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9: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二数学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错题本;使用研究;错题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86-1
错误离成功最近。学习的秘诀就是要迅速发现并解决错误。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就是迸发学生智慧火花的宝贵资源,老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建立自己的思维障碍库,不断告诫自己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知识的盲点、扭曲的知识关联点、难以寻找的切入点等等。用好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误,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一、寻觅错题
很多学生认为很多错题都是粗心导致的,下次认真点就不会出错,殊不知粗心实际上就是不会。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误等等所谓的粗心其实是一种习惯,是学习能力的一种缺失。也有不少同学喜欢给自己的错误找一些可以原谅的理由。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错误在下次出现时都是可以避免的。从思想上意识不到错题的价值。实际上错题无处不在,值得我们在课堂中,在作业中、在测试中时刻寻觅,到处寻觅。
二、整理错题
学生已经按照要求拥有错题本,但是只是将错题抄上去,有的甚至还是一道道填空题,没有任何的过程。对待错题一定要及时整理,不仅要有正确的解题过程,还要有错误的解题过程。对错误本身进行分析。发掘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缺憾和错误的原因。
一般的错误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产生的:
1.对所学概念理解不深,在解题时出现概念偷换。数学概念是解数学题的依据之一,也是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本保证。如函数极值、最值和无穷小等。
2.不善审题、不善发掘问题的隐含条件。有些数学题一部分条件隐藏在数学概念中,如:三角函数值域,对数函数定义域,sin2A+cos2A=1等。
3.误将所求结论作为条件,进行循环论证。如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部由n=k成立到n=k+1也成立过程中,很容易犯把条件中的结论直接应用在证明过程中。
4.对规律理解过于肤浅,形式地套用定理、公式、法则,忽视他们存在的前提,或者对定理、公式、法则理解产生思维定势。如圆锥曲线方程的标准形式中要注意坐标轴的具置,学生很多时候认为焦点就是在x轴上,随意扩大、缩小他们的使用条件,导致多解或者漏解。
5.只顾一般情况下的分析,忽视了特殊情况下的讨论,导致解答不够全面、漏解甚至错解。求圆的切线方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等比数列求和中,求前n项和公式时很容易忽略公比为1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不光要注意一般性的结论,还要注意特殊情况,使思考严谨完善。
在对错误原因分析的过程中最好结合相关知识点,使之具体化和明确化。例如:已知函数f(x)=x(x-c)2在x=2处有极大值,求常数c的值。解这道题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答案是6和2。他们会求导和应用极值的定义。但是他们对于此处的知识点尤其是对函数极大值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函数极大值是函数在x0左侧导数大于0(函数单调增),右侧导数小于0(函数单调减),f(x0)=0。在解本题过程中不光要关注f(x0)=0,还要考虑函数极大值的两个前提条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6。当c=6时函数在x=2处取极小值。
只有充分分析原因并将错题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错误才能越来越少,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成绩。
三、使用错题
1.经常翻阅。
每周或者每两周重做一下错题本,考前更应重做错题本。把错题本的品质由粗心占主导地位转变为高质量错误占主导地位。做到把错误捏在手里,放在心里,想错都难。
2.拓展功能。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错题本中增加一些好题、典型题。提醒他们注重解答技巧和方法,也可以记录一下规律、方法、有用的结论、易忽略和易马虎的点。使“错题本”变为“好题本”。
3.相互交流。
同学间相互交流“错题本”,互相交流、借鉴、启发。在错题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
4.贵在坚持。
收集编写错题本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下来,善待错误,你很快就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你会从琐碎的错题本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只要能够积极地正视错误和坎坷,就一定能成功。
四、监督管理
1.教师加强管理。
学生都是孩子,都喜欢玩,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教师应该对学生错题本整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定时检查学生错题本,在检查过程中要有科学的评论。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醒或激励学生做好错题本,用好错题本。
2.师生同做错题本。
教师将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易错题、常错题、学生的错题本中的典型题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并将自己的错题本在学生之间传阅,和学生站在一起共同建立错题本。
关键词:高中数学 公式和定理教学
公式和定理是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推理论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公式和定理的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大部分是需要掌握的,按照课程标准对掌握的定位,就是必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知识的本质,能从本质上把握内容、形式的变化,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要掌握[1]。
1.数学理解的作用
1.1理解可以促进记忆
由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形成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因此记忆并不是将知识直接原封不动地接收然后储存的过程,而是要理解要不断做一些建构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把原有知识变成更容易记和提取的知识;新旧知识尽量联系更多;新旧知识本质属性联系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提取。因此,在记忆知识时,个体会主动去理解,加强知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由此提高新知识的记忆程度。
