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教学资源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数字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8-1pppp-0c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高校都在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已成为关注的重心。我校现代教育中心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建设,已拥有了大量的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软件等资料,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现有这些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全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现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问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增加了教育的新手段,方便了师生的使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校园网是建库的基础

电教中心拥有的大量电视教材、多媒体软件等电教资料,随着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网络的到来,过去那种静态的教学资料使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网络时代,资料的使用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教学资源库才能适应发展需要,只有通过网络交流,才能充分发挥电教资料的作用,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必须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电教资料的应用和开发拓宽天地。校园网的最大特点是便于传输,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师生在办公室、宿舍甚至家里都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学习。在校园网中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主页,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就挂在现代教育中心网页上,也可以在学校主页直接进入。建库首先要搭建一个系统平台,其功能可以在网上运行、视频点播、文本下载,当然这些都只限于本校权限的点播和下载。

(2)教学资源库的素材建设

建设教学资源素材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而漫长的过程。网站的选材和提供的素材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做到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资源,提供方便、高效的搜索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资源环境。在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过程当中,素材是资源网站的灵魂和核心。素材的种类是否齐全,选取的素材是否有代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素材分类是否合理、检索是否方便都直接关系到资源网站的生存和发展。教学素材的来源和种类主要有:

①光盘素材。光盘素材是最主要的素材来源,它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保存时间长、价格较便宜等特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软件也越来越丰富。软件的种类、数量在近几年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各种教育软件及相关的素材光盘也越来越多,这些素材光盘基本拿来就可以使用,无需更多的加工,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极大方便。

②将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图、文)数字化处理(扫描、重新录入)。一些资料如报刊、杂志、书籍、幻灯片、照片、图片等经过扫描、识别、校正、编辑后可做素材使用。

③一些电视科教节目、录像带等。这类素材经过视频捕捉、剪切、加工处理后成为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视频片段,在教学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很好的素材。

④从Internet网上下载可用于教学的信息源片段。通过下载可共享的教学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素材,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别人的长处,又可以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⑤制作原创素材。这是一个最费时间的工作,同时需要掌握较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2 多种途径积极构建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购置成熟的商业资源库,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例如我校先后引进了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博硕论文库、EBSCO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I数据库等资源库等产品,并以此为平台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这些资源的引进,缓解了校园网建设初期软件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学校建设网络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在与课堂教学相整合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自主开发,积极构建校本资源库

商业资源库产品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资源加工也越来越标准化。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如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容量,造成信息查找困难,费时费力;资源内容的科学性不足、教学加工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地贴近教学需求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此外各种商业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大大地降底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建立与学校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校本资源库成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之一。

很多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备课用的参考资料、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学生作品等),但这些资源比较分散,若不及时进行整理分类,既容易丢失,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因此要改变等靠商业资源库的想法,充分调动各个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动教师广泛参与,对于分散在教师人个电脑中的教学资料定期进行集中归档整理,并对优秀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立足于学科课程,立足于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虽然这些校本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可能不如商业资源库生动,但其内容的实用性和与教学实际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商业资源库无法比拟的。

(3)对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进行移植改造

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量的电视教学录像带、录音带、VCD光碟和单机版CAI课件等传统教学资源,如果让其闲置,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资源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可以组织人员对它们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和交互式改造,以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

(4)全方位获取网上开放性的公共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开放共享的公共教学资源,如一些教育及学科教学相关的网站,这些校外的资源无须占有本校服务器存储空间也能成为学校教学资源库的一个很好补充。将这些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地址链接进行收集整理并到教学资源库网站上,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更方便地检索和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良好的资源建设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大型相对完整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协助和管理。教学资源库需要一支热爱管理工作、熟悉管理流程、责任心强、会操作、能灵活使用系统的管理队伍。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基础知识,及时掌握最新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信息技术,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新兴的学科知识。同时这支队伍是网络教学实施的政策制定者,又是使用者,同时又是网络教学应用的推动者,这支队伍与教师的沟通及交互将会极大地推动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结合,将使网络教学不断地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不仅能满足备课和讲课的要求,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而且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教学资料,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有利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周金玲.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7):250-251.

