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1: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很多学生却仍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所谓的“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作为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有责任改善这一现状。语文教学更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在注重知识的传播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而言,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善美去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只有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激发兴趣,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中生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难学,找不到感觉,收获感差,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上语文课漫不经心,效率很低。而在语文课堂互动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虽经课堂改革的影响,但目前的日常教学课堂中,多数语文课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绝大多数教师仍以简单的一问一答的集体提问为主,平均每节课学生参与活动时间大约仅占整堂课的八分之一时间。在调查中,几乎所有老师都承认升学压力下,只能唯教材是重点。这项调查结果很有代表性,它反映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较严重的被动状态,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并未有效地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致使很多课堂活动形式化,学生谨小慎微,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处于压抑状态。
针对这些现状,在新学期语文的第一课,我安排了专题讨论:什么是语文?怎样学语文?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语文的感悟交流语文的内涵,进而明白语文是涉及现实社会生活、人生命运、思想感情的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它可以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让学生真正明白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母语,才有可能学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才有了我们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根基。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抛弃对语文大美的热爱与眷恋。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其它学科,何乐而不为?通过这次专题讨论,我发现学生不再轻视语文,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普遍提高。
如今,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们对教材的盲目崇拜也停止了,但这绝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甚至可以弃置不顾。我认为无论选用哪套教材,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水平。
三、开拓视野,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如果三年高中语文的学习仅仅是捧着几本薄薄的教材来学未免太单调了,所以我提倡学生要立足课内看课外。由此,我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条腿走路----开拓视野,课内外相结合;两只手掌舵----一手抓基础,一手抓训练;一颗心思索----感悟和熏陶。同时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人生的路有多长,学习语文的路就有多长。对此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接受,课内课外都做了大量的积累,平时注重熟练背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大部分同学再没有出现过“欠帐成长”的现象。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不想学习语文,而是他们缺乏一把进入语文学科大门的钥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这把钥匙,并不断鼓励他们去探索。
四、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我发现部分高中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也相对较少。他们对于“读”这种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不够重视。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读”这个根是万万离不开的。古语云:“本者,根也。”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而且“读”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读”别人的文章,才可能自己驾驭语言,表情达意。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很高,但阅读范围极为有限,而且阅读质量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恰恰是制约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与语文能力迅速形成的瓶颈。高中的学业负担较重,想在短期内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容易。我经常不失时机地把每期《读者》杂志发给学生们轮流阅读,然后每周开辟出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他们最喜爱的文章,在讨论赏析的过程中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项活动中,我发现原来一些害羞内向的学生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一些原本较有主见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变得更有自信了,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每次讨论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一开始,学生对此并不热心,甚至有些学生比较反感,但我仍坚持引导他们写,并及时评阅。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的知识面无形中有所拓展,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水平也略有提高。对此变化,我感到十分欣慰。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研究不完的艺术,以上仅是我工作以来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若有不到之处,望有志于语文课堂教学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在落实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想,以“个性化”为核心特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平台,注重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服务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传授型教学向对话型教学转变,让学生在真正的“对话”中灵性飞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所谓“新课程背景”指的是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福建省2005年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随之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的上限目标,但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这种教学上限目标是无法界定的,更谈不上怎么去达成。在正常的教学秩序允许的情况下,在完成三维目标下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大胆追求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情境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其突出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情感”主体予以关注,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改善。
总结并借鉴2005级首批使用新教材学生及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立足现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对新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并制订出几种初步的创设情境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实践检验和个案分析进一步对方案作出调整与完善,最终确立起一套适合新教材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我们认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情境的有效组合;(2)实验情境的有效设计;(3)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材情境的有效组合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订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常规课堂教学情境模式;(2)对教材知识点网络结构的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确保创设情境的有效性;(3)对知识内容的分析使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4)情境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
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直观形象、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作用,在预习要求的书写、过程的演示、习题的布置、重点的强化等环节,较好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各学科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高效、科学、具有现代气息的课堂教学特色。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直观形象、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作用,在预习要求的书写、过程的演示、习题的布置、重点的强化等环节,较好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各学科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高效、科学、具有现代气息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将课堂秩序与效益这两个目标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达成这目标。(1)我们的教学设计体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学情分析,从而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推进。(2)活动设计力求多而不乱。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多提供一些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活动设计保持课堂动量。教学设计保持流程要紧凑,使学生有事可做。(4)活动设计体现真实开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与艺术感受、协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教学方法力求灵活高效。这就要求教学组织要得法,合理安排好学生的问答、设疑、解难、答辩、互动的学习过程;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即开头、中间、结尾。
