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金融风险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金融风险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融风险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建议

一、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就是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的金融业务。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都会参与其中,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实现参与方的共赢。本文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资金运行相对安全;②资金在不断运行中可以增值;③便于银行发现并培养优质行业客户群体。

(一)资金运行相对安全

整个资金供应链以银行为核心,银行通过控制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目标企业由单一目标转化为多企业的联合体。除此之外,银行在资金流通过程中可以全程监控,同时掌握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保障了资金的安全。

(二)资金在不断运行中可以增值

在整个供应链中,资金的不断流通驱使了供应链的产品升级与流动,产品不断升级,由低端向高端转化,其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得到了提高。这样,在资金流通的过程中,上下游企业的收益得到了保障,核心企业在得到更多利润的同时还防止了资金流转不通甚至资金沉淀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益。

(三)便于银行发现并培养优质行业客户群体

银行通过向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分散信贷投放,改变只针对于单一客户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更多的接触到中小企业客户,其中不乏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的优质客户。并且,由于银行可以长期跟踪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得到最为真实的企业经营资料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因此,银行可以发现真正的优质客户群体并加以培育。

二、对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毫无疑问的是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以往单一客户目标的局限,使更多企业客户参与其中,但是在增加更多机会的同时,由于涉及到较多行业、技术领域等,其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风险因素。下面本文将对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

供应链自身的风险归根结底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供应链风险又可分为内生风险与外生风险,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内生风险

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由于利益分布的不均衡产生,在整个供应链中,签订合约的各方得到的利益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合约一方可能只能从另一方得到剩余的利益,利益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合约的破裂,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危机。除此之外,合约签订方中利益较少的一方可能为了更多的利益不顾道德底线,如供应商偷工减料,供应质量不达标的商品等,这样的供应链显然是不稳定的。

2.信息传递风险

供应链实质上是将多个企业联合在一起的联合体,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体,用时又是整个联合体的一员。短期来看,将企业联合起来的确有利于多方共赢,但长期来看的话,当供应链的规模不断变大时,随着规模变大,内部结构必然变得更为复杂,在整个联合体内部的消息传递也会受到结构复杂的影响。信息传递错误或延迟的情况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沟通就会受到阻碍,而沟通不充分可能导致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足以威胁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

3.生产组织与采购风险

在现今这个强调效率的社会,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迫使现代企业在生产工程中将效率放在重要地位,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生产过程缺乏柔性,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然而,如果生产过程或采购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可能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中断。

4.分销商的选择产生的风险

分销商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分销商的选择是整个供应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高效,进行分销商的选择时必须十分谨慎。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降低,进而导致供应链的瓦解。

5.物流运作风险

物流活动可以说是整个供应链的纽带,高效的物流运作系统是整个供应链实现高线运转,实现即时化生产。而高效的物流运作不仅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各成员的配合,各成T可以采取联合计划。然而,实际上保持物流高效运转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涉及的环节太多,如原料供应、原料缓存、产品销售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任何环节的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误。比如由于运输方面的失误导致原材料或产品无法及时供应,这样会导致上下游企业的衔接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功能。

6.企业文化差异产生的风险

供应链一般都由众多企业构成,并且,构成供应链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比如:经营理念、员工职业素养等方面。其中尤以企业的文化差异最为重要。观念不同,会导致对待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而导致对问题的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不同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供应链的混乱。

7.企业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的银行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也尚在发展阶段,在完整的信用体系未能形成的时候,各个企业之间的信用无法得到保证,如果供销商、制造商等环节之间信用保证缺乏协调监管,各企业之间存在较为严重信用缺失问题,这些毫无疑问都会对供应链金融造成生存威胁。

(二)外生风险

1.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供应链如何运作应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如生产、供给或销售等都应在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由于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化,市场上的产品趋于多样化,这促使了用户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市场需求预测的困难。如果不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市场需求,就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有效的市场信息,从而使得供应链运作的风险较大。最终,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只能被市场淘汰。

2.经济周期风险

市场经济的繁荣与衰退是周期替出现的,在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经营供应链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经济繁荣的时候,市场需求会不断升温,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供应链会进行适当扩张,增加固定投资,加大再生产力度,补充人力,相应地增加现金流出量。在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与前面情况相反,供应链不仅现金流出量大大减少,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但是由于之前扩张的固定投资项仍需要大量资金,在筹资较为困难的经济情况下,经营供应链的风险也会变大。

3.政策风险

国家经济政策与供应链的运作息息相关,当政策发生变化时,供应链的资金筹集等活动会相应地受到影响,尤其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供应链原有的投资,

4.法律风险

在国家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时候,供应链本身就面对着法律环境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在法律完善的过程中,法律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的发展也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供应链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5.意外灾祸风险

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等意外因素主对供应链相关规则的破坏,比如对供应链中的一个或几个企业造成破坏,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使资金或物流流转过程受阻甚至中断,导致供应链原定目标的实现。因此,意外灾祸风险是风险中不可忽视的一种。

6.汇率风险

在整个供应链运作的过程中,外贸交易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汇率变动的风险必须纳入风险分析的分析范围内。

三、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建议主要有:①选择经济、信用等基础较好的企业链群;②完善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③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一)选择经济、信用等基础较好的企业链群

选择经济、信用等基础较好的企业链群主要包括:①选择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产业链群、合作程度较高的企业链群进行发展;②注意不断优化成员企业,及时淘汰信用或经营不良的成员企业。

1.选择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产业链群、合作程度较高的企业链群进行发展

在选择企业链群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链群的经济基础与信用基础,考虑经济基础时要选择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产业链群;在考虑信用基础时可参考企业与银行的合作程度,选择合作程度较高的企业链群进行发展。除此之外,由于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业务,因此,在发展初期应采用稳步推进的原则。首先在产业链已经比较完备、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产业进行,如钢铁、石化、电信、煤炭等产业;其次,在获得比较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运营范围。这样,供应链金融这一业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注意不断优化成员企业,及时淘汰信用或经营不良的成员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运营过程中要注意不断优化成员企业,主办银行要通过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制度性的评估,如果发现潜在的信用或经营不良的成员企业,要及时将其淘汰。在供应链发展过程中不断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成员企业,可以为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银行在对成员企业进行制度性评估时可以参考的内容有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以前的交易记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成员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完善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

