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经费的管理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经费的管理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研经费的管理原则

第1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28-02

高校建立科研经费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对某一年或多年经费筹集、使用效率、产出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评价。

一、财务指标选取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从多个高校发放、收集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和管理等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职称、职务的主体发放、收集意见,实事求是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2.科学性原则。针对高校自身的特点,科研经费财务指标的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完整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各指标不能重复,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补充。

3.定量为主原则。高校科研经费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比更为科学,所以应尽可能对指标进行量化从而方便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4.代表性原则。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指标的选取必须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指标的设计不能太过复杂,在选取具有代表性指标的同时要简单、便于理解,具有可行性,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5.可行性原则。对指标体系的设立,不仅是在理论上实现其完整科学性,还要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指标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财务指标的设计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修订、完善各个指标,既要能完整地反映高校科研经费资金的活动,又要相互独立、相互补充。

二、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多所高校科研工作者、财务和审计部门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专家等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

1.自筹科研经费比率。高校自筹科研经费收入反映了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科研的规模和效益,对于高校而言,科研社会服务收人相对来源较少。该指标反映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指标越大,说明该高校筹集科研经费的能力越强,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程度越小,学校发展前景越好;该指标越小,说明科研经费筹集能力越弱,依赖程度越大,发展前景较差。

2.自筹科研经费年增长率。该指标是将当年自筹科研经费与上年度相比较,一方面,能动态反映在自筹科研经费方面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横向比较反映了各高校的科研管理状况和发展水平。

3.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比率。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比率是实际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研经费支出的比值。高校实际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超过预算是反映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该指标越大,说明科研经费管理越失控;越小说明科研经费的监管越严格。

4.科研经费预算完成率。科研经费预算完成率是用实际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研经费支出差额同预算科研经费支出的比值。这一指标用以说明高校科研经费实际用于科研项目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5.科研经费支出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比率是指科研经费支出占财务总支出的比例。这也说明了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比例越大,说明高校越重视科研;比例越小,说明不重视科研的投入。科研经费支出对于高校竞争力的提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6.科研经费周转率。该指标是用科研成果收益额与平均科研经费之比。该指标反映高校科研经费处于良性或恶性循环阶段。它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利用状况如何,同时也说明其科研管理的水平。

7.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该指标说明教学、科研人员分摊的总科研经费。这一指标以平均数的形式来说明高校科研发展能力以及科研管理水平。随着高校科研管理的不断发展,人均科研经费应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高校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一定可比性。

8.科研经费结余率。指预算科研经费支出与实际科研经费支出的差额再除以预算科研经费支出。这项指标说明各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指标越高说明科研经费节余越多,指标越小,说明科研经费节余越少。针对普遍存在的项目结题不结账的情况,对结余的科研经费应定期进行清理,设立科研发展基金以确保结余经费的科学有效使用。

9.科研经费收支比率。科研经费收支比是学校本年度的支出总额与收入总额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预算收支的平衡关系,它是一个综合反映高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在高校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该指标值不应过低。当该指标的计算值小于1时,说明学校的总支出小于总收入,说明高校科研管理运行正常;反之,当该指标值大于1时,说明该年度学校出现了赤字,需用以前年度结余投入科研项目。这可以反映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即高校当年预算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平衡关系。

10.科研经费年增长率。该指标是用当年科研经费与上年科研经费的差额除上年科研经费。这主要反映高校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有较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高校,年增长率就会偏高。科研经费按来源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类。纵向经费的增长反映从政府或上级单位获取经费的情况;横向经费来源渠道则说明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说明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积极筹措科研资金的努力程度。科研经费的增加对于高校竞争力的提高和长远发展都非常重要。

11.科研成果收益率。各高校需要关注科研成果收益率指标,它是衡量高校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收益效果越好。该指标要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确定预警值,如果指标值过低则应当予以重视。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科研能力的高低。

12.科研成果收益增长率。这一指标主要包括科研项目数、获奖情况、投入产出比等内容,是衡量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高校灵活运用科研成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成果。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大多数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在经费来源单一且非常少的情况下,想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创收,这是衡量高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根据确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主观造成的决策失误,这有利于全面地认识高校科研管理的状况,有利于提供全面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科技厅科学研究项目软科学项目2014ZK3033《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中原.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5(4)

[2] 杨贤慧,王秀华,石艳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与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会计之友,2013(7)

[3] 郑国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李飞凤.高等职业学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3

