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初级班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6 16:44: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初级班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初级班培训

第1篇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各地陆续展开,通过对开展情况的分析,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和其本人对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此当成任务来应付,而且教育的内容“一刀切”,使会计人员对培训的内容产生质疑。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会计人员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记账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变、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核算相结合的结算方式转化。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会计工作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有很多,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要加强学习,坚持方向,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2)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了解风险与效益对等的根本法则,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有赖于国民教育和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3)架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位会计人员都应具备高素质和一定的技术知识、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4)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现状的要求

目前,我国拥有1200多万会计人员,知识和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业务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4. 继续教育是公民终身教育的一种类型

目前,国家对国民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会计人员强调实行继续教育,使之能跟上时展的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从业人员多、服务单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质就是会计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的一种体现。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1、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一些单位负责人对职工请假参加继续教育不理解,认为会计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能力如何只要单位认可就好;会计人员也将继续教育当成是一种负担,既然培训与会计证年检挂钩,只好应付一下。这就违背了国家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的初衷。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不只单纯说教,要从根源上扭转企业和会计人员思想误区,真正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培训的内容不够灵活

从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际操作过程看,内容安排各有特点。有些地方搞统一,事先安排好一个主题,初级人员和高级人员一同参加培训。而有些地方则会将会计人员分为初级和中高级两种,初级班内容简单,中高级班内容难些。这两种做法都有缺陷,如果“一刀切”,会使初级人员不明白,而中高级人员又觉得内容太简单,最终使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认为这不过是在走过场;如果仅按会计人员的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忽视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差异,特别是企业与预算会计的差异,同样令相关人员怀疑学习的作用。

因此,应在继续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加以重视,充分考虑到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安排多种培训内容,使每位学习者都从中受益,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每年的培训时间太短,初级会计人员培训时间仅为72小时,还包括自学时间,这就容易令学习趋于形式。除应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外,还应加强对自学方面的管理,提出学习的主题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检验。

4、培训主体形式单一

各级财政机关负责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使继续教育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所在地的会计人员只能在一个地方接受教育,这就使一些缺乏培训认识的个人产生误解,认为这种教育只是有关单位或机构创收的渠道。今后应强调培训主体的多样性,增加竞争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消除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不正常理解。

5、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第2篇

1930年4月,成舍我离开北京,赴欧美考察学术文化和新闻事业。这次考察坚定了他“把新闻教育纳入新闻事业体系之中,培养和选拔忠实于自己报业的业务骨干,使事业后继有人”②的信念。1933年,“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创立。这标志着成先生的新闻教育实践正式开始,学校开办几年后,由于战争教学被迫中断,1942年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在桂林恢复。1952年成舍我去台湾,并在那里创办了“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发展至今成为现在的“世新大学”。

成舍我先生的新闻教育理念产生于党派斗争纷繁复杂的上世纪前半叶,对抗强大的政治压力是现实的选择。于是,成舍我先生开办新闻学校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新闻人才,报道百姓欲知急知的事件,并通过干预政府行为达到最终目的,即“问政”。然而,作为民营报业经营管理者,“赢利”是成先生的必然选择,是他区别于“政治家”型报人的显著特点,也是他开办新闻学校的又一考虑。可以说“问政”和“赢利”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成舍我的新闻教育事业之中,并由此引起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培养“报业大师”还是“能工巧匠”?

在北平创办新闻专科学校时,成舍我将“德智兼修,手脑并用”悬为校训,要求学生成为“用脑的新闻记者和用手的排字工人”。在课程设置和教员安排上,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可谓不遗余力。例如,1933年新专第一届初级职业班开办,学生上午学习国文、英语、数学、报业常识、自然常识,下午实习技术课;1935年7月,新专招收高级班学生,学生需要学习报业管理、报业会计、报业经营、印刷机械以及编采学科;学校教员由张友渔、萨空了等著名报人担任,成舍我则亲自上阵出任校长,负责整个学校的运作规划。