完善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主要包括:①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来避免成员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摩擦;②加深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实现一些信息的共享;③慎重选择物流公司,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封闭运行。

1.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来避免成员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为保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可以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来避免成员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将各成员之间原本相对来说没有保障的关联交易转化为较有信服力与法律效力的契约交易,这样可以打消成员企业的一些忧虑,提高彼此信任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2.加深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实现一些信息的共享

互相了解是互相信任的一大前提,因此,为加深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有必要实现一些信息的共享,使各成员企业在了解的前提下加深信任。这些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将信息共享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ERP系统平台,通过应用EDI等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共享资金数据等信息的信息网络。这对于提高供应链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3.慎重选择物流公司,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封闭运行

物流公司的选择应十分慎重,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封闭运行十分重要。而物流公司在整个供应链运营过程中起到了提供信息(包括物流信息等)、提供仓储和物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银行通过监控物流情况和成员企业的动产情况实现对货权的控制。因此,在选择物流公司时,应优先考虑强大并且有实力的公司。除考虑物流公司的选择问题外,还应注意的是成员企业的收付款也应在银行的监管之下,这些可以通过指定收付款的账户开在供应链的核心银行实现。

(三)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①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②对核心企业进行经营情况的跟踪调查;③实行供应链关联企业信用管理。

1.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

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银行要注意监督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时刻关注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除掌握供应链内部成员企业存在的问题,还要时刻观测外部环境的大方向,大趋势。同时,一套相对完整的预警评价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其中的一项指标超出或低于正常水平时,预警体系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时应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2.对核心企业进行经营情况的跟踪调查

对核心企业经营状况的跟踪调查,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调查的方面包括核心企业的业绩、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控制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调查评估,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与之相关的企业进行调整和预防。

3.实行供应链关联企业信用管理

银行可以建立适合自身管理的信用模型以及稻菘猓在供应链各方之间设置信用值,并通过核心企业的相关平台对各企业之间的交易进行信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A].区域金融研究,2009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出现部分地区的房价大幅度偏离正常价格,且各地区的房地产信贷呈现扩张的态势,使我国房地产金融面临风险。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引起投资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减少,进而危及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房地产金融风险指的是银行为房地产业在提供金融服务(为其筹集资金、融通资金等)中,因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导致银行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进而使银行面临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中不确定因素主要指政府通过相关措施所进行的干预。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利率或税率降低、金融创新、制度变迁、人口增加、城市化推进等事件的发生,房地产市场被逐渐激活,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量增加,引发银行对其信贷规模随之扩大,此时房价上涨,房地产泡沫开始产生。受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影响,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银行也进一步加大对其信贷投放,过度的交易和投机的盛行将引起房价的进一步走高,使房地产泡沫膨胀,此时房地产市场已变成一个投机市场。随着房价的持续走高,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从而贷款利率上升。银行也开始收缩信贷规模,房地产市场部分地出现资金链断裂,使房价开始下跌;由于房价的下跌,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预期改变引发市场恐慌,房价继续下跌,泡沫破裂。随着房地产市场信贷不断收缩,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坏账,引发金融危机;同时社会投资与消费大量减少,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引起经济衰退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房地产虽然在本质上是实体资产,但是同时又具有虚拟资产的特征,因此房地产市场在特定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泡沫。其中泡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由商品房的供给超出市场需求所造成的房屋空置泡沫;其次是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所造成的投资泡沫;再次是地价飞涨所造成的房价虚涨泡沫。此外,由于土地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市场无法在短时期增加对土地的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使房地产价格波动剧烈,极易诱发房地产风险。

同时房地产业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的支持。而金融业的过度支持加之不够完善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非理性的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投机炒作加剧,进而增加出现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随着1998年城镇住房改革的全面开展,商业银行在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房地产业的信贷规模,我国房地产市场自此开始快速发展。2003-2013的十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年度完成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5%,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同时,房地产的销售额在此十年间大幅上涨, 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行了调整后, 09年又开始复苏。其中的主要原因有: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对房地产消费的需求)、房地产的高额回报率带来投资需求的增加。

我国目前房地产金融以银行信贷为主,同时也存在着股权和债券融资和信托投资。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贷款总额大致占其资金来源的40%-50%。尽管2013年银行信贷总体上在收缩,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股权和债券的融资比例不高。2013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达3.52万亿元;而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23.47%,达9.8万亿元,由此可看出我国的信贷规模增速较快。

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着房价泡沫风险。国际上通常采用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来衡量房价是否偏离了正常值。其中比值越大说明房价越高且正常的价值,居民对房产的购买能力越低。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而发达国家为1.8-5.5间。目前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约为7.5,但部分地区的房价水平较高并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匹配,如深圳的房价收入比为15.6,、厦门和杭州均为12.5,远超合理水平,很可能存在房价泡沫。其次,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房价的上涨将会逐渐传导到其他商品价格使社会的物价出现全面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而我国房地产金融方面的风险可主要分为银行信贷的风险和其他房地产融资方式风险。其中,银行信贷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大,在银行总贷款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若银行同时缺乏融入现金的渠道和手段,很可能会造成流动性风险。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有增大的趋势。截至201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远超国际公认的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50%)水平;加之现阶段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质量令人担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暴露出信用风险。。三是房地产不良贷款所引发的资产质量风险。当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参与投机而资金被套牢时就会产生不良贷款,将导致银行出现坏账,从而影响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造成银行因缺乏足够的优质资产创造利润,进而使银行面临经营风险。

相对于银行信贷所存在的风险,其他融资方式所造成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虽然成本低且可以获得长期资本支持,但由于其把风险分担给了股票投资者,一旦市场出现危机,其危害将更加广泛和深刻。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目前还不够发达,且房地产项目的债券融资流动性差,债券无法按期偿还的风险很大。而通过信托、私募基金所进行的融资中,对第三方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机构有很高的要求,若其管理水平不足,也将面临风险。

三、对我国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1.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体系,稳定房价

首先要从土地市场上入手,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抑制土地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使房地产业的总体供应量与市场需求大致相适应。其次,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宏观政策以抑制投资性需求,从而使房价得到稳定;同时要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使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得以解决。

