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1 09:12: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第1篇

1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形式

1.1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这是较为普遍的科研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使用别人的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学术观点或者直接抄袭他人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同时不标记引用出处并直接以本人名义出版著作、、撰写项目申请书等不道德的行为。

1.2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以编造、篡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和研究对象等方式,取得技术方法上的“突破”或科研成果上的“创新”。如2003 至2005 年期间,原上海交大陈进教授将所谓的科研成果“汉芯”,通过造假和编造实验数据等多种多段,骗取专家鉴定,并宣称国内首创,并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从而骗取数亿元的国家科研经费。

1.3伪造信息

通常为在申请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没有取得一定的科研成绩的青年教师,通过伪造虚假的个人受教育经历、研究工作经历、社会任职、学术成果等信息,以此来“完善”本人的申请材料,提高项目获批成功率。

1.4未参与创作或研究,并在研究成果上署名或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署名

主要表现为某些学科领域著名专家,未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仅利用其学术名气或“隐性”权力而在科研成果或论文上挂名,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在申请科研课题中需要项目组成员签字、项目申报推荐意见或者科研项目结题需要的专家鉴定意见时伪造他人特别是伪造专家签字等行为。

1.5一稿多投

有的教师将同一论文稿件投到不同刊物或者仅仅将题目、局部内容稍作修改而实际研究没有任何进展的稿件投到不同刊物。还有的教师将一份已经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稍作修改重新申报其他单位项目,骗取科研经费的科研不端行为。

2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原因

2.1科研考核体系不合理

目前不论是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价、博士点申报还是高校学科排名等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对高校一段时间内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衡量。为此各高校也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科研行为。较好的、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引导科研人员踏实的开展具有原创性的、探索性的科学研究,而较差的、片面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只注重短期科研成果,不再按照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开展研究。这种科研评价体系了违背科学研究的客观发展规律,使得高校教师以完成科研考核任务为目标,疲于奔命的到处争取科研项目、绞尽脑汁的撰写论文,最终导致发生了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

2.2科研法制规范不健全

科研诚信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身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惩罚制度。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失信行为通常是依靠行政体系的内部处罚,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 没有全国性的法律.现阶段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主要依靠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如: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科院的《中科院部门规章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些规章制度都是针对本部门的科研失信行为做出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部门局限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空白的地方,缺乏统一、明确的监督办法、惩处机制,导致处罚力度较弱。

其次现行规章多是原则性条款、指导性意见或是宣誓性条款,较为模糊和笼统,缺乏针对性、操作性①。目前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律主要有《科技进步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规中有部分规定涉及到科研诚信的内容,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判定标准和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做出界定。例如,对于何种行为属于科研失信行为,其判定标准和惩罚措施都没有详细的规定,使得科研人员对于行为是否属于科研失信行为以及对于科研失信行为可能受到的惩罚不清楚,也就没有对于惩罚的畏惧感,导致现行法律发挥不出实际效力。

2.3教师自身道德缺失

各高校都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相对较重视,但对教师的诚信教育却很少提及,更多的只是鼓励教师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②。部分高校教师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并在不当利益的驱动下唯利是图。这些都助长了高校教师铤而走险的抄袭他人、虚构数据等科研失信行为。

3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对策

3.1建立科研诚信档案

2009年8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为申请科研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信用档案,并作为批准该项目的依据。虽然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但是不难看出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于高校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科研诚信档案的建立应贯穿于科研档案始终,是对于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科研诚信记录。高等院校应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并建立科研诚信网络信息平台。将科研项目的批文、合同书(任务书或委托书)、中期检查报告、重要实验数据记录、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科研结果,科研论文、专著、专利等人员名单,鉴定结果及鉴定专家意见等其他重要资料等重要信息都应保存在科研诚信平台上。对上述信息尽可能的向全社会公开,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科研诚信行为而且有利于树立科学研究的公信力,有利于建设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

3.2科研诚信建设法治化

相对于违背科研诚信获得的项目、经费以及各种奖励,科研失信的违法成本过低,法律惩治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科研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针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措施和处罚力度都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于行政处罚。做出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对于惩治科研失信行为、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当前国家不断对于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得科研失信行为的危害性逐渐增大,建议可以借鉴“酒驾入刑”的经验将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恶意套取科研经费、故意编造数据导致妨碍科学进步等社会危害性较大、影响较广的科研失信行为纳入刑法。通过法律的严惩对于科研失信行为进行震慑、警示和教育。

