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1: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本身并不存在阶级性。所以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它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制度。而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它不能脱离市场经济,也不排斥市场经济。对于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财政的本质
既然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有相同之处,那么,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财政也是具有共性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是"public finance",finance本身的含义有许多,可以译为金融、财务、资金,公共的资金即为财政。只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作出区别,才将其译为“公共财政”。所以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社会主义财政支出以前以生产型为主,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当时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而“public finance”作为一种现代财政学也是经历过不同经济阶段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较小的,这与那时提倡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同时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才不得不设法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而导致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应当看到从生产型过渡到现代财政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正符合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会提高。
西方经济学家将财政学视为一门关于公共部门的政治经济学,旨在描述和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他们所说的“公共部门”,指的是与私人部门相区别的另一个经济部门。这里的“公共”,主要就是政府。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项经济行为的效率,按照市场规则来规范政府,同时又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所以研究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财政理论不必冠以中国两个字,也无须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因为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经济体制又制约着财政的存在形式,所以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它必然要经历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1.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认识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财政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财政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只要国家还存在,财政就必然存在,即使说法可能会有改变,其含义仍然是相同的。 政府掌握着一系列可使用的政策工具,财政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其它政策工具如直接控制、管制、控制企业、货币和债务政策等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财政作为一种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所以财政一端与经济联系,一端与政治联系。
2. 市场经济下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市场上的一切经济行为按照价格机制运作。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效率”。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而只要缺少一个条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尤其是共用品的价格市场不能决定,所以只能由政府来为其定价。此外市场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失灵情况。下面首先来看共用品理论。
(1)共用品理论
共用品是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私用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共用品。共用品不限于物质产品,更主要的是指各种公共服务,既包括无形资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由于私人部门只追求利益及大化,这些产品的公益性较强,所以私人部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提供的。
共用品理论对于市场经济下如何提高政府的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赋予政府提供的共用品以价格。使得等价交换的原则最终适用于共用品,将公共服务与个人纳税等价起来。使得有效利用资源这样一个私人经济原则运用于共用品经济中。
(2)市场失灵的其它方面
微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一是外部效应。即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由于市场主要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对于带来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是不一致的,所以政府应当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二是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阻碍着竞争。当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其所出售的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的物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该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时,就发生了所谓“垄断”。垄断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办法是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效益等于其私人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这会造成社会净效益的损失。如果能通过政府部门的干预,强迫垄断者增加产量,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便可因此获得失去的那部分损失。所以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有效竞争,排除垄断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
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不仅表现在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从微观上考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可以运用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评判的。但是,若将该准则推广到宏观,则有些不够用了。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还需要借助于其它的指标。这就是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而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为此,唯有政府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经济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增长。
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为主,以达到资源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好的领域,政府就没必要再介入。只有当市场发生失灵时政府才应该介入其中,不过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使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市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便是财政。那么财政的职能也应该界定在市场机制失灵的范围内。财政的收支范围是根据政府职能范围而确定的。因此这里实质上界定财政的职能就是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资源配置职能。也可以称其为提供共用品的职能。因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体现在共用品的提供上。共用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就会发生休谟早在1740年就指出过的所谓“公共的悲剧”。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是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此外还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当发生这些情况时也有必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实现最大价值和最有效的利用。
摘 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对市场经济机制运作下各社会主体职能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推进改革开放。
主题词 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 社会主体 职能
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1994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目标。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意义;从此,中国经济加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日之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改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共识,对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运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市场机制下各社会主体职能及其运作规律的认识,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及其它社会组织等;各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参与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一、对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认识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至今为止一种最为有效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各主体分工与交换的基础之上的;其动力来源与各不同主体之间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其意义在于促进各主体在开放、公平、竞争、效率等市场规律下,让每一个主体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有效发挥每一个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它改变了社会财富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经济,既满足社会生产在分工与交换的基础上实现效率的要求,又满足通过国民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其中,前者功能的实现在于市场经济微观职能,职能的发挥主要由企业、个人来完成,后者功能的实现主要在于市场经济宏观职能,主要由政府职能完成。