2.完善房地产金融的法律和监管体系,提高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

首先要出台与房地产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房地产市场上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完善房地产金融的监管体系,明确央行、银监会及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责,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指导,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业务的管理,完善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制度,严格控制抵押物的价值缺口,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要落实存款保险制度,起到抑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作用,同时要妥善处理不良资产,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3.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创新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

首先,要健全房地产金融的市场体系,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其次,要构建全面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专业的抵押资产管理公司及房地产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再次,要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分散潜在的金融风险。从而使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得以降低、市场融资效率得到提高。

第3篇

(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熟悉国际金融知识

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时刻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并掌握相关金融知识,防患于未然。

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曾有一句成功感言,那就是时刻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其实就是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拥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那他们就会经常反复思考企业的日常运转,研究很可能出现的问题,识别或是预见潜在的风险,然后通过用好相关的管理人才,通过资金管理的技巧和国际通用的制度规避和化解风险。即使是遏制不了,也要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或者是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预警机制

走出去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要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风险的防范要从业务流程的最前端开始。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企业要加强对当地投资环境的研究,评估风险类别,签订合同时就要把金融风险控制在萌芽中。签订什么样的合同决定了企业有什么样的收益和风险。签约时的币种选择、劳工情况、原材料价格变动、汇率变化及税收等都是要考虑的内容。中信建设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安哥拉卫星城项目以及巴西坎迪奥塔电站所签订的合同都充分评估了各类风险,并通过专用合同条款进行了规避。如在防范汇率变化、价格变化等风险方面采取了调价公式;在资金支付风险方面则尽可能通过石油担保来规避;在信贷风险方面则借助中信金融机构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分析与反馈系统,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完善财务快报制度。根据信息分析系统,及时预测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变化及可能对汇率带来的风险,及早采取对策。

此外,企业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应有专人负责。并且,需要经常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跟进,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始终在可控状态。

(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加强银企合作

规避金融风险,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和金融政策资源。在信息资源方面,我驻外使馆经商处,有关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都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出版发行《国别风险报告》,企业应充分利用。在金融政策资源方面,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走出去的企业的支持力度愈益加大,是企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同时,商业银行有很多好的产品可以提供企业来选择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每一家银行都有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部门,他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推出很实用的产品。企业的经理应当经常和银行的财务经理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为企业设定资金管理的模式,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加强与金融业的合作,组成联合体同船出海。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投资对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与标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价值,对短期财务收益看得相对较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更注重目标企业的财务回报。如这两类企业组成收购联合体,可以起到取长补短、规避风险,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

(四)创新发展模式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我国企业应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控制关键资源,建立价格风险控制机制,加大履约索赔的力度,有效规避价格风险,确保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银企合作中还体现出这样的辩证关系,即走出去的企业要规避金融风险,而金融业本身要善于通过走出去规避自身的风险。我国金融业必须改革只立足于国内的旧式经营战略,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战略,不仅要经营好国内业务,还要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走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多元化的道路。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下降的形势下,建议中国政府引导中国企业将外汇储备与各种货币以及像石油这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进行交换,通过投资、资源开发合作,更多地占有资源储备,借助市场化交易主体的力量,代行国家战略职能,这将不仅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还对国家能源安全大有裨益。

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海外上市、项目融资等方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海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合,加速国际化步伐,并在市场经营中不断增加存量。

二、对金融风险的识别

具体来讲,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货币风险、信贷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汇兑过程中的价值损失,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最常遇到的金融风险之一。前些年,由于中国企业对外一直以美元签订合同,后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不少公司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此后不少公司的对外合同都改以欧元签署。不曾料到的是,今年以来,美国金融体系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危机”,先后涉及欧美、亚太地区,并引发了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不安。近期欧元持续贬值,又有不少企业痛感把鸡蛋放错了篮子。目前,国际汇市复杂多变,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增加了换汇操作难度,也增加了风险。

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而言,汇率风险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价格风险。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工程项下货物和设备的出口价格;美元贬值还导致国外项目员工工资上涨:在由于美元贬值而导致本币升值的国家,工程实际造价高于以美元计价的合同价格。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来讲,如何选择签约合同币种、外汇保值方案等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新的课题。

信贷风险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重视的又一内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无论是资源能源开发合作,还是国际工程承包,抑或是金融业本身,涉及资金规模较大,由此产生的资金风险较为突出。如果流动资金管理完善,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反之则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中信建设签订的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本身合同额都比较大(分别为9.42亿欧元、35.35亿美元),合同生效后30%的工程预付款就到了公司的帐上,公司通过中信金融机构的理财,产生了较好的收益。但如果资金运营不当,往往造成资金不足甚至贷不到款,进而导致被收购甚至是倒闭。因此,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相当重要。

第4篇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 信用风险 资产证券化

1.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

1.1.1金融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采取的是较为趋紧的金融政策,2008年下半年是以刺激住房消费为主的金融政策,但这些政策调整滞后于房地产市场自身调整,2008年在房改以来房地产市场首次出现不景气,一是成交量下跌幅度较大,二是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逆转,三是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1.1.2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信贷资金有着巨大的依赖性。在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50%以上依靠银行贷款,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银行信贷、股权、信托等多种融资体系,但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运行的全过程,是房地产市场各参与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要承受伴随着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

1.1.3投资性买房诱发价格泡沫,导致房地产信贷抵押品价值不充足。上涨过快的房价刺激房地产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尤其在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大量社会资金为实现保值增值,转向购房投资。而投资性买房属于不真实的购房消费,本质上是住房价值循环中多余的环节,但由于炒作,投资或投机行为会进一步不合理地推高房价。

1.2 法律风险分析

由于我国与房地产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所以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的规范发展及安全运行。房地产市场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在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相对而言处于信息缺乏的一方,同时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法律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要依靠强大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房地产抵押贷款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担保法》,但有关住宅抵押贷款方面的规定不详细这就有碍于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同时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基金法》,因此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重要原则加以规定,房地产基金无法可依。

