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11: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诗歌艺术鉴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用情感激发想象
诗是心灵的燃烧,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先要引导学生“人情”,人情才能“入境”。
“未成曲调先有情”――诵读为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诵读强调“心到”。鉴赏前可让学生在配乐朗诵中酝酿情感,充满激情的朗诵配之以优美且富有意境的音乐,会使学生很快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心里开始有“情”,脑海里初步显“境”。
“一弦一柱思华年”――反复吟咏。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前提是进入角色,投入感情。反复吟咏可以让每一词每一句、每一人每一物不断拨动学生的感情琴弦,使他们自觉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进而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诗意的想象。
“石破天惊逗秋雨”――对比感悟。鉴赏后期可通过对比诵读体验情感,激发想象。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诵读,比如杜甫的《登高》《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关作品的对比诵读,如同抒怀古之情的刘禹锡的《石头城》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是伤别之作的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一剪梅》。对比诵读可体验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的变化、人格的高下,能加深学生对诗意诗情的理解,也更能“逗”(激发)他们想象的“秋雨”绵绵而下。
二、再造“意象蒙太奇”
丰富的想象固然是促使诗人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诗人却并不能将其想象的内容全部纳入作品中,从而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形态,这就给诗歌鉴赏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条件。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进行意象再创造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一是赏析写景名句。让学生当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句转换成电影镜头,即用各种手法一长镜头、短镜头,全景、特写,俯拍、仰拍等把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拍”出来――实际上是用语言在课堂上给大家描述出来。比如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赏析诗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部分。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神奇的想象和夸张,这更适于欣赏的再创造。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中仙境,特别是“洞天”的描写充满奇异色彩;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几乎全篇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从物到人、从地上到天上,令人目不暇接。这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造“意象蒙太奇”,把诗句转换成“小电影”,这样不仅可以使想象丰富,更可以使想象细腻合理。
三是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诗情。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组合了六个意象,把当年的战斗场面渲染得有声有色:雪夜里驾着高大的战舰,在瓜洲与敌人血战;秋风中骑着配有铁甲的战马,在大散关前驰骋。艰苦的环境、紧张的气氛、英雄的气概、自豪的感情在意象组合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些理解也可用“蒙太奇”的手法完成,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六个意象“拍”成连续的画面,就可大大加深理解,并最终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诗情――诗的主旨。诗人把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就要你去想象、补充,教师应鼓励一切符合诗意的想象和创新,因为诗歌的魅力正在它的“多解”。
三、让学生“变”成抒情主人公
读诗赏诗,最重要的是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与诗中抒情主人公同喜同悲产生情感共鸣,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尽可能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
首先教师应用富有鼓动性、诱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渐入角色。当然,要想真正“变”成抒情主人公,重要的是在赏析过程中个人情感的投入。教师在让学生感受意象时,要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使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诗人的境况,争取实现角色置换一把自己化为作者,至少应与诗人“同在”,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
“变”成抒情主人公可以解释为:登上高台,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阔,你就是忧国伤时的杜甫;吟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就要成为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色,你就是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放的苏轼;吟咏“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你就要成为孤独凄苦、仇怨满腹的李清照。
当然,我们所“变”成的抒情主人公,是在想象、共鸣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能完成这种变,是一种高层级的能力。
怪事!大学毕业到美国学爬树
李坚是位英气帅朗的江苏小伙,小时候,扬州家乡的村民在忙完农活后,经常在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纳凉和谈天说笑,大树上还有很多鸟窝和昆虫,凉爽的树荫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所以,从小他就非常喜欢树。
2004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他又到美国Cornell University大学深造,学习环境保护专业。有趣的是,学校竟开设有“很重要”的爬树课。小时候,李坚最爱爬到树上摘果子、掏鸟窝,堪称攀爬高手。他心想,爬树有什么好学的,这玩意谁不会呀?可是上了几节理论课,到现场“实战”时,他才大吃一惊。
原来,美国人教授的攀树运动课,同我们常见的徒手爬树完全是两回事。“攀树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以攀爬巨树为主。”教授介绍说,这项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现在,在美国至少有1000个学校开设爬树课程,练习如何借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专业工具爬树,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达到在大树间自由穿梭的目的,还可以为树木做修剪和病虫害检查等方面的作业。
女友拉斯基.丽萨告诉李坚,她的一个闺蜜嫁给了一位中年树艺师,真让人羡慕嫉妒恨。经她解释小李才知道,在西方,树艺师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年薪通常高达20多万美金,属“白领中的白领”,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和绿色大树打交道,享受阳光、鸟鸣和非常清新的空气。而且,因经常攀树,练得运动员似的浑身肌肉,绝对堪称!
