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9: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商行业的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但实际情况并非理论上描绘的那样理想。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商行受盈利水平较低,缺乏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缓慢,业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与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形见绌,其竞争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相对下降。
辽宁省某欠发达地区城商行是一家1997年2月份挂牌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末,其下辖46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710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亿元,资产总额116亿元,资本充足率11.3%,不良贷款率1.6%。
该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业务品种单一,目前只有银行卡和ATM自助银行两大类,至今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而且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也不健全,银行卡仅有借记卡,只能办理存取款、查询、转账、缴费、消费等简单业务,且仅限于人民币单一币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辖区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业务品种不断丰富,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一应俱全,而且功能日益完善。以招商银行“一卡通”为例,其除可办理查询、转账、代缴费等简单业务外,还具有银证转账、卡内转存、银行理财等多种功能。电子银行业务快捷、便利、费用低,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中的人力成本。同一辖区内的招商银行,2009年电子银行业务量已达到柜面业务量的13倍,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的8.9倍。
当前如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城商行亟待破解的课题。
制定电子银行发展目标和规划。首先,城市商业银行不能简单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看成是柜面业务的电子化,而应树立“科技兴行”的经营理念,将其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创新和资源整合平台,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和实施,制定鼓励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子银行体系。
同时要科学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电子银行建设是一项涉及银行内部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推进。由于自身情况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战略上的超前意识,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又要立足实际应用,安排好众多建设项目的先后顺序,逐步完善电子银行的业务品种和功能。
合作开发,降低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少城商行受制于地域限制,除本地外在其他城市一般没有分支机构,这些城商行跨行、跨地域的支付手段只能依靠于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第三方清算服务组织,走合作开发之路。从降低电子银行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合作开发也是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较优选择。比如城商行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开展电子汇票、银行卡转账、同城委托收款等业务,可以依托银联公司开展银行卡跨地域通存通兑,也可以通过上海城市商业银行清算中心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网上银行等业务。
同时,城商行之间还要加强横向合作。辽宁省城商行的横向合作可选择山东省合作联盟模式,而不是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合并重组模式。因为辽宁省各城商行发展相对均衡,但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军式银行,而且在辽宁省银行体系中,缺少的不是为大客户服务的大银行,而是缺少以中小客户为目标的中小银行,为地方服务、为市民服务的社区性银行。建立辽宁省城商行合作联盟,既可保持中小城商行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又可集中整合资源加快电子银行发展,有效节约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个性化服务。与大银行相比,城商行具有规模小、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的先天弱势,也决定了在电子银行方面与大银行发展策略的不同,不能走产品多而全的道路,而要细分客户需求,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因此,要利用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针对目标客户开发个性化产品,特别是在地方的特色业务方面,小银行有不少的空间。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装行业;华之毅时尚集团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国范围的网络普及,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中间力量之一的服装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一种新兴的服装商务模式的产生。
1 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服装电商已迈入移动时代,移动电商的渗透率还在进一步提升。从PC到移动,消费者的结构和行为特征都有明显的变化。服装行业移动端销售额迅猛增长,进入2015年以来,移动端成交额已占到总体行业销售额一半以上,移动端渗透率在2015年1月左右突破50%,时间点晚于食品、家电数码和美妆行业,但早于鞋包行业。服装业目前的移动渗透率在所有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 华之毅时尚集团概况及电子商务问题分析
2.1 华之毅时尚集团概况
华之毅时尚集团位于浙江嘉兴,始于1988年。集团从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引领时尚、优雅的生活方式,打造中国精致生活美学,传扬中国时尚创意文化,传递平衡・爱・幸福的价值理念。集团旗下拥有包括EP雅莹、GRACELAND雅斓名店等知名品牌。主要经营业务包括:自主高端品牌运营、国际精品品牌、时尚产业供应链建设、时尚产业教育与培训和其他时尚产业投资。
2.2 华之毅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 网页内容个性化不强,人才缺乏
企业员工对电脑和网络技术不懂,但是电子商务发展又需要员工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专业技术运用的不够灵活,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近几年华之毅时尚集团推广旗下品牌雅莹网店,由于刚刚起步中国雅莹EP网店每年的销售额不是很高,绝大部分是来自实体店。并且华之毅时尚集团电商行业部门的人才缺稀对于一些新型的软件 (如:AI、DW等都不是很熟练)还有网店整体布局也很单一,在现在的时段他们只能暂时性的套用模板,还不能自己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专属模板。