[5] 曹莉.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分析体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陈胜权.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构.中国成人教育,2012(1)

[7] 陈胜权,房子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财会通讯,2012(6)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贸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第2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经营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

一、前言

科研机构在石油企业中是重要的管理部门,对石油产品创新和石油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石油企业科研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从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等方面入手,使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满足准确性高效性原则,确保石油企业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二、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积极实行预算管理

对于石油企业的科研机构而言,多数科研单位申报国家项目所获得的经费都是以定额补助式的经费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及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确定,资助额度一经确定不能调整,因此预算编制的精准至关重要。结合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管理实际,应在经费管理中应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具体的预算管理制度

根据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只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科研经费管理有据可依。

2.将年度科研经费纳入到预算管理中

在具体预算管理中,应将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经费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保证科研经费在预算制度的控制之下。

3.加强预算管理,严肃科研经费的审批使用制度

根据预算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应严格审批并加强把关,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

三、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运作来看,科研单位以科研业务为中心,争取科研课题、项目,落实科研经费是单位的首要工作。因此,各单位为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课题经费,多出科研成果,出台了一些内部奖励政策,奖励支出一般在本项目列支,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为单位科研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石油企业应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

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石油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

2.石油企业应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增加对经费的管控

基于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制度应增加相应的条款实现对经费的合理管控。

3.石油企业应根据经费管理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结合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应立足财务管理制度实际,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更好的为科研经费管理服务。

四、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

考虑到石油企业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课题人员在报销费用时,按照科研项目开支内容记入新增设的明细科目中,及时归集项目的各类支出,在月末或季度末汇总统计出各科研项目预算支出数,及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考核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为了保证科研经费报销与核算在可控范围之内,增设明细科目并完善项目核算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经费需求计划,合理增设明细科目

从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来看,为了保证核销程序符合实际需要,合理增设报销明细科目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对项目核算的管控,提高经费的控制质量

基于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报销实际,做好项目核算环节的控制,是提高经费控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

3.把握项目核算原则,加强对核算费用的审核

在具体经费的核算过程中,应加强对核算费用的审核,使项目核算能够满足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原则,提高整体核算质量。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石油企业科研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从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等方面入手,使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满足准确性高效性原则,确保石油企业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邓雪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4年02期

[2] 高茹英,张红莲,任蔚.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年06期

[3] 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冯彦妍,张建新.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J].经济论坛,2014年02期

第3篇

【关键词】 创新;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科技力量密集的高校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分支。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科研经费支出已占高校年支出总数的30%以上。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有的高校仅在科研经费到账时学校提取10%-1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经费教师怎么使用一概不管;有的高校为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以各种名义少提或者不提管理费;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不进行成本核算,从事科研项目所用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实验用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研人员经费等均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造成很多教师认为经费的使用权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存在着出国访问、邀请专家补贴支出过多、图书设备购置用途不明等现象。甚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也纳入经费列支,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将科研经费转为私有财产,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管理不严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课题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离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管理上也就没有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资产严重流失等浪费现象。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三)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

预算不准确、不科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存在的通病。由于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往往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纳入项目预算的支出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不符,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严重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四)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或已结题不结账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项目存在不及时决算或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课题组甚至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取。使得学校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教育部和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积极引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程度如何,是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应该在不同层次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并制定可操作的预算程序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与科研目标相关、遵纪守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与可行性、实用性和在有限条件下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相结合。严格掌握科研资金的流向,规范使用,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积极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规范制定成本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加强成本水平的预算控制。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

(二)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让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结合科研经费自身的特点,本着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可以将课题组作为一个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引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与固定杠杆的机制调节等。加强科研经费项目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制度形式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收益能力等指标为主的责任体系落实到课题主要负责人身上,确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体系。

(三)引进企业权责发生制,实行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有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有利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监控。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这就是: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将费用支出划分成三大类:人员支出、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采用三级明细核算,特别是对成本费用中一些特殊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人员工资(含科研人员工资、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资源使用费(含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计入项目直接成本。这些费用较难准确计算,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经费比例计提以上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报财务处冲减学校事业经费支出。增设应收合同款、合同预收款、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情况。确保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减轻学校事业经费的负担,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对科研项目实行以项目为对象、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改变以往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状态。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系统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全成本计算系统,及时提供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预测、分析与评价;

2.建立全成本预算系统,发挥成本的预算控制职能;

3.建立全成本管理评价系统,发挥绩效评价的促进功能;

4.建立各责任成本目标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成本指标的预警功能。

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对强化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引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更注重费用性支出,缺乏对资本性支出的足够重视。高校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笔者建议,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引进企业的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旧”总账科目,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另外,把科研活动中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这样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保证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不同内容和方面,通过经费计划、经费供应、支出管理、经费结算、财经秩序和经费成果六项指标,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存在的结题不结账现象,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账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配合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办理科研课题结账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比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前期重视科研经费的论证决策;在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在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和考核,创建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67-68.