见女友对树艺师如此有好感,李坚顿时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晚他从网上一查,更是大开眼界。说起树艺师,大家都会很陌生,与园林或园艺学不同,树艺是一门专门研究城市树木选种和护养的独立学科,它跟人的生活有紧密联系。打个比方说,如果园林设计学相等于化妆美容,而园艺学好比“兽医”的话,树艺就等同于“人医”。树木为什么需要专职医生呢?因为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树木越来越多,无论是历史遗留的古树还是新种植的小树,都可能会由于栽种、护养、修剪不当等原因,导致大批枯死,或变成城市的“定时炸弹”。树艺师正是因为城市树木的种种问题而生,他们的职责就是做好树木的选种、栽种、护养定期检查、风险评估等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与树木有关的设计、保险、维权、诉讼等职责,统统都落在了树艺师身上。他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经济收入可观,正是他们让这些国家树木景观效果很好。
“很多人到欧美旅游时,即使在一些大城市里行走,也会被美丽壮观的森林风景所震撼,在鸟鸣声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其实,这背后都是树艺师的功劳。”李坚说。
正因如此,后来从Cornell University大学毕业后,李坚特意到美国一家著名的林木管理机构工作。2011年,通过极其复杂的认证考试,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国际注册树艺师!
惊险刺激!树艺师凌空给古树剪枝
2012年初,经朋友推荐,李坚来到香港STPPET公司工作。这年10月,李坚和公司的几名树艺师应邀来到北京做业务宣传推介。10月18日上午,他们首先来到北京植物园展示自己的绝活,还请市民现场体验其空中作业的美妙。
“难度越大越好,最好是你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香港树艺会会长李以正只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要求。他是这次活动的总指挥,有着20多年的树艺经验。按照这个要求,植物园负责人为他们选择了关帝庙旁的两棵古槐。这两棵古槐树体高大,树顶和树冠边缘有些枯枝。“这些部位不是太高就是太远,工人修剪难度很大。”对方用小电棒一一指出了需要修剪的部位。李坚看后不禁哑然失笑,事实上,这些都不算难度大的。
有趣的是,在路上几名记者还纳闷,这些客人怎么都背负着重重的行囊?其中,李坚还拖着特大号的拉杆箱。待到了古槐树下,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们带来的都是专业装备,既有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眼罩、听觉保护器、工作靴和工作服等,也有爬树及树上作业所需设备,如投掷绳、沙袋、爬树绳、安全短绳、活动锁扣等。这些装备虽然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在安全标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是从欧美进口。通常一个树艺师的标准装备价格在两三万元,总重量高达8公斤。“因此,爬树不仅需要技艺,还要有好的体力。”李坚解释说。
表演尚未开始,古树周围已经围满了观众,除了北京植物园、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养护复壮工程公司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外,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树艺师们正在进行准备活动一一检查装备后,按既定任务分头行动。
在活动现场,李坚和队友站在一棵大树旁,首先利用绳索对树木的坚固程度进行测试。别小看那根绳索,一根能承受2.5吨的重量。“大家看好了,这组系统将以最快的速度爬上这棵树的顶部。”李坚大声进行着预告。
“好!一投即中!”李坚用沙袋将投掷绳准确地挂到预定枝桠,赢来一片欢呼声。当沙袋靠自重滑到地上后,他换了爬树绳从相反方向拉上,爬树绳滑过预定枝桠重新回到地面,两名助手一起攀上绳子试了试,确保安全无疑后,李坚就开始爬绳上树了。
“呼”的一声,只见李坚他们抓着绳子一跃而起,离地后,运用娴熟的脚法同时将两根专业绳索在左脚上缠绕一圈,右脚立即踩着受力端的绳子并与左脚合力紧夹绳子另一头,双脚并蹬,两手趁势往上拉,令整个身体快速上升,接着用右脚缠绕绳子,左脚夹紧往上蹬,如此反复,好像踩在踏板上向上升,其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只见他攀爬上树顶后舒展四肢,一个美妙潇洒的“大鹏展翅”让震撼的观众掌声如潮,叫好声不断。有人看了一下表,10多米高的大树,用时竟不到一分钟!