2.2.2 物流意识浅薄
华之毅集团采用第三方物流,如天天快递、圆通快递等。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企业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并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性强,可以做到物流风险的转移,帮助企业节约费用,人力成本。但是它的可控性不强,送货及时性和回单及时性很难跟进,进而企业的客户信息被泄漏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再者就是华之毅时尚集团对物流的可选择性太少,个别偏僻的地域物流快件收不到,加长了物品配送时间。
2.2.3 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售后的客服人员的基本素养不高,对用户不能很好使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用户的尊重。在雅莹旗舰店内的消费者对客服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答,忽视一点点小细节,忽略了用户体验该企业本应该提供的服务,进而失去客户。
2.2.4 价格相对较高,价格不亲民
EP雅莹的客单价在春夏:1399-3299,秋冬: 1599-5699,相对于它的竞争品牌,同样做中淑做的非常好的哥弟,春夏799-2499,秋冬1499-4699的定价,雅莹在定价上来说比哥弟高了一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3 华之毅时尚集团对策及发展建议研究
3.1 华之毅时尚集团对策
3.1.1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企业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对企业员工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短期学习班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应用技术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到有关院校学习进修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留住人才或引进人才等等。人员培训不仅是指员工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3.1.2 提高物流服务意识
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时候,要注意该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合理性,客户满意度的调查,达到用户收到货品后无投诉意见。加强对偏僻区域的配送,华之毅集团应该签署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给用户多个选择性,并且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3.1.3 增强售后服务的管理
企业要从管理理念上将售后作为重点内容来抓,从管理体系上要将售后作为核心来管。建立专业化的售后团队,团队直接对企业负责,将企业薄弱环节进行反馈并促进改善。客服要周到服务,从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真正为顾家解决当前问题及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给顾客一种倍受关注的感觉与服务。企业还要对这样的服务进行奖励来提高企业的决心。
3.1.4 大打折促销
特价促销要针对目标顾客将促销信息到位,让更多的人知道促销的信息;特价促销要争取最显眼的陈列位置和最大的排面,争取堆码和端架陈列,让顾客一眼就能看到特价商品。特价标签要标出原来的价格和现在的特价,以方便顾客比较两种价格,有效突出“特价”,还可以写“特惠”字样,以增强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
3.2 华之毅时尚集团建议
3.2.1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服饰业采取直销模式,所需最重要的能力是强大的系统与数据集成分析的能力。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订货、制造、交货的运筹系统,并通过这个系统,把终端客户、制造商、运输商、库存都联结在一起。
3.2.2 建立强大的系统与数据集成分析
企业对 CRM、HRM 以及 ERP等信息化产品的应用程度决定了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化的水平。电子商务的应用首先要求企业内部流程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化。 对传统制造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
3.2.3 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服装是新鲜时尚的事物,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高效性,而物流配送成制约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
4 总结
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的延伸,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竞争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电子商务不只是一种主要是依赖于互联网而构建的营销网络,而是进入了一种新商业模式。如今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和成熟,其中也难免有失败。在企业探索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随着这些经营模式逐渐的发展成熟,许多的传统企业都相继借鉴这些发展模式,探索符合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中小服装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中应加强企业网站设计与推广;深入利用第三方平台拓展业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系统,建立稳定的顾客群等等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冯缨,徐占东.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J].软科学,2011,25(10):115-129.
[2]夏冬胜.我国中小服饰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D].暨南大学,2015:1-46.
[3]沈芳芳.我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1-51.
[4]李爱花.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1-49.
[5]叶新梅.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3:1-49.
[6]肖慧慧,王小军.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4:59-60.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 outlets are the basis for bank operation. In market economy, the optimization and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bank outlets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service and its promotion of economy.
关键词: 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银行营业网点;营销服务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bank outlets;marketing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57-02
0 引言
