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9 16:2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第1篇

一、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目前的传播学本科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教学深度难以把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

首先,教学深度难以把握。一般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把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或者第二学期,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入学之初就对这个专业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反映“不知道要学什么?”。因为这个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论与专业基础,所以授课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课程的难度,逐步的深入,必要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传统意义的传播学课程是讲授式的理论教学课程,在这样的课程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接受的是理论教学,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面学了很多类似“概念、特点、分类、意义、功能等”这样的内容,考试也是理论考察的方式以记忆为主。然而,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理论教学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根本无法和实际建立联系,更不能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学生感觉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学资源巨大的浪费,甚至是“学而无用”。面对这样的困惑,后面的章节会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再次,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上个问题中已经提到传统的授课方式,那么除了学生缺少实践联想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使学生失去很多思考问题的条件,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很难有所探索。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目前的传播学研究,往往仅陷于少数学者的范围内,而大量的传播学专业学生毫无科研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在校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善加利用学生的科研成果,相信传播学专业会发展的更好。

二、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探索

鉴于目前传播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同时结合几年来传播学本科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笔者认为:传播学本科教学应该坚持“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具体的说,就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播学具体实务的联想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尽可能的帮助那些在理论与科研方面有更深层次要求和更高潜质的学生,构建完备的理论体系,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法,启迪前沿的学术思想。这一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可担当专业教学,可适应大众传媒要求,又可进行科研探索的复合型传播人才,适应全球化信息社会的要求。

为配合上面提出的“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面介绍一个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渐进循环”教学模型。在“渐进循环”模型中,传播学的教学包括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2、相应案例的引入阶段。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01

这四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由课堂的理论教学开始,结合教师经验的案例分析承接,以学生亲身的专业实践配合,最后启迪学生思考并研究学术问题为步骤的逐渐教育过程。而这四部分之间的循环则体现在,经过学生亲身调研、设计实验,论证之后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验证、深入、乃至发展之上。这样的“渐进式”教学,可以深入浅出的把学生逐步引入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解与研究过程中,解决以往教学中“学生认为过难”的问题。而由学术研究到理论发展的“循环”又为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来自大学生的新鲜血液,能有效的解决前面提到“传播学学科发展缓慢”的问题。下面分别解释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含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分步骤的逐一说明每个阶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

理论教学是传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传播学教学的第一阶段,或者说基础阶段,就是对传播学理论体系下的经典理论与模型做深入的解析。这里所说的解析,不仅仅是对教材中关于传播学的理论的讲解说明,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经典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适用范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做细致的归纳总结。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传播学研究者,都编著了很多关于传播学概论性的著作,比如:麦奎尔的《McQuail’sMassCommunicationTheory》(2000);③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1999)。④虽然这些著作的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但是不难看出传播学教学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传播的不同分类、人类传播的过程、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其中关于传播过程的研究内容尤其丰富,包括了对传播者的控制研究、对传播内容的符号学思考、对受众角色的分析、对媒介功能的研究和对传播效果的深入论述。

在上述的每个研究领域中,都含盖了大量了概念、经典理论和模型,仅仅以传播效果研究为例,在著名传播学研究学者麦奎威尔的传播学导论中,收录的关键词就有几十个之多。因此,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这个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的?”,在这个领域内“目前用这个理论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决?”。比如教师要讲解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议程设置”功能。首先,应该简述理论的具体内容(这一理论用来衡量一种媒介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公众脑海中的新闻事件、议题、或者人物的相关重要性,受到新闻报道呈现次序或者显著性的影响)。⑤然后要逐一解释其中的关键点:议题和显著性。更重要的是,要重点交代这个理论的研究历史,交论中涉及到的媒介议程(mediaagenda)-公众议程(publicagenda)-政策议程(policyagenda)的关系。⑥

2.相应案例引入阶段

在第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经典理论的体系与研究历史有了深入了解。因此,根据上面的解析,选取大量典型的传播案例进行形象的分析说明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典型的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以此引导学生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些规律。

仍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要引入大量的新闻议程设置案例,同时分不同的媒体类型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对当日〈新闻联播〉新闻议程的设置分析当天的重要事件;通过连续几日〈新闻联播〉新闻的议程设置分析最近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的〈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的设置来分析近一段时间媒体新闻议程的变化等等。

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亲自参加到各种传播机构或组织的传播活动之中去,以亲身的实践验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虽说这个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仍然需要做相应的指导。要在学生亲身实践之前拟订详尽的指导书,内容包括:说明实践的意义,列出实践的步骤,建议实践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后做认真的总结,必要时要求学生上交亲身实践的作品进行讲评。

为了更好的了解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电视台或者报社进行一个短期的实践,比如让学生跟踪该媒体一天新闻编排的整个过程,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电视媒体新闻的编排顺序,每条新闻长度的不同要求;报纸每条新闻所在的版面和字数要求等等。同时让学生对受众进行一个问卷调查,分析一下受众看了当天的电视新闻或者阅读了报纸新闻以后,认为什么是最近的“大事”,从而对照媒体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验证议程设置的功能。

