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

第1篇

衡量课堂评价语言是否有效,关键看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体态语言,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

1.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如果面对犯错的孩子缺少足够的耐心,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迎头就是一顿严厉的训斥:"都说这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就你跟人家不一样,哪来这么多花色!"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吓到一部分爱面子、胆小或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学生。相反,如果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出现错误或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时,用春风化雨般的宽容保护其自尊心和求知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改进的机会。

老师播放歌曲《花蛤蟆》的伴奏音乐,并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青蛙、小兔子、小蛤蟆???"同学们踊跃地说着,老师满意地点头。"老师,我好像看到了一个长着大黑痣的老媒婆在跳舞。"调皮的大军一鸣惊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则已经开始模仿起媒婆跳舞了,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老师很快冷静下来:这段音乐本身就幽默诙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孩子有这种另类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的。于是老师拍了拍手,说:"大军同学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他能根据音乐,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同学们,你们说大军同学的想法妙不妙?""妙!"同学们的兴致高到了极点,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几句简单的表扬,激发了更多孩子的想象力,唤起了更多的孩子的表现欲。

更多的课堂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容易感化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作为音乐教师,和其他科目教师一样,应该用宽容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参与,别出心裁,使他们更加自信、乐观,更具有创新精神。

2.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

如果教育中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都很难奏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功利目的,有着自然真切的和谐之美。"你的声音真洪亮,好样的!""你听的真仔细,所以比别人有更深刻的体会。"只有真诚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只有真诚的语言,才能触动孩子的心弦。

评价语切忌逢场作戏,而应言为心声,情真意切,同时也不可任意发挥。学生回答错误,可以赞赏其勇气,但错误之处不能姑息纵容"你第一个举手,勇气可嘉!不过在节奏掌握上有点小问题,请听听其他同学的表现。"如果回答不全面,也不能一味地肯定,而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是你想到的全部吗?再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想法呢?"学生理解正确,应热情褒奖,但不可任意夸大。一些教师常给学生乱带"高帽","神童"、"天才"满堂飞。如果教师不顾实际,一味夸大,容易给学生造成假象,认为自己不必再深入探究,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功利心态,这样的评价看似关爱学生,实际上是"廉价"且无效的。

3.多一些赞赏,少一些不屑

"称赞如阳光",渴望赞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课堂上,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

曾经有一位老师习惯于采用消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点评,"怎么能这样唱,你让大家听听","声音像蚊子叫,哪有你这样唱歌的","瞧你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难看",如此这般,满含不屑的消极评价反复出现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胆子越来越小,直至不愿参加任何公开的表现活动。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个别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上课是爱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以前我曾经点名请他们坐好,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只要我稍不注意,他们就故伎重演。经过思考,我尝试换种教育方法??表扬。有一次,我发现一贯调皮的黄春虎听课认真,我抓住机会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并请他自己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的光荣榜里,接下来的整整一节课,一贯坐不住的他,竟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一个小动作也没有做,就连旁边的同学找他讲话他也置之不理。结果,黄春虎还把邻桌的同学带得认真学习了。后来,我继续适时地对他俩的进步行为表示赞赏,通过不断地正面强化,如今,这两位同学在音乐课上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逐步上升。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即时评价;动态关注

音乐课堂规范讲到,评论内容不但包含音乐中各个教育范畴,而且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趣味、参与度等等,应该在动态教育中运用实时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提升老师教育的水准,改善教育管理方式。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实时评价具备监管以及指导的功能。对比别的评价方法,学生能深刻记住实时评价的内容。

一、更新教学手段,增加音乐情感体验

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老师应该把兴致看作指导方向,改善教育方式,改变教育措施,密切联系教育的目标,训练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致。音乐教学被看作学生艺术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跟美术、体育相比具备广泛性,但是其还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对比其他科目,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音乐教师不应该死板地进行教学,而应该改善以前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互动式教育。老师可以将音乐和游戏演出相联系,按照教育的知识,制造相关的音乐小故事,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演出、赏析,提高鉴赏能力。例如,老师教导《郊游》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完整首歌曲,学生经过倾听创建体会的思维,可以轻易掌握歌曲。进行聆听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打出节拍,跟着一起读歌词,积极地听,感受音高,给确切地歌唱曲目创建听觉的准备。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讲过:“老师一天只能给学生上一堂课,但是,若老师运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导学生学习,那么这些学生一生会一直进行学习。”音乐教学时,兴致被看作学生内心最重要的成分,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致,这一内容被看作教育目的中关键点内的一点,所以对小学音乐课程中实时评价来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致被看作教育的核心。例如,老师教学生演唱《快乐的音乐会》这一歌曲时,第一句学唱后,师:能不能停顿得再明显一点?第二句:可以将小乐器的声音加上吗?(师弹一遍伴奏,生填词)第三句:小狗小猫……第四句:大跳使用肢体语言教导学生。第五句,师:你们学得可真快啊!“喜呀得儿喂”可不可以展示得再得意快乐一些啊?老师教完以上内容之后,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合作一下。”学生演唱之后,老师进行鼓励:“你们的歌声真的很响亮啊,歌内有很多个得儿喂,这一位置可以使用两个不一样的方法演唱,你们听一听哪种方法更悦耳?”师:得儿喂(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进行演唱)。学生再回答。老师继续说:“那请你也来唱得得意点。”老师教完第一段之后,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第一段结尾产生了一个什么标记?”生:反复记号。师:应该从哪里反复?这是区域反复还是重头反复?学生再进行回答。老师继续问:“那第二段能不能唱唱试试?第三段呢?试试?”等到三段都唱完了,老师问到:“发没发现有一句没有唱啊?这一句被称为结局句,老师弹奏,你们来听。”等到学生唱完之后,老师再问:“可不可以添上结尾句,全部再演唱一次?注意不要忘记得意的‘得儿喂’。”学生完整地唱完后,老师说道:“你们的声音使音响师感动了,这位音响师说,给你们播放音乐,让同学们进行歌唱。”《快乐的音乐会》歌曲生动有趣,活泼欢快,耐人回味。老师可以把这节音乐课创建在一个音乐会的环境内,使课上的环境非常活跃,提升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致。