当然仅仅依靠法律手段规制科研失信行为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后盾,以科研管理、诚信教育,媒体监督为手段多种方式从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入手,惩教结合,才能推动科研诚信氛围的建立。

3.3加强科研诚信教育

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开展科研诚信和科研道德教育培训,通过学习不仅让高校教师知道科研诚信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科研素质避免非主观的科研失信行为,教育、引导高校教师的科研行为;而且还要了解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约束科研不端行为,净化科研环境。因此要加强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教育工作,从根源上避免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

3.4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第2篇

>> 科学研究与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诚信与科技档案 试论科研诚信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举措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诚信问题的思考 诚信视野下的科研管理优化 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压力与科研诚信影响机制 国内科研诚信法律问题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研究 青年科技人员科研诚信建构的思考 浅析医学科技论文的科研诚信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有关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橡胶研究所为例 我们班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会计诚信的有关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研究 有关诚信的《上梁大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Washin

gton,DC,USA. 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 [DB/OL]. 65(235):76260-76264. (2000-12-06)[2014-09-26]. http://gpo.gov/fdsys/pkg/FR-2000-12-06/pdf/00-30852.pdf.

[8]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The European code of conduct for research integrity[M/OL]. [2014-09-26].http:///fileadmin/Public_documents/Pub

lications/Code_Conduct_ResearchIntegrity.pdf.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11-12-02)[2014-09-26].http:///publicfi

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408/xxgk_172770.

html.

[10] Xinhua. New rules to prevent academic misconduct[EB/OL]. (2012-03-15) [2014-10-15].http://.cn/china/2012-03/15/content_148368

89.htm.

第3篇

关键词 科研诚信;道德;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11-02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其中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千百年来,诚信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行业的诚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其诚信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什么是科研诚信?“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4]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反应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伟大事业,要求实事求是不能存在半点虚假。因此诚信显得格外重要,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目前,我国政府对科研相当的重视,对科研的资金是大幅度的投入,使中国现在的科技发展处于欣欣向荣的趋势。但是,在这样繁荣进步的景象背后,有一些科研工作者为得到成果不择手段,科研诚信问题开始浮现,学术不端和欺诈行为频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学术氛围浮躁,研究目的不纯。现在一些科研工作者在投入科研时往往有强烈的个人功利的色彩,并不是为追求真理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被某一些利益所诱惑。从而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反复研究已出成果的题目,只是单纯为了自己功利的目的。为了选题能够立项或发表,就出现了“送礼走后门”等不正当的学术手段;2)重数量不看质量,虚假夸大科研成果。现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评价机制与论文、项目的数量挂钩。使研究者为了发表文章的数量,就出现了一稿多投、截取发表等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或者夸大研究的重要性,申报项目时过度包装,对研究结果不完全的报道,这些做法都严重扰乱了学术环境;3)科研态度不端正。一些科研工作者没有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而急功近利、信口开河。对待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积极解决,反而得过且过,认为责不罚众;4)缺少批评性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目的是为科研人员搭建批评、合作、交流的平台,使科学观点、思想得到沟通和发展。现实中开展的学术会大部分过于形式化,缺少批评的声音,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交流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来。

“科学之所以称之为科学,是因为它容不得半点虚伪和造假,它是完完全全建筑在诚信基础上的一种事业,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自然也应该以诚信为本。”[5]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讲过:“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以实为终。”纵观科学的发展史,科学家们都是秉承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这种的科学精神既是科学发展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动力,它更像一盏明灯照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

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启动,科技的发展势必是国际竞争中胜负成败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科研诚信正是科学的根基,科研诚信影响着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科学事业就无法前行。加强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如何加强科研诚信的建设?1)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科研诚信对于提升大学科研的综合实力和大学前景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在大学里开设关于“科研伦理”方面的选修课,通过大量的教育来告诉学生科研精神以及从事科研工作者必备的职业道德。从学生的作业开始监督,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是保证科研诚信的有力途径。学校里的诚信教育至关重要,是为学生踏入社会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道德基础。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大学定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2)建立科研诚信制度、重视科研文化建设。