商业银行实现营业网点由传统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便于有效提升营业营业网点的综合服务及营销能力。银行营业网点,作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布局的合理性及功能定位的准确性与否,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策略。目前银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营业网点布局的合理性、营业网点功能定位的准确性,都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与现实市场需求形成一定违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也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体金融大环境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各方因素的配合,包括加强团队建设与销售管理、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销售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做好客户转介、资源上向销售倾斜、解决大堂经理、高柜、低柜以及客户经理四者彼此职能分割问题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1 强化营业网点建造格局
营业网点内部物理格局建设是实现营业网点转型再造的基础设施,应按照“客户分层,营业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流”的要求,划分出营业区、理财区和自助区等。各营业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对现行业务进行整合,有效区分不同业务,分类设置窗口,缩短柜台办理时间,提高柜面服务效率。营业网点内部格局转变其方式主要要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营销的开展,由传统的柜台封闭式向功能分区开放式转变,为客户营造一种与银行专属服务人员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并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搭配,提高目标客户的满意度和金融业务需求“回头率”。并且优化大堂陈设,需将大堂经理位置变换至方便大堂经理观察客户、及时招引客户的方位。在客户视线关注点中增加产品宣传栏,在低柜后增设产品墙,在大堂向外侧增设产品栏,加快LED产品信息更新频率。增加大堂内产品宣传折页的布设,利用产品陈设的重复增加客户对产品的
关注。
2 优化营业网点劳动组合
营业网点作为银行最基础的经营细胞,是服务广大客户的主阵地和竞争市场的桥头堡。加强营业网点功能的转变,优化营业网点劳动组合,一是提升自助设备使用率,使大堂经理等客服人员有效分流客户到相应区域办理业务,解决营业网点服务设施不足、功能老化问题。二是通过优化劳动岗位组合,配齐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及理财经理,实行弹性窗口工作制,通过配置对讲机或畅通手机,使营业网点负责人、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和柜员实现无缝对接,有效缓解客户排长队问题。三是优化营业网点内部业务流程。将大堂经理作为营业网点管理的核心角色,充分发挥营业网点现场管理“中心”人物的作用,利用网银、流程优化、低柜办小额现金业务等手段,及时进行客户引导分流、推荐分层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维护营业现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四是强化营业网点规范服务,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柜员在营业前必须保证充足的办公用品、凭证,杜绝中途寻找所需用品或凭证,增加业务处理时间。并且加强营业网点业务流程再造的调研工作,密切关注日常营业过程中客户流量的变化,根据高峰低谷时间,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弹性窗口设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柜台资源,减少客户的排队时间。同时,各部门强化服务工作,完善考核机制,优化营业网点绩效考核办法,推动促进营业网点全面转型。
3 整合销售人员队伍
为进一步开展客户分层维护、客户转介工作,需改变部门分割,并对各类销售人员的职责进行再调整、再明确。如将销售人员的职责从以产品划分逐步过渡到以客户群划分,根据客户性质和级别将维护职责明确至管理层、业务发展部负责人、客户经理等岗位;调整高柜人员工作职能,将高柜人员职能从单纯的现金业务调整为综合柜员,体现差异化服务;将低柜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非现金业务调整为以理财服务为主;将大堂经理的非销售性工作转移到后台,增加大堂经理的大堂销售时间等。同时量化销售管理,不能对每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为了掌握每名员工真正的工作量和负载情况,需要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对每名销售人员的工作量予以量化,并将其作为决策的参考数据之一。
4 加强营业网点人员业务培训
营业网点转型作为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转型发展人为先。人是营业网点发展的主体,让每一位员工成为团队前行的助力源,就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营业网点转型,一方面组织一线柜员对信用卡、电子银行、远程授权系统等在内的多项业务培训,从而全面提高柜员的业务能力,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对一些中间业务、新业务的操作流程要求柜员熟练掌握,勤学苦练,提高服务本领,从而尽可能缩短每笔业务的办理时间。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业务考核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一线柜员的工作潜能。将业务量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真正体现收入靠贡献,形成了“让”为“我要干”、“抢着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引导基层员工自学成才,为充实营业网点专业队伍、加快营业网点转型步伐创造条件。
5 营业网点营销方式多样化
充分激发营业网点人员营销积极性,引导营业网点做大做强。一是加强公私联动、交叉销售等指标的考核,完善客户互荐、产品捆绑和分润机制,促进客户整体营销和全产品线销售。二是整合经营性机构专业技术序列,提高从事客户关系维护的营销类员工的等级和薪酬标准。对客户经理和营业网点从事客户关系维护的营销类员工,实行统一资格准入、绩效考核和薪酬等级动态管理。三是完善业务品种,扩大经营范围。要求具备条件风险防控措施到位的营业网点全面开办各类业务,使营业网点真正成为产品与服务的展示窗口和销售渠道。
6 营业网点经营多元化
银行营业营业网点要经营多元化、个性化,提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在产品创新上,通过融资渠道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继续灵活运用“信托+理财、理财委托贷款”等创新模式,强化信贷资产流量管理,做大做强表外业务,实现资产业务转型。同时,继续发展特色产品。重点抓好保险、信用卡分期付款、法人理财、贵金属等市场基础较好、即期成效明显的业务。重点加强电子票据推广应用,选择重点客户针对电子票据的亮点开展重点营销,以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获得客户的信赖;在优化结构上,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将新增贷款优先投向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趋势的领域和客户,满足行业龙头企业、优质中小企业、个人和贸易融资等需求。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等新兴信贷市场,逐步提高融资份额和比重。重点围绕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供应链、产业链、大型商品集散地、核心客户上下游等客户群体,设计个性化的融资方案,争取优质客户群。
参考文献:
[1]焦量,郁配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研究[J].金融纵横,2009(01).