落实“个性化”教育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试行“15+25”教学模式。为了改变当前普通高中“满堂灌”现象,我们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积极主动、紧张活泼、充满活力与生气的课堂。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深刻领会洋思中学“老师只讲4分钟”所包含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运用“15+25”教学模式。
“15+25”可定义为15分钟属于教师,25分钟属于学生,学生活动时间必须在25分钟以上。时间的分配上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注重养成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
在落实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老师习惯了的东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就喜欢自己来讲,学生不讲,他要讲;学生讲完了,他还要讲;一节课讲完了,他还要从头到尾再总结一遍。“讲”已经成为一些老师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2)钻研教材不够。老师们总还是在想着如何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因而不能够很好地从教材中去发掘落实新课程的积极要素,寻找利用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方法。(3)老师们有不由自主地给自己增加教学内容,甚至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不放心高考”,有的区县模块一考试就想着与高考接轨。(4)老师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敢提速,也茫然于如何提速,主要还是找不到自己放心的适用的方式方法。今天,我们又准备了两节市级研究课,就是想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给大家一点思路,提供一点样例和方法。当然,这两节课也只能是供大家研究、参考。这两节课的实际效果,还要等上完课之后,由大家去评说。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文言文教学;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64-01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文言无用”、“文言枯燥”、“文言难学”的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几乎毫无兴趣,高中文言文教学开始陷入困境。为此,为点燃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火花和激情,从而爱上文言文,教师需要从课堂上为学生积极创设各种相关的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耳濡目染,进而增强兴趣。“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不仅为在学生群体中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平台。相信通过情景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成为求知欲,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对于高中文言文中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工具等多种资源制造具体可感的教育情境、创设合适的教育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情感,进而乐学爱学。情境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而情境创设的强调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为此,语文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着力于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愉悦的情境,相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提升文言文教学成效。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1、问题情境,激发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学习的真正逻辑起点是从学习动机的产生开始的。“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所以,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他们产生乐此不疲,产生非学好不可的毅力,是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重要实施策略。诚然,情境教学的途径有多样,但我却认为针对文言文教学的特征,其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强调系统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在呆板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定向发展,只会对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解释、课文死记硬背,缺乏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要意识到质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推动力,正视质疑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从学科的本质属性出发,引进先进的情境教学法,对课堂进行精妙设计和调整,以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环境,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以激发学生质疑思想,让学生通过质疑、思考、解决问题,以达到拓展思维空间的目的。
2、媒体情境,呈现精彩
由于认知障碍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摒弃不适用的教学方式,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尽可能地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文言文辅助教学,以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言文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丰厚的情感体验。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若能巧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还原,则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自然而然就会消除,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在学到白居易用弹奏技法描写琵琶女弹奏技巧高超时,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生动、惟妙惟肖,学生也是难以领会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形式来播放一段琵琶行独奏曲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画面中观察“轻拢慢捻抹复挑”的弹奏指法,欣赏“大珠小珠落玉盘”、“ 水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绝美琴声。就这样,在唯美的演奏画面和悦耳的琴声中,仿佛把学生带进了文章中,其情其景令人神往,学生自然也能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中,对照文中语句,品味琵琶女的高超弹奏技艺。
3、生活情境,增强感悟
文言文之所以能够历经世事烟尘而流传到今天,正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生命力,特别是那些被选入国民教育体系教材的经典篇目,都是在历代文人墨客极为挑剔的目光下“幸存”下来的作品,它们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毋容置疑的。我们可以发现: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就是在追溯古代人的生活世界,在学习古代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当今的社会生活进行感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为此,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古文中的感悟点,挖掘文章中值得关注的感悟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悟中对古今社会生活进行思辨,以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能力,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对文言文的激情。为此,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基点,把情境教学法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课堂精彩,进一步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为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严 侠;析高中语文情境教学[J];语文学刊;2013年05期
一、充分吸收各种知识,增强多元教学意识
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知识多元化的意识,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有着极大的知识量、严谨合理的知识结构,拥有综合的专业素质,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同时,语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面对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侯,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由于语文教材文本取材具有局限性,教师必须拥有多元化意识,善于吸收各方面的优秀文化,掌握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汉语言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操。以教学《极光》为例,这篇文章涉及到了古代神话、电视的成像原理、极光的形成原理等,科学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想要讲好这节课,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神话故事、扎实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关的物理原理。否则,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可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又能为教师个人魅力加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品质
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充分的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创造表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精心设计一些符合高中心理特征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三、注重学生自学引导,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创设,导语,气氛
语文教学不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而正是这两点,决定了不论时代怎样发展,语文教学都应当做到一往“情”深。即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创设情境,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一往“情”深呢?
