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病房环境;管理;优质服务;效果

病房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近年, 我科为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开展病房环境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现有病床56张,将其划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分别分管28张病床。两病区布局相同, 主要功能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检查室、抢救室、病室、贮藏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等。采用优化病区环境,提高了优质服务的满意度。

2.方法

2. 1对病区环境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2. 1. 1 病区环境管理分层次管理不到位, 没有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放置。如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各种化验单, 治疗车未放置在方便取用的工作区。

2. 1. 2物品标识不明确, 没有定位、定量放置。如常用口服药、注射药品应在放置橱内, 有明确标志, 每一种物品未按需求量设立相应数量, 固定统一基数, 有些备用药物长期不用导致过期, 造成浪费。

2. 1. 3专人负责不到位, 科内工作区域未指定专人负责。如主任办公室、医师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

2. 1. 4物品使用后放置归位不规范。未设立用量较大物品的专用位置, 如各类病历应用的病历专用表格、护理表格、检查申请单等。

2. 1. 5物品使用不注重环保, 存在浪费。领用的一次性物品未按时间先后应用、不注重有效期, 存在物品过期浪费。

3.实施病房环境管理

以优化病房环境管理目标, 实现病房医疗活动安全、方便、快速、有效。根据我科特点, 确定必备医疗设备和物品, 根据不同用物的日常用量确定周转基数, 整理不必要的物品、设备、文件。整理原则: 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

3. 1重新划分物品放置区域

按照物品使用的频率重新划分放置区域, 如使用过的表格、交班本等, 放回库房存放。正使用的记录本、表格等保存在工作区域易取用处; 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放置在工作区附近; 笔、听诊器、手表等随身携带。私人物品施行一人一柜, 集中放置。设立环保回收箱, 注重循环再用[1]。将没有保留价值的纸张集中在一起, 当草稿使用。

3.2 .施行专人专项物品负责制

按照班次的安排分配病房环境管理区, 如办公桌护士负责护士办公室的卫生, 所有表格的分类管理和计划领用物品的放置和标识有明确的记录; 治疗班护士负责建立一次性物品的分类放置, 设立明确标识, 口服药( 兰色) 、注射药有固定的清点记录本; 抢救物品、仪器、抢救车专人负责制, 每位护士专人负责制, 定时清洁、保养仪器, 测试性能完好, 有记录; 小夜班护士负责更衣室、休息室的每日卫生清洁; 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由每日值夜班医生负责每日清洁。

3.3 .常检查, 勤自律

每日下班前15 分钟, 每个人对当班的工作进行回顾, 物品摆放归原处, 标识不完整的进行整改, 清点物品不符合基数的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时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物品的放置, 备用药品的清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有序整洁

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保持桌面整洁; 更衣室内个人用品全部放人衣柜; 治疗室、检查室内的物品除符合无菌及消毒隔离要求外, 还需按一定次序放置, 并养成用后放回原处的习惯; 将病人及家属的私有物品放人床头柜或衣柜内, 床头柜上放置与医疗有关的物品; 贮藏室内不同种类的物品分类放置, 并做好标签。

4 .效果

4.1 . 规范了病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的分类, 定点放置规范, 标识清楚, 基本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4.2 . 提高工作效率 30 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 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讨论:

病房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工作环境, 为医疗安全提供帮助。我科对科室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后, 实现了人、物、场所的有机组合, 改善了工作环境, 使病房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工作流程更加有序, 保证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对病房内的物品按使用频率分类放置, 使物品取用更方便、快捷。实行病房环境规范化管理后, 缩短了取用物品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病房的工作评价最终是以病人是否满意为标准的, 开展病房环境管理使病房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 医疗质量得以保障,病人满意度提高。

现代医院需要不断的提升来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拥有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才能拥有信誉和病人[2]。通过开展病房环境管理,输液治疗室及病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提升了病人及家属对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印象。而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必然吸引更多的病人[3]。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将推动整个医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玲,.5S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2):97-98.