房地产金融缺乏完善的配套法规,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的规范和安全运行,因此,一是要完善《商业银行法》、《合同法》、《建筑法》、《公司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条文,增加有关房地产金融条款的法律条例,用法规的方式约束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及个人的金融行为;二是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金融的法律法规,如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管理法》、《投资基金法》、《违反房地产信贷管理办法处罚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明确规定开发商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使企业和个人严格按照法规规范房地产贷款行为,认真履行还款职责,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三是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对于提供假资料、假资信、骗取贷款的开发商或个人,应立即停止贷款,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尽量挽回损失,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 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仅就房地产金融运行自身来说,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可以主要通过抓住以下几方面,来努力化解相关的金融风险。

2.1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企业在选择采取何种筹资方式时,要对各种融资渠道的风险、获利等做好分析和计算,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融资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第一,看其收益率是否会高于其投资成本;第二,其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是否能达到均衡。然后,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最佳方案。项目不同,对融资需求的量也就不同,因此,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融资并不能完全按照原有的资本结构中各种资金所占比例来进行,在指定多种方案的前提下,在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满足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确保企业稳定快速发展。

2.2完善房地产金融的法律环境和信用等级评估系统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确保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稳定的同时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无论是金融体系还是国民经济出现压力,都能保证相互平衡发展,比如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政府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在不同情况下相关机构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当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还不能直接投资于房地产,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来规定对其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等,因此,必须推出相关法律,以建立长期的投资基金组织。

2.3扶持房地产企业证券化发展

资产证券化也是解决房地产企业资金瓶颈的一个选择。资产证券化是构建房地产企业融资资产流通市场的前提条件,巨额的房地资产经过证券化之后,就可以实现分割交易,极大地改善资产流动性。国外的房地产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主要有债券凭证、抵押权证券、不动产所有权证券、受益凭证和不动产共同基金等,但并非所有品种都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应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尽快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此外,政府应对房地产证券化予以扶持,一方面政府金融机构参与债权的二级市场交易,为债权的流动提供担保;另一方面对不动产投资基金给予某些税收的优惠支持,如免征投资者房地产证券利息所得税,政府可给予政策支持,从税收和法规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房地产证券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俊、朱新蓉等.中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M]. 2009.

[2] 张宗新.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风险控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慧.银行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

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风险管控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生产分工模式日益变化,单一企业内部的产供销模式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不同企业间的产供销专业化分工模式,清晰的产业供应链已经逐渐形成。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重新意识到金融业必须建立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供应链金融己经成为当今社会商业银行扩展业务的新领域。

概括地说,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分析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当前经济形势越发紧张的情况下,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也利于拓展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文献综述

Rutberg在其文章中对UPS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及类型进行了介绍。Massimo认为,企业用货物作为担保品是供应链金融的一大特点,并基于应收帐款建立了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型,分析了担保物在此种业务模式下控制风险的作用。

朱道立先生在中国首次提出了“融通仓”概念,其作为一种开业界之先河的新型业态,内涵和外延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张家良先生研究了应收和应付帐款质押融资涉及到的法律合规问题。从法律属性角度来看,应收账款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债权,所以用应收帐款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是有法律依据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风险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指企业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账款收款权作为质押物,以此作为向金融机构的还款保证,金融机构在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有权对质押的应收账款进行处理,如折价变卖,并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在应收账款模式中存在的风险首先是账款转移风险,因为此种模式下拥有良好资质的核心企业提供了还款保证,加上对上下游企业的监督不力,很可能导致银行发放出去的这笔贷款没有按照当初约定的条件去执行,借款企业容易将资金拿作他用甚至出现转移资产的局面。其次是欺诈风险,贷款人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很容易在其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通过虚构、改动数据等方式迎合银行的贷款标准,而这种方式银行一般很难发觉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给银行贷款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再次是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一旦企业的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损失,对于银行收回贷款而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最后是操作风险,在各种类型的业务操作中都可能因为业务流程操作不当,出现漏洞,从而导致贷款发放、收回方面出现问题,当然对于应收账款的贷款也如此。

(2)预付账款(保兑仓)融资模式中的风险

所谓预付账款业务,是指在供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在此种模式中首先存在的授信风险是由虚假贸易带来的,买卖双方的交易合同是在真实交易开始之前就已经签好了,但是这些合同在向银行申请借款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若上下游企业有心共同欺骗银行贷款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而编造贸易合同,商业银行会面临风险。其次是生产能力风险,此种风险是指商品生产者到期无法按时、按量、按质交出商品的风险。再次是质押仓单产品跌价风险,若下游企业所需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则贷款企业可能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会增加。最后是可能来自物流企业的风险,保兑仓业务中很重要的一个参与对象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它起到连接其他各方的作用,物流企业本身的风险可能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3)存货融资(融通仓)模式中的风险

融通仓是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集物流和金融于一体的创新,其中物流服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持续监控,而金融服务又可为企业提供融资方便以及其他配套的服务项目。

存在于融通仓模式中的风险首先是提单和仓单风险。提单风险指的是因企业制造虚假提单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仓单市场在中国属于一个新兴领域,其市场规范、流通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尚不成熟,所以仓单风险是最不确定,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其次是货物价值风险,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在确保质物是动产的前提下,作为质押物的商品,其价格要趋于稳定,强烈的价格波动不仅会增加银行紧盯市场的工作量,也不利于银行在授信人违约后处理质押物,并承担不必要是市场风险。最后是存货融资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由于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存货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其操作业务流程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容易产生漏洞和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要与商业银行以往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一致,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保持一致,即要在银行资本实力、风险管控能力等银行自身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里开展创新业务,要全面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准确的识别、计量、分析和控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1)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现金流控制方法

首先是金融产品的组合。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以及限制性条款的完善对于降低我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和使用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现金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财务报表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时,要严格控制和审核贷款企业的财务数据,对其应收账款、存货、生产销售情况、资信状况、与核心企业的关系往来密切程度等均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控,对于贷款企业的经营过程也要适度监控。供应链金融每一个环节的财务状况都可能影响和制约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因此对于链上各个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商业银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内控制度

首先是完善风险内控体系。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为控制内部风险,可以设立独立的授信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细致的操作指引,明确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步骤要求,对这块业务进行独立测算和操作,使得操作人员有章可循。

其次是完善风险转移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风险转移方式有两种:内部管理环节外包以及建立风险保险储备。商业银行虽然不能从供应链金融的整体上进行保险风险转移,但是在某些链条环节上还是可能依靠保险来转移部分风险的。与此同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对于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也是很有帮助的。

(3)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外管体制

首先是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功能。在供应链金融的多种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增强与他们的往来,提高其监管能力,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发展相关业务。

其次是选择恰当的授信企业。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防范风险,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信誉优良、运行稳定的企业合作不仅可以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结构,而且可以减少违约风险,增强银企间的互信互助。

最后是建立并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间应加强信息共享、促进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加及时、准确地追踪其所服务的企业的运营状态和供应链整体的资信状况。

参考文献:

[1] Rutberg S,Financing the supply chain by piggy-backing on the massive distribution clout of united parcel service [J].The Secured Lender,2002,58(6):40~46.