[2]王黎.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118-120.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服务;教学资源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73-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面临的新需求和挑战

今天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室”,

硬件配置上已早就不止是黑板、粉笔和桌椅。电脑、网络、投影机、幕布、有线或无线麦克风、网络中控讲台、监控等设备已经成为一间基础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

在各类专业化教学环境中,为了满足不同教学需求,还配备有专业的电子白板、语音教学设备、远程教学设备、同声传译设备、公共机房电脑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等丰富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的课堂授课已经逐步呈现出教学手段多样化、数字化的新特点,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也从原来单一的演示功能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现代教学正常开展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支撑平台。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的使用都极大地丰富了授课的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然而由此,也带来了高校教学和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

・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排课遇到的设备需求匹配等新问题;

・培训和协助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设备;

・维护与更新问题;

・教学设备的性能改良与人性化设计;

・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

・教学资源的资产管理问题:

・设备故障的紧急响应与处理;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蓬勃发展在为师生们带来更高效、更丰富、更及时互动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对广大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急剧增加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计划和安排?面对数量不断增多、复杂度不断增加的教学服务需求,如何更好、更及时的提供服务响应?对于教学和会议的技术支持工作中经常发生的紧急突发状况,如何更好的安排即时响应和应急处理?

这些问题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者在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给出能够提升高校教学保障工作质量和效果又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前进,不断探讨现代化教学服务管理的适应性模式。

二 运用各项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

表面上,诸如资产管理、排课管理等各环节,在高校中都已经存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然而从教学资源服务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管理系统由于传统上归属不同的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到位的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应对,因此,需要有一套机制来协调和整合这些现有的管理流程,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为此,作者引入了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概念。

1 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入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意义:

(1)首先,从理论上提供一个全面科学化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设计依据。按照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最新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在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记录的方式难以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绩效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如果采用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评价手段和依据。

(2)其次,引入平台能够为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参考操作方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原有的服务管理机制的不适应性问题,搭建教学资源的服务与管理平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可以将我们的实践工作提升到一个全面“科学自动化”的层面上。

(3)最后,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完成教学资源的服务管理将是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的服务需求不然呈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专业化的趋势,只有通过提供统一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完整的统筹与规划,才能够解决或缓解资源冲突、多头管理等现实的问题,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现有的传统离散事件记录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升级为适应新形势的数字化监控预警型的信息管理模式。

2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

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强大支撑,利用计算机软件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中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远程管理技术、移动通讯等各种软硬件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逻辑架构如下图1所示)。

把教学设备服务包括设备使用需求申请、使用计划安排、设备准备和检测管理、课前自动启动运行、故障提示与处理、设备课后关闭、设备维护、紧急事件处理、设备预警措施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统一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的自动化流程,同时融合师生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设备更新升级管理、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等方方面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期提出一套适应当前新形势要求并能够涵盖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各个方面、沟通协调各相关主管部门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与流程,努力提升教学设备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减少跨部门横向沟通的障碍,从而取得专业化的优势,改善教学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果,为高校教学服务管理支撑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由上图不难看出,所构筑的服务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其最内部的是服务团队,然后由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来完成多媒体、语音教学、公共机房等各类教学设备的驱动和管理。反观一般传统的结构:“服务人员一设备层~教师学生”,现在通过平台的各个模块有机的将设备和服务团队融合起来,形成“服务设备团队一管理平台一教师学生”协调统一的机制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3 预期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

前文列出了关于教学资源管理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实际工作中大家强调和探讨较多的都是解决设备升级改造等“硬实力”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对于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这样的“软实力”问题的探讨,特别是解决教学设备的综合管理及有效利用的问题,是使得硬实力能够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效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希望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主要用于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师生服务,即可以弥补服务中由于不同部门归属带来的“真空地带”,又可以更加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教室与设备安排或调整情况,快速获得直接服务人员的聪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服务等待的发生率和时间、节约联系时间和改善服务响应效果。

(2)通过平台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对每一节课的教室

和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语音设备等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合理的配置,一方面避免资源重复安排冲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避免设备使用的不均匀现象,优化资源分配,进而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时间并减少故障率。

(3)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动化管理的优势,把设备开启、检测等工作利用平台在上课前进行预准备,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操作从而降低培训的难度和强度,同时减轻师生额外学习设备软硬件操作的负担。

(4)利用不同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率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各种类型的教学设备实际受欢迎程度、使用频度和质量等,为后续的教学资源的扩充、更新换代以及新建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5)为后续设备采购招投标和供应商选择提供第一手的历史参考信息和资料,改善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凭印象打分的主观模式。

