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创新与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创新与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创新与发展

第1篇

一、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理念形成的基础。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的领导与员工共同认可、追求的一种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创造和谐、平等、公正的发展环境,与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创新理念的基础。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知识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其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约束性、辐射性等体现出来。人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在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化境中,才能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存在对企业文化定位不当的现象。有的企业存在把企业文化当做文体活动来安排的现象,如认为组织员工比赛、活动等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把企业文化当成了工会的副业来做。

第二,存在形式模仿现象。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需要企业通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积累形成。而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忽视企业文化核心,喜欢跟着别的企业模仿,搞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等形式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三,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现象。企业文化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注重“人本管理”。而有的企业在管理中注重“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崇尚“任务观点”,企业管理偏离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出现脱节现象。

三、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第一,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对象,企业文化有影响和制约着职工积极性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职业道德、企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工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教育和引导,吸引职工参加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只有企业的广大职工自觉行动起来 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应遵循以点带面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以点带面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利用企业文化中的职工素质提高、理论推进、经验借鉴等主要环节的创新发展,来带动企业文化不同层次结构的全面提升,实现企业文化全面的创新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应注意不断吸取新的理论营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外人员可一起总结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经验,共同研讨,制定规划,实现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三,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通过在方法、原则、经验、内容等方面的学习借鉴,实现自身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第三,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复杂过程,因此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其一,应明确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确立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分析研究企业文化的创建情况,继承已有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将已有的科学实际和可行有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制度、民主管理等,用简明扼要、精炼确切的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形成系统的文化和理论。其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将企业新文化和新观念深入人心,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另外可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包括各新闻单位和文化单位等来宣传企业的文化。其三,进一步重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深刻的研究当前企业文化体系,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研究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重构企业文化体系。其四,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用新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转变员工的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作风、价值观念,对员工加强文化与技术的培训,最终提高企业员工与企业整体的素质。其五,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企业文化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优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搞好国有企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然而,国有企业要获得健康而长远的发展,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中进行系统创新,才能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路。

一、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指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关系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往往是单一的产权主体,模糊的产权关系,条块分割的产权占有方式、行政干预的产权运行机制,其表现 形式就是“工厂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由原来计划经济的"工厂制"改变为市场经济下规范的公司制以及其他股份制形式.这就是企业制度创新。其重点是明晰企业产权,保证和实现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规范化的要求,来实现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靠一种完善的企业制度,同时也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技术创新正是新产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有关的商业活动,其要义在于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对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刻的推动作用。

从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看,尽管一些基础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形成积极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使国有企业获得新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而驱动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管理创新――固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所谓管理创新是指将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系统,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具有创新活动。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必然面临相应的组织管理问题。没有不断的管理创新,大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成功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仅仅实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还不够,还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保证企业的经营事业不断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强调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中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支撑和保证作用是十分必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只是为企业转换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不能代替管理创新(也不能代替技术创新)。 同样,技术创新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如果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缺乏先进的经营和管理运作,新技术所应有的效力也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出现创新的技术大量闲置和开发出的产品无法上市等怪现象。为什么有的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甚至成为上市公司,同时也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还是出现了经营亏损的局面。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依然用传统的思想指导企业经营活动,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制度,这样, 企业很难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管理创新对搞好国有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四、单项创新的融合――系统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最佳)模式

近来,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状况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几种带有普遍性的情况。一是一些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也明晰了,实现了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新的技术开发、改造(技术创新),又缺少现代科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管理创新),难以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有的股票(内部)上市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现已陷入经营困境之中。二是一些企业近年来大搞技术改造,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技术创新,但由于没有进行制度创新,机制没有转换,致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注意加强管理,引进并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实施了管理创新,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确立,加之技术老化,设备陈旧,只能依靠管理降低成本,维持现状,无法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们过多地注重企业制度的创新(即使如此,产权制度改革仍有很多方面还不到位,这也说明制度创新的难度很大),而忽略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配套、催化和强化作用。即使近几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并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分别论述上,而企业的实践也大部局限于追求单一创新(即某一方面的创新),很少有将三种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和系统的创新实践。

第3篇

奇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就企业行业而言,汽车若没有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业将永远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的依附者。拥有自主品牌,才是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道。作为汽车业的企业,搞自主研发要冒很大风险,同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8%,占去了企业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自主研发以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奏效,而且有可能失败,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车身部、车型部、底盘部、发动机部、变速箱部、电子电器部、CAE部、试验试制部等研发部门,深入研究汽车技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年研发投放额达到销售收入的10%~15%。仅2004投入就超过10个亿。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是对其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于一辆车来说,发动机是它的核心部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涉足核心领域的研究。