科研诚信的建设离不开科研文化的制约。科研文化观念对科研责任的认知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科研责任决定着工作者能否将科研诚信的行为准则在科研活动中实现。在高校或研究所等机构,各个部门要对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给予重视,建立全方位工作体系,使有关职能部门互相协调,一起进展这项工作。首先,要对政策进行调研和考察,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科研政策。大学要以优秀的科研诚信理念为指导,成立专门针对学术道德管理的这样的工作部门,通过各个部门的沟通协商,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全面化的构建科研活动诚信制度。以科研诚信制度为基准,全面建设科研文化。

3)推进科研诚信法治化建设。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仅仅建立管理机构,或依靠科技界和科学家本身的自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诚信问题。”[6]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诚信问题还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持,仅仅依靠自律和诚信规范是治标不治本的。我国科技基本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针对科研诚信建设以及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都略显单薄,应把科研诚信立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科技基本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不仅对科研工作者有约束作用,也使科技工作者对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研不端行为的依法严格处理,对科研工作者也会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有法律作为科研诚信建设的保障,从源头是杜绝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保驾护航。

4)改进重视数量的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评价、职称评定和业务考评等,是通过的数量以及发表刊物的等级来评定。这种评价机制导致科研环境浮躁、功利化。论文的数量变成了科研工作者追逐和关注的焦点,忽略了科研的真正目的。要改进这种以量化为主的评价体系,给科研工作者一个公平积极的科研氛围。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具有权威性的会议和专家以及同行的认可机制。同时也为优秀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

5)科研需要允许失败的环境。目前,科研成果的成败关系着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这就为投机取巧的不端行为埋下种子。科学研究的本身决定了科研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和阻碍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实验一千多次,或许只有一次成功。科研工作者的正经受着自身的精神压力以及外界给予的压力。正是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更需要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的追寻成功。我们要允许科研的失败,给予科研工作者鼓励和支持。科研需要的是一种不惧怕失败、承担风险的气魄,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

6)发挥社会舆论的督导力量。道德规范之所以具有约束力,很大程度上归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对不诚信不道德、恶劣不端的学术行为,要及时在媒体上曝光,将其案例最大化的透明让公众知晓。社会舆论会给予及时的警告,并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可以及时的制止或者将损害降到最小化,也对科研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媒体对科技工作者科研状况的监督,可以对一些大型的新的科研项目进行追踪报道,不仅可以对科研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进行约束,也为群众了解科学工作架起了桥梁。现在互联网消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之广,大众自己可以通过网络等传媒手段对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工作状况及时的进行反映、评价和监督。在对不端的科研行为报道的同时,也应该宣传优秀科研工作者的事迹。还科研一个积极向上、洁净的氛围。

科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科研工作者对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诚信对科研活动尤其重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2001(5).

[2]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张晓安.试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科研文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6).

[4]余晶.对科研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18-19.

第4篇

关键词:科研诚信教育;内涵;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09-03

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掌握科研诚信教育是抓好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国目前科研诚信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科研诚信建设应从诚信教育抓起。揭示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选择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深刻认识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搞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前提。

一、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

科研即科学研究的简称。科学和研究是两个事物,科学,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从现象到本质及规律的探索过程。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弄虚作假。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真实可信,没有假冒、没有篡改、没有伪造、没有剽窃。“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高尚道德,是在科学研究中践履诚实守信规范的品行。科研诚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

教育者是科研诚信教育的主动方面,不仅指人,也指教育机构。教师、专家、导师、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诚信规范,是国家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权威的规范科研行为的准则和法规,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约束诚信的具体科研规章。教育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技术、技巧、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科研诚信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是教育概念的方法。通过科研诚信、诚信意识、诚信规范、诚信素质、诚信习惯、诚信行为等概念的教学和认知,在概念上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二是教育命题的方法。科研诚信的命题,是对科研诚信现象的抽象,是以判断的形式表达的科研诚信经验事实,通过提出科研诚信的命题,为学习和讨论定调,深入展开。三是教育系统的方法。科研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涉及许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辩证分析,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化为对象的理性具体。受教育者科研诚信品质,包括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诚信习惯。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内心体验、践行习惯、慎独自律的过程。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技术路线,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外在方法,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环节。

一是规划环节。学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规划建设,设置课程,选编教材,规划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用规划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包括科研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节、教育环境、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是讲授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有专人组织教学,聘请教师讲课,开设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演,建立教学制度,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讲课、讲演、讲座,口头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科研诚信典范事例,启发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危害性,提高学生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识。

三是讨论环节。讨论是学生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诚信理解问题、诚信热点问题、诚信疑难问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课堂全体讨论、分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很重要,组织者要提出讨论的主题,指出讨论的重点,提示讨论的思路,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防止讨论放任自流,要实现科研诚信讨论的有序化。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解决疑难问题。