一、巧设导语,创设浓厚的氛围
我在《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七课)中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节选的两部分之间又相互独立,所以这篇课文我就分两课时完成,每课时各设计一个导语。第一部分写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导入。"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到处流浪以说书为生,尽管生活很苦,但老瞎子却活得很起劲,因为他师傅在琴槽里封着一个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把封在琴弦里的秘方拿出来,按方抓药,治好他的眼病,……然而当他终于弹断第一千根琴弦后,从琴槽里拿出来的'秘方'竟是白纸一张。老瞎子万念俱灰,失望至极,然而他终于悟到,他先前之所以活得那么起劲,只为了琴槽里的这张"秘方"。生命只有有了目标,人活着才有劲头,哪怕这目标是并不存在的。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又把这张白纸封进了他的徒弟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拿出琴槽里的秘方,治好他的眼病。故事到这儿嘎然而止,然而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瞎子充满激情的生活。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看史铁生有着怎样的生命感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先让一位字体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抄写了满文军的歌词《懂你》,然后让学生体会这首歌词的哪些语句最令他们感动,说说他们的感受。诸如"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住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都纳入了学生的视线,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播放这支歌,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于是课堂上弥漫着儿子对母亲理解挚爱的歌颂和母亲不能分享儿子成功的伤感。
实践证明,这些创设情景简洁自然的导语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引入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情感涌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到: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我在教学《海滨仲夏夜》这一课时,由于我们地处四川盆地,学生很少有人见过大海,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很困难。我就依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声”“色”感受到了课文所述内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作者赞美海滨仲夏夜景色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善于设疑,激发思考的激情
问题设计巧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我在教郑愁予的《错误》(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为何让"你"独守空房,备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归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说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负心薄幸,"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前程设计,"可怜五定河边骨,犹是春闻梦里人"的残酷战争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男人都有一颗云游四海,闯荡江湖的不羁之魂。试想在灵魂深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甘愿足不出户,老死户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鹰搏击天宇。只有当他们倦了,折翅了,才想到归巢,不然,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妇闺妇那么多的羁旅之思呢?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再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部爱情史简直就是一部柔肠百断悲伤史。)
四、启迪联想,触摸作者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来丰富补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触摸到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讲《荷花淀》时,当学生读懂了主人公――水生嫂的高尚人格之后,我适时发问:在历史和现实中,你还能举出具有水生嫂一样高尚品格的人吗?一句话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或凝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很快便举出了大量人物,有的甚至说自己的母亲就有类似之处;由此,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而且也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综合问题,使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入情入景,那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春天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模式 应用 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其中,“与文本展开对话”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重新调整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阅读教学过程。本课题将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充分吸收其它课题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层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和教师回应及其策略形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可操作和有绩效。
1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和保护高中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总是害怕自己所提的问题因落俗、浅显而容易遭人取笑,因此顾虑重重,保持沉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诱导,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肤浅,或者缺少深度,也要求予以肯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赏,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学生批判思维的开发。高中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当抓住核心,即重点对学生批判思维进行开发。所谓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既定的理论或者思想观点质疑,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定型模式,将思路、思维指向一个新的领域或视角。
最后,培养学生会问的意识和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甚至用一堂课的时间也难以全部解决。此时,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主导者的作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筛选,将其中比较价值的问题当作语文课教学的切入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将“标准答案”给学生,而是应当细心地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自己去求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然就是学生最有利、最好的学习支架。比如,在《失街亭》一文中,对课后“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同学说是诸葛亮之错,因为是他用人不当;同时也有人认为是马谡之错,因为他刚愎自用。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答案,并向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提问。从实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将课堂转化成了一次有秩序的辩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言之有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读课文,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提问能力。
