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1 19:53: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第1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尾巴》一课导入后,老师说:“小壁虎在哪里捉蚊子?”一名学生答:“在墙角。”“谁咬断了他的尾巴?”“一条蛇。”“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心里怎么样?”“难过。”“它会想什么办法呢?”一名学生说:“问别人去借。”老师非常高兴,马上接下去说:“对呀,小壁虎想到了去借一条尾巴。”老师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哪儿?”老师一边问一边点击课件。孩子们一边看画一边说:“小河。”“对了,它看见——?”小鱼出现在小河的背景图上。“小鱼!”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的尾巴在水里干什么呢?”老师连续问。孩子说:“小鱼摇着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壁虎与小鱼怎么说呢?”一学生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真有礼貌!小鱼会同意吗?它会怎么说呢?”孩子们同样回答得非常顺利。最后老师说:“我们一起把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来学一学,演一演,看谁学得最像。”一时,小手林立,小脸通红:“我来,我来!”师生合作扮演壁虎和小鱼边做动作边讲述故事中的对话。就这样,以简单重复的方式学习与老牛、小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一直到下课,课堂表现得非常“活跃”。

案例分析

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活跃”的课堂为数不少。真的是活跃吗?是学生的兴趣高吗?是老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吗?都不是!教师的问题实质很简单,学生只需读过一遍课文就能回答——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就有这篇教材。作为一年级语文课堂,这样的活跃是一种没有经过深层思维和想象的活跃,充其量至多只能算是热闹。不见沉思和有序,其实没有任何语文价值。究其原因,这同一些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有关。不少教师把文本解读等同于翻阅教参,抄抄教案,对语文价值的挖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教学设计时只凭感觉浮光掠影罗列几条,然后照本宣读。结果是目标肤浅,流程简单,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框架如出一辙——遇到对话就提问,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遇上动作突出的对话就表演,以“发展学生大胆表现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只是老师的“演艺剧场”,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多半无缘。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则经典的知识性童话故事,文中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这一故事主线,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文中三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读这种类型的童话,目标有两个:一是认识童话所渗透的科学知识;二是感悟文中如何以生动有趣的情节、活泼形象的语言来展现科学知识。语文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对此类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科普价值的显现上,应凸显文本所蕴含的语文价值,重点完成语文教育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如认识价值等,将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移到重视文本形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来,为科学和语文之间搭起一座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对策建议

1.阅读文本,获取“第一印象”。

初涉教材,要通览整体,以获得“第一印象”。不可仅凭教学参考和网络,就匆匆着手教学设计。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我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和思考,整体把握,如“小壁虎借尾巴”,“向谁去借?怎么借?对方怎么回答?”,其实就是故事发展的主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故事情节,知道文本所传递的科学知识,知道这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从而落实“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这一目标。

2.再读文本,把握文本重点。

通览文本后,进入细读,在细读时,除了要看文本传递的科学知识外,还要看一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语言,铺设什么样的细节,用了什么方法描述,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从中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的语文价值。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事件核心,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借尾巴,把握出现“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一则是通过对话,向学生介绍文中三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这一特点;二则隐含有小壁虎因借尾巴而产生的系列心理变化与情感体验,由难过、焦虑、矛盾、失望转而欣喜,具有浓郁的感彩。教师要抓住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小壁虎拥有完整的尾巴——掉尾巴——长尾巴的情感变化,诱发孩子自主表达的意愿,尽可能根据不同动物、不同身份、不同心情读出不同语气、语调,而非只知道不同尾巴的作用和仅停留于内容的单一复述和机械表演。

3.丰富外延,凝练文本内涵。

一些具有科普性的经典故事作品总是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和途径进一步了解文本的信息,旁征博引,丰富文本外延。如,课文提到壁虎尾巴除有“再生能力”以外,还有三个特点:一是能自切,因为壁虎尾巴长得不很结实,节与节相连处骨头很脆,所以在遇到危险时通过自切尾巴达到自救;二是再生需要一段时间;三是还有平衡和吸附的功能。如此就不难理解故事中反复出现小壁虎“爬呀爬”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小壁虎挣断了尾巴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影响爬行,故而爬得慢;二是因需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长成尾巴,所以爬的时间比较长。文本中的语文形式“爬呀爬”和语文内涵“过了一段时间”是统一的,是对这种一定时间的摹写,教学应体现这种语文形式的解读。