四是实验环节。实验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情景环节。实验就是在思维中设想一种现实的科研诚信问题的情景,假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会引起科研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和诚信行为。实验环节,实际上是科研诚信的预期教育、预防教育、预测教育。通过这种途径,让对象在意识中首先打了预防针,有了防卫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避免犯错误。

五是实习环节。实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案例实际研判和分析,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还可创新多种实习活动模式,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实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实践教育。通过实习途径,让对象在实际案情的自我研判、分析和教育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发展潜能,提高科研诚信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是交流环节。交流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由传播环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座谈、个别谈话,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交流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也可以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七是练习环节。练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养成环节。设计诚信作业和答卷,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检查,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思考、琢磨,逐步形成诚信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发展诚信品行。

八是读书指导环节。读书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学环节。布置阅读诚信教科书和有关科研诚信法规文件,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读书指导意见。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诚信知识,增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公正透明;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九是互动环节。互动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角色互换环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互换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教育心理要求。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受教育者应该如何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教育,从而改进接受方式;教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教育者如何进行教育才被自己接受,从而改进教育方式。互换环节是科研诚信的体验教育。双方互相体验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和诚信习惯,使科研诚信教育教学相长。导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要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争做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十是考核环节。考核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检测环节。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试题、课外论文、调查报告。考核环节是科研诚信的效应教育。这一环节有着双重作用,既是科研诚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是科研诚信行为的拷问。

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价值取向,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的学术追求”,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

科研诚信教育涉及道德、制度和法律。因为“科研诚信问题包含个人道德、制度和法律三个层面”,科研诚信教育要在这三个层面着力,才能取得良效。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科研诚信教育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研诚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前阶,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科研诚信教育,能促使高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能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科研诚信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道德保障。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加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科研诚信理论和科研诚信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制定并逐步完善科研规范,加强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基础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BD/OL].[2009-8-26].

.

[2]赵晓珂,等.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研究[J].石油教育,2012,(4):52.

[3]马佰莲,等.近十年国内科研诚信研究述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53.

[4]刘同辉.论诚信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10):46.

作者简介:肖雪珍(1972-),女,湖南安化人,法学硕士,讲师,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 诚信 档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71-01

一、国家层面对科研诚信的规范和完善

近年来,科研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科研诚信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出现了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学术环境,它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界对科研道德,学术诚信问题的讨论,更是在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等方面引起热议,这些反应说明科研诚信问题的严重。因为当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出现危急,社会舆论造成严重后果时,社会各界才会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才会反思,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度等。针对科研诚信,从多方面加强科研制度建设,治理学术浮躁、学术不端等不正之风,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优化科研资源,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高校的科研诚信提出了制度化的指导意见。

二、高职院校科研诚信的现状

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和发展创造的基础。目前,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科研失信现象的流传,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研人员在选题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有意识回避与理论假设和试验预期不一致的结果,缺乏应有的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和自律意识薄弱,拼凑论文成果屡见不鲜,甚至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套取科研经费。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加强科研诚信,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治理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要健全制度,形成科研诚信的长效机制,要从健全法制、加强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规范管理,以及科技人员自身的道德自律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综合推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完善科研诚信规范,强化科研监督管理,努力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

1.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的提高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

诚信是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核心,更是个人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1]。个人诚信意识提高了,不仅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更是做好科技创新先锋、学术道德和社会诚信的表率。

2.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

随着现代高科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科研诚信的内涵建设也在不断丰富[1],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科研诚信能够促进管理的透明度,对各项环节做到公平、公正。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逐步建立健全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对参评的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承担单位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成果产出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3.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力抓手

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不尽合理;⑵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⑶科研分配体系不合理;⑷监督机制薄弱。

二是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诚信意识薄弱;⑵科研诚信观念落后;⑶缺乏科研诚信自律原则;⑷经济利益的诱惑。

四、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基本要求

1.科研诚信档案归档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专业技术职务,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论文、论著、教材,科研荣誉,学术不端审查及处理情况。

2.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考核

多部门合作,科研管理主管,负责档案管理、材料归档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审核,于每年年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汇总、统计,建立个人科研业绩诚信档案;人事管理部门、教务部门等协助,负责相关档案材料的审查与考核,并将相关材料移交管理部门进行归档;学术委员会负责归档材料的处理认定,对考核结果真实性、一致性情况进行审核,并在全院范围内公示。最终考核结记入个人诚信档案,与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评先推优、职称评聘挂钩。