“为什么要爬树,为了好玩吗?”有观众笑着问。“不,事实上我们攀树是为了爬上去修剪和检查树木有无病情,这是树艺师的职责。”树下的队友解释说。爬到指定位置后,李坚用安全短绳把自己固定好。“安全短绳是树艺师固定自我位置的第二个防跌系统。当需要解开身上的爬树绳时,安全短绳就变成了唯一的防跌系统。”
李坚的工作内容是锯断一个劈裂的大枝,需要借助电动油锯来完成。他首先对要修剪下来的树枝用绳子固定,然后请树下的工作人员把电动油锯通过锯木绳运送到手中,待自己调整好位置后,他就发动油锯开始作业。“在树上,树艺师看不到全局,需要和树下的工作人员通力配合才能出色完成任务。”李坚解释说,他采用的是三刀法锯除枯枝,这是树艺师对付大枝惯用的手法,不会导致树皮撕裂,利于保护树体。大枝锯断后,树下的工作人员通过固定在断枝上的绳索把它牵引到指定位置。
李坚完成树顶的修剪工作后,要下到一个悬空的大枝去修剪。“这可难办,要到哪里落脚呀?”人们窃窃私语。但见他把安全短绳一抛,三两下就给自己制作了一个着力点,借助爬树绳把自己悬在空中,开始修剪作业,枯枝不大,用手锯三五下就锯断了。成功完成任务的树艺师顺绳安全滑到地面,再次赢得一片掌声。
“树艺师是个危险性很高的工作,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树上树下作业,树艺师的安全、围观群众的安全以及树体本身的安全都要考虑。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树艺师,最重要的是用心,要有对树木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工作中善待每一棵树。”李坚说。
树艺表演结束后,天已近黑。但一位大嫂反映,有两棵古槐位于人民日报社老家属院内,被低矮的民房挤在逼仄的空间,树上有好几段干枯的大枝,每次刮风下雨都会落下一些,居民们对自身的安全非常担心,报了几次案,来了好几拨人看,都没下文。因为小胡同进不去车,搭不了脚手架,很难操作,有关单位也无可奈何。得知详情后,李坚他们很快赶到现场,三下五除二就剪除了所有的枯枝和乱树条。
此后几天,他们又在北京四处巡视,帮助解决城内居民区里的古树修剪难题。“我们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技艺,真心为大家做点事!”李坚说。树艺师们的敬业精神,使很多市民感动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爽!“爬树”也能日赚万元
有一次,江南某“园林城市”的负责城市环境的官员,自以为自己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不错”,特意请李坚过去挑毛病,并有意安排一批记者随行。
一路上李坚看的树有七八百株,有行道树,有江边公园种的树,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眼中几乎没有满意的绿化树木。听到这个评价,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李坚说,他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胡乱修剪。比如很多树木被去了顶,或有粗大的枝干被截断了,留下很大的截面,有些截面已开始腐烂。腐烂部位会招致很多病菌,会继续向树干内部浸入,一直到达根部,造成根部腐烂。这种“褐根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防治,国外研究表明,做切口涂抹防护也没有明显的效用。
他说,树木修剪的粗度最好在5厘米以下,超过这个就很难处理了。所以,不懂“树木修剪学”,是目前树木工作者最薄弱的环节。“为何要对树木作出修剪、什么时侯可以动手做、应该如何修剪和剪后树木会作出什么反应?这些东西,都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才行。”
2012年,李坚在国内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后吃惊地发现,我国很多城市的绿化树木,都存在类似问题。而且根部普遍生长不太好,这主要是由于竖坑太小,导致根的生长范围很小,继而导致支撑不够,容易倾倒。“树木最大的敌人是风,这些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树、腐烂的枝条,在大风大雨的天气下,随时都会倒下。”
他还举例说,2011年夏季,北京频下暴雨,树木损毁严重。7月底,什刹海周边千余棵大树在大雨中倾倒。这些倒下的大树很多高一二十米,胸径有二三十厘米。故宫午门北侧一棵树龄30年的大树也被刮倒,砸向一旁的朝房。西直门立交桥东南角一处居民院内,刮倒的一株杨树砸坏7辆车。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况。7月30日晚,受暴雨影响,沈阳出现折枝、倾斜及整体倒伏的树木有近千株。福建安溪还发生了一株百年大树倒伏砸死人的惨剧。“有关部门将此归咎于天气,其实这更多的是人祸,是树木管理者没有养护、管理好树木才导致的结果。”李坚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趣的是,这位国际注册树艺师的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很快就有多家园林管理单位高薪聘请他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效果完全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国内一位著名环境专家说,我国如果有一大批像李坚这样的树艺师做指导,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避免。更可以在很多城市打造出令欧美人为之自豪的“森林景观”。
李坚介绍说,注册树艺师的两大功能是“树木医生”和“树木侦探”。前者专门为树木“把脉”,进行修剪,同时还对大型树木损害和致灾等作评估;后者则是指当有树木引起事故时,可对事故做深入调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还可在法庭上作为“技术证人”去指证事故起因及责任者。
香港的树艺行业发展也比较成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涉及移除、修剪、勘察的政府树木,基本全部都要求由“注册树艺师”参与和提交报告;政府的公共工程也要求施工人员考取相关证书;政府部门则会自办或派员参加树木学会举办的树艺课程。而且各类树艺师经常以第三者的中立身份参加其他领域工作,给出独立的专业意见。
在香港,一个合格的树艺师可以拥有很高的薪酬:树木检查、工地监理、一般咨询、攀树锯木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6000元起;树木检查(包括写报告)、风险评估、拉缆固定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1万元起;法律咨询、庭上技术证人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2.5万元起。正是这些因素使树艺师这个行业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他说目前香港和新加坡的注册树艺师数量基本相当,都只有200多人,日薪均可达到或超过1万元人民币!