[2] Massimo O.Trade credit as collateral[R]. Working Paper, Bank of Italy, 2005.

[3]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第6篇

一、华坪县房地产市场概况

(一)房地产投资旺盛

2012年以来华坪县数座摩天大楼相继开工,房地产投资大增。2012年房地产投资12490万元,同比增长79.7%;2013年1~9月房地产投资32634万元,同比增长2.7倍。

(二)房价涨幅较大

120~130平方米公寓式住宅目前价格:腾云房地产3900元/平方米左右,保合花园4100元/平方米左右,中合花园4300元/平方米起价,按朝向、楼层不同,价格高的达6000元/平方米左右。平均价格比1年前每平方米涨了1000多元。

(三)商品房空置率上升

商品房空置率2011年为10%,2012年为39.7%。

二、华坪县房地产信贷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少

1.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2003~2013年期间本县房地产企业获得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仅1000万元,2008年发放,2009年归还。房地产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加之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较严,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少。

2.以个人名义发放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2003~2008年末无贷款余额;2009年末贷款余额1300万元;2010年末贷款余额1300万元;2011年末0万元;2012年末贷款余额480万元;2013年6月末贷款余额480万元。

(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缓

三、风险分析

通过近年的严格监管,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相对保守,房地产贷款风险控制的成效是令人满意的。但由于房价继续上涨,存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对金融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一)贷款偿还风险

由于银行贷款相对较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一是定金及预收款。近年房价飙升,买房投资的客户较多,因此房地产商通过定金的方式可以取得前期开发资金;二是拖欠工程款;三是房屋销售款,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由于开发商自有资金很少,主要靠“借鸡生蛋”,如果遇到政策变化、市场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定金及预收款、房屋销售款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有的人用于炒房,如果形成烂尾楼、房价暴跌的局面,所购房屋不能转让变现,将对还贷产生影响。

(二)存款枯竭风险

由于房价过高,买房花了几代人的积蓄,也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储蓄。因此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削弱了金融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不利于金融业稳健发展。

(三)抵押物贬值风险

房地产市场发展增加了银行贷款抵押物,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但由于个人贷款以及私营企业贷款抵押物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如果房价暴跌,抵押物风险就会显露。

四、对策建议

(一)合理支持县域房地产开发

小城镇与大城市不同,大城市由于住房需求量太大,对房价只能控,而小城镇住房需求量有限,适度开发反而有利于房价走向平稳。县域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理性支持房地产开发,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

(二)防止贷款用于炒房风险

严格“假按揭”、“假首套房”审查,防止信贷资金用于炒房。

第7篇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资本流动程度;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2-0073-04

资本账户开放是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的一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相继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对本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此后发展中国家在纷纷效仿发达国家开放本国的资本账户时,效果却不尽相同。亚洲金融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巴西货币危机、阿根廷经济危机以及最近越南金融危机都伴随着危机之前危机发生国资本账户的大幅开放,因此很多人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是促成危机的一个因素,由此提出应谨慎开放资本账户,甚至提倡采取较严格的资本控制来避免危机的发生。因此,对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

一、资本账户开放

资本账户开放也叫做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将过去封闭的资本账户制度变为开放的资本账户体制的政府决策和过程,这种决策和过程使原先资本不能自由进出国境而变成资本的自由进出。它是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的一部分,而自由化是一个过程,取决于内外均衡的实现特征。因此,资本账户自由化实际上就是内外均衡和资本账户管制放松之间的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反馈机制。一般说来,资本账户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决策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账户开放能够带来分配效率。有关资本账户开放所产生的分配效率可以从索洛(Solow,1956)开拓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得到预期。在新古典模型中,开放资本账户可以更有效地推动资源在国际间分配,并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使资源由资本相对丰富的但收益较低的发达国家流向资本相对缺乏但收益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降低了他们的资金成本,推动了投资的暂时性增加,带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永久地提升了该国人民的生活水平(Fischer,1998,2003;Obstfeld,1998;Rogoff,1999;Summer,2000)。这种以获得分配效率预期收益为动机的经济政策,在过去的20年间被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第二种观点则相反,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并不会产生分配效率预期。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不考虑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资源分配效率的预期也只能在经济没有扭曲的情况下才能存在。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许多其他的扭曲,怀疑者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论预期与资本账户政策的真实性之间是完全不同的。Rodrik在其代表性文章《谁需要资本账户开放?》(Rodrik,1998)中指出,实证分析的结果并没有发现资本账户开放与投资和投资增长率之间存在关系。如果开放资本账户的收益存在,它也不会真实体现出来,但是,它的成本却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成本引发了新兴市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Eichengreen(2001)继续了Rodrik(1998)的调查研究后指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不明显的。Bhagwhati(1998)和Stiglitz(2000)也认为,资本自由化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它却可能导致投资热钱的流入,这些热钱与投资、产出及其他改善经济福利的实际变量无关,但提高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Edison等人(2002)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一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度、国民素质、经济基础和法制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他们认为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实际情况,表现为不确定性。

二、资本账户开放下的金融风险

资本账户开放使得资本在一国和他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这包括金融市场的自由交易和货币的自由兑换。从实际情况来看,资本账户开放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带来了极高的风险。