上述事例无一不体现着成先生的新闻教育目标,即培养掌握尽可能多的报业知识技能的新闻职业人员,让所有经过新专培训的学生能够高效地效力于报馆。这种开发“全才”的思想是当时的报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成先生开办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型报纸,报社人力财力资源不敌中央大报,而对信息量和发行量的要求又不低于大报,因此技艺全面的新闻从业者有“以一当十”的效率优势。创办新闻学校正好具备为报社输送业务“全才”的功能,因此,批量培养能够“拿来就用”的新闻人才成为新专的办学宗旨。

成舍我先生办学的又一个原因是记者“新闻道德素养缺乏”③。为此,他在招生简章别要求“无不良嗜好、能吃苦耐劳、无纨绔习气”④,并从不固执己见,对学生的批评与指责从善如流。然而,成先生个人对新闻从业者高尚道德的诉求,以及他在学校“民主化”的言行,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进行“新闻道德素养”的培养。因为无不良习气的学生从小品行端正,经职业包装就能成为“高道德素质”的记者,而“民主化”示范是在培训学生的发问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对抗强权政府。至于人文关怀、充满社会责任感这些成先生本身具有的优秀道德品质,并未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得到大力倡导和灌输。实务和实习课过于充实,挤占了道德培养的时间,也淡化了新闻道德的重要性。

二、提供专业的“新闻人”还是廉价的“新闻工”?

世界新闻专业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习,无论初级班、高级班,还是夜班的学生,在求学阶段一律要实习很长时间,由于实习过于紧张,学生的课外活动总是特别少。

新专学生最初只负责《世界画报》的排版、印刷,后来日报的生活版、大众公仆版、周刊都由学生排版校对、组成版、送到报社、印刷。1934年1月,成舍我因日报的需要,定向招生,在新专开办无线电特班,毕业后全部为日报留用。从1935年开始,晚报甚至组成版送到学校印刷、发售。⑤

从表面来看,新专的确是无偿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甚至还解决了一些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免费私立学校。可就实际而言,这些学生都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负责打理报馆的零散事务,一天中有半天用来学习,另外半天为成舍我先生的报馆工作,而且工作量往往很大。事实上,“学生给报社节约的开支和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支出”。⑥

即便在当下来看,勤工俭学也是学生的美德,更无须说党派纷争经济凋敝的上世纪30年代,半工半读是学生们体现自我能力的很好选择。作为新闻教育的提供者,成舍我先生让学生服务于报馆,不仅能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使其自给自足,还可以寓教学于工作,因为新闻事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成先生没有将这样的理由写于招生简章,更是从未将它作为推广新闻专科学校的宣传语,而是一再鼓舞和告诫学生“秀才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用政治性的宣言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却回避和淡化作为劳动者的学生获取报酬的合理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成舍我先生学校里的学生也是报馆里效力多而待遇薄的廉价新闻从业者。单从这个方面来说,大谈新闻教育的成舍我先生和那些榨取工人廉价劳动力的资本家又有何异?

三、为公众造福还是为个人牟利?

尽管当时激烈的报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但成舍我灵感丰富,各种五花八门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比如,在他的报业生涯中,“广告运用”、宣传“轰动性效应事件”、“打笔墨官司”、“降价批发”⑦等均是他力克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除此之外,在1926年,成先生还借办学校之名进行了一次发行竞争。

1926年10月4日,《世界日报》登载《(世界日报)附设报童工读学校章程》和募捐启事,以此对抗“报霸”操纵零售通路的行为。该项目意图收容北京报童,计划在全市分点办20个这样的学校,每校设有两个班,每班定额60人,两班交替在上午学习,下午工作。这所学校如果办成,约可收2400人。而所谓的工作也就是卖报,上午有1200名报童出动卖日报,下午也有1200人卖晚报,形成一股强大的推销力量。⑧

从培养人数上看,1933年开办的新闻专科学校招生数量并不多。第一届甚至只正式录取了40名学生,而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400人。1935年招生时,正式录取的初级班人数仍为40名,高级班人数只有32人。由此可见,新专的教育只面向众多渴望接受新闻教育者中的极少数,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教育是免费的。因此这在当时失业情况严重的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被看作成先生拯救社会的一次福音。