第2篇

【关键词】五常法;肿瘤病房;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4-02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起源于日本,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新理论、新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1]。为了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肿瘤病房护理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我科2011 年1 月~ 2013 年1 月在肿瘤病房护理管理实施五常法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病房开放床位65 张,使用率100%,年收治患者约2000 人,月化疗患者约16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9天。病区护士19人。科室患者多,住院周期短,床位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部分护士病房护理管理水平参差不一,存在工作忙乱,易发生缺点和差错,如护士对物品存放部位不清楚或无固定放置等问题。

2 方法

2.1 组织和培训

病区护士长牵头我病区全体护士参与成立了“五常法” 小组, 每月举办的“五常法” 系列知识培训, 病区护士长组织学习讨论, 考核“五常法” 的基本步骤及其内涵, 强调实行“五常法” 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来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改进人们的思维过程[2], 使“五常法” 理念深入人心, 人人积极参与开展“五常法” 活动,全员行动, 以达到预期目标。

2.2 “五常法” 具体实施方法

2.2.1 常组织

集中小组成员,就如何实施病区病房管理环境脏乱: 病区陪人家属多, 地面可见乱丢垃圾, 便盆未及时倾倒, 杂物多, 放置乱。制定整理病房管理标准

2.2.2 常整顿

整顿物品、储存方法, 消除到处寻找东西的现象。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清楚标签及位置;每个分区位置有负责人的标签;小册子、材料、工具等整齐放置。

2.2.2.1 环境整顿

①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入院宣教, 勿留太多物品在病房里, 勿乱丢垃圾, 严格遵守医院陪探视制度, 尽量减少陪人家属数目。

②坚持晨间、晚间护理, 帮助患者整理床单位, 床头柜放物整齐美观, 减少障碍物。

③明确分工: 将病区分为四大块, 分班次专人负责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环境管理。如电脑班护士负责护士站的清洁整理,责任护士负责所辖病人病房的环境管理。

2.2.2.2 物品整顿

①把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或回仓,把必需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分类放置,整齐有序,并在相应位置明确标识,做到一目了然,30 秒内能找到所需物品,基本符合视觉管理的要求。

③专人负责物品的管理工作:由病区总务护士负责消耗品的定位、定数, 计划和领取工作并分类管理,定期清查,避免浪费;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机、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班班交接检查, 保持其完好备用状态。

2.2.3 常清洁

常清洁即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目的是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2.2.4 常规范

将“五常法” 纳入每日工作职责, 持之以恒, 使“五常法” 的实施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制订五常法” 管理守则和审核表, 科室内每周由护士长自查1 次, 请每位患者出院前填写一份“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以评价“五常法”病房管理的执行情况。

2.2.5 常自律

人人遵守“五常法” 管理守则, 养成本班的事情本班做的习惯, 下班前5 分钟再次简单整理工作环境及用物, 回顾自己所做的工作, 查漏补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创造安全、优美、舒适的病区工作环境, 无形中提升个体素质。

2.3 效果评价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 对开展“五常法” 活动前后2年病人对病物品摆放有序度、环境舒适度、病人满意度比较。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施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采用卡方分析,P

3 结果

与开展“五常法” 活动前相比, 活动后摆放有序度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五常法”活动能规范病区管理通过开展“五常法”活动,规范了肿瘤病房护理管理物品的摆放位置,清除与工作场所无关的物品,把需要的物品放置于规定的位置,使物品存放有序、标识清楚、一目了然,取用准确、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3.2 护士的综合素质素养明显提高五常法管理强调的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和持之以恒的原则,强调人人参与,护士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遵守者。护理人员运用五常法的理念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明显提高[3]。

3.3 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病区各类物品药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楚,拿放物品所需要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查找物品和仪器时间,有效地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为患者诊治和抢救赢得时间,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3.4 提高护士的自律性,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五常法”知识培训和实践,使护士们认识到环境管理对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护士长不定期的检查,不断强化“五常法”的管理,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使大家都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五常法”中的“常自律”要求护士有“慎独”精神,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无菌技术操作,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对患者有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4]。

3.5 美化工作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开展“五常法”活动,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地面干净清洁,空气中再也闻不到异味臭味。工作人员衣帽整洁,精神饱满,语言文明规范。使患者觉得医院能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乐意前来就医,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总结

将五常法应用到病房护理管理中,可使病房清洁有条理,营造星级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减少护理差错,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人性化服务,减少物资浪费及损坏,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高病人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黄惠根;戴红霞;李艳敏;丁泽林;杨海轶;;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使用效果评价研究[J];护理学报;2006年11期

[2] 苏志清. 质量管理体系的“ 五常法” [J] . 政策与管理, 2000,(9) : 31-33.

