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9: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律档案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电子会计档案;法律依据
随着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和传递,形成大量的电子会计档案。及时规范管理电子会计档案工作,推行电子文件电子化单套制归档,既能够严格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还能为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1电子会计档案提出的法律依据及内容
1.1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最大亮点就是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一是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了会计档案的范围,规定会计档案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二是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这些新的规定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推动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1.2电子会计档案接收管理过程真实有效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电子会计档案接收管理过程提出了如下要求: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2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电子档案将成为财务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
随着财务信息多元化的发展,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务管理文件必须实现由纸质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转变,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文件的指导作用。财务电子档案将是财务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及时、准确地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2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证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原数据,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将电子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电子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3.3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和接收职责清晰
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电子会计档案接收分为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接收和单位之间的移交接收。对于前者,要求“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对后者,要求“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3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政策宣传培训
各级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电子会计档案有关政策的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引导;各单位财务部门、档案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引导从业人员正确理解电子会计档案内容,全面掌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关于电子会计档案生成、管理等有关要求。从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电子档案阶段,单位领导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单位领导深刻认识到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意义,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是一下就能完全电子化,电子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前期应该注重掌握电子化的专业技能,跟上现代网络发展的步伐,慢慢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逐渐实现过渡。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并不只是某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
3.2加大配备软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电子会计档案的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必须配置完备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基本的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服务器、交换器、系统软件等,并不断完善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尽可能地争取把更多的资金投入于硬件配置中,同时要加大培训资金的投资,让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地设计和开发各类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平台,从实践角度对完善系统软件提出反馈建议,更好地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管理。
3.3建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为规范和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建立涵盖财务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对照国家《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要求,及时升级会计核算系统,实施并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确保单位对电子会计凭证的利用、保管等符合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是合理地构建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有选择性划出主次。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进更新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安全和防范意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采用实名制、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3.4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针对大多数干部职工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的问题,要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重点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做好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整理、保管和维护工作。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活动,多走出去和引进来,组织工作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积累电子会计档案收集管理的经验。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电子化模式。必须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如电子文件的特征、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等以确保会计管理活动记录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洪源清.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J].卷宗,2017(2).
[2]潘晓露.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7).
[3]姜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科学中国人[J],2015(30).
[4]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个人信用档案管理 法律关系主体 规制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的法律关系实则是以个人信用档案为核心在征信机构、个人信用档案主体、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信用档案使用者之间形成的多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立法的重点①。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个人征信法起草的计划,最有可能尽快出台的全国性征信法规仍是《征信管理条例》。因此,笔者将结合《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具体阐述对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制,并对《征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改进意见。
一、对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规制②
个人信用征信机构,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信用信息,提供信用档案和其他信用咨询服务的组织。它是独立于信用交易双方的第三方,具有中介性质。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征信机构的管理,以地方政府规章或部门规章为主,尚没有法律位阶较高的专门法对征信机构的从业资格、经营范围进行监管。征信机构设立无序、混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对征信机构的义务做出规范。
1.尊重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权利的义务
征信机构应充分保障公民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知情权、异议权。这在《条例》中也有所规定,“第四十条 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受理异议申请,并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个人提出异议申请,征信机构未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的,该信息主体有权以书面方式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但是《条例》中缺少了对征信机构通知、确认等义务的规定,通过立法要求征信机构记录信息主体不良信用信息时,即负面信用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时,征信机构应通知本人,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美国信用档案管理中,对于负面信息入库,一般会有2-3次的友情提醒。
2.对个人信用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的义务