在开发的全过程贯彻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即PLM思想,使产品紧跟市场要求;建立起3D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奇瑞吸引了一批我国汽车研究方面最出色的人才。一方面是重视和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很快,“搞自主创新还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自主创新不排斥引进,市场永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来选择最实用的技术。奇瑞现已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奇瑞的科技人员常年在国际著名的汽车研发部门工作,参与全过程的研发,使奇瑞的技术研发迅速跃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和人才资源,既冲破了少数跨国公司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又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2自主创新成效

2.1技术成就

奇瑞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获得了260多项专利技术,拥有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强。2001年奇瑞成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4年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2005年奇瑞发动机二发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实现中国在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上“零”的突破。

企业发展战略本身就要求处理好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及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更应注意不能照搬照套。奇瑞作为汽车业的后来者,要借鉴已存在的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借鉴原型车SPARK用动感的外形设计来抢占市场,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赢得市场,也快速地提高了设计水平。奇瑞独特的开发模式投资不多,不仅有产权,更有知识,实现奇瑞公司的技术积累。奇瑞公司汽车技术开发模式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熟练运用现在世界上的三种资源:一是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二是外国的技术人员,三是模块式供货。中国良好的经济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正释放出来,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到中国来寻找机会,不少优秀的汽车技术人员也愿意来中国工作。

自主开发企业具有竞争力。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虽然自主开发产品需要高投入,但比购买外国产品技术便宜且自主开发企业使用更大比例的国产设备和材料也是事实,且建设投资成本低。自主开发企业因为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和设计确认权,所以也就掌握工艺设计确认权和生产设施建设的控制权。自主开发企业也很可能在若干方面发展出对外国企业的优势。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工业。技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获得,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接受方的学习努力程度。由于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所以只有自主开发产品,中国企业通过学习获得技术能力,才可能发展出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2.2企业成长

奇瑞的出口销售不仅成绩显著,而且与伊朗SKT公司合作实现海外建厂。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奇瑞公司将每年向市场上推出3~4款新车。车展上的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15等五款车,展出了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从奇瑞大幅度地提升产能、控制成本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角度看,奇瑞采取的是成本领先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奇瑞的一系列市场行为此战略服务。自主研发促发奇瑞采用低价策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10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奇瑞汽车在原创技术与品牌塑造上持续不断投入,从而实现其在原创技术基础之上创造一个绝对差异化的汽车品牌企业发展战略。

奇瑞公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并制造出受到用户欢迎的轿车。通过整合和利用世界资源,奇瑞轿车的研发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反向工程、模仿创新阶段,2002年就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

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企业,成长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前八强,自主开发结合市场需求,其出口量全国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3奇瑞发展经验

在竞争激烈的轿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相对来说仍缺少技术核心,发展经验不足,在研发上处在由模仿到真正自主的过渡期,国外厂商进驻中国,奇瑞面临更大的挑战。以自主品牌和技术实力为起点,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有效的营销手段,吸引媒体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奇瑞品牌的知名度。加上能源危机的威胁和小型车的逐步被认可,奇瑞因自主品牌而保持稳定的发展战略。

奇瑞在中国自主品牌匮乏、竞争力不足、加上汽车合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技术经济的全球化流动,使我国汽车工业以模仿、创新等方式创建、生产和发展自有品牌汽车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战略规划,赢得民心,有效结合技术引进替代策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广招人才,重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靠领导的正确指引方向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政府也正积极倡导、扶持自主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谦.关键在于自主创新[J].求是杂志,2001(23)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自主创新奇瑞公司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怎样变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和谋略性问题的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竞争日益加剧,目标市场变得日益难以琢磨。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拥有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获取丰厚利润。建立核心能力所需的要素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各部门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同追求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是拥有核心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来源于自主的研究开发基础上的创新;二是来源于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并不是不要引进技术,而是要加强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至2003年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前两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紧接着三期工程也正式破土动工,四期、五期工程也在紧张地规划之中。奇瑞经过短暂的发展,已取得瞩目的成绩,其发展战略与企业一贯奉行的自主创新的宗旨密不可分的。