[3] 郭庆兰,林建坤,张锋丽,等.“5s”理论在特需病房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392.

第3篇

1.1观察指标

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入院介绍、护士穿刺技术、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情况、病区环境及设施、疼痛管理、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药物知识讲解、补液巡视、功能锻炼指导等10项内容,各项满分为10分,总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展开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区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生活、文化、精神及情感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与患者、临床及社会紧密贴合,构建护士良好职业形象,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实践证实,而其在病区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还少见报道。我院为提高病区护理水平及管理质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①提高服务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在科室内业务培训会议上由护士长宣讲病区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全体护理人员共同探讨并提出问题,共同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将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引入其中,培养所有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制定陪护、查房、探视制度、健康宣教制度及护理责任制,确保所有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制度。

②落实护理责任制:按照责任护士工作能力分配适量患者,由其为指定患者展开与护理等级规范相符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病区床位数量成立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全程、全面护理服务。

③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对病区各种标识加以统一,确保病区环境良好,同时在病区和病室中摆放绿色植物、壁画或花卉,制定定时清洁计划并做好病区消毒工作。

④合理制定排班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量对护士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按照各科室特征,在小夜班、中午班等重点时段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确保护理质量。

⑤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制度:制定“优质服务之星”和“优质护理先进科室”评选标准,每月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将获奖个人及科室向全院通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保证优劳优酬、多劳多得,从而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予以有效激发。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院病区护理质量评分由实施前的(89.7±2.3)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9.8±1.1)分,患者护理满意度从(78.2±3.5)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3.7±2.8)分,差异显著。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在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促使其在病区管理问题上主动负责,主动献计献策,同时确保其在病区护理服务中增强责任意识,转变被动服务的观念,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合理的激励、考核制度可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操作技能、增强其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鼓励其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展开交流与沟通,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十分有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树立主动为患者展开全面护理服务的意识,注重病区环境护理,对患者心理及病情变化予以准确了解,同时展开有效沟通并为患者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将护理服务自院内向院外延伸,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4篇

关键词: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集中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比普通科室高,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单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219例,其中男152例,女67例,中位年龄41.5岁。

1.2研究方法 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情况。

2 结果

2.1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8.72%,其中男36例,女5例。

2.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的90.24%,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为4.88%,较少见有泌尿及消化系统感染(表1)。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通过病原体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列于3位,分别占51.4%、29.7%和21.6%,另外真菌感染也有不小比例,为16.2%。二重以上的感染比率较大,多数患者有2~3种病原体感染同时存在。

2.3分析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发现,侵入性操作中以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比率最高,在各危险因素中,以气管切开、呼吸机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气管切开后发生院内感染为78.95%,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院内感染(见表2)。

3 讨论

3.1高危易感因素 有报道,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0%~30.0%[1],分析与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分析与ICU患者多长时间卧床,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能力,气道分泌物排除困难,加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中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等有关。

各种有创性技术的应用,如气管切开、动静脉留置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气囊漂浮导管等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为细菌侵入打开了门户,尤其是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屏障,削弱了气道纤毛的清除能力和咳嗽反射,细菌随着导管进入下呼吸道并易于吸附并定植于此继发感染。气管切开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损害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再加上如果消毒灭菌操作方面疏忽,留置导管时间过长,气道护理不当,都极易导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2]。

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Fagon等[3]曾报道,机械通气时间每延长一天,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将增加1%。因为呼吸机的通气管道结构复杂,且彻底为机器内部管道消毒灭菌较困难,加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对呼吸机管道的污染等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呼吸机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源头。