3.科研诚信档案的应用

科研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水准的评价与考验,更是个人成果的真实记录与写照,它应用于职称晋升评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荣誉表彰相关条件的认定等。科研诚信管理与应用是实现创新与规范齐头并进,创新是要顺应科技创新,利于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实现资源共享、一档多用。

五、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监督

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在科技工作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正确引导和宣传,使科研人员,完善落实好各项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公众,使优良传统和声誉发扬光大。

1.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不一定完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2],但可以消除大部分,是杜绝和减少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单位在每年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设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不良记录考核指标,如果有人超出指标,根据规定按照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2.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职责与管理部门的监督,完善科研诚信记录的有效利用,达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规范科研诚信建设

按照科研诚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和科研诚信的相关制度。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针对国家的需要和要求,潜心研究,为国家做出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科研诚信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考评的重要依据。

总之,科研诚信建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必须认识到科研诚信对科教、研人员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各项法规、制度,提高科研活动的透明度。聘请专家对法规、制度进行宣讲,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与提高,使诚实守信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立群,史呈伟;王菲;于丹丹;刘心平;孙瑞岐;科研诚信缺失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1(8):70-71

[2]刘延东,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协论坛 2010,5(274)

第6篇

一、 学术诚信内涵及表现

(一) 学术诚信的内涵

学人对待科学要讲求“诚”,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学人研究学问时要求“真”——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不媚俗,不空谈,不编造数据,不捏造事实, 对其他研究者及其科研成果要讲求信用+信誉——研究者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团结合作,不能搞学术垄断和学术霸权,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引用了他人的观点和资料就要表明出处,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和讲求信用及信誉。诚实守信是学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最重要的学术行为准则。

(二) 学术不端的表现

学术诚信缺失所表现的行为即为学术不端,2009年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有对于学术不端的具体描述: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 高校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

高校作为学术科研的重要单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术及职称评价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发展与人的惰性的矛盾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飞速进步,使整个社会都面临一次洗礼,空前的资源共享,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方便与快捷。使学术界也经历了一次信息化的革命,使原来埋头于各种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档案室及田野调查等无数次采集学术信息与资料的学者们,轻易地点几下鼠标就能替代一切奔波、一切实验及查文献的工作。这种时代的进步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但带给人更大的惰性与侥幸心理也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上确实为学术不诚信的投机提供了便利。

(二)评价标准与学术质量的矛盾

现在更多的高校在评聘职称时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或以数量代质量的现象。有的院校的评职条件中明确要求申报职称教师的论文及著作的数量及字数等。有的院校或部门将成果的被引用频次及转载频次,或是被评价者被引用的字数等来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将会导致一些高校教师不得不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目标,并找相关行业的教师、学生多引用、多转载自己的“成果”,不断追求论文及著作的数量,而忽视了学术的质量。这样短平快出来的论文经不起推敲,算不得精品,久而久之,造成学者不能潜心学问,不思进取,粗制滥造,有的甚至为了多发论文而不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三)学术管理与监督机制的矛盾

目前我国对学术进行监督与管理有两种方式:行政方式与非行政方式。行政方式是由政府确定的学术评定委员会对各研究项目、活动及成果进行考核与评审,这种方式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使学术价值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极易产生官僚作风,而造成学术诚信的缺失。非行政方式是科技期刊的监督与审查,科技期刊没有制度与体制的保障,只能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下,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学术失信者给予相应的警告与惩处,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学术失信行为。

三、国外学术诚信建设的经验

对于学术诚信,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国外的做法与各项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机制

在国外,学术信誉是每一位学者的生命,,违背学术诚信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美国首先从在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下监督每个人的言行。其次,从各种证件的取得上就规定得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诚信出现污点在整个系统中都是有记载可以查证的,违背学术诚信的人在美国大学和社会较难容身。再次,美国联邦政府各主管部门以及各基金会在审批科研经费和项目基金时,除考察学术能力外,重点把关的是申请人的学术信誉。

(二)构建完整的学术诚信防治体系

目前许多国家已针对学术诚信问题出台了各自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机构。

1.政策规定。例如韩国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国家研发事业中确保研究伦理及真实性的准则》;德国马普学会发表了《关于处理涉嫌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规定》;美国颁布了一项纲领性政策《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对发现的不正当研究行为各相关机构及职责均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和规定等。