1注重自主研发

奇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就企业行业而言,汽车若没有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业将永远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的依附者。拥有自主品牌,才是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道。作为汽车业的企业,搞自主研发要冒很大风险,同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8%,占去了企业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自主研发以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奏效,而且有可能失败,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车身部、车型部、底盘部、发动机部、变速箱部、电子电器部、CAE部、试验试制部等研发部门,深入研究汽车技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年研发投放额达到销售收入的10%~15%。仅2004投入就超过10个亿。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是对其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于一辆车来说,发动机是它的核心部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涉足核心领域的研究。

在开发的全过程贯彻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即PLM思想,使产品紧跟市场要求;建立起3D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奇瑞吸引了一批我国汽车研究方面最出色的人才。一方面是重视和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很快,“搞自主创新还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自主创新不排斥引进,市场永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来选择最实用的技术。奇瑞现已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奇瑞的科技人员常年在国际著名的汽车研发部门工作,参与全过程的研发,使奇瑞的技术研发迅速跃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和人才资源,既冲破了少数跨国公司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又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2自主创新成效

2.1技术成就

奇瑞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获得了260多项专利技术,拥有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强。2001年奇瑞成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4年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2005年奇瑞发动机二发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实现中国在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上“零”的突破。

企业发展战略本身就要求处理好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及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更应注意不能照搬照套。奇瑞作为汽车业的后来者,要借鉴已存在的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借鉴原型车SPARK用动感的外形设计来抢占市场,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赢得市场,也快速地提高了设计水平。奇瑞独特的开发模式投资不多,不仅有产权,更有知识,实现奇瑞公司的技术积累。奇瑞公司汽车技术开发模式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熟练运用现在世界上的三种资源:一是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二是外国的技术人员,三是模块式供货。中国良好的经济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正释放出来,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到中国来寻找机会,不少优秀的汽车技术人员也愿意来中国工作。自主开发企业具有竞争力。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虽然自主开发产品需要高投入,但比购买外国产品技术便宜且自主开发企业使用更大比例的国产设备和材料也是事实,且建设投资成本低。自主开发企业因为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和设计确认权,所以也就掌握工艺设计确认权和生产设施建设的控制权。自主开发企业也很可能在若干方面发展出对外国企业的优势。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工业。技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获得,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接受方的学习努力程度。由于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所以只有自主开发产品,中国企业通过学习获得技术能力,才可能发展出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2.2企业成长

奇瑞的出口销售不仅成绩显著,而且与伊朗SKT公司合作实现海外建厂。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奇瑞公司将每年向市场上推出3~4款新车。车展上的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15等五款车,展出了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从奇瑞大幅度地提升产能、控制成本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角度看,奇瑞采取的是成本领先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奇瑞的一系列市场行为此战略服务。自主研发促发奇瑞采用低价策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10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奇瑞汽车在原创技术与品牌塑造上持续不断投入,从而实现其在原创技术基础之上创造一个绝对差异化的汽车品牌企业发展战略。

奇瑞公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并制造出受到用户欢迎的轿车。通过整合和利用世界资源,奇瑞轿车的研发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反向工程、模仿创新阶段,2002年就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

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企业,成长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前八强,自主开发结合市场需求,其出口量全国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3奇瑞发展经验

在竞争激烈的轿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相对来说仍缺少技术核心,发展经验不足,在研发上处在由模仿到真正自主的过渡期,国外厂商进驻中国,奇瑞面临更大的挑战。以自主品牌和技术实力为起点,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有效的营销手段,吸引媒体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奇瑞品牌的知名度。加上能源危机的威胁和小型车的逐步被认可,奇瑞因自主品牌而保持稳定的发展战略。

奇瑞在中国自主品牌匮乏、竞争力不足、加上汽车合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技术经济的全球化流动,使我国汽车工业以模仿、创新等方式创建、生产和发展自有品牌汽车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战略规划,赢得民心,有效结合技术引进替代策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广招人才,重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靠领导的正确指引方向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政府也正积极倡导、扶持自主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创新模式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2]张世君.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关系及技术创新模式[J].特区经济,2007年01月

第6篇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创新能力;企业管理

跨越式发展是企业基于发展环境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举措,它是在遵循一般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突破性和赶超型发展。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举措,这一“新四化”目标的提出,我国企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归根结底,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关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

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特殊发展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时空性。一般认为,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及其理论阐释最早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俄国农业公社发展前途时,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处于不同历史环境的民族在向社会主义发展时并非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的典型阶段。

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强调后发优势和非平衡赶超,学术界普遍将后发优势理论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后发优势”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ehenkron)提出。1962年,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一文中提出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后进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拥有由后进国家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种益处与其经济相对落后性共生。