第4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联系也逐渐紧密,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近来,科研经费数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差普遍存在,从政府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理管理的制度,使科研经费既能合理的使用又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教学资金与科研资金来源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在使用时,要按规定计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实际中,通常很难严格的将两者成本准确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根据教财[2005]11号文件指出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

在纵向课题经费开支上,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人员经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对这三项经费预算比例不能随意调整;人员费不能用于人员奖励,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支出;项目管理费用应在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规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中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在横向课题经费开支上,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使用学校教学设备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并在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促使科研经费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的审计,看是否包含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原则和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认真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科研经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重点有:学校财务部门是否统一管理科研经费,杜绝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经费使用体外循环等现象;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票据是否合法真实,签字是否齐全;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专款专用;项目管理费、劳务费、人员经费开支是否超出规定比例开支;是否有结题不结账,结题后仍长期挂账报销科研经费等变相截留科研经费的违反财经纪律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电算化;额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25-02

高校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经费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资金的重要来源,其资金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引入预算控制的理念,由传统的手工控制额度向电算化额度控制升级,对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预防腐败滋生、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的必要性

在手工环境下,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编制了预算,但由于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的脱节,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预算管理在许多高校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额度控制的效果。而额度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最终决定着预算管理成功与否,所以建立有效的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对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与传统手工控制额度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能通过总账子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实际发生额、自动计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而且通过局域网的内部数据共享功能,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课题组负责人提供经费支出的实时信息。与手工环境下额度控制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具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三大优点:(1)能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支出最大程度地按照预算执行;(2)通过预算额度与实际支出的比较,能使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额度使用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3)评估原始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今后科学合理规范编制预算积累经验。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电算化额度控制是指财务人员利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的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总经费额度控制、总经费中各科目的额度控制以及部分科目可调整弹性额度控制等三个层次。通过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电算化额度控制,财务人员可以方便地对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总体指标控制的同时还可对其具体使用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在使用中如出现个别费用超支,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按照控制额度使用,做到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有机统一,确保资金使用计划按预算严格执行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成本分析核算。在项目完成时,通过电脑可以迅速的作出财务报表,并作出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为以后的经费使用提供基础,从而做到了事后绩效评估。

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以项目经费管理部门要求为宗旨,以项目类别为基础,以项目经费预算为依据,实现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项目经费预算要遵循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文件规定,在项目经费预算要求的总原则下合理编制各科目额度;其次,科研经费预算中额度控制依项目类别不同而异,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可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中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横向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对额度控制的要求不同,各支出科目应根据科研需要合理设置;另一方面,纵向项目的项目性质也多种多样,如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分别侧重于基础研究、集成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研究,不同性质的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支出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如差旅费比例可从10%~30%,劳务费比例可从5%~15%,根据项目任务需求和预算比例,各科目的额度也应作相应调整,真正体现科学合理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实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信息畅通的重要渠道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和协作,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项目、经费总额、成果管理,对各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把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只对费用进行核算,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财务部门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两者各成一体,相互脱节,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甚至出现账务不符或资产流失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电算化额度控制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电算化额度控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质量,为财务部门在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下控制额度提供依据。同时,财务部门还可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根据项目进程结合结余额度合理使用经费,实现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的三者统一。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是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下,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拥有较大的自。但是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往往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财务专业知识,从而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出现不合理或混乱现象。例如,由于项目负责人同时主持多个在研项目,平常的科学研究又具有相关性和交叉性,一次采集数据的差旅费可能几个项目都能支付,因此,项目负责人报销差旅费时在经费本的选择上往往具有很大随意性。假设在研甲、乙两个项目中差旅费预算各为10万元,此时在甲项目中已支差旅费12万,乙项目中列支3万,由于采用传统手工环境下控制额度,项目负责人看不到各科目的使用情况(又没时间去汇总),继续在甲项目中报支差旅费,这样的事屡屡发生,甲项目结题时会发现差旅费严重超支,其他支出科目如材料费明显偏低,等乙项目结题时相反差旅费明显不足,材料费又超支,这时为了结题就只有调账,将甲经费中的差旅费调到乙经费中列支。然而,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下,在凭证录入时输入科目明细后,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和结余额度,从而进行有效的超支控制。因此,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必须实现传统手工控制额度向电脑自动化控制额度转变。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健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往往由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或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解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国家出台的正式规范文件还很不完善。这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各行其是。科研经费管理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部分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用途与申报时的用款计划不一致,为了保证结题报告的报出,项目负责人常常不按实际支出情况填报结题报告,或者通过调账等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支出更改为符合要求的支出,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从考核。财务审计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时也只是核对决算报表与财务系统中的余额是否一致,而传统手工控制额度下的各科目支出情况无从知晓,由于面广量大而无法核对。因为缺少对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及对项目结果的考核评价,很多学校还存在根本不对已结题项目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审计或在结题审计时马虎对付的现象。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就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财务审计部门通过登录权限密码进入项目查询系统,可一目了然地了解项目支出中各科目实际使用的明细和汇总的额度使用和结余情况,从而健全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 姚震,金云美,孙思惟.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58.