根据利率平价原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套利资本的流动会消除一切套利机会,用不同货币表示的同质金融资产在经过风险调整后应该具有相同的收益率。但是,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国内金融资产与国外金融资产不能完全替代,两者的收益率将不一致,表明资本不完全流动。发展中国家由于较长时期实行资本管制,金融市场的竞争不完全、不充分,所以银行的利差较大,并且高于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此外,发展中国家对银行存在或明或暗的政府担保和补贴,促使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资本账户开放时向国际资本市场过度借贷。所以,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和其他金融改革增强了套利资本的套利机会,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出现问题,就会使流入的国际资本突然逆转,导致短期内国际套利资本流动性增强,这种较强的资本流动性对制度不健全且已经开放资本账户的国家来说就是一种资本流动风险,它影响了资本账户开放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Edwards和Khan(1985)在利率平价检验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总量规模法和F-H相关系数的合理成分,提出了一套检验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的方法。Helmut和Yeches(1993)对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在这一模型中,国内和世界的资本供求状况都会影响国内的利率,国内名义的市场出清利率(i)是世界利率经汇率调整后的值(i*)和资本账户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的出清利率(i′)的加权平均:

参数是反映一国资本流动程度的指标,当?兹=1时,国内市场利率完全是由世界市场利率决定,表明资本完全流动;当?兹=0时,国内市场利率完全由国内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表明资本完全不流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是介于完全开放和完全封闭之间,即是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的国家,?兹值介于0和1之间。?兹值越接近1,则资本流动性越强,它可能具有的资本流动风险就越大。所以,只要估计了?兹值的大小,就可以定量地描述一国资本的流动程度,也可以判定其资本账户开放风险的高低。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上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Kalman滤波模型对东亚国家和中国表示资本流动性的?兹值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如表1所示。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82-2004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资本流动性最高,泰国略低,韩国资本流动性较低。这一结果和各个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密不可分。印度尼西亚从1970年开始资本账户开放,1971年就对资本流动几乎放弃了全部的资本控制,而资本流入管制逐步放松。泰国资本账户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开放资本账户,并且对资本流出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韩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始终采取谨慎的措施开放对外资流动的管制,严格管制中长期外债,直到1994年为了加入经合组织,才加快了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另外,我们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也包括中国,资本流动性在2004年以前比1997年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其中韩国降低最多。这表明1997年以后资本流动性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多数亚洲国家放慢资本账户步伐,甚至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相吻合。Lijian Sun(2002)的分析也显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资本流动性值达到了0.9左右,资本控制有效性只有0.1左右,以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上述分析完全可以表明,伴随东亚新兴国家1997年以前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加快,导致了资本流动

性增加,也使得资本控制的有效性降低,增强了金融风险,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三、资本账户开放下的金融危机

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金融风险加之发展中国家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之成为金融风险的集中体现和极端形式。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带来大量私人资本的流入,导致国内信贷膨胀,市场违约风险,私人金融机构到期不能还款;大量私人资本的流入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本币高估。如果本国汇率制度遭到投机资本的攻击,大量流入的私人资本又会大量出逃,从而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爆发货币危机。

对于亚洲金融危机,Radelet和Sachs(1998)认为“核心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吸引到该地区的大量的资本流动”。世界银行(1997)和Calvo(1989)的有关研究讨论了由外资导致的金融危机。资本账户开放与外资的流入在导致金融中介信用扩张、资产泡沫化以及产生和放大商业周期中起了关键作用。外资流入潜在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发育本身欠完善,银行体系薄弱,金融部门的脆弱和政策缺陷,加上政府在资金配置中,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制度背景下,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世界银行研究了1980年代以来27例发展中国家私人非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与危机发生的相关性,认为大量私人非直接投资流入后,大部分国家出现了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或孪生危机。

IMF调查回顾了35个经济体金融自由化的经验以及与经济危机的关联情况。该项调查显示,在24个发生了金融危机的经济体中,有13个在危机发生前的5年内完成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进程。该项调查也显示:对14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行考察,在其中9次金融危机中,私人的净资本流入在危机前的2年~4年或者在危机过程中大幅上升,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3%的关口。另外,这些资金流入在危机期间又发生了逆转,比危机前2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35个百分点还要多。另一份实证研究涵盖了自20世纪70年代初20个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历程,该实证研究提供了有关外部危机、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部门一体化之间关系的相关结果。虽然在20世纪70年生了26次货币危机,但这一时期的银行危机却只有3次,这可以反映出当时趋紧的金融市场管理制度。然而,虽然所考察国家的货币危机发生频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只是稍有上升(每年由2.6次上升到3.1次),但银行危机发生的频率却呈现出4倍的增长速度。

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风险

由于资本账户开放而导致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放缓了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这些都给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提供了警示,尤其2008年5月份开始的越南金融危机。越南这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其相似,同样是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低外汇储备、资本账户自由化和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综合症。据统计,2008年5月份越南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5.2%,成为越南盾贬值的基础。目前12个月的远期外汇交易显示,市场认为越南盾兑美元1年内跌幅超过30%。经常账户逆差前5个月已经累计了144亿美元。越南股市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3月,涨幅高达780%,全球首屈一指,房价也疯涨。但是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初,大量资本外逃导致胡志明股票指数下跌了60%,房地产与股市如出一辙,胡志明市的房价已经跌了近一半。面对越南的金融危机,虽然中国与越南的情况还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该以此为镜,关注我们自己的问题,未雨绸缪,堵塞可能的漏洞。

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没有像越南过早的开放资本账户,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步进行的。虽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又重新加强了资本管制,但总体来说是逐步开放的。这就使得在有些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风险会随着开放的进程的扩大而增加。雷达、赵勇(2008)利用利率平价扩展模型得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风险值,如图1所示。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1996年中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后,面对国际资本大量流动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资本账户逐渐开放,使得中国资本的流动性逐步增加。经历了1997年的资本管制重新加强,使资本流动性下降。1999年之后取值均在0.5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甚至高达0.8。这表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加快,从而导致资本流动性增加,金融风险加大。

针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中存在的金融风险,从长期来看,应加强制度建设,以求如宏观经济稳定、金融机构具有竞争力、金融监管完善等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为中国资本账户全面开放进行制度上的准备。从短期来看,面对资本流动性增强、大量热钱涌入、双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在诸如QDII的机制下放松对境外证券投资的管制,从而减轻资本净流入对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的压力。

参考文献:

[1]Fischer, Stanley(1998),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IMF”, Princeton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207, pp.1-10.

[2]S. Edwards, M. S. Khan. Interest Rate Determin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 Z].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 531 , 1985.