1.2理解能降低知识的记忆量
没有理解,知识就是孤立存在,各种知识分别占用记忆单位;如果理解,新旧知识之间有联系,构成一些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需要单独记忆的东西变少,这样,记忆量就减少了[2]。
1.3理解将推动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由于建构性的理解活动能突破限制,组建表象与表象之间丰富的联系,在结构内部或更大范围以及结构之间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能发挥知识方法的潜能,推动迁移的进行[3]。
1.4理解会影响信念
学生在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会渐渐地体会到数学是一个紧密的内部联系的整体,知识网络之间非常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联系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努力去探索和尝试地建立起来的,这同时就建立了比较正确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信念等。就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及关联有了理解,对数学方法的运用有体会时,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产生兴趣,想学习更新更深的知识。因此,只要抓住学习的关键—理解,或者学生的学习达到该水平,那么就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4]。
2.强化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在高二学生中的理解措施
2.1教师要增强对公式和定理证明的意识
在课堂上适时的简单证明公式和定理,让学生掌握公式和定理的证明,也就是把大部分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水平提升到领会水平,学会公式和定理的证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的信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念,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公式和定理只要会用就可以,那么要学生掌握公式和定理的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认为公式和定理只要记住会用就可以了,可见教师信念对学生信念的影响很大以及学生本身对公式和定理的认识不深刻。处于公式和定理的不同理解水平的学生在解题能力上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成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掌握公式和定理的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2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让更多的学生能正确表达数学和明白数学专用名词的意思。在学生访谈中,当问到错位相减法的字面意思时,所有的学生都不知如何回答,经过提示,才慢慢的能说清楚一些。因为数学名词的命名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它跟命名的对象有关,所以教师在讲解比如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时,把推导过程与名字结合在一起,学生当时理解会稍微深刻一点,以后估计看到方法的名字就能想起或知道具体的证明过程。这也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意识,就是中学数学中只要从字面上简单清晰地理解数学,不仅在以后可使回忆变得简单,而且呈现知识的“原貌”也显得不是那么困难了。
2.3教师本身应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认识
问卷的同时,也与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交流,比如问为什么公式和定理的证明一般只讲一遍,对公式和定理的要求一般为什么是只要记住会用就可以?教师的回答一般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好的学生都被最好的市重点先录取;就算讲了,学生能掌握证明的也很少。事实上,分析学生测试卷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学生都有比较完美的解法,说明学生并不差,总是有很多不错的学生存在,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资优教育。如果教师因未发掘学生潜能而期望过低,使学生感受到老师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定位就己经很低了,学生要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教师讲得简单,没讲一些数学深刻的地方,那学生也没法领会数学的深奥,以及数学原来很有趣。
2.4教师有时要基于数学史作教学设计
以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以一些更简单、更巧妙、更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很简单直观,只不过是自己没发现而已。
2.5教师平时应多强调推理的严密性,少用“记住、别忘了”等词
比如对于学生忘记分q等于1和q不等于1两种情况,或在学生忘记a=0的情况,不要只强调下次别忘了,而应该指出这是数学推理的严密性,a=0时就不是等比数列了,就不能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深刻性,可以减少认为数学只是解一些题而不存在多少思想和特点的学生的人数。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公式和定理,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一背二套”,还要学会其证明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记忆、知道应用条件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教师也不能注重应用,而忽略推导过程,并且推导过程中最好“艺术化”一些,更好地创设情境加以引导,多加入美的元素,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因此,研究高中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水平,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和中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燕玲,喻平.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03):17-l9.
[2]胡梅.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七种推导方法[J].考试(教研版),2009(07):67.