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合作(协作)也就越来越紧密,各主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关联、紧密合作,是共赢;而不是“一个人多得,就是另一个人少得的零和游戏”,是共同的富裕和幸福。
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运作机制,是指市场运作规律、各主体职能划分及维系各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包括了市场规律、各主体及其职能、制度三部分。小农经济时代,由于个人或家庭等社会个体的作用(社会功能)有限,社会的运作由专制的皇权及其政府来运转;产业革命后,社会的运作靠市场机制来组织。由于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功能增强,社会的运作不再仅仅依靠政府,企业、个人及其它社会组织等都是市场机制运行下的主体之一。市场机制不仅仅调节经济活动,也调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市场经济在其运作过程中,也存在垄断、“市场不灵”等现象,即市场那只无形之手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恰恰是政府职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二、对企业两面性的认识
企业作为市场机制运作下的一个主体,具有两面性,一是它的经济性质,具有经营职能;一是它的社会性质,具有社会职能。
1.企业的经济性质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对企业的产生、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企业是在市场交易中替代价格协调机制下产生的,其存在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完成资源的配置、产品生产、财富的初次分配。“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内部,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
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是市场通过价格变动,协调各参与市场活动的各交易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政府及其他行为主体,完成资源的配置、产品的生产、交易及收益的分配。
2.企业的社会责任
彼得・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中从管理学的角度,指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经济单位;企业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不是雇主借以挣钱的机器。企业的目的不是利润,企业的目的存在于外部,存在于社会责任之中;利润是企业能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结果,利润只是检验企业有无能效,有无存在价值以及能否存在下去的一个衡量指标。
企业肩负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企业通过组织运作实践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或服务,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就像一所社会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并成为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
3.企业的社会贡献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企业的发展,为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企业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制度进步。
首先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是企业的发展造就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在全世界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的发展上,以英语为标志,把西方文化推向了全世界,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持久的影响。企业发展传奇对世界的影响,就像接力棒一样,从英国开始,在全世界展开。企业发展在美国的发展与成功,造就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的美国霸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的成功崛起,以及后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应该归功于上述国家和地区企业的成功发展,归功于该地区企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成功、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经验证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成功发展。
三、对“人”的认识
始自于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体现更多的不仅仅是对生产资料“物”的解放,更多的体现是对“社会人”的解放,尤其是以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开始的农村改革,其改革解放的不仅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劳动力得到解放,也就是说解放的是社会生产力部分中最活跃的“人”。城市改革也是这样,其解放的不仅仅是城镇的街道企业,而更多的是对城镇“无业”人的解放。“人”的解放,释放了受长期压抑的人的能量,搞活了农村经济,搞活了城市经济,搞活了整个国民经济。
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和现代以英美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应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春秋战国时期,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思想上、文化上的多元、开放、交流,深深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同时,西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治国思想,直接导致后来的思想禁锢,这一思想在明、清时期走向极端,致使中国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直至清政府的惨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百年耻辱史。然而同一个时期,开始于十三世纪后期的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是欧洲在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上的一次伟大变革,这直接导致了欧洲以英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开始,造就了欧美200多年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的辉煌,创造了现代西方文明。
改革开放,首先是要从思想上解放人,而后才能从物质上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个人与企业一样,作为市场经济下的最大的主体、最主要的参与者,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他们都存在理性的一面,但有时又存在非理性的一面。
四、对政府职能的认识
市场机制运作下的政府,其权力是有限的,政府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政府的功能在于维护市场运作机制(交换方式)的公平、公正秩序,并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的功能决定其权利也是有限的。
政府作为市场机制下的最主要的主体,其政府职能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论述,“政府职能的划分和规定:第一,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不受其它任何成员的侵犯和压迫,即设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机构;第三、建立和维护个人和小团体所不感兴趣投入的某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因为这些设施和机构产生的利润决不可能补偿个人或小团体的投入,尽管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常常是不仅能回收投入而且还能得到大得多的利益。”
藏富于民、政府不与民争利,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社会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家庭和个人,而不是政府,政府投资基本退出盈利性行业。政府职能在于,为市场经济各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应对公共危机、反对极端主义、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等。其中,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以间接调控为主,市场规律是调控经济的主要原则。
其实,腐败的产生就与政府职能错位、政府权力膨胀、对生产性资源、资本等拥有更多分配权有关。斯密语:“个人对私利的追逐演变到政治、政府部门对利益的追逐,这将是国家、社会的悲哀”。
五、对市场经济制度的认识
现实的中国,人的逐利行为是野性而非理性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契约经济,是制度经济。必须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大治靠法,靠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反映市场机制运作规律,规定各主体应该干什么,规定市场机制运作的各种关系;还包括民主、法治、政治体制等内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合宜的经济制度维系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效率和秩序,并能健康促进、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英、法、荷、西、葡等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比较,产生不同结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因素不同,产生的最终结果也就是不一样!这也就是过去的两个多世纪英国的强大、其它国家的衰落及美国崛起的原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发生后,面对危机,美、欧都在进行积极、渐进的改革,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其防范、改善、利用危机的缓冲带。可以预见,随着危机的解决,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社会经济会得到一个健康的成长。面对历次危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按市场规律进行调整,其中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尊重及其体制、制度设计,就像是一道缓冲地带,从而使社会、经济避免大动荡的发生。而同样面对危机,中国惯用的只有政治、行政这道闸门。
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应包括对市场经济机制的再认识与探讨,这也是近代英美发展成功的关键。这包括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技术与创新等制度体系;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各项标准体系,建设良好市场运作环境和秩序。
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应该对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三十多年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是在对实行“计划经济”或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种不确定性选择,是一种无奈的尝试;今天的改革开放,面对旧有势力、既得利益的阻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文化、社会、政治等体制改革。
参考资料:
[1][英]亚当・斯密著.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2005.1.
[2][美]科斯著.企业的性质.盛洪译.
[3][美]彼得・德鲁克著.公司的概念.慕凤丽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6.4.