[3]Stiglitz,Joseph(2002),“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W. W. Norton.

[4]何德旭,等.资本流动性:基于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6,(9).

[5]王晓春.资本流动程度估计方法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1,(7).

[6]雷达,赵勇.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5).

[7]向文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8]程学韵.阿根廷金融危机中银行差异性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1).

[9]Lijian Sun. Financial Openness: How to Measure It?[Z].Fudan University, Economic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2.

Financial Risk Analysi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Jiao Chenghuan1, He Xiaoyin2

(1. Social Sciences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第8篇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起绝非偶然。

首先,1980年的《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解除了美联储Q条例①规定的利率上限。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允许使用可变利率。1986年的《税务改革法案》禁止消费贷款利息免税。这一系列的法案都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其次,1990代末开始,利率持续走低,现金流出式再融资(借款者不断借入新债,偿还旧债,并且新债的数额要超过原有债务)开始流行。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时期,这种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来源,进而增加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需求。

最后,市场中相继出现的各种变化也给次级抵押贷款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于利率上升,标准抵押贷款需求减少,按揭兴起又给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良机。

在早期的飞速发展中,由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次级抵押贷款定价普遍偏低。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一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虽然这场危机使次级房贷市场一度萎缩,市场发生大规模整合,许多小公司都相继倒闭或被收购,但同时也使得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以提高首付金额、采取提前偿付罚金等措施限制风险。危机过后,由于房价上涨以及利率持续下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投资房产的成本降低。在房价不断走高时,即使借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级抵押贷款又开始了新一轮增长,直至2007年这场危机的爆发。

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贷款人没有正确预期加息风险、放松风险管理标准以及过渡开发高风险信贷产品、资金链条终端产品存在风险积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自住房比率高达68%,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前列。早在2001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的发生,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危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实行低利率政策,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发展。2004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成功反弹,美联储逐步调高利率,2006年6月最后一次升息25个基点,之后至2007年8月便一直维持利率于5.25%水平,随着美国联邦利率调升,美国房地产在2005年触顶。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逐步减缓,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

2.贷款人没有正确预期加息风险

在美联储不断调低利率的几年中,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在全球对冲基金的投机推动下,房价迅速上扬,炒房盛极一时,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买房的冲动,使得2006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抵押贷款的比例快速升到30%左右。次级抵押贷款人很少考虑到未来利率上升后的负担,他们预期房地产价格会持续上涨,或至少认为在“合理”的时间段内会如此,只要他们能及时将房子出售,风险是"可控“的,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房地产上涨的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的增加,从而造成了抵押贷款的预期盲点。然而在美联储自2004年中期连续17次上调联邦利率后,80%的次级抵押贷款人月还款额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

3.放松风险管理标准,过度开发高风险信贷产品

在利益链条的影响下,投行为博取更大的利益,以工业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向次贷公司预定数月后某一批量发放的贷款,接下来次贷公司为达到批量目标进行狂飙式放款,在订单生产模式和利益诱惑面前,次贷公司放弃了坚持多年的次级贷款风险管理标准,因为即使次贷产品质量不如以前,他们依然可以从华尔街获取良好的收益。更为甚者,次贷公司为满足华尔街的要求和进一步扩大市场,逐步推出了若干蕴含较高风险产品,诸如:ARM(浮动利率贷款,即期限30年,前2年固定低利率,此后执行利率浮动并走高)、Lowdocs(不完整收入证明)贷款等。大部分贷款机构的贷款成数(比如申请的贷款成数是6成,银行贷款之后按抵押物评估价值的60%发放贷款)在提高,早期的七成贷款模式迅速扩大到八成贷、九成贷,后来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这意味着贷款人可以在无任何资金来源证明的情况下购房。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是,在还款前期贷款人所支付的按揭月供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陡增,如无本金贷款产品是以30年AmortizationSchedule(摊销附表)分摊月供金额,在第一年可享受1-3%的超低利息,而且只付利息,不用还本金,然而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利率市场进行利息浮动,一般还保证每年月供金额增加不超过上一年的7.5%。由于起初还款负担较小,次级抵押债券受到了低收入阶层追捧。同时,风险偏好投资机构认为在选择适当的机会出售这些证券就可避免房地产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也愿意持有次级抵押贷款证券。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1.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质量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存在着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投机性借贷及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等与特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相似的特点。2007年09月20日,建行研究部报告指出,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鉴,我国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健全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已呈攀升趋势,而从国际经验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到8年。报告指出,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个人房贷款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意味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近一个时期内已经逐渐步入违约高风险期。数据显示,工、中、建三大行房地产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由2005年末的10127.23亿上升至2006年底的11760.66亿。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由2005年末的184.42亿上升到2006年末的192.41亿。我国住房按揭贷款中存在的虚假按揭以及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得到贷款正是我国的房贷风险所在。

正因为如此,为了防止中国的“次贷危机”爆发,我国更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质量。强化内控建设,加大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着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提高对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

2.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的有力工具,商业银行不能从源头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困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银监会相关调查显示,国内部分省市的房贷不良率连续3年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假房贷”、“假按揭”案件层出不穷。

所以,单一的收紧信贷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注意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尤其注重评估市场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才是防止风险贷款产生、维护信贷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从而避免由此引发楼市和金融市场危机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3.避免商业银行在房贷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还没有实现资产证券化,所有按揭贷款都存放在商业银行,所有风险都集中于商业银行。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阶段,房产投资风险可能被掩盖,随着房价的加速上涨,大量投机者进入这个市场,以贷款形式购买多套住房,用银行的钱赌未来房价,进行疯狂炒作,房价飙升并与价值背离,市场积累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遭遇市场降温,房价下滑,就会出现类似香港1997年金融危机时的楼市惨状。美国银行尚可通过将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散风险,但在中国,一旦银行遭受这种风险,将对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带来致命打击。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引起的,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是次级房贷市场是过度证券化的产物。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分散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兆琼,周涛,程志云.商业银行房贷两难[J].经济观察报,2007-08-18.

[2]宁雯,韩羽,朱力,韩松.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连锁反应[J].当代金融家,2007-05-31

[3]周景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J].中国,2008.5.

[4]李涛.投资和投机性房产首付将大幅提高.第一财经日报,2006-05-26.