【关键词】二次函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二次函数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映射等知识点的引入,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更需要缜密的思维训练。而可以说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的知识在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重要的知识点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且在每年高考中二次函数的占的比例较高,出现的频率较多。老师应当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充分掌握二次函数解题技巧,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函数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转换成学习的能力,打好在高中二次函数的基础学习。
加深基础概念,做到熟能生巧
进入高中阶段采用集合、映射等知识点来解释二次函数,加大了对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需要老师做好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的复习巩固的同时加深对高中知识点的引入,引导学生转换学习思维,将初中学所的知识点通过集合、映射等方面来进行解释,在充分认识理解新思维下的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后,再进行更深程度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函数形式的转化往往是一个难点,如果做到对概念的充分理解掌握,对于此类的题目化解并不是太难。如对函数f(x)=3x2+2x+4,求值f(1)、f(t)以及表达式f(x+1)。对于此题目很多学生对第一问、第二问的解答往往采取直接带入的方式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但对于函数表达式f(x+1)的求解过程中,没有做到对知识点的清晰把握、深入了解,错误的理解成在函数f(x)中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
加大思维训练,做到举一反三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二次函数的学习难度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将二次函数融入不等式、导数、数列及解析几何的学习中,这就须要学生有很高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的同时,善于利用解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老师则要求在交给学生二次函数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做到将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在各类题型中得到灵活运用。另外,由于二次函数本身具有很多条的性质,且出题方向较为灵活,稍微改变二次函数中的项系数即可改变函数图形的形貌,且对于定义域的区间改变就能影响到函数的值域。可以说对于二次函数的题目犹如题海,是永远做不完的,这就需要学生在练习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找到考察的所在知识点,发现并找出所给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寻求最快捷的方法求解问题,做到举一反三,避免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在大量试题和思考的训练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
完善数形结合,做到直观解题
学次函数时,由于函数的抽象性不能直观判断出其特性,加大了学习中的难度。如果做到数形结合可以很好特的函数公式和性,弥补二次函数的抽象性的困难,同时可以通过函数补充解释图形,丰富函数的知识内容。因此这就应当老师在教导将数形结合的思维理念融入对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对于绘制出函数f(x)=x2+2x+1[x∈(-2,2)]的图像后,能够直接从图中挖掘出函数的开口方向、单调性、值域、奇偶性等隐含条件。在分段函数的求解中,单纯的通过函数计算比较困难,如果采用图像的方法便能直观的判断出函数的变化趋势。另外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求解图像平移的问题时,能够直观的判断出函数图像的位置变化,但很难求解出平移后的函数图像解析式。而利用函数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便能很快的求解出函数平移后的解析式,补充在求解函数平移图像的不足。
利用错题笔记,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对于数学的学习主要还是以实际的动手训练和小规模测试为主,学生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发现自己本身的问题(如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细心马虎等),并以错题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当然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也适用于此方法,尤其是在二次函数结合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复杂知识点的学习中,薄弱的知识点很容易在测试中显露出来。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对错题做好记录,并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错,同时在错题的旁边附上相应的知识点,定期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再测,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掌握应用程度。由于高中学习有很多印刷的试卷,可以将每次测试的试卷装订起来,可以定期拿出来翻阅。
寻找解题模板,做到毫无遗漏
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数学的学习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分析,但仍可以将学习文科的背诵或记忆的方法融入其中,做到更好的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广大教学工作者对二次函数教学中,总结出了很多经典知识点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采取套用模版的方法,将题目做到规范化,避免遗漏的知识点,增加解决题目的严谨性,做到尽可能的不失分。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二次函数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广大老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大量试题的训练训练过程中,积极思考,找出更加方便快捷的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打好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成平.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J].教学探讨,2016年02期
[2]杨彦钢.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
就我国目前高校二维基础课程的开展来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理论阶段和实践阶段。这两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的相互结合,构成了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的系统性。从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对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模式的开展不应该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要让学生通过物质因素与条件,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转化为艺术设计形象,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创造,从而实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效结合,以此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构建合理的学习体系,寻求规律,从而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逐步应用到实践当中;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中外不同的艺术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效果。
二、高校美术二维设计基础课
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创新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但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时候,仅仅对名称做了创新,本质上并无区别,从而导致学生的作业仍然是千人一面,没有任何创新。笔者认为,对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二维设计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
