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9 16:29: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第1篇

新学期开学之际,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在2015年设计建设了小学1~3年级家长专题指导课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积极开展小学4~6年级家长慕课专题实验。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充分利用慕课所具有的开放、易用、无时空限制等特性,将组织开展小学4~6年级家长慕课专题实验,努力开发出受家长欢迎的家长慕课课程,探索“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通过全面的家长需求调查和科学研究,针对小学4~6年级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遴选出各年级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和优秀小学教师,设计开发家长慕课课程。课程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学习指导、安全自护、亲子沟通、人际交往、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感恩教育、家庭财商教育、挫折教育、家庭文化建设等多个主题,以慕课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方法经验,家长朋友遇到疑难,只需登录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即可足不出户向众多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有经验的家长学习,并交流育子心得。

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开发小学4~6年级家长慕课课程,正是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精神,强化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为家长提供现代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具体举措之一。

作为北京市教委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机制、构建现代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重要创新举措,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的优势,积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针对当代家长的育子困惑,整合社会与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家长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家庭教育,搭建家校沟通协作桥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和谐统一。

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今后将陆续滚动开发中学阶段的家长慕课,以形成全学段、全覆盖的家长指导课程,使家庭教育指导真正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摘编自中国网教育频道2016-09-14)

第2篇

本研究对绍兴市70名3岁~12岁儿童做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从独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绍兴市儿童独立性现状。调查中发现,儿童在三个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篇幅所限,表略)。问题“1收拾玩具”与问题2“完成作业”反映了绍兴市3岁~12岁儿童在完成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问题“3组织活动”与问题4“购买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主张能力有待提高;问题5“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与问题“6放弃想买的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情况比较乐观,但儿童心理需求强弱的不同,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也不同。根据绍兴市儿童在独立性的三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可分析出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进一步重视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缺陷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独立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绍兴市62位家长做了有关“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独立性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该问卷以及3岁~12岁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绍兴市家长在培养儿童独立性方面有如下一些缺陷。

1.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严重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

(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2)尊重儿童的自我抉择的权利。在调查中,有42%的家长会决定儿童穿的衣服,说明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这容易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为儿童提供自我抉择的机会。家长要尊重儿童对个人事务的决定权,甚至可以给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平等权利。3)放手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蒙台梭利着重强调了儿童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家长应以任务的形式让儿童做家务,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让儿童熟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获得自我依靠能力,同时还为儿童创造了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机会。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第3篇

一、教育现状: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第4篇

一、家庭资源的内容

所谓家庭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职业资源、家长的优势资源以及家庭教育经验。

1.家长职业资源

幼儿的家长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掌握着不同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幼儿园来说,这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职业,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价值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发挥家长的职业特长,让他们走进幼儿园,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成为“家长助教”。比如,有的家长是交警,可以请他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有的家长是医生,可以请她为孩子们讲解如何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的家长在旅游公司工作,教师可以请他联系一些适合孩子们游玩的风景区,组织全班开展郊游活动……通过挖掘和利用家长的职业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还能为幼儿提供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父母的机会,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同时也使幼儿对社会上的不同职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家长优势资源

家长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幼儿教师应对每个家长的特长、优势有所了解,在组织和设计幼儿园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利用家长优势资源,进而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容和活力。比如,有的家长来自农村,对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生长过程非常了解,教师就可以要求这些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各种农作物,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既能够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量,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家庭教育经验

当前,家长都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教育观念,并总结出了一些教育体会和经验,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管是对于幼儿园,还是其他家长,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座谈会,给家长创造交流教育经验的机会,在交流中家长们分享自己的教育体会,倾诉自己的烦恼,互相学习、互相鼓励,通过取长补短掌握了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既吸取家长的成功经验,也为他们出谋划策,充分挖掘了家庭教育资源,而且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二、幼儿教育中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资源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挖掘家庭资源可以有很多的方式,本文主要从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家长经验交流会、进行亲子活动这三个方面的途径来对家庭资源加以挖掘与利用。