(6)利用平台的数据库既可以为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又可以方便使用部门的管理操作。

(7)利用平台的预警系统可以提高教学服务过程中紧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三 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下面,我们就针对日常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需求,概要地对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

1 主要系统构造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具体由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设备常规维护模块、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综合统计分析模块、服务商沟通评价模块以及人工干预机制六大主要模块构成,形成信息之间通畅、快速地相互流转和通讯,力求达到响应“零延迟”,服务“无障碍”,统计“自动化”的效果。

2 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

师生通过包括教务排课系统、人员申请等各种方式提出教室/设备的使用申请,由系统自动根据使用申请的特点、设备使用需求匹配相适应的教室和设备,并经过人工调整和确认形成设备使用计划。

3 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1)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

当确认设备使用计划后,设备远程中央控制使用模块将根据系统统一设定的或者单项计划独立设定的提前开启时间自动开启设备,进行提前检查操作。如果设备开启出现异常,将由系统返回一个异常信息给设备管理服务器,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发生教室或设备使用更改情况,可及时在平台中进行记录和调整,相关部门自动获得通知。

(2)设备常规维护模块

由系统统一设置每周的设备自检时间,到自检时间后将由控制中心统一发送设备启动自检信号并开启设备进行自检操作。对于有异常的设备,系统提示进行远程处理或人工干预操作。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操作。维护情况及故障维修由系统进行记录存档实施跟踪。

4 设备采购规划模块

(1)设备更新到期预警提示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额定使用时长等数据参数自动对比设备已经使用的时间,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80%和90%的设备分别提出提示和警告操作,为设备采购工作的规划和准备提出参考依据。

(2)设备采购方案建议

根据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例如投影机、多媒体中控设备等,按照不同指标排列出各个厂家以及产品型号的优先顺序。比如可以分别按某一型号的投影机设备使用故障率由低至高或者按照服务综合评分由高到低进行厂商的排序显示,给出采购的参考方案。

5 风险管理与预警设置模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软、硬件设计缺陷和可靠性等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又或者因误操作而造成的故障时有发生;病毒发作和黑客攻击引起的系统瘫痪防不胜防;包括电源波动、温湿度异常、雷击等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或损坏也不容小视。这种种因素增加了教学资源服务管理的工作难度和紧急突发事件预防与响应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中引入预防性维护和应急故障处理模块。

我们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教学设备服务与紧急处理的知识保障支持系统,具体包括故障估计与处置预案、事先检查(定期和不定期)、紧急处理(现场维护与替换)、事后处置与改进等全面系统化的保障措施,力图做到“遇到问题有法可查,处理问题快速及时”。

6 统计分析模块

(1)教室,设备使用情况统计

通过平台日常记录的数据,可以很方便的实时地得到每一间教室/实验室/会议室、每一台教学设备的使用总学时数、学期使用率等各项统计数据,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2)设备使用频繁度等应用分析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类型对教学设备资源进行使用频度的统计,得到各类设备使用频度的第一手客观数据,为教学设备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这样的统计可以对以后的教学资源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和评估。

(3)设备维修率、故障率统计

自动对比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时间,与设备额定的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在达到80%额定时限时进行提示,以减少因为设备老化带来的故障隐患。针对每一台设备自动计算总的或者学期的故障率和维修率等数据,对于高故障率的设备可以考虑提前更换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原因研究和分析。

(4)服务商质量信誉分析

针对单个服务商提供的所有设备综合统计出设备故障率和维修率,然后对各个厂家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率进行横向比较,以便在后续的采购决策中参考使用。另外,可以考虑由工作人员对厂家每一次的维修服务进行态度和效果评分,汇总得到一个厂商服务的综合评分,作为招投标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数。

7 人工干预机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特殊性,有时属于硬件故障需要人员到现场检修或者更换设备,仅仅依靠自动化的网络控制和监控是无法完成全部服务过程的,适当的人工干预机制作为整个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需的。

四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展望

在2009年暑期,厦门大学利用网络中控集中改造的一百多间多媒体教室运转近一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上课师生对于这样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带来的高效率与良好服务体验反响热烈,由此减少了无效劳动,更带来了技术人员服务的更加专业和高效。这是一次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资源管理效率与效果的初步尝试和良好印证。