然而事实表明,福音更大程度上惠及了报社。成舍我先生曾说,“准备将来能在这个学校办个报纸”⑨,因此,其新闻专科学校招收的人数不多也不少,和报社需要的新闻工作者数量匹配。这种“自产自销”的学生培养方式在数量上达到了供需平衡,一则缓解了报馆人才奇缺的状况,在人力上也把优势资源集中到自己这边;二来也不会产生富余人员流向其他报馆,避免了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情形出现。与此同时,学校本身的人力和财力也得到最大限度地节省,因为那些对新闻事业充满理想,却不属于最优秀考生之列的孩子无法进入学校学习,学校不会为了圆他们的新闻梦,而投资让其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在新闻教育问题上,报社的市场竞争起到主导和制约作用,教育成了报业经营中的另一种竞争方式。培养“新闻熟练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企业运作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培养必要的新闻人才。秉承这样的办学目标,采取这样的办学方式,成舍我先生所办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社会,但更使他自己名利双收。

作为一位成功的民营报业经营者,成舍我先生能不止步于办报,以“兴学”为手段促进报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新闻教育的成长,其眼光和魄力是令人佩服的。然而成先生毕竟不是纯粹的教育家,他对政治和经济的考虑、对报纸生存与舆论引导的研究、对报社利益和报馆扩张的关注,多过对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的思索。这也使得他旗下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的运作和其他新闻教育实践和理想的新闻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磨合碰撞,更多地体现出一个私有的、本位的教育体系才具有的特点。这一点不容忽视,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服务于某一报馆或利益集团,也不应该仅仅为当下的利益需要服务。教育应当是公共资源,旨在培育“社会守望者”的新闻教育更是如此。

注释:

①成舍我:《舆论家的态度》,《时事新报》,1920年4月15日。

②③周靖波:《成舍我的业绩》,《报海生涯》,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④⑤⑨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86、88、91页。

⑥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6页。

⑦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0、91页。

⑧贺逸文、夏方雅、左笑鸿:《北平史稿》,《兴衰史》。

第3篇

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样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1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信息工具比较多,如计算机、互联网等,这些工具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相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作业中的失误,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因此,身处信息时代的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要灵活掌握计算机和信息软件等操作技术,并能在工作实践中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在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多方面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遇到突发问题能及时处理,减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信息素养还体现为能快捷地搜集并整合信息资源,深入挖掘信息数据,为工作提供便利。

1.2具备国际思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在内的对外活动越来越频繁,加上互联网的覆盖,推动了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也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面对新形势,会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局限于国内经济发展研究的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国际经济交流中,除了要了解国内会计行业的准则,还需要全面认识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将思维放到世界的高度和平台,更好地推动企业与国际社会接轨。因此,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国际思维,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1.3具有互联网思维

会计工作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后,人工作业量在不断减少,但这并不代表工作越来越简单,相反,会计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服务体系也越来越丰富,不同企业需求的会计层次和服务也不同。同时,会计人员面对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这是不同于传统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变革,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开放、服务、快捷的发展眼光去对待会计工作,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慕课、微课等得到了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引进,会计专业课程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和共享。同时,在线教育和同步课堂等不断出现,很多学校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专业立体分层教学模式,设置会计专业精英班,制定精准的个性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的发展时期,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和市场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市场的情况。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会计岗位涉及企业发展和运营多方面,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最终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

2.2教学管理中缺乏互联网和创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思维,新时期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能汲取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掌握互联网技术、在工作中能随机应变及时应对各种问题。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青年教师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兴趣,愿意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教师还是倾向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也缺乏创新,最终影响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2.3会计教学缺乏创新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会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当前会计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忽视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课也多是传统的单项会计实验,忽视了会计案例实验教学和电算化实验教学。此外,对实验资料的分析较为理想化,很多会计实验的操作性不强,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实验,缺乏真实感,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思路分析