目前,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用“基础”对二维设计基础课程进行定位的方式普遍存在,这不仅会导致设计课程之间相互割裂,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一定的局限,使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因此,将二维设计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将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将二者看做一个整体展开教学,势必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将注重传统图案学的启蒙教育和西方的现代设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目前,这两种教育方式是较为独立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的教学要求,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将二者有效结合,对学生对知识的扩展和实际运用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同时情境教学法也是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具体形象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培养,特别是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美术的兴趣,能够培养幼儿的悟性。
一、情境式教学的着重点
(一)巧妙设计场景
通过一些美术研讨活动我们可以发觉,很多幼儿教师只是看重美术教学的热闹性和视觉性,对创造的情境没有明确目的,经常出现所创建的情境与想要达到的教学没有过多联系的现象[1]。对于以上问题,我们要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先确定题材,再根据题材的特点来设定适合的情境方案,方案要适用于所要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活动大放异彩。
(二)形式要实
幼儿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在进行创建场景时以作秀为目的,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视觉效果,以致搭建的情境毫无意义。情境建立要以完成教学为目的,要根据教学题材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搭建,不要仅流于形式,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所以,一些枯燥乏味的活动内容要避免,我们在引导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要重视情景式教学的效果。
(三)构思要新颖
情境搭建不是为了良好的视觉性,情境搭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触发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不应该为热闹创立,否则会在教学上给幼儿带来指向不明的结果。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通常我们引导幼儿在思想上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而达到效果的前提就是要有新颖的情境、教育题材、活动细节。一些传统教材过于老化,由于存有很多经典内容,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能缺少,但是如何将这些传统教材进行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引导幼儿在周围寻找与这些传统题材相关的事物[2],比如,可以在“神秘的宇宙”的活动中,搭建一些与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卫星等有关的情境内容。
二、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景式教学
(一)激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或领域都能够良好的发展,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专业的画家[3]。幼儿最突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是具有纯真的童趣,孩子的那份纯真,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完美,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这份“不完美”留住,因为这是幼儿开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条件。然而情景式教学恰好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够让孩子创造出饶有童趣的小作品,从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对孩子们进行不断的启发和引导,让孩子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美术形式呈现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孩子引导到所设立的情境中去,让他们能够采用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去感知周围环节,乃至整个世界。同时希望孩子通过想象,把他们所希望的结果进行编制,进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比如在“小兔过桥”的活动中可以创建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让授课教师装扮成小兔,根据图片和语言,效仿兔子的动作来到河边,做思考状,对孩子说:“河上的小桥被水冲走了,没有办法过河了,不能去上学了,我(小兔)该怎么办呢?”此时孩子们会纷纷讲述他们所想到的办法,这其实变相的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并且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在不同孩子之间即使相同的题材之下也会有不同的额想法,比如还兔子过河的问题,方法各异,有说去找船的,有说坐在气球上,有说抓着老鹰的脚过去,有说用长颈鹿的脖子搭座桥等等,画出来的作品也会种类繁多,纯真可爱,甚至很多想象力和创作空间已经超过了我们成年人。同时,在教师设计场景时,要给孩子留有充分的空间,以供孩子发挥想象力,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创造作品时得到心灵的满足。
(二)课堂表演活动体会情境内容
授课教师在O计学习内容时应该具有趣味性,比如绘制带有趣味性的插图、漫画、卡通画、剪纸、布贴等。在“吹泡泡”活动课中: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组织一次吹泡泡比赛,又或者在课间的时候老师现场利用材料进行吹泡泡,让孩子们看到吹泡泡的情境。总体来说,就是让孩子通过教具,场景、相关材料尽量直观、具体的感受学习内容,“吹泡泡”已经让孩子在老师创造的真实情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仅仅是老师吹泡泡的画面,孩子们的思维还没有活跃起来,这时该老师的进行发挥,通过对话、引导,孩子的思路会一点点改变,脑中也会产生越来越鲜明的画面。运用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孩子们对吹泡泡的印象再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又有激发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的个性外显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情境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情境来外显幼儿的个性张力,是每一各幼儿的个性都能得到十足的发展[5]。把学科内容综合起来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当然,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新《纲要》指出:各学科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依靠,相辅相成,要特别重视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间。所以,许多乐于创新的教师已经将美术方面的内容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尽量尝试把各学科间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转化,但这恰巧是幼儿美术教育难以跨越的难点。自从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已经改变了以往过于程序的教学环节,让幼儿们愉悦地在不同题材的美术活动课程中,尽情的发展各方面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组织幼儿美术的创作活动,务必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同时发映出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在科学实践中已经得出结论:只要将情境教学法合理的运用,就能实现尊重孩子年龄、反映孩子心理特征。情境教学法能够把感情、场景、事物在美术教育中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从让孩子们获得颇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充满纯真乐趣的环境中感受大千世界带来的美好和乐趣。
参考文献:
[1]洪琴.以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5):80-80.