[2] 王舒.关于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全周期管理的启示[J].会计师,2011,(7):33-35.

第6篇

(1)医院科研经费收入、支出核算的现状。由于科技项目不同,资金的来源渠道也不同,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也不同。对于上级下拨的科研经费,有些单位放在专用基金科目核算,也有些单位放在往来款中的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对于一些企业赞助的科研经费,在其他收入、专用基金、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均有反映。除了以上收到款项时的核算外,各个医院对经费的使用的核算方法也不相同,有的医院严格按专款专用的原则将科研经费分配到相应的科研项目上,有的医院则项目与日常经费支出之间、项目之间等相互挪用,造成项目进度与经费使用严重脱节。(2)医院财务部门参与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不够。医院的科研部门通常是由一些在医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临床科室牵头,科主任或者职称高、业务能力强的医生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无论是科研项目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都没有统一的认识,他们事不关已,各自为政, 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及时的信息沟通,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3)医院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支出随意性大,管理过于松懈,缺乏监管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支出,没有明确的文件统一规定支出科目、支出标准。(4)医院对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规范核算和统筹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直接在科研经费中支出,没有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到财务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出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当科研项目验收结束后,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人管理,造成资产闲置、浪费,最后变成国有资产流失。(5)医院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正确的科研导向,医院一些临床科室争取临床科研活动只是满足于、职称评审,还有的通过成果鉴定,不注重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使科研本身缺乏活力,造成科研项目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规范医院科研经费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建议

(1)规范医院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各种科研项目的经费应集中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科研经费拨入医院后,财务部门应及时建账。结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科研项目收入,即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应在“科教项目收入”科目中核算,医院取得的属于财政补助收入,应在“其他应付款科”科目下设立一级明细“XX科研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医院自筹的科研项目经费,应在“专用基金-其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核算。新《医院会计制度》还专门设立了“科教项目支出”,专门用于医院利用科教项目收入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支出。(2)医院应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能工作,部门之间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直到项目验收完成。科研部门要遵循统一核算、专款专用和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能。财务部门要做好科研经费专账核算,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深入科研部门了解情况,灵活掌握、合理运用科研经费,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3)医院应加强科研项目用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科研用固定资产,应与其他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一样,专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凡用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报相关部门批准,购置后必须经相关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门记账后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仪器设备等资产归医院所有,科研项目组使用,待项目验收结束后,科研设备移交医院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从而充分利用资产,杜绝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4)医院应重视科研工作,提高经费投入产出效益。相比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金的使用会更加考虑投入与产出比率。医院也一样,投资一个科研项目,既要注重科研经费投入,也要注重产出,更要注重科研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搞科研,要与临床紧密结合,多搞些技术、应用性研究,少一些学术性研究,真正让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让其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医院科技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7篇

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是指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任务和技术服务性工作而获得,用于解决特定科学技术问题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经费。按照经费来源渠道可分为计划外科研经费与计划内科研经费。计划外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以学校名义申请或个人争取的横向科研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的总称。纵向科研经费是指经费来源为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且项目按照国家各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经费来源为社会资金且项目按照横向合同或协议执行的经费。计划内科研经费是指高校设立的科研基金、科研奖励及各种科研补的科研事业费。凡以高校名义或以个人申请的各种研究经费,应被视为学校的科研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务及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管理。