2 问题的生成
所谓问题生成,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预设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面对学习对象产生的原初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理解,从而生成了新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以作为课堂教与学的进一步思维指向;另一方面是指师生把学习引向深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当学生相对完成自我知识建构和思考表达时而产生出新的求知思考,以至于生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能促进学生问题生成并形成问题教学与问题思考,以及进一步有效生成为教学可利用资源的方法或战略。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整合、评价,有针对性地将问题性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中,并使得问题性充分作用于课堂中的教与学的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3 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当适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当源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目的一定要明确。实践中,应当将问题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位置,尤其要注意思考转折与规律的探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应当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出现,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琐碎难题出现,因为太多无聊的问号会让学生感到疲惫,甚至整个教学课堂陷入无序状态。
4 提出问题要有艺术性
“问题式教学”是将课堂目标转化为问题和任务,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借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就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来说,不仅是弘扬国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现阶段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单一导致课程索然无味等现状,严重阻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一结论发挥的作用更是明显。就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几乎是谈“文”色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由于文言文一些字词的古今差异,掌握起来也是颇费工夫。周而复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文言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基于此种学习现状,要想有效优化语文文言文课堂,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关注度,对课程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才有可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步伐,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可以从文言文学习短期内作用的重要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威逼”,众所周知,高考的语文科目中,文言文是作为单独考点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而且分数比重较高。从应试的角度讲,如果学生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文言文部分是非抓不可;二,从文言文学习的长远作用来看,通过对文言文的相关学习,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些优良品质,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如从《赤壁赋》中可以学习到苏轼的豪迈,《游褒禅山记》中可以了解到志向的重要性。将短期激励与长期启发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于包揽所有知识点的讲解,甚至记笔记的课堂习惯,教师都会进行提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学习惰性,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形成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一遇到具体的应用,脑袋里却一片空白。这样的教学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阶段语文科目的主要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掌握型转向知识应用型,因此,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发生转变。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传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一些通假字的古今释义以及一些文言字词的理解,而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文言文理解方法,便于学生今后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换言之,即授“渔”而非授“鱼”,教师应将自身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尽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全权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些字词,如卒、文、道等,当在文中遇到上诉字词时,建议教师不宜为了节省课程时间直接告诉学生相关释义,如果课程时间不够,那么可以让学生做好标记,在课后进行整理,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习惯于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多媒体硬件的普及,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硬件丰富课程形式已经是普遍现象。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视听,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文言文属于国学范畴,较语文课程的其他内容可能更为严谨,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内容稍显枯燥,一提到文言文教学,大多数学生脑海里出现的都是“之乎者也”的画面。因此,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除了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之外,还应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进行实质性的质量提升。如就《赤壁赋》这一章的学习,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备课工作之外,还应通过互联网去收集一些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是记录片,甚至是某个电影片段也行。教师可以在播放多媒体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便会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课程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漫无目的的情况。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开展情境教学以及诵读活动,从更多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是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课程中,并且不断对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为高中课程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晓茜.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学周刊,2011.