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实难题
当前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投入开始加大,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时间,市场上电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电子商务的热潮与电子银行的兴起相互作用,吸引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于此。
但是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2011年5月,光大银行和花旗银行宣布,从5月1日起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前者打三折,后者则完全免费。随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网银转账手续费,包括近日因上调23项个人业务收费而备受质疑的工商银行,也在6月8日下调了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而引起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服务收费上价格战的原因是电子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各家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战略上采取的是简单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贝的模式,体现了产品创新团队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发展战略的缺失。
各家银行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新兴的电子渠道。外部环境的重重困境同样掩饰不了电子银行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如果将电子银行部看作是一个业务部门,它与传统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依托电子化的服务渠道;直接促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电子银行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运行机制,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拒性,电子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的特性将引起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转变和考核机制的转变。
电子银行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假冒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纷纷被发现,各商业银行也开始疲于到处打假。电子银行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本身存在的隐忧。密码泄漏和冒充站点是当前网上银行的两大安全隐患。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让许多想应用电子银行的个人和企业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经成为电子银行发展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解决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不仅仅是IT的问题,而要涉及到银行的IT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电子银行战略。安全问题是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无论何时都绕不过去的课题,安全缺位,电子银行一切无从谈起。
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仍然不匹配。因为电子银行涉及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深度挖掘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成因,如何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晰,这也是实施电子银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金融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监管现状抑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导致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我国的银行的竞争力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电子银行采取从紧的监管模式,或许降低电子银行的风险,但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统一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个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条件和水平不一样,监管标准制订的合理性会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热情。
最后,电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待于完善。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市场准入,而不是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事实上,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创新产品并不多,电子银行创新普遍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风险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别是电子支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给整个金融安全埋下了隐患。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尽快确定其本身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团队,调整业务结构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银行的基础研究上,作为支付服务领域的电子银行,首先要搞清楚电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其次要分析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环境因素,确定电子银行产品的结构和核心要素;通过电子银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创新方法、论证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体系。
同时,电子银行还要回到银行的基本职能:服务于市场交易,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流通需要。
电子银行运行实质
电子银行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等类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确电子银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终端、传输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务、付款和收款账户等。
首先,要看到电子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传统的银行业务并没有大的区别,包括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终端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新兴的技术服务渠道,如互联网上实现。
其次,还要看到电子银行和其他银行业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提供服务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支撑技术平台不同,并因这种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对传统柜面服务,电子银行对网络平台等电子技术平台的依赖性更强,对技术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专业。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平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也必须要关注的。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渠道,而是对传统柜面的补充,同时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带来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可以将后台产品进行整合(包括新的纬度、新的组合、新的定制模式等),改变业务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电子银行的发展符合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性,将从整体上提升银行服务的丰富性。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覆,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从电子银行产生的社会背景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廉价而可靠的通讯服务,成为最适合电子货币普及的环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货币创新一样,电子交换媒介的推广虽然缓慢,但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根据账户、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业银行网银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识别的国内网银发展阶段大致有五个阶段,或者称为五个网银时代。包括从单一账户的查询操作;到可以转账支付或缴费;再到多账户关联操作。第四代网银不同的是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流程,可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金融创新的起点,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无论展示的产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极少数银行的网银规划和设计中隐约有第四代的迹象。未来的第五代网银将成为商业银行原有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或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整个银行的账户和流程,受网上银行影响,将发生全面变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看中国的历史,交易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个阶段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支付体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鉴西方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解放后,从借鉴学习苏联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加分析和选择的仿照美国模式,导致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我们市场体系不尽相符。因此,当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适合,不能完全发挥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金的汇划主要通过手工处理,支付信息采用邮路传递。由于各机构间汇路不通,解付一笔资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途时间长,互相占压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网为支撑的电子联行清算系统,统一办理银行间资金通汇和支付清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启动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期、二期的建设。