三、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评价

平时活动中到处都有音乐,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习音乐,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明白音乐的节拍,知道音乐在平时活动中的运用,使学生享受音乐。小学音乐的实时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内心的特点,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快慢以及情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体会。比如,教《春晓》这一歌曲时,先让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体会音乐和古诗的联合,了解这一歌曲。然后使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春晓》,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速度对音乐情感以及音乐形象所造成的影响。最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联想,使用自身特别的方式展示《春晓》。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音乐,通过即时评价,更好地体会音乐。

参考文献:

第3篇

学业评价的改革是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了本次课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几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他指出新课程的评价应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纵观学业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从改百分制为等级评价,再到等级加特长、激励性评语的改革体现了学业评价的合理性与教育性。但是在这整体评价改革的背后,各学科的学业评价该如何操作呢?是否能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话题。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学校依然延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乾坤”式(或称“一锤定音”式)的学业评价法;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显然,这两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缺少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科学性、教育性及发展性价值。

因此,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或是学业评价的整体改革来说,都要求我们当机立断,建立起符合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操作体系。

二、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基本理念

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具有音乐学科特点的发展性评价,它旨在通过“快乐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其具有二层意义:一是将学业评价与快乐闲暇生活接轨,激励学生“快乐参与音乐”;二是通过“快乐音乐参 与”,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业评价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界定的依据是:

1. 《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课程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音乐是快乐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快乐音乐”由此应运而生。通俗地说,音乐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的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均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快,可以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所以,“快乐音乐”评价旨在依托音乐本身的审美特性,以学业评价为载体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参与音乐学习。

2. 小学生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除了在校学习外,需要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大、小环境中,他们有着自己的表现欲望与竞争意识。所以,我们提倡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旨在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评价”中体验音乐、体验参与中的快乐,从而达到新音乐课程目标。

三、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操作策略

1. 拓展评价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对评价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传统教学中,提及“评价”或“考试”――一种由教师主宰、学生应付的紧张局面顿现面前。可见,在传统应试评价的背后,评价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心理导向。

(1)倡导全面的过程评价认识

“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个人才艺展示的机会,是学生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比较与鞭策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过程,是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2)倡导健康、向上的过程表现认识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相信自己下次会更好!

“参与就是进步,就是收获!”――即使本次失败,但不断的参与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终途径。

“团结就是力量!”――你是集体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及合作表演可以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取长补短、优劣互补。

“鲜花与掌声,我们共同的追求!”――谦逊是一种美德,在我们中个别人获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请给暂时的失败者以同样的“鲜花与掌声”。因为积极参与也需要鼓励。

2. 拓展评价开放度,倡导轻松、民主、公平的评价

(1)开放学业评价内容

根据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的特点,有些考核内容提前公布,由学生选择进行,在有些项目的评价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有“备”而来。

(2)开放学业评价时机

我们根据小学音乐学科的技能性特点及发展性原则,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核(或表演)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评价反思及训练后,进行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次的考核。

(3)开放学业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即学生既是被试者,同时又是评价者。评价是一个相互“协商”、“探讨”的过程。

3. 接轨生活,激发亮点,倡导“快乐音乐我能行”评价。

小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不断地创造生活,感受生活。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在创造自己课余生活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其愉悦程度与影响深度远远超过任何课堂中的“接受性”学习。陶行知也曾说道:“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的音乐学业评价中完全可以把课堂音乐教育与课外的音乐生活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生活化”便是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使课外音乐的学习与课内的音乐评价相融合。曹理老师曾在1998年对北京市城乡22所中小学960人进行了一次音乐审美态度的意动因素的调查。题为:你如果有两小时空闲时间,喜欢干什么?(选三项)结果如下表:

可见,在闲暇活动中,学生有较高的音乐活动兴趣,如听音乐、唱歌等。由此,我们认为,如果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倡导“课余音乐生活进课堂”,让学生把平时爱唱的“卡拉OK”、课余学习的乐器及合作排练的节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将这些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课余休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郭声健老师曾在《音乐教育,为“减负”撑起一片蓝天》一文中提出:“课外音乐活动,让孩子度过美好时光”。他把大力倡导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作为为“减负”撑起的一片蓝天,那么,我们采用“生活化”、“自主化”的评价方法则对学生的“减负”(尤其是心理“减负”)的落实及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促进全体参与,增强社会适应性。

《音乐课程标准》的其中一条基本理念就是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等。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大都是音乐综合活动。诸如,歌手的背后总有那么多的伴唱、伴舞;歌曲的演唱中一般总有乐队或VCD的伴奏?鸦一首交响乐或合唱作品更是一种综合与合作……可见,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为学生人际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若以“班级音乐会”等为载体,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将得到加强。

四、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关于学业评价内容的设定――以“人文学科”理念及音乐学科特点设定学业评价内容。

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中指出: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快乐音乐”评价应立足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显然,在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中的一份音乐基本乐理测验卷、一首歌曲的演唱难以说明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

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另一突显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丰富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校教育和音乐艺术自身均属人类文化活动的范畴,音乐教育与生俱来便具有人文学科的属性,这本是毫无疑义的。这次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在内容标准上,强调音乐与社会生活、与姊妹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可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音乐教学更大程度地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迈进。

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突出了“人文学科”特点,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格局。学业评价内容及格局如下:

音乐参与: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的次数及课堂内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主要对学生乐理,音乐欣赏常识,音乐与其他相关方面的联系等内容进行评价。

音乐技能及能力:主要对学生音乐的演奏、演唱以及识谱技能、听力训练等方面以及对音乐感知能力等进行评价。

合作与创造:主要对学生各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闪光记录:即“成长档案”,主要记载学生的学习态度、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及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成果与亮点”。

在本次内容设定中,单独设定了“音乐参与”与“合作与创造”是整个评价内容设定中的亮点,充分体现了“人文化”、“过程化”、“多元化”等特点。之所以如此增设,理由有二: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设立“音乐参与”实质上是一种导向,旨在让学生从“参与”与“获得”中提高兴趣,并让“兴趣”促进学生更多的参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能力将在“热情参与”中得到提高。

(2)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从音乐本体而言,它是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的,它的这种属性就给了音乐的参与者无限的创造与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音乐本身也是具有综合性的。如乐队排练、合唱、齐唱及歌舞表演等都是音乐综合活动,其间的综合与合作是音乐学科本身的要求。可见,音乐本体属性决定了音乐学科中“合作与创造”的必然性,为“合作与创造”单项目标的设定提供了可操作性。