我们相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优质的服务理念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体系,必将在教育资源的计划、使用、维护、统计、规划等各方面带来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教学环境,并最终取得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呈领,王继新,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A],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3]李东,蔡剑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网上医学教学系统;Web;;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2

The Key Realization Technology of ".NET-Based Medical 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Yang Mei

(Sichuan Zigong Health School,Zigong643000,China)

Abstract:Mainly describes the medical teaching based on ASP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what need computer key technology,includ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technology,system database,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multimedia teach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database,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words:Online medical teaching system;Web;;Streaming media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深入发展,网络教育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彰显其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医学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数据资料,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树,但是,在医学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难以向学生直接展示的人体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且各种活体、各种操作不易长期、反复、多次展示,如果以多媒体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方式,通过CAI演示即可达到更好、更直观、更长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根据本校的教学需要,我设计开发了《基于ASP的医学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集开放性与交互性于一体的网上教学系统,系统具备了视频教学、视频点播、课件教学、作业布置、论坛答疑、和管理视频课件、数据库管理等等功能,在实现中涉及到诸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等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本文在此进行了探讨。

一、系统体系结构

目前基于网络的教育平台的体系结构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或者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它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3层结构新型的应用系统平台模式。B/S模式下的客户机只需安装浏览器软件,如Windows XP系统内嵌的IE即可,无须开发前端应用程序;中间层的WEB应用服务器,如Microsft公司的IIS等是连接前端客户机和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桥梁,主要的数据计算和应用都在此完成,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

选择Browser/Server结构更利于网上教学系统的实施,利于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同时降低系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用户通过浏览器,可方便的与后台存放具体媒体素材的数据库进行交互查询,就可等到具体的视频节目信息进行点播。

二、系统技术支撑

(一)技术

目前主流的站点数据库访问技术有:ASP、PHP以及JSP,它们各具优缺点。

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是一种服务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首先,IIS接受用户的客户端浏览器的页面请求信息,定位ASPX页面,把请求信息交给模块来处理;其次,模块分析ASPX文件,执行其中的服务器端指令,生成纯HTML文档,并返回给IIS;最后,IIS再将HTML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若文件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由ADO组件执行访问库的操作,并依据后台数据库的访问结果自动生成符合HTML语言的页面,并将处理结果通过Web页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

以其简单的语法、嵌入HTML方式、丰富的WEB控件、高效的开发效率、高性能和可伸缩性和超强的不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等特性,在WEB技术领域取得了成功。医学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站点数据库访问采用ASP技术,便于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访问,如添加、修改、删除库中内容等,也利于开发、形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

(二)系统数据库

本着安全性、并发性、稳定性、开放性、先进性等原则,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支持开发的引擎、标准的SQL语言,支持存储过程、触发器、支持XML等特性,与 2.0的紧密结合、数据库镜像、全文索引。

(三)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能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其特点是以“流”(Stream)的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传送,客户可以边接收边播放,使时延大大减少。流媒体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的基础技术包括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传输等多项技术。

图2.流媒体应用系统构成

为实现医学网上教学系统中的在线点播系统,有一个流畅的播放效果,应结合流媒体技术,在系统中安装视频采集硬件和软件,实现实时直播功能,比如学校直播学术报告、实时的手术室现场转播。

目前主流的流媒体技术有三种,分别是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 Technology和Apple公司的Quick Time。本系统采用了Windows Media流媒体系统。其关键步骤是将视音频信号源转换为ASF高级流格式。视音频信号可以是活动信号源(如摄像机、录像机等),也可以是影音文件(AVI/WAV/MP3等)。编码器采用了Windows Media Encoder,其主要特色是容易使用、高品质编码,输出品质高。视频采集卡选用了Winnov公司的Videum II Broadcaster,其技术与Windows Media兼容。

