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一、国内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社会实践活动单一,脱离课本

目前国内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单一,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脱离。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低。

2.实践活动缺乏创新能力

现在许多中学的实践活动基本没有创新性,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完成。而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松散,使得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低。

3.实践活动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性降低。

二、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1.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现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经常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学生课本知识割裂,导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提高践活动的创新性

许多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社会实践的内容不太具备创新性,还是延续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导致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3.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许多中学里,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全是为了完成国家和学校下达的任务指标,导致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不太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不大。因此,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收获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中学生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开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中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在中学的教育中,由于对社会实践认识单一、缺乏创新等原因,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在中学里,教师要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义工活动 社会实践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36-02

“义工”旨在服务社会,提倡自愿、利他、不计报酬。“义工”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扶贫济困、支边支教、弱势群体的关注、公益服务、环保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高校义工是由在高校中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其中有通过学校困难认定的大学生,也有非困难学生,高校义工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供了让大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一个平台。

一、高校义工活动的意义

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可见,义工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发扬“无私奉献,回馈社会”的义工精神。高校义工群体,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个群体,它倡导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通过“实践育人”这一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学会感恩。此外,从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角度方面,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都有所提升。

二、高校义工活动的组织架构及活动内涵

目前,各高校的义工活动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本研究通过近几年来义工活动开展相对较好的几所高校作为分析对象,即华东师范大学慈善义工队、东华大学慈善义工队、上海大学慈善义工队,从义工队的组织框架、义工活动内容、义工活动传播形式、义工活动效应这四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从义工队的组织架构来看,上海大学慈善义工队由校成才服务中心负责慈善义工队的日常管理工作;总队下设20个义工分队,包括成才服务中心义工队、社区义工队及18个院系分队,由各自的帮困辅导员担任联络员。华东师范大学慈善义工队采用学生义工队和教职工义工队这两个主要群体进行义工活动。东华大学慈善义工队则在学校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统一管理下,下设12支学院分队,每个分队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外联部等部门负责本学院分队的相关志愿者公益活动。

其次,从义工活动的内容来看,各高校义工队都在“关老、扶弱、助学、助残”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各有偏重和特色。如上海大学慈善义工队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慈善文化节,包括慈善文化论坛、慈善义工沙龙、公益电影展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了较好的氛围,让大学生们体验到参与公益的快乐。华东师范大学慈善义工队则侧重于各社区街道的合作,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挂职锻炼、社区心理辅导、义教义卖等形式。东华大学慈善义工队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义工活动,丰富了义工活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义工活动中。

最后,从义工活动效应来看,上海大学慈善义工队较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完善人格;搭建实践平台,发挥主体意识;树立感恩典型,内化道德认知。华东师范大学慈善义工队在深化区校合作模式上有所突出,各项活动围绕社区服务,深入基层,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各类群体。

三、高校义工活动对大学生德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问卷采取道德因素的5个维度,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进行编制,较充分地对高校义工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进行调查。

道德认知方面,在对于义工的要求方面,23.3%的被试认为不需要任何条件,76.7%的被试认为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63.1%的被试认为义工需要富有爱心和热心,40.8%的被试认为义工需要有无私奉献的胸怀,37.9%的被试认为义工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57.3%的被试认为义工需要敢于实践、不怕挑战,28.2%的被试认为义工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义工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相对于一些专业上的条件来说更加看重义工的爱心和热心,因此在人员选拔和相关培训中需要注意相关的方面。

道德情感方面,对于在义工活动中个体获得的感受,84.5%的被试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在对于接受他人给自己的帮助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方面,大部分被试报告懂得感恩,由此可见在关于道德的情感方面被试所具有的情感较为积极。