众所周知,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所以,在学业评价中突出“合作与创造”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它能以明确的目标性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作好了铺垫。

2. 关于学业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设定――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快乐五分钟”及“班级音乐会”为载体设定学业评价过程及方法。

(1)平时评价――在课堂上以“快乐五分钟”为载体,进行自主式的才艺表演及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①平时评价板块的构想。“快乐五分钟”的实质是在每节课前开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准备好的情况下表演1―2个节目。此过程中,表演者自豪、自信,欣赏者赏心悦目,故称之为“快乐五分钟”。

“快乐五分钟”的主要栏目有:

流行(课外)音乐“大挪移”:主要对学生课外的“音乐参与”及音乐创造、创新等进行评价。

“我是小小演奏家(舞蹈家、歌唱家)”: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音乐技能与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

“彝人组合”: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合作与创造”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注:以上形式依据学业评价内容而定,各个年级可以各有侧重。

②平时评价过程的设定。教师先将整个学期分成几个学段,在不同时段确定相应评价内容,列出评价安排。如下表:

在平时的过程评价中,一般形式为部分表演,共同参评。表演者以“自告奋勇”的形式提前向教师预约,在教师安排好时间、媒体等之后进行。

③ 平时评价的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学业评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师、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人际交往理论与人际激励理论为过程评价奠定了交往的理论基础。根据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McClelland)提出的“成就激励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等原理,我们在评价中对每一个“代价”给予一定的“报酬”,即每次评价均采用“五星级”评价制(即每一次评价中最佳成绩为,次之则将星数递减)。学生平时评价得分采用星数累加制。每一次成绩由同桌进行记录。

(2)期末评价以“班级音乐会”、“才富大考场”的形式进行。

“班级音乐会”:表演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平时评价中的任一形式;

“才富大考场”:主要对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进行考核。

①班级音乐会。要求人人参与,强调合作学习与综合活动,鼓励合作表演。合作表演采用“导生制”。导生制是由学业优良的学生作为导生,以自愿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音乐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对子,从中体验参与的快乐,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采用“五星级”评价制,根据学生在各个节目中担任的角色与表演情况,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②“才富大考场”。要求人人参与,先共同笔试,后选拔一定比例学生进入“大考场”比拼。内容先是本册教材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而后加进课外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共同笔试部分根据答题正确率采用“五星级”评价,进入决赛选手采用加星数的办法以资鼓励。

3. 关于学业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设定――突出过程重现、结合“成功教育”经验代优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学业评价中,其终结性评价结果往往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应该说,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它似乎有着事实存在的必然性。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评价的日趋完善,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技能性很强的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已很难用传统的四个等第来衡量。诸如,“歌唱”的评价中,怎样才算是及格?怎样才算是不及格?我们该如何去用及格或不及格两个截然相对的“定性”词进行评价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告诫说:“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科学业评价中,采用模糊性等第(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星级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在终结性总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平时与期末各分项评价进行星数汇总。根据学生各项总星数的多少,再由师生共同为学生得出各项的总评成绩。各项成绩最终呈现方式为:

“音乐参与”及“合作与创造”:由总星数――五星级评价。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音乐技能与能力”:总星数――等级评价。

“闪光记录”:成果记载与激励语言描述。

如,某小学生音乐学习成绩报告单如下:

由上,在体现公平、公正、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中,给了学生以自信与自尊,赋予了学生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起着鼓励与鞭策的教育性作用。

五、综 述

科学地做好学生的学业评价,发挥好学业评价的功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音乐学科学业评价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总方向;既要体现好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性,又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好评价的教育性。我们坚信,只要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勇于探索,小学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将更具有现时代的发展意义!

第4篇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科素养;健康发展;评学互动“3H” ;“水精灵”评价

引言

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学校体音美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摇篮。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历时五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在体音美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一步重视体音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体音美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抽考和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两方面来实现对体音美教师的考核。至此,选择“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则是为了完善以前的评价体系,一是以评促教,规范体音美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以评促学,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三是以评促改,完善音体美课程质量监测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四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确定在研究阶段内以学校在校学生和体艺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7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查阅教育心理学、体音美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音美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总结、整理国内外关于小学体音美校本评价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校本评价理念。

1.3.2 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当前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的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1.3.3 案例研究比较法:立足学生体音美学习情况,结合体音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活动、教学评价等,在体音美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比较,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校本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1.3.4 行动研究法:将体音美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次课题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1.3.5 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水精灵积分校本评价促学生学科素养健康发展。

“水精灵”是学校的吉祥物,学校将水精灵标志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媒介,动员所有科任老师力量,共同关注学生习惯,激励学生形成自主进取的意识,争做“学习有活力,行为能安雅”的小水精灵。学科教师以学校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水精灵印记伴成长”的评分细则和标准。评价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蓝、红、黄色)的水精灵。“黄精灵”见证我成长; “红精灵”见证我进步;“蓝精灵”见证我超越。逐渐成长为“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前期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体育学科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校本评价;音乐学科侧重于从技能方面挖掘合理有效校本评价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美术学科更关注促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评价。

2.1.1 水精灵印迹――学业积分校本评价促习惯养成。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有课堂练习作业,要上大课,美术学科教师从作业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在为期两年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作业完成度与作业校本评价体系。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70.4%的学生认为影响美术作业无法完成最主要是工具准备不充分,23.8%学生认为作业时间不够; 83.4%的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由此可见: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将评价方式划分自评、互评、师评,其中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构建学校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2.1.1.1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2.1.1.1.1 循序渐进的“水精灵印章评价积分制”。

采用“表情自评游戏”吸引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用画“笑脸”“哭脸”“辶场崩锤惺芷兰劾秩ぁ2⑾蜓生发出评语征集,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最简单的评语,得出“九字真言评语”――构图大、色彩美、心情好。制作成“水精灵积分评价印章”。这种评价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肯定。

2.1.1.1.2 在学生自评中渗透综合评价。

印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美术作业更多是内心的解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业,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象,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作业的感受,使听者看画入境体会。

