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12: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内容不全面
第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几乎是科研指标一统天下,缺失了最重要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导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都仅限于完成教学工作量,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科学研究,忙于申请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第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这部分工作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严重影响了教师主动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本上都是依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来开展,并且都是在小范围内实践,大范围推广难以得到教师普遍的积极响应。
2.教学评估机制不完善
第一,目前大部分高校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制订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的,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缺乏外界专家的客观评估,尤其缺乏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能力的专家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正因为如此,各学校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没有根据科技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完善、优化和更新,背离了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二,缺乏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反馈机制,考核的指导功能难以发挥。数学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及时地把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者、学生管理者,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协调解决,是保障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第三,对教材选用、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缺乏评估和意见反馈,导致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新,课程建设水平低下,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3.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引进了大量数学基础课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或硕士刚刚毕业,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多,他们一入校就得走上讲台,承担起课程的主讲任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普通高校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影响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
“教与学”系统的协调运转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决定的,教师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而学生的需求不能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学生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而要落实这个理念,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一切”,这就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意见反馈机制。而目前各高校并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意见都是通过各学院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学督导检查性听课的形式反馈上来的。这些意见一般都是首先反馈给学院,再由学院反馈给教研室,共性问题由教研室研究解决,个性问题再由教研室反馈给教师。这种学生意见的反馈是单方向的,缺乏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学生不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无法把他们的需求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意见的反馈对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每年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意见:老师每节课讲的内容太多,速度太快,希望老师能少讲点内容,速度慢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讲一些习题,最好能领着我们多做一些练习等意见。显然这都是还没有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提出来的,如果采用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当场就会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而如果学生的意见是在学院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出来的,经过层层的意见反馈,任课教师可能都不知道是自己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因此提意见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就得不到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既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也有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问题;既有基础知识的欠缺问题,也有所学知识的外延拓展问题;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大班上课,少则100多名学生,多则将近200名学生,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定期开展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意见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机制。
5.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缺失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使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滑,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显著,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比较差,课程学习困难重重。而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帮扶机制,解决这些学生的课程学习问题,导致考试作弊、自暴自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与学”系统运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科学、可行的保障机制,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考核的内容
第一,建立科学、可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教师开展学年教学质量评价和聘期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优秀者在职称晋升时予以优先推荐,在岗位聘任时可作为低职高聘的重要条件;对于教学质量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时不予推荐,在岗位聘任时可作为高职低聘的重要依据。引导和激励教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二,数学基础课程教师的学年教学工作量分为课程教学工作量和课程外教学工作量两部分。课程教学工作量由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工作量组成,课程外教学工作量由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量组成。课程教学工作量、课程外教学工作量都设学年最低标准学时,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学时者为考核合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教师全员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整体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建立科学、可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第一,建立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专家评估机制。组建由校内外专家,尤其是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组,定期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评估,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二,建立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反馈机制,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各个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管理者、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指导功能。第三,建立教材选用、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机制,选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避免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3.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队伍建设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队伍建设机制,落实教学队伍培训制度,提高教学队伍培训效果,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对于近几年引进的新教师,要通过传、帮、带的手段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本文来自于《中国轻工教育》杂志。《中国轻工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意见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教研室,由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性问题,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建立科学、可行的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兴趣不高或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鼓励和指导他们学习,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辅导员,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帮扶策略和方法。在帮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优秀学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学习“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来帮扶学习困难生学习。