道德意志方面,在义工活动中面对和他人存在异议的情况下,58.3%的被试会选择变通的方式进行解决,总是坚持的被试只占到15.5%。

道德行为方面,在义工活动的收获调查中,45.6%的被试认为在活动中认识了更多的人,50.5%的被试认为自己开拓了眼界,61.2%的被试认为自己学会了理解与感恩,38.8%的被试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可见,义工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为人的方面,但是在活动的安排上也要进一步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四、义工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大学生们通过参加义工活动,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感性认识和价值体现。德育目标也在此得到升华和内化,做到了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暖暖爱心,在付出中学着成长和感悟,同时也得到了外界对自身的肯定,达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德育实践过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为大学生提供了德育实践的平台

义工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大学生自己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从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意义和活动内容等环节的精心设计,这一系列的过程也正是大学生们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评价等实践过程,在一次次的考验中,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什么是价值体现。如“关爱你我、温暖夕阳”的敬老院义演活动,大学生们通过和老人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从而安排适合他们的节目,让他们感受到小辈们带给他们的关爱,这个义工活动,都是学生们自愿参与,无私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年人们心中充满暖暖的爱意。

(二)鼓励大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义工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大学生们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此外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们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活动形式,而敢于创新和尝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他人带去快乐。如“换物行动力倡低碳――以物易物”活动,在通过交换各自的物品,一方面使物品达到了最好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通过交换物品获得的差价再去奉献爱心,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大学生们既可以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的理念,又给大家带去了付出的快乐。因此,义工活动给大学生们一个敢于想象、敢于尝新的机会,让他们的小爱可以汇聚成大爱,丰富活动的形式和理念,提升了义工活动的内涵。

(三)打开了大学生的眼界和胸怀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沉溺于网络,喜欢和电脑交流,对世界、对社会有着片面的认识。如何让他们真实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境触人”。只有投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让人有真切的感受和体悟,这种提升才是有效的。此外,义工活动所涉及的面很广,不仅从社会各个阶层,社会各个领域,而且从与自身有关的人、事到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有所涉及。这可以让大学生们有机会看到真实的生活环境、知道社会的真实发展状况,从而能够客观地看待人和事,避免片面和偏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及社会环境,让他们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奋斗。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顺琴,李兴奎,罗晓云.义工特色化: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农业教育研究,2012,(1):11-13.

[2] 李向前,林枫,邹娟.浅论高校“义工”学分制的实施及其完善――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83-86.

[3] 吴月齐.高校大学生社区义工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169-170.

第3篇

关于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打造社会保险优质服务品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提升部门形象,使社会保险工作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和层次上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今年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树立“人要精神,衣要整洁,话要文明,事要公正”的理念,以社会保险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坚持“巩固完善、规范发展、提升提高”的宗旨,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服务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和标准化工作环境”四大建设,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造“素质较高、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社保队伍,形成“务实高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社保作风,培养“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发奋图强、甘为人先”的社保精神,创建“扶危济困、尊老敬老、求新求真、健康向上”的社保文化,营造“心齐劲足、团结严肃、和谐共事”的社保氛围,更好地促进全区社会保险工作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岱岳做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内容

1、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与日常工作相关,确保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对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议事制度、工作守则、干部行为规范、学习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廉政规定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使单位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运转有序,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由原来的用人管人变成用制度管人,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2、标准化服务制度建设。主要指建立与参保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服务相关,以公开、便民、廉洁、勤政、高效为基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宗旨,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对外服务制度。主要包括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ab配角制、限时办结制、错时追究制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把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率,提升社保部门服务形象。

3、标准化业务流程建设。主要指建立与业务工作操作程序相关,确保业务办理工作更合理、更顺畅、更快捷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它是服务标准化的基础。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每个险种、每项业务都涉及许多工作环节,各业务科室都要每个环节进行认真设计,制定最合理、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并对外公开,保证各个环节上下衔接、环环相扣,保证服务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工作顺序和工作标准,使社会保险从粗放经办向科学经办转变。