多年来,为了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很多新方法和新手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会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有科学清晰的思路,重视思路的创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路进行了分析:

3.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会计专业化方向

市场调研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活动需要参考和研究的依据,尤其在当前,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一方面,要有会计专业人才细化的意识。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状态,这为会计人才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给专业会计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时机,财会类专业也成为热门的专业,专业需求占比较高;另一方面,现阶段的会计专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很少愿意承担人才的培养工作,而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养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创新工作中,首先要有市场化的意识和思维。

3.2构建适应市场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影响下,要认识企业、社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根据会计专业岗位的职能要求和标准,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如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等教学模块,形成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社会和政府的带动下,形成工学结合、证书导向和模块教学的办学思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订切实可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3.3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管理思路创新上,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建设包括整体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论过程、教学实践等在内的会计教学体系,以就业岗位为目标,追求贴近岗位的课程模式,并根据行业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或者重组。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为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先进手段,可以积极应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在完善硬件设备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实训实验课程的质量,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中,除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诚信意识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管理创新具体路径探讨

在创新思维思路的指导下,要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的综合水平,需要结合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专业人才的质量。

4.1积极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对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来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要确保教学效果,就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性强、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会计专业精英班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外,最好还要有在企业或是校外工作的经验,能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对会计专业的要求,并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会计专业精英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是面对当前海量的信息资料,仍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理念,重视学生能力的突破,为学生专业技能和未来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做好指引。

4.2制订高职院校会计精英人才方案

首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会计人才的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等方面,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或参观,多方位了解会计岗位的标准和需求。其次是积极搭建学校家庭联合教育的平台,整合家长资源,重视高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积极采纳家长在人才建设培养方面的建议,营造出企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人才教育模式。再次,要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了解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不同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3做好会计专业教学分层管理

首先是在教师的安排上,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学校要安排不同的教师教学和管理。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因学而定,因材施教,精英班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加大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经济等相关配套课程的学习,在满足学生当前阶段学习和考证需要的同时,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再次是课外管理的分层。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来讲,要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或者会计专业技能比赛,增设会计专业的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知识和技能竞赛提升学习质量,增强专业技术水平。最后是考核评定方式的分层。会计专业的学习因教学内容等不同,因此考核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精英班会计学生的考核,在考试的内容和难度上,都要适当高于初级班学生,除了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之外,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4.4创新会计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管理

会计实验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措施探讨中,首先,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实验资料,对实验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重视训练学生的写、算、做等基本能力。教师在进行讲解和示范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学以致用。再次,要重视计算机等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仿真教学,不断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让精英班会计学生能快速、规范地掌握会计各项业务操作技能,提升技能训练的效果。

4.5开设CMA精英班项目,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都积极重视对会计岗位的研究,国家也加大了对会计管理教育的投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开展与会计实训平台的合作,共同开展CMA精英班项目,推动我国人才的国际化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精英班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之后,参加CMA两门证书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精英班结业证书。学校要重视与实训平台的合作,及时捕捉把握国际国内会计行业的动态,学校和实训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方案,并就具体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建设等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究。

第4篇

一、前提: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主业

(一)中小学缺了班主任行不行?

――班主任在现行学校管理格局中不可或缺

通知

各班班主任:

请速将各班的作业本费收齐,于本周五放学前交到财务室,另外,还需将缴费学生的花名册整理成EXCEL表格形式,发送到财务室的公用邮箱中。

财务室

2009年6月26日

这是一则财务室下发给班主任的收费通知。很显然,这则通知是由学校的会计起草并以财务室的名义下发的。每一个学期,班主任接到的来自财务室的通知不止这一个,还有作业本的费用收缴、学生的收支结算等。同事之间互相支持本无可厚非,可这样的通知是以上级要求下级的口吻来行文的,意味着会计成了班主任的“上司”。会计不是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一样是普通职员,会计怎么能以管理者的身份给班主任下通知?这在常理上讲不通,却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中成为常态。那么,这种不合理为什么又合理呢?