1.进行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形式之一,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既能够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资源拓展幼儿教育,使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拉近幼儿与家长的距离,进而更好地达到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目的。比如,在家长开放日,教师可以通过早操活动、教学展示、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等环节,向家长展示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活动和游戏,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研究、学习、操作。通过观摩和亲身参与,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也使孩子们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收获欢乐,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也更愿意信赖和亲近父母。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请家长评价开放日活动,对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在这个环节,幼儿教师与家长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解决教育幼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互相吸取教育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家庭教育资源,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标。

2.开展家长经验交流会

家长经验交流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而且促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家长经验交流会,为幼儿园、教师、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幼儿教育经验、解决幼儿教育困难的平台。在经验交流会中,幼儿家长轮流发言,分享彼此的教育经验,而且这些心得体会与具体实例相结合,更有借鉴价值。此外,在交流会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协助家长了解更多的亲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更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通过家长经验交流会,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为家长提供了分享幼儿教育方法和心得的平台,使之互相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3.进行亲子活动

举办亲子活动,不仅能促进家园合作,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对促进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教师与家长两方面教育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教师用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家长,家长也以所获得的有针对性的育儿经验影响教师,双方积极互动、合作,最大限度地达成一致,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幼儿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更主动、可持续的发展。例如,为了使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教师组织开展了“一起玩玩具”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展现家里炫酷的玩具,展示玩具的玩法。在展示过程中,幼儿十分骄傲与自豪,纷纷觉得自己家的玩具是最炫酷的,但是又渴望玩别人的玩具,于是家长引导幼儿进行玩具的互换与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幼儿学会了分享,家长也在交流中逐渐掌握了教育子女的技巧。

第5篇

一、课题的提出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象一个组织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我国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加上电视节目的泛滥、电脑的普及,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交流、与亲友交往、与邻居相伴的机会。另外,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长的血缘权威、经济权威与教师的学术权威、榜样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动听的乐章,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①过分溺爱,重养轻教——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袒护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放肆,养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而又刁蛮、任性的性格;②望子成龙、重智轻德——只盼孩子将来成“龙”,忽视孩子的眼下成人,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而品德较差,难以管教;③期望过高、暴力相加——家长自身没有建树,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于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没达到目标,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④忙于事业、托付他人——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很多事业型的家长(主要是经商者)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老师,自己放心地去干事业,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别人,结果是得不偿失;⑤自以为是、轻视老师——有些家长自恃有一套安生立命的方法,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认同,甚至有对立情绪,并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这种情绪,导致孩子对老师、学校的教育和各项措施持抵触情绪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整体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是:(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并进行推广。(2)切实转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培养一批转化后进生的优秀教师,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2、理论基础: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研究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寻恰当的方法,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则:将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成功的喜悦,用“教育之爱”滋润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学计划:要求课题研究教师制定家庭教育授课计划,由教务处、政教处核查,报校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教学计划包括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二是抓教材配备:2002年以前,我校家长学校配用经教育部关工委审定,安徽省关工委、省妇联、省教委组织编写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初中生家长教材》;2002年以来,我校以《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警示录》为主要教材;2004年,我们又将实验教师和有体会的家长撰写的家庭教育论文汇编成册,作为新阶段家长学校教材。

三是抓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1)成立家长委员会。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2)家长开放日: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分级部对家长开放课堂、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3)请专家给家长授课: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4)学生、家长、教师恳谈会: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三方代表座谈,各抒己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5)召开家长会、家访:我校规定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各班必须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并就学校取得的成绩、改革的重大举措及学校面临的问题向家长宣传、介绍,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学校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要常抓不懈,走进学生家庭,就能走入学生心灵。(6)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7)评选优秀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并让优秀学生家长做经验介绍,对广大学生家长改进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8)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谈他们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启发家长们易地而思,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我们共经过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02年2月——2004年1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2月——2005年2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研究成果

开展现代家庭教育实验的三年中,我校家长学校共开办9期,直接培训家长1800多人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1、建立了家教理论资源库。为便于家长随时请教,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我们将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料都输入网站,形成资源库,使家长在家也能通过网络接受学习。资源库网址为:hf38.com.