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可通过抑制某些产生抗念珠菌物质的肠道革兰阴性菌等途径促进真菌感染的发生[4]。留置导尿也是医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但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及胸腹腔留置引流管因为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加之较易护理,在调查的患者中继发感染发生率较低。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ICU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病室消毒隔离 定时通风,保持ICU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分开安置感染和非感染的患者;切实做好地面、物品表面清洁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特别做好吸引、吸氧管道的更换消毒;合理控制家属探视。

3.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道护理 医护人员操作前后需认真、彻底、有效的洗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在抢救治疗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用具需专人专用,吸痰盘24 h更换消毒1次,气管内套管每4 h煮沸消毒1次,外套管在气管切开处窦道形成后每周清洗消毒1次。气管切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切口敷料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呼吸机连续使用时,每3~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并进行严格消毒,遇管道污染较严重者增加更换频次;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有条件时定期做痰液细菌培养;机械通气时,注意导管气囊的充气量,使导管固定妥当,避免导管滑动加重气管黏膜损伤或口腔分泌的倒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湿化,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

3.2.3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导致真菌感染,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使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必须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最好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病情好转后及时停药;避免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反应,明确给药方法,按规定时间给药,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疗效,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

3.2.4加强留置导管护理 严格掌握留置导管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组织,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确保导管连接紧密,密切观察置管处皮肤、黏膜有无红肿热痛,加强局部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7.

[2]黄先永,沈洪,张志强.危重患者急诊抢救中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4-26.

第5篇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以病患要求的护理服务高品质为根本,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是必然趋势[1,2]。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关注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病人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人文关怀护理,是今后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医疗护理服务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探讨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为医疗卫生系统如何提供人性化服务,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上。这就要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环境、医护管理环境、技术力量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是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节约与知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使患者时刻感觉到踏入医院就医方便,技术精湛,病区舒适,经济实惠,服务满意。

3 提倡人文关怀的基本意义

就为患者服务而言,大力提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创造品牌服务,为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强化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个

医院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必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是:

4.1 构建良好的医院环境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患和情绪焦虑的家属。整洁的医院院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附属设施配套的医院大楼、门诊楼和急诊楼;院内人车通道布设合理,绿地环绕,花木种植有序;院内外标示牌清晰、指向明确;导医台、医疗信息查询台传递信息顺畅;院内外明亮工程色泽柔和、美观大方等。温暖和谐与公园化的医疗环境,必将使患者和家属赏心悦目,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韵律感。

4.2 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患者入院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诊区和病区走廊安装病人用扶手;病房安装电视、电话,建有洗浴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布设衣物柜、冷藏柜;用花草、风光油画点缀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设立设施齐全的煮食间,设立娱乐室,设置流动图书车;住院部设置流动货车;护士站设立患者健康设施代购点,义务理发点;病区设置陪护设施及用品租用站;对新入患者和危重患者送检等。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和管理,必将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时改变没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安心治疗疾病,休养相得益彰。

4.3 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首先,医院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其次,医院要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注重病区包括电视电话、卫生洁具和生活用具的维护,使之使用正常,常用常新。次之,认真搞好治疗场所用品、义务服务场所物品布设,使之洁净卫生,摆放有序,整齐划一。再次,注重护理人员服装色彩选择、穿着整洁;护理人员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进而创造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精神饱满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到处洋溢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资和医疗需求上达到和谐统一。

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以病人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参考文献

1 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优化医院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护理管理杂志,2003,1(3):39-40.

2 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76-77.

第6篇

当前正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仅要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要以患者要求的护理服务高品质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在护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2.1 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护理文化建设内涵也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精神关怀对健康的意义,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2.2 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是护理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和关注[1]。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护理技术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他们系统整体的护理。

2.3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情感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护患沟通与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1)社会的发展,人群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更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被尊重的权利和自身的生活质量上。护理人员真诚、亲切、体贴、耐心的语言,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参与治疗不可忽视的环节与手段。(2)通过护患沟通,患者可看到、听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及医院的人文环境,从而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有重新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提升医院形象[2]。(3)通过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能进一步学习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对患者心理影响的规律及护理经验,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真正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4)通过护患沟通,护士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答疑惑,解决患者所需,护患沟通构筑起了一座护患双方交流的桥梁,从而使护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化解护患矛盾。