尽管现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都在尝试走班制,但教学班和行政班同时存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班级仍是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当前,国内中小学仍然普遍实行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这一管理体制根本无法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群体,于是,在这种条块化的管理格局中,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一岗多职”的岗位:对每一个职能科室都能直接负责,还能直接和班级、小群体学生、个体学生产生直接的联系。在这种现实要求下,班主任就被推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哪一个科室都能管理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科层制管理格局下班主任工作状态的典型写照。班主任要对学校的每一个职能科室负责,哪个科室的“神经”动一动,班主任都要抖一抖。在这样的管理格局中,如果去掉“班主任”这一轴心,很多科室的工作落实将找不到良好的着力点。尤其是,班主任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教育部的《中国教育年鉴2008》中的《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显示,2007年,全国小学(含附设的学前班)、初中、特教学校、工读学校的班级数共4124539个,相应的有4124539名班主任。而当年的小学、初中、特教学校、工读学校的专任教师(不含职工)数量为9126429人。担任班主任的专任教师占到总数的45.19%。既然在当前的学校管理格局中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数量庞大,那么,班主任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就和教学、学校管理一样水到渠成地成了主业,

(二)谁都可以做班主任吗?――班主任是有任职资格要求的

晨会时班主任在讲桌上放了一盆珍珠蕨。讲桌上多了这么个“东西”后,教室里便发生了有趣的故事……

“谁把花放到这里来了,不知道上数学课需用的教具多嘛!讲桌上放花,教具放哪里!李辰,是不是你这个班长干的好事,赶紧把花拿走!”数学老师的抱怨声很大,

“珍珠蕨是挺有生机的,遗憾的是它只长叶不开花!谁去选的?眼光不怎么样!”穿着时髦的英语老师总喜好对班级文化建设指点一二。

“这里多这么一盆花草,整个讲桌就有诗意了。‘无边光景一时新’――多好啊――这样的教室才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场所,”文雅气息扑面而来的时候,语文老师也就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

实际上,班主任放这盆珍珠蕨的目的与任课教师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为了美化一下讲桌,我放了这盆珍珠蕨。讲桌上放绿草,是为了避免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是初中生了,我想大家也不喜欢满教室都是艳丽的花朵吧。尤其是,我感觉初中时期的你们,就像这朴实无华的珍珠蕨,尽管思想上仍有些幼稚,也有一些缺点,乍看起来不起眼,有些同学甚至让人看着‘不顺眼’,但你们的生命芬芳迟早会打动周围的人的,因此,珍珠蕨应该在教室里陪伴你们!”

这些文字节选自一位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在各位任课教师的眼中,这盆珍珠蕨的存在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它。这盆珍珠蕨的真正价值便被各位任课教师漠视或误读了。学生就像这珍珠蕨,在不同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教育对待是不一样的。由于肩负着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任务,任课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站在学科教学的立场看待学生的成长表现,班主任相对而言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成长,从培养人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学生,发现并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生命价值。

班主任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是履行工作职责吗?不是的,班主任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独特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由此看来,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班主任。教师只有在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后,具备了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取得了任职资格才能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任职资格有了特殊要求,就意味着这一岗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了。因此,班主任工作也就成了主业。

(三)班主任到底是千什么的?――班主任在发挥独特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这些文字节选自教育部2009年8月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这是教育部在以往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任务提出的更详尽的要求。这些文字表明:与一般的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

的工作职责要独特得多,工作任务要丰富得多。由于班主任履行着特殊的社会角色,班主任工作具备的社会功能便不可替代,班主任工作自然是主业了。

二、问题:学校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支不到位:班主任工作的逻辑起点等基本问没有具体界定,导致主业落实的学术品性不高。

现在,不少论调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的要求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几乎是在意识上呼唤、实践中要求班主任应“无所不知”,最好“无所不能”,面对学生出现的成长偏差能“包打天下”。这样平行列出的专业素质,像心理咨询等素养连一些专职的社会工作者穷其一生的研究与实践也不一定完善,怎么能要求班主任在在岗的几年间具备?这样的表述不仅无益于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的确定,还是一种理性严重欠缺的理论误导。班主任的素质结构不能明确,那么,班主任能干得了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诠释不清,怎么体现班主任是专业技术人员?更遑论什么班主任工作是主业。