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取得快速进步与发展,建设成效显著提高。

(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提高,大大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2012年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竟达到13 31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2.4%,占GDP比重2.09%[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高校进一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履行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对高校的教育经费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加大。高校研究经费的飞速增长,促进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科研经费一直占全国科研投入的7%~8%左右[2],2009年高校科研经费468.20亿元,2013年较2009年增加了83%,达856.70亿元[3]。

虽然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在稳步提高,促进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无论是投入的绝对数还是占GDP的比例,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4年我国共投入科研经费13 312亿元(折合美元为2 040亿美元),占GDP比例为2.09%,而美国2014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为6 860亿美元,占美国GDP(17.4万亿美元)比例约为3.94%,美国科研经费的绝对数是我国的3.36倍。因此,我国还需继续保持科研投入的稳步提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研投入机制,来保障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科研建设成效现状

1. 我国高校科研态势发展良好,论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根据2000―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历年统计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结果,数据显示(见表1):2004―2014年9月,我国国际论文共发表136.98万篇,世界排名第2位,比2013年的统计数量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变;我国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 037.01万次,排在世界第4位[4]。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其他国家。论文平均被引用6.59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可以反映论文影响力的大小。

报告数据显示,其中高校成绩表现最为突出。从2013年SCI论文所属机构类型分布看(图1),其中高校168 908篇,占82.77%,研究机构27 046篇,占13.25%。

2013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较多的高等院校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29 004篇)、清华大学(22 503篇)和上海交通大学(21 694篇)。

按论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按论文的全部作者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

2004―2014年,我国有高被引用论文12 279篇,其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占有10.4%世界份额,论文数量比2013年统计数增加了28.9%,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德、英之后,位次保持不变,但其占有的世界份额上升了1.8%。其中,有6篇论文的单篇被引次数在千次以上,分别来自华大基因、清华大学(2篇)、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个单位,分属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物理3个学科[5]。

另外,对于的期刊水平和创新性等多个指标,统计报告在2013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中评选出了100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这10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68个机构,论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分别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各6篇),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各4篇),东南大学(3篇),清华大学等12个机构各2篇。

总之,以上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在国家科研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研主力军。高校科研的建设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2. 我国高校科研建设初见成效的同时,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虽然我国高校在论文数量、质量和被引用次数上不断提高,但是还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见表2)。

如表2所示,我国虽然在论文数量上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但跟美国的论文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在论文被引用次数上,我国排在美、德、英之后,排名第4位,说明我国论文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尽管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较快,平均每篇达到6.59次,但与世界平均值10.69次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重要研究机构,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科研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且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针对科研收入的不断增长及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特点,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对科研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6]。

1. 科研人员对科研收入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对科研收入的性质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靠个人申请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财务管理部门只是代为管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不能限制干涉。这些认识误区是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需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宣传力度,培训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认识误区。凡是以高校名义或以高校教职工个人身份申请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列为学校科研收入,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所有,服从学校管理,应主动接受财务部门的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监督。

2. 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执行的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该制度没有成本核算,因此在对科研经费核算上只能从支出核算方面进行,缺乏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核算变成了“流水账”。我国科技部的相关文件规定中,首次把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按性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把一些设备采购支出、能源动力支出、实验材料支出、学术交流支出、分析测试支出、差旅会议支出、劳务支出等直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支出列为直接费用;把学校提供的场地、实验设备及水电暖等支出计入科研的间接费用。科研经费入账后,财务管理部门一般将其列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科研部门按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费,并没有将那些与科研有关的水、气、电、暖费等以及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等计入科研成本。高校在统一核算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支出时,将科研活动所消耗的水电暖费、燃料动力费等都列入到学校教育事业支出中,未将其消耗量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另外,人工成本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中大部分是智力成本,此类成本在工作中无法量化,也无法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这些问题造成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成本支出信息失真。

3. 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经费支出额度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报销审核过程中,缺乏实际可操作的依据,在支出金额和核算范围方面没有限制性规定。只要签字正确、票据合法,即给予报销,但票据内容的真实性、金额的大小与科研相关性,会计人员没有依据无法审核,造成科研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例如招待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办公用品支出、交通费或差旅费支出比重过高,而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比重却很低,甚至应由个人开支的私家车保险费及维修费、交通费、学费、家用电话费等也从中列支。还有的虚造劳务费、加班费等支出,造成支出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本失真。