[4]吴敬琏著.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7.9.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规范管理
2010年2月欧盟开始展开对我国铜版纸反倾销调查,随后又在同年4月发起了反补贴调查。历经一年的调查,于 2011年5月14日,欧盟会终于做出裁决,最终对我国出口的铜版纸征收4%-12%的反补贴税率和8%-35.1%的反倾销税率,这是欧盟首次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
总结这次反倾销调查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案件中,调查组织就会随意选择一个替代国来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然后用所谓的“正常价格”来衡量我国产品是否在欧盟市场上低价倾销,并计算出倾销幅度,用于确定反倾销税率。
1 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现状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国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也在逐日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有600余起,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被提起反倾销案件不到10起,而21世纪则上升到50多起,可见国外对我国展开的反倾销诉讼案件的增长速度之快。不仅被提起反倾销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且涉诉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反倾销税征收幅度也在逐渐提高,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浪潮中受害最多最深的国家。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影响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2 我国成为反倾销矛头的原因
我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国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由于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时,就被迫需要寻找“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格,用“替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作为衡量我国产品构成倾销的依据,而不是用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售价作为判定是否倾销的条件。而替代国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调查国经常会选择那些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国的第三国家来确定正常价格,最终确定的正常价格大大高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这也无形之中夸大了反倾销的幅度。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找出对策,积极应对,避免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失。
3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反倾销的影响
3.1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反倾销应诉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外就具有了实施对我国歧视性反倾销的条件,在核算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时采用“替代国”的方法,由于各个国家核算成本的方法不一致,使得本来没有倾销,经过一系列的替代之后,产生的倾销幅度可能会很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条件下,这种情况将会长期持续存在。例如,欧盟曾对我国彩电发起的反倾销,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当时新加坡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20多倍,从而核算出来的生产成本要高的多,这就必然造成对我国反倾销指控成立,致使我国彩电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15年之久,严重阻碍了我国彩电产业国际化进程。
3.2 高额的反倾销税严重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产品一旦在反倾销诉讼中败诉,往往会被征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对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来说,高额的反倾销税在正常的关税之外增加了出口商品的巨额成本,严重降低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的企业承受不了这样压力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就像这次欧盟对我国铜版纸征8%-35.1%的反倾销税率和4%-12%的反补贴税率,欧盟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对我国关上了铜版纸的大门,我国铜版纸企业很难在征收如此高的税率下存活。
3.3 高昂的反倾销应诉费用加大了出口企业的负担
我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中的费用主要包括律师费、应诉资料搜集费用、企业联合应诉费用等。
(1)律师费。欧盟规定在欧盟进行的反倾销诉讼,必须聘请该国的律师,由其代为诉讼。而这些国家的律师费都是很高的,并且一般诉讼过程也比较漫长,律师费会占用我国企业一大部分的资金。
(2)应诉资料搜集费用。由于我国企业制度不健全,各种资料保管的不够完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才力和物力。
(3)企业联合诉讼费用。虽然事实证明成立联合诉讼小组的做法在反倾销应诉中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成立诉讼小组需要配备各方面的专家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耗资巨大。对我国一部分企业来说,他们无力承担这些高昂的费用而被迫放弃应诉,这也是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调查时应诉率低的主要原因。
3.4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我国自1992年就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受政府干预的现象也在逐渐降低,大多数产品和产业属于市场导向性。但是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公正的待遇,国外无视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否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质,影响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也给我国与其他世界贸易成员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在国际市场充分体现,进而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抑制和束缚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积极作用。从“非市场经济国家”下手,利用反倾销之名保护本国企业成为反倾销浪潮的关键点,这样也不利于起诉国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
4 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也在增多,如何调整我国的经济政策,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成为当前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采取怎样的办法能够让国外认可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是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
4.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入世协定书》的规定,如果我国政府能够证明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主体,则替代国制度不再对我国适用;如果我国政府能够证明某一特定产业或部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则替代国制度不再对该企业适用。因此,要想获得其他国家的公平对待,我们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体制改革,健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用事实证明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也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快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仅仅是所有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建立清晰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避免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诿。而建立符合时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还能促使我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竞争规则相容,使我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在同样规则的约束下竞争,达到了公平竞争的目的。同时构建自主经营的企业发展模式,公司自负盈亏,避免跟政府扯不清关系。其次,还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在产品的定价和给予企业的政府补贴。企业要避免政府采取任何指令性计划,让市场导向生产,让企业决定产量,同时还要防止政府采取限制定价的措施来干预市场,产品的定价完全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来决定,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根据市场经济规则进行。
4.2 利用自有贸易协定,争取早日获得其他国家认可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加入WTO使我国获得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对外市场开放的机会,并借助我国的进口市场的吸引力,利用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或举行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的讨价还价能力,促使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相继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和有关贸易伙伴加强谈判,争取让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尽早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歧视待遇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4.3 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从最近几年的反倾销案件都可以看出,在每次反倾销案件有任何迹象时,并没有立即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每次都是在各个国家立案之后才开始准备慌忙应对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反倾销诉讼的预警机制。有效的预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反倾销诉讼案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会减少等待判决期间由于出口限制导致的大额损失。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1)在出口商品配额和许可证管理上,政府应通过一定手段去调控一部分敏感性商品的出口数量,根据国际市场供求情况及市场导向,灵活调整出口数量,以减少对华反倾销指控。
(2)从对外贸易法规上严禁出口企业之间盲目降价竞争,维护我国正常出口量,以减少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发生。
(3)从法律上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避免企业产权不清,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4)建立重要商品价格监控体系,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供指导性建议,对出口产品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及时预警。