所以,作为现代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在借鉴国外的电子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有重点关注我国的特殊情况,考察我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状况的电子银行战略。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电子银行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对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支付的基础课题研究,将为商业银行正确选择符合自身的电子银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兴的电子支付将大大促进货币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规模,但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更大规模的的资金将在同一个时点存在于国内外的支付平台和清算平台,将增加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和预警支付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首要重视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从提供基础支付清算平台服务的人民银行到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同角度对支付业务特别是新兴支付服务实施监管。但两个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时有冲突,导致有些不必要介入的环节监管过度,有些迫切需要监管的业务却监管空白。如何协调,要站在整体支付体系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角度上,来看待支付特别是新兴支付的问题。另外如虚拟货币市场的规范、网络资金中介的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的规范。
在整个支付体系框架下,电子银行的影响力、第三方支付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场创新为导向,以自身机构发展需要,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业务和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创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业银行角度,要开展针对有线网络银行研究、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终端、电子支付中的票据业务创新与风险分析、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上的经营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础的工作,特别是电子银行经济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意义非凡。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关键词:电影 商业性 商业电影 产业化 策略
商业语境下,电影生产是同其它物质生产一样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还是避开市场,对这一社会转型期的电影艺术走向问题,影视界众说纷纭、争论激烈。商业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电影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同时也是媒介,整体意义上的电影是商品、艺术、媒介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电影本体。艺术是商业的实现条件之一,商业也可能是艺术的存在基础。商业电影作为世界电影的主流形态决定了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一、电影的商业特点
电影作为艺术,是一种市场艺术,其机械复制的生产方式蕴含着商业性的诉求:电影作为媒介,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所注重的观众最大化与商品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是共通的。具体来说,其商业特点体现在:
1.电影是与票房结缘的商品。电影作为商品,其生产、流通、消费均与票房结缘。电影生产从一开始便与票房结缘,它必须争取观众的参与,实现其艺术价值,同时电影的票房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影制片厂能否回收资金。能否获得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电影流通依靠强大的发行、放映机构,这些机构具有企业性质,它们所发行放映的影片的票房收入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电影消费更体现在票房上,电影要顺利地实现商品交换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争取票房收入的最大化,为此,电影制片厂必须考虑观众最普遍的需求。其次,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电影制片厂还必须为市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个性的产品。
2.电影是一门市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是借助现代机械复制手段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市场艺术。由于机械复制技术的应用,造成了电影没有原件的事实,一部电影的负片和拷贝在艺术价值上毫无差别。相反如果电影只有负片,没有拷贝,那么负片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电影原件和复制品在价值上的无差别性。使人们对原件的膜拜价值根本消除,而电影的展示价值得到突现。复制技术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可以被带到任何地方而丝毫不会影响其和原作等值的价值,这大大增强了民众的观赏机会,降低了观赏成本。通过民众消费,电影的展示价值得以实现。因此,商业性是电影机械复制生产模式所固有的东西,电影只有在消费市场上及时找到买主才能生存下去。
3.电影是一种大众媒介。电影作为媒介,不是人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的“中介物”。也不是小范围有组织进行交流的渠道,而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电影对大众构成强烈的吸引力。电影利用色彩、线条、形状、光线的明暗变化、运动(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动作、画框内物体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进行信息制作。这使电影语言超越了口语、书写语和印刷语,能够把一切直观化,流动的画面。再加上话语(对白)、音乐和音响,使电影声画并茂,视听兼备,对大众构成强烈的吸引力,因此电影传播面广泛,辐射力强大。
电影的信息传播依赖同构关系。电影的信息传播依赖于影片文本系统和接受者的接受心理结构建立起同构关系。但事实上,在任何两个系统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同构关系,所谓同构只能是部分的、一定程度的。为了顺利完成电影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即从影片本文到观众接受这一环,电影制作者必须了解和适应观众的心理,尽力使电影文本最大限度地加强与观众接受心理同构的部分和程度。
电影接受者――观众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隆重的共赏的心理。这是因为,银幕上传来的声像信息在每一个观众身上形成信息磁场,产生了艺术共赏氛围,这种氛围使他们无形之中有了同喜、同悲、同命运感的信息交流,这既满足了个人无意识的欲望。也唤醒了观众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本质的丰富性得到了延伸和解放。
总之,电影传播过程充分体现了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媒介。电影作为大众媒介所注重的观众最大化同电影作为商品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共通的。
二、商业电影是电影的主流形态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决定了商业电影在电影生产中的主流地位。商业电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类型和经典的叙事系统,它们确保了商业电影的长盛不衰。商业电影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趋势。
1.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决定商业电影的主流地位。电影生产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生产。意识形态对社会矛盾做出主观性想象性的解决,使不同的个体依靠意识形态得以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电影实践正是利用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范围内所进行的实践。商业电影生产本质上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生产。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环境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社会情绪、情感、风俗、习惯、传统等的总合,是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精神基础。商业电影依靠票房价值而存在,观众的需求等于经济的回报,而观众的需求是由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决定的,大多数观众在正常时期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者,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商业电影是以纯粹、完美的形式彻头彻尾地渗透着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决定了商业电影在电影生产中的主流地位。
2.类型丰富使商业电影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电影商业化取向、宣传化取向、艺术化取向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商业电影、宣传电影、艺术电影三种主要形态。这其中商业电影以其类型丰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电影形态中的主流电影。纯商业片是商业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电影单纯提供给观众感官的刺激和满足,线索单一、制作简单、产量很大。在电影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纯商业片生产对刺激消费,扩大电影市场往往起到积极作用。除了纯商业片外,经典的好莱坞影片极大地丰富了商业电影的含义。经典的好莱坞影片拍摄考究、制作精良、负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在叙事层面和运作机制上发展起一套成熟的模式,以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构成一个经典的叙事系统,依靠这一系统,此类影片在世界影坛长盛不衰。
3.经典叙事系统保证商业电影的长盛不衰。商业电影如何运作主流意识形态,完美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关乎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不断涌入中国的好莱坞大片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好莱坞逐步形成的经典叙事系统保证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各地的行销不衰,这套系统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在戏剧化的故事结构中,事件是围绕着设谜、解谜的基本结构来组织的。故事一开始,往往有一个意外的事件打破了业已存在的世界的平静与和谐。接下来要着手对付失衡的世界,并重新找回世界的平静与和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叙事过程会严格依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结构完整封闭,充满戏剧性的冲突。这样,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就能够完全把握住影片的逻辑关系,同时被强烈的冲突所吸引,直至最后的大团圆结局。
