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11: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力学分析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直升机;概念设计;飞行力学分析方法;配平;飞行性能;参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V2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5)02-0259-07
直升机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直升机的设计要求,选择总体参数以及气动布局参数,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初步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初始方案,是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要慎重地进行参数选择,直升机设计参数的依据是设计技术要求,为了正确选择参数首先必须清楚直升机设计参数与飞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影响规律。
【关键字】现代教学初中物理优化分析情景模式
引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其次在物理实验编排方式上没有合理性的依据,甚至没有对物理进行实验编排,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程度的理解。而在新课标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在讲解方式上不在是原有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转化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编排方式要有所依据性,内容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一、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一定的实验指导。并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身为主导位置。即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存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其次物理课本存有的公式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推导公式,最后导出了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差。其中在物理热学推导公式中,Q=I2Rt,该公式适用于存电阻电路的推导定理,已知量为电路中存在的电流、电阻以及在该电路流经过的时间t便能求出在等效时间内求出的功耗热值。在一般的推导公式中,已知电压U和电流I也能求出损耗的热值。针对不同的已知量选用的热值公式也不尽相同,但初中学生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随意用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导致推导的结果与原有的实验数据存有较大的数据差距。其次便是在物理实验组织策略上也存有盲目性,有些物理教学一定要参考适当的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中,F浮=ρgh2*S-ρgh1*S,该公式适用于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假设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指导,只是单凭让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推导公式,其中在高度h上便存有理解上的错误,针对大多数学生理解为物块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水中沉浸的高度,所以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推导公式顺序上都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
二、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途径
1、物理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推出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了优化分析。其中在物理理论上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时要联系授课的内容、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或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电学案例分析时,若要求在纯电阻电路分析中,要求求出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其中对于R、电流I的求解过程,电流I为整个电路的总电流,若为串联电路,电流为线路中的总电流,电阻为电路中的损耗电阻。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把各个电阻进行有序的排序,经过电流接通后,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出每个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再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后,学生对该物理求解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加强教学创新意识
在加强物理创新意识上,新课标也推出了新策略。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再是原有以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真正存在的乐趣,例如:在推导力学课程中,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理解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深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教学题材中,加强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分析不同材料物质所受力的情况。分析动摩擦因素与物质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物质所受力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物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运用物理教学情景模式
在优化分析模式上采用现代物理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情景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融入了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紧张。传统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长期的演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距产生的影像也不相同。
4、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转变
有些学生在思想转变模式上存有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有些物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有些学生便会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新课标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中,针对物理知识的转变思想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动滑轮和静滑轮省力分析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业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塔吊进行重物的提取过程,将铁钩挂在要进行提升的重物上,滑轮也随着重物的提升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还要进行反面的总述,利用静滑轮也进行相应重物的提取,查看承载力的范围。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转变。
结语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分析,在解决策略方式上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依据。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物理教学应用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符合当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炳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5):13-15
[2]董永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09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4]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41(16):24-25
【关键词】物理之美;物理学习;学习方法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在表达上,科学,准确,具有简洁美。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万物生长,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更替,是简单创造了世界,这就是简单的美丽。无论是古代物理学还是近代物理学,追求美感是物理学的永恒主题,充分体会物理之美,从而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更轻松地学习物理。
一、体会物理现象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大量的物理现象,比如四季变更,风、雨、雷、电的形成、磁石吸铁、电磁感应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的观察,创设物理环境,获得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感觉物理就在身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体会生活中的物理,感受其结构美、和谐美等。学校教材上学习的物理知识,通常是经科学家的发现探究已经成为定论的知识,虽然不需要通过实验去探究人类未知的知识领域,但是学习物理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理论,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并逐渐吸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首先观察一些物理现象,体会其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比如物体的抛物线运动、行星的运行轨道、电子的绕核运动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运动,都形成了规律的运动轨迹,欣赏这些轨迹的美丽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亦或是可以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与反射推算出来彩虹的弧度,通过彩虹的美丽,引起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弧度、光的折射等知识。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物理学中的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要充分发现物理之美,更有兴趣地学习物理。