但在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同时,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管理,使得许多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后,基于我国是消费大国,每个国家都想在我国占领一定的市场,于是这些产品到了我们国家为了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纷纷低价倾销,但是我国却很少对其他国家发起反倾销诉讼。加入WTO后,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针对那些进行低价倾销的外国产品依法进行反倾销调查,而我国商务部在2011年5月19日对从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征7.7%-11.9%的临时反补贴税保证金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反倾销条例,但是其法律层次较低,具体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较难。因此,我国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则,以对等原则回应那些对我国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的出口产品。
4.4 加强宣传,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猎头公司 双向选择 合理配置
近一两年来,一种新的行业兴起了,这就是所谓“猎头公司”。猎头公司是采取特殊的手段,为企业招募人才。它不同于以往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市场,它不登广告,不接收应征信,而是根据企业的需要,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换言之,是用人单位要什么,它去挑什么,而不是以往人才招聘中的来什么,挑什么。华南第一个猎头公司———天马猎头公司,在广州一挂牌,顾客就蜂拥而至,其不乏像太阳神、南源永芳这样的大集团。猎头公司的兴起,表现出的是企业界对于人才的渴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以什么样的资本吸引人才已成为一个课题,笔者从此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吸引人才机制的建立
虽然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而且有些是企业不能避免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正确的观念
(1)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即从单纯的技术人才观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
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很多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一些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难以发现自身面临的真实问题,也不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技术人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当然很关键,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但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它并不发生于大多数企业中。多数的情况是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人才也只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
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的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
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2)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有一种人才完美的错觉,甚至对人才有一种神秘感,认为人才应是全能的完人,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
如前所述,对企业而言,人才就是具有能为企业所用的一技之长的人。他也许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其它方面表现平平,他也会有他的弱点。
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 或“能人”身上。同时,它还有助于企业形成系统管理的观念。
(3)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
很多企业认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他们不在乎物质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一切均在计划安排中,追求是没有用处的。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要事业,也要生活”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由于社会观念的偏见和企业财力有限,在企业吸引人才的难度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吸引适用的人才具有特别的意义。正确的认识人才的需要,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引进人才的战略和政策。
(4)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虽然一直以来,社会广泛地批评“任人唯亲””,但仍有不少企业 “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情况必须纠正,但与此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不任”;现在有的企业竭力回避从企业内部培养、选拔人才,甚至认为企业内部没有人才,总希望弄个外来和尚。其实,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由内部选的人才对本企业比较了解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产品特性等;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可能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了解,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
2.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关键词]市场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发展;作用
1研究人才在企业管理及发展中作用的背景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一般是人才竞争,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对自身的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保证,肯定是需要使用能力比较强的人才。作为一个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挖掘并培养人才,才可以推动本企业逐渐走上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2企业中高素质人才的特征
2.1稀缺性比较明显
在对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提出的人才要求进行分析的背景下,可以得知的是高素质人才的稀缺性比较强。假如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吸纳到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就会让自身展现出来比较强劲的竞争力,自然可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因为高素质人才需要消耗比较多时间才可以培养出来,并且在培养环节当中消耗的资源及精力也比较多,即便是花费比较多时间和资源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来高素质人才的概率也比较低,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高素质人才的稀缺性形成一定认识。企业应当予以高素质人才应有的重视,将其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以便于可以对企业本身的发展稳定性做出保证。因为企业当中高素质人才具有稀缺性特征,因此企业自然应当充分重视高素质人才,将高素质人才的专业知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原有企业业务领域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地认识到自身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切实依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来效率比较高的激励机制,将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高素质人才对自己未来一段时间中的职业发展道路形成清晰的认识。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因为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人才总数当中占比较小,因此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占据的地位自然较为重要。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相关企业假如想要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一定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使用适应性比较强的措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本企业当中,促使企业展现出来更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2创造性比较明显
针对高素质人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背景下,可以了解到的是,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比较强。作为企业发展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实际上是非常先进的,高素质人才掌握的知识多样化,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强,因此高素质人才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来比较强的创造性。与此同时,高层次人才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思想及方法去对问题进行处理,逐步在原有管理机制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也就可以对企业的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保证,推动企业逐渐走上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3企业发展中人才发挥的作用
3.1帮助企业及时应对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任意一个企业从初步创立之日开始,其实就会面临市场经济体制中十分激烈的竞争并承担极大的风险。因此企业自然需要培养出来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引导企业不断的开展变革创新,促使企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其一,在企业的宏观层次上,人才在创新的过程中研发新技术,构建或者引进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对市场当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下来后续一段时间当中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的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因此企业自然也就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人才在这个方面上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其实是全面性的,也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最大贡献。其二,人才做出的贡献其实在企业微观层面上也有所体现。数量众多的人才在各个职能部门及岗位上,密切地贯彻落实企业的方针及政策,在企业解决细节性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3.2高素质人才可以发挥出来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人才对企业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主要是在示范、激励以及引导三个层面上有所体现。示范作用,指的是高素质人才通过展现自身的素质,通过行为或者初航:市场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作用研究企业战略思维模式为他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的表现引导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行为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转变。激励作用,指的是人才通过自身的努力,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此过程当中高素质人才展现出来的精神及能力可以对周边的员工进行引导,促使周边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优点找寻出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引导性作用,指代的是人才可以积极地对身边的员工进行引导,对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和同岗位上工作人员进行对比,促使员工对自身的缺陷及优势形成清晰的认识,为员工指明未来一段时间当中的努力方向,从而也就可以促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4企业管理中高素质人才起到的作用