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在开篇我们已经谈到过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其中谈到目前传播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那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的前提下,针对目前传播学业的问题进行学术的探索,以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事业,同时学生也为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目前的传播学学术前沿问题,指导设计研究方法,提供适当的文献支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不具备系统的科研思维,因此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科研的系统化、逻辑化、科学化、数据化。

以“议程设置”的不同功能相互作用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实际的问题。对于研究政策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研究一些对国家重大的政策、法规、或者决定的媒体宣传作用,比如“论两会报道中央视的重要角色”;对于研究公众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目前网络媒体中“BBS,Blog”等个人媒介的作用,分析“个人媒介议程对大众媒介议程的影响”。

三、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传播学教育

第2篇

关键词:算法初步;复习;建议

“算法初步”是新课改之后新加入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观察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畏惧心理,不知道对于这部分内容该如何去组织教学,而对于该部分的复习更是没有头绪,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对“算法初步”的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认可。

一、重难点再学习,提升知识理解力

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句正确地表示解决问题的算法,其中“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学生往往是学习完了本章内容却仍然不理解算法的含义与思想;难点是准确理解算法的思想与含义,并且能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画出程序框图,准确利用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设计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语句,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对于该部分的重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再学习,以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结构上建构更深层次的认识结构,提升对算法知识的理解力。

二、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

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联系,使松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对于该部分的知识结构,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本知识网络尚不够详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绘制本章的更为详尽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教师亦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查找本章所学知识的遗漏点,进行查漏补缺。

三、抓住知识的本质,注重问题的变式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对于算法初步的教学,教师亦要专注算法初步中知识的本质,这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算法知识的内涵与本质,避免了知识学习的低效率和理解知识的表面化与片面化。例如对于循环结构的教学,教师应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即循环条件和循环体,而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区分“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上。而对于循环结构的复习更是如此,教师应以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下面以案例说明:

例1.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案例分析:

该例题是一个典型的算法案例,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了有关算法的所有基本结构,学生若弄清楚了该例题,那么对于算法的学习必将取得很大的进步。本案例注重考虑其中的循环结构,抓住其本质,即循环条件(i≤100?)与循环体(S=S+i,i=i+1),而对于其他有关循环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大的框架不必变化,只需修改循环体与循环条件即可,例如:

(1)修改循环体

例2.设计一个计算12+22+32+…+1002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分析:对于该题的解法,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i,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3 .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

出程序。

分析: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与S的初值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S的初值改为1,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4.设计一个计算2+■+■+…+■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分析: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1)/i,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2)修改循环条件

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n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

程序。

分析:本例题是例1问题的一般化,解决的是一类问题,而例1是该题的具体化,解决的是单个具体问题。该例题亦可从例1的算法修改得到,只需在算法开始时加入一个步骤“请输入n的值”,然后将循环条件i≤100?修改为i≤n?,便可得到该问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6.设计一个计算n!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分析:本例题是例3的一般化问题,亦可从例3的算法修改得到,只需在算法开始时加入一个步骤“请输入n的值”,然后将循环条件i≤100?修改为i≤n?,便可得到该问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3)同时修改变量初始值、循环体和循环条件以及输入输出变量

例7.试画出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分析:表面上看该问题似乎与例1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亦可由例1的程序框图修改得到。我们可以和例1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知,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亦可由例1的程序框图修改得到。依然是大的框架几乎没有变化,只是修改了框架里面的文字内容。在此不做细述。

由此可知,对于循环结构的教学,教师要以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发现和挖掘问题的变式,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内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章的知识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知识系统,阐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依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然后形成程序框图,再将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语言,最后在计算机上调试执行,最后得到问题解决的结果。其结构如图所示:

第3篇

 

一、概述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业急需一批领军型软件人才。教育部在2002年批准开办软件工程(以下简称SE)专业并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批准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并把软件工程师培养列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至2013年,我国有425所高校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设点数、招生数及就业质量均进入前十。因此,研究与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关键课程体系对于软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上,IEEE和ACM共同制定了软件工程学科教程CCSE[1,2],给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知识体系,提出了组织和设计课程体系的若干建议,是公认的软件人才培养工作基础。CCSE推荐课程包括SE基础课程5门、CS中级课程3门和SE高级课程6门,并提出了SE优先的课程方案和CS过渡的课程方案。

 

但是,SE专业在教学实施中面临以下难题[3]:(1)传统计算机科学(以下简称CS)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如何合理过渡到SE基础课程和6门SE高级课程;(2)如何落实SE优先的教学理念,解决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资源;(3)如何实施软件工程课程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融合教学。

 

具体来说,目前国际国内缺乏对SE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SE优先的基础课程与部分高级课程属于全新构造,难觅教材和成熟的教学资源,从而导致SE专业教学在实施时面临很大困难,大多数学校只能因循计算机科学专业传统课程过渡。因此,贯彻SE优先的教育理念与落实系统化的SE专业教学体系成为摆在广大SE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软件开发的核心工作——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为主线,提出了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二、设置思路

 