多年前,斯霞老师就这样引导学生:

师:我提个问题,请你们想想,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生1: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立即就能长出来。

生2:小壁虎爬呀爬,说明爬的路很远。

生3:小壁虎爬的时间很长。

师:对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呀爬”,而不是写“爬到……”你们可去调查调查,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脚,弄断了又会慢慢地长出来。另外,再想一想过去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生1:《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

生2:雪花飘呀飘。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97-01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小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直观的、形象的思维为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远程教育资源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们在教学中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教育的优越性。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积极作用

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语文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远程教育运用到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1充分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计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课前先设计出课件,一开始首先向学生展示小壁虎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小壁虎,并产生一种想了解小壁虎的兴趣,然后诱导学生进行质疑,再辅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学生顷刻间活跃了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随着疑问一个个被解开,最终教学目的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达到了。

1.2发挥"动画"模拟效果,启迪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断,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

2.调整语文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1远程教学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难点。对农村小学而言,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小学频道",是具有针对性的栏目,它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课程资源中每一课都有教案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源有着丰富、高质以及适用的特征,这对于缺乏教学资源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作为农村的孩子,对于"大海"、"海岛"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对这篇课文的描写景物难于理解。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海岛的明艳绚丽中,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接着利用媒体录像放映,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从而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的真正含义。油然而生出对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2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仿佛有了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人字形线路'、'两端向中部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理解,凭讲解、想象,再加上画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利用远教资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释疑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创新思维,以及他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再如教学《赵州桥》第一课时,全班同学都知道赵州桥的外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学生又不能亲临现场去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运用远程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从视频节目单上查到赵州桥的外观图片,学生对赵州桥的近景,全貌有了真切的感受,大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2.3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利用学生的班队会计划地播放"专题教育"里一些科普之窗、人物星空,历史大观等节目。"科普之窗"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发展,体会到科学的力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诱发了孩子们的幻想和创新。"人物星空"中伟大人物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白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戚戚相关,只有建设好祖国个人才有美好的未来。

总之,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缩短了地区教育的差距。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第3篇

一、本学期实际授课时间(扣除“五一”假期一周)只有18周(包括复习、考试),望各校妥善安排,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事宜:

1、课题及参赛学校安排:

课题年级科目参赛学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一年级语文平三、西二、许佳

《笔算乘法》第一课时三年级数学中心、和兴、黄田

以上学校确定的参赛教师人选应于3月25日前报中心小学,以便安排比赛时间和地点。

2、各校要把此次评优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挑选素质较高、肯钻研的教师参赛(不一定是原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能让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或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的评优课。要注意积累资料,包括:①原始教案;②试教后的讨论会记录;③修改后的教案;④参赛后的教学反思。获优胜课学校应将上述材料交中心小学一份。

3、设奖:每一个课题,评一节“优胜课”,相应评一个“优秀教研组”,不设指导老师奖。

4、听课、评课事宜待后安排。

三、中心小学本学期论文汇编事宜:

1、语文专题:①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数学专题:①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提出问题、交流看法、评价与反思、运用数学语言等);

②结合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如何设计练习(包括课外作业)。

2、要求:围绕专题,确定一个较小的题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习心得撰写,用规范稿纸抄写或用打印件,待评选后,中心小学再通知入选作者报送电子文档(地址:)。切勿抄袭。

3、截稿日期:2

三、组织师生参加县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事宜:

第4篇

我是方正县第一小学的教师,名叫xx,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五、六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科研小组成员。

我在掌握电脑操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优秀课件及cai教学光盘,其中《小壁虎借尾巴》的课件被评为省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优秀奖,《鼠标的操作》被评为县级软件制作优秀奖,cai课件制作《美化桌面》被评为县级一等奖。发挥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挖掘潜力,精心设计,撰写具有创造性的脚本,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软件。为学校的网络化教学做出比较突出的贡献。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因此XX年9月我作为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教学科研中,加入了哈尔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课题实施中我发现成效很好,这激发了我对此项课题的研究兴趣。我主要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首先对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素材库的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去分析、去概括、去推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例如在《邮票设计》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邮票,那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邮票,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我把其撰写成论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被县进修校评为一等奖,撰写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法》被哈尔滨市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撰写的《浅谈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被县科研领导小组评为一等奖。在研究过程中我所做的计算机课《图片的变化》和《绘制几何图形》均被评为县优质课。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XX年9月我们研究的课题以顺利的结题,我通过学习研究,明白了教学活动要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自主创新教学环境正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育需要技术支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建构性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两篇论文在分别在《哈尔滨教育》与湖北的《教师继续教育》刊物上发表,有多份教案设计,案例在市县评比中获奖,同时我也清醒的看到工作和学习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时间里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5篇