俾斯麦曾经提及过:“要找寻到教育部长其实非常容易,仅仅需要找寻一个把胡子老头就可以,但是想要找寻到一名非常好的厨师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一定需要是一个掌握各项技能的人才。”以此为依据可以了解到的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单单有非常高的职位,还需要展现出来高水平的能力及绩效。一是管理者应当善于科学合理地应用优势资源,针对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员工和工作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二是针对各个决策的长远需求及短期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也就是高素质人才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除去应当完成眼前的事情之外,也应当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动画;场景设计;空间;再认识
动画场景设计是一门为影视动画服务的艺术,它并不是放在角色背后的没有生命的背景,而是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不论场景设计的风格与样式如何.都反映了创作者以及观众对空间的感知和审美态度。场景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恰当的形式.而是创造一个来自心灵的属于动画世界的空间。这个创造过程,其实就是对空间的一种再认识的过程。
一、场景是空间意识的外化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所处的空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或者说是空间意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各种艺术形式中对空间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动画艺术。
西方人的空间意识,是以理性的探索态度对待无穷的空间,是对空间秩序的静止的意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是对人类视觉的一大贡献.它极其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中的物体在视觉平面上成像的问题.其所表现的视觉空间的真实度,使我们常常忘记所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幻觉。建立在西方绘画基础上的欧美动画,其场景的表现方式最能体现西方人对于空间的认识。出于“电影是造梦机器”这一理念,欧美动画尤其是美国动画中,人物造型可以极尽可能的夸张,动作可以脱离地心引力和时间的限制,而场景始终固守一种视觉上的真实。因为对空间表象客观如实地描绘.在观众的潜意识里是对电影创造的时空真实性、可信性的明示,是营造电影梦境的必然手段。
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是用心灵观照空间万象,是对大自然整体节奏的流动的意识,而这种对待空间的态度,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观看方式。中国的传统绘画一向不强调画面空间的具体视觉效果。所谓的空间大多都采用一种意会的方式来表现,着重的是空间的意象,忽略了空间的视像。而这一切,理所当然地被和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动画片继承下来了。被奉为经典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其装饰性的、平面化场景设计可以说就是中国人艺术视野中空间意识的外在反映。而成为“中国学派”至宝的水墨动画,其写意的山山水水则更能体现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对于空间的审美情结。其中最为纯粹的要数《山水情》了,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整体风格含蓄、苍劲,其场景是以笔墨写意的空灵山水。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或豪放壮丽、或清新柔和,充满诗意,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加之角色的动作优美、表情灵动,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二、场景设计的空间维度
造型空间的维度无外乎高、宽、深三种,动画的场景设计也不过是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变化。影视动画的画面说到底还是透过视觉平面的空间.在这个平面上所有形状的变化都是在高和宽这两个维度上的.而深度感则是利用我们的视觉经验欺骗眼睛的一种错觉。
剪纸片作为一种纯粹的二维动画,在空间处理上应该是二维动匦形式的一个典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着这种动画类型,其中也不乏佳作。创作于1926年的德国动画影片《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作为剪纸类动画的先驱,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动画之一,被网上影评协会(OF.cs)评为影史百部动画佳片第58位。中国的剪纸动画更是把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狐狸打猎人》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鹬蚌相争》更是把剪纸和水墨画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种类型的动画片中。场景的设计主要是在平面的维度上做文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表现方式――场景设计保持高度的可识别性。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从而获得了一种类似于戏剧舞台的效果。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风格,但也有它的缺憾,因为少了一个纵深维度的变化,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很难做到灵活自如,角色的表演受到很多限制。在这样的艺术形式当中,空间表现为了配合角色的活动,必然也会受到诸多限制。
场景设计当中,如果充分表现高、宽、深三个维度的变化,那么带来的将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这种空间显得更加充实通透、更加有活力。从本质上来说动画是电影的分支,电影是运动的、瞬间的艺术,是建立在时间流转脉络上的艺术,它不可能像绘画那样静止在那里供人们慢慢赏玩品味。在动画画面瞬间流逝的过程中,观众很少能有时间去领会隐晦的空间暗示,而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清晰、明确的视觉效果获得足够的信息。因为观看不仅是一种欣赏的过程,也是观众对影片中的场景的辨别、理解以至产生认同感的发展历程。而拥有三个维度变化的影像,在视知觉上更符合人们对自然空间的判断,从而更容易对影像所营造出的空间产生认同感。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穿越街巷时向画面纵深处的花园转头一瞥,顿时使在平面上绘制的空间变得鲜活.如此巧妙地处理,真可谓神来之笔。在迪士尼动画片《人猿泰山》中.泰山在丛林之中疾速穿越的动作和与三维制作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相结合,构成了动画史上难以磨灭的视觉奇观。毫无疑问,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造型空间的三个维度,将会使场景设计拥有最大的可能。
三、空间呈现的真实性
空间的真实,是视觉上的真实。更是逻辑与情感中的真实。场景设计对空间的营造,不仅是利用透视法和光影造型给人以物理上的真实感那么简单。场景设计服务于角色与剧情,它不但给角色表演和剧情发展提供舞台.还要说明剧情发生、发展所处的时间与空间背景。表现特定的时空背景对整个故事产生的影响。
特定的角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环境,场景设计要符合角色生活的时代特征、地理位置、科技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等等,一旦角色所处的环境和剧情设定的背景产生矛盾,那么剧情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而要做到一个空间环境的真实可信.就必须把握这个空间环境背后各个方面的最主要的特征。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是放在欧洲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红猪》的历史背景是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欧洲,《魔女宅急便》的背景是当代欧洲,而《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背景是19世纪的欧洲。作为日本人能把不同时代欧洲的历史文化背景传达得如此准确,确实令人叹服,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资料搜集以及对时代典型特征的准确把握,要做到这些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人活动的空间,人和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生的关系。任何空间中有了人的活动.就必然会留下人 的痕迹。从一个空间中摆放的物件就可以看出人的生活状态,比如一个堆满杂物的门厅。其主人的生活状态必定是俭朴的甚至是局促的;卧室中一架陈旧的双层床,必定睡过寻常人家的兄弟或姐妹。当观众通过解读场景中隐含的线索做出判断后,在影片随后的情节中得到印证,心里便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会对合乎情理的场景产生信赖,这也是影视空间真实感的来源。
场景设计要符合角色的心理和情绪,在色彩、影调、构图上都要有相适应的表现。场景设计不是概念化地表现,更不是炫耀技巧,而是为了找到和规定情境最为适应的表达方式,找到最为典型的视觉元素。在《侧耳倾听》当中有一个桥段,就是月岛雯和同学在树林里解释他们之间的“三角恋”关系的时候,其场景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树林中那斑驳的光影。准确地把握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那种纯情萌动而又复杂懵懂的情感世界。
场景设计还会影响到角色的表演.因为人物的活动会受所处空间的制约。《魔女宅急便》开场戏当中的小魔女琪琪,无论是把脑袋伸进窗户和妈妈对话。还是穿过狭窄门厅时的侧身奔跑.那活灵活现的动作效果,都和场景中的空间环境密不可分。当环境和人物之间发生有机的互动。就是合乎逻辑的,这样的空间就是真实的。
四、场景设计的空间美感
一部的动画片的失败,会有很多种原因,题材的滥俗、故事的苍白、造型的简陋、对白的无聊、甚至播放档期的错误,都有可能是一部动画片遭人鄙夷的理由。而场景设计的拙劣,应该也是动画片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很多质量低劣的动画片,尤其是一些低幼化的动画片,那些好像简笔画一样的场景真的让人无法忍受,究其根源.就是对空间审美的忽视。
美好的感受,在于感情的共鸣,而调动观众的感情,除了让人动情的故事情节和被人接受的人物形象外.具有美感的空间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什么清新宜人的绿野碧空、恬淡舒适的乡村小屋、平实雅致的美丽家园、磅礴逶迤的山川河流,都会让人产生触景生情的感觉呢?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观众或者把自己生命附着在景物之中,使景物在观众的感受之中也拥有了生命;或者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景物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以感知的形象;或者将自己的对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又或者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于客观事物。这种现象在美学研究当中被称为“审美移情”,且不管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如何。这不正是我们赋予空间以审美价值所需要的渠道吗?