在经典叙事中,故事的主角往往是一个具有丰满个性的人物,构成故事的连环事件就受到这个人物行动动机的控制,这个人物就是经典叙事的“英雄”,他的行动最终导致矛盾的解决。根据戏剧冲突的原则,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安置那些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的人物。
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单一的镜头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组成段落,并最终构成整个故事。剪辑不但起到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而且通过准确的镜头组接体现了事件的正常逻辑关系。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明快的银幕世界,而且能够建立起一个共存的可信空间,更可以在叙事的时间和空间当中编织出相当复杂的互动关系。
三、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电影的商业性和商业电影的主流形态决定着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我国电影必然要走产业化道路。因此,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如下策略:
1.深化我国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体制改革,建立一种开放的、竞争的、公开的、合理的电影体制。首先,电影生产应该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所有具有相应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能拍片。这样才能形成竞争机制,使中国电影生产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提高。其次是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要实现“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目标,在美国,几家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同时也是电影发行公司,生产宣传发行环环相扣,这是电影顺利走向市场的一个有力保证。
2.电影生产要低成本、小制作。根据我国的市场状况、成本范围是15055元―300万元。这是一个临界的成本。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有限,300万的成本意味着全国要收回1000万的票房,甚至更高。《红色恋人》最大的失败就在于过高的成本,尽管在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创下了最高的票房纪录,但离2300万元的投资还相差甚远。目前,所有超过1500万元以上投资的大制作,尚无收回成本的先例,如《》、《秦颂》、《荆轲刺秦王》等。所以,控制成本是前提。
3.电影策划应迎合传统的价值观,注重反应主流的社会心理。也就是说娱乐片中的社会意识往往都是传统意识。电影的娱乐功能就是迎合人们的梦幻、梦想,满足他们的情绪,释放他们的感情以及不满等。在《不见不散》的抽样调查中,最受欢迎的情节是:葛优教外国警察汉语的一段。原因是中国人很高兴看到一个在异国生活的中国人能够使外国警察俯首贴耳,此段落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情绪,看了使人有扬眉吐气之感,是满足中国观众心理需求的一个成功。能把握住有利时机,就能找到影片的卖点。在策划阶段,充分注意到发挥电影擅长表现社会政治生活的传统,根据中国政治生活特点,敏锐地抓住有利时机,主动配合社会需求,搭上政治的便车,就会得到许多便利条件。例如,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拍摄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就是采用倒计时的运作方案,以1997年3月5日,这一“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和雷锋同志逝世三十周年为最后期限,往前倒推了摄制完成期限,审查通过的期限等。这部投资不到400万的影片。实现了全国3000万的票房,紫禁城影业公司因此而获利400万元。
4.加强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和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是电影产业化的两个主要阶段,也是中国目前所亟待开发的领域。以一个电影为事件,带动整个录像带、电视播放后续产品开发、主题公园、音乐出版等等,这是以电影为龙头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侏罗纪公园》电影院的收入平均只占总收入的21%,近80%是利用后电影产品开发获得的。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延伸产品在中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电影副产品的需求预示了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总之,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必然要走产业化道路。走产业化道路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产电影必将迎来自己的广阔市场,走出低谷。
参考文献
[1]蒲震元,杜寒风,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版社.2001.
[2]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D00.
[3]秦瑜明,电视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4]谢荃,走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之路,电影通讯,2002,(4).
[5]颜纯钧,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形态,电影艺术,2002,(4).
关键词: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
1中国电子商务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内容是在中国人们通过网络对商品进行展示、宣传等,进而利用网络进行交易,不同于以前的当面交易,这并不需要双方见面,交易就可以完成。人们不用出门就能购物,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并且有些物品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这样节省开支,节约时间,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2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2.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越来越务实化
中国在一步步的强大,与世界各国家友好往来,这就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到世界各国搭建了桥梁。互联网有着开放性和不被时间和空间所约束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国情况,更好促进各国友好发展。因此,电子商务行业势必会借着互联网冲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电子商务,可以让我们开拓眼界,让世界各国同企业同时发展,这样有利于未来各国友好往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不仅仅在中国发展,借互联网无国界这一特点,未来将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更多对外的贸易,让各国共享资源。
2.2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未来更区域化
中国国土面积非常大,人口也很多,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之处,包括语言、习俗、生活方式等。根据这些情况,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区域化是其发展的方向。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现在在中国发达城市发展的比较好,流通性很大,相比落后的城市、乡村等人们更多还是采用以前旧的购物方式,当面购买,当面交易,这样会导致人们获得信息不对称,拉开了生活和经济距离。因此,除了经济发达城市之外,宣传中国电子商务,让更多人知道了解中国电子商务好处,让电子商务普及到各个地方,进而带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加大网上营销规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3第三平台将会受到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欢迎
现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欢迎,人们生活方便又快捷。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阿里巴巴网站,目前阿里巴巴网站统一国内和国外市场,这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拥有国际的发展市场。第三方平台非常方便,他们可以采购、销售,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规模较小的批发和零售。这样既带动了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让人们生活更便捷化。如果自主开发电子商务平台软件,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成本、时间问题等,同时还有软件应用和推广,这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
2.4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更加多样化
目前对于我国更多人来说,电子商务行业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消费的一个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人们觉得不用出门就可以消费购物,得到自己想要的。通常电子商务行业都会与购物相结合,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电子商务行业。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未来电子商务相关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会越来越多种多样,功能越来越多,分类也会越来越详细,总而言之一切为民服务,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在不断前进发展中。
2.5电子商务服务,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一步步发展,电子商务的服务也越来越标准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样就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收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这样有利于中国越来越强大。电子商务服务拥有着从低端技术-中端支柱-高端应用发展的服务环节,让处在不同点的人群都得到更好的电子商务服务。
2.6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环境将一步步得到完善
如今中国电子商务涉及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购物消费等等不同地方,这就需要相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从而让电子商务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2.7移动电子商务也是电子商务发展一个新区域
以前人们购物消费都是现金交易,这对于找零等问题存在环节复杂、浪费时间等问题,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完成移动电子商务付费。这种方式简单快捷,减少金钱损失,方便于人。越来越多人采用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这对于未来电子商务行业领域中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站 民营企业 竞争力 品牌 生存 发展