[2]郁静芳.情境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2):65.
[3]柯婷琴.情境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8):172-173.
一、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形成这样的应对态度呢?在与同事探讨,与学生聊天,经过深思熟虑后,总结出几点原因。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差
2.不会分析问题,也不愿去自讨麻烦
3.用数凑,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
二、应对计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特拟定如下应对计划: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想学好数学,语文是基础。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孩子们推荐漫画书,漫画中的字不是很多,又配有插图,孩子们还喜欢看,但要想看明白,就得图文结合,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2.方法指导,从问题入手,再找解决问题的条件
在学生能读懂题意之后,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应用题的目的是要找出问题的答案,那看完题后要先明确问题,然后在所给的已知条件中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情完成的好坏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
要让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一点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确实有点难,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依赖父母,怎样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必须做的事呢?这很令我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恩威并施,能够完成问题的奖励一张卡片,完成好的奖励两张卡片,满二十张可以兑换奖品,不能完成任务的略以小惩,唱首歌,下课站在走廊看纪律,扫分担区,罚卡片一张等等。
按照我所制定的计划实行了一学期,略见成效,确实大部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不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审题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适应能力的增强,训练方法还要不断改变,让孩子永远有新鲜感,有挑战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字:二维码;学籍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信息处理的条码技术也在逐步完善。条码技术集成了编码、印刷、图像识别和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具有输入快捷、准确度高、成本低廉、可靠性强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服务、医疗、办公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二维码是一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通过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方向上运用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并通过读取设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得到二维码中存储的数据[1]。如何将新兴的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中,并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质量,成为档案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2 二维码技术的概况
在二维码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通过一维码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识别,相对而言,一维码更加简单,主要是由条、空以及相应字符组成的规则排列标记,其编码可以通过识别设备对其扫描并翻译成“十进制”数字[2]。但是,一维码的信息存储容量小,其局限性表现在只能通过横向表达信息,无法在垂直方向上存储信息,而且一维码只能用来表达数字和字母,无法对汉字和图像进行描述。这使得一维码在应用中只能作为索引字段,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该索引字段进行关联,并存储一维码相关联的数据与图片。
二维码的诞生打破了一维码对后台数据库依赖的瓶颈。相对于一维码而言,二维码在数据存储和信息传递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信息存储格式多样化。一维码只能存储字母、数字和简单的符号,二维码由于采用横向和纵向的存储方式,不仅可存储字母、数字及符号,还可存储汉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格式的数据。
第二,信息存储容量大。一维码存储容量较小,一般只能存储30个字符左右,而二维码相对存储容量大,一般可容纳1850个字符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一维码的信息容量高几十倍。
第三,容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纠错功能。一维码只能检测出数据中含有错误却不能对错误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二维码因污损、错位引起局部损坏时,只要损坏面积没有超过50%,就可以恢复信息并准确识读。
第四,对于数据库的依赖性较弱。一维码只能存储数字和字符,一般作为数据库的索引字段,用户希望得到更多详细信息,只能通过一维码的索引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才能获得具体信息。而二维码自身可以存储多种格式的数据,同时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这使得二维码既可以作为索引字段与数据库关联,也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存储,减轻了对数据库的依赖。
3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基于二维码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对于学籍档案的利用目的主要是:第一,毕业后进行户籍变动的毕业生,需要通过档案馆提供的录取名册向户籍转入地提供其入学时的户籍信息,来完成户籍的变更。第二,毕业生继续深造学习或留学,需要通过档案馆提供其在学期间所有考试科目的成绩单,一般用来在新学校创立新的学生档案,或作为奖学金申请的依据。第三,毕业生因丢失毕业证或其他客观原因,需要向其工作单位证明自己的毕业情况,需要档案馆提供该毕业生的学籍档案,验证该毕业生的学历情况。
根据不同毕业生对学籍档案的利用目的,高校档案馆应该有的放矢地为毕业生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明材料。以毕业生的利用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套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档案馆服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更加人性化地满足毕业生对学籍档案的需求。经分析,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注册自己的信息,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对其注册信息进行核实,对于注册信息属实的毕业生为其生成一个用于身份识别的二维码,并返回给毕业生。
(2)毕业生可以通过获得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并随时可以获得自己的学籍档案。
(3)二维码中应该存储毕业生的基本信息,还应该存储部分网址的超链接,这些超链接分别链接到毕业生学籍档案中的入学名册、在学成绩单和毕业证验证信息。