案例一:某老师教对联读读背背时,引导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学习理解对联内容,多数学生未能完成当堂背对联的任务。(“背”的目的是积累语汇,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学生未能完成背诵任务,是因为“背”这一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太少)——有效的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不落实。

案例二:某老师教完《小壁虎借尾巴》主要内容后,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说说其它动物尾巴的作用,简笔画松鼠或其他动物续编故事。(无关活动妨碍了语文学习,这里重点是续编故事,而让学生画其它动物等行为是无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无效活动冲淡学科味。

案例三:某教师教圆的面积,当学生说可直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感到茫然。学生叙述正确的推导过程后,老师仍不置可否。(教师对数学“转化”和“极限”思想理解不全面、应用不灵活。)——学科思想把握得不好。

案例四:某老师教《草船借箭》诸葛亮斗智周瑜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人当时是怎样想的,见学生沉默不语他又请大家合作探究。讨论时有生举手:“这段话总是周瑜问,诸葛亮答,是不是太简单了”?师答:“古人写文章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教师未能捕捉到学生问题的价值,若能抓住问题顺藤摸瓜,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上表示动作、神态、心理等修饰语,再让学生品读紧凑的语言交锋,才能体会人物斗智的过程,更好理解人物性格)——缺少学科教育智慧。

由此可见:教师有效的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不落实、无效活动冲淡学科味、不遵循学生学科文化的习得规律等,是学生学科性学习活动缺失、实效性差的直接原因。

我们问卷调查周边区县小学教师学科素养发现:只有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才能让学生习得学科文化。我们对本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符号化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等基本学科思想方法运用掌握不好,对数学事物相对性陈述这一贯穿教学始终的必备能力未能得到足够训练,说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学科文化习得能力受制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高低,有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是教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帮助学生充分习得学科文化,必须让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能生成学生学科素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具有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知识积淀、学科教学技能、学科价值态度、学科教育智慧等较高的学科教学素养。

培养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是校长教学领导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把教学领导的着力点放在改革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上。

一、文化浸润,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担负着什么样的重任?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从而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教师浸润在校园文化中,自觉承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我校教师在“新月”主题校园文化研讨过程中形成共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培养者,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用爱、责任和过硬的教学功底,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学科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充分地习得学科文化和学科素养。

二、关注教师的教学问题

支持教师的着力点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首先改革备课,“逼”老师们思考: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如何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价值态度、学科思想方法,并用以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我校备课先由年级组集体研究教材并书写教案,完成首次备课;教师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教案,完成二次备课;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最后将教案及教学后记上传“教师博客群”,让全体教师共享。其次,校长参与教学质量分析、研讨、指导,如针对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三、有效开展培养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体现为教学行为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让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我校搭建了各种培养平台。

其一,竞赛、交流。一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把教师校内竞赛获奖等同于县级竞赛奖次,记入教研组考核和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竞赛活动在全校教师中选拔评委,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奖办法对参赛课进行评奖。参赛教师教学设计、磨课都由中老年教师悉心指导,彰显了教研组团队的力量。二是说课、评课。课堂教学竞赛期间,学校集中开展以学科大组为单位的说课、评课活动,参赛教师阐述教学设计后,由年级中心发言人评课和全体教师自由评课,促进了教师团队整体发展。三是校际交流。积极融入各级校际交流,与四川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成员学校互相切磋、共同促进,与市县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近年来已有大批中青年教师分别在省、市、县各级校际交流平台献课,在活动中强化了自我发展意识、强化了学科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科教学素养。