2.1.1.2 教师鼓励评价方式。

用鼓励式评语评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激励比失败的挫折更有效,对作业评价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可能发现优点,淡化缺点,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2 合理有效的学科技能校本评价促核心能力提升。

2.1.2.1 “水精灵的印记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水精灵的印记―音乐课堂评价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落实,是公平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2.1.2.2 学期中举行班级音乐会。

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活动评价。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以个人、小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演,为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水精灵星级评价。这种评价关注了所有学生,不会有片面性或是只关注音乐素养好的学生。

2.1.2.3 学校期末音乐学科考核测评(见后面“三抽”考核的校本评价)。

综合三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一学期音乐学习的足迹,公平全面的进行评价。这种质和量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以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见图表1)

2.1.3 多种方式的学业校本评价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体育课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培养的阵地和摇篮,是弥补其它学科无法完成教育内容。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通过学科课堂积分评定方式,诊断性评价学生的态度与参与与情意与合作。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从学生对积分评价内容的认同程度和积分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调查,获得100%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超过80%的题目都得到了60%以上的认可率,综合评定《小学体育积分评价内容与标准》在学生心中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方案合理。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67%的题目都得到了60%的认可率,学生对于积分评价方式的与闪亮超星星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认可度高,对于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上课更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堂组织更加有序,练习积极性增强。

通过学科的校本评价,学校整理出一套水精灵积分综合校本评价。并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2.2 评学互动“3H”模式校本评价模式促课堂结果结构更优化。

2.2.1 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学生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必须的运动技能,能精通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安雅:文雅高尚,仪表整洁;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能尊重不同文化与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灵动:富有创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能够创造性的思维,并能手脑协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艺术家一样表达!

从学校培养目标上看:体艺学科在对学生培养目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 建立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模式。

2.2.2.1 “3H”的含义:“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会――学会会学;慧――智慧慧心;惠――惠己惠人;和――和谐;合――整合;活――活用。 “3”――含有“三商”的意思,即智商、情商、灵商,常用智商IQ、情商EQ 和灵商SQ三个词来表示个体人之间的差异。

2.2.3 课程改革,评学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采用“以评促学,以学论教”的校本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 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各有侧重,确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角色后,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予以优化,真正达到的“三和” 课堂(和谐的课堂、整合的课堂、活用的课堂)。

2.2.5 学科学科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

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创设情境,以评促思――引导探究、品评互动――梳理总结、评赏延展”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达到 “三汇” “三和”。从而促进学生“三商”的发展,实现健康、安雅、灵动的发展。

2.3 “三抽”术科校本评价促课堂质效提高。

为全面了解术科教师教学效度,学生学习情况,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学科考核实行三抽:一是抽班:对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中抽一个班;二是抽人:在抽到的班级中抽10人;三是抽内容:在任课教师编写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抽取相关考试项目,是必考项目;同时还有学生问卷等。学校在制定方案上不断修订来术科专职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体艺学科及学科专职教师。奖励指标以集体竞赛奖励(以实际辅导为主),在总分值的基础上累加,最多不超过10分;学生安全考核评价(20%);课堂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1例的,扣除10分,扣完为止。学科质量考核(60%);3、学生问卷(20%)从术科教师任教班级中抽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学科质量考查,考查内容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计划随机选定。

考核评价程序: 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科质量考核”相关内容, .考核小组提前通知考核具体时间和考核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协助考核小组准备器材,通知学生,按时完成考核。考核小组第一负责人汇总考核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践,对体艺2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表图4――7)。

2.4 十大精品课程校本评价促社团活动蓬勃发展。

为了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学校特进行“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以校特色队、二课堂课程(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的等68个社团为评价范围,拟定校本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进行全校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68个社团活动中,评出的十大精品校本课程,体艺学科位居榜首,占前五名。

另外,体艺学科课程的校本评价作为班级评价重要指标占80%,每学期结束,学校课程部都会体艺课堂教学、体艺活动、体艺竞赛等方面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对班级进行考核。

3 结论与建议

3.1 “水精灵”成长印迹的校本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3.1.1 学科校本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又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且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体现本校的育人目标(健康、安雅、灵动),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1.2 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大方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学习习惯氛围好,更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还主动参加学科比赛活动。实现体验学科参赛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校本评价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科学习的成就感。

3.1.3 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了调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科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愿意表现自己。

3.2 提升了师生的学科素养 。

3.2.1 以“评”促教的“3H”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

3.2.2学生喜欢:喜欢现在的“奇迹小组”,在组里每个人都要管事,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3.2.3教师欣然接受:在模式探索中,着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学科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充盈着自主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得轻松实在,学得轻松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3.2.4专家的评价: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教师“教得有品位,教得有滋味”,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有意思”。课堂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话和合作探究的状态。学科课堂逐渐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最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2.5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增强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3.3 探索出的体音美学科课程校本评价体系,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多次接待了外地和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但此项研究不会停止,还要不断完善,接受专家的建议,申报十三五的重点课题,让校本评价更具有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崴 贾汇亮.校本评价的理念与方法[D].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2004(4).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1999.

[3]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2002.

[4] 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

[5] 彭钢.促进发展:校本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闭.教育发展研究.2005(9).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黄显良.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05).

[9] 万能艳.体育活动类.活动课课程化实践研究[D].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万能艳.运用自制小器材创建“全脑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11] 张细谦 曾怀光 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12] 邱亚玖.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体育成人学刊,2004,Vol.20(3):21-22

[13] 李立峰 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6-40

[14] 赵明仁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4.5.