(四)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根据本校的医学教学特点,在网络中传输的多媒体信息主要有经过压缩的视音频信息流和含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的存储是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基础。为了达到有序、合理的存储,以树状目录结构,将资源根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检验医学、护理学进行了了分类和组织。因此可把各种多媒体资源通过MPEG压缩后刻制成光盘(VCD或DVD),放置于光盘库中,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网上的查询和阅览。光盘库能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大数据源的要求,但其自动换盘机构的换盘时间通常在秒量级,致使光盘库的访问速度慢,对于学校非主流专业所涉及的教学相关资料访问量小,可保存在光盘库中。本系统采用了目前主流的蓝光光盘库。学校主流专业的教学相关资料由于访问量大,存在并发的点播(VOD)、广播的视音频信息,为了保证读取速度和多路点播的需要,可采用硬盘阵列存储,以一级库序列而优先访问。由于硬盘阵列可以改写,需要注意其数据的安全性,做好备份。用利用硬盘阵列与光盘库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海量信息存储问题。

(五)多媒体教学信息传输网络的构建

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各教研室、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用户终端通过传输网络(校园网)连接到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上。它主要由影视教材上载、卫星电视收录、网上信息资源下载、素材采集、存贮、检索等几部分组成。

系统中信息传输技术应当充分考虑到先进性与普遍性,网络中采用了星型树状的拓扑结构和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在服务器出口的主干上配置1000M带宽交换机,保证了各端口独享1000M带宽。从交换机向下级联的集线器都采用共享1000M的配置,客户远端也通过此集线器共享1000M带宽。

服务器在网络内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要求有更高更快的处理能力,且性能要稳定。服务器应支持双CPU、多线程、多进程,尤其是在网络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视频服务器和我们选用了Power Edge R410(CPU型号:Xeon E5506 2.13GHz内存容量:4GB ECC DDR3,硬盘容量:584GB网络控制器:双端口千双端口千兆网卡),现在使用最多的影片格式一般是RM格式或ASP格式,我们在视频服务器上安装了Real server和Microsoft Media Server,这些软件性能卓越,安装方便,占用服务器资源少,成本低,它们很好的支持了MP3、SWF、AVI等格式的文件,客户端只需安装Mdeia player和Real Player播放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同样也选用了一台Power Edge R410,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

三、结语

本系统经过使用后,师生反映良好,较好的呈现医学教学特色资源和资源共享,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除组织专业人员和广大老师进行开发和引进外,还可建立互动开放的系统,扩大用户群,增加上传资料功能,丰富和完善资源库。

参考文献:

[1]赵松涛.SQL Server 2000系统管理与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2]王慧芳,杨嵘,杨威克等.网络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光辉.基于Web的后勤供应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穆肃.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3

[5]阳沛湘.军事医学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建[D].硕士学位论文,2003,5

[6]李向阳,卞德森.流媒体及其应用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9

第4篇

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清

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战,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络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校园网络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这是限制校园网络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2.数字化校园缺乏高技术的创新开发

目前,许多学校都拥有一支在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高素质队伍,但在数字校园网络应用中,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开发人员相对缺少,从而影响数字校园网络为学校教学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育人目标脱节

忽视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数字化校园应用时没有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目前各数字化校园应用中最大的一个误区,花巨资建成的校园网仅仅用来共享文件,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或工作,学校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不高,造成学校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解决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进行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构想,着眼于平台研发与应用的研究。

1.“觅渡”数字化管理办公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将涉及公文流转、数据填报汇总统计、信息交流、事务管理、学籍管理、排课、学业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学校工作,预设为八个基本模块,主要设计思路及标准为:①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②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③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④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⑤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在应用方面,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负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2.开发“觅渡e学堂”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探索与研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觅渡e学堂”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应用与研究。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课程网络化处理,形成特色的数字化课程(e课程),并以数字化的方式、网络化的手段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指导与评价。包括四个板块。

(1)e备课

架设网络备课平台,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独立备课和编制多媒体学案,集体备课过程中在平台内可以完成他人设计讨论后的增删调补,并且自动记录每一位教师的思考,公开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化处理,便于资源共享,提升备课的质量。

(2)e课堂

把传统课堂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账户灵活方便地创建虚拟教室,既具备传统课堂的控制、、讲解、演示等功能,同时又具备数字课堂媒体多样化、反馈及时准确、评价科学,辅导一对一等特性,教师能网络化备课并能网络化执行全部教学过程。

(3)e自测

通过e自测把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联系起来。练习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启发学生寻找解决策略,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练习过后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水平,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继续学习内容,改变班级授课制的统一要求和步伐,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进度。

(4)e课程

将个性e课堂拓展至课外,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觅渡学科课程,可自行选择学习。每一个课程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资源和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每一课程学习后对应有配套评价,制定评价标准,由系统自动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提供不同的课程学习。