尽管国内外对跨越式发展现象早有关注,然而对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准确表述。对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国内学术界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阶段性跨越,二是整体性跨越。就阶段性跨越而言,研究者主要强调发展的“跨越式”内涵。认为跨越式发展即利用后发展的某些有利条件,跳过一些常规的发展阶段,直接逼近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前沿①。随着阶段性跨越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们逐步形成整体性跨越理念。与阶段性跨越相比,整体性跨越既关注发展的跨越性,也注重跨越的发展性②,这意味着,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影响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因素

跨越式发展概念自提出以来,主要运用于区域或产业发展等方面,而探究企业跨越式发展命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所谓企业跨越式发展,是指企业快速实现或越过某些规范性发展阶段,或者创造性地克服困难而获得更快速度、更高层次发展的方式。它既具有与其他企业发展阶段上一定程度的可比性,又具有自身独创发展方式的特点。

关于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地缘上不占优势的西部地区企业,应当更加重视跨越式发展,因为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省份的企业,不论在资金、人才、技术,还是市场、物流、信息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缺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地区的国有企业为例,除了其具体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外,还应当从特色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能力③。也有学者将分析重点集中于的私营企业跨越式发展方面,通过深入分析私营企业在就业人数、行业分布、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结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瓶颈情况,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掘无形资产、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跨越式发展措施④。总体上讲,要探讨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就要坚持发挥后发优势这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西部企业展现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创新能力是西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企业规模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人才战略、学习型企业建立等方面探究民营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等。较长一个时期,我国乡镇企业都处于徘徊、停滞的发展状态,深入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则有经营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增长方式粗放、布局分散、发展资本不足等,乡镇企业要改变现阶段发展状况,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从调整产业结构、集聚化发展等方面着手。当然也要看到,对西部地区而言,乡镇企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必须要从产业带动、市场主导及政策促进等方面来推进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再比如企业的整体素质、规模、资金供给、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会影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从发展观念、融资渠道、产品、人才、产权制度、管理水平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克服相应的制约因素⑤。

三、创新能力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上述跨越式发展理论及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如发展环境、技术水平、人才素质等,各方面不一而足,但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才是影响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必然需要有超前的战略思维,而且设立前瞻性战略目标非常重要,要实现前瞻性的战略目标,在途径、手段上就必须将创新能力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以此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优势的高度整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性和现实性。还可以通过对竞争与竞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实体企业与虚拟企业的方式,通过实施置换战略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要齐头并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能较为顺利。

创新能力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能否成功施行的关键。但是,三大创新因素对企业跨越式发展影响,并不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三大创新能力的主体内容。不论对于科技型企业还是传统企业,跨越式发展均须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就一定要选准跨越生长点、占据技术制高点及抢占市场制胜点;而传统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则是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⑥。技术跨越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我们不可想象,有哪一家企业在没有自主的创新技术作支撑的情况下,仅仅靠管理就能够实现长远的、稳定的跨越式发展。

除技术创新支撑外,企业跨越式发展也依赖于管理创新等多因素的全面协同。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既要探究高新技术企业隐含的知识资本特征和内部制约因素,也要从管理有效性角度用好持续创新管理理念,而创新管理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持续不断地为企业解决创新行为的障碍问题,为跨越式创新行为提供转化途径。而在企业管理行为的粗放式或精细化的问题上,就必须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粗放管理现象进行剖析,强调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精细管理的必要性,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卓越、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选择的管理方式。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和组织模式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方式上,可分为原创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原创创新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历程,在对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或对服务的提炼、融合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能力的创新方式,这类创新,在IT行业较为普遍,这也是最能体现企业竞争能力的创新方式。但此种方式,花费的成本高、周期长,不少企业尤其中中小型企业难以承载其研发经费。因此,模仿创新就受到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的特别关注。模仿创新是在对市场上已有的其他企业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地进行局部的创新性改造设计,以获得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方式。这种创新方式成本较低,周期短、见效快,但缺点在于跟在别人的身后发展,且易引发知识产权上的纠纷。

第7篇

摘要: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管理创新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广义上说,管理应该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受"路径依赖"影响,一直将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导致我国国企管理长期僵硬发展、效率低下。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国内、区域性竞争变为全球性竞争;从一般的成本、规模竞争变为获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在管理方面必须摒弃原来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使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与客户关系发生变化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的老模式适应不了企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国有企业市场意识有所增强,逐渐转变了市场营销观念,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为顾客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生产决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客户成为上帝,企业成为服务的主题。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评判标准。这必然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与之适应。