[15] 肖川 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02―132

[16] 《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

第5篇

关键词:变;激活;随意性;开放性;联系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41-01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这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学的侧重点应落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内容上。

传统的音乐课一般过程是发声练习、音乐知识、突破重难点,然后教唱歌。这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的使用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等。于是我在课堂实践中注重一个“变”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了师生关系,激活了音乐课堂教学。

一、学生给老师写评语

刚送走的那届六年级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为我们用笔交流过。这届六年级我连任了他们三年音乐课,有一定感情,也比较默契。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他们有点“不听话了”。骂、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和他们真心的谈一谈。

这一天,我拿了一沓白纸走进教室,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发现你们不喜欢上我的课了,肯定是我这里出了问题,所以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写上你对我个人及我的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改正。”学生们对这种形式大概没见过,愣了一会儿,只见他们个个认真的想着、写着。

通过这次用笔的交流,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我,也知道了学生需要怎样的我,于是我的音乐课增加了一个内容:每月有一节课是他们带着我欣赏他们的音乐;于是我的课上多了几许幽默少了几分严肃;于是我常常为了学生的“你笑起来很好看”而笑着……

虽然他们已毕业,但他们写下的意见和建议我仍保留着,我常常告诫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一种襟怀,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从此,每学期快结束时,我都会请学生为我写评语。其实,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站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二、上课发言的“随意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规范做法先举手后发言,并作为学习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不允许学生“插嘴”,记得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那么创新思维便是花中之王,而“想好了就站起来说”便是培养花王的“尿素”,它不仅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愉悦,更能练就学生的自信。

我的音乐课上要求学生“想好了就自己站起来说。”一开始学生不习惯,面面相觑,我就跟学生说:“你大学毕业后需要找工作,在招聘会上,谁充满自信,谁就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你们也可以把回答问题看作是一次次招聘会上个人资料的投递,谁投的快、投的多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不用举手,想好了就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会一次站起来四五个人,这时,我会面带笑容用寻问的眼神看着他们,在我的眼神提醒下,孩子们还学会了谦让。其实,唤醒孩子的自信,就是唤醒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人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就是培养孩子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呵护孩子的自信,就是呵护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激励孩子的自信,就是激励孩子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潜能。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决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我们应当及时敏锐的捕捉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沟通艺术与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关键在于我们所开发的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的“玩”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认为音乐就是音乐,忽视了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的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掘音乐教材中的多学科元素,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姊妹艺术学科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实施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的音乐实践课。

四、音乐欣赏的“联系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满足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音乐欣赏具有题材广、题材多、容量大、方法灵活的特点。它寓知识于音乐,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第6篇

关键词:刘正维;回忆往事;经历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46

整理者简介:孙晓辉(1968~),女,文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2013年4月25日下午,校史资料组孙晓辉、刘夜、毛贞磊和胡进波一行四人到刘正维教授家中采访。刘正维老师虽然大病初愈,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回忆往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院发展历史中许多珍贵的资料,而且他的讲述还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为人为学。采访中,他感念前贤对武汉音乐学院做出的贡献,并寄厚望于学校及学子的未来,情到深处,数度哽咽,殷殷之情感人至深。

图1 刘正维教授回忆往事

刘正维老师出生贫寒,在养父母家中长大,高中毕业于湖南雅礼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平民小学教书,并组织为学校募捐。经由教国文的朱迪康老师指路,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他从长沙来到武汉,报考了中原大学政治学院,6个月后毕业,分配至文艺学院文工团,参与演出歌剧《九尾狐》等剧目。那时刚解放,翻身做主人的激情,让他们不知疲惫地奔波在武汉三镇。

1950年5月4日,湖南大学音乐专科学校并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独立成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3年刘正维老师考取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并与原湖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同学组成“音二班”一起学习。刘老师的第一首作品发表在四川的一家音乐杂志上,得到了3元钱的稿费。

在回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学生生活时,刘正维老师怀念学校的四位好领导:程云校长主讲《戏曲音乐》,刘正维老师认真听讲做笔记,之所以留校也得益于程云校长的戏曲教学和熏陶;林路副校长重视充实民族音乐,亲自组织学院师生参加中南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谢功成老师重视人才,是一位爱才的领导;孟文涛老师引导学术,主持学校音乐理论研究。

刘正维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南音专作曲系。为准备湖北省曲艺汇演,1956年2月22日,孟公通知他提前毕业参加全省曲艺汇演,最终他以湖北渔鼓获第一名,当时25岁,后来留校在作曲系做秘书。1956年,他晋京参加全国职工曲艺汇演,他参加改编排练并演出的渔鼓《洪湖渔歌》获得音乐一等奖。1957年夏天,他参加全国戏曲音乐会议,现场聆听了梅兰芳的演出和程砚秋的戏曲唱讲报告,以及沈雁冰的讲座。1958年,27岁的他在东湖宾馆为演唱了渔鼓《洪湖人民爱革命》。

刘正维教授长期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他说,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要追溯到1956年6月16日本校成立民族音乐研究室。民族音乐研究室的主任是杨匡民,成员有方妙英、杜椂生、杨金成、蒋桂英、张萍舟、周华林、刘正维。当时还特聘了顾问吴南薰教授,他是武大退休物理学教授,退休后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研究室成立后,部分成员下湖北天门、潜江、荆门、沙市等地采风,收集湖北民歌、湖北小曲、天沔花鼓等原始资料。正是在这些不断深入的调研之中,他意识到了长江中游地区声腔同源问题,从调查川东梁山调戏曲声腔,不断延伸到梁山调腔系,然后扩展到对中国戏曲不同声腔的研究。

刘正维教授深情回忆了他与学友的情谊。第一位是童忠良教授。在中南音专读书时两人同窗友谊深厚。他为我们展示了童老师在德国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两张珍贵的照片,照片背后有童老师当年的题字。他回忆的另一位人物是黄海怀老师。黄海怀老师到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时,由于二胡功力深厚,转而又学习琵琶专业。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在学院“木头琴房”里,刘正维有幸听到他刚创作尚未定名的一首中胡乐曲,这就是后来成为不朽名曲的《赛马》。刘老师认为黄海怀的成功源于他积累了深厚而宝贵的音乐感性知识,对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风格的广涉博学。刘老师特别为此撰文《醒悟——50年赞》,发表在《黄钟》2008年第2期。

刘正维老师感念自己因为各种机缘从社会和民间学到很多东西。他长期被湖北省文化厅聘为评委,得益于不间断地观摩全国、湖北省各级演出以及各种会议。他至今还担任湖北省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委。几十年大量的学习和体悟的机会,大量的看戏和评析,为他的学术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当提及与史新民等老师参与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获1997 年获文化部个人编纂一等奖时,刘正维老师表示当年在参加杨匡民先生主持《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时候,他只是打零工状态,但是积累了工作经验。在编辑器乐集成的时候,工作量很大,他与牛春来、史新民协同工作,另外还有蔡际洲、孙凡等都是得力干将。