CS传统课程按照知识领域安排,非常适合于培养研究性人才。软件产业则迫切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为此,南京大学SE专业教学体系从能力培养入手,强调持续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系统观和产品观;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主线,规划专业关键课程,实践并求精CCSE的SE优先课程设置方案;探索关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相关教材与教学案例。

 

1.提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在专业教学早期开始培养学生工程观、系统观与产品观,引导学生持续以软件工程观的角度学习与体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构建的过程。在一年级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专业入门时就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和系统观,将质量、成本、度量、折中、决策、纪律、规范等工程理念贯穿后续课程,通过反复强化来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理念以及基于工程理念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的能力。

 

2.规划与实践SE优先的专业关键课程。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按照软件系统规模由小及大的次序建立专业教学主线,即以小规模系统、中规模系统、中规模产品、大规模系统技术、应用领域来部署SE专业课程的展开。在单门课程中强调构建系统的全面知识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探索适应培养卓越软件人才的教学方法。软件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培养过程,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面向具体的软件系统构造项目开展综合性知识教学;加强课程教学案例与实践用例建设,实施理论、案例、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探索校企合作教学、面向问题教学、体验式教学、面向实际教学、研讨式教学、软件创新设计竞赛教学等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三、课程体系框架

 

下图给出了南京大学SE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4,5],其中左侧为重点建设的SE专业关键性基础课程,右侧为其他SE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后者在教学上较为成熟,故不赘述。

 

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共7门,分别为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与计算Ⅰ、软件工程与计算Ⅱ、软件工程与计算Ⅲ、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分别重点解决学生计算系统分层构建、个人级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小组级中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模拟团队级中规模软件产品设计与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的需求技术、大规模软件系统的设计技术、交互式软件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等关键性能力培养。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这7门关键课程均围绕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教学案例,融合构建系统所需的多方面知识展开每门课程的教学。各课程都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讲解用的软件系统构建案例,并同步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用例。课程围绕教学案例和实践用例的构建活动组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力图打破传统课程的技术藩篱,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交流与沟通、团队动力学、职业素质、过程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在案例中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观念来观察、体验和实践计算系统软件的设计与构建过程,训练其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描述

 

“计算系统基础”,以一个经典计算机指令集MIPS的简化版本DLX为线索,以C语言为载体,使初学者可以建立起完整的计算概念,了解经典计算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系统自底向上、逐次构造的过程;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够利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完成小规模的结构化程序。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数字逻辑、冯·诺伊曼模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输入和输出、Trap 机制和子例程、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语言处理。

 

“软件工程与计算Ⅰ”,在软件工程理念指导下,侧重于程序设计教学。以一个计算示例和实践用例的迭代式增量开发实践为线索,全面培养学生在个人开发级别的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OOA、OOD、调试与测试等软件工程知识;个人级别的软件开发活动管理、个人级别的软件职业知识。

 

“软件工程与计算Ⅱ”,以经典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为主线,软件设计与构造知识为教学重点,软件系统构建实例(计算系统示例与学生实践用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于瀑布模型的、简单小组开发级别的、中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历史、软件职业知识;适用于中小规模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方法、原则与实践;软件工程方法指导下的程序设计原则与实践;小组级别的简单软件开发活动管理;包括代码和重要文档在内的关键软件开发制品。

 

“软件工程与计算Ⅲ”,以螺旋模型和团队实践为特征,通过开发一个中等规模软件产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将学生组织成8人左右的团队,按照6个阶段(即项目启动阶段、第一循环、第二循环、第三循环、第四循环、项目部署阶段)合作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具体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涉及需求、设计、实现和质量保障,强调团队协作、文档写作、工具使用、陈述等能力,并在软件团队中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

 

“软件需求工程”,以需求工程技术、软件经济学和迭代过程为特征,结合工业界实例综合分析,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需求获取、分析与建模能力,试图让学生把握需求工程工作给后继软件项目工作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需求工程基础、需求获取方法与技术、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模型与建模技术、需求管理与需求工程过程知识、软件工程经济学等。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可复用软件过程为特征,结合复杂工程案例及其重构,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综合设计技术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设计的要素、软件设计的支持与评价、软件设计方法、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基于中间件的设计、基于复用的设计和设计演化。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软件再工程为特征,培养学生交互式产品开发的软件分析、设计和评估技术。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的经典模型、人机交互的需求工程方法、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行为观测与眼动分析的交互评估技术等。

 

五、教学方法

 

软件人才培养需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采用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

 

面向问题教学要求各课程都以工程问题开始,并依照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既体现了多种知识的融合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各课程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模拟现实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开发氛围,这既能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重点训练他们的折中、决策、沟通等非技术能力。面向实际教学要求各课程在讲授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时,要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说明企业对不同方法、技术的选择与权衡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要突出企业界的主流方法与技术,遵循企业界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这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方法与技术,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研讨式教学要求各课程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给出启发式问题,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研讨解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基础课程结合软件创新设计竞赛教学鼓励低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自由选题,参加软件创新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创新。部分高级课程采取实训实习后回顾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考试和实训实习后再回顾总结报告综合评定分数,促使学生学习理论、实践体验、再总结提高,以提高他们的工程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还有部分高级课程采取校企联合设计课程、联合实施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