与香港对树艺人才的供不应求相比,内地树艺师行业则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随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增长的呼声日渐高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绿色树木在这其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与树木有关的设计、保险维权、诉讼等职责也将日渐增多。可以预见,这种冷门职业未来的“钱景”将非常可观。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厦门大学模仿美国已经开设了“攀树课”,这是一个好的开端。2013年5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坚说今年国庆节前,他将在上海开办一家树艺人才培训机构,让更多的人从事这一“绿色职业”!
资料链接:怎样才能成为国际注册树艺师?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义相同或相近。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塑造艺术形象的常见手法,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细节刻画、比兴手法等。对比衬托: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比兴手法: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诗歌形象鉴赏,要注意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含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首先可以借助诗歌形象,领会诗人的感情。如,唐朝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刻画了一位新妇形象,实际上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表现自己考前的期待与不安心情。其次,可以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作者着力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出恬淡闲适的意境。最后,还可以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在有些古诗中,作者往往在写景状物中渗透议论说理的成分,从而使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对其中蕴涵的哲理仔细玩味后心领神会。例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以登山所见和所悟,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朴素的哲理。类似的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形象的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一)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这是从整体上考)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例如: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简要地分析“李凝”的形象。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均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本诗通过描写李凝居住的荒僻,清幽,刻画了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阅读《江雪》(柳宗元),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位清高孤傲的不畏风霜严寒的老渔翁形象。通过读诗,可见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二)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具体分析意境是怎样构成的。
关键词:诗歌;审美;诗学;韵味;鉴赏
1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厚隽永的韵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格调有致的诗歌形式而闻名世界。我国传统的古典诗歌是一门语言凝练、内涵深刻、韵味隽永的艺术,而诗歌鉴赏则是诗歌的读者或研究者真正地了解和把握诗歌的语言、内涵、韵味的重要方式。自诗歌创作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所谓的诗歌作品的鉴赏,诗歌鉴赏为读者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由此可见,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诗歌鉴赏中把握和品味作品的独特韵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具体的诗歌作品,进一步掌握恰当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真正体味到诗歌艺术的美。
2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
2.1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诗歌鉴赏指的是,诗歌的接受者或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诗歌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艺术手法以及思想观点等进行欣赏和剖析。而所谓的诗歌韵味则是指,诗歌作品里所蕴含的那种意境深邃、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韵味,传达的是诗歌作品独特的审美特征。在我国传统的诗歌艺术宝库里,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磅礴,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婉伤感,抑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荡不羁,都蕴含了无穷无尽、悠远隽永的浓厚韵味。
2.2 诗歌鉴赏与诗歌韵味的相互关系
在诗歌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歌鉴赏和诗歌韵味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理解和把握诗歌韵味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读者要想真正感悟诗歌的美,除了细细品读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我们通常所用到的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文本、联想画面以及体会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在鉴赏诗歌中深刻品味诗歌的浓厚韵味,就要展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真正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在鉴赏中领悟诗歌的意蕴,感受诗歌作品的独特韵味。
3 从具体作品的鉴赏看影响诗歌“韵味”的基本要素
3.1 诗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我们都知道,具体的诗歌作品往往都是某一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和传达的是诗人思想情感。由此可见,丰富和真实的思想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生命,同时也是诗歌作品韵味的源泉。由此可见,一部经典的富含韵味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诗人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经历以及真情实感。而这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诗歌韵味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诗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影响诗歌作品的韵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赏诗歌作品,就要从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入手,体会蕴藏于诗歌深处的独特韵味。例如,在杜甫《月夜》一诗:“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构思出妻儿想念自己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儿的思念之情,传达出了诗人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禁不住为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韵味而深深感染。