刘正维老师直到现在还始终关注湖北地方戏曲的发展。当年,他与王民基老师一同下乡采风,一起创作黄梅戏,现在还一起关注黄梅戏的发展。

刘正维教授说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七十岁以后,其学术方法得益于老一辈学者身上传递的对中国传统音乐执着的学术品质。他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半个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民族音乐的形态学、戏曲声腔历史与分类、音乐文化区划、作曲技术等方面卓有建树。他的戏曲音乐专著《戏曲新题》1996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一等奖。他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湖北民间音乐研究”,并负责2003年文化部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然后出版了《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该成果的结题评语说:“该成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戏曲音乐历史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提出了独到的创见;该成果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现实,关注戏曲音乐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对建国以来戏曲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充实新人基础上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与成就,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理论概括,从创作经验中总结出创作原则与方法。鉴定专家组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其鉴定结论认为:该成果是一项优秀的学术成果,涉及面广、有理论深度,为民族民间音乐学与中国戏剧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戏曲创作事业特别是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指向意义,将会在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An Interview with Liu Zhengwei

SUN Xiao-hui

第7篇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随着高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教育的权重不断加大,如何改进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手段已成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高师"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合适专业教材等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授课方式、注重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地传统音乐资源、建设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课程标准;纲要;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03-02

我国自2001年开始了基础教育阶段的第八次教育改革。同年下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音乐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对音乐新课程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课程标准》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①2006年11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②的基本教学理念,同时对高等师范音乐院校中民族音乐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民族音乐教育确立了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与《纲要》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新精神就体现在高师音乐教育应立足基础教育上。教师应充分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民族音乐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一、高等院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并非音乐学或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而是由声乐、器乐或作曲技术理论等专业教师兼任。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民族音乐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样的师资结构将严重影响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的具体落实。

“中国民族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仅靠理论讲解、作品欣赏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中国民族音乐课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我们的教材是缺少音乐的,因此,教师需要增加大量的谱例及原生态的音乐,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分析讲解音乐方式,还要耐心地教唱,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进一步体验中国各民族音乐的形式美和人文美。

(二)缺乏统一的课程名称与合适的专业教材

1980年,“民族民间音乐”正式成为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2004年将课程更名为“中国民族音乐”。而大部分院校没有即时对该课程进行学术规范,致使该课程的名称不统一。此外,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相关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依据笔者了解,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的民族音乐教材的选用有两种方式,其一,选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撰的《民族音乐概论》(1964年);其二是选用本校教师的授课讲义为内部教材。前者编写年代久远很难与中国现实社会意识形态适应,后者又不是正式出版物。为了满足各高校的教学需求,1999年,民族音乐学界又先后出版了《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多部教材,教师所授课程的名称因教材而定。笔者将2013年以前正式出版的民族音乐概论类教材进行梳理发现,1964版《民族音乐概论》出版之后出现学术断层,直到1999年后,此类书籍的出版才变得活跃起来。虽然教育部先后两次对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名称进行了统一,但以“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为

关键词 的出版物依然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使学生误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为三门不同的课程,造成概念不清的局面。

二、高等院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③学校要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配备具有较高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专职教师。其次,鼓励教师加入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学会等专业组织并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交流专业论文,以获得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前沿信息,提高学术水平。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性地劳动,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是教学的魅力所在。为了提高《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科研水平,作为该课程科研主体的教师应当养成如下几种习惯:一是随时关注音乐学科、音乐学术研究的动态,关注音乐教育发展的动态,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为教学、科研的开拓寻找新课题。二是随时注意学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学术资料应当包括:文献、图像、音响、曲谱、口头传承资料以及器物资料等。要养成买书、订报刊杂志、查网络资料的习惯。这是进行学术研究、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并且应当养成对这些学术资料进行校勘、辨伪、分类、使用的习惯。④

另外,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各级各类的比赛,文艺表演中演唱或演奏,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指导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教学实践活动

授课教师应主动营造让学生接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氛围,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民族音乐的表演、创作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避免了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又能够使学生熟悉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如安徽当涂民歌《打麦歌》,表现了人们将麦子收割上场以后,高举可以转动的连枷拍打着晒干的麦秆、一边歌唱一边脱粒的劳动场景。2004年,在农业部举办的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上,陶小妹和她的“小妹组合”(当涂民歌五人演唱组)以一曲当涂民歌《打麦歌》一举获得了大赛的二等奖。评委们的评语就是:“土得掉渣,美得出奇。”⑤学生从老师播放的《打麦歌》中亲身感受到家乡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

在高校民间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田野调查、节庆的演唱或演奏等活动,以锻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了解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提高民间音乐课程学习效果。

(三)充分利用本地传统音乐资源,建设地方课程

1.“走出去”、“请进来”

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囿于课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将目光投向民间,走进民族音乐的活态生存空间,去认识民族音乐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现状。通过“田野工作”采集民族音乐,获取第一手资料,这样他们才能对民族音乐有最直观的把握、最深刻的理解。⑥

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将民族音乐“请进来”。一方面聘请民族音乐家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直面民族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与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将民族音乐从田间地头、茶楼闹市搬进课堂,让民族音乐艺术家在校园进行集中展示与教学,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对民族音乐的接受度达到最大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使知识来源立体化,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途径由“间接获得”向“直接获得”转化。

2.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我国各地民族音乐资源极为丰富。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各具风采,民族音乐课程在统一的教学框架之下,各地高校应兼顾当地特色音乐,立足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就地取材,使学生了解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安徽民歌为例,安徽民歌的形成与发展与安徽特有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语言风格、风俗习惯差异明显,直接影响了各地人民的性格及表达感情的方式,从而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皖西大别山的民歌强调属音,风格嘹亮、高亢,如《慢赶牛》、《挣颈红》等;江淮色彩区的民歌具有混合色彩风格,如凤阳花鼓、巢湖民歌、舒城山歌等;皖东色彩区风格风趣幽默,如《小猫调》、《杂不龙冬耍》等。⑦这些鲜活的素材承载着安徽的文化精神,应被灵活积极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现有教材的必要补充。

高师音乐教师肩负着培养地方中小学音乐教师、地方文艺团体、文化馆站的专业人才重任,承担着地方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通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强化学习家乡民族音乐的意识,树立传播本土民间音乐文化为己任的宏伟目标,这些都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 释:

①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6.