对于完美的空间效果的追求,需要充分调动光线、色彩、比例尺度等等因素,也需要运用节奏、韵律、过渡、错落等形式美的变化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更需要一份真诚的用心。看过《侧耳倾听》的人一定会对片中的场景有着深刻的印象,片中半数以上的场景都是以东京圈内多摩市为原型。这里景色宜人,日本的传统建筑、茂盛的树木在丘陵地貌中错落有致,片中用考究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调.忠实地反映了该地区的景色,一切都来得平凡真切,就好像事情是在身边发生似的。另外,这部电影中的光影制作十分细致,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在影片的不同场景中.光影的变换和光照的不同效果加强了片中景物所表现的效果,在剧情铺垫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片尾部分那段瑰丽绚烂的日出场景,是整部电影中最为华美的段落。在五彩的晨光中,月岛雯和天泽圣司这对稚嫩的少年互相吐露心迹.人物的情感在场景的渲染下得到了升华。观众的情感也在这梦幻般的空间中得到了畅快淋漓地宣泄。
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大程度了决定影片的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成败。场景设计是创造空间的艺术,它来源于自然造化的空间.成长于心灵培育的空间,完成于艺术创造的空间,因此,只有对空间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感知,处理好场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才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流动人口的流动往往是无序的,大规模无序人口流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稳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治安管理问题相较于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有着更高的犯罪率,这就造成了较大的治安管理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品流复杂,受到的约束比较少,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违法犯罪很容易被触发。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比较在流动人口群体中蔓延,诸如黄赌毒在流动人口中比较高发。
2、城市管理困难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并非十分完善,现在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并不是十分完善,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城市超负荷运转,无论是供电供水、交通运输,还是物资供应、优生优育、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形成了“城市病”。
3、劳资矛盾突出从事经济活动的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将其看作是包袱,对其态度也十分恶劣,常常以管、卡、压的措施来对其限制,相关的培训和保护措施则十分不到位,随着流动人口管理的逐渐完善,流动人口才得到了正确的审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工人等身份,其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很多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流动人口的待遇和福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仍旧有一些外资企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流动人口打工者的合法权益置之不顾,且屡禁不止。
4、盲流现象严重有序化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序的人口流动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盲流,这里所说的盲流也就是所谓的“三无”人员,他们没有合法证件、固定经济来源以及住所,为了生存期往往做临时散工或是捡破烂。大量这种盲流的存在,使得城乡社会秩序被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建设和治安管理也遇到了很大难度,只有不断加强对这些“三无”人员的管理,提出相关的治安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维系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二、对策和建议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当前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应严格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思想理念同城化。要牢固树立“流动人口都是新居民”的全新理念,以开放的心态与包容的胸襟,实现由排斥向接纳的转变,不断提高本地居民对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努力使他们享有与本地居民同城待遇。
2.一是加强法制教育。要把流动人口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六五”普法规划,依托基层司法所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等,建立法律培训点,大力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探索订单式培训、集中式培训和上门培训、就地鉴定等多种培训方式,创新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流动人口传授就业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3.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重抓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待遇的落实,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居住服务方面,要建设一批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鼓励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逐步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当地居住一定年限的流动人口纳入供应范围,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流动人口公寓建设领域。就业服务方面,要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实施与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通过举办综合性、专题性和网上招聘会等方式,实施劳动力交流周市、月市、季市等形式,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便捷和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4.权益保障制度化。要畅通诉求渠道,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法律援助。健法律援助网络建设,根据需要在流动人口集居区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站,就近为流动人口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援助。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党、团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及时把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纳入企业和社区党、团组织中。
【论文摘要】 从整个社会层面上来理解,市场不是一个纯经济学上的概念,而应将其视为人们有自主选择机会的社会状态。市场经济也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文明方式,它对社会信任的不断发展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展开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从整个社会层面上来理解,市场不是一个纯经济学上的概念,而应将其视为人们有自主选择机会的社会状态。换言之,就是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活动自主地选择从事某种行为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社会状态。市场经济也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文明方式。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文明方式,对社会信任的不断发展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现代市场经济对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的确立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信任的建立。
与前市场经济相比,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已被历史的实践所证实,并成为我们的共识。与此相联系,市场经济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信任的不断完善,同样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众所周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是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社会通过强制力保护等级制度及其对财产的任意占有和使用。而在市场经济的市场中,每一个参与市场活动的人都是有着自主权利的主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彼此有着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公平竞争地参与市场活动,享有相互对应的公正的权利与义务,从而熔解了自然经济社会遗留下来的人身支配关系和奴役关系。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使每个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都成为具有独立利益、独立目标、独立价值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可以自主地使用属己的生产资料并决定经济行为,并对自己的活动承担道德与法律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有一定经济基础支持的经济领域的独立个体。因此,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把人从过去的自然经济时代的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把个人从以往等级的社会身份中分离出来。不仅如此,市场经济也破除了计划经济中人为的分割和封锁,使市场走向开放。全面开放的市场日益强化着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部门之间、生产经营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从而使人在平等的多层次的交往中形成较为丰富的社会关系,同时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遇。市场经济打破了血缘、地缘对个人的限制与束缚,使人们的流动性增大,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人们不必再长期依附于某一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可以有所选择并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人的存在模式必将经历从“家庭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而越来越成为“社会人”。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回归到哈耶克所谓“扩展秩序”的过程中的社会,人们已经从被毫无弹性的制度焊接在组织的网络中解脱出来,不再只是按照组织系统为其规定的方式进行行为或思想。在这样一种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和自主自愿的契约关系中,真正意义的主体间关系即平等的主体之间对彼此主体地位、利益、权利给予理解和尊重,以及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中形成的对双方都有效的原则和规范,才被真正确立起来,这是形成人类社会共同感的根本前提,也是社会成员相互信任关系建立的真正前提。它是一种自主性责任性的信任,而不是过去的义务性的被动性的遵守规范,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信任的建立。
