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1997年后全行业陷入困境,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和武汉租赁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相继倒闭,中国华阳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在2000年也宣布破产清算。

4.2001-2006年,制度建设基本完善。由于租赁的四大支柱――法律、会计准则、监管和税收的制度建设基本完善,使得各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有了依据,各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有序,我国的金融租赁行业不断成熟并开始走向规范。2002年下半年以后创新租赁业务不断涌现,各公司资本充足率达到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租赁资金回收率高,融资租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5.2007-2009年,融资租赁业振兴。在这一阶段,我国融资租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2007年我国融资租赁业业务量和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3.3%、55.6%和12.8%;2008年全国70家正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达1550亿元;2009年我国各类融资租赁企业已有13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3000多亿元。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委员会提出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使中国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到2011年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000亿元。

(三)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状况

河南省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

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193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了GDP的连续增长,且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在中原六省的比较中,2009年河南省GDP总量居第二位,而租赁与商品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却是倒数第二位,租赁业规模远远跟不上本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租赁渗透率和租赁贡献率上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河南省本土尚未有一家能够提供巨额融资租赁的金融租赁公司,与河南省发展区域金融产业以及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的目标存在巨大偏差。这一方面在于市场对于租赁业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租赁业在河南省的发展存在巨大的障碍。2008年河南省21.2亿元的租赁和商品服务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中,83%的资金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本应是租赁业最大资金来源渠道的银行信贷只提供了3%的资金,而外资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为零,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河南省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与发达国家高达30%的租赁渗透率相比,我国的租赁渗透率只有3%-4%,河南省2008年的租赁渗透率只有0.88%,并且在2004-2008年间基本上是逐年下降,这与全国不断上升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估算,如果河南省的租赁渗透率达到3%,这与2008年21.2亿元人民币的业务规模相比意味着河南省融资租赁业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样,河南省租赁贡献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河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租赁贡献率分别为0.12%和0.42%,如果达到全国目前0.42%的平均水平,按照河南省“十一五”规划,2010年河南省的GDP总量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租赁业有420亿元人民币的业务规模,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三、成功经验借鉴及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的模式设计

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应该统筹规划,结合区域实际,借鉴先进经验,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实现河南省融资租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效应。

(一)“浙租”和“上租”模式的扫描借鉴

1.“浙租”模式概述

浙江省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主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资本5.16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在促进投资、加速技术进步、涵养税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金融租赁发展之路,得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业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浙租模式”。华融租赁目前的主营业务为融资租赁业务,具体分为直租和售后回租两种模式,租赁物主要是机器设备。由于受进口、信用证、海关监管、税收等因素制约,售后回租模式的比重较大。依托中国华融在全国设置的30家办事处和2家营业部,华融租赁组建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公司组织结构方面,华融公司以《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为基础,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战略、风险管理、薪酬与考核三个工作委员会,在公司内设项目审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审查三个专门委员会。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和业务经营等方面相互独立。

2.上海模式概述

上海现代融资租赁公司的典型上海圆通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金海岸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租赁公司),为原国家内贸局、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国家级租赁试点及租赁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由一个全国最大的租赁中心市场和汽车、房产等多家专业租赁公司组成,并且创新性地建立了金海岸中国租赁网,网站具有自由交易、专业交易和交易三大系统,实现信息、分类检索、在线支付、连锁配送和信用评价等五大功能。圆通租赁的特色在于租赁模式的创新:

(1)东资西调的模式。圆通租赁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将西部一批负债率偏高,无法向银行融资,但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现金流和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当地银行或担保公司愿意为其提供租金履约保函)与上海银行和制造厂商成功对接,实现了西部企业一西部银行一融资租赁公司一东部银行一东部制造商之间的超大价值链对接,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合一,达到多方共赢。

(2)中小企业按揭式租赁。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由财政局下属的担保公司为在上海注册的中小企业租赁提供85%―90%的低成本、政策性的担保协议。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中小企业免担保,免抵押,进入门槛最低(仅需要20%的保证金)融资的方式,也是政府、银行、企业联手,担保、金融、租赁联动的创新性租赁模式。