2、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并先后于2003年3月、2004年5月和2005年3月成功举行了三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力图把他们的宝贵经验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3、中考成绩连年捷报频传,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01年中考一中、六中达线人数为58人、2002年为68人、2003年为77人、2004年省示范高中达线人数为236人;学生在文艺、体育、读书、演讲比赛、科技创新等竞赛中屡获大奖,2004年5月,我校初三(8)班的学生姚跃在科技发明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后,又作为中国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参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儿童论坛,阐述了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2005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作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更是成果辉煌,在瑶海区各学校中是遥遥领先。

4、2002年8月,三十八中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唐平生校长代表安徽省在全国家教工作会议上作了《顺应时展走特色家教之路》的发言。随后,我校又先后获得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德育先进单位、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保护未成年人示范学校标兵等一系列荣誉。

5、经过三年的研究,老师、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家教经验,2004年5月,我们征集了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四十多篇,将其汇编成册;召开优秀家长表彰会;制作了“家教现代化工作短片”。

六、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有困惑与反思。

1、结果分析

(1)转变了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很多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经过多种形式理论培训和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教育行为趋向合理,很多家长还常常主动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发生的矛盾和自己的困惑带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向老师求教,寻求老师的帮助与配合。

(2)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家长走进课堂,贴近教育,既是家长学习的机会,也是对老师的鞭策和激励,在改变家长的同时也教育了老师。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培养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形势下,家庭合理、温馨的教育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沃土;学校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培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学校家庭对学生施教的合力,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模式向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转变。

(4)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家庭教育研究的成功,使学校的办学思路更明晰、办学理念更先进、办学模式更成熟。现在,三十八中已是瑶海区窗口学校、合肥市示范学校,成了南淝河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我们的思考

在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必须有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要有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的保障,家教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2)家教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统一不悖,并行发展,才能将家教工作与学校其他育人行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3)家教工作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与素质层次,因材施教,不可无的放失。

(4)要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是家教工作深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第6篇

【关键词】在家上学 合法性 规范化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0-02

在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父母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学前期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形式多样,或父母在家教孩子,或将孩子送到私塾学堂入学。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的调查报告称,全国范围内有约1.8万的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一、“在家上学”的内涵及价值

“在家上学”,又称“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是指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由父母或家庭教师担任教学活动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具个性化和开放性。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有时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代价。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例如野外、阳台等一切开放性的环境中,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同时,离开了学校的竞争和强制的环境,“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在家上学”有诸多的优越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目前我国“在家上学”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合法性”问题

首先,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它强调了家长有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却并没有赋予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自由(残疾或特殊情况的儿童父母除外)。其次,教育是国家普及文化知识和基本价值观的工具,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奠基性工程。[1]因此,国家享有对公民的教育权。但“在家上学”以家庭教育权取代了国家的公权力,故其合法性颇受争议。

(二)“规范性”问题

“在家上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处于灰色地带,家庭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都没有得到有效审查和监管,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教者资格问题,即施教者能否胜任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除了基本的知识素养之外,施教者还要有教学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教学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即儿童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教学场地、外出活动或参加各类培训的费用。

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取决于父母的意志,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意味着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在家上学”的发展初期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探索,但是,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三)“社会化”问题

家庭学校之所以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发展期,原因之一就是其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常常被当作反对家庭学校的重要依据。[2]在校上学的儿童能接触和认识不同类型同龄人,为儿童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但在家上学的儿童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或者少数同龄人中,活动范围较小,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何实现“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是对家长的一大考验。

三、建议和启示

“在家上学”是近年来我国家长自发建立的儿童受教育方式,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和解决。下面,本文将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试点“合法化”。“在家上学”处于法律空白状态,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这条法律主要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而“在家上学”的目的让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从这一点来说,并不违法。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违法很大原因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心理。我们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在家上学”合法化,让这种形式在试验中不断完善,建立多元教育模式并立的局面。

2.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互助团体活动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施”以及“教材难以选择”是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时的几大困惑。[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整合学校、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为家庭教育构建支持系统。首先,建立有效监督和指导机制。对施教人员、家庭环境的进行资格审查以及定期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其次,建立多方沟通平台。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在家上学的网站在运行中,如“在家上学联盟”等,但这些平台主要限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经验的交流。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平台,促进家长、学校等各界人士的多方沟通、资源共享和经验借鉴。通过为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最后,针对“在家上学”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方面难以面面俱全的问题,可以鼓励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为家庭教育开发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

3.利用社会教育活动弥补社会化缺陷。家长在指导儿童进行正常的学科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让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加儿童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同一地区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可以定期联谊和交流,增加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弥补儿童学校生活经历的缺失。

人们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在家上学”创造了条件。家长在家中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体验,有效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基础教育有益的补充形式之一。面对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容许它与学校教育并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武华.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深度分析:中美比较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11):84-89.