(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任何行业均存在一两个具有顶级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处在此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否则会被市场淘汰;二是具有超前的观念、新型产品、先进的管理方式的新企业层出不穷,这种倍具竞争力的企业使竞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三是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的企业,在某一方面又可能需要成为战略联盟;四是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与实力的竞争,政府行为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使企业竞争环境变数增多。

(三)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科技进步的变化最有威力,因为它将导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都要求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适应变化,迎接挑战。

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是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是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三是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和用户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据相关资料透露,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分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维,超前发展。四是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转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实行国企管理创新与发展十分密切。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现在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个内容当中的关键,捕捉各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使信息为我所用。使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所需,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步。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 三)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是庞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变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人本管理的创新

过去,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作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当今社会,虽说利益对劳动者很重要,但对多数知识分子来说除了追求物质利益外,还有很重要的追求,就是要体现人的自身价值,重视人格尊严,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环境。如果得不到后者,人才将随时有可能离开企业另找环境。所以人本管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过多地强调管制、控制员工的方法,也不可能用片面的物质刺激,而必须研究如何尊重和重视员工的个性,如何向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使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中融为一体,这方面还需不断地探索出好的管理模式。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31-02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GDP和社会销售额的50%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70%以上、税收的40%以上以及出口总额的6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超过75%以上。发改委的数据还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可见中小型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之大,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亟待进行改良。在两会提案中,有《关于扶持、鼓励中小型企业创新的建议》在建议中提到了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创新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创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各界人士对企业创新的关注程度。

一、企业人员素质

兰格力士等调查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中小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调查表明有7个因素对创新成功很重要,其中就包括对某种市场需要有清楚的认识,创新组织内的良好合作等内容。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创新的延迟或失败。因此我也就以上的方而来进行此次调研的分析。在人员的素质的分析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人员的年龄有74%的人年龄集中在25到40岁之间,80%在大专以上的学历,从这些方而可以看出公司员工的素质上属于高素质,也就是说人员的配备是过关的。只要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与技能训练这些员工都有可能成为技术高手。曾有很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认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兔子,不能像西方那些大企业所进行的营销与管理。毕竟骆驼的生活方式与兔子大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充分的激活我们现有的员工。让员工感知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人员的创新意识的分析中,认为自己有创新意识入得占到了86%。在认为主动学习能力很强的几乎没有。也就是说明,企业员工对自己的创新是普遍持怀疑态度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企业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激活员工。我们只有真正的给员工松绑,企业才会得到真正的大发展。让企业员工进行再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的鼓励与引导。就像一个长松咨询公司老总贾长松调侃的说:“在没有系统的企业里,会让员工变成猪。”此话虽然不乐人耳目,但却道出了企业组织系统的存在的意义。只有建立真正的系统才会激活员工,是整个企业真正的活起来。

二、企业环境和行业环境

在企业环境方而,企业并没有一些相关关于创新的激励。从本企业对技术创新有激励机制的问题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其中有86%的比例认为没有创新机制。虽然各工作层的人员比例不明晰,但仍能看出一定的端倪。只有真正的激活企业员工,才能让企业活起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行业环境方而,通过随机性的调研活动,充分曝露出企业人员对于本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明晰,此问题导致企业的创新缺乏一定的动力,将有极大的可能导致企业停滞不前,最终在很短的生命周期内消亡。在对行业环境的分析中,主要以客户和竞争者为导向来分析企业当前对局势的把握。在客户方而,客户群体之间的区别上有92%的比例认为区别不大,即证明企业有固定的服务群体。但在竞争者的认识上一般的员工并没有认识到竞争者的威胁,从新活动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的题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只占13%。这也极大的证明了我先前的论断。但论及企业所而临的困难。缺乏管理人才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企业而临的最大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待加强。企业的高层要进一步塑造企业愿景,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方向的确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生机。

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企业或合伙企业发展起来的,而且普遍人数少规模小基础差,产品单一,管理简单,技术手平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管理方式,专业技术和员工队伍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创新的发展。这些现实是我们不得不接受。

三、人力资源

员工队伍不壮大,企业组织不改变,企业发展就会有很大的阻力。熊彼特强调和重视“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产业创新是企业家创新的最高层次,大凡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家都是全新产业的开拓者。大多数新兴产业的诞生基本上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所为。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直言,“凡是享受过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物质成就者,都不得不承认他或她领受到这些产业先驱极大的恩惠”。密执安州迪尔伯恩的格林菲尔德村的亨利・福特博物馆记载了美国历史上产业创新的伟大先驱,如迪尔、伊斯曼、查尔斯通、贝尔、爱迪生、沃森、莱特兄弟、福特等。