3.2 基于二维码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二维码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应该以B/S构架模式为主,同时考虑用户会采用不同终端设备访问该系统,还需要建立与系统相对应的WAP网站,便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的访问。系统在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毕业生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录入模块。该模块是针对档案管理员进行开发的,档案管理员首先需要对各类学籍档案进行扫描以图片形式进行保存。并将学籍中一些重要信息著录到系统中,为学籍档案的检索提供各类索引字段。涉及的字段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姓名、照片、毕业年份、学号、学院、专业、毕业证编号、学位证编号、档号等。该模块在技术实现上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对学籍数据库的建立,为档案管理员提供学籍档案的录入界面,最后将录入的学籍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该模块是实现学籍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建立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保障。此模块涉及大量的学籍信息录入工作,所以要求管理员对录入后的信息进行核查,防止错误信息的遗留。
(2)毕业生的身份识别模块。该模块是针对需要获取学籍档案的毕业生而设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按照档案馆要求提交个人的信息,如,姓名、学号、毕业年份、专业、手机号等。由于学号是唯一标识每个毕业生身份的信息,所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应该以学号为索引检索学籍档案数据库,得到该毕业生的其他学籍信息,之后系统进行核对,比较该毕业生注册的姓名、毕业年份、专业等信息与数据库中是否完全一致。若信息相同,说明该毕业生提交的注册信息属实,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将此二维码发送到该毕业生注册的手机号中,此二维码中除了保存毕业生的姓名、照片、学号、专业、毕业证编号、学位证编号等信息外,还需要保存一些超链接分别链接到该毕业生的入学名册、成绩单的扫描件和毕业证、学位证的验证界面。
(3)二维码的生成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业务模块,由系统自身完成相关运算和逻辑处理。在本次系统开发中,二维码编码制式选用常用的QR Code编码。利用C#结合开源类Qrcode来实现生成二维码功能,同时将相关信息保存到二维码中。主要程序如下:
/*注释:导入需要的类库Qrcode*/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Data;
using ThoughtWorks.QRCode.Codec.Util;
/*注释:声明QRCodeEncoder编码工具*/
QRCodeEncoder qrCodeEncoder = new QRCodeEncoder();
/*注释:声明QRCodeEncoder编码方式选用字节的方式*/
qrCodeEncoder.QRCodeEncodeMode = QRCodeEncoder.ENCODE_MODE.BYTE;
/*注释:生成二维码,并将相关信息保存到二维码中*/
qrCodeEncoder.Encode(需保存的数据信息).Save(二维码图片);
生成二维码后,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该二维码发送到毕业生注册的手机上,也可以通过毕业生身份识别模块将二维码在毕业生自己的网页中,这样,毕业生就可以随时下载获取二维码。
(4)二维码的解析模块。该模块是为系统的访问终端而设计,毕业生利用系统生成的二维码通过扫描可以读取二维码内保存的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毕业证号、学位证号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关于入学信息、在学成绩和学历证明的超链接,毕业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转向不同的超链接获取相关学籍档案。该程序实现如下:
/*注释:声明QRCodeDecoder解码工具*/
QRCodeDecoder decoder = new QRCodeDecoder();
/*注释:读取二维码中存储的数据*/
String data= decoder.decode(new QRCodeBitmapImage(new Bitmap(二维码)));
通过二维码中存储的超链接找到毕业生学籍档案的扫描件,下载打印就可以获取入学名册、在学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证明等学籍档案,使学籍档案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多样化。
3.3 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学籍档案利用者对二维码的认知度。目前,二维码还没有真正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二维码的认识还没有普及,要发展二维码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要尽一切可能推广和宣传二维码的意义,加强档案利用者对二维码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二维码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2)统一二维码的标准。现在,国内二维码厂商往往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不同的二维码标准无法通过同一个设备正确读取,为档案利用者带来不便,所以,要推广二维码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就要制定一个统一标准,使二维码识别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加强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档案馆要真正开展二维码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专门的手机档案馆网站(即档案馆WAP网站)。为学籍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多渠道来了解二维码,并通过二维码了解数字档案馆,促进彼此间的互动,提升档案服务质量。
4 结束语
目前,二维码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应用中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但随着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及二维码技术日益完善,通过档案工作者不懈努力,我们相信二维码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广泛应用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南晓凡.图书馆二维码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0).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教学;辅助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24-01
数字化技术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对数字化进行合理运用,有助于达到在音乐教学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前所未有的音乐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了便捷,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发展前景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延伸了传统听觉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实际作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等存在于传统音乐教学上的弊端也得到了改变。