一、电子商务概述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为了提高商务活动效率,而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进行货物或服务的交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商业形态。各种数字化传媒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电子商务已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主要商务模式和用来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工具。全球性的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商业关系和政府作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的产生是划时代的、革命性的,目前电子商务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向全球范围迅猛扩展。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说,若干年后的全球商业信息,将主要通过因特网传递,网络将成为未来商业社会的神经系统,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经济模式。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2009年4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了《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的制定,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效益,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便于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和监管,有利于电子商务有关法规的建设,有利于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的建立;对企业来说,有利于企业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计划,规范企业行为,便于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对外交流,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对社会来说,可以使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产业链的发展来说,有利于规范购销行为,避免纠纷的发生,促进网络购物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重要内容,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电子商务在帮助出口型企业调整市场,启发加工性企业开发设计品牌创新,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名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影响》的报告中显示,在贸易萎缩、消费收紧的大环境中,电子商务在中国却反向“逆市扩张”。中国电子商务总体交易规模在2008年达到1.9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0%。据预测,2009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达到2.51万亿元;2010年将达到3.22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增长幅度都在28%的高位,使得电子商务成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中最耀眼的亮点。
三、电子商务――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春风
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底座,在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推动创新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就此2008年3月11日国务院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强化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见的通知》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意见》指出,到2012年,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小型企业的应用。
随着政府的推进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将给我国面向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带来一阵春风。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电子商务中应做足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包括观念上的准备,工作方法的准备。
心态上的准备。因为电子商务前期常常没有或很少盈利并且要有一定资金投入。
资源准备。电子商务除了资金的筹集,还需要人力资源与策略伙伴,如法律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销售培训公司、市场调研公司等。
产业的准备。要把产业各个环节调动起来,主动适应配合。要把整个产业经营尽量向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靠近。
品牌的准备。树立电子商务新品牌,这将便于广大客户与合作企业建立对企业的信任,加快事业发展。
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电子商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业务和资源限制),电子商务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起步晚的情况下。这就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应在逐步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基础上分步实施。
许多企业在跟风上网之后便认为万事大吉,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将会给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带来的冲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是认为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电子邮箱,就是步入了电子商务领域。其实这样即没有利用网络资源,也没有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站。
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而且网站设计缺乏专业经验,基本上停留在"网上黄页"阶段,无法完成应有的电子商务功能。因此,中小型民营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上网露一面"的层面上,只有把网络技术同业务流程及商务实现紧密的集成,才能真正发挥上网的作用。
互联网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比尔•盖茨断言:“没有一个人在使用过互联网后会离开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正是植根于互联网本身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作为中国经济后起之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抓住最佳时机,及时搭乘网络经济的调整列车,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玉双:民营企业工具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 ISBN: 7508427246
[2]乔瑞: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市场,2006.1 ISSN: 1005-6432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实现了网络化交易、网络化经营、自动化商务,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实时化、网络化、直接化等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过程包含着4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实现,自始至终都需要这“4流”的协调配合。按交易对象,电子商务可分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B2G(企业对政府)等几种模式。
目前,我国个人电子商务已取得很快的发展,并逐渐走向规范,呈现“眼球效应”。随着社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电子商务将呈现“井喷效应”,表现为由个别企业的“超前性”服务向行业规模式应用发展,由信息行业领域向传统行业领域辐射。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渠道,甚至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从2002到2006短短5年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了2.78倍,年均同比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9万亿元人民币。而随着旅游、销售、制造等更多行业的加入,电子商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呈现规模效应,从而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在众多行业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产品多等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约占20%,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几乎渗透到所有行业领域,包括轻工、纺织、冶金、机械等行业中的化纤、洗涤剂、化妆品、电池、橡塑、医药化工、国防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石油化工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产业成熟度高、国际化标准化程度高、交易活跃、企业资信容易查验,而且企业、市场高度分散,现实交易成本高,现实市场价格地区差异较大,这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相比其他行业,具备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营销成本、增加商业机会、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等之外的更多好处。
石油化学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垂向行业,90%以上的商务活动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完成的,几乎完全是一个B2B的行业。近年来,全球石油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国外有关研究部门统计,1997年全球石油电子商务额为20.87亿美元,1999年增长为103.7亿美元,2001年进一步增长至480亿美元,2003年这个数字高达1783亿美元。
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通过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石化产品,以德国BASF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00―2002年花费7500万欧元发展电子商务,2002年至少40%的业务移到网上在线进行,到2005年为50%。这个公司在原料采购方面每年花销达50亿欧元,到2002年20%的采购在网上进行。BASF公司手动订货的花费大概是100美元,而采用电子商务后,通过网络的定货成本只有10美元,差错率也大幅度下降,还可以节约因错误而产生的巨大费用。BASF发现85%的客户行为方法一致,因此该公司提供全球性的标准平台,而其余的15%由地区性公司提供服务;BASF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因为大约200个客户贡献了90%的利润。该公司除了向他们提供e-commerce方式外,还提供ERP-ERP的直接连接。