企业家创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就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形势,激活员工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一些小思路,一方而,增强危机感,构建学习型组织己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经营者不仅自身要具有危机感,还要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以保持产品与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历史悠久的保洁公司实行“人本资源”策略,运用新科技思想,平均每年申请创新产品与技术专利月2万项,这些都得益于组织的强大。企业的机制让员工真正的动起来。另外一方而,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企业创建知识创新能力的员工开发系统的一个重要点就是人力资源的培训,认识生产要素中最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与自身在工作中的积累有关,更重要的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去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

四、技术创新与信息化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来讲,中小企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而临着比较严峻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平衡。在企业中,大企业的信息化应该说取得的成绩更加显著一些,大企业信息化的意识,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包括在信息化的实验等方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大企业逐渐成为了跨国公司.这和他们用信息化水平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是分不开的,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己实现了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信息化运用是非常的好。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方而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很多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较少,因此,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包括提高管理能力、竞争水平等也要低一些。另外一个方而是前些年我国在信息化推广方而比较重视大型企业、大集团、集群的信息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还是重视不够,近几年稍微有些调整,但是力度还是不太够,从中小企业白身来讲,一方而是我们刚刚说的认识不足,另一方而是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信息化的人才,缺少资金,在组织信息化实施和管理方而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现在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只有30%的中小企业能够拥有计算机,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70%的中小企业实际上还没有迈入这个领域的门槛,基础的手段都不具备。据统计,30%的中小企业当中真正能够将计算机用在生产、销售、管理方而或者实现电子商务方而的只占了11%左右。那么,大部分中小企业可以说只是用电脑做一些简单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事情,还没有把真正的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新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中去。

第9篇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技术创新推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所以,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和成熟。在国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为多样化和广泛化,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收入。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所以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找到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技术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途径。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中小企业较大企业相比,灵活性较高,对各个方面的要求较低。对于这样特点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尤为重要。不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重点,代表着企业的不可效仿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那么其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下去。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技术创新中,中小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在进入市场的初期,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通过技术创新开始创业,新的技术创新给市场中原有的大企业造成冲击,促使原有大企业进一步研发新的技术,对应市场中的创新,保证市场占有率。其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建立和灭亡速度都比较快,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社会中各种技术的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作用,还是中小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二者都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所以为了更进一步地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途径来促进技术创新的应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际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国外的国家早,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1.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运转起来能够更加灵活。又由于中小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他们没有办法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也无力与大企业竞争其难以复制的产品,因而,中小企业往往将力量投入到大企业不重视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2.中小企业具有广泛的经营范围,成本较高。

随着现在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品种单一,生产量较小,不能大批量生产,导致单个产品成本会增加。

3.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差。

从经济情况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与世界相比,流动资金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所以,在中国,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银行。因为大企业不容易倒闭,银行的贷款有保障,但是对于流动性较强的中小企业来说,贷款变成死账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他们的经营风险高,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经营中出现的风险,抵御能力差。

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鼓励政策以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观念淡薄。

企业都是以利益为主,我国中小企业都是采用比较保守的方式来经营,大部分都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来经营盈利。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保障,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所以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传统模式,技术创新的观念淡薄。

2.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在我国技术创新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人才。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科技人才尤其重要。但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中年人,缺乏时代的优先感。3.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在中小企业的现状及特点中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抵抗力差。就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的银行贷款上受到限制,所以也会导致企业中缺乏资金。没有资金就引进不了先进的技术,也就谈不上技术创新。以上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应该尽力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推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的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发展。

1.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增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在我国的有些企业里,大家的积极性减退,多干少干都一样,这样的心理充斥着员工的内心。员工提出创新也要经过层层的批准通过,而且对于员工也没有奖励。所以,员工也就不会去创新。在现代化的企业里,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一个企业堕落,最后退出市场。所以,要增强管理人员和每一个职工的创新意识。

2.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比较活跃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在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存储方面,商业银行成为企业的依赖,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各个银行都要加强中小企业的信贷申请的成功率,提高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能力。

3.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人才稀缺,中小企业应该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在高校建立自己的基地,培养自己的专需人才。大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有着很好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集聚人才,大力育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4.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法律是保证企业各项活动能够正常、规范进行的规则。我国中小企业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就要制定出完善的中小企业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中小企业能够有所依据,有所保护。

六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