(3)理财租赁模式。圆通租赁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和金融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速现金流动、改善财务报表、均衡税收等理财的需求,利用融资租赁的售后回租等功能提供解决方案,把发达国家非常流行的理财租赁引进到国内。

(4)促销租赁模式。目前大型设备、交通工具一次性买断的交易需求将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飞机、工程机械等大宗设备的融资租赁将成为营销革命的必然趋势。圆通租赁公司目前正与国内外部分大型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厂商租赁模式,致力于走制造厂商一租赁公司一承租企业多方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道路。

(二)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的模式设计

1.公司的发展模式设想

以河南市场为基本依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建议由河南省政府牵头,通过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形式注入资本,联合当地金融机构、制造厂商或各种类型的财务咨询、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外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成立。采用独立机构的发展类型,这种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同于银行类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租赁公司,不附属于提供资金的银行,也不附属于提供设备的制造厂商和承租客户,是服务于银行、厂商和客户的独立负债、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平台。

公司的目标定位: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旨在服务河南省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解决河南省大型设备制造商产品销售难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改变制造企业产品营销模式,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业务发展初期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解决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业务拓展上,利用河南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加强与当地设备制造厂商的合作,发展与生产厂商合作的租赁机制,并利用厂商已有的客户群和业务往来拓展融资租赁市场。

2.公司的组织架构

(1)成立“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下面,引进职业经理人,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审查委员会。风

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对公司业务的运行和拓展以及日常管理事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出示各类风险控制意见,处理突发风险,维持公司的稳健运作。项目审查委员会对公司各种创新型业务进行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把握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经营班子,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审查委员会的合作与互相制衡,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2)构建系统性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是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是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其次,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设置风险控制委员会,专门对公司日常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保障公司的稳定运行。再次,对公司所可能面对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在风险控制委员会下面设立战略风险管理处、财务风险管理处、经营风险管理处三个部门,各司其职。最后,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反映四个环节,三个风险管理处在日常工作中要依据这四个流程,有效控制公司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处理出现的风险。

3.公司的发展计划

第一步: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为基础,联合河南省区域商业银行、大型制造厂商等机构共同出资成立。

第二步:在前期政府推动下打造出区域融资租赁特色,激发国内外投资者兴趣,拓宽股东结构,引进外资、民间资本、战略投资者。

第三步:进一步完善公司结构,拓展公司业务,加大河南省金融租赁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布局。做大做强,争取成为商务部的试点企业。

第四步:迈向资本市场融资,努力让企业成为符合上市企业的要求,通过在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补充企业资金。

四、河南省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发展融资租赁业,在宏观层次上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微观层面要有良好的运行模式,才能保障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宏观环境营造

1.政府政策的支持。要推动融资租赁的发展,地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政策对其进行鼓励。一是税收优惠,通过减免税,使得承租企业从租赁方式中得到的好处大于通过贷款买设备的好处。二是融资优惠,包括低息贷款、政府融资。如果租赁对象为新技术、新设备,政府对租赁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如果租赁公司的业务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要求,政府可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资金,减少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三是设立信用保险,即当承租人无法交付租金时,由政府开办的保险公司向租赁公司赔偿一定比例的租金,以分担风险和损失。四是价格补贴,政府对承租人进行补贴,以降低企业在租赁高科技设备时的费用。

2.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组建区域性的行业的自律组织融资租赁业协会,逐渐将政府的一些管理职能转移给租赁协会,发挥其行业协调和规范的作用,对融资租赁业进行间接监管,不仅可以对政府监管进行有效的补充,弥补政府监管失灵的部分,而且可以以其民间组织身份和行业引导者的角色,协调各租赁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限制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行业规范运作。同时出台行业标准等文件,对租赁法律法规不足部分进行有效补充,减少行业内部的冲突和保障融资租赁企业的合法权益。