第二,市场经济培养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也养成了主体必须学会信任别人与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能力。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迷失在国家迷雾中的多元利益主体重新获得自我发现,被泯灭的权利意识亦因利益的不断刺激而被唤醒并逐步发育成熟。然而权利与责任是辨证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权利总是内在地包涵着连带着相应的责任,只想享受权利带来的自由和好处,而不愿负担义务和责任的“自由骑士”,不会成为现实的权利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经济自由权利和政治自由权利的普遍享有,从责任的角度意味着个人一旦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必须自己为自己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而不能再将自身行为的责任推给集体、国家和社会。具体说来,在经济领域,个人有了经济的自由选择权利,就要自己承担经济的风险:个人经营失败,不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政府也不再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而只能自己吞咽破产倒闭的苦果;合作合资不成功,政府不会去承担责任,甚至连出面调停的角色都不会充当。在政治领域,个人在享有政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政治选择负责:既然政治权力的承担者都是通过公民选举产生的,那么对于这些掌权者所做出的政治选择,无论其适当与否,选民都不能完全推脱自己的责任。在社会领域,个人自由选择机会的增加使得个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的从业、收入、医疗、住房、养老等工作和生活的几乎一切问题都完全依赖于工作单位加以安排和解决,而必须对自身生活的保障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文化领域,个人在文化创作方面的自由权利,也使得个人必须对自己创作的文化作品及其所负载的信息传播行为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来说,这种责任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它反向强化了人的风险意识,也锻炼了责任主体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能力以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在陌生人社会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这也对社会信任的建立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和正强化作用。
第三,市场经济使得交往普遍化,节约交易成本的内在要求对社会信任提出了普遍的要求,促使了信任的供给。
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历史阶段,使人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在非市场经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基于血缘或类血缘(地缘、职缘)共同体基础上的,这种交往方式的狭隘性决定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只能是一种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因此,传统社会人的日常生活总是要受到“在场”的域际性活动的支配。而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则是通过对“缺场”活动要求的培育,将人的活动日益地从地方性场景中“提离”出来,放在了一个脱域的环境中。特别是通过人的交往手段的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乃至否定了传统的熟人间的社会交往方式,将人们置于一个广袤无垠的超越交往活动具体场所限制的,并跨越距离时空分离基础之上的交往世界之中。在这种“缺场”的全球背景下,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并不要求每一个人与世界上所有他人面对面的“在场”直接交往,而是通过信息化的媒体符号标志系统的不在场的“在场交往”。这种时空分离基础上的交往方式的改变,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与范围,使得交往普遍化,“相逢何必曾相识”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这是现代人个体社会化程度提高的标志,它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现实条件。但与此同时,节约交易费用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而如上所述,社会信任度与社会交易成本之间成正比关系,高度的社会信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节约交易费用的最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进而促使了信任的供给。
第四,讲求信任和诚信是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自发作用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运作是通过市场竞争来推动的,是凭借竞争来完成其资源配置优化功能的,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全面、持续和公平的,即所有参与竞争的主体都必须承认和接受竞争的规则,不允许任何人凭借社会特权取得收益“附加权”和亏损“豁免权”。竞争对市场主体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信任的自动供给机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它充分调动起人们的智慧和潜能,有助于其树立必要的自信心。而自信无疑属于信任的一个层面,即信任自我。何谓自信呢?自信,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自信心就是积极地、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这些内在情感。它是人的内在的力量与品格,它往往使人保持一种“心理的自由”和永不枯竭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而这也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是公平的竞争,是在规范的经济秩序中进行的。它对人们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约束,要求信息公开、遵守游戏规则,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守信用的行为,这些都自发地促进了社会信任的提高。诚如美国伦理学家R.T.诺兰所指出的:“没有不断的竞争威胁,生产者就会固步自封,其产品就会以次充好,他们也就再无降低商品价格的积极性。竞争是对自由道德意识的强烈刺激,它鼓励而不是阻止个人对其行为负责,培养一种切实可行的责任体系,并给人强加一种道德责任感,以作为维持生活标准的一种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规范的自由竞争市场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的是广大消费者,而消费者只会把货币“选票”投给最诚实守信、货真价实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正是在竞争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竞争诚实守信。这样一来,诚实守信就会从大多数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中被迫做出的一种被动选择和被动接受变成他们战胜对手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和自觉行动。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不仅会产生对信任的强烈内在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信任的自动供给机制。
随着足球商业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足球经济和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足球经纪人作为足球市场发展的行为主体之一,直接参于足球比赛、足球经纪活动及足球运动员流动等,为活跃足球市场,促进足球运动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对挖掘足球运动自身潜力,开发足球运动商业价值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足球经纪人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足球经纪人发展水平低、资信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现行足球管理体制不适应足球经纪人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素质低、大众对足球经纪人的作用缺乏足够了解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足球经纪人事业或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为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对足球经纪人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国足球产业及足球运动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我国足球经纪人的规范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影响足球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有关体育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广泛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足球经纪人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发放,共计发出 68 份,回收 62 份,回收率 91.2% 。