二、体会物理理论之美,构建理论框架
所有复杂、繁琐的物理问题经过科学家的实验与研究最终都会落实在定理或公式之上,可以说物理的理论公式是科学家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物理学的很多理论与公式都体现了物理学家对美的追求,体会公式理论中的和谐美、对称美,感受物理学科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是构建物理理论框架的基础。物理世界处处充满对称,球形的雨滴和行星,螺旋形的星系,网形的晶体等等,都呈现出一种具有美感的优化原则,也许宇宙也遵循着某种对称的原则。物理学理论中所体现出的对称性揭示了自然界的对称性。正粒子与反粒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对称形式也是物理理论和谐美德典范。感受大自然与物理学体现的理论之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自然和物理学的规律。物理学的理论之美主要体现在对称之美和和谐之美,从物理理论美可以揭示物理理论深刻的物理意义、构建物理理论体系。如动量守恒公式的对称之美,动量定理公式的和谐美,引力定理公式等等对称与和谐的公式。体会公式的美观与和谐,有利于知识的温故知新,加深对知识的系统理解,构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变化中的不变性。从公式上看也是极其美观对称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守恒观点,逐渐构建完整的物理体系。追求公式的美观和物理理论的和谐有助于提升审美,在学习物理时充分运用审美创造性去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创造力。
三、体会物理简洁之美,把握物理方法
从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到超过109光年浩瀚宇宙中的天体,物质运动纷繁复杂,但物理学中的“力”在“指挥”着天体与基本粒子的运动,并形成一定的运动规律。这些运动规律总都是由简单的几何曲线构成;大大小小的简单粒子组成这天体,构成了复杂的自然世界。物理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用简明的语言和最简洁的公式来表示。简练、概括、精确、形象以及逻辑上的高度和谐是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体会这些特征,让物理学的所有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比如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通过这些物理方法建立物理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既简洁又合理。很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和重大发明,最终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现出来。比如斜面实验和落体实验、牛顿的抛体实验等。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参与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体验这一方法的简洁美之处。要充分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中的简洁美,最大限度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展现物理的科学美,培养审美能力。物理学美的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或听觉,更多的是靠心智去体验,进而产生的美的感受。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联系,从而把握物理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物理美属于科学美的分支,其外在表现有理论公式美、实验美等形态,同时表现为简单而深远等特征。认识与了解物理美是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特征,是对更深层次对物理学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展物理的理论美;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体会物理的现象之美,逐步发现、利用物理之美,更加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酣.远看物理之美———北京大学非物理学科物理教学体会[J].物理,2011.
一、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观原因
1.思想放松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思想易松懈,而高中物理的难度远非初中物理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2.忽视基础
一些天赋甚高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只对难题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也很严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被动学习
一些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跟随老师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比如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主动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4.学不得法
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抓不住重点难点,不能体会物理思想方法,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三、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1.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必须认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且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物理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让学困生大胆地把生活实际抽象概括为物理语言,要求学困生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他们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的应用。
(2)加强思维品质强度、广度的训练。为了克服不足,提高抽象思维的强度和敏捷性,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进行如下训练:①进行限时达标训练。对于作业或课外练习不能没有时间约束,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时间界限,譬如一节课中要完成、二十分钟完成等等;对于稍难的、比较优秀的试题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练习。②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有利于克服学困生思维呆板、思路多年来狭窄的缺点。 “一题多问”、“一题多思”、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
3.循序渐进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人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人分析连接体问题。
4.化解分化点
高中物理知识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知识,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物理难学的这道坎。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方法
一、启发学生质疑,以疑问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伟大的发现都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去质疑。但不可把教师的设问全部代替了学生的质疑,因为学生自主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才是地理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比如学习地球自转偏向力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北半球车都靠马路右侧行走?为什么绕场短道速滑是逆时针运动?为什么两条铁轨总是右侧磨损的严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与此相似或者与此相关联,并以此做为课程的开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知识进一步创设情景,假如短道速滑选手顺时针运动会如何?而且教师也要学会运用一系列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语言,比如“你是怎么认为的?你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抛砖引玉”。“砖”抛的科学才能引来有价值的“玉”,如果抛得不科学,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二、开展合作学习,以合作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三个原则: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引入适当的竞争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掌握了这三个原则,教师就可以以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比如在学地球运动内容时,教师只给一个主题:给你一个地球仪,你能用它来做哪些地理实验(允许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器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自己处在某一个小组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集体荣誉感,为了使本小组获胜,各成员都会积极的努力搜索文献、制作模型等,其结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意识,还可以有效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巧用高考试题,以分析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高考题是经过层层筛选和实践检验的试题,是基于众多专家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形成的,它视觉独特,题型新颖,对于引导正确的教育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晰学生的探究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信息提取——构建答题框架——建立联系思维——归纳表述”步步深入分析真题,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去认识相关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必然可以拓展学生的探究思路,提高思维品质。例如,2010年重庆卷中有一题: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云南)的主要气候特征。教师在讲评分析该题时可以1.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提取考题图文信息。2.引导学生建构答题框架。教师让学生讨论列出地理位置可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角度展开思考。地形因素可以从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等方面展开考虑。3.指导学生建立联系思维,掌握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之关键——建立由因及果的基本思维方式。