3.2 诗歌塑造的意象
一部独具韵味的诗歌作品往往离不开富含韵味的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指的是融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相的心中之象。在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意象有着烘托氛围、制造意境、寄托感情的重要作用。因此,诗歌韵味的产生离不开集客观场景和主观感情于一体的诗歌意象。诗歌韵味依赖于具体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感知的独特的“诗味”。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首诗里,诗人描绘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的美好画面。全诗紧紧围绕“夕阳”这一意象,描写了风光这般美好,无奈的是已经接近黄昏,表达了人生无奈的主旨。细细吟诵全诗,可以品读出诗歌所蕴含着淡淡的惆怅、哀婉的韵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3 诗歌创作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早的诗歌创作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一直以来,伴随着古典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成熟,诗歌的表现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象征、拟人、夸张、复沓等多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表现方式,同时这些表现手法使得诗歌作品所蕴含的韵味更加深刻、隽永、悠长,使读者从中真正体会到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例如,王维的《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细读全诗不难发现,无处不表现出诗人王维高超的诗歌创作表现技巧。全诗构思精巧,表现景物细腻、直观,使得全诗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4 诗歌富含的音乐美
对于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而言,节拍和韵律是创作作品韵味的主要手法。节奏的长短起伏以及节拍的强弱大小,就是所谓的诗歌作品的音乐美。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必定是情、景、音的完美结合体。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韵味,只有通过用心反复的吟唱才能体会得到。无论是上下句平仄的协调,还是抑扬顿挫的音调,抑或是偶句的押韵,都是节奏和韵律,都是是诗歌音乐美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节奏和韵律经过读者的反复感知就构成了诗歌的韵味。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节奏和韵律来分析这首诗歌可以发现,这是首富含着诗歌独特的音乐美的经典作品。从“楼、悠、洲、愁”这几字看出,这首诗押的是“ao”的韵。这一韵律让读者读起来真正感受到音韵舒缓、意境悠、。与此同时,在这首诗里,“黄鹤”一次先后出现了三次,如“昔人已乘黄鹤立,此地空徐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这一个双声问的重复出现,形成一种鲜明而强烈的节奏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登上黄鹤楼之后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使得全诗渗透出一种令人回味的独特韵味。
4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厚隽永的韵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格调有致的诗歌形式而闻名世界。伴随着诗歌的诞生而产生的诗歌鉴赏,为诗歌韵味的深刻领悟、诗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诗歌形式的变革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诗歌鉴赏中的“韵味”鉴赏,为广大读者进一步感悟诗歌的审美内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读者在接受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过程当中,必须首先领悟有关诗歌韵味的诗学理论,并进一步掌握决定诗歌韵味的几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把握鉴赏诗歌韵味的主要方法,这样才能正在体味诗歌的韵味,真正感知具体诗歌作品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吴建民,古代诗歌“韵味”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4):18-19
[2]邬锡鑫,论韵味的内涵及其形成因素和文化价值[J],中州学刊,2006(01):255-255
[3]徐正兵,古典诗歌鉴赏的美学方法论刍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2):69-70
[4]朱子辉,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J],语文学习, 2011(04):17-17
邓丽婕 , 女 ,汉族,出生日期:1983.10.27
籍贯:甘肃肃南
学校: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张掖市分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1.室内设计
早在1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意识的装饰与改善,那时,人们不仅需求建筑的居住功能,还为室内增添了许多美化空间的装饰,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需求水平也日益多样化,室内装潢由此产生,室内设计也逐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国际室内设计学会曾提出:“如今,现代的室内设计是依靠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美学要素和空间功能要素,把表面上看来彼此相对独立的多个学科统一起来。”
据此,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营造出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室内内部环境,并满足人们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需求。
2.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1)空间
广义上来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在论文《筑、居、思》中强调,筑造提供场所,而场所所置空间。“思想本身意义上就是一种筑造,只不过它是归属于栖居”。狭义上来说,《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曾经描述过,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
(2)公共空间的定义
具有公共性质和社会性质的建筑称为公共建筑,其室内空间为公共建筑空间。其这类公共空间应该具备休憩、游行、集会、观赏等功能,而空间也由于这些活动而具有了公共性特征。
(3)公共空间的分类