在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收集时,首先须有特定的、合法的目的,并且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得以欺骗或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取得他人信息。《条例》中第十五条也体现了“合法收集的原则”,但是却没有对“限制收集”做出明确的规定,应尽快完善。限制收集是指,将需收集的个人信息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尽可能不收集或者收集最少的个人信息,即可收集可不收集的信息,采取不收集的原则。
在个人信用档案使用时应采用限制原则。征信机构利用个人信用档案,应通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并征得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同意,法律规定的除外。征信机构还应对信用档案申请使用者的身份、使用目的进行严格的把关,以保证信用档案的使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这在《条例》中也有所体现。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征信机构对所收集的信息应当客观、及时进行整理、保存和加工,不得歪曲、篡改,并应当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这正是征信机构保障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义务。信用信息真实、准确是个人信用档案发挥作用的生命线。因此征信机构在收集信用信息时,就应按照法定的程序征集、审查,制定相关的内部操作机制与校对机制,保证信用信息处理前后一致。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征信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查询内部分级管理制度,在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确保信用信息不被泄露。征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查询或越权查询该机构拥有的信息,不得泄露在业务工作中获悉的信息。这对征信机构的安全保护义务起到很好的法律规范作用。
3.保持独立、公正的义务
信用信息对个人关系重大,信用信息的公正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征信机构受某种利益的左右,信用档案信息失去了公正、客观性,不仅不能服务于社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相反还会贻害于人,成为扰乱市场的一个根源。因此,征信机构作为独立于市场交易的第三方,应客观、公正地收集信用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不应受到除法律以外的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干涉。《条例》中对于这点并没有提出,笔者认为在总则或征信机构的一般规则中应有所体现。
二、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
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就是指其信用信息被征信机构收集、处理和利用的人,即被征信人。对于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称呼,美国使用的是“消费者”,而欧盟使用的则是“数据主体”。一般而言,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应当为个人(即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
整个信用档案管理流程是围绕个人信用信息展开的,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又是以个人信用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为前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隐私问题,这也是个人信用档案立法的焦点。《条例》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从“总则”中的基本原则到“分则”中的具体规则都有体现。但是笔者认为《条例》对于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是不全面的,随着个人权利空间的逐步拓展和权利种类的渐趋细化,与个人信用档案有关的个人权利不仅包括隐私权,还有可能涉及个人的信用权、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等多种人格权。因此应充分明确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信息权。
为了有效规避公民信息在经济社会中可能受到的侵犯,我国个人信用档案立法应强调个人信用档案主体享有以下信息权利③:
个人信用信息同意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决定其信息是否被该征信机构征收,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方式在什么范围被处理、利用的权利。《条例》也规定除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已经依法公开的信息和其他已经公开的信息外,征信机构收集、保存、加工个人信息应当直接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个人信用信息知情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有权知道其信用信息处理情况。个人信息知情权是实现个人信息权其他方面的基础,因为只有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才会对自身的信息存在高度的敏感性,最容易发现个人信用信息中的错误,能积极主动更改错误信息和已过时信息,从而保证收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条例》第三十九条中的“信息主体有权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应包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来源和信用信息查询记录”正体现了这一点。
个人信用信息更正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发现其信用信息不正确、不完整、未更新,可要求有关征信机构更正、补充的权利。个人信用信息更正权的赋予,既是个人信用信息知情权演绎和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实现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有效制度安排。
个人信用信息删除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要求征信机构删除其信息的权利。在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中,对确认为错误的信息,征信机构非法储存、超范围储存、逾期储存个人信用信息的,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均有权要求予以删除。
应该说《条例》中以上规定对公民的信息更正、删除、保密权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对异议处理完毕以后除了书面答复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外,还应免费提供一份信用档案,以保证个人信用档案主体了解自己的异议处理的最终情况。
个人信用信息救济权,当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获得事后的民事、行政、司法上的补救。《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者和信用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救济制度可以启动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对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者、信用档案使用者的监督程序,使我国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个人信用信息封锁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对其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在异议未解决期间,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有权要求征信机构以一定方式暂停信息继续处理和利用。另外,当双方对信用资料的正确性发生争议,征信机构又无充足理由证明的情况下,也必须对该信用信息进行封锁,不能予以提供。这是《条例》中所欠缺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封锁权可以保障异议处理期间,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对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的规制
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是指为征信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关于公民的信用信息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如银行、保险公司,公共服务部门(如水、电、气)等。
信用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信用信息提供者的行为规范,但我国对于信用信息提供者约束的法律条款少之又少。对于征信法律关系中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如何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其法律责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的义务应包括类似于征信机构义务的方面,因为他们都涉及到信用档案信息的传输环节。要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信用信息保密,应当告知信息主体该信息特定的提供对象和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等。
四、对个人信用档案使用者的规制
个人信用档案使用者,是指利用征信机构为其提供的个人信用档案进行授信、雇佣等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当前社会中,信用档案使用者往往也正是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如诸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笔者认为,个人信用档案信息使用者的义务主要应该有④:
一是使用目的限制。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使用者,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取得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授权后才可使用。
二是信用档案信息来源披露义务。信用档案信息使用者根据信用档案信息,做出不提供服务或拒绝交易的决定后,有义务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关于做出决定的依据或原因,并且提供出具信用档案征信机构的联系方式,还应清楚、全面地告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提出异议的权利和途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信息主体及时向征信机构查证征信机构所收集的自身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某些不法行为,如身份盗窃行为。
《条例》对信用信息使用人也进行了使用限制,并规定了侵害的法律责任。但是对使用范围定位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笔者认为,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披露进行约束,可将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披露限制在以下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向公民提供相关业务服务时,调查其信用状况,以判断其支付能力与偿还能力;二是有关政府机构做出行政许可时的调查;三是潜在雇主需要了解个人诚信情况,以便做出是否雇佣的决定;四是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记录或授权他人使用;五是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披露的。
注释:
①吴国干.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探略[J]. 湖北社会科学,2008(8):131-134.