有的论调甚至开始探讨班主任在什么时候消失。有些学校曾经尝试取消班主任,这样的实践没有了下文,说明了什么?尽管班主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力量来替代它,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探讨怎么完善它?实践证明,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那么多专任教师在从事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却要置身冷漠、讽刺、挖苦、质疑的工作环境。在这样不正常的理论探讨中,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只能处处碰壁。

当前,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探讨更多的是策略、方法、手段等技术层面的描述,对逻辑起点、价值本体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少之又少。原点的问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探讨更上位的问题?那样做,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就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这三种倾向只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理论探讨欠缺的部分表现,却反映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尽管历经了近七十年的讨论,但蹒跚成长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探讨几乎没有留下学科建设的痕迹。从一开始,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就没有考虑学科建制的问题。唯一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在七十年的理论探讨中积累了可贵的学术资源。到目前为止,班主任工作的学科建制依然是零起点:没有全国范围的学术共同体;高等师范院校普遍不正式开设这一课程,研究这一问题的人更少;基层教育部门中几乎没有指导班主任工作开展的职能部门,更没有专职的研究人员;关于这一学科的研究生招生依然是停留在文件中。不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解决班主任工作的基本问题,班主任工作就没有学术品性可言,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自然理性不足,名不正言不顺。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教育部门有不作为的嫌疑,降低了主业落实的力度。

班主任工作是主业的政策落实,地方教育部门有不作为的嫌疑,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入门制度有专业欠缺,无法体现这一岗位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2月起建立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这只是宏观性地提出了班主任的任职资格取得要求,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去落实。现在,省一级教育部门在严格意义的班主任资格认定中普遍缺位,绝大多数地方是由市(县区)教育局组织。在经过几天的培训后,当地教育部门就发放资格证,这样的资格取得水准是不平衡的,有些市(县区)的实践甚至缺乏专业内涵,无助于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水准的真正提升,综上所述,地方教育部门到现在依然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资格取得制度,没有资格取得机制,一般教师很轻松地就能取得班主任的任职资格,班主任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无法体现。第二,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岗位归属没有确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第三章《职责与任务》中从五个方面对班主任的职责进行了界定,但到现在,鲜见有省、市、县(区)三级把这一精神细化到当地的班主任工作职责界定中的行为。由于没有中观层面的政策依据,中小学不容易具体地确定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工作职责不能准确界定,那么,班主任是干什么的?一个岗位是干什么的这样最基本的问题都弄不清楚,班主任工作是主业的落实犹如痴人说梦。

(三)社会支持不到位: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力量微弱,减缓了主业落实的速度。

目前,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确定,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力量微弱,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人员配备不一定能跟得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果学校真要减掉班主任一半的课时工作量,那么余下的课时工作量就要有别的教师来承担。广大学校尤其是普遍缺少师资的农村学校,一时到哪里寻找这些教师?教师的编制权又掌握在人事部门手中,教育部门、学校没有能力解决师资来源。因此,在广大学校,班主任仍要超负荷地开展工作,第二,班主任的岗位津贴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很长时间内,班主任的岗位津贴并不能反映班主任的工作价值,有人曾戏称其是“侮辱性报酬”。关于班主任的津贴现状的改变,不少教师寄希望于出台的新规定。2009年8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期盼中出台了。此“规定”要求,“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但是,地方执行的具体标准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或细致性的规定,而省市这两级目前也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那么县(区)这一级依据什么标准,怎样向班主任倾斜?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小学如果发放超课时补贴,不少地方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一般又不允许。尤其是,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发放,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并没有真正地全面铺开,目前地方各级出台的一些规定,大多是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每一项政策都有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要,单纯的政策解读是衍生不出新的具体规定的。因此,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班主任的津贴发放标准体现班主任的工作价值的落实恐怕不好操作。不好操作,县(区)这一级是不是会处于观望中呢?特殊岗位的岗位津贴往往与这一岗位的重要性成正比。班主任的岗位津贴落实没有眉目,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便不能很好地体现。