4、标准化工作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与业务办理工作有关的软、硬环境。软环境是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优化的服务气氛,做到工作时不空岗、不离岗、不串岗、不争吵、不打闹,服务时积极、热情、耐心、周到、全面;硬环境是保持清洁的工作场所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做到“四净、五齐”,即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资料柜净,服装穿着整齐、桌椅位置整齐、资料摆放整齐、桌上办公用品整齐、柜内物品整齐。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办公设备配置水平,实现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真正营造整齐、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方法步骤

1、建章立制。建章立制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首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和服务工作要有标准,能有章可循,可照章办事、依律而行,更重要的是各项工作标准要起点高、质量高,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办公室负责综合性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制定,其他各科室要结合科室职责,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装订成册,上板上墙,真正使服务对象明晰保险内容、政策规定、办理程序、所需资料、办理时间和收费标准。各科室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全面提高经办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自觉接受参保人员和社会监督,赢得群众对社会保险工作的信任、信赖和支持,提升社会保险部门的服务形象。

2、解决问题。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成效,突出解决可能出现的四种现象和问题:一是服务态度不端正,对服务对象不积极、不热情,摆架子,耍脾气,甩脸子,存在生、冷、硬、横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二是政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办事效率低,存在拖、推、压、卡和科长的“中梗阻”现象。三是不作为、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存在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四是纪律观念淡薄,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上不遵守制度和纪律,请假不实,迟到早退,擅自脱岗、串岗,出工不出力,存在懒、散、躁、骄的现象。

3、总结评比。年底按照四项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通过座谈了解、征求意见、聘请监督员评议、工作人员互评等形式,掌握科室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和服务情况,对优质服务科室和人员进行表彰,对不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或服务不到位的科室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评比结果作为年底岗位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领导

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需要,是社会保险事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搞好这一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决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工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人员

参加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督导、指导活动的开展。各科室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力戒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要下大气力,组织专门人员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工作特点,科学研制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改进和丰富内容。要加强调度,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调度各科室的活动情况。各乡镇(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献言献计献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科室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评议,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0__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实施意见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高校教育系统中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课堂教育是主体,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所具备的社会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会逐渐被社会淘汰。我们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地走上社会,将所学应用于其中。

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们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思想得到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学习理论的目的贵在学以致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就很难使学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更难以保证“行”的实践。书本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事实上,大学里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重要的是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不仅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而且可以增强专业思想。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现社会需要,才能在未来把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利用知识服务社会。逐渐把社会的价值尺度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尺度。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实践和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各高校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外,主要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在实践中,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和协作,加深了大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新认识,学会了调整自我,修正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从而缩短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对于大学生就业也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查:

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

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确切地知道你自己兴趣类型。

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面的定位,明白两个问题: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些方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这种全面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析,教育探索。2007.

[2]董秀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理论界,2005.

第5篇

世界水日前夕,我参加了一个实践活动。它需要我对陌生的居民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居民的节水问题。我当时十分兴奋,但略有些担心——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经验,如果他们不欢迎我,把我轰出去怎么办??

而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来到了我家隔壁的一栋房子,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门。心里还是紧张得怦怦直跳,脑海里还想象着待会儿交谈的画面。终于,一位老奶奶开了门,她微笑地打量着我,又和蔼地问:“你找谁啊?”我说明了来意,老奶奶倒是很乐意地协助我完成实践活动。看到老奶奶那亲切的面孔,我也慢慢地放松了。我把问题告诉了老奶奶,她极其认真地回答了我,生怕漏掉了哪一句话。很快地,我顺利完成了第一户人家的调查。走时,奶奶还对自己的小孙女说:“要向这个姐姐学习,长大了也去做些社会调查!”我听了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接着我又调查了第二户,第三户 ……都很顺利,我的心情也就越来越放松了。到后来,我感觉就像和自己的朋友、亲人在交谈一样了。

那次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社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一张张笑脸总是浮现在我脑海里,它让我感觉到温暖,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第6篇

世界水日前夕,我参加了一个实践活动。它需要我对陌生的居民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居民的节水问题。我当时十分兴奋,但略有些担心——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经验,如果他们不欢迎我,把我轰出去怎么办??