第7篇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整体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是:(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并进行推广。(2)切实转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培养一批转化后进生的优秀教师,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2、理论基础: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提出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象一个组织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我国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加上电视节目的泛滥、电脑的普及,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交流、与亲友交往、与邻居相伴的机会。另外,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长的血缘权威、经济权威与教师的学术权威、榜样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动听的乐章,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①过分溺爱,重养轻教——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袒护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放肆,养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而又刁蛮、任性的性格;②望子成龙、重智轻德——只盼孩子将来成“龙”,忽视孩子的眼下成人,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而品德较差,难以管教;③期望过高、暴力相加——家长自身没有建树,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于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没达到目标,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④忙于事业、托付他人——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很多事业型的家长(主要是经商者)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老师,自己放心地去干事业,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别人,结果是得不偿失;⑤自以为是、轻视老师——有些家长自恃有一套安生立命的方法,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认同,甚至有对立情绪,并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这种情绪,导致孩子对老师、学校的教育和各项措施持抵触情绪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研究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寻恰当的方法,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则:将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成功的喜悦,用“教育之爱”滋润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学计划:要求课题研究教师制定家庭教育授课计划,由教务处、政教处核查,报校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教学计划包括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二是抓教材配备:20*年以前,我校家长学校配用经教育部关工委审定,*省关工委、省妇联、省教委组织编写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初中生家长教材》;20*年以来,我校以《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警示录》为主要教材;20*年,我们又将实验教师和有体会的家长撰写的家庭教育论文汇编成册,作为新阶段家长学校教材。

三是抓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1)成立家长委员会。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2)家长开放日: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分级部对家长开放课堂、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3)请专家给家长授课: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4)学生、家长、教师恳谈会: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三方代表座谈,各抒己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5)召开家长会、家访:我校规定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各班必须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并就学校取得的成绩、改革的重大举措及学校面临的问题向家长宣传、介绍,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学校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要常抓不懈,走进学生家庭,就能走入学生心灵。(6)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7)评选优秀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并让优秀学生家长做经验介绍,对广大学生家长改进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8)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谈他们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启发家长们易地而思,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我们共经过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年9月——20*年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年2月——20*年1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年2月——20*年2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研究成果

开展现代家庭教育实验的三年中,我校家长学校共开办9期,直接培训家长1800多人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1、建立了家教理论资源库。为便于家长随时请教,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我们将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料都输入网站,形成资源库,使家长在家也能通过网络接受学习。

2、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并先后于20*年3月、20*年5月和20*年3月成功举行了三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力图把他们的宝贵经验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3、中考成绩连年捷报频传,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年中考一中、六中达线人数为58人、20*年为68人、20*年为77人、20*年省示范高中达线人数为236人;学生在文艺、体育、读书、演讲比赛、科技创新等竞赛中屡获大奖,20*年5月,我校初三(8)班的学生姚跃在科技发明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后,又作为中国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参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儿童论坛,阐述了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20*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作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更是成果辉煌,在瑶海区各学校中是遥遥领先。

4、20*年8月,三十八中被评为“*省家教名校”,唐平生校长代表*省在全国家教工作会议上作了《顺应时展走特色家教之路》的发言。随后,我校又先后获得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德育先进单位、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保护未成年人示范学校标兵等一系列荣誉。

5、经过三年的研究,老师、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家教经验,20*年5月,我们征集了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四十多篇,将其汇编成册;召开优秀家长表彰会;制作了“家教现代化工作短片”。

六、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有困惑与反思。

1、结果分析

(1)转变了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很多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经过多种形式理论培训和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教育行为趋向合理,很多家长还常常主动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发生的矛盾和自己的困惑带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向老师求教,寻求老师的帮助与配合。

(2)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家长走进课堂,贴近教育,既是家长学习的机会,也是对老师的鞭策和激励,在改变家长的同时也教育了老师。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培养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形势下,家庭合理、温馨的教育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沃土;学校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培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学校家庭对学生施教的合力,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模式向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转变。