第4篇

在这样的行业形势下,我公司结合自身生产场地和产品工艺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购置了多台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MK920SS双工位平压平烫金(模切)机,该款设备突破了传统单工位烫金(模切)机一次走纸只能完成一次烫印或一次模切的局限,实现了一次走纸完成两次烫印或完成烫印后再进行模切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为我公司满足市场需求、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投入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下面,就将我公司采用该款设备生产烟包产品的一些经典案例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经典案例一:“苏烟(五星红杉树)”小盒

1.工艺简析

该烟包采用镭射金+全息烫印组合工艺,共18条电化铝,烫印套位精度要求较高,在MK920SS双工位烫金(模切)机上一次完成。

第一工位安装6条全息定位电化铝+6条镭射金电化铝,其中,6条全息定位电化铝走纵向,6条镭射金电化铝走横向,呈交叉走向;第二工位安装6条镭射金电化铝进行立体烫印,走纵向。

2.存在问题

安装18条电化铝进行大面积烫印以及电化铝横向与纵向交叉走箔的工艺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大面积烫印因电化铝剥离困难,容易造成电化铝与纸张分离不畅,从而导致叼纸牙片叼不住纸张,进而产生皱纸或烂纸现象;二是电化铝交叉走箔时,横向与纵向的电化铝交叉在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从而导致电化铝走偏,造成烫印图案不完整,进而产生废品。

3.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遇到因叼纸牙片叼不住纸张而出现掉纸的情况时,通常的做法是将设备的吹风打开或者是将叼纸牙排上较松的牙片换掉。但是,当印刷产品是软包烟包时,此方法无效。这是因为软包烟包所用纸张定量一般在130g/m2以下,打开吹风会出现皱纸现象,但如果不打开吹风而是将叼纸牙排上较松的牙片换掉,则会出现掉纸或烂纸现象。对此,可采用如下解决方案:①与电化铝供应商探讨产品特点,改进电化铝剥离层,从而改善电化铝适应性,避免在烫印时剥离力偏大;②电化铝拉箔方向可采取部分正拉和部分反拉,以减小剥离力。

针对因电化铝交叉走箔而导致电化铝走偏现象的解决办法是:垫高其中一种走向的电化铝,使两种走向的电化铝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第二工位的立体烫金版进行装版时,底模的垫压非常关键。对此,我们采用了厚度为1mm的树脂版,将底模贴在树脂版上,这样有利于在树脂版下进行局部垫压,从而解决了因压力不均而产生烫印缺金等质量问题,保证了烫印压力的均匀性以及高速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尽管“苏烟(五星红杉树)”小盒的烫印工艺较为复杂,且质量要求较高,但借助有恒MK920SS双工位烫金(模切)机,同时通过工艺调整,我们仍实现了以最高5500张/小时的速度进行生产,每班产量达到了6.3万张。

经典案例二:“利群(神州)”小盒

1.工艺简析

该烟包采用全息+普通金满版烫组合工艺,两种不同种类的电化铝共15条,烫印套位精度要求高,在MK920SS双工位烫金(模切)机上一次完成。

第一工位安装9条全息定位电化铝+普通金满版烫电化铝(全息定位电化铝由华工科技供应,普通金满版烫电化铝则由库尔兹供应),走纵向;第二工位安装6条普通金电化铝,走纵向。

2.存在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种类的电化铝同时进行烫印时,会出现温度较难控制的现象。全息定位电化铝与普通金满版烫电化铝要求的烫印温度不一样,一般,全息定位电化铝的烫印温度要求比较低,而普通金满版烫电化铝的烫印温度要求相对较高。

3.解决方案

①与电化铝供应商探讨产品特点,改进电化铝胶层,从而改善电化铝适应性,避免烫印时两种电化铝所需温度偏差较大;②将对温度要求较高的电化铝所用烫金版用瓦楞纸板密封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温度对另一种电化铝的影响。

经典案例三:“白沙(精品二代)”小盒

1.工艺简析

该烟包采用烫印+压凹凸+模切组合工艺,且三者相互套位精度要求极高,在MK920SS双工位烫金(模切)机上一次完成。

2.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5篇

关键词:蚁群算法;车辆路径问题;物流配送

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配送是运输中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企业节约配送成本,累积起来可以减少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可以通过优化配送线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配送次数和车辆数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车辆路径问题及蚁群算法简介

车辆路径问题(VRP)最早在1959由线性规划大师Dantzig和Ramser首次提出,常被用来解决物流配送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即为已知位置坐标和需求量的客户配送货物,配送活动可以使用多辆运载能力已知的配送车,每辆车都从配送中心出发,以最小的车辆里程数、最少的车辆数及较高的满载率完成配送任务后返回配送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运输、配送等活动中。车辆路径问题(VRP)的求解方法主要分为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两大类,其中蚁群算法是现代启发式算法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可以实际有效的解决车辆路径优化问题,对路线进行全局优化。

意大利学者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最先提出蚂蚁系统,并成功地应用蚂蚁系统解决了旅行商问题(TSP)。蚂蚁系统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学者们陆续提出多种求解能力更强的蚁群算法,这些算法已经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行业内解决实际问题,如旅行商问题、指派问题、调度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