②谢静翀.关于征信机构的几个法律问题[J]. 社科纵横,2006(7):90-91.
关键词:旅游档案;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2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的国民需求。旅游需求的必然性、增长的迅猛性以及结构的多变性从多角度显示了旅游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成长的空间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法的全面实施,我国旅游产业范围扩大的同时,势必导致我国旅游行业档案大量产生。由于旅游行业档案管理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旅游从业人员具有流动性等特点,这为旅游行业档案工作带来一些难度。最近,通过对我市重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调查,发现我市的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体系庞杂,包罗万象。通过对我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的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旅游档案工作处在无序状况。旅游行业涉及的单位多、行业杂、范围广,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办公场所不固定,档案员职责不明确。总的来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机构固定,人员稳定,档案管理已纳入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执法检查范围,旅游档案管理规范、标准。而更多的旅游企业对档案的认识不高,档案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仍把档案管理当做附带性工作而不是同等的支撑体,对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对旅游档案的管理手段也不规范。
2、旅游行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专业知识少。从调查的情况看:旅游企业员工多是实行聘任制,变动频繁,任职时间相对较短,多则3-5年,少则1年左右,档案员业务素质偏低,不熟悉档案法律法规,不了解基本的档案操作技术,正规档案专业培训少,加上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处于低水平层次。
3、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范围窄,利用率低。从调查的十多个单位看,将档案资料提供给社会查询利用的只有2个,占13%。提供查询利用的范围有限,一是只对媒介提供宣传促销材料,二是只对案件查询提供涉案记录证明材料。一般情况只供本单位、本系统和相关单位或部门查询。由于旅游行业现多实行承包经营制,承包者对旅游景点、旅游企业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许多可挖掘的东西,基本上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开发。
4、旅游档案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处于盲目阶段。档案室对所收集保管的旅游档案在对外利用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员知识产权知识欠缺,对作者所有权的正当权益不能正确把握,在利用中视为一般公文处理。如为他人随意翻拍别人的旅游摄影作品、字画等等,而不为作者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些问题较为普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造成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成因
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处于这种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体制、观念、经济状况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旅游档案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对如何建档,如何管理,感到很盲然。有的经营者却认为建档好坏与企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这么多年没有建档经济效益照样好。就连档案行政部门也有人认为旅游业庞杂,又多是自主经营企业,档案的归宿和流向无定论,连机关档案工作都抓不过来,哪有精力顾及旅游档案。
由此,不难看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认识上,就如何看待和做好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政策法规上的原因,也有体制观念上的因素,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改变这种思想观念,不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我市的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仍将处于一种盲然无序的状态。
三、加强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摆正位置。要正确认识旅游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摆正旅游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在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位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旅游企业的主管部门,不仅要督促旅游企业抓好经营管理,还要督促旅游企业做好自身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旅游企业要主动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不折不扣地做好旅游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宣传,统筹规划。《档案法》已颁布17年, 但旅游经营者真正了解《档案法》的为数不多。档案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途径,扩大对旅游行业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让档案法规知识深入到每个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心里,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主动地管理好本单位、本系统的旅游档案。同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旅游档案工作列入当地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去,做到与其它门类共同发展。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档案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旅游档案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旅游档案管理办法,由政府统一制定实施。旅游主管部门在强化经营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行为的同时,要把建好管好用好旅游档案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尽早地对旅游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使旅游企业和经营者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旅游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地、严格地学习档案知识,并且在理论基础上培养全面的实践技能。档案管理的实践技能需要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逐渐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免穿插着档案学理论知识,如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保存的过程需要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在深厚的理论知识作前提的条件下,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发现,并能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文史知识,档案工作要做记录,因此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文学知识有一定要求,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档案内容的清晰与否,只有了解历史,对于历史知识有相关见解,才能对档案的历史背景、内容有理解;对于学科知识,科技的进步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现代化管理学理念渗入各行各业,作为档案管理者,对于管理学、图书管理学也应该有所涉猎;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现代化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如电子计算机以及声音音像存储设备的应用,档案管理者一定要能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对于外语知识,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潮流,档案专业人员具备一些外语知识对保证外语文献资料的管理保存与应用能够便利进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档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必然要与网络化时代的高科技相结合,这要求着档案工作者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决定着当前以及未来档案管理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只有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打下基础。
二、对自己的工作投入热情