(4)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家庭教育研究的成功,使学校的办学思路更明晰、办学理念更先进、办学模式更成熟。现在,三十八中已是瑶海区窗口学校、合肥市示范学校,成了南淝河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我们的思考

在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必须有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要有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的保障,家教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2)家教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统一不悖,并行发展,才能将家教工作与学校其他育人行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3)家教工作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与素质层次,因材施教,不可无的放失。

(4)要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是家教工作深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第8篇

1.家庭教育内容片面,与子女缺少情感沟通

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为导向,以智育为支撑,同时结合“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笔者的调研中,近80%的农民工家长将智育理解为教育内容的全部,将分数的高低视为孩子成长的“晴雨表”。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不利于子女良好性格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许多家长不善于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导致子女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持,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2.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重言教而轻身教

部分家长强制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过分干涉子女的自由,不懂得换位思考,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关报告显示,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犯错误时,66.8%的父母只是简单地给予惩罚,只有33.2%的父母会给孩子讲道理、分析做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此外,多数农民工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0%的农民工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超过20%的农民工父亲在孩子面前打牌、赌博、夫妻吵架。子女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难免感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二、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1.家庭内部因素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所增加,但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大大制约了他们对子女教育资金的投入。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在服务、制造、建筑领域就业,过长的劳动时间和过高的劳动强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上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据统计,14.5%的农民工每星期检查、督促一次子女学习,9.1%的农民工每半个月一次检查、督促子女学习,而23.6%的农民工一个月一次或从来不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可见,他们与子女的交流时间很少,再加上由于工作变动带来的家庭流动相对频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子女对父母的认同感、家庭归属感逐渐丧失,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2.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学校与家长缺乏合作和沟通。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子女很少能进入到公办学校就读,多数只能选择民工子弟学校,而民工子弟学校受到办学资源限制,难以像一些公办学校一样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联系制、家校短信互通等常规联系制度,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致使家庭教育质量低、效率差。另一方面,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影响到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和班级声誉,使很多教师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勉强接纳后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平等对待,也不愿花心思找家长谈话。其次,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关注偏少。一是社会大众传媒关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节目和报道少,出版行业几乎看不见有关宣传农民工家庭教育知识的书籍,使得想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农民工家长缺乏学习的渠道和方法。二是从学界来看,虽然我国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教育政策等方面,关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具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了。三是各社区组织、街道办事处、妇联部门等未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帮扶的功能。在开展各色各类的社区活动中,很少看见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宣传讲座或帮扶农民工家庭的公益活动。最后,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工作投入不足。尽管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户籍、学籍的限制以及高考设限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使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学校教育工作难见成效,势必影响到家庭教育工作的进展。同时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关注和指导不够多,支持力度不够大,有关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专项帮扶项目尚未落实,农民工家长学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性,政府还需进一步采取推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相关措施。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职能,为农民工家庭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从根本上拆除制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同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重视广大农民工的民生工作,为农民工家庭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家庭教育目标的有关条文,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子女健全人格、学习做人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进行专项立法,制定一部《家庭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起规范我国的基础教育。通过立法形式,使全社会形成关心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而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各地条件,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办多类型的针对农民工的家长学校,组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以及志愿者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开展讲座,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再次,由地方教育部门拨款,投入经费支持组建“农民工家庭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组。几年前,北京红枫咨询中心针对农民工家庭教育,设计了“每日家教三个10分钟”模型并配套编写了《农民工家教手册》,通过家长课堂、入户辅导等形式,具体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科学民主的家教方法。各地研究小组的专家学者可以就此模型展开深度调研,加以区域推广,将调研成果运用于实践指导。

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更新家教观念与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家教环境

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农民工家长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低于对孩子的关注,尤其是缺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充电”。这就使得体现家庭教育特点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也不可避免地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上产生偏颇,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障碍。首先,家长可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新闻等方式的自主学习,扩充知识储备,增强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注意学习文明的言谈举止,加强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行为习惯,提高理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尽可能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与辅导,通过各种支持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通过家长整体素养的提升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再次,注重与子女间的情感沟通,学会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不要局限在学习成绩的关心上,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多留心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对子女遇到的困扰能及时给予引导;多站在子女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子女的想法,这样子女才能敞开心扉,家长也能真正了解子女内心的所需所想。