公共空间的内容覆盖了人群的所有基础生活的使用空间,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公共空间包含着使用人群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具体按性质划分,包括了为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饮食空间、休闲娱乐空间、酒店空间、观演空间、医护空间、文化空间、教育空间、体育空间、交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等。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和内容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由建筑设计分离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设计,运用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科学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设计布置活动空间位置、功能与内容,从而创造优美、良好、科学、舒适、美观、安全、整洁的内部环境。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有:一,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二;室内空间界面的设计;三,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四,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五;室内小品的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特性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设计由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商业界面设计、人体工程设计等学科的交叉和延伸出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它既要注意公共尺度的数据理念,又要考虑到适用人群的环境对心理影响和对商业性的明确识别与形象定位。在商业室内设计中常运用 “环境心理学”,了解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心理倾向,并经过处理、加工、抽象、具象等艺术形式反馈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合理、舒适与触动心里设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里。
正如《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所说:“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从人的心理、情感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尊重人的主观意愿,符合行动的便利,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有几个方面,一,首先满足设计主体的多种功能。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要适用人群在进行商业洽谈、消费、休憩、交流、饮食、娱乐等一体的综合,同时要设有具有功能性的空间(即展示性、服务性、休闲性、文化性);二,则突出商业的主题性(即精神)。每个企业有名字,才会让人认识它,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形象设计,有了形象设计才会让人记住它,每个企业有宣传,才会让人了解它,所以确定一个好的商品是对它的名称、形象和宣传的定位;三,则重视商业室内的通达性。商业空间设计的交通是人群为达目的选择的多种路线,路线的设计具有快速通达、搬运、休憩、链接功能区等作用,为人群提供便利的服务,节约时间。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艺术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追求个性、新颖、富有活力、大方得体等艺术风格,根据商业性质或者所设定的主题不同会有不同的设计类型。
(1)地域、文化特色主题。
地域与文化,它是指建立在乡土文化之上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整体一个民族群落核心文化的分支和基础,地域文化有着极强的可识别性。就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 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例如: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又处于地质活跃一代。所以,日本的房屋建设与室内装饰常用竹、枯木、藤、草等植物编制而成,其特性轻盈,就地取材且体态自然、柔韧性较强(图1).。
图1 地域文化特色主题的日本饭店(图片来源:自摄)影)
(2)自然仿真主题。
自然仿真主题有种超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里常采用浓重的色彩、仿真的饰物,奇特造成等装饰界面。多用来模拟场景、还原真实的逼真手法再结合绘画、雕塑等装饰小品呼应室内环境气氛,在模拟、还原、仿真的客观环境,并通过环境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引领、改变人的主观感受与想法,从而丰富、升华消费群体的主观感受或意境(图2)。
图2 自然仿真主题的西安zoo 咖啡馆(图片来源:网络)
图3 现代简约风格美国洛杉矶服装店(图片来源:自摄)
(3)现代高科技主题。
现代高科技主题风格是使用新型的物质材料和高科技技术来装饰空间,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将独特的建筑设计与空间处理手法来更多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多用纳米、环保等新型材料作为设计的主要材料,运用高新的艺术手法进行拼接,围合创造出简约,高尚,超现实的公共空间。
(4)现代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是用简洁、提炼出的元素、符号的构成的一种空间表达形式,表达了自然、简洁、简谱、明了、清新的一种情怀。使用简单、简易的装饰来点缀空间,并凸显空间的大方和功能(图3)。
(5)结构主义风格。
结构主义风格是使用特殊的各种物理、化学元素等或将建筑、管线、材料等机构于外界,以自身材质、肌理、层次、符号等特性经过偶然的或人工的艺术加工,累积、叠拼、组合形成的一种粗狂的、规律的美(图4)。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流派
随着地域、国家、宗教、自然、文化等不同,商业室内公共设计在不同的时段或阶段受各方面影响,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流派。现代商业室内设计所表现的流派常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风格派、超现实派、结构主义派、装饰艺术派等。例如:高科技派风格。高科技派是现代室内风格的代表之一,它在19世纪中后期兴起,常用科学的、技术的、前沿的新技术,以美学角度为依托用艺术手法加工,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突出了材质的原理、肌理、特性、参数等,成为一种规律的、科技的、冲击视觉的高光美。
结论
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并根据不同国家与文化等差异,追求个性、新颖、富有创意感的艺术风格,定义不同的商业公共空间主题,结合丰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提高室内环境的环境水准,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无尽的精神感受空间,满足人对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需求,目的是为感染、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我们看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情况:
①广东卷考查了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第一小题的提问是: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②浙江卷考查了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一首是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另一首是金元好问的《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提问的方式是: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③北京卷,则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诗歌《江堤》的写景手法,其中C是:“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以上都是以诗歌的艺术手法设问,直接考鉴赏查诗歌的艺术手法。此外,间接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如:
①辽宁卷考查张耒的《初见嵩山》,其中第1小题的设问是这样的: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②江西卷考查秦观的《江城子》,其中第2小题的设问是: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从历年高考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来看,主要的设问方式有:
①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诗歌赏析。
②诗/某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③诗/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④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手法?揭示了什么主题?