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整天面对的是大量的档案文字,更多地是将时间用在档案的分类、整理、存储上,难免有时候会感到枯燥。如何克服这种枯燥感呢?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鼓励,自发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的档案都至关重要,保管好大家的档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将档案交予我们来进行管理,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规定的要求,同时也包含着信任的成分在里面。大家信任我们,将档案交付我们进行管理,我们不应该辜负大家的信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将大家的档案管理好。领导也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积极措施来激发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传统的工作方式更是如此,倘若领导者不能够及时调动其积极性,就会使工作效率难有保证。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这就是一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领导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对于工作有积极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领导应该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员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工作潜力,从而进一步为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三、档案管理手段应该更新
【关键词】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方法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原则及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服从、严谨、高效以及合作的相关原则,才能够准确客观和及时地完成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为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及管理打好基础。
(一)准确,客观地记录办公室相关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经营管理作业链中的纽带,档案管理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收集、整理办公室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为单位领导等提供决策帮助,则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则档案管理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具备责任心并正确地理解办公室的经营战略与发展策略,不偏不倚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会议内容等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才能够合理地协调下级部门及人员工作,进而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更好实现。
(二)严谨,一丝不苟精准服务。现代办公室管理强调效率,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多元化的信息进行记录、传达,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谨认真,遵循严谨性原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办公室管理。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原则,就必须关注细节。办公室管理关注精细化或精准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合格的档案管理,必须关注细节,并且及时准确地根据管理层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辅助、协调,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得到合理发挥。现代办公室档案管理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警惕,对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充分地记录与分析,见微知著,并在动态环境中寻找规律,才能够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胜任力。此外,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严谨的原则,对办公室的内部信息及资料等进行妥善保管,对文件进行保密管理,不对任何人泄露文件信息,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严格地按照档案管理工作原则与办公室要求从事相关工作,不可以越权行事,也不可以利用职务便利谋求不正当利益。
(三)利用信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办公室档案管理追求信息化与高效率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高效率,才能够满足办公室档案管理者与其他业务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效原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原则,档案管理需要较好地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他管理工具,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其职能的发挥。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持续保持学习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地积累与运用。全面了解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与具体要求,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相关技术,更高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岗位工作。
(四)合作,正确传递合理协调。档案管理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档并保存,而是需要与其它科室进行沟通、文件收集并最终完成归档。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其它科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确保档案管理能够了解内外部信息,并协调相关工作顺利地进行。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合作原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持合作意识,并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处理。
二、 办公室档案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归档不及时。办公室档案归档不及时,与办公室及其他科室的相关业务进度等脱节比较严重。甚至在部分业务完全结束后,办公室(档案室)才会收录全部的医疗服务信息,而没有在进行中不断地更新档案。特别是一些急救档案存在信息缺损或不完全等情况,后续也很难补齐,则出现医疗纠纷等很难提供完整、准确的有效文档。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文档资料,这不仅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建立在档案管理基础上的一些办公室研究、分析等也就会因此出现一定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办公室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包括资料不全、资料内容混乱。甚至,非常多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对文档进行整理、编号后保存,而不具备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档案管理能力。例如,在某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室并不上锁,单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都可以自由进入。这就使得档案混乱不堪,并且经常出现编号错乱、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效果。
(三)权责不明。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权责不明确。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科室人员都可以随意借调办公室相关文档,其后的归还等也并不及时,这就影响了办公室档案完整性,同时也可能造成文档信息外泄,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档案中机密信息泄露的情况,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内部并不具备调用档案的医护人员,患者等可以拍摄或者影印档案,这是严重违反档案管理保密性原则的。而由于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的追究与处罚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三、改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的方法建议
(一)改善档案管理组织设置。办公室档案管理应该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与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录入、核对、更新、修改等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借调档案资料等具体情况,进行授权约束,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机密信息外流等。
督促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体系,明确主管领导、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保证档案收集工作层层有人管。明确将档案收集工作纳人办公室责任人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中,让负责人支持和理解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准时地移交档案部门。
(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业务素养。档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认知的同时,为更好地做到两者统一创造内在条件。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职业胜任力,更灵活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岗位工作及职业要求,针对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档案管理者能够在较好的胜任力基础上从事本职工作。同时,档案管理者需要因时而动,灵活应变,在动态环境下,更好地尊重职业道德,运用工作技巧,恰当地处理相关工作,发挥岗位职能。档案管理者工作胜任力的培养,还应该兼顾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与档案管理业务处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建设。