三、结束语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52―05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称“清华大学电机系”)目前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643人,已经超过该系在校本科生的规模。研究生的培养成为本系教学的重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的目标,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小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差距。本文着重介绍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实践培养和严格规范学位评审等环节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积极效果,和对促进学生就业于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发挥的推动作用。
一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研究生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2006年-2010年问,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就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不含工程硕士生)人数分别是226人和397人。图1和图2分别据此统计了研究生的就业去向。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近70%的研究生就业时的首选,“进入主流行业、发挥大才干”已成为大多数研究生首选的就业取向。
反过来,为了适应这种择业的需求,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中如何把握其技能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205名毕业研究生的调研和对国家电网总公司、南方电网总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公司、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用人单位的访问,对包括学科认识、毕业生工作状况、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知识和技能需求在内的共9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1 基本功扎实是在后续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加强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3 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智商+情商”兼修,即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施等各项专业技能,也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结合这些调研分析结果,本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拟定从课程建设、学术交流、学位评审过程管理三个环节来加强专业教育,综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并在规范化的学位评审制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二 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建设
1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清华大学电机系多年来始终坚持研究生课程的改革,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研究型教学、鼓励双语或纯英语教学、促进高水平研究生教材编写等角度开展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多突出性成果。先后有“现代电力电子学”、“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4门课程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称号。“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研究生学位课重基础研究型教学方法”项目荣获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研究生双语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荣获2010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完善研究生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包括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完善,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增加研究生课程的深度与探索性实践,优化课程内容设置,适当删减部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课程。我们认为所学课程应为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与先进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仅要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正确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还需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一批研究生课程,新增开设了“磁性物理与电磁检测”、“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磁测量原理与技术”、“现代电力系统优化新进展”(深圳研究院)课程。已通过批准开设“电能质量”、“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复杂性与大电网安全技术”等课程,优化调整了“现代能量管理系统”、“电气设备可靠性工程”、“电力系统广域监测与控制”、“电力系统理论与分析”等课程的内容。这些课程由于一方面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另一方面也满足当前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
3 聘请海外学者短期讲学
为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借鉴其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开展“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资助计划”,先后聘请一些国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了海外学者讲授的课程。表1列举了近年来聘请的国外知名大学来本校进行短期讲学的课程内容。
三 加强学术交流,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1 选派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与短期访学
为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联合培养力度,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短期访学交流,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至今清华大学电机系已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26人次,前往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2010年和2011年共选派9名博士生进行短期访学交流。表2为清华大学电机系近5年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情况。
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的学生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师从著名教授,学习到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博士生何同学在“IET Generation,Transmission&Distribution”、袁同学在“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林同学更是在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的基础上,还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学术新人奖”。
2 建立专项基金资助制度,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
为支持博士生出国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博士生与国际同行学者直接交流沟通,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研究进展和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清华大学电机系依托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基金,
资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在其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影响大的国际会议,鼓励研究生出成果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专项基金自2009年6月设立至今,已实施资助40名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博士生覆盖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新技术所有二级学科和深圳研究生院能源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学生既开拓了国际视野,又促进了其创新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如博士生罗同学将与会报告内容完善并在“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期刊上发表文章。之后,该博士生又以此内容为基础进行扩展,并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 改善研究生学术交流氛围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活跃的学术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创新的思想需要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孕育。清华大学电机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的氛围。
电机系成立“研究生学术交流中心”,通过组织调研,及时了解研究生所需,定期整理汇总各类学术活动信息。促进二级学科间的学术活动信息共享,以及相近研究方向的深层次学术探讨,使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
2007年底创办《学术前沿导读》电子刊物(以下简称《导读》),该刊目前已出版10期。《导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2)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情况:(3)相关专业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4)科学研究方法与科研研究经验等。《导读》主要归纳总结国内外电气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路;及时准确、分门别类地归档记录系内教师、研究生已有的与最新的学术方向与研究成果,并定期。《导读》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它很好的起到导引作用,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整合,将初涉学术科研生涯的研究生导引到更广阔的资源、获得更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最前沿的学术环境中。
4 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