二、基于蚁群算法的经典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及算法

经典车辆路径问题是车辆在配送过程中选择路径时只考虑车辆容量约束的问题,一般要满足以下几条约束条件和假设:(1)只有一个配送中心,它为多个客户进行配送服务;(2)配送车辆车型相同,最大里程数不限,且容量或载重量已知;(3)配送中心的位置坐标和每个客户的位置坐标可获得;(4)全部配送车辆都将配送中心作为起点,完成配送任务后必须返回配送中心;(5)每个客户需求已知,且由一辆车进行一次配送便可满足;(6)每条路径上各客户的需求量之和不超过配送车辆的容量或载重量;(7)要求配送总成本最小。

基于蚁群算法的经典路径问题有以下几个参数:

(1)蚂蚁数量。设蚂蚁数为m,即m只蚂蚁代替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进行路径搜索。(2)总信息量。设每只蚂蚁完成一周循环时释放的Q个单位的总信息量,Q值会通过算法的循环发生变化。(3)启发式因子α和β。(4)信息素残留系数ρ(ρ0,1)。

蚁群算法中只有把所有蚂蚁通过的路径综合起来才可能组成车辆路径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得到可行解之后要对其进行优化来使最终路径更优。

使用蚁群算法的步骤如下:

(1)参数初始化。令循环次数Nc=0,循环最大次数为Ncmax=200,每条路径(i,j)上初始信息量τij(t)=const(常数),Δτij(0)=0。

(2)输入配送中心和客户的坐标及需求量、蚂蚁的载重量、行驶距离(无穷大)。将m只蚂蚁置于配送中心上。

(3)循环次数Nc++,所有蚂蚁进行路径搜索,开始一次循环;蚂蚁的禁忌表tabuk索引号k=1。

(4)蚂蚁数目k++。

(5)每只蚂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及转移概率pkij(t)选择下一步配送的客户j,选择好之后蚂蚁为客户j进行配送,并把该客户加入到这只蚂蚁对应的禁忌表中。

(6)若仍有未完成的配送的客户,则跳转至第(4)步;否则,执行第(7)步。

(7)蚂蚁返回到配送中心,并根据公式(3-2)和(3-3)对全部路径上的信息素量进行更新。

(8)若循环次数不大于最大循环次数,即Nc≥Ncmax,则程序结束,输出运行结果;否则,清空禁忌表tabuk,跳回第(2)步,重新开始循环。

三、H公司实例分析

H公司是集汽车客货运输、物流经营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第三方物流的运输业务。H公司在为其客户M公司进行运输时,主要任务是将M公司在H市基地生产的产品运输到M公司的各配送中心。

由于H公司要进行的运输业务辐射范围太广,所以本文只选取沈阳市的11个销售点进行研究。H公司原有的配送路径是对从配送中心向每个销售点单独配送,共需要11辆车。已知配送车辆的最大载重量为120台空调。

通过AutoCAD软件载入M公司沈阳销售点地图,得到配送中心R及标号为1-11的11个销售点的近似坐标,同时,通过调查得到各销售点某一周的需求量。设置蚂蚁数m=60,最大循环次数Ncmax=200,初始信息素量τij(o)=10,启发式因子α=1,期望启发式因子β=2,信息素残留系数ρ=0.85,车辆最大载重量为120台空调。通过估算,H公司在M市需要4-5辆进行配送。

四、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Mat lab软件编程运行,实现了应用基本蚁群算法求解H公司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输出优化后的配送路径整理后共有4条配送路线,需要4辆车进行配送,总配送路径为302.93。具体为:

线路1:1-10-11-12-1,距离52.09,车辆满载率74.2%;

线路2:1-6-2-1,距离99.33,车辆满载率89.2%;

线路3:1-4-3-5-1,距离54.48,车辆满载率91.7%;

线路4:1-8-7-9-1,距离97.03,车辆满载率72.5%。

在原来的配送过程中,每辆车只负责一个销售点的配送活动,总共需要11辆车,总的配送路径为507.62,且每辆车的满载率很低。通过对比可得,优化后的路径比原配送路径里程数减少了204.69,节约了7辆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运载率,这明显节约了H公司的配送成本。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求得的优化路径减少了配送里程数和配送车辆的数量,同时提高了每辆车的满载率。然而本文解决的只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车辆路径问题,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今后的研究可考虑多配送中心、车辆载重量不相同等复杂情况下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可以改善蚁群算法解决车辆路径问题时的不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相勇.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及算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2] 段海滨.蚁群算法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4-42.