(四)自身改革不到位:学校科层制管理弊端的革除难度重重,缩减了主业落实的空间。

班主任的主业地位的落实,需要中小学的管理结构、管理环境和管理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改革,尤其需要学

校的科层制管理的层级结构的改变。学校科层制管理的改革,将重建学校的管理结构,新的管理结构如何实现最大化的管理职能?新的管理者怎么产生?原有的管理人员如何分流?这些问题不是简单把学校的科层制管理废止就能马上解决的。在这一管理机制不能发生性质改变的前提预设下,班主任仍要向每一个职能科室负责,仍要背负很多附加职责。“谁都能支使班主任干活”的管理格局,体现不出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

另外,班主任工作是主业了,很多任课教师会觉得班级建设的一些事情自己不做“名正言顺”,容易导致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孤掌难鸣的感觉。另外,尽管目前的班主任制要求班主任经常联系任课教师,但具体的联系时间、联系内容等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系的随意性很大,效果无法保证。在目前的科层制管理格局中,让班主任去管理任课教师的可能性太小。班主任的管理地位过低,也体现不出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

(五)落实主体不到位: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利益对立面,缺乏主业落实的原动力。

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不能快速确立,和班主任的身份不能确定也有一定的关系。按照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班主任的身份,会得出班主任目前不具备为了自己的身份去和周围世界冲突的基本条件。第一,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冲突对立面,由于岗位归属不确定,班主任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一时难以找到主要的冲突科室与管理者。第二,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冲突意识,目前,学科教师的身份还是班主任的主要身份,职称评聘等涉及班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认定与物质待遇的方面,都还是依据学科教学的实绩,班主任是教师的附加身份或次要身份的痕迹仍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以附加身份或次要身份面对班主任工作,其冲突意识自然很淡薄。第三,班主任缺乏为自己的角色不懈奋斗的原动力,到目前为止,做不做班主任对教师而言并没有真正的利益驱动,尽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由哪一级教育部门来做?怎么操作?都还是未知数。 “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怎么优先考虑?还是受制于县(区)级教育主管者、校长的个人素养,不一定能普遍落实。

班主任也是一个处于利益交割中的社会人,没有具体的利益纷争,他还会为自己的身份而不懈地奋斗吗?尽管目前不少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待遇等存在困惑、无奈、不满,但努力争取改变现状的班主任却很少,原因就在这里。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当主业追求的意识不够明显,自然也就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落实。

三、求解:学校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盲点突破

(一)具体界定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确定班主任的岗位归属,体现班主任工作独特的社会功能。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教育、学生管理与班级建设三个方面具体界定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比如,关于班主任联系任课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可以从联系目的等方面进行界定:(1)联系目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建设;(2)联系时间:联系会安排在每周的周三课外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班主任和某一任课教师的联系依据情况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确定联系时间);(3)联系对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政治、地理、历史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校本等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班主任按照上述四组的顺序依次组织联系会,学期末期终考试的月份,可以分考试学科和考察学科两组组织联系会。班主任组织联系会时分组进行,和某一任课教师单个联系时不分组。);(4)联系形式:联系会、单个联系;(5)联系内容:凡参与联系的教师每次都要准备书面联系内容;(6)联系组织:一般由班主任组织联系活动;(7)联系评价: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的参与联系的情况;(8)联系档案: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有关的档案由班主任负责建构。

在不改变科层制管理形制的前提下,确定职责与任务,确定班主任的岗位归属的可能性大一些。笔者以为,鉴于班主任工作的独特属性,应该由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室管理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班主任工作独特的社会功能,确定了岗位归属后,像卫生工具的领取、有关费用的收缴等不属于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事务班主任就不必做了,如果一些工作需要班主任介入,则由相关科室和班主任的分管科室协商后再做决定,