良好的师生交流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博士生论坛是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的平台。清华大学电机系利用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安排博士生导师会议在博士生论坛期间召开,既使老师们参加了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同时也保障了更多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博士生论坛并对博士生的学术报告进行点评,为全系师生间进行学术交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博士生论坛每年组织一次,每次有1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论坛。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自2007年开始举办,每次都有10余位至20位博士生导师参加。
以“聚焦行业热点,关注学术进展;着眼学科交融,开阔思想视野;感受学者风范,品味学术人生”为宗旨,清华大学电机系于2004年推出“行家行话”学术活动品牌。该活动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现已经成功举办23期。每期的嘉宾均是电力行业内的著名专家或业界精英,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院士、大型电力企业技术专家等。
清华大学电机系为加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探讨,积极组织召开访学报告会,安排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名校归国的访问学者、公派出国生、短期访学生,向全系师生介绍他们在国外一流大学的访学经历。访学报告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 依托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从2009年起,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个新的培养类型。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形式之一,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是我国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对于这种新的类型,如何制定好培养方案,特别是如何突出“应用型”特色,值得各个学科深入思考。
清华大学有关学科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清华大学电机系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认为,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成此目的,需要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体验和实践。清华大学电机系注重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专业实践或合作培养基地,推进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校、人才强企”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交叉性及知识前沿性和企业在重大工程项目平台和高水平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密切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电机系每年将选拔一批以专业型硕士生为主的研究生,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合作研究,研究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智能电网等。工作站的建立是对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很好保障,必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 规范学位评审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1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预审查制度
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实行《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两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该办法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并进行修订,从而完善了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
2009年,从工程硕士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率先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复度审查。经过对最近两年答辩的近40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的重复度审查,结果表明该项审查对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显著作用。
2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过程
自2006年年底起,清华大学硕士答辩改为集中答辩,给答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论文评阅人的聘请、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硕士生和导师及答辩秘书对时间节点的把握、答辩工作的组织安排、导师和答辩硕士生对答辩后收尾工作的认识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清华大学电机系高度重视硕士生答辩工作的严格把关, “电气工程”学位分委员会2010年9月专门讨论,通过并实施《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对硕士答辩的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要求。
2011年4月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编写《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工作提示》和《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工作提示》,专门组织召开硕士研究生答辩动员会,要求全系预计答辩的工学硕士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答辩秘书以及全系各所主管研究生工作副所长参加会议。通过动员会,对硕士研究生答辩的全过程、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进行全面介绍,明确提出系级论文预审查、论文送审评阅、论文答辩各环节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结合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即将进行毕业答辩的实际情况,对答辩各个阶段中主管副所长、答辩秘书和答辩硕士生等相关人员的各项工作及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对硕士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讲解,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但内容要保证质量,同时也要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答辩动员会效果良好,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比以往有所下降。
六 结语
【关键词】高职 经济学基础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32-02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催化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谙第一次课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基于此,我明白必须先入为主,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每次讲授绪论前,我都会反复修改教学方案设计,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我发现,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1.学生认为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2.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我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还注重言行举止及个人修养的提高,加强和学生交流与沟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学初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提问、讨论和书面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学班级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打好基础。结合实例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学知识既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是经济管理类人员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对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让他们明确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器官、一种思维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一种结论。对经济学教育而言,由于受教育者既是经济学的教学对象,同时又直接参与经济实践,因此,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而言,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需要一种互动的教育模式。在教材的选取上,我尽量选择能够比较准确介绍现代经济学原理、同时又能够在体系方面本土化的教材。推荐《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第一讲堂》等著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对文化基础好、有深造潜力的同学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并指导他们阅读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是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是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精讲、细讲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讲授每一理论时,我总是特别强调假设条件,并且要讲清理由,排除歧义。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例如,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均衡的首要条件总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一般情况下,厂商在同一时期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总是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等。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技巧,例如,在学了需求价格弹性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并举例回答在实践中该用在哪些地方?怎样用?然后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补充举例和总结发言。在作业布置和考试时,也侧重于那些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题目。类似这样的做法在我的教学中经常采用。