③郭轶菲.北高洛“音乐会”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7.

④王耀华.熟、背、析、研——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体会[J].中国音乐,2012,(3).

⑤王红艳.当涂民歌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41.

⑥宋唐.文化视角下的民族音乐—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思路与方法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5).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问题 教学效率

在我国教育体制全面、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音乐课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门开阔小学生视野、开发小学生潜质、激发小学生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就像冼星海先生所说的,音乐是人们生活的源泉,是陶冶我们情志的熔炉。所以,音乐课程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下一代人吸收健康、积极的音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随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的思想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被重视,导致学校中一些音乐教师上课时会有应付课时的现象,这对于我们的课改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拓展都有着极大的制约。这样的忽视与应付导致了很多学生接受的音乐往往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或者热爱音乐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把音乐课程狭义地理解为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这对我们音乐教学的进行产生了巨大的阻力,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行。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改革,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小学生的爱好并使其拥有一技之长,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接受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并且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学校和教师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大背景下,音乐课堂的建立不论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1.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以培养为主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起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无限的好奇与很强的模仿能力,只要我们教师能加以正确、耐心的引导,小学生很快就能吸收接受。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听、多想,听大自然的声音。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顽皮的年纪,所以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较高,但同时,很快就又会表现为不耐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课程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果能够适时地培养小学生即兴发挥、即兴表演的能力,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而在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乐器,培养学生更深层的音乐兴趣。

2.由简到繁按部就班

教师在引导学生接触音乐时,应该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在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吸收程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不要贪多、图快,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果音乐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计划,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教师讲到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那么就能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重大作用,这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响应。

3.鼓励创新,切勿束缚学生思维

小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大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有着一股什么都敢想敢干的冲劲。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也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所影响,其仅有的一点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也经常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本着不怕学生犯错,错误很严重就配合改正的原则,保留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音乐解读方面有着自己的个性,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经历不同,所以,会对同一乐曲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看似肤浅幼稚的想法,还是抽象大胆的想法,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要给出开放性的答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

在音乐课上,学生才是主角,是整节课的核心,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要在学生严重偏离课堂时将他们拉回来就行了,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参与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就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树立信心和对音乐的喜爱。

5.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障,也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巨大考验,因为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要有诱人的教学内容,更要有优秀的个人魅力,这是对每一名音乐教师的挑战。

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在师生之间亲密、融洽、和谐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融洽、良好氛围的包围下,相互合作、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优美、欢快的音乐声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6.科学合理评价

一堂快乐、和谐又有效率的音乐课一定要有一个诚恳又带有鼓励性的结束语,而这个结束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要能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评语。这不但是教师给学生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音乐教学的一种鼓励,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认可,能使小学生更积极参与支持教师的每一堂音乐课。但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当然,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完善的手段,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教育体制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第9篇

北京市史家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小学市级学科带头人。曾获东城区人民教师、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2012年被评为东城区杰出教师。著有《教育是温暖的——一位班主任的18个教育故事》。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万平身穿黑色宽松的中长上衣、黑色长筒裙,没有任何其它色彩,可看上去却不觉得暗沉,反而有一种闲适恬静的美。

温婉,端庄,优雅,平静,谦和,似乎她的人生没经过任何风雨。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有那样不寻常的经历——

师范学校毕业,她做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带领着孩子们在全国“创造杯”活动中获得了四个小金人,她本人则因为工作的出色获得两项市级荣誉……

28岁转做音乐教师和合唱队指挥,带领在专家指导下的合唱团登上了国际合唱节的最高领奖台,她自己还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再转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教学成绩好,班主任工作也好——首届学生在全区毕业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自己参加市、区教学比赛获奖;被评为首届北京市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德育特级教师。

少先队辅导员——音乐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进行这样大跨度的角色转换,是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还是好奇心太强?她说:“所有的变动都是因为学校的工作需要。”

那么,她又是怎样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那么出色的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工作经历中一探究竟。

万平曾经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为此,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文学书籍,还手抄了多部诗集——莱蒙托夫、普希金、雪莱,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她在抄诗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半个诗人……

可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万平被分配到朝阳区劲松二小当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这是一个时间、精力、热情、能力缺一不可的工作。她天天混在孩子们中间,带着孩子们开中队会、过大队日、办夏令营、跳集体舞,举办歌咏比赛、朗诵、排演小剧;她几乎叫得出全校所有大中小队干部的名字,对各中队的活动了如指掌,连各班有几个“小闹儿”都一清二楚。这个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名符其实的“孩子王”,年纪轻轻就开始得到荣誉:她的团队获得4项全国少先队“创造杯”奖、北京市朗诵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集体舞普及最佳组织奖……她本人得到“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称号并获得“教师育人成果奖”。

后来,万平因故调到西城区展览路小学。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一年后她竟成了一名音乐教师。

钢琴、五线谱、和声、试唱、指挥……一切都要重新学起来。别的不说,单是钢琴就让万平哭了不知多少次。28岁学钢琴,不用解释也知道有多难。万平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夜,她独自在冷冰冰的琴房反复练习巴赫的复调练习曲,可是无论如何就是弹不好,她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够了,她又接着弹。

就这样学着、练着,半年以后的学校合唱比赛,万平能用钢琴给每个班伴奏了;三年以后,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童声合唱指挥。她指挥的合唱团在专家的指导下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比赛,乃至国际合唱节都获得了最高的奖项。

1995年,再一次让人想不到的是,万平又成了语文老师——因为搬家的缘故她调到史家小学,史家小学却不缺音乐教师。一番阴差阳错,她成了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上世纪90年代的史家小学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打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设置了开门课、推门课、组课、校内研究课等10个台阶。新任教师要遇到的第一道坎儿是“开门课”——上课前,主管教学的领导和老教师拎着小马扎进来,往教室中间那条窄窄的过道一坐,听到哪里讲得不对劲儿,老教师就直接上讲台接着讲。有的老教师讲课入了迷,竟然一直讲到下课,忘了还有个小老师在旁边尴尬地站着……待新教师的教学有点入门了,就进入推门课环节了。领导不打招呼,随时都可能进教室听课,听完就反馈意见,那可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的……

教学压力大,小学班主任事情又特别多,忙碌可想而知。可是万平还给自己加码,在班里进行日记教学。这等于给自己留了四十多份作业——每天都要在忙碌中挤出时间逐一阅读孩子们的日记,改错,再逐一认真地写上评语,或提醒,或鼓励,或开导……

这样的磨练让万平快速成长起来,三年后就获得了东城区首届东兴杯教学比赛的一等奖,至此才算在史家小学站住了脚跟。

回首往事,万平说,她依然没有忘记当作家的梦,只是以她的工作状态,当作家的梦只能暂时收藏起来,“等退休以后再说了……”她淡淡地说。

小结成功原因之一:被选择也要努力尽力,全心全意。

天真烂漫的孩子,谁看了都喜欢。可是有缺陷的孩子,尤其是有比较严重缺陷的孩子,你还会一样喜欢吗?