(二)明确班主任的冲突内容,增强班主任落实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原动力。

学校可以从物质肯定、精神鼓励、发展机遇三个方面明确班主任的冲突内容,让教师感觉到做班主任的现实价值。一是,提高津贴发放标准。在当前各级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的规定之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设立数目可观的班主任岗位津贴。二是,单设精神鼓励指标,学校要单独设立优秀班主任、优秀管理奖、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带头人的评比、奖励指标。尤其是优秀管理奖的认定,要和优秀教学奖的地位同等对待。三是,明确发展机遇,学校要具体界定在职称评聘、学校管理干部选拔中,班主任的优先权到底有多少。职称评聘时,要求教师必须有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关于学校管理干部的选拔,最起码要明确:和学科教师、职员的条件同等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班主任;新选拔的干部中,班主任的比例要超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学科教师、职员被选拔为管理干部,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优先考虑。

(三)进行班主任系列的职称评审,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地位。

学校可以借鉴教师的职称评审办法,单独进行班主任系列的职称评审,并和学科系列的教师职称同等对待,学校应从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职周期、评审细则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关于职级层次,笔者以为可分为四个职级:初级班主任、二级班主任、一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每个职级的专业要求可以从这四个层次上加以区分:初级班主任应概括性地了解所在学段的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有独特体会。二级班主任应熟知所在学段的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能出色地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有独特认识,有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班主任的经历,一级班主任应熟悉所在学段的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特色,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做出有效尝试,至少有两次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的班主任的经历。高级班主任应熟知各个学段每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具备较高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个性化经验有一定的辐射力,对班主任工作理论的探讨有突出贡献,有多次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的班主任的经历。

(四)实施“跟进式培训”,使班主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增加完成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含量。

跟进式培训是指学校根据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班主任的专业基础、成长需求提供不同形式、内容不一的岗位培训。

首先,确定班主任的素质结构,为曰后的培训设定培训内容。学校可从三个方面确定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第一,核心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育科研素养、自我提高能力,班主任要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第二,一般素质:包括家庭教育素养、班级文化建设能力、班级档案的建构能力、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政策法规素养,班主任熟悉这些素质即可。第三,边缘素质:包括美学素养、社会学素养、人学素养、认知科学素养、学习论素养,班主任了解这些素质结构,遇到学生出现的一些疑难成长偏差后,知道向哪些专业力量寻求帮助,

其次,实施各有侧重的上岗培训、岗初培训、个体培训、网络培训、资格培训。基于通识的上岗培训追求把特定的观念、技术系统呈现给刚当班主任的教师。立足校本的岗初培训在新一届学生组建班级一个月左右后进行,在分析了这一届学生的家庭背景、居住区域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培训重点,区分差异的个体培训能弥补各位班主任的知识缺陷与能力不足,为此,学校应购置大量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刊、音像资料,便于相关班主任自主学习选用;学校还要经常性地搜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研讨会、培训会信息,根据会议主题指派有研究兴趣的或在此领域存在不足的班主任参加。挖掘潜质的网络培训要求班主任参加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大型网站组织的网络培训,让班主任的案例学习、问题研究、互动研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向单一的资格培训是指由学校出资,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取得心理咨询资格。

(五)实施“激发式管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增强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学术品性,

“激发式管理”是指学校在管理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引导班主任用自己的先进理念、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方法完成日常工作,并争取早日形成自己的工作个性。具体分析,学校要做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学校要唤醒班主任的专业自主意识。学校要引导班主任形成对专业自的价值意义的深刻理解,并不断地追求更自主、更完善、更合理的专业行为。具体的分析就是学校要引导班主任进行个性测量、分析自己的工作基础、确定工作个性的形成目标、制定工作个性的形成规划。第二,学校要提升班主任的专业自的执行能力。学校要着重从规划自己专业发展目标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调控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三,学校要营造民主的管理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尊重班主任的专业地位,与班主任形成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学校不但要积极鼓励班主任的教育行为自主,而且要尽可能地为班主任的专业自的实现创造条件。第四,对每一位班主任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强化支持意识,淡化行政指令意识,根据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个性,把单一的领导变为主动的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