3 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3.1 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和情绪焦虑的家属。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整洁的医院院落、优越的环境条件、齐全的配套设施都会使患者和家属赏心悦目,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常用药品及价目公开、住院费用实行“一日清”,并开通电脑触摸查询系统,方便患者及时查询,使患者不再是“雾里看花”,消除交糊涂费、花冤枉钱的疑虑,自然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同时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患者出院时,送上一份“健康联系卡”,做好出院前的叮嘱与沟通,把患者送到病区电梯门口。让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都感受浓郁的亲情,患者的满意度自然会不断上升。

3.2 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患者入院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让患者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至关重要。病区环境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患者治疗、养病、生活等各方面的舒适、方便及安全。例如,诊区和病区走廊安装患者用扶手;病房安装电视、电话;建有洗浴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布设衣物柜、冷藏柜;用花草、壁画点缀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设立设施齐全的煮食间;设立娱乐室,设置流动图书车;住院部设置流动货车或自动售货机;护士站设立患者健康设施代购点;病区设置陪护设施及用品租用站;对新入院的患者和危重患者专人陪护和送检等,这种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和管理,会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避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时改变而增加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安心治疗疾病。

3.3 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首先,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其次,要认真搞好治疗场所用品、服务场所物品布设,使之洁净卫生、摆放有序、整齐划一;再次,注重护理人员服装色彩的选择、穿着整洁。其中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人员良好的素养、亲切的态度、优雅的举止、和蔼的语言、精湛的技术、规范的操作、心理的安抚和健康的宣传等,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进而创造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3,4]。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精神饱满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处在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质和医疗需求上达到满意。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是单纯的强化基础护理,不能机械地将基础护理项目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围绕患者的病情、医疗安全、诊疗效果、转归和康复的需要去实施基础护理;将基础护理专业化,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性化服务、人文关怀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实施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受益,让患者满意[5]。

参 考 文 献

[1] 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963.

[2] 李晓刚,李萍,许建新.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4):319-320.

[3] 刘艳荣,郑守华.开展主题年活动 构建以“爱”为导向的护理文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93.

[4] 丰荣,马玉芬.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革护理管理理念[J].中华现代护理,2011,17(1):89-90.

第7篇

2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优秀的员工为基础。高玲将PDCA循环引入到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管理中,经过两年的实施,该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流程化,效果明显。任定玉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调查和分析护理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并实施该项目,同时做好效果跟踪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循环反复,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质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孙树英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门诊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调查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诊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庄素芳等实施了护理隐患查找制度,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查找出来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就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投诉,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院内感染管理杨小燕通过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控制白血病患者PICC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在计划阶段对既往PICC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初步的护理计划;实施阶段为PICC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护士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护理;在检查阶段护士每4周及在患者PICC导管停止使用后进行检查,评估护理效果及护理不足;在处理阶段护士巩固已取得的护理效果,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显示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蔡珺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和讨论可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因,确定阶段性的主因,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组成监控小组科学规范地进行监测,将结果报告并反馈;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商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解决。结果显示,在导入PDCA循环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明显加强,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5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沈立燕在断指再植的护理实践教学中使用PDCA循环,参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实施教学计划,比较实施前后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张红艳等为了比较PDCA指导下的临床带教方法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的差别,将护理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和PDCA指导下的新临床带教方法,学生在出科时用有效临床带教教师特征评分表为自己的带教老师打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DCA指导的新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带教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6病区环境和物品管理病区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在病区卫生工作中,病区卫生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但由于卫生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接受能力差,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的隐患。陈正琼等针对此情况对病区卫生员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法。PDCA循环法实施两年后,卫生员工作质量合格率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病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医疗废弃物是病区重要的污染源,熊雅等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运用PDCA循环法对医疗废弃物的来源及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管理监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分类、标识、终末管理。结果显示护士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对病区环境的污染。