2.监督机构。世界各国均以在大学中防治学术缺失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可见国外对于高校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例如丹麦成立了官方的丹麦学术不端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非常重要的学术不端事件,拥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其模式已成为其他北欧国家的学习范本。 四、加强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路径

经过对我国高校学术失信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学术诚信建设体系的借鉴,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案,并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建设完善。

(一)搭建网上公开学术成果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捷与方便虽能导致人不劳而获的惰性,但也可以利用它制约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和完善学人的信用制度和完整的学术诚信档案。从论文到专著到项目,让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使这样一个在线数据库成为管理及审批机构的依据,成为各位学者的展示平台及自我约束平台,实现我国学术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和监督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数据化。有了这样的平台,每个人的行为都在社会的监督下, 每个学人也将更加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

(二)明确各学科学术规范

要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就要不同学科分别建立学术规范,避免“一刀切”。当务之急就是要出台一个明确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学术规范的制定应与《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的要求一致,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使制定的学科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解决中国学术评价的重点,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把行政权力与学术评价隔离,并把建立起分类评价和质量导向的考核机制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科研评价改革”无疑是国内高校科研领域最火的词汇之一。从中央到地方相继研究或出台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在地方层面,截至2014年10月,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三个试点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均提出主要实现以科研质量为导向,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积极推进“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和“国际评价”等评价方法。高校科研仅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四)加大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

学术失信之所以会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学术失信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当前,要务必加强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让失信者从声誉到利益都付出相应的代价;整个学术界应对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零容忍,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对那些已被证实的影响严重的学术失信行为要进行公开处理,通过正式和透明的制度化程序予以解决

(五)加强学术诚信思想教育

1.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某些研究者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认为官不举民不究即万事大吉,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通过研究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起到了用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来制止学术失信现象发生的效果。

2.内在约束教育。学术诚信缺失其内在的原因,即研究者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学术道德造成的。“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为此,研究者要树立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地遵守学术诚信,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重建学术诚信的威严不仅仅是学界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规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唯有建设学术诚信,坚守学术道德,才能以学术诚信夯实中国梦的基础。让学术诚信成为一股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使我们的社会早日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EB/OL].[2013-07-08],http://gov.cn/gzdt/

2009-03/21/content_1264527.htm.

[2]About us[EB/OL].[2013-07-08].http://ukrio.

org/about-us/.

[3]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

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J].学报编辑论

丛,2013,

[4]杨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及启示[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5]汤曾.浅议学术诚信[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第7篇

2002年以来,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反映的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科技部从多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标本兼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治理学术浮躁等不正之风,优化创新环境。特别是“汉芯”事件查处后,科技部进一步研究加大惩治力度的措施,以保证出台的制度文件得到真正的落实执行。

“但是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判定,涉及到复杂艰深的学术问题,必须通过健全的组织、规范的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说,此次制定和《处理办法》,就是将把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有效地预防和惩治科研不端行为。

据介绍,《处理办法》共分六章三十四条,对科术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者、推荐者、承担者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评估评审、检查、项目执行、验收等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查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种类,《处理办法》规定了五种情形,包括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和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等。根据《处理办法》规定,科学技术部、行业科技主管部门和省级科技行政部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根据其职责和权限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查处。

第8篇

的选择我国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如果我国集中财力,1年可以建成孟山都公司的大楼,2~3年或许可以配齐相关仪器设备、聘任同水平的工作人员,但是,能在几年之内成为孟山都那样的世界著名公司么?如同让兔子去游泳、乌龟去赛跑不能取得好成绩一样,让种子企业全部去搞繁种、加工、检验、营销甚至育种,肯定不能发挥其所长,并且会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和育种研发低水平重复。同自然界一样,市场竞争适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发展的实质就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企业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企业错位发展、拾遗补缺、优势互补。每个企业资源不同、优势不同,只有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国家玉米种植者协会和孟山都公司都表示:小型种子公司熟悉当地种植农户情况,提供的品种更有针对性,企业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应该尊重种子企业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的选择,在建设现代种业过程中既要重视、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企业发展,也要保护多样化的小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育种、繁种、加工仓储、检验或营销,可以单项发展,也可以多项经营。种子企业做什么?怎样做?让企业去选择,让市场去选择。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时,减少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方面的限制,为种子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规范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责和利益