围绕“气候特征”这个核心,从地理位置和地形要素作为切入点,挖掘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正确的地理联系思维。这样的经典高考例题通过步步深入剖析,最终让学生会的不仅是这道题,更重要是这种遇解题指导于习题分析之中,能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探究能力,提升地理思维品质,构建答题框架,提高答题针对性、有效性。如此,整个的解题过程便是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四、结合生活实际,以感悟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新课程倡导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处不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一年四季的变化,是什么原因所致?春末夏初的梅雨、盛夏的伏旱、夏秋多发的台风、冬春的寒潮等如何形成的?夏季为什么昼长夜短?浙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为什么浙江茶叶产量居全国首位?为什么农村房屋多斜顶?家乡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著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如何?等等。教师通过学生生活中有真切感受的现象事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解释,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成就感,增强地理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的主“阵地”,因此绝不能以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的。应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提高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毅.探究式学习方式浅析[J].成功(教育),2011(10).
[2]黄昌豪.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例和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6).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课堂导入
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新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模式吸纳了很多经典的案例,融合了很多知识面,且具有趣味性思想性的东西。在课堂上一个成功有趣的导入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更加容易吸收课堂上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的效果。足以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
一、历史课堂的全面认识
很多时候由于历史课堂的枯燥乏味,很多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的同学显得无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融入不了这个学习氛围所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课堂的气氛,不能抛弃那些学生,不能让他们对不参与课堂的事情习以为常,应该尽力得去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多加鼓励,多加带动。从中要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平时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生动活泼且富含趣味的游戏来带动所有人,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其真正地融入进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堂导入方法很重要,导入的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的具体导入方法
1.复习法
围绕书本知识打造的复习方案,将过去所传授过的知识导入新的课程,在新的课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稳固曾经所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复习的课题也应该围绕新课程,两者之间有所联系。这样过渡到新课也就十分顺利,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趣味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的游戏,弥补其中的不足。
2.讨论法
谈论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的描述,通过引导进入课堂,这种导入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方法较为自由,没有什么约束。老师通过对课堂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加以描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中的历史环境,引导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吸引他们之后再进入预定的轨道。
3.故事法
故事法具有较强的高效性,因为中学生所处的那个阶段,对这个教学显得非常有吸引力,也许是讲故事有无法抗拒的魔力,学生能够迅速从他所沉溺的世界转换出来,安静地听你讲完故事,正是具有这样良好的机会,趁机抓住学生的目光,将课程上所涉及的知识添加进去,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故事法引入课堂不能让故事的比重过大,课堂的主题当然还是教学内容,不能本末倒置。
三、教学理念
通过长期的积累发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能够清楚地发现传统的教学和导入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有人认为课堂导入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通过课堂上的教学,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然后找到其中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注定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实质上的收获 ,长此以往,学生还是一片空白,老师对这种教学理念不理解、不支持,并且无视课堂导入的做法,对教学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一个新的教学机制的引入,存在很大阻力,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吸收,对于在中学课堂上的教学导入的新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以及排斥。而是通过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模式方法改革以增加课堂的高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开创新的篇章,在整个模式中,围绕学生所打造的教育方法都还必须由老师作为引导,成为学生在这条路上的引导人,只有慢慢地积累新的教育方案,循序渐进,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优质高效课堂,从而彰显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举例方法;抽象
引 言
数学课程是我们每一位从学习生涯走过来的人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工具课程,它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着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而且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以及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学习的四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对于这四个阶段课程的学习,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就整体而言,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再到高中数学,它们的难度在一步步递增,知识从直观变得越来越抽象.下面着重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
1.高中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
相对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来讲,高中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我们在学习小学数学或者初中数学的时候,老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可以用图示直观地展现出来的.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中学习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直观地看见每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不需要我们进行想象,我们只需要努力将它们的样子和次序记住,再掌握一定的数字技巧即可.在初中数学阶段中,数学被分为代数和几何两门课程学习,在学习几何课程的时候,我们会感觉非常的直观.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我们可以直观地看见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而不需要我们任何的想象,可以说抽象性几乎为零.但是高中数学却不是这样的,相对于小初中数学来讲,抽象性是高中数学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我们是不能通过眼睛的观察直接得出的,而是必须在脑海里进行一定的构思和想象,利用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来学习高中数学.例如,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立体几何部分的时候,以正方体为例,立体几何的六个面不可能同时在二维的黑板上被展现出来,这时我们必须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在脑海中想象出来,作为辅助帮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
2.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
高中数学的学习最终要接受高考的检阅,高考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选拔性考试,考试试题在难度上比较大,所以相应的高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人,他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成绩一直全班名列前茅,但是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一落千丈,甚至坠入无底深渊,从此跟不上数学的教学进度,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现象就是由高中数学的难度大而导致的.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过程中,知识相对来说难度较低,也不需要学生过多地进行想象理解,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任何一道题目的解答,都需要进行想象,难度也比较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努力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才能将高中数学课程学好.