[5]宁雯,韩羽,朱力,韩松.美国次级房贷危局探悉[J].当代金融家,2007-05-31.

[6]李耀智.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警示[J].07-08-2.

[7]张仁寿,魏伟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2007-08-23.

第9篇

引言

房地产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是指房地产资金的融通,包括住房金融和土地金融。狭义的房地产金融是指与房地产投资及开发经营相联系的货币资金融通活动和房地产金融资产投资活动,即为房地产业及相关部门筹集、融通、清算资金并提供相应服务的所有金融行为。从服务对象上划分,它包括为房地产业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交易、经营等活动服务的“房地产业金融”和为居民的住宅建造、购买、维修、装饰消费等活动服务的“住宅金融”两个主要部分;从服务内容上划分,它包括房地产资金融通、房地产资金转账结算、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等业务,其中又以房地产资金融通业务为主。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概念

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承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类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导致房地产贷款本息不能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或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而无力还款,以及借款的住宅消费者失业、收入减少、意外支出增加、死亡等原因导致无力还款。

2.流动性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以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有的是原发性的,即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导致流动性不足;也有的是继发性的,是由信用风险带动的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金融中人多以房地产作借款的抵押物,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银行要处理抵押房地产从中求偿,如果卖不掉房地产而使银行缺乏现金来应付提款等需要,也会形成流动性风险。

3.资产负债结构风险

由于房地产资金融通中资产结构通常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如果金融部门的负债结构中以活期存款为主,就可能形成流动性风险;如果负债结构中多一些公积金存款、住房专项储蓄存款等来源较稳定的成分,结构风险就能缩小。

4.资产质量风险

如果贷款中质量差的贷款(逾期不还的无力偿还的和无法追索的等)较多,贷款银行就面临效益差的风险,房地产金融中的资产质量风险与借款人信用有关,与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具体的贷款业务处理有关。

5.利率风险

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或者贷款利率下降,或存贷款利率同向变动但利率差缩小,都可能带来经营效益方面的风险。房地产资金融通尤其是住宅金融的期限往往较长,在长时期中利率变化越频、越大,利率风险也就更大。

6.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的利率,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数,就使银行面临风险。固定利率下的通货膨胀风险一般比浮动利率下的大,因为后者往往随通货膨胀而上浮,如果贷款利率固定而存款利率浮动,银行的通货膨胀风险就更大,房地产金融的长期风险使其通货膨胀风险也较大。

7.汇率风险

如果外汇升值本币对外贬值,以外币计价的债务负担将加重:反之,则以外币计价资产将实际减少。外汇买卖、外汇收支中也有风险,当房地产金融中借有外债或引进外汇时,也会面临外汇风险。

8.其他风险

房地产金融中还有其他风险,如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业务操作中其他失误带来的操作风险,业务办理过程没有全面注意法律条文导致法律风险、国家政策变动的风险、房地产资金转账结算中的风险、房地产保险中的风险、房地产信托中的风险等。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主要包括土地供应方、各级政府、开发商、银行、投资性住房和自住型住房需求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尤其在房地产行业实现市场化之后,房地产价格与每一个利益主体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房价高涨让消费者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仅为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为一般的消费者提供了按揭贷款服务,这无疑将风险再度集中于银行信贷。再者,各级政府也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在收益与风险间寻求平衡。因此,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决定了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机制还很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法规建设相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还是相当滞后的,除《商业银行法》中有关银行设立和资金运用规定外,还没有专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也有待制订。

(三)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

我国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尤其如此,国内商业银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而房地产开发资金集中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这无疑使得房地产金融风险双倍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关于房地产的信贷形式主要有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以及土地储备贷款等,因此,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都与商业银行信贷密切相关,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所以,一旦此环节中出现危机必然为房地产金融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房地产资金来源多元化是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四)房地产金融市场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缺乏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机构体系,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缺乏独立、有效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尚未建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五)个人住房信贷存在的违约风险

自我国商业银行为个人住房提供按揭贷款服务以来,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资产率都有所下降,有效的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银行便把个人购房贷款作为优化资产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而没有看到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难以对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和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严格的调查监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如果市场约束力缺失或者力度有限,就可能因资源有限,以致个别利益主体将发展成本转嫁给资源贡献者,而资源贡献者不仅无法实现利益还要付出成本。此时的市场资源的利用率受损,整个社会成本也可能加大。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来自各个利益主体的争夺,更是来源于利益集团对于某些参与主体的市场约束力的无效,导致各个利益主体失衡,进而导致成本不断外化,而最终这种成本又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因此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化解应该着手于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构建,通过平衡房地产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保证参与主体的相对平等性,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对称。

(二)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管理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应注重加强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在发放贷款前,一旦出现房地产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就应没收其抵押资产。但是这种评估方式也属于消极的补救措施,应将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及事中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规定,而不能受利益驱使,给不符合规定的开发商发放贷款,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受虚假繁荣的诱惑,进一步加速银行的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并制定科学的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方法,实行权利与责任合一的约束与激励制度。

(三)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是为了将集中在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到全社会以共担风险,主要途径是让投资者直接承担房地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目前适合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是将银行贷款融资转化到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住房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模式,是丰富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房消费者融资渠道的主要可行方法,也是有效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途径。在成熟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房地产开发融资和个人住房贷款应该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以及融资市场之上建立丰富的证券化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创新各种房地产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指数化证券等。这样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对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自主购买,有效地实现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第一次分散,二级市场把集中于房地产信贷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再次分散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各种投资者中,从而实现房地产金融分析的逐级化解。

(四)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通常只能依靠道德约束,一旦出现信贷危机受到的经济利益和法律责任约束极为有限,因此,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包括信用档案机制、信用调查机制、信用账户机制、信用监控评估机制一体化的系统制度,从经济法律的角度开发个人和企业的信贷行为,加大信贷违约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信贷违约风险。比如,各商业银行可采用联网方式,对故意违约和采用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借款人在网上公布,并取消其终身贷款资格;而对守约的借款人则可给予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而且贷款期限、利率水平也可获得更多优惠。另外,对购买别墅、购买高档商品房、购买多套住房并主要用于投资的客户,应适当提高贷款利率及贷款成数,并遏制“零首付”、“假个贷”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