(三)增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当前办公室建设的档案管理效率差并且有效性不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符合办公室立体化、动态化的特点,办公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在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在原始档案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数字档案编号制度,将档案关键信息或者关键词录入其中,方便后续管理。在档案归档中,如果发现手工记录的档案信息不完整、字迹不清等,则需要及时核查,在档案库中对信息进行补充登记,确保信息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淑仙.关于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机密性高、专业性强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如何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一、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能够有效带动企业发展,并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知识和岗位培训,档案管理水平非常低下,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同时,由于企业和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得不到有效扩充,档案管理部门缺乏良好的培训工作,随着档案资料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档案管理的实际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档案室保管条件还比较差
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管理要求,与整齐、规范统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少数单位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施设备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五花八门不统一,比较零乱。个别单位档案室设防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到位,使部分档案受到损害。
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凡重要的工作都应分配相应的专业人员以便更好地展开工作。而档案管理本身并不是一项热门专业,因而专门学习相关知识的人很少,通常情况下,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员基本是从文秘方面分配过来的,这样还需要对档案管理的重点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慢慢培养,耗时费力不说,有时还会耽误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往往会与系统和软件的安全维护和更新提高等较为专业的领域有关,因而需要具有对电子档案的系统安全进行维护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一般只是对文秘或会计等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便让其进行操作,因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懂电子方面的管理与维护以至于有可能对相关部门造成损失。
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方法与对策
1、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视度,提升工作服务水平
为了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关单位的领导应提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认识,从而督促相关制度的建立。如今仍有许多单位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仅局限于手工操作的管理阶段,对此应重视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把电子档案管理的资料存储方法进行落实。然而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对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端正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树立工作就是服务和主动服务的新观念,积极地而富有创造性地展开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为进一步促进单位的工作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各级单位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议事日程,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可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等级升降来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档案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从而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3、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档案管理设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综合管理质量和效率。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多,为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负担,保证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益,必须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支持。首先,单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对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新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环境优化工作,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室较为简陋和拥挤,导致档案管理实际质量不容乐观,档案资料的随意堆放,导致档案资料的查阅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扩大档案管理室面积,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以防止档案资料受环境影响而发生霉变和虫蛀的问题,做好档案资料的保护工作。此外,档案管理是一项机密性非常高的工作,单位必须要重视档案资料的保密性,最大化避免档案资料的泄露,安装相应的监视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摄像头,红外线等装置,提升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单位还应该尽量提升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档案管理网络的优化和更新,引进先进的安全防御系统,避免黑客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入侵,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
4、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使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档案寿命的目的。首先,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其次,要对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其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5、提高电子文件安全性和可识别性
档案信息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很多甚至都是绝密文件,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有着现实的意义,但是立足具体的措施,我们需要在保存措施上有所改善,首先最重要是需要从源头开始抓起,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比如通过网络云盘来更好地备份以防丢失,以及对于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一定的监控和监管,最好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权责明确,以及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保密措施,增加安全性。
结束语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有关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注意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积极采取现代化措施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新模式新手段进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档案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管理好档案就是掌握好各方面信息,这有利于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社会,档案管理方法的进步可以在保证有关单位有序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方金艳.计算机档案的保护方法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科技档案 档案管理
我国是一个科技大国,一直秉承科技兴国的战略手段,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留下了大量的科技档案。对于这些档案的管理,难度极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使一般档案无法同日而语。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已不单单是档案的分类整理那么简单,而是与法律、经济等产生了联系。本文对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知识产权涉及面相对较广,不仅仅与经济紧密相连,更是与法律同样息息相关。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非常重要,其可以保障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正确性等。截至现阶段,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够紧密、相关部门管理不力、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够等问题。