3.高中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实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讲,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高中数学又或者是初中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高中数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小学数学或者初中数学中,这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仅仅体现在日常的新课程学习过程中,而在考试试卷中出现得非常少,它们只是将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的基础而已;在高中数学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而且在高中数学考试中体现得也非常多,在高中数学考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必须由已知的知识信息通过转化推理推算出未知的信息,而且很多的高中数学题目仅仅依靠一次推理是做不出来的,而必须经过两次或者三次,在推理的过程中,只要一个知识点存在漏洞,整道题目将会没有答案.
4.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初中数学来讲具有严密性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严密的课程,逻辑思维和正确的推理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工具.但是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初中数学来讲更加严密,在小学数学或者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数学知识或者解题技巧相对比较欠缺,如果按照正常的数学思维去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使学生混淆不清,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推理是不严密的,而这种不严密性会随着我们数学学习阶段的不断转变一一被化解.高中数学的学习相对来讲就要严密得多,因为有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再加上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增长起来的理解能力,使得高中生能够对严密的数学推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
二、高中数学举例教学方法的策略
1.重视对高中数学抽象知识的举例讲解
高中知识相对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而言更加抽象,这一点大家都不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知识点都是抽象性比较强,也有的知识点是直观地可以让学生看见或者理解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对于那些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讲解,而对那些非常直观的知识点老师只需在课堂上一带而过即可.而对于抽象性问题的教学,利用举例的方法是最合适的,举例的方法可以将本来抽象的方法具体化,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点的时候,以长方体为例,在二维的黑板上我们不能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全部直观地展现出来,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长方体实物作为课堂道具来辅助老师进行长方体的教学,也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利用长方体的黑板擦作为道具等等.利用举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和内容.
2.加强高中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举例教学
高中数学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而有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微妙的关系,利用单纯的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很难让大部分学生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高中生以生活中的事物为载体来正确理解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以后的知识学习或者考题解答的过程中灵活地在两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
3.高中数学举例教学要具有一定的严密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来讲严密性更强,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点的教学还是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有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举例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应用举例的办法帮助高中生理解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必须做到恰到好处,首先不能是不健康的例子或者是不适合高中生了解的例子,而且所举的例子还必须与所要表达的知识点的意思高度相似,避免学生在以老师所举的例子为载体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时,理解出现偏差,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带.
4.高中数学举例教学要坚持简洁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举例子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大都比较繁琐复杂,特别是在两个知识点之间进行相互联系的时候.虽然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繁琐,但是,我们在利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必须坚持简洁性原则,尽量利用最简单易懂的例子将问题解释清楚,而且所举的例子要尽量地贴合实际,便于高中生进行深入理解,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深入浅出.