小厚快11岁了,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口齿不清,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还特别具有攻击性,全班51名学生,40多名被他动手打过。因为有他,班无宁日。

给小厚做一些必要的矫正训练是从最基本的进教室开始的。接下来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练习汉语拼音、朗读、写日记、写作业……这些听起来极简单的事,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第一次收拾书包,整整两节课,小厚还在“抓挠”着,无从下手……最艰难的是“汉语拼音”行动——万平带着小厚一个韵母一个韵母地练习,一个母音说得比较清楚后,再练习相关词组的发音。每次都练到口干舌燥,进展却非常缓慢。万平没有气馁。她一方面给自己打气,一方面做家长的工作,几乎每天都与小厚的妈妈笔谈,辅导、鼓励她与自己配合。

不懈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曙光。一天,区里的老师们来听日记讲评课,教室后面坐满了人。进行到推荐自己读日记这个环节时,小厚忽然举手。小厚开口一读,万平的眼泪就下来了——虽然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吃力,但是在场的人都听清楚了。

两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小学毕业时,小厚以良好的成绩考入了中学。

十八年来,万平教过7个毕业班,曾先后为近三十名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她在北师大学习了儿童心理教育,取得了研究生班结业证书。

万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有些孩子外表看起来不那么可爱,是因为他们的翅膀受伤了。老师就是来给天使缝补翅膀的。”

小结成功原因之二:爱会飞的天使,也爱受伤的天使,再难也要坚持。

新接的班里有个小坤全校闻名:留过两次级,上课想怎样就怎样,曾不止一次把老师“气”出教室。万平去找他谈话时,无意中发现他爱画画。万平笑了:“比我画的好……哪天你画好了,办个班级画展吧。”听老师这么说,小坤的眼睛亮了一下:“你说话算数?”“当然,”看小坤表情放松了,万平话头一转,“不过,你上课不能总画画,哪个老师也得让你看得不自在啊!”小坤点点头。

第二天,小坤偷偷塞给万平一个小本子,里面写着一句话:“你这个人还行,别王了说话要算术!”小坤的做法让万平很意外,也很感动,她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于是,她在这句话后面写上了评语和回复:“‘王’应该写成‘忘’,‘术’应该写成‘数’,能改过来吗?你能够表扬我,我也很开心,谢谢……你也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从此,通过这个小本子,万平和小坤开始了神秘的“地下沟通”。小坤每天在本子上写自己的想法,万平一个一个给他改掉错字,再写上鼓励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征得小坤同意,万平在班上讲评了小本子中的一些篇章。

再后来,万平和小坤一起修改的作文获得了学校作文竞赛的二等奖。

再后来,小坤做作业了,听讲了,发言了。他努力着,进步着,快乐着,越来越像同学们的大哥哥……

小小的日记本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力量。万平的日记教学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学生个人累计日记练笔量达到10万字左右,她累计评改学生日记的总量达到500万字以上。通过日记,不能坚持努力的小川获得了前进的动力;“散慢拖磨”的小俊改掉了原来的习惯;“自我”的小瑞融入了集体……更多的孩子,通过轻松记载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观察和写作能力。而万平自己,则借助日记实现了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及时引导,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的双重使命。

小结成功原因之三:用心寻找火种,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把熄灭的灯点亮。

万平认识到:“任何一个时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家长和老师互相协助,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于是,万平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小木桥”是班级刊物。创办于1995年(开始称之为“小笔头”),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2006年,万平又建立了班级博客,也取名为《小木桥》,它的出现使学校的工作、学生的状态、老师的想法、家长的希望或反馈能够更及时地呈现,更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了。

此外,还有“家校直通车”——给需要特殊关照的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与家长笔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家长沙龙”——组织有同一类问题学生的家长,讨论解决之道;“主题家长会”——面向所有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让家长认同集体的核心目标。

最近万平又迷上了微信。她在微信里建了一个家长的朋友圈,把孩子们每天在校的情况图文并茂地发到朋友圈里,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万平说:“我常常用最笨的方法工作——”知道是笨方法,还是要坚持,因为她的出发点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什么,我就努力创设什么。”在万平的心里,孩子的需要是最强大的理由。”

小结成功原因之四:把孩子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责任,毫不惜力。

因为投入、用心、坚持、全力付出,万平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精彩。可是,又是什么支撑着她这样做呢?

是大爱。

因大爱在心,她以“用心做到最好”为座右铭。她所理解的最好,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个个真心的笑脸,或者只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微笑”。

因大爱在心,她取得成绩后不忘回报社会——到山东沂蒙老区为教师做公益培训;到浙江遂昌山区给孩子们讲作文;到安徽九江作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的志愿者;为黄山子洲小学捐出图书款。北到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南到云南德宏,哪里有需要她就飞去哪里,在她的日历上,几乎没有休息日。

因大爱在心,她放下对自我所得的执着,用一颗纯净的心面对学生,面对这个世界。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心甘如怡、倾尽心力地为教育、为孩子无私付出,把对孩子的爱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因大爱在心,她的内心从不因繁劳喧嚣而躁动:“我目前唯一的身份,唯一的本职就应该是‘教师’,不是劳模,更不是别的什么……不带一丝杂念地去工作,才是正常的工作态度。”她和过去一样,教着一个班,当着班主任,踏踏实实地当着一线教师,笃定,坦然。

因大爱在心,她追求有温度的教育,“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

因大爱在心,她的心是暖的;心是暖的,教育就暖了——心的温度,决定教育的温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