7其他PDCA循环法在健康教育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黄小兰等将PDCA循环运用在龋齿儿童健康教育中,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患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患儿行为的改变程度、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除了在上述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PDCA还被用于护理科研的管理,以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就是把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输液配置工作集中转移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由专业操作人员在万级层流环境局部百级净化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调配输液,最大限度地避免细菌、微粒等的污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是预防院内输液感染的重要措施。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住院患者静脉滴注给药比例很高,由输液引发的医院感染不容忽视。我院于2007年建立了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自建立配置中心以来,担负了全院五个病区的静脉输液调配任务,因此,从配置输液的各个环节把关,提高输液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中心近年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输液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不遵守操作规范 输液配置涉及的环节较多,每个环节不当都可引起医院感染。比如手卫生,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范如配液时不戴口罩,抽吸药液、加药时未消毒,配置不同药物时未及时更换注射器等也是输液配置污染的环节。

1.2操作方法不当 配置药品时在掰开安瓿的瞬间产生的玻璃碎屑落人药液内可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有实验显示割锯安瓿的周长越长,玻璃碎屑越多,进入药液的不溶性微粒也随之增加。因此,切割安瓿瓶时以切割颈部的l/4周为佳。很多制剂为橡皮胶塞玻璃瓶装,在加药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切割橡皮胶塞产生的碎屑也可能造成极高的污染概率。这些污染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操作方法得当,可以使液体污染降到最低。

1.3配置环境不达标 配置室内清洁不彻底、没有按照规章严格消毒;空调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洁净室人员过多、人员频繁走动而导致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物流管理不严格,药品未经消毒就传至洁净区而致室内环境污染;洁净室门或传递窗关闭不严,致使洁净室内外的空气串流,使空气污染几率增加,细菌数超标。这些都可能污染工作环境,从而造成配置液体的污染。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控制感染措施

2.1环境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最重要的是把药物配置从普通环境移至洁净环境,保证了临床高品质的静脉输注质量。PIVAS要确保药物配置不被污染,重要的是净化程序管理与维护。洁净区的消毒灭菌是安全配置药物的保障。严格执行洁净区的日清洁、周清洁和月清洁制度,保持操作间清洁无灰尘。

2.2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与医院感染意识 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是否被污染。因此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差错防范意识的培养,树立实事求是、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非常必要。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并对静脉配置中心的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3无菌操作的管理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各操作环节绝对无菌;配置时经常用酒精消毒并保持手套湿润,以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按要求做好环境的清洁。在操作过程中每完成一袋配置后都应用75%的酒精消毒台面及手.3 结果与讨论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药师由单纯药物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建立了一个医、药、护交流的平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管理不当可直接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总之,加强环境及人员操作规程、物品的管理及职业防护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只有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控制与管理,督促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I]韦正峥,李淑英,王晖.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评价[J].北京: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7-2439.

第9篇

关键词 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现就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9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其中2011年4~6月开展优质护理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2011年2~9月开展优质护理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收集统计护理部和科室按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的结果。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3个月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水平、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护士评价7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每周三、五的上午由护士长发放,患者出院当天由患者及家属自行填写,填写完毕立即收回。护理质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6个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服务、医院感染及护理病历书写)每季度每组对各科室专项检查1次,其中基础护理、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每个月检查1次,并将存在问题反馈给科室;病房护士长利用每天查房及不定期抽查,检查各班各岗位的护理工作质量,并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检查本上,按检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为5项,即环境管理不到位、标识不到位、未上床档、基础护理不到位、其他(护理记录不规范、手卫生不到位、护理查对不规范、巡视病房不到位)等。

统计学处理:将收集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质控存在的问题,按2011年4~6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11年7~9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两个时段分别进行统计。统计方法均采用X2检验。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见表2。

表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

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个)

项目实施前实施后环境管理不到位3410标识不到位464基础护理不到位714未上床挡317其他5310 注:X2=10.16,P

做好充分的筹备工作是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①护理部召开了全院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科室再次召开了全科护士动员大会,使全病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和工作重点。针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儿科病房在病区环境,床单元配置上进行了准备。②护士人员进行了补充,护理部集中培训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科室在此基础上专门拟定了学习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分期学习、自学、理论测试及护士长抽问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重点培训了护理核心制度及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尤其强调了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③根据儿科特点设计并发放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根据现阶段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查,科室把护理核心制度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对制度、环境管理、护理标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列为每天检点,护理部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并结合随机抽查,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案。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①由表1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由表2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P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现在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已全面铺开,各科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