3.市场舆论的支持。要加大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引起社会对融资租赁业的关注,改变人们传统的“所有权”偏爱观念。一方面要针对企业扩大宣传,帮助企业更新观念,重视设备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另一方面利用时机向政府有关部门介绍融资租赁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和体制上的制约。

4.建立二手设备交易市场。融资租赁交易中的租赁后续市场充当着融资租赁最后“保险阀”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融资租赁企业的潜在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的实现。二手租赁设备市场的建立为租赁设备提供了合理合法的退出渠道,对于租赁双方都非常有益。有了二手租赁设备市场作为有效的退出渠道,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敢于通过融资租赁来融资,有更多的资本也敢于投入到融资租赁交易当中来,二手租赁设备市场就会活跃,带动租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融资租赁业良性循环发展。

(二)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微观因子构建

1.企业业务的创新

融资租赁业务可以延伸到许多领域。从形式上看融资租赁业务有直接购买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赁、杠杠租赁、风险租赁等;从租赁标的看可以有生产设备、医疗设备、通信设备、运输设备、房地产等;从是否跨越国境看,有国内租赁、出口租赁和进口租赁。只有大力开拓这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多元化创新业务,才能满足承租人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为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经营注入活力。

2.企业风险的控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公司的业务和公司内部的管理,要按照企业的现实运作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外部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业务风险控制上面,第一,要全面建立租赁担保制度,重点是审查担保人的实力和资格,减少信用担保,增加抵押担保。第二,健全租赁业务程序,在租前与有关当事人配合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防范风险发生。在租后加强对承租人的监督,将违约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三,建立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第四,分散风险、建立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等当事人的利益共同体,互相关心、互相制约,改变以往租赁公司独自承担租赁风险的被动局面。另外,可以考虑建立租金保险制度,在承租人违约时由保险公司赔偿以减少损失。

在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上,首先要建立约束有力、行为规范、业务精良的经营组织架构。健全“三会”制约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需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确保公司决策科学、经营稳健、风险控制。租赁风险的控制首要的是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因此招聘人员最好是懂金融、精财务、明法律、守纪律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公司项目投资应本着效率与安全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申报一初评一复审一审批一归档的程序和审贷分离原则进行,并实行集体决策;为保证项目前期资料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前期工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运行管理采取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以达到奖惩严明和便于监控的目的。

3.融资渠道的拓宽

(1)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发行金融租赁债券。通过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发行金融租赁债券,吸引保险、社保等各种市场机构的资金,解决租赁公司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民航、铁路、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方财政和国有资本的投入。

(2)大力促进银租合作。银行要保证一个合理的信贷资产结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就不能过多地从事长期信贷业务;企业要追求股东回报和资产负债比率的合理性,避免设备的陈旧风险,同时又想要有一种在资产负债表表内不反映,表外披露的融资方式。因此采用银租合作模式,不仅银行扩大了投资渠道、改良了资产结构,承租企业也获得便利,让融资租赁业成为拉动银行和社会投资的重要渠道。

(3)政府引导,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在当前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由于企业条件不足、入市条件苛刻等因素难以获得,民间投资成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普遍的做法是,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另加一系列优惠政策f其中最有特点的政策就是投资抵免所得税),从而为融资租赁公司开辟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4.人才队伍的培养

融资租赁业作为一个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服务行业,需要知识和高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河南省应当充分依托拥有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文优势,鼓励开设融资租赁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在职培训和教育的力度,进行融资租赁高级管理人才的储备。一是在人才配置方面,要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平衡,使专业水平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二是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准则,实行竞争上岗,达到人尽其才;三是在人才的激励方面,创造有利于发挥个人潜质、潜能和潜力的环境,建立起一整套调动每个职工积极性的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振声,国外金融租赁业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t,(2).

[2]欧阳卫民,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与出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徐俞青,浅析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前景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4,(1).

[4]屈延凯,金融租赁公司发展问题研究报告[R].200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