美国种子企业主要运用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理论研发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的技术与产品,所以在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上基本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但小麦、水稻以及大部分蔬菜的常规种选育,仍然以大学等公立研究机构为主,接受美国联邦政府和基金的资助,科研成果属于公共产品。美国种业的现状和做法与我国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基本一致。国务院既对种子企业提出了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也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提出了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任务,要求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育种理论方法等技术研究和常规作物育种等公益性研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种质资源、科研人才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不论是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转向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还是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借鉴美国在种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国家调整政策,改变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既得到财政资金保障又转让品种获取利益的做法,规定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依靠财政资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培育的新品种归社会共享,从体制上改变其与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不公平竞争。如此,既可以保护目前公益机构的育种工作,不致于因其退出商业化育种而延滞培育新品种,又可以加快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步伐。

3加大种子企业对种子质量的责任

生产力提高引发社会分工和交换,大规模生产和交换催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了与之相适应的契约、诚信和法制理念;经过时间累积,这种观念在发达国家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企业对产品质量负责成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国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急需加强。种子是种子企业生产供应的,种子企业应对种子质量负责。不论品种是自育的还是授权的,不管种子是自繁的、代繁的还是外购的,只要种子企业向农户销售了种子,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开脱其对种子质量的责任。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必然要求种子企业规范自身营销行为,提高对种子风险的管控能力;由此可以遏制跨区销售、虚假标注、夸大宣传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规模经营和农民素质提高,农户(家庭农场)对种子、对种子企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保证用种安全的要求会逐步胜过贪便宜的心理,反过来也会推动和促进种子企业规范经营。

4将种子市场监管重点转移到企业诚信建设方面上来

种子企业是种子产业的主体,种子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承担起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政府应该转换角色,以政策引导种业发展方向,而不包办代替种子企业的种业发展责任。今后种子管理部门应该继续以种子质量抽查和种子案件处理为抓手,逐渐将种子市场监管重点转移到企业诚信建设方面。只有违法成本高于所得利益、违法行为得不偿失时,整个社会才能产生自觉守法意识。只要发现种子企业经营了假劣种子、发生了坑农害农事件,不仅对其依法查处,还要公开通报,使其企业和主要负责人无法在种业界立足。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和信息日益通畅,公开通报比处罚给违法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作用更显著,诚信建设对企业长久发展来说更为根本。这也就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5推动我国种业尽快进入发展新阶段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科研诚信;保障机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教学”不再是现代大学的唯一职能,而是趋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整合。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的重大科研成果往往与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强化科研职能,积极寻求有效模式促进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但是,高校科研职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高校学术界中出现了抄袭、剽窃、篡改、一稿多投等现象,高校教师的行为、高校课题申请的腐败现象等,无一不损害着国家科学界的声誉,阻碍了国家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应提倡诚实守信,科研诚信应该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科研诚信的实现关系到科学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探讨高校科研工作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主要动因,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关于科研诚信

对于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学界提出的科研诚信概念是相对科研不端行为而言的。他们将科研诚信定义为:在申报、开展或评审科研项目过程中应用诚实、可验证的方法,提交的科研成果报告应遵守相关的规章、条例、准则和公认的职业规范或标准。美国学者认为,科研诚信讨论的重点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诚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它能够衡量科研人员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最核心的东西。中国吉林大学的刘辉博士在其《科研诚信问题研究》中提出,科研诚信是指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包括组织者)在科研活动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科学价值准则、道德准则以及科研活动的制度规范。刘辉博士认为,科研诚信的内涵应具有多层次性:科研诚信的主体;科研诚信的范围;科研诚信的内容结构。其中,科研诚信的主体确定了,科研诚信的范围也就相应明确了。

二、高校科研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动因

1.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是一种高度理性的活动,它要求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一种诚实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来开展科学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仍有不少教师有违这一要求。

(1)在科研工作进展过程中,一些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原则的不端行为,如剽窃、篡改、捏造等屡屡发生。

(2)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学术泡沫严重。科研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理性活动。但部分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或因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往往从以往他人的研究当中选取一些陈旧话题,重复研究。这些所谓的研究,非但没有方法上的创新,更无知识上的新发现,有的仅仅是科研经费的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3)现象严重。在高校当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报道,我国2009年的销售额近10亿元。