[2] 吕晶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5:54.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时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同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必要时帮助学生“跳一跳”,让他们摘到“桃子”。当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分层提出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善用发展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大量制作课件,运用电教设备等,恰当地运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都可以创设出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荷塘月色》的学习中,创设氛围,让大家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月色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
有的声情并茂的朗诵,有的推敲用词,有的比较品味,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转贴于
三、加强问题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须注意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梯度性和创造性。具体说,首先,问题的创设不能不分轻重,漫无边际,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上的疑点,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来创设问题。其次,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能使学生不假思索地从教材中就能找到答案,而是要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使之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想像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最后,创设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要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边城》的教学中,老师提问: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写翠翠伤春感怀,爷爷悄悄为翠翠张罗婚事,以及让天保婚后乘船远行等。请大家在阅读时,看看什么地方或什么词句让你评然心动、注目良久、品味再三?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加强、思考步步深入,积极性得到发展。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将这一技术加以运用。教育界自然也不例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当代课堂教学上大显身手,实现图像、视频、动画及音频的组合,在教育课堂上大放异彩。
1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首先,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说为主,平铺直叙,形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而多媒体教学利用动态的、声情并茂的、有序的视觉感官,将知识素材向学生加以输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对课堂的氛围调剂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知识容量成倍增加,它可以在相同时间、不同地点向众多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多媒体所具有的高效性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多媒体课时容量大,形式多姿多彩,保障学习资料的充实与完整,对开拓学生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学生可以随时提出学习难点与重点,互动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不但可以浏览到多媒体中最精彩的问答内容,也可以搜索到其他学生沉淀的精彩内容,实现问题难易转变,学习兴趣十分浓郁,学习气氛轻松自然,教学进度自然也得到加快。
2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生处于学习时期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各门功课的基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教师的语言、形体及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对调遣教学素材的内在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加强教师多媒体操作能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采用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新媒体教学模式的涌入,首先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和应用给教师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教师学习多媒体设备的规范操作,熟练地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势在必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容纳空间及合成功效,将精心准备的语文教学编排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既可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脱出来。其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先导者,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的榜样。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新型的当代教师形象,使其个人的魅力指数不断攀升,学生也愿意紧随其后进行学习。当然,在提升个人魅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可滥用课件,以免产生“做秀”效应,重蹈“放映课件—朗读课件—切换课件”的教学老路。搭建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多媒体教学互动交流特性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共享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查遗补漏的有利途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习题等内容上传到共享网络空间,巧妙质疑,使学习内容得以延伸和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习新课件,搜集深层知识信息,不同角度地去分析和思考,对课堂中不理解或难点的学习内容重复观看;在共享资源平台中提出问题,供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发挥互联网多功能、全天候开放的特点,学生的问题探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QQ、微信、微博、SNS等多种平台,有效延伸教学课堂,适时对话交流,更好地拓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范围。通过最新的、多元的多媒体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摘取其他网络资源中相关题材的文章放到共享空间,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在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的真谛,领悟课文内容的精妙之处。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将教学内容引进情感层面,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体味学习内容的内在涵义。在高中语文诗句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背诵诗句期间,恰当地配上精心准备的视频、音响和乐曲,并用视频播放出与课文诗句内容相符的画面,在视觉冲击之下,触动学生内心,使学生充分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诗句中,将情感与诗句联系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鼓励师生互动,建立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学习的两个主体,角色转换,相互尊重、坦诚相见,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善于从学生的交流、激烈的争辩中,找到他们学习的疑难之处,探讨问题突破口,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向,形成的新思维不断发生撞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交往,产生学习内容的链式反应,优化课堂教学的探讨效果,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在对高中语文诗歌课文的鉴赏性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诗歌的品位,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一小组设计一个诗朗诵的节目。在对语文诗歌鉴赏性学习的体悟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各自分工、开发设计,用手机或电脑搜索下载合适的乐曲配合,用彩笔画出想象的图景。经过一段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全班各组学生在适宜的曲调、背景灯光下,用声情并茂、情感细腻的朗诵引导大家进入语文诗歌鉴赏的情境,在欣悦表达的同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大胆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工具架起教与学的桥梁,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思想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养成自我阅读、自我提高的学习习惯,培养美感与思想情操,让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饱和状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维创新、尝试和思考能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中,使得智慧在互相撞击中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让学生成为适应时展的栋梁之才,有效地、机智地将学生引入创造性的教学轨道上来。
3结束语
在信息网络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无缝连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灵活多变的动态管理,使学生思维活跃,大量的教学信息被学生所接受,创新理念、发散性想象思维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教学的高效性,对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明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9).
[2]董西尧.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润高中语文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3]韩媛媛.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J].考试周刊,2013(36).
[4]周梦.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与对策探析[J].北方文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