4. 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该工作应以《预算法》为依据进行项目预算表的编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原则,预算与科研目标相关性原则,预算与政策相符性原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人员大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很少有时间去学习研究财经法律及财务管理制度,因此课题负责人往往不重视经费预算,未按项目实际应发生哪些费用等进行预测或者预测的不够精细,造成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超出预算,或预算指标与支出金额不符。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不足表现如下: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财务人员的预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三方缺乏有效沟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不被科研人员所重视等。

5.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尚无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在对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无据可依,造成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虽然教育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出台了一些宏观性指导意见,但是内容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高校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是在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用它来管理科研经费是不合适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常无法可依,无据可查,因此,相互之间出现分歧在所难免[7]。

6. 科研资产管理存漏洞,流失严重,共享更难。高校对科研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将经费挂靠外单位,逃避学校管理;将科研经费以科研协作等方式转到校外;利用本校实验设备等学校资产承揽校外实验项目;科研人员购买固定资产时为了逃避学校的管理常常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多种方式,如开成购买专用材料发票等以达到逃避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有的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入许多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形成科研小组的专用设备,购买时并没有论证及调查研究,学校在管理这些设备时又不能统筹管理,合理配置,设备难以共享,因此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源浪费[8]。

三、开拓创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勇于创新是研究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转变财务管理思维定式。将以核算型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核算为基础的管理型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

1. 提高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加大科研人员财经法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水平,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一,要明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第二,要明确科研经费是学校的科研收入,属学校所有,不是项目负责人个人的经费,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第三,要明确科研经费的预算,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它的使用应以项目申请书的经费预算为依据,专款专用,统一管理。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使用科研经费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

为了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需采取措施做好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除要培训相关的法律知识外,更应该加强宣传与培训学校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等薄弱环节,重点讲解其理论,树立起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科研经费的意识。杜绝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使用中的随意性,消除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当科研人员有了正面认识后,才会主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才能配合财务部门提高科研项目核算的管理水平,为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体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2. 提高科研成本核算意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并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及企业核算原则,以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以及确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范围、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归集和分配科研费用,对发生的科研费用该预提的预提,该摊销的摊销,并对科研资产计提折旧,加强对科研资产的管理。如对科研活动利用学校资源所发生的水、电、气、暖等费用,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费,折旧费等按照确立的原则,把这些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如实客观反映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分属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两个不同阶段。预算编制专业性很强,科研人员在做预算书的过程中,应有财务等专业人员全程参与,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建议。预算书编制完成后,进入预算执行阶段,按照预算书所列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指标为依据,进行日常核算科研项目的开支。科研项目的成本日常管理,其开支要符合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对科研经费核算实行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成本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0]。

4. 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科技处、社科处、财务处、审计处、监察处、各学院和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权限,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方面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第一,要细化管理。确定科研经费的核算标准,列出其开支范围,建立经费审批程序,规范大额采购与支出,对于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对于超过10 000元支出的,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第二,要根据科研经费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核算原则,横向科研则要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科研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正确反应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第三,根据科研经费的性质,建立新的会计科目,核算其科研成本支出。如设立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应收合同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科研收入、成本支出等情况。科研项目还应正确核算项目结余情况,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结余分配[11]。

5. 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利用科研经费采购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属学校所有,归学校管理,接受设备管理部门管理,并逐一进行登记,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相互协调。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配置,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科研资产卡片管理制度[12],做到账卡一致,账实相符,定期盘点,计提折旧。因此,第一,要做到建立完整的产权登记手续及明确产权关系。第二,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清查制度。第三,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第四,重点管理无形资产,确立知识产权所属关系,加大保护,提高意识[13]。

第8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分析;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318-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工作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和民族复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支持力度和投资强度不断提升,科研单位产生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科研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科研经费的使用面临着很大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结果看,除了许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机制等管理问题外,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同样十分突出,如不解决将严重制约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违法成本低,造成科研经费的滥用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过程中执行的文件多为指导性意见,这些意见重点强调是科研课题的流程式管理和经费使用建议,而不是强制的执行标准。由于缺乏行为的衡量尺度,很难科学界定这些违规行为的种类及特征,这使得科研经费的违规行为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而且惩罚力度也相对宽容,可操作性很低。