⑤诗歌在写某景、某物时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⑥诗歌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分析。
从上面的设问方式可以看出,有些是“小角度”设题,而有些则是大角度设题。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一般说来,小角度设题考查的是诗词的局部,大角度设题,则侧重于考查全诗词,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前者难度低、分值小,后者难度高,分值大。答题时,要弄清题目的要求,看清分值很关键。
那么,如何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呢?
首先熟知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这是基础。如果连常见的艺术手法都不能识别与判断,鉴赏显然是一句空话。诗歌中,艺术手法主要分三类:①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烘托、渲染、用典、虚实结合等。②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通感等。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熟知这些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利于我们确认被考查的诗歌的艺术手法,从而展开鉴赏。例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最后一句“曳碧云斜”,这句是写景,写景通常运用的手法与描写有关,还与抒情方式有关,从诗句分析不难看出,这里运用了白描,同时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有了这样的确认,后面的赏析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其次,掌握运用艺术手法的技巧与规律。尽管诗歌艺术贵在创新,但是诗人在长期探索、运用艺术手法时,却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套路,或者说规律,为我们理解诗歌提供了依据。如,写景诗,诗人往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所借之景与所抒之情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形成了一些套路,如杨柳、芳草、长亭、关山、烟波表达离别之情,用西风、残照、斜阳、鹧鸪表达羁旅之愁。再如咏怀古诗,往往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这“古”与“今”必然存在着今昔对照,言古其实是为了说今,只是诗人因某种原因,不能明说罢了。还有咏物诗,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常常通过刻画、塑造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来表现自己的“志”,“物”与“志”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2012年天津卷《野菊》,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野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这正是诗人杨万里的人格写照。
最后,理解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而诗人别具匠心的构思、立意往往就通过一定的表达效果传达出来,所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关键是理解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这表达效果,包括对诗歌的意境、形象、构思、立意、语言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哲理等。如烘托,它可以营造气氛,加深诗意,强化心里感受。2012年山东卷“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两句,通过描写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再如用典,能使诗歌简洁含蓄,余韵盎然,言在此而意在彼,曲折表达诗人的心曲。2012年天津卷的《野菊》,首联与尾联用典,写野菊不追逐流俗,不迎合文人,保持自己的节操,以菊写人,含蓄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再如2012年全国卷《落叶》则动静结合,写出了一场秋雨后,庄稼已收割,田野空旷,深红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飞舞的情景,营造凄凉的氛围。
当然,联系作者的背景,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揣摩诗人作诗的意图,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艺术手法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小角度设题,通常问什么答什么,这比较简单,这里主要探讨解答大角度、综合性强的题目方法。从长期的教学、备考中,我们总结出了这类题目的答题范式:确认手法+分析手法的运用+点出效果/情感。这个答题方式可以阐释为三个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下面,我们以2012年浙江卷为例,给同学们一个答题示范。
未展芭蕉
(唐)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全景展现未来医疗图,定位移动医疗的下一个风口,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新时代)
作者简介
埃里克.托普,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内容简介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在大数据开启的智能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大数据时代下,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全新医疗时代
推荐序一告别被动医疗,推动健康中国
推荐序二生而平等
译者序医疗民主化之路
第一部分未来医疗的本质
以往在就医过程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
为你看病”将变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你仍需要医生,但
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你可以
通过智能手机App随时联系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你们在
屏幕两头进行交流,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为你诊疗,
而不需要你排队苦苦等待。
01颠覆医患关系
02地位主导的家长式医疗
03发现重大变革的前兆
04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选择
第二部分数据革命成就个体化医疗
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人体GIS),它
将包括你的全基因组序列、传感器数据、医疗记录、扫
描影像等。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可以根据自己的GIS信
息作出重要的医疗选择,并根据情况和需求订制个体化
的医疗方案。
05我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
06我的实验室检查和扫描
07我的档案和药物
08我的医疗支出
09我的智能手机医生
第三部分重塑医疗生态体系
未来的医院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数据监控中心的工作
人员经过医疗培训会成为“住院医生”,医护人员的照
料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患者对医疗数据可随时调取,