(4)项目申报存在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事业的日益重视,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逐年提高,部分高校和教师也把国家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作为本单位和个人创收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不良思想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开始了项目申报的“攻关之旅”,由此而滋生了诸如权钱交易、吃科研经费回扣等学术腐败行为。这些与科研诚信相背离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高校作为社会道德的“灯塔”的作用,也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发生动因

(1)个人科研道德失范。科研道德失范是指科研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有意违背了科研工作所应遵循的求真、求实、求新的原则,从而采取欺骗、剽窃、篡改、捏造等非正当手段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这些不当行为的产生是与高校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水平的下滑以及科学研究精神的缺失分不开的。在我国高校,教师通常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人民教师,二是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因此,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比仅仅承担教学任务的普通教师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责任。这些责任是:对真理有锲而不舍地追求;对科研过程的所有发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隐瞒、不夸大、不擅自篡改数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给予充分地尊重,不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据为己有或不恰当使用;能够恰当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不能因为一些眼前或潜在的个人私利而对他人或自己的成果价值进行不恰当地评价;应在法律和伦理的范围内,对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并充分保障被试的各项权利和福利。但从目前高校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事件来看,高校教师并不是都能遵守这些科研道德规范的。

(2)高校内部科研诚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科研诚信的遵守不仅取决于科研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和社会对科研诚信监督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和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的监督和保障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机构建设;二是制度约束;三是技术监控。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已经在上述三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机构建设方面,教育部于2009年成立了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主要承担制订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有相当建树。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技部则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9年,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在技术监控方面,有中国知网(CNKI)研制并被我国高校学报系统广泛使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上述措施的实施,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一些高校根据这些便利条件,开始着手建立自身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但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内部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一是高校内部设立起来的学风建设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众多学风建设机构的职能主要定位于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的处理工作上,工作方式较为被动。二是并非所有高校都相应地制定了科研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一旦发生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高校并不能从制度上寻找合法的惩罚依据,最终也将会不了了之。三是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面不广,在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等领域并未完全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3)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缺陷。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科研取向。好的科研评价机制会激励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指引下大胆开展开拓性的科研活动。而“不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只会使科研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挖空心思迎合制度制定者的短期目标。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获奖级别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各高校为了能在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有利位置,纷纷采取各种科研激励措施。为了配合科研激励措施的实施,各高校往往会制定出相应的科研评价体系。从目前各高校所公布的科研评价标准来看,大部分高校都以教职工所获课题级别的高低、所获经费的多少、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刊物的级别以及成果获奖的级别等做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和标准。并且众多高校都明文规定了教职工每年所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否则就不能享受相关的津贴待遇。有些高校还进一步将科研工作量量化为分数,这种做法被戏称为“争工分”。在此种科研评价机制的指引下,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都放弃了那些耗时较长并且有可能不能取得直接效果的科研项目,还有些科研工作者则可能为了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或学术荣誉,而采取种种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如通过“走后门”拿项目和剽窃他人成果等等。

三、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

西方国家是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在西方,它们的大学大都非常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把科研人员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必修课。西方各国的学术道德教育已有长期的历史而且普遍存在,不仅在大学中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还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进行教育和熏陶。中国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高校科研管理内部建立相应的学术诚信条例,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对高校教师进行“道德诚信”、“学术规范”系列讲座,每月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惩治”等短片教育,以及对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月”等学术诚信培训活动,此外还可利用校园网、图书馆进行实际的学术道德教育宣传等等。除了对高校教师进行严格的学术道德培训和诚信教育外,还引导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经常性的教育,甚至也对硕导、博导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可要求他们在一些文件上签字,如若指导的学生出现科研不诚信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加强高校科研诚信保障制度和机构建设

在西方国家,学术道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得到了高校各个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行有效地科研监督管理,各高校还建立了权威性较强的管理机构,甚至还临时成立调查小组紧急调查和处理科研不诚信行为。在中国,各高校都制定有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也有详细的学术规范条例。但是出于行政管理为主的科研机构,其科研监督和惩治机制未能很好地体现,有些高校甚至只有科研奖励制度,而没有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置、惩治制度和措施。因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使得高校内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能够依法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则要求成立相关的学风建设领导办公室,专门负责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3.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的科研行为起着引导、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高校当中发生的许多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都与高校的科研评价的导向性有关。因此,作为高校来说,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那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短平快”的工作思路,多了解科学研究工作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而将科研工作的成效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去考察和衡量,如针对一些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给予科研工作者以充分的时间,而不必要求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高校也不应因科研工作人员未能发表研究论文而减少相关的待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