在以钢琴作为听音、视唱训练的教学工具时,教师通常会以反复弹奏的方式克服音色单一等问题,以致于无法过多地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借鉴计算机技术,事先将不同音色的音程、节奏等训练内容制作成视频或音频教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那么,教师便有了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制作音乐伴奏的过程中融入多种乐器的音色和伴奏风格,学生可以从中辨析出音色来源于何种乐器,为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打下基础。另外,将节奏和音色糅合在一起的音乐伴奏,能辅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音乐。
二、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在数字化背景下,诞生了众多的音乐教育软件,其中最典型的要属澳大利亚RISING开发的《Auralia》,该软件囊括了音程、音阶、和弦、节奏等的教程和使用方法。由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特征,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软件上的测验、练习效果。
1.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软件,可以训练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能力,丰富学生的听觉训练,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对音乐进行表达时,能融入自身的情感。
2.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音乐,合理利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音乐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具有特色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利用技术软件改编音乐的时候,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数字软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字化音乐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从中获得新的音乐知识。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音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音色进行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协调配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训练。
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计算机收录一些经典的视唱曲目,并且通过音乐软件进行自动播放。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音乐教师的素质要符合标准。由于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具备专业音乐素养的同时,个人能力还要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有所加强。教师不仅要在针对学生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正式进行教学工作之前通过学校的相关考核,只有在符合考核标准之后才能够上岗。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直接视听体验感,要不停地为学生伴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的技术手段完成伴奏,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术、音乐制作合成技术等。例如,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形成一首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作为学生视唱练耳之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令教师更加清楚整首音乐的制作细节,还可以引а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自我训练。
(三)在数字化背景下建立音乐实验室。数字化音乐教学要求高校投入资金建立音乐实验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场所。数字化背景下的实验室不仅可以达到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因此各高校要积极筹建音乐实验室,可以通过社会集资、政府资助,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技术带来的变革也表现在音乐教学上。数字化技术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发展潮流,在我国以及国外都有极大的应用。为了使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未来还要通过各种技术,结合音乐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新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朦.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J].现代教育,2015(12).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模式 高尔夫技术教学
1. 前言
目前,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大教育观念的背景之下,我们在高尔夫技术教学中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灌注式”教学方法,引入一种注重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积极探究的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学开路、学在导前、善于求导、和谐合作的创新方式。它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导”是媒介,学生的学习效果要靠媒介促成,强调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启发与导练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导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采用提示方法或假设情景作为启发学生思维而进入学习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我探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提示后通过自学、自练,掌握教学重点,发现教学中的难点。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设疑或教师设疑,学生自行试图解答或通过集体(或个人)的探索来解答疑难或由教师辅导启发答疑。在学生基本认识、熟悉了知识技能之后,教师做精讲与示范,学生通过高质量的演练,力求掌握教学要求,最后由教师小结,讲评,或由学生自我民主讲评。其基本的结构为: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小结。
高尔夫球运动技术包括由握杆、准备击球姿势、瞄球、挥杆击球与顺摆动作等组成的基本技术和球杆的应用与实战技术两个部分构成。高尔夫球运动技术的掌握是通过学导过程实现的。学导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学导内容(即高尔夫技术)三个要素组成的(如图1)。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高尔夫技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人运用“学导式”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高尔夫技术教学实验研究,为探索新的高尔夫技术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知识技能传递模型(甲代表教师,乙代表学生,丙代表学导内容)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高尔夫系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抽出男女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把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男女生各20人)进行对比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国内外学导式教学与高尔夫技术教学方面的文献。