第6篇

说到短视频营销,国内更多还停留在一个起步阶段。企业和品牌想要把短视频玩得风生水起,自然需要一点“拿来主义”,学习国外的成熟经验。下面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Twitter旗下短视频应用Vine的十个优秀案例。

1.唐恩都乐超级碗广告

去年,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赛前预热节目的休息间隙,唐恩都乐首次在电视上投放了一则完全由Vine制作的短视频广告。广告展现了一支由唐恩都乐咖啡球队打败一支奶昔球队的生动过程,画面可爱有趣、富有想象力,很快引起了轰动。

唐恩都乐在后来的超级碗电视广告中继续发力,一连了三支回顾历年超级碗精彩瞬间的Vine视频,接地气的特性博得了很多球迷的好感。

2.M&C Saatchi戒烟广告

简洁明了的逻辑+震撼的一瞬间,往往能给一些公益广告增加不少震撼力。比如,M&C Saatchi的这则戒烟广告,6秒钟的时间里只说短短的一句“视频放过一次后,就有一个人因吸烟而死去”

短视频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别指望在广告中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最重要的还是抓住痛点,用一些震撼的瞬间来打动用户。

3.索尼带你走进盗梦空间

索尼的这则视频模仿著名电影《盗梦空间》的样式,通过画中画的形式给观众产生一种思维漩涡的错觉,反复循环能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科技感,非常炫酷。

除此之外,视频还将Sony两款最好的产品(相机+智能手机)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搭配上毫无违和感。字幕上的双关语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堪称短视频中的经典。

4.阿迪达斯世界杯用球演变之史

阿迪达斯的这段视频巧妙展示了世界杯用球的进化史,通过球的滚动形象地刻画时间的流逝,同时展现足球的进化,构思巧妙。

像世界杯这样的盛宴,很多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营销机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微博上有很多品牌用GIF图赢得了大量关注,短视频和GIF一样,非常适合在社交媒体上来承载一些精彩瞬间。

5.迪士尼周边大比拼

迪士尼在Vine上发起了一个叫“迪士尼周边大比拼”的活动,鼓励粉丝们用Vine拍摄短视频来表达对迪士尼的热爱。

活动虽然没有太多物质奖励,但并不妨碍粉丝们的热情。各种花样百出的视频让迪士尼惊喜不已,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公司聚集了大量广告创意原型和idea素材。

6.芝麻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通过恶搞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经典台词“Lord of the Crumbs”“You shall not pass!”,芝麻街用嬉皮的方式玩耍了一把,引发Twitter粉丝们的疯转。

视频中,一位魔法师打扮的人在商店门口拦下伊恩·麦凯伦爵士所客串的路人,将其引入商店,颇有娱乐、魔法色彩。

7. Airbnb简单的旅途

像迪士尼一样,Airbnb也通过短视频来激发客户的创造热情。但不同于迪士尼先收集成千上万视频,再筛选评选获奖者的低效方式。他们直接写了一个剧本,将很多6秒视频拼接成一部完全由Vine拍摄出来的微电影。Airbnb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纸飞机环游世界的故事,有富有创意,视频一经放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8.奥利奥“饼干都要泡一泡”

还记得奥利奥经典的“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广告吗?奥利奥饼干,真的要泡一泡再吃?看完下面你就知道了。

借鉴火爆美剧《权力的游戏》“人必有一死”的经典台词,结合奥利奥饼干的独特吃法,奥利奥完全把一块饼干给玩坏了。

9.甲壳虫环游世界

在这段回忆怀旧短片,大众汽车展现了一辆经典甲壳虫汽车在1955年三次环游世界的经历,颇有艺术风范。

视频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些老照片的堆叠,360度无死角展现了甲壳虫汽车的经典设计,视频中的甲壳虫汽车仿佛就是一只活生生的甲壳虫,陈旧气息一扫而空。PS:如果你想展现一些经典瞬间,不妨尝试一下短视频

10.GE科学课堂

短短6秒钟,真的能给听众上一堂充满知识和启示科学课?通用公司来告诉你答案,300多个妙趣横生的Vine视频,生动讲述了各种科学知识,实在高明。(下面的是其中之一)

通过Vine,通用公司展现了自己深厚的科学技术底蕴,向用户传递一个“科技简单有趣”信息。GE还在Tumblr上发起了一个创意征集活动,定期展现这些合集精华,寓教于乐,用户很乐于接受和分享。

第7篇

两年前,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经典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绘本阅读实施一年后,我们发现:在绘本的不断熏陶下,孩子们的“眼光”提高了,孩子的内心积聚了大量的来自绘本阅读的体验和由阅读绘本而被链接的生活体验,孩子们需要有一块心灵的舞台去演绎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将绘本阅读延伸,提出了孩子自主创作小书绘本的实践研究。

本研究,源自孩子内在心灵成长的需求:从绘本阅读导入,感受、感悟绘本;运用仿编和创编的手法,用讲述和画图结合的方式创作小书绘本;最后搭建展示的平台,将孩子们自主创作的小书绘本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孩子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他人”和“不同于他人的自己”,张扬个性。而小书绘本的产生,必将推动孩子们更进一步地阅读经典绘本。因此,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是对幼儿园经典绘本阅读的延伸和拓展,走出一条从大绘本到小绘本再到大绘本的循环路线;另一方面,旨在用创作的方式指引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情感,培养健康心理,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实践研究中,我们为小书绘本创造开拓了三种通道,即教师导引式创作、家长纪录式创作和孩子体验式创作。