(一)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紧密
知识产权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法律,与法律的结合非常紧密。关于知识产权,我国有专门的法律限制及规定,要求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充分说明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及知识产权的重视。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对于知识产权也有了详细的规定,但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科技档案管理时,常常不重视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作者没有准确的记载,难以通过作者对档案进行检索。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档案管理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够紧密,不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审核。
(二)相关部门管理不力
科技档案由特定的部门进行管理,这个部门在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于影响着我国科技的M步和发展。我国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尤其重视科技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来源于对科技档案的参考和创新实践,大部分科技的创新都会对科技档案进行查阅,最后在前人经验的指导下,让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简单。即使是如此,我国的科技档案在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部门管理不力。管理对于科技档案的保存是极重要的,甚至影响到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知识产权加入科技档案管理中以来,管理部门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不仅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对经济方面有相应的了解。如今,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断增加,任务不断加重,导致其在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方面监管不力。
(三)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足
科技档案是一个国家科发展最基本的记载,记录每个时期科技的进步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我国很多科技创新与新发现就是在参考科技档案的基础上出现的,此外,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档案来说就是其身份,详细地记载了文献的作者,有了知识产权就象征着这个科技的文献是作者独有的,任何人不能抄袭,同样其他人也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进行使用。这就说明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之所以难以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足。譬如,工作人员常常认识不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少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核,因此造成科技档案杂乱无章,往往一个科技档案对应的不止一个作者,这对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阻碍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就目前来说,我国知识产权视角下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我国法律的威严,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下文将针对我国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策略,如培训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及促进法律与科技档案的结合。
(一)培训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
与科技档案直接进行接触的就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直接负责档案的整理、分类及管理,可以说,工作人员就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实施环节,这个环节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步骤,因此,工作人员要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具体细节了然于胸。随着对于知识产权的逐步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整理、分类、登记及管理,更是增加了法律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的加入使科技档案管理变得更加严谨和严格,要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核并加以保护。工作人员作为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各项科技档案管理的讲座,其中要着重对其知识产权进行强调,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解说。通过专项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的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中重视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
(二)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想要从根本上对科技档案知识产权进行重视,不在于工作人员,也不在于法律法规的限制,而在于管理部门的监管。并且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也不是短期的管理就能实现的。长时间、大力度的监管是科技档案管理愈加完善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自上而下地进行管理才能让知识产权在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现阶段我国的管理部门还未加强管理力度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是已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进步,并已认识到了科技档案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下一步必定要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我国科技档案知识产权得到合理的保护,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通过加大监管力度,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法律与科技档案的有力结合。
(三)促进法律与科技档案的结合
谈到知识产权,不得不提的就是法律,只有法律能确保知识产权受到合理的保护,尤其是在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法律,法律与科技档案管理的结合能实现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促进法律和科技档案管理相结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多次开展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的专题讲座;最后,通过相关文件的,自上而下地学习法律与科技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
三、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往往国家各个时期的科技都浓缩在科技档案中,因此要重视科技档案管理,而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档案管理中的一部分,更要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强我国科技档案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力求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为肇庆市科技中心)
参考文献
[1] 高国华,叶晓静.试论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J] .四川档案,2014(03):
(一)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今年推出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民生档案的工作范畴,明确要求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利用体系实现面向普通百姓的根本性转变。但并未涉及民生档案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层面,法律条款的相应界定也未被明确提出,导致档案服务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问题,致使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各民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从各民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具体工作来看,主要是做一些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并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具体的管理民生档案配套管理制度,而实际民生档案的单位比较多,工作内容丰富,造成了部分民生档案分散保存,由于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部分部门不能及时整理出档案,不利于档案的集中管理工作。
(三)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各个单位的民生管理人员来看,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少及民生档案部门的复杂性,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档案人员的成分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民生档案意识,不能做好及时的工作管理与监督。