对于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国外大型公司的电子商务战略不仅值得我们借鉴,其战略的具体实施经验也同样对我们深有启发。削减成本是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大石油公司提高竞争实力和赢利能力需要最先考虑的因素,而电子商务因拥有有助于削减成本以及联系国内公司和海外进口商的特点而成为最可行的渠道之一。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大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在采购和销售领域引入了电子商务。中石化石油产品采购和销售网站自2000年8月开通以来运作正常,石化产品销售网上成交合同累计9010亿元,成交金额达772.2亿元,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累计成交金额1716.51亿元,累计节约采购金额60.03亿元。中海油在初步建成的采购网站上也开始了钢材采购试点,实现了管材网上库存管理和总公司办公用品的网上采购管理。中石油石油石化产品采购和销售网站――“能源一号”,于2001年7月建成开通,开通第一天成交额达1.3亿元。“能源一号”网具有电子采购、电子销售和电子市场3大交易系统,网上集中采购,是其最大特色。截至2004年底,中国石油已经完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网上集中采购项目,2005年,中国石油电子商务在集中统一采购上打了几场“漂亮仗”,电子商务的主导业务――电子采购突破180亿元,超出计划考核指标20%,同2002年相比,整整翻了一番。在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中,这样引人注目的业绩和发展速度都是屈指可数的。目前,中国石油拥有各类网上供应商近3000家,覆盖石油石化供应链中的几乎所有产业,涉及60个大类的物资品种、16万多个产品。其中,电子采购系统大宗类物资供应商476家,涉及到12个大类、69个中类、275个小类的13.5万种产品。电子市场系统普通类物资供应商2441家,涉及47个大类、336个中类、1536个小类的近3万种产品,可谓一应俱全。据中国石油电子商务部统计,2006年前4个月,中国石油能源一号网站电子商务交易量累计达90亿元,占全年考核指标的50%,创中国石油开展电子商务以来同期网上交易新纪录。中国石油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实现了从传统采购到电子采购方式的转变,采购行为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转变。先进的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缩短了采购流程,符合国际上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要求,直接沟通了供应、生产商和客户,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业务优化与整合,使中国石油更加符合上市后新体制的要求,不仅提升了中国石油的整体价值,而且为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正在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与国外同类行业相比,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制约。从企业外部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两大障碍和安全、信用与投资3大风险。从企业内部来说,典型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要求与我国石化行业的现实距离还相距甚远。
[关键词]中间业务;必要性;国际视角;商业银行
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挑战。银行中间业务作为新时期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也是银行效益的三驾马车之一,显得更加重要,而中间业务发达且拥有信息技术及金融创新等优势的外资银行,将对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形成巨大冲击,为了国内商业银行能够从战略上和意识上对发展中间业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够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发展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中间业务进行研究,并提到新的高度来对待,其作用和影响将是长久的、具有积极意义的。
1 中间业务的界定及类型
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资财,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中间业务不等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如贷款承诺业务、金融担保业务、掉期业务等。表外业务同资产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负债业务,但是,表外业务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中间业务的外延远要比表外业务宽泛得多。
根据该属性,中间业务可分为以下九大类。
2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获利空间逐渐缩小。而随着资本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在政府和企业得到广泛运用,居民消费行为和家庭理财观念不断变化,这些则为银行业打开了一个新的获利空间。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逐步从传统的金融中介商向内涵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商转化。中间业务因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按照WTO的协议规定,2006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对外国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银行将获得与国内银行同等的待遇。外资银行必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技术、多方位的营销手段、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给国内的商业银行带来严峻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外资银行介入此类业务的短期收益与风险预期都不会很理想,再加上受分支机构、网点少的约束,外资银行也不会在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展开大面积的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必然首当其冲成为外资银行拓展市场的争夺目标。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尽管理论界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市场开发的可能性都做了深入地探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商业银行也已经看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总体开展进度不够理想,如中间业务的经营品种少,范围狭窄,收益差,高附加值的业务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强烈欲望,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缺乏高效率全方面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局面也十分严峻,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量资金脱离银行中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如证券市场、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的发展很大程度的削弱了银行的存款基础。面对内优外患,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中间业务的各种优点以及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3 从国际视角比较国内外中间业务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竞相发展中间业务,这已形成一股新型的国际金融潮流,中间业务逐渐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和收入来源,一般占收入的40%-50%,有的甚至超过了70%,如日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80年代的20.4%上升到90年代的35.9%。中间业务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英国从28.5%上升到41.5%。德国仅1992年中间业务就获利340亿马克,占总盈利的65%。据统计,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中间业务收入也达到25%,有的甚至达到了45%以上。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支柱性业务之一的重要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大力拓展业务领域,使中间业务从量上、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有420多个品种,包括结算、、银行卡、信息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电子银行等9大类业务,基本涵盖了《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所有业务领域。尽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都表示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是由于长期的经营惯性,不少地区的商业银行还是没有摆脱中间业务作为存贷业务的辅助手段的经营方针,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4 国内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4.1 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虽有较大增加。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且缺乏品牌及业务特色,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发展尚不足,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
4.2 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此外,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还大多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4.3 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低层次竞争较为普遍。不规范的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4 中间业务风险认识与计量不够。中间业务在帮助银行提高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会给银行带来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等,需要严加防范。
5 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若干建议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创新的产物,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中间业务的发展潜力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的双重推动下,在未来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各大类中间业务将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进而带动中间业务的整体性增长,因此结合目前国内中间业务现状和问题提出几点关于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5.1 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5.2 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5.3 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