三、高素质的培养应基于专业特色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举例讲解或让学生讨论某个理论或知识点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便于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能和专业联系起来,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在讲授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一问题后,我就会让大家讨论: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物业管理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消费者理论后,让他们讨论:物业服务该怎样通过创新让业主更满意?结合不同类型市场的特征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让他们讨论: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类型,应该采取何种策略让物业管理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问题。结合有些章节的内容,我还有目的的让他们到实践中去调查相关专业知识,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把各门课(例如,管理学和经济学)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找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供他们讨论分析。例如,有一个案例题目是36万元招聘总经理的6道考题,单从题目看应该是一个管理学方面的案例,但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这里边也用到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影响因素等,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两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交叉和融合点。
四、高职经济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对他们思考能力和技巧的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占用更多的时间,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了市场类型之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四种市场类型的优缺点,讨论分组进行,每组先推荐主持人,由主持人组织讨论,结果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言,之后我再总结发言,一般情况下,我的发言是带有启发性的,不给定论,让他们有继续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意识,又让同学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记得在一次发言时,有位同学因过分紧张,表现欠佳,这时其他组员就有人开始埋怨他。这时我选择了给他鼓励,并且告诉大家其中的理由。
五、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社会经济现实,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以及课程有关的政策方针、行业和学科动态以及前沿知识和理论,我自己在关注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每次上课之前轮流进行经济资讯快报,并安排必要的讨论分析,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在授课过程之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又让他们能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从而增强了知识的时代性,解决了教材理论知识缺乏时效性、滞后现实的问题,还为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讲解做了资料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菊仙.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质量.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2]杨克军.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教师》,2011.1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教者,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综合,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 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一、引言
高等学校在经历了飞速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之后,亟须转变“以量谋大”的发展思路,采取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作为高等学校传统的基本职能,犹如拉动高等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保障高等学校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已成为高等学校立足社会的生命和灵魂。
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2004年,教育部在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方案中增加了“W生满意”这一指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监督环节。与督导专家和教师同行的评教结果相比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人和知识的接受者,其评教结果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反映更加真实有效。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既包括学校发展理念与资源配置,也包括校园文化传统与学习氛围。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自身师德修养等会直接影响课堂质量。本文基于学生满意度研究了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现状与理论回顾
满意度最初源于市场营销学研究领域的顾客满意度。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指学生对某个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其主要通过学生评教成绩来表示。学校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与满意度进行的评价。虽然学生的内在标准存在差异性,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满意度不容忽视。研究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可以真实、客观地体现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众多高校都采用了学生评教的方式来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已经成为教师反省个人专业发展的参考途径,以及学校组织教育培训和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评教工作十分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渐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学生评教将学生纳入了教学管理体系中,有力推进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美国学者Marsh研究学生评教近三十年,得出了诸多有益结论。他在1975年指出,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是有效的;在1984年,他验证了学生评教的可靠性,指出参与评教人数达到20及以上时,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评教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评教诉求无法完全表达或表达之后效果不甚理想;第二,教师对评教结果感觉不清晰,改进无从下手;第三,教学管理人员对评教数据蕴含的内在信息挖掘不充分,难以有效利用评教结果指导课堂质量的提升;第四,学校缺乏专门机构负责评教工作的宣传、组织、反馈、追踪等工作,导致评教反馈与应对机制存在问题,评教结果连贯性不足,存在滞后性。解决以上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评教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即探求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三、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高校学生评教问卷,基于学生满意度,在教师、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等众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本研究选取了最重要的教师方面因素研究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选取从事一线教学、教学管理的资深专家30名及学生代表200名,通过德尔菲法,找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10大重要因素。结合专家意见构建指标体系(表1),中间层设计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B1-B2)三个方面,方案层设计10项指标(C1-C10)。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检验及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
从表2分析得知,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中,教学能力(0.527)、教学态度(0.302)、教学效果(0.171)影响程度依次降低。根据层次总排序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能力中教法(C6,0.197)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讲授内容与逻辑(C7,0.116),再次是教书育人与尊重学生(C4,0.112)。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学生满意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教师影响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三方面共十项指标的影响程度量化,得到更加直观的影响因子,这对评教问卷设计提供有效参考。另外,此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本文提出如下的研究思考:
第一,学生评教问卷的设计要保障全面性与科学性,学生评教问卷要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所有重要因素,同时问卷中各项指标的影响因子设置要有科学依据。
第二,学生评教过程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学生评教工作一般有中期与末期评教,这一工作的宣传、组织、汇总、挖掘、反馈与追踪,工作量大且繁琐,需要学校组织专门的部门对其负责。
第三,学生评教结果要深入挖掘并保障反馈质量,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有公开反馈与非公开反馈,有得分反馈与名次反馈,但这些反馈方式不足以有效反馈评教结果,教师无法清晰获得改进方向。对此,学生评教数据应该进行深入挖掘,形成有效揭示课堂质量问题的报告,采用整体情况公开反馈与个人情况单独反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反馈,从而保障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利用。
最后,学生评教的反馈结果要长期追踪。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相关部门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在关注其当期评教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对前期评教反馈问题的改进,从而保障学生评教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督促与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博,杨蕾,马丽岩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3).