二、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民生档案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从我国民生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现状来看,我国的档案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全民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公民和社会群体自觉守法、共同维护档案管理秩序的意识。严重缺少民生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的规定,没有比较完备的专门的民生档案管理法规和制度,并且社会民生工作越来越复杂,相关法规不能有效地实现与实际情况相同步,造成我国现有法规比较落后。
(二)民生档案工作管理分散。由于民生档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民生档案管理部门也很复杂,加之缺少统一的管理规定与工作制度,民生档案工作形成了各自管理、多种工作制度的情形,有的部门甚至脱离组织的管理,根据实际工作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民生档案信息整合资源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按照专业规定顺利完成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二是大部分部门只重视档案的形式,而忽视档案的具体内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建档阶段,而忽略信息资源的质量。三是各个部门缺少严格的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没有统一的给你工作章程遵循及相关的监督核查制度。
三、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案
(一)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律制度体系。(1)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主要是对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的规定,由于民生档案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的实际情况,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探讨,增加各个部门的交流,联合制发与实际相符的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与集中管理相结合修订早期的关于社区档案、企业职工档案的法律规定,从各个角度完善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从而使得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2)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争取政府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此来切实解决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实际问题,通过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监督体系,保障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通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的学习及宣传,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做到人民的事情人民自己监督,各部门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民生档案法规制度,共同推进依法管理民生档案工作的进程,有利于法律法规的贯彻与实施。
(二)统一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章程。为保障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秩序,实行统一指导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统一管理工作,与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及时交流与沟通,集合各个部门民生档案的形成、整理、保管的工作情况,制定统一的合理的民生档案管理规范,贯彻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
目前,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大多缺乏专业学识,知识结构老化,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缺乏领导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档案工作得不到认可,他们工作热情不高、没有创新精神,工作潜能得不到发挥,导致许多单位档案管理方式落伍、档案归案不全、档案质量不高,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为当前及未来经济工作服务。
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而造就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途径就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档案管理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2年2月13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不足百日,美方就对中国销往美国的轴承产品及其零件的慈兴集团进行反倾销指控。我方律师出示了大量的证据,本案历史14个月最后判定中国输入美国的轴承倾销案不成立,所有中国生产的球轴承类产品,继续以正常的关税对美出口。本案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是慈兴集团平时十分注重收集原始资料,并建立大量完整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试想如果没有平时积累的大量原始资料,临时抱佛脚,这场官司就不可能打赢。慈兴集团的胜诉还告诉我们,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着,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档案工作功在前日,用在一朝。档案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汇集点,是各项基础工作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二、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老化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良好的档案专业素质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各单位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脱产学习、远程教育、聘请档案专业教师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充实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档案管理的前沿动态。
2、电子、通讯技术培训。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悄然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一张纸、一支笔就能产生一份文件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亦逐渐发生变革,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必须以网络为依托、以应用软件为手段实现数字化。虽然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与如今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各单位除了从外部招聘满足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之外,另一个途径就是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电子、通讯技术方面短程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理论与信息知识,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达到电子、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3、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逐渐加强,国家民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中国也逐步进入法制社会。法制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人们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类纠纷,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与证据意识。档案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录和反映了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客观、真实面貌,具有得天独厚的任何其他信息所必具备的证据价值。对档案人员首先要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各种专门档案和特殊制成材料档案的法规知识培训,另外还应拓展到档案案卷内容所涉及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比较丰富的法律知识,树立起强烈的法律意识,自觉自如地运用档案法及其他法律知识,依法治档,确保档案全面收集和优质归档,并维持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转。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激励不足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潜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的问题,各单位除了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精神激励。以往,由于许多单位领导包括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对单位发展影响不大,没有其他部门工作重要,档案管理工作在单位管理体系中属于“配角”。身处法制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必要对档案管理进行一个全新定位,档案管理工作不应再滞后和被动,而是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部分,成为机构决策的依据,成为提高机构行政效率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这样一种全新定位,谁还能小看它?档案管理人员还能不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而感到自豪?应不断强调这种全新定位,让档案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满足感。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必然会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