一、师幼共制小书绘本——导引式创作

教师研究绘本文本,启引幼儿阅读、感悟经典绘本,是整个小书绘本创作活动的基底。过去一年里,幼儿园对教师小书绘本导引式创作提供了诸多的指导与支持:收集整理国内现有出版社引进的经典绘本,请专家和利用理论书籍及相关网站指导绘本文本研究,开展专题研究促进教师深入研究阅读与创作,确立小书创作教学、教研制度,保证阅读创作活动持续进行;还建立民间性的儿童文学读书会和小书社团,定期交流。在这样的阅读创作模式良性循环下,小书绘本创作基底日益厚实。以下重点阐述了小书绘本课堂创作教学实践,突出在教师的导引下,师幼运用仿编、续编、改编、创编等自主创作方式开展的小书绘本创作活动。

1.仿编:仿照绘本中的某一鲜明特征,启发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绘本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仿编。①仿绘本故事题目:更换绘本题目中的关键词,幼儿来编内容,即变成了一个新绘本。②仿绘本故事知识点:更换绘本中的知识点,幼儿来编内容,即变成了一个新绘本。③仿绘本故事结构:按绘本故事结构,引导孩子续编下去。④仿绘本故事角色:继续用这些动物形象编不同的故事。⑤仿绘本故事题材:孩子可以根据季节和周围生活环境,用画图来记录观察内容。

2.续编:经典绘本阅读完毕,常常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我们还在为角色担心,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后来还会怎么样呢?虽然绘本中没有交代,可是,我们很希望通过孩子们的想象,把它表露出来。为此,我们在设计第二课时时,会选择续编方式创作小书绘本。

案例1,在第一课时《棕熊的神奇事》之后,教师开始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在创作前,师幼简单回忆故事内容,并出示绘本最后两页,引发幼儿遐想。

师:故事中,棕熊想干什么?

师:最后它当上爸爸了吗?

师:最后棕熊和棕熊小姐走向了一片草丛……,如果让你来说故事,你觉得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然后,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编写自己的图画故事。(一人不少于六张纸)

《棕熊的神奇事》之后续 作者:大一班孙寒青小朋友 文/图

P1 环衬

P2 熊先生终于在有一天找到了最爱的熊小姐。然后,他对熊小姐说:“你能帮我生一个孩子吗?”熊小姐高兴地点点头说:“可以啊。而且在明年的春天我们会有一个很漂亮的宝宝的。”

P3 第二天,它们就准备结婚了。然后它们还特地买了一辆小轿车来欢度自己的婚礼。

P4 第二年的春天,熊小姐的肚子咕咕叫了,原来是熊小姐真的生了个宝宝。它们一家快乐地去旅行。

P5 秋天到了,熊妈妈对它们说:“今年我要出去一下,熊爸爸你可要管好熊宝宝,别让别的小动物欺负熊宝宝。”

P6  冬天到了,熊妈妈也回来了,他们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在家里过新年。

P7 春天到了,熊宝宝学会了骑自行车,他骑着自行车到马路上去玩了。

P8 很快,熊宝宝可以上小学了。爸爸妈妈开心地拉起宝宝的手,去马路上走路。

P9 环衬

心理点评:“结婚”对许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就是热闹的婚礼,美丽的新娘子,漂亮的小轿车以及旅行。据说小作者上周刚喝过喜酒,对婚礼的印象自然非常深刻。图画中有很多细节可以反映孩子内心的喜欢和向往,而通过小书绘本,将此心情跃然纸上。

3.改编:我园的小书创作教学中,运用改编方式创作小书绘本有两种情形。①改编成歌曲来唱。即阅读某一经典绘本后,在第二课时师幼一起将绘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成歌词,然后选择孩子熟悉的歌曲旋律,进行填词歌唱。②改编故事中间的情节。即在阅读经典绘本后,大胆设问:“如果不这样,下面会怎样呢?”由此,根据孩子们的理解,改编成小书绘本。

第8篇

三维软件3DMAX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接不紧密。教师课堂上多讲解理论知识,脱离实践操式时的知识讲解,同时3D模型构造复杂等原因也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减弱;当代中职教学仍多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就很难取得成效。

二、探究3DMAX课程教学方法

1.循序渐进,做好学生的入门引导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3DMAX课程的入门指导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有新意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入门课程,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真正地喜欢上3DMAX课程。兴趣是支持学生坚持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3DMAX课程的入门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基础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创建简单几何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3DMAX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掌握3DMAX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程序,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软件操作能力。其次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3DMAX常用到的操作方式,比如创建三维和二维几何体、操作在参数设置中要用到的选择、旋转、对齐、视图等常用工具以及曲线图形编辑常用的命令<Attach>、<Refine>、<Out1ine>、<Trim>、<Wed>、<Fi1let>等。学生一旦能熟练地运用3DMAX软件中的子命令,就能够更轻松地投入到图片编辑的学习中,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在对3DMAX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不需要一步步地教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使用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严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3DMAX软件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紧密地联系实践。在中职教学中,教师要慎重地选择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上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收获知识。