2.2.3 数理统计 运用 SPSS 软件对返回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因素的确立
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性质和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本文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影响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因素 21 项,后在对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这 21 项因素进行了筛选,最终归纳为 6 类因子共 15 项,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
3.2 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3.2.1 管理法规因子的结果分析
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国际足联认可的足球经纪人,但是足球经纪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足坛实行转会制和允许外援加盟是从 1994 年开始的,那时的内转外引工作多半由俱乐部老总或教练扮演经纪人的角色,由于没有正规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围绕着球员的身价、年薪、奖金以及其他类似住房、汽车等附加条件,俱乐部之间、球员和俱乐部之间一直存在着重重黑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足管部门对从事经纪的人和机构没有进行资格认定,以致足球经纪人进行种种非法操作,炮制出转会市场的不正当的幕后交易,使俱乐部蒙受巨大损失,损害球员的利益。但由于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管理,这些俱乐部和球员无处可诉,也无法追究经纪人的责任。
3.2.2 智能结构因子的结果分析
足球经纪人的职业特点对其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是广博性,即足球经纪人应具备体育专业、市场经济、组织管理、法律金融、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实用性,即足球经纪人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主要不是为了理论的研究,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经纪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据调查,在我国从事足球经纪行业的人员中,具备全面的知识、高超的能力及良好的经纪意识还不多见,现有的足球经纪人当中,大多数是兼职的体育经纪人,或是广告公司、教练员等,并非专业的足球经纪人,而且其必备的超前意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更为薄弱,成为制约我国足球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足球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已是足球经纪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3.2.3 市场化因子的结果分析
市场需求是经纪人成长的基本条件,足球市场的需求使足球经纪人成为不可缺少的交易中介。对于运动员来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发挥体育潜能,利用其知名度获取最大收益及为他们规划退役后的生活;对于体育组织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的比赛寻求赞助,利用其特殊标志获取各方面的收益及最大限度地开发该组织的市场;对于体育投资商和赞助商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联系合适的投资对象及最大限度地回收赞助效益。由于自身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市场主体们不得不借助外力来满足这此需求,因此雇用足球经纪人成为既省时又省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足球市场的发展繁荣也会产生更多足球经纪服务需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3 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对策分析
3.3.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
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上,中国足球决策层如果仅限于原来的思想框架对原有体制修补,则只能流于治标而难以治本。因此,首先的一点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中国足协在发展思路上,应以转变职能、政事分开为原则,强化资产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从行政事业性实体管理型逐渐向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体育法规中的责任条款,严格责任制度,加强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杜绝体育法律漏洞,促进体育纠纷的解决,根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足球经纪人管理条例》,特别是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逐步 建立起高效、廉洁、透明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3.2 加大培训力度,构建足球经纪人培养体系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培养足球经纪人的院校,但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可以借签国外的经验,采用体育院校和经济院校联合办学并建立、健全足球经纪人的课程体系,由此构建足球经纪人的培养体系。
3.3.3 加强市场法制、机构建设,完善足球市场体系
市场是经纪人进行经纪活动的场所,是经纪人发展的直接经济环境,因此,建立和完善足球市场体系对足球经纪人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逐步健全各种足球竞赛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制度、并以足球竞赛市场发展为重点,带动足球训练、康复、咨询以及足球用品、足球彩票、赞助、广告等专业市场的发展。第二:足球市场管理人员,要形成新的管理思路,要树立体育资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观念、市场经营以经济实体和个人为主体的观念、足球市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观念以及公平竞争的观念和风险意识。应加强各级足球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建设,保证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为足球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第三:建立健全足球市场的各项法规,并维护这些法规的权威性。还要建立、健全足球市场执法管理机构,包括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3.3.4 推进职业化发展,完善自由转会制度
客观的说,中国在推进足球职业化初期,由于足球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各职业俱乐部还不规范,有关职业化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而还不具备建立足球职业联盟的条件。但经过近 10 年的历练,可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足球赖以发展的大环境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职业足球体制的框架已初步搭成。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建立这种先进的职业化管理体制,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得以良性发展。对球员转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当前,把握未来,随着我国足球事业的不断发展,球员注册管理办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然。我国足球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同心协力为国内运动员转会市场的不断成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健全相关的管理法规及制度,在国内转会管理办法中全面推行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
3.3.5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足球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足球经纪人作为体育领域中从事经纪活动的主体,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成份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的多元化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必将随着体育社会化和体育改革的进程,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足球市场的逐步形成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不承认运动员的特殊价值,更没有意识到足球自身强大的经济功能,从而造成中国足球长期无经营、无市场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市场机制被引入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来,使体育的经济功能勃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效益,从而带动了足球产业的飞速发展,为足球经纪人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的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我国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对推动足球职业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足球经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课题。
4.2 本文从理论上初步构建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 6 大类 15 项指标, 6 大类分别为:管理法规因子、智能结构因子、职业化因子、市场化因子、文化社会因子、经济环境因子,这些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分别从不同方面作用于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共同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