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对于今天的医学领
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
是黄金,而是信息。
10设计未来的医院
11医疗的慕课运动
12如何保障医疗数据的稳私与安全
13即将实现的疾病预测和预防
14穷人与富人的平等医疗
15医疗解放的全新模式
后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感受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意境,体会诗中的情感
诗歌意境的生成主要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我们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结合诗歌特定的意象理解诗句内容,在脑海中展现诗中描绘的画面,让意象点缀其中。这样,在诗歌意境的想象与勾勒中,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歌蕴含的情感的影响,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情感陶冶和审美熏陶。因此,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充实诗歌的意境,是体会、感悟作者情感,产生情感愉悦和审美愉悦的关键所在,诗歌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进入诗歌艺术境界和诗人情感世界的过程,只有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并加强训练,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感悟,体会诗歌的情感
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诗歌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绘出一幅情感的艺术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打动学生的心弦,找到现实与历史的契合点,触动学生的情感认知。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材料是学生心中贴近而遥远的记忆,学生都不会太陌生。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情感积累,多方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情感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关键词:准确把握;诗歌,情景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63-02
中学生学习文化必须从古诗入手,这样才会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而学习古诗对加强中学生的文学修养,冲破现实物欲对人性的障碍也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诗歌的创作是把文化、人物、景物融会在语言之中的,因而鉴赏诗歌也就要通过语言把这些东西还原到诗人的生活现象之中去才能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情景关系。而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情景关系又是中学生学习鉴赏的关键所在,是顺利步入诗歌殿堂的最重要的一步。
一、要读懂诗,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为了一粒沙子而放弃整个海滩
古诗中有个别字或词不认得不理解是正常的事,要旨在于观其大略整体感知。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首联中“氛垢”一词是我们不熟悉的,往往形成语言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为了这两个字而放弃全篇很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更何况这个词中的“垢”字我们用组词法是可以理解为“尘垢”的,再结合题目中的“新晴”二字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显然是指雨过天晴,极目远眺原野不染尘垢,从而再现了一个立于原野之上有着无碍心胸的王维。
以此类推凡有个别文字障碍我们一定不能因之而耿耿于怀,应该果断放弃,而拥抱全篇。古诗犹如古画,在于泼墨写意,必须全篇领略,而不能“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二、要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就要充分利用诗中用于揭示景物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形容词,放弃生僻的名词。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很显然这首诗中突显出来的形容词是“寒”、“轻”、“明”、“寂寞”。作者用“寒”突出早行的凄冷,用“明”星光未退反衬晨路晦暗,用“寂寞”一词交待独自早行的孤单。这样景物的轮廓已然,作者所塑造的早行者的形象也就了然于胸,再去计较“驼褐”和“阑干”是什么东西也就没有必要了。古诗往往表现出两个形象,一个是融入诗人情感的景物,即作者的直接写作对象,另一个形象就是对过这个景物折射出来的诗人形象。要准确表达这两个形象用名词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形容词,因而抓住了形容词就掌握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三、要读懂诗正确把握古诗中所揭示的情景关系是关键
清李渔在论诗词的情景关系时说:“诗不外‘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是对中国古诗的高度概括,更可以作为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指导思想。因为,正确把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是读懂古诗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把握情景关系,解决诗歌艺术特色问题
许多试题涉及诗歌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写作好处等内容,这类题目的实质是在考查诗歌是通过什么特色的景物,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诗歌的目的在于传情达志,但诗人并非直言其情和志而是通过一定的景物来表现。景物表现情感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情景反衬关系——以喜景表哀情(以哀景表喜情)、以动景表静心;(3)对比;(4)象征。
例:2007年《山东卷》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要求:分析“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照应诗的最后一句,“桃花”是家乡温馨美好的景物,“雪”是塞外清冷生活的代表。作者通过两种景物的对比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生活的厌倦。这里沟通情景关系的是对比的艺术手法,但解决这个问题时却需要紧密围绕诗歌的景情关系来分析。
五、正确把握情景关系,解决诗歌艺术形象问题,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考中有不少题目要求再现诗歌描写的艺术场景、诗人的形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这类题目也要通过情景关系来解决。此外,《北京卷》要求说明,《芣苢》的景象;《天津卷》要求解析“一时放春入”的情景;《江苏卷》要求分析“浮天水送无穷树”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不同样都是以景窥情,以景析情的命意所在吗?
六、情景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用词,正确练字
例:2007年《全国卷I》
望江南(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