其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现有省、市级学科课题,主要进行学科文化研究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课题组多次探讨学科文化及教师教学素养问题,对学科教学素养与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关系进行分析、研讨,并达成共识:教师没有较高的学科教学素养,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无本之木。推进教师培养从广度走向深度,着重通过开展学科文化和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通过重点关注小学生语文、数学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培养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成立了语、数学科研究小组,编写校本培训必读书,如《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板块结构》。近年来学校每月进行一次语、数学科思想方法讲研活动。课题研究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学生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其三,科学评价,制度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各种管理制度,让教师专业成长有制度保障;二是理解教师,多元评价,引领教师创造高绩效,激励全体教师不懈努力、不断成长;三是欣赏教师、品味教师,对教师多一点理解与鼓励、支持与合作,少一点批评与埋怨。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和专业成长状态,关注教师生命自觉,真心陪伴教师成长。

以提高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为抓手,着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带来的效果是:教师设计开展学科性学习活动能力走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和课堂生成,能有效设计组织学生学科性学习活动,改善了学生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学生充分习得学科文化,形成了较好的学科文化素养。

第6篇

一、 要“活”

1.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要“灵活”。口语交际活动中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使教案不可能有非常讲究的预设。然而,教学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预设的方案,所以,口语交际教案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我们觉得口语交际课的教案可以采用板块式或框架式的结构方法,宜粗不宜细,给教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设计一定要灵活。例如,口语交际《怎么保护周围的环境》就可设计成三个板块: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板块,展示一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互谈感受板块;研究对策板块,并向社会发出倡议,从而把这一节口语交际课直接推向社会。也正是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才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2. 要有真实的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因为,言语的动力来自具体的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才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否则,就不可能有听和说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心灵的接触就需要有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议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例如,围绕《怎样组织秋游》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即将要去秋游的情景,并再出示一些要去地点的风景图片及将会所遇到的困难。这样,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要去秋游了,要作哪些准备呢?又如,《购书,谈体会》这一话题,有些学生兴许不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书城,学生们把自己的书本贴上价格标码,然后分配角色进行一场实际的互卖互买的交际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有了良好积极的情感感染,课堂上不会再是一堂死水,而是“唇枪舌战”,学生在听、说、问、评、议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观点提出新见解,哪怕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话。这样,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在情境中拓展创新,在活动中延伸。

二、 有“趣”

1. 依据教材,用活教材,提高学生交际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口语交际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源自于生活,实用性比较强,富有现代意识。如:教材选编了《秋游怎么组织》《购书谈体会》《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等内容。这些教材中提出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能交际、互动起来,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2)教材除了实用性强的特点外,形式也多样化,富有童心童趣,趣味性强。有介绍人物的,介绍小实验的,有交流见闻、模拟借书、购物、当导游、当小记者等等。(3)教材内容的编排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学年段侧重点不同。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侧重于训练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中年级侧重于在情境中讨论交流;高年级则安排演讲,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微准备后能作即席发言。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根据每次训练要求,我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

2. 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 肯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 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三、 要“新”

组织多维场景,创设“新颖”的互动过程选择好话题,一旦话题无法延伸,交际方式单一,学生就会失去交际的兴趣,交流就会停止。一堂有效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反复地交流,应该有一个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拓展的过程,多个交际场景安排时要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两人交流到多人参与的逐步变化。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体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1. 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说。生动真实的情境能触动人的灵感,调动人的情绪,使人萌动表达欲望。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景。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尽可能让学生真实、自然地进行交际,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投入,提高训练质量。如“比赛刚刚开始”一课,教师可模拟搭积木比赛场景,将学生分成红、黄、蓝三对,每队选三名队员、一名评委、一名拉拉队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各类角色,这样的互动很有创意。

2. 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说。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袖子、柿子、梨、苹果”等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3. 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了乐说。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开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色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四、 要“实。”

1. 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落实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训练,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中。教师的引导和矫正要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融。课堂上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请大家评一评刚才那一位同学的回答。”“你讲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一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有的低年级教师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演一演,练习口语表达,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荷花的不同姿态,让学生评论荷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关注习作教学向关注学生生活转变的更新问题上,我们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自由的交流氛围,努力让学生回忆生活情境,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尊敬的老师》这篇习作,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构思内容,由粉笔想到老师的生活节俭,由冬夜灯光,想到老师繁忙的工作,由老师的话语,想到一次严厉的批评。在相互语言交流中,学生可以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不再为写作素材而发愁了。

2.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训练,使口语交际收到实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1) 校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正确的师生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如教《应该帮助他们》一课,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对答如流,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助残”实践活动,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 家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正确地与家庭成员交际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生活中,也可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意见和建议。然后,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