三、结 语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比较强,而且相对而言难度较高,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具有很好的严密性等等,这些特点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难以对知识点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采用举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高中数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通过举例教学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地提高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为以后学习更加抽象、复杂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不同教学方法;比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37-02
在当前的护理工作中,多数中职毕业学生处于护理工作的前线。在这一形势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校情与国情,并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接轨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才能适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多种不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找出适合中职院校内科护理教学的方法是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在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2012级的护理班中,随机抽取8个中职护理班作为分析与研究的对象。在抽取的这8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在入学之后的基础课程与文化课程等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对这8个班所采取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进行随机分配,分配的具体情况为:1班:临床路径教学法,2班采取基于问题的内科护理教学法,3班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四班采取循证护理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5班采用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法,6班、7班、8班采用的内科护理教学法分别为:多媒体、角色扮演以及传统讲授教学法。在这8个班中,将8班作为对照班,其余7个班作为比较班。同时选取8位教师分别承担一个班的教学护理教学任务。且挑选的老师在日常的护理教学中,学校、同事以及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能力的评价没有较大差异。运用这些不同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实施内科护理学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内容:护理诊断、护理评估以及护理措施等开展教学,在结束教学之后,运用方差分析法以及SPSS17.0软件,对学生的护理成绩以及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喜欢程度及其优缺点进行比较与分析,若统计分析结果P
2研究结果分析
2.1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各班学生的成绩比较采用不同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对8个班开展护理教学,学生的护理成绩,见表1。
2.2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喜欢程度的比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内科护理学的不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根据结果(见表2显示,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喜欢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性。
由表2可知,基于问题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护理诊断时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临床路径教学法是进行护理措施教学时,学生最喜欢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而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则是在开展护理评估教学时,最受学生欢迎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
2.3不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在不同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中,传统讲授教学法的知识系统性最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差。1-7班所采用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都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点,且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直观观察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缺点在于费时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较大,且部分具体细节知识不易展现等。
3分析与讨论
护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实现教学目标,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应重点加强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多运用讨论性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实际研究可见,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是在开展护理评估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时,老师要对课堂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运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时,要注意对真实临床的模仿。其次,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床路径教学法、循证护理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是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法。但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案例选择时,尽量做到典型案例与非典型案例的并用,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疾病表现方式;在运用循证护理教学法时,学校要确保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条件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此外,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开展内科护理学的护理诊断教学时,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但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在运用传统讲授法中,要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老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课件制作水平。最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并无多大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护理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各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率。
总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且应用性强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配套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礼芳,李婕,刘琼华.内科护理学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06:117-118.
关键词:本科教学;政治学原理;教学改进方法
《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求的知识传导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间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难以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会涉及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因该课程大都开设在大一学年,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大一的本科生来讲,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例如,、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1]。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学生所亲身感知的现实又过于遥远,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政治学经典原著在阅读上的困难
阅读经典是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如果适当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将会让学生更快走入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但政治学中的经典原著大都苦涩难懂,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是《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都不是大一学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让学生阅读原著经典,可能不会有助于对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远离该学科。
(三)进行讨论式授课上的困难
如果在授课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引入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课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已对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掌握,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讨论失去控制。《政治学原理》中的一些用于进行辩论的题目都较为宏大,例如,民主国家还是权威国家更助于推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对于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而言,贸然进行讨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进行案例教学的困难
案例可以加强对概念或理论的直观理解,在围绕案例的互动中可以提升授课的效果。而政治学中的案例,例如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宗教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等相对而言距离学生的日常实践较远,学生对其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认知。甚至,有些概念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完全吻合的例子,比如“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本就是学者为了阐述理论所假想的状态。在案例选用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情况,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错误理解。
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弥合这一差距,我们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尝试。
二、教学改进的方式
针对既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实际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主要是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开展引导式讨论、建立多层次的案例库、进行经典原著的导读、配备本科生导师。
(一)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
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程内容,即使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会留下许多学生未理解的难点,在缺少互动的情况下,这些疑问会累积起来,以至造成对后续课程内容的理解障碍。多元互动的课堂则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与学生展开互动,进行师生之间的多元交往沟通和动态交互影响[2]。多元互动的课堂需要培育宽容、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即时对不理解之处进行提问和允许学生针对与教师所讲述观点的不同意见发言,通过同学间和同学与教师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提升对课程内容的领会。例如,权力是一个有多个学者做出界定的概念:“权力是不得不服从的力量”、“影响他人的能力”、“实现意志的能力等”,在讲述该概念时,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界定进行发言,讲出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又例如,在涉及到观点评价的讲述时,“是威权国家还是民主国家更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在同学间进行一定的互动,让多个同学针对彼此的看法进行发言,以更深入明了观点的逻辑。
(二)引导式讨论
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上进行讨论的一个困难是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逻辑分析能力,在讨论中容易离题,抓不住讨论题目的关键点,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引导式讨论则要求教师在讨论中成为讨论内容、主题、逻辑的引领者,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讨论所必需知晓的基础知识,当讨论偏离主题时使其回到预定轨道上。比如在讨论一本书的逻辑时,需要教师先建立起该书的基本逻辑框架,引导学生讨论出该书所运用于解释的主要变量,并搭建起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在讨论学术观点时,则要求教师介绍相关学派的不同观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观点中的漏洞进行批驳。
(三)建立多层次的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