(1)案例引入教学

3DMAX课程的应用性强、操作性强,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用大量的影视动漫设计、广告行业的作品、建筑设计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快速增加学生对3DMAX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应用能力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模拟灯光软件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使用经典室内设计效果的案例,让学生展开分析、探究:灯光怎样设置,灯源放置地点的选择标准,自然光、灯光、玻璃材料的物品的反光处理以及局部和整体光线效果的协调统一等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适当总结;然后再为学生们讲解具体的理论知识和这一具体案例中设计的优缺点,完善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和经验;最后让学生提出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意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收获呈现在设计中,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近年来在中职学校十分受欢迎的并获得肯定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备软件知识技能,提升完成实际项目应用时具有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中职学生的软件知识学习和使用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酒店场景,并将任务具体划分为大厅墙纸、接待场所和装潢设计等部分,根据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任务,支持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新意。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很多有用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

第9篇

关键词 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7

Abstract Based on our existing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mode is not perfect, the course group put forward "case analysis +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to achieve the goal, implementation points and innovation points ar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ability strong composite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Keywords case analysis;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曾经是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主要必修课程。我校2000年取得会计学硕士授予权时,即设立了财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培养财务管理方向研究生;2003年开始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招收财务理论与实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2012年取得了财务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招生资格,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在课程建设的脉络发展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中较早开设“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学”等课程,其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为本课程的形成提供了雏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为研究生单独开设的“财务管理专题”、“会计与财务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为本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1993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专业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直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由几位教授讲授,2004年取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后,“高级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基于上述良好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氛,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自开设至建设成为校级一类课程(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以来,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认知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的“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尚不能称之为完善,其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分析:第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级财务管理”一般是在第七学期开设,教学课程开始走向“高、专、深”的特征与研究生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难以理清。第二,实践课时太少,案例教学亟待加强。目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面对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缺乏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实际操作。第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针对我校现有“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课程组提出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模式拟达到的目标

1.1 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作为本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是前提。针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组首先界定了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边界和深浅程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国际财务管理”中主要强调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的特殊风险与特殊问题,在“高级财务管理”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对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再将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分为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等六个模块,教学模块的设计使得“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

1.2 构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堂教师案例授课、课后学生完成驱动任务的模式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具体地,在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相关案例引出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在案例分析中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拓展;进而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隐含在课后的任务布置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软件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再次回到课堂通过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总结、提炼)实现学生从掌握理论――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

1.3 开拓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之路

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模式拟通过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有目的的训练方式,拟部分地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即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数据分析的问题。

2 教学模式的实施

按照设计思路,从以下方面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了整合、改进(图1):

2.1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组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本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定位出发,通过借鉴内地知名财经院校的先进做法,对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包括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管理篇、业绩评价篇,并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按“基础理论”、“实务内容”、“案例分析”设为三个层次。以业绩评价篇为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业绩评价理论;通过课堂上对已有公司或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案例分析掌握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自行完成根据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

2.2 案例教学及讨论

本教学模式的要旨之一在于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运用相关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每个模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因此,课程组在充分讨论了“案例教学”的教学目的后,根据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组织设计了相关案例。案例资料的来源一是课程组成员主持完成的2009年石河子大学立项教材“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案例资料的来源二是根据资本市场经典案例由课程组成员自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案例集”,并及时、经常性地更新案例集。同时,针对案例准备好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探讨、总结,最后教师再归纳点评。

2.3 驱动任务的设置

本模式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主性地完成“任务”,只有通过“任务”的完成,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掌握理论- 应用知识- 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的思路是,根据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若干项难易程度不同的、适当的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清楚学习结束自己能做什么,通过知识的学习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目标。

任务形式一是要求完成实验任务。课程组根据模块内容编写了包括冲突下的收益分配、并购动机及并绩效分析等材料的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以公司治理篇中某公司冲突下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为例,具体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股利分配中的有关规定、股利理论和股利分配政策等问题及冲突下股利分配的变异。(2)实验基础。学生在实验前应掌握股利分配的种类、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股利分配程序等相关内容。(3)实验内容。通过案例资料,了解: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支付方式。第二,长期高额现金股利发放的动机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示范意义。第三,股利政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与合理路径。

任务形式二是要求完成课程论文。通过各模块以案例分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课程结课后课程论文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对某专题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日后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选题,另一方面,课程论文的设计、完成要借助于统计软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3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1)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引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不仅介绍国外的经典理论,吸收财务管理前沿观点,更注重通过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案例将这些知识放置于中国特有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教学,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同时,尽可能将新疆及兵团本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坚持理论导读、案例讨论与课程论文三结合。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各教学模块涉及的诸如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等经典理论文献,通过引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典型案例剖析上市公司财务行为,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报告等实训任务,完成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实务最后升华对理论的认知。

(3)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整个教学模式的完成过程涉及到案例讨论、实地调查、文献梳理等多种教学及实践方法,使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对知识点的认知体系。

总之,从长远效果看,本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使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日趋完善,进而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满足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的要求,最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从近期效果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及设定“任务”的完成,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方面、质量方面均有较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广.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探析[J].商业会计,2016(9).

[2] 袁玲,杨元贵,强锦.探析《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