在数字化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取得的成果

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认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在现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实践效果也非常明显。

1.学校业务流程得到了有效规范

学校每个部门的业务流程都不尽相同,这些业务流程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可以在无形中规范学校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带来的随机性大、流程不易规范化的缺点。

2.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使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系统得到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共享、消除了对数据的重复管理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使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点唯一,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3.降低了劳动强度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简单重复的数据输入、传送、管理、检索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系统提供的信息检索及统计报表的生成功能,把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查询、统计、计算的工作,交给系统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员的脑力价值得到提升,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4.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工程,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去,提高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

5.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面向所有学习者,关注了弱势群体,给了他们反复学习的机会与成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及有利用,便于教师做出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第5篇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等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因而,实验教学的开展就十分重要且必要性突出。

(一)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仍以授课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为主,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人力资源并不属于理论性学科,其作为管理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而传统的课堂性教学只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由实验教学与之相配合。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实验教学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最终指向的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更乐于录用有一定从业经验的求职者,这就使得高校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学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匹配。而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使用人事测评软件、沙盘模拟实验等,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职场情景进行模拟,在实验当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类型单一,实验方法简单

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方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因此,验证性实验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的作用有限,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定位不准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现有的实验教学从属于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定位是对相关的理论课程进行补充。从实验教学目标看,强调“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忽视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实验方法是演示相关理论的具体运行方法,验证其正确性,同时实验内容局限于各门课程具体的教学要求,扩展性较差,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单一的试验性试验比重大,体现设计性、创新性的能力实验内容和要求较少,重复性的简单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验教学条件不足

在已建立实验室的高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理念,因此,从学校到院系在思想上对人力资源实验室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其具体可以体现为:人力资源实验室建设投入的资金比例小,实验室占地面积小,实验室硬件设施陈旧老化,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实验教学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和硬件软件基础,建立实验室的重要性由此凸显。但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成本较高,很多高校忽略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条件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四)师资力量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现实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人力资源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指导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对本专业的实验操作十分熟悉,在实验教学方面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真正地指导好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指导老师都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研究及科研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新方式未必熟悉。理论课教师难以通过实验课架起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运作之间的桥梁,实验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同时,实验室的专职人员只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并不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这就导致实验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的实验效果难以最佳化,实验课的开设意义大大削减。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建议

(一)准确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

合理地教学目标是构建人力资源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制定和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专业,其实验教学目标应该以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导向,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当前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定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设计层次性的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设计层次化的实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种方式互为补充。第一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着重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运用,使其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一层次的实验内容以功能模块型实验为例,并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在校实践动手能力。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主线,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内容具体划分为以下六大模块: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管理、绩效考核设计、薪酬设计六大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又包含若干实验项目。第二层次的实验是在学生学习程度加深和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增设一部分的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几个实验的组合,将同一门课的几个实验或者是几门课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实验。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能力与技巧。第三层次的实验是在学生具有足够能力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性试验。实验老师放宽对于实验的控制,由教师提出实验的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部过程,自己选取实验适合的流程和方法,操作步骤中教师不做过多地指导,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于设计性试验难度较大,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不够完善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最基础的因素,实验教学进行的基础条件是专门的实验室、配套的实验硬件设备、相应的软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学校以及院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购置所需的实验设备。在硬件设施保证的基础上要嵌入相应的人事测评软件等企业应用软件,缩短高校专业实验教学在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职场的应用软件,缩短了学生在日后适应职场的时间。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时不得不考虑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态、新方向,并将其传递给学生,缩短学生的实验课程与企业实际操作方式的时空上的不匹配。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校外的教师资源,学校积极与社会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联系,邀请专家在校内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讲座,聘请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的专家兼任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师。通过亲身观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家、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实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第6篇

一、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

国外发达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有近百年历史,人力资源管理最早的课程雏形见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劳工关系专业在1915年的雇用管理课程,其后逐渐成为众多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主要课程,先后经历了从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系统管理等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开始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90年代以后,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观点影响,开始倡导以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对成熟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等。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实践教学为主,学校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比重较大,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较为浅显,这种教学模式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更符合企业的现实需要。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是该国政府联合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共同开发出一套包括全国统一任职资格和能力标准的培训包,以此作为学校、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材料。加拿大CBE模式最初源自于加拿大,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态度,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进程。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即模块培训教学法,是基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岗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分成若干独立培训教学模块,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岗位工作的流程为主线,通过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脱胎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早的课程见于20世纪50年代中央劳动干部学校(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专业开设的劳动管理。自市场经济建立以后,人力资源理论开始在我国进行传播,一些高校将人事管理课程调整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尤其是1995年《劳动法》颁布后,实现了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已经深入人心,这门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随之迈上了新的台阶。具体可归纳以下方面:

首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研究。刘国华、彭芳等在《浅议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当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人本理念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刘燕华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主张将就业素质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应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变化,通过建构真实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李淑玲在《<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强调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列举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管理方案设计、现场模拟、实地调研、实验室模拟等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兴趣,从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兰策元在《多元化方法与HRM教学研究》当中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除采取一元化、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外,还应广泛采取案例分析、视听技术、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网络信息交流等多元化、亲验式教学方法。李淑娟等在《亲验式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应用探析》当中指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心理测试、案例讨论、管理游戏、现场操作等亲验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实现了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培养重心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转移到职业能力;还有研究人员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李劲松等在《基于PBL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当中强调在教学改革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即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黄云碧等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探索》当中提出,通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构建知识技能模块,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中模拟工作情境,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岗位工作的操作过程和规范完成项目任务。杨海光在《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当中围绕案例教学的功能、具体实施过程论述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最后,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魏晓彤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当中以加拿大的CBE模式为基础,提出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手段,切实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张晓燕在《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当中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通过组织中的岗――人关系确定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和考核教学过程、创新授课形式、改进学习模式等,来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上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措施,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启示,也为教学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实要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现实探索

第7篇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表述。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其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一轮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新一轮课改目标的必要条件。小学数学的课程资源包括很多: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看,教学资源有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从资源的来源或表现形式看,教学资源有教材、教具、网络、媒体、图书馆等。无论怎样划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关键角色;不管怎样开发、怎样利用教学资源,作为教师都要切记学生是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身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利用。可以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台阶。合理引导学生踏着这个台阶,就有可能走向数学知识的巅峰。

第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可淡忘的教学资源。

随着数学的学习,在学生身上都要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不要将其淡忘,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然后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接下来让学生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一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第三,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可以塑造的心理资源。

感知是一种心理反应,有“感”才能“知”。但我们也要把学生的感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看待,要合理运用这种资源。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感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感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第四,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

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83-02

1 前言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多么重要。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切实改变图书馆的形式化现象,合理应用,把其教育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 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开阔视野的最好途径,因此,利用图书馆中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使阅读教学得到丰富和拓展,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教学。

指导学生掌握选择图书的方法 掌握选择图书的方法,有利于增大学生阅读量。因此,在学生阅读时必须加强对图书选择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健康有意义的书刊,以避免学生盲目阅读的现象,减轻学生负担。

1)阅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即阅读的知识必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丰富课文知识,使其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和促进。如在教学《地道战》一课时,可要求学生阅读有关题材的书刊,帮助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2)阅读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即所阅读的知识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如在学习《丰碑》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阅读有关《》题材的书籍,让学生感受时的艰苦,体会官兵“忠于革命,在最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

3)阅读知识与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在阅读时,阅读内容与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活动加深认识和理解。如在开展“孝道教育”活动时,可让学生阅读《最美中国人(尊老爱幼)》等书籍。

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阅读时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别人喜欢看什么,自己也跟着看什么;或者东找西翻,随意浏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阅读方法加强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阅读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笔记阅读法,即通过笔记辅助阅读,也就是常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二是读写结合法,即边读边想,读思结合,及时对书中的观点、写作方法或重点段落等所产生的思考记录下来;三是读问结合法,即对书中不理解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或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四是兴趣阅读法,即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目的地自主选择书刊。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形式、赶热闹,也不是为了图一时的快乐,而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塑造人格。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坚持不懈,多读书,读好书,保持读书的深厚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3 利用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指出:“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包括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在这里,“读书活动”得到强调。根据这一要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注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经过一阶段时间的阅读后,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谈读书的感想,说读书的体会,或介绍读书的方法和收获。通过交流,进一步营造爱书、读书、用书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开展书评活动 开展书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认真研读,而且能使学生从文章中受到影响和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发展应用能力。如学习了课文《看云识天气》以后,通过阅读《周村史志》,学生了解了不少谚语,如“东风急,备斗笠”“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等,然后结合课文互相讨论,并观看天气。在讨论中,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应用能力。