而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来到了我家隔壁的一栋房子,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门。心里还是紧张得怦怦直跳,脑海里还想象着待会儿交谈的画面。终于,一位老奶奶开了门,她微笑地打量着我,又和蔼地问:“你找谁啊?”我说明了来意,老奶奶倒是很乐意地协助我完成实践活动。看到老奶奶那亲切的面孔,我也慢慢地放松了。我把问题告诉了老奶奶,她极其认真地回答了我,生怕漏掉了哪一句话。很快地,我顺利完成了第一户人家的调查。走时,奶奶还对自己的小孙女说:“要向这个姐姐学习,长大了也去做些社会调查!”我听了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接着我又调查了第二户,第三户 ……都很顺利,我的心情也就越来越放松了。到后来,我感觉就像和自己的朋友、亲人在交谈一样了。

那次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社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一张张笑脸总是浮现在我脑海里,它让我感觉到温暖,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第7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类型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系,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设备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类型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

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

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着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责任编辑:张丽

第8篇

大家上午好!

对于同学们来说,七月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每一位有志学子,都希望自己梦想成真。我在学生时代,和你们一样,也想读一所名牌大学,至今我的愿望尚未实现,估计永远不会实现了,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今天我与××大学的师生坐在一起了。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实效性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第二,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二、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原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开展了二十多年,许多高校积累了不少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学生社会实践监督管理上的无力,而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现状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与专业联系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由于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单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观上没有将其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差,活动设计没能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相结合,缺乏系统的活动方案和全程的专业指导。学校与实践单位结合松散,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没能落实到具体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没能结合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没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没能很好地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往往采取参观、考察、走访等形式,不重视与实践单位的用人需求相联系,与实践单位缺乏就业合作内容,社会实践学生与实践单位没有建立用人机制。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缺乏力度,一些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据一项关于河南省的高校社会实践状况调查显示,仅有6.4%的社会实践是专业教师组织的,其余为院校组织或同学自发组织的;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83.7%的实践内容由学生自定或学校指定,与教师商定的比例只占3.6%。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大多来源于听讲座和自学,仅有11.0%的同学认为自己得到过专业教师的指点。

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教师评优并无任何关联,因此,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学生对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社会实践,不知道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缺乏具体的规划和统筹安排;社会实践过程缺乏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定性定量的考评;评价条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针对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实际成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功利化倾向明显,这是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前高校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凭借一些形式上的指标如实践报告、群众意见调查表、感谢信等,再根据这些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缺乏监督,容易产生造假行为,助长不良学风。据福建某高校的一次调查显示,有12%的学生承认假期下乡的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大学生虽然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但其实践却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不仅其实践作用十分有限,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障,单纯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实践模式亟须改进。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1.加强与专业的联系,与就业结合,提升综合能力。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特色会更鲜明,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检验知识、巩固知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社会价值的认识和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帮助自己找出差距、优化知识结构,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面对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高校学生培养模式应作出新的调整。学校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在选择实践项目、实践单位以及教师在进行实践指导时都要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要尽量考虑社会实践与毕业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流动性。大学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各种切身感受和体验,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分析状况,评判自我,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最佳职业结合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相互选择,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在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最终实现直接就业。此外,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加强基地的建设。稳定的、健康的实践基地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这是有针对性地深入、持久、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保障。

2.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长效机制。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也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理论修养及业务水平较高的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认识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消除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二,加强动态指导,搞好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实践指导大纲、指导大学生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以及具体的实践方式方法,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应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的优势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掌握并予以妥善解决。

第三,引导大学生搞好阶段总结。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指导老师都要引导大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指导老师利用阶段总结对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创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将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3.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体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开展下去,否则,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活动层面上,失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

首先,社会实践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把它纳入教学管理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等都作了充分、细致、具体的规划和统筹安排,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持久地开展。

其次,必须制定必要的检查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并完善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社会实践信息反馈体系,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开展的详细情况,杜绝形式主义和造假行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