[3]建青,秦汉林.理性对待和使用“学生评教”的结果:基于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4]周婷婷.国外部分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关键词】针灸学;实验课;教学
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也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上好实验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
关于实验的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已基本讲述清楚,实验课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的,让学生互相在对方身上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准确划线定经和定取腧穴。为了避免学生以后在临床应诊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组织好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实验教学内容。如:学生在上十四经实验的划线定经和定取腧穴之前,首先安排腧穴定位中的骨度分寸法和体表标志法的实验,因为以后的腧穴定位都是在骨度分寸法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的学生对实验课还不了解,对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还不熟悉,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训练,使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后面的划线定经和定取腧穴就比较容易掌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并认识到实践操作对后期临床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由原来不重视而变为积极情愿地上实验课。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定取腧穴,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二、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针灸学》基础部分分为经络和腧穴,实验的内容玉要也包含了十四经脉的划线定经和经穴、奇穴、阿是穴的腧穴定位。因刺法、灸法必须以经络腧穴为刺激点,临床辩证治疗必须以经络为辩证,以腧穴为组方。因此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则是后期临床治疗疾病的关键。
1.学生端正思想,认真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课内容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首先让学生端正思想,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实验课主要以人体为模特,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分组进行,每组不超过30人。具体实验方法如下:第一,实验课前带教老师先将本次实验教学内容简要说明。第二,学生要熟记本次实验的经脉循行和经脉线上分布的腧穴。第三,学生两两结合相互在对方同学身上划出具体的经脉循行线和定取腧穴的部位,要求穴穴点到,并力求让学生在实验时做到心、口、手三部密切配合,操作时做到边想、边说、边做,心想经脉循行和腧穴定位,回想课堂上讲述的重要内容;口背经脉循行原文和腧穴的具体定位;手要做到用笔由点到线连接起来画出经脉的循行线,准确定准经脉线上分布的每个腧穴。此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发现操作时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给予解决。第四,带教老师将本组学生组织在一起,选出一位骨性标志较为明显的同学做为本实验的模特,实验教师在模特身上详细画清经脉线,准确定准每个穴,做好示教。学生认真听讲对照自己前面在实验过程中的划线点穴,找出不足之处。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第五,教师抽查几位同学作为代表,随机抽出本经的经脉循行和常用腧穴进行模拟实验考试,让学生不仅要熟记经脉循行,而且要说出腧穴的归经和定位,并且在对方身上准确画出经脉循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
2.教师多方结合,归纳总结
教师对以上实验内容进行认真评讲,充分肯定成绩,纠正不妥之处,归纳总结重点、难点,掌握重点内容,解释难点疑点。对其薄弱环节再给以进一步强化复习,并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进行规律总结。如:在划手厥阴心包经的经脉线时,其经脉循行是从胸走手,分布在上肢内侧的中间,但此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的手太阴肺经和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的手少阴心经,只有明确了行在上肢内侧前缘和后缘的经脉线,才能准确划出本经经脉线。正如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在定取手太阴肺经位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时,这时让学生一定明确位于在食指桡侧端(手阳明大肠经)的少商穴、小指桡侧端(手少阴心经)的少冲穴、小指尺侧端(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穴、中指尖端(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无名指尺侧端(手少阳三焦经)的关冲穴,通过各个手指末端横行的腧穴点穴,才能准确定取少商穴。正如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另有在定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时,有很多穴名相似的腧穴,如:太溪、太白、太渊等,很容易混淆,也难以记忆,只有承前启后,将手太阴肺经的太渊,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和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进行对比对照、相互比较并进行归纳总结和排除,才能准确定取太冲穴。以上方法不仅有利于经脉线上分布腧穴的记忆,而且也了解经与经、穴与穴及经与穴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脑记等多种形式同步进行,清晰地划出经脉线,准确的定准腧穴点。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在宿舍里互相进行实地操作,反复进行练习,熟能生巧。这样经过了多次反复的实验操作练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经脉的循行和腧穴定位内容的理解,明确了经络和腧穴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针灸学》临床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实验课考试方法,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
《针灸学》基础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则是检验临床治疗疾病的标准。为此我们对实验课的考试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办法。
1.实践技能考核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结合针灸学课程的特点,在学期结束后,对经络、腧穴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笔试考试70分,占70%,技能操作30分,占30%,突出了技能考核内容,制订了技能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将卷面上写有10个不同的腧穴名称,按照班级学生的多少写出多少份试卷,卷面的10个腧穴不能和其他卷面的腧穴相同,考试时两个同学组合为一组,考场每次只允许一组参加,(两个同学,分别为1号和2号),每个学生以抽签的方式拿到试题后,1号先在2号身上按照要求说出每个腧穴的归经和定位,然后进行定取。必须在限制的3min内完成所考的内容。每个腧穴占3分,归经占0.5分、定位占0.5分,准确定取占2分,教师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适当的扣分,最后给出成绩。其他同学依此类推。这样的考试方法,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进行了客观、准确、公平地检验,使实践课的考核产生了突破性的改变,而且使实践课的教学和考试更加科学和规范。通过划线定经和定取腧穴的考核,促进了学生的技能发展。从而为针灸临床定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针灸学的实验课实际是对经络腧穴理论课的具体验证,是针灸学课程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是针灸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人们常说经络腧穴学前面的理论课是打基础,后面的实验课是针灸临床的关键。也充分说明了技能操作能力的大小在以后的临床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本课程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渴望自己能够用针灸诊治疾病,但他们的动手机会又是很有限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或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针推门诊临床见习,看看教师是如何分经辨证,循经取穴治病的。另外再利用下行第三节课和团委配合开辟第二课堂“进入校园”,派教师带学生在校园内无偿为全校师生开展针灸、推拿服务,使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再利用周末“进入社区或者是当地农村”,派一名教师带学生到社区/农村无偿为农民义务诊治疾病,为群众针灸、推拿服务,真正接触到患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到实践中验证、体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种实验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针灸学》基础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这门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为了更好地使专业教学与临床操作相结合,教师规范的示教就显得尤其重要。尽管影响操作的因素有很多,但只要教师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学生也一定能够掌握其要领,熟练其操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质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实验实践