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古诗词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因此,学校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的古诗词,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朗诵技巧,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黑板报和手抄报展示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就是把学生的读后感、优秀作文等,分期分批地刊发在黑板报或手抄报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此外,还可以开展读书演讲会、故事会、作文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展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推动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4 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提高应用实效

加强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图书馆的应用也需要制度来保证。为此可根据新形势下图书室应用频繁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图书馆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制度》等。通过创新管理办法,逐步将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图书馆的正确、高效使用。

如借阅制度,可通过三种渠道运行:一是学生借书卡,即给每个学生办理一张借书卡,学生借阅时,凭借书卡办理手续,保证按时归还和再次借阅;二是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凭自己的借书卡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所借图书由代办教师发放给学生阅读后,再由代办教师回收归还;三是集中阅读,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图书馆负责人借取钥匙,然后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集体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一切事情由教师负责,最后移交钥匙时,由图书馆负责人进行审查。

营造卫生舒心的阅读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内要时刻保持卫生清洁,让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感到一种宁静而舒心、严肃而亲切的阅读氛围。

及时配置和更新图书资源 小学生的年龄不一,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因此,要针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及时采购和更新图书,使馆藏资源结构合理,种类广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要。

此外,还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轮流阅读。在管理上,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制度,防止损坏和流失。

第9篇

关键词:“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独二代”往往被调侃为是“智商高情商低的一代”“自私霸道的一代”以及“无情的一代”。自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之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三十年的时间当中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婚嫁生育阶段,而“独二代”作为他们的孩子也开始逐渐地长大。面对着“独二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帮助“独二代”儿童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从而全面提升“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1.针对“独二代”儿童实施感恩教育

现在的美术教材当中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因此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将其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样就将丰富的素材提供给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教师通过对素材的不断发掘,就可以以美术为基础针对“独二代”儿童实施感恩教育。现在很多“独二代”儿童都是在非常好的物质环境当中成长出来的,而且大多数的父母都给予了“独二代”儿童较多的溺爱,长此以往,就会使“独二代”儿童变得非常自私,并且是逐渐丧失了感恩情怀。所以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对深层次的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从而能够针对“独二代”儿童顺利地实施感恩教育。“独二代”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父母和长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够在细微之处感受到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爱。只有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独二代”儿童才会学会自我管理,在生活当中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在与长辈和父母相处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为父母考虑,不乱发小脾气。[1]

2.针对“独二代”儿童实施阳光心态教育

在美术课堂当中,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转变,不能够认为只要将美术课教好就已经完成了作为美术教师的任务,要对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具有充分的认识,对“独二代”儿童的内心世界予以更多的关注。比如,在将人物画作欣赏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独二代”儿童以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为根据进行自由作画,“独二代”儿童就会将或怒、或喜、或悲的作品画出来,而“独二代”儿童的真实感受也会在这些作品当中被真实地传递出来。这时候美术教师就不能够将“独二代”儿童的感受忽略掉,要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询问和了解,要将友爱和宽容教会给“独二代”儿童,并且针对“独二代”儿童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坚强意志力的锻炼。[2]

教师必须要告诉“独二代”儿童,人生处处面临挑战和挫折,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不能气馁,要始终怀揣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种困难克服掉,最终对成功的乐趣有所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独二代”儿童有效地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3.利用美术的独特魅力引导“独二代”儿童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美术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对“独二代”儿童的自我情绪管理进行很好的引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静物画、山水画等让“独二代”儿童去欣赏和观摩,并且对“独二代”儿童的审美情趣进行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这些画作当中感受到人生的美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独二代”儿童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陶冶“独二代”儿童的情操,使“独二代”儿童能够从画作当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并且将从画作当中领悟到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生活当中遇到不高兴或者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独二代”儿童就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各种不良情绪,从而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事情,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进行自我情绪调控的人。[3]

在针对“独二代”儿童进行自我管理能力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必须要对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各种细节针对“独二代”儿童情感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从而能够真正对“独二代”儿童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蒙丽伟,刘春香.小学生自主管理[J].华章,2012(20).

[2]赵玉国.浅谈学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J].中小学校长,2012(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