3.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学校完全有必要利用这个优势,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多渠道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帮助农民工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情况、子女学习情况,以便家长能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接待日、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建立“家校通”网络等形式,提供家长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各色各类的家教指导活动如开办家教培训班、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发放家教读物等,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还可根据条件开设时事政策、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家长提升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营造积极的家教氛围;教师在对农民工子女的家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庭教育方向,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主动与教师沟通,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同时,注意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进而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实施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要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解答,结合孩子自身特点,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策略。

4.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筑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援助网络

社会(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应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帮扶的功能。首先,以社区为媒介,建立和完善社区帮扶农民工家庭机制。社区应与学校、各类民间帮扶救助组织、教育咨询机构之间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有关咨询。其次,在农民工家庭较为集中的区域,创建家教工作室、家教服务中心、亲子学苑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载体,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工家庭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讲座,让农民工家长协同子女学习;组织家庭才艺比赛、文明先进家庭评比,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动员一些城市家庭自发自愿地帮助农民工家庭,社区还可以组织召开家庭教育经验研讨会,以城乡家庭结对的形式,互相交流教育心得,取长补短;开展“志愿者进农民工家庭”的关爱家庭教育行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大学生等共同参与,可根据需要分为改善亲子关系小组、纠正教育观念小组、更新教育方法小组、学业辅导小组、心理咨询小组等为农民工家庭进行专门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第9篇

1.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社会的风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时下,多数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也有少数家长教育方法有偏差或自身没有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其子女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唯我独尊、撒娇放肆;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打骂,其子女在社会上往往会欺凌弱小,甚至结伙打斗;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其子女一般会纪律松散,无心向学;如果父母生活不检点或有外遇,其子女往往会被卷入早恋的漩涡;如果家长偷、赌均沾边,其子女往往会走上少年违法的歧途。这几类“问题家庭”的子女,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往往缺乏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免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夯实根基。

2.转变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子女成人成材的关键,学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一要教养结合,以教为主。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常任的老师。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一般家庭而言,“养”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教”的问题则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当父母的只能养子女,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其实,教师的教育责任与家长的教育责任并不矛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和家长比作“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有义务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教养结合,以养为主”,逐步转化为“教养结合,以教为主”。

二要讲究家庭民主,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父为子纲”,子女是父母的私有品和附属物,这种观念在现代的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有的家长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认为自己的话语就是圣旨,要孩子绝对服从,有些甚至是用棍棒代替教育。时下不少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于家长的高压。新时期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启导型”的家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亲切和睦、团结互助的气氛,以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要德、智、体并重,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是事实上,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认同,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倾向还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常见到家长只重视孩子智育的极端例子,例如孩子作业得100分就予以奖励,甚至规定孩子考试必须得多少分,多一分奖若干元人民币;有的家长从幼儿开始就规定每日要认若干生字,做书面作业。学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通常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家访。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现在教师家访一般是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重点对象或重要事情则登门访问家长。家访内容为:了解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含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供家长教育子女时参考;指导家庭教育,听取家长意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家校工作的正常发展,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二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效率较高,便于集思广益,集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一般每学期开两次,在开学时和期末召开。学期初,校长向家长报告学校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家长对计划的理解和支持;期末,校长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请家教效果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请优秀学生做汇报等,并提出对学生在寒暑假的要求。由班主任主持的班级家长会,具体介绍班内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并指出一些倾向性问题,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可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其人数不宜过多,一般由学校领导主持,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碰到的难题,征集意见和建议等,并以此联系家长积极分子,培养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典型,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准备。

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的群众性组织,邀请家庭教育卓有成效并热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积极分子,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分别建立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使之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核心。

四是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编写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和家长一起学习。通常家长学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① 全体家长参加的活动,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在家庭应用的基础知识,并特约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会上讲课。② 分层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如对七年级的家长举办“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座,对八年级的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学生早恋分析”讲座,对九年级的家长举办“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升学与就业”等讲座。③ 对学困生家长着重辅导“中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中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知识。④ 对有轻微违法行为学生的家长专门开班,请派出所、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干警来普及法律知识,加固预防少男少女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