作者简介:宋芸(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王蓁蓁(1975-),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9-03
由于“电工学”课程的知识逻辑性极强、极具抽象性、枯燥无味。如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对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欲望释放出来,造成学生感到难学、学不懂、不会学的不利局面。这对于后继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电工学”教学内容要与新技术、新器件、新应用相配合,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效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量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要我学习”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丰富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理论教学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基本教学结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要活动方式,它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与完整,注重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接受的效率,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力结构的完善。实验教学则以“师生互动”为基本教学结构,以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提高为主要目标,以观察、检测、动手等为主要活动方式,注重通过心灵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在体验感悟基础上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由于“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电工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将三者有机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分析了我校各专业特点及不同要求后,主选唐介编制的《电工学》少学时教材,机械类专业采用秦曾煌的教材。改革了往年专业与学时混乱的情况,对“电工学”课程进行重新分类。按各专业学时减少顺序依次命名为《电工及电子技术A》、《电工及电子技术》、《电工及电子技术B》、《电工及电子技术C》和《电工及电子技术D》。然后再针对这5种不同学时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分类,编写大纲使教务处、任课教师和学生清楚明白。安排前三类课程理论与实验独立授课,并要求学期末进行为期两周的电工电子实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冲突。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贯彻重基础,重应用原则,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适当补充新知识,比如增加电压源电流源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变换、电动机稳定运行分析、讲功率因数提高时由提高的原因引申到家装电力导线选择知识,使学生明白选择不当会出现怎样的危害。删去了非线性电阻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控制电机、直流电机等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或陈旧的逐渐被淘汰的内容。各专业除必学内容外,根据需要选学其它相关内容,例如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专业适当增加PLC控制内容。有的内容虽然涵盖在教学大纲里,但是要求学生自学来完成,如磁路,直流电磁铁等等。
2.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电工学的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也是最初培养学生电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摇篮。只要精心的设计好课内外实验内容,将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高质量的完成实验的各项要求,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锻炼人才、培养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效果。我校“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电工学》任课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合作编写,根据各章节内容至少编写一个基础实验项目,将该章节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融入到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3]为此在每个基本实验中扩展一些小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基本实验项目中给出的分析类实验子项目。学生只有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后,自行拟定实验电路、选择仪器、仪表,作好数据测量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数字电路中的组合逻辑实验,给出一道逻辑函数表达式,要求学生分析其逻辑功能。学生只有对该表达式进行化简变换后,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通过对电路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逻辑功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育质量 提高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其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科学这门教学学科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下是本文对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其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学习潜能,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以及师生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应该领悟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按照新课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主动与学生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感,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发言,当学生的发言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批评,应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就答案存在错误之处进行引导,此时,学生会感觉到教师非常亲近,进而对教师产生信任与尊重,在课堂的学习中才能够更加的轻松和愉悦。