(二)决算不及时,项目结题后对结余经费仍随意使用

正常情况下,研究课题结题后,作为本研究计划项目的科研活动己经停止。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课题负责人对这部分剩余经费仍有支配权,而且觉得理所当然,认为既然科研项目已经实施完毕,结余资金是自己节约下来的,自己就可以利用,甚至认为这是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忽视了科研经费的专用性和政策原则性,致使结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课题以外的支出。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经归口部门批准后,可转入依托单位发展基金继续用于资助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很多做法是,这些经费转为发展基金后,由于不再属于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较松,大部分作为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电话费和劳务费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另外,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上未将结余可继续使用的专项资金纳入总盘子进行考虑,对实施完毕的项目,虽然职能部门参加了项目的验收,但并不清楚项目的结余资金数额,且对结余资金的使用、结转情况也未进行后续的监管,导致研项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三)横向课题经费使用漏洞大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活跃,横向科研课题经费占科研单位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国家对横向课题经费还没有出台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多数单位在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相对滞后,将其作为科研创收管理,对经费支出没有实行应有的管理控制,以致经费开支范围随意。有些人甚至利用横向科研经费为个人牟取私利,使单位蒙受经济损失。

(四)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差,单位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大多科研单位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完全结束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往往以传统的完成经济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为标准,对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很少分析计算。科研活动中本来可从科研经费中正常支出的经费却不能正常列支,而科研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水电费等相关经费不列科研经费开支,导致事业支出攀升,这也影响单位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大量重复购置设备,造成科研高成本。

(五)将财政资金当横向课题经费,未按预算规范使用,支出混乱

有的课题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子题科研经费列为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无细化的预算,由于经费充沛,支出的随意性很强,诸如考察费、咨询费、服装费、购物卡以及各种名目的维修费等。科研经费监管是科研单位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最终货币表现形式,如果科研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有可能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研项目就不可能顺利完成。

二、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监管对策

1.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科研人员之所以滥用科研经费,其根本原因在于惩罚力度过宽、过软,未对其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腐败成本,并在道德上进行严厉谴责,其震慑效能才能在心理深处产生作用。同时应恰当结合反面典型,让广大科研人员知晓违法行为背后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严重后果,认识到其行为是得不偿失的。形成一种科研人员“不想、不敢、不能、不必”的心理和外部环境,有效地遏制科研群体腐败的发生、发展。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解决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科研单位有条件建立自己科研项目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对同一项目应具有同一标识或统一编制项目代码输入信息平台,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具体的讲,科研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的名称、分类代码以及项目结题时间等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为财务部门结账提供依据,待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结束六个月内根据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的科研项目,单位有权按照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将原来仅仅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的结题方式,转变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三方共同管理。对未如期完成的项目,及时督促课题负责人履行课题任务书中的合同规定,监督保障项目的及时完成。

3.加强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合理使用,减少漏洞

横向科研经费大部分属于企业或个人向科研单位的一种投资,要以科技服务科研成果作为投资回报。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规范其收支,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不得将课题经费用于经商办企业以及与课题活动无关的宴请。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载明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范围、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规定,使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财经规章制度,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4.积极探索科研成本核算办法

目前,大多科研单位未对科研课题实行成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考虑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引入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实行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将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急需的、重要的项目中,发挥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将一些效益较差的项目拿掉,具体的,可以组织财务及项目科研人员对项目进行测算。对科研的公共平台资产产生的相关费用,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摊比率,依此合理分摊发生在这些资产上的成本按比率;也可以对大型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参照市场价进行合理估价,确定合理均衡负担的租金结构,而后按照使用的实际期限和使用情况,将租金计入科研成本;而对人员福利等比较容易归结的费用则可以直接计入项目成本,实现科学分摊。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经费支出的科学合理的水平,在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更提倡勤俭节约的财务管理原则,严格控制与科研无关的开支标准。

参考文献:

[1] 岳方彤.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科研经济管理,2006,(3):23-25.

[2] 余三元.我国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38-39.

[3] 冯旭.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核算的若干问题浅析[J].福建稻麦科技, 2007,(4):45.

[4] 沈煜,佟仁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审计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9,30(4):138-143.

[5] 王萍. 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措施的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2):105-108.

[6] 陆学文.科研经费预算报账制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9,(6):465-466.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纵向科研 经费管理 问题 成因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5] 王正勇,祝慧洁,边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