2.2.2实验法:根据以上研究对象,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自制和设计的课件、比赛录像,分组教学比赛等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探索和自学、自练的环境中学习。对照组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分解到连贯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
2.2.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和客观的量化分析。
3. 研究结果
02
研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一组技术动作中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相差无几,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过一年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两组学生在同一组技术动作中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男女学生中距离击球技术统计结果说明了一切:实验组男生在中距离击球的三种有效球路中,直线球超过50%,实验组女生的直线球也达到了46%;而对照组男、女生的直线球分别只有22.5%和18.5%。由此可见,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进行高尔夫技术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表3)。
4. 分析与讨论
4.1学导式教学模式否定了启发式的“教师中心论”,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启发式中,教师的讲授启发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教师“启”是学生“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目的和结果。学生只能在教师启发之下得到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参与性――这是在“教师中心论”的框架内进行教学。学导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条件下的认识与实践的身心发展过程”,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则是学生自学(即自主学习)的特殊优越条件――起指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佐者。学导式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处在主体地位,又正确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4.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探究心理。教学中实验组的学生先通过著名高尔夫球员,如杰克・尼克劳斯、泰格・伍兹和魏圣美等球星的挥杆动作影像和比赛实况录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心理,然后要求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书本知识,自己模仿自己练习、自我探究,最后教师精讲示范,突出技术的重难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4.3可以发展学生的设疑、解疑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包括掌握重点和把握教学的难点。在实验组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自己通过网络或阅览室查阅有关练习的资料,根据提供的信息自学、自练时间长了,积累的练习方法多了,练习的针对性科学化,有的放矢,自然动作掌握的速度也就快了。另外,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多维度地学习,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教师不可预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未发现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却碰到,通过教师精讲,学生自学、演练,改变了以前教师教学生的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学习的新课堂氛围。这样人人学中求导,主体和客体相互促进,主观和客观辩证促进,从而主动发现、创新,获取积极价值和效益,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4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慎独自律、自我挑战的意识。高尔夫球运动本身是一项技术、战术与心理并重的竞技性的项目。在当今高尔夫球运动飞速发展的时期,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球手自身,它没有与对手之间的身体接触和直接的对抗,这就对球手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譬如,有部分高尔夫球手满心希望打出漂亮远球,在为时仅0.5秒钟的下杆过程中,内心某处或脑中一隅出现了扰乱的力量,使满心希望变成了满心失望。这种干扰到底从何而来,如何才能不受到丝毫影响而轻松地挥杆击球?有关专家认为,高尔夫的挥杆技巧大约占高尔夫成绩的五成,球具装备约占二成,而心理因素占到三成以上。由此可见,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对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它要求球手具备积极、谦虚和坦然的心理状况,排除杂念,重视每一杆,打好每一杆,力争能将球打得更远更准,向自己挑战,并战胜自己。
4.5可以把教师从低水平重复课本的繁琐劳动解放出来,只在学生必须由教师引导和把关的关键时刻,再充分显示教师把握全局、不容取代的重大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繁琐作业负担,使学生独立获知、勇于尝试并在识别正误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而不受任课教师个人的认识高度、智能水平及备课设置的框框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某一阶段就有可能无师自通,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 建议
5.1 学导式教学必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能动性作用有机结合。教者、管理者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学会因材施导、因势利导;教师的“教”由主讲转向指导,提供示范、支持,在学生迫切需要点拨的节骨眼上加以指点,在学生力不胜任时作出示范、提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要敏感地发现自己备课的不足或获得的新感受、来自学生的启发。这样教学相长,不断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5.2 学导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因素,为他们提供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的机会和条件、时件和空间,并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
5.3 学导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调控。要恰当处理好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构建出合理的系统结构原则,获得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谭受清.高尔夫球运动导程[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