另外,教师的教学情绪非常重要,当教师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就应该面带微笑,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压力与紧张感,进而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具体教师应该从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两个方面着手,其中,课前预习时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哪些内容是预习的重点,首先,需要学生将预习内容梳理一遍,然后,针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做上记号,最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而课后练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更好地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主要方式是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相应问题进行练习,学生通过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督促,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因材施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与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达到针对性的教学,具体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所有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为一类,中等生为一类,后进生为一类,对于这三类学生,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给予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等生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探索,对于后进生要求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分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由于教材是多年一更新的,其中有很多科学知识较为落后,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另外,太过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没有吸引力,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新鲜感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对小学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在进行小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应设立一个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分配不同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长汇报讨论的最终结果,另外,分组时教师应该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分为一组,有利于帮助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当有不懂的问题时可以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加团结,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当然,在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信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韦海梅,兰智高,王龙凑,夏学武.中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4(07):224-225.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所谓“教无定法”,并非无法可循,而是“贵在得法”[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路径有很多,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用,还需结合学科特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定,而教师在其中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实施者。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则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
教材:深度挖掘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而教材只有一套。但“万变不离其宗”[2],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推陈出新,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要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门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且具有知识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应深挖教材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立体的知识网,便于学生迅速理解掌握。
一是结合各单元重点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分单元而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如有的单元以人格教育为主,有的单元以认识社会为主,有的单位则引导学生将目标锁定自己身上,强调对自身的磨砺。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涵盖了道德、文化、法制、公民责任、人格塑造、人生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内容繁多,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解、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则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张知识网,便学生随时调用旧知识,也随时加入新知识,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初中生活跃的性格相匹配,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以达到深入浅出展现教学主题的效果。如在人生规划教学内容时,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为题的班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表达心声,又在互相交流间取长补短,实现了共同进步。再如法制教学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交通法规、校园刑事案件等专题片,并在课堂上开展相应主题的辩论会,使教学氛围一下子转变为辩论氛围,成功将课堂的主角转换为学生,而教师则扮演了顾问和主持人角色,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到位后,教师接下来的重任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保障学生始终沉浸于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可见,教师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掌控力。以上述课堂辩论会为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免使教学内容偏离主题,为了胜负而辩论,反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如学生的情绪平淡,或迟迟无法融入教学氛围中,可增设课堂教学活动来活跃氛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深化学以致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习又是一项需要主动思考的大脑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自主意识的推动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以达到维护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如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常用的主题座谈模式,教师作为座谈会的主持,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在交流沟通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另外,知识的迅速内化与外显,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根据遗忘曲线数据,记忆在形成20分钟后,记忆量仅为最初的58.2%,形成1小时后,记忆量仅剩44.2%。”[3]故需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实践练习,以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保持记忆。如讲授人格塑造教学内容,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要提高这样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要牢牢把握教学三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实施者,肩负把握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任,既要营造好教学氛围,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则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知识不断内化外显,终至学以致用;而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之本,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
参考文献:
[1]